而是拉升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的配合才能事倍功半. 原帖由 江苏常熟老李 于 2006-8-1 17:11 发表
有可能 但是他犯不着顶风作案
今天4.764.78 再次进货 4.85走路 做差价
与主力贴身肉搏 看你如何办? 这是大华总版的经典语录
哈哈哈哈
照这样折腾吧
老李一年争取摊到0成本...
:*9*:
zt 10万元×30年=2370万元
10万元×30年=2370万元卧 龙
新的一年开始,照例又是"炒冷饭"时间。大道理人人懂,但是能否时时刻刻记住并且坚持不懈实践?如果当上海股市升越2000点,满怀信心要做长线投资;但是一旦1300点跌破,当初的豪情万仗立即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样的投资者,能成为股市的成功者吗?按道理,指数越跌,投资价值应该越高;复利的威力无穷大。只要记住这两条,就不容易在股市中迷失方向。
一个人人皆知的故事:在华尔街,我们可以看见一块大理石碑,上刻:
24美元×370年=300亿美元(曼哈顿)
此碑是纪念摩根诞辰活动中三位雕刻家所作。故事自1609年开始,英国人亨利·哈德逊沿着休·威罗比爵士以往的航线探险。他们首先到达俄罗斯的新地岛,接着一直西行,到达现美国东部的特拉华海湾。当哈德逊的半月号进入现纽约港时,印地安土著称之为"巨大的独木舟"。印地安土著欢迎哈德逊的到来,他们与欧洲客人会面,教客人如何吸烟;而哈德逊则教印地安土著喝酒。会面之后,一个繁华的现货交易市场出现,印地安土著用玉米、大豆和烟草与欧洲人交换刀具、饰物等。后来,特拉华和莫西根的印地安土著将会面的岛命名为"Manahachtanienk",意思是"大家都喝醉的地方",此乃曼哈顿岛之来由。
1613年,阿姆斯特丹的商人雇佣艾德林·布洛克继续对曼哈顿作进一步考察,评估与印地安土著进行毛皮交易的可行性。布洛克回到欧洲之后,商人们根据他的考察报告与地图,于1614年成立新荷兰公司。1621年,海牙的荷兰西印度公司亦获准成立,到1623年9月公司已经筹集700万荷兰盾的资金。1624年,曼哈顿第一次殖民化开始,皮特·民努特被任命为首任总督。民努特与印地安土著谈判,要购买曼哈顿。最后,以60荷兰盾成交,由于当时珠子在当地的印地安土著中作为货币流通,因此以珠子和小饰物支付。根据资料记载,当时1荷兰盾大约相当于0.4美元,于是整个交易就值24美元!
370年后,20世纪90年代,根据美国本土权威估价,在那索与华尔街交界处的土地每平方英尺值622美元(相当于每平方米57000元人民币),仅华尔街的土地价值已达300亿美元,整整22平方英里的土地价值更是真正的天文数字。由此可见,时间真真正正是金钱,复利威力无穷!
然而,"24美元×370年=300亿美元"算是奇迹吗?根据计算,每年大约5.83%的复利增长,370年就可以达到12.5亿倍的增长,24美元的12.5亿倍就是300亿美元。
另外,如果当初印地安土著将交易所得的24美元购入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股票,至1632年,每年可以得到18%的红利;1632-1799年,每年可以得到12.5%的固定收益(167年时间取得每年12.5%的分红,共增长3.5亿倍!此时已经可以买回200年后的曼哈顿土地有余。
股神巴菲特是将复利的威力成为现实的第一人。平均每年24%左右的复利持续40年,公式可以写成:
1万美元×40年=5456万美元(巴菲特)
请记住上述公式。其中重要的是40年,不是4年,更不是4个月。24%对于短期来说,有可能是一个相当低的水平。1996年中国股市上升近4倍,哪位投资者如果只有24%的增长,当然是不光彩的事情。但是如果1991-2005年都能取得24%的增长,那么应当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因为15年时间取得25倍的增长。当然,一般投资者很难达到这样的水平。不过,我们降低要求到平均每年跑赢大市8%即可。根据分析预计,我认为未来30年中国股市可以获得平均12%的年增长率(在以前类似的文章中曾经提及)。两者合计,就是平均每年增长约20%,公式如下:
10万元×30年=2370万元(中国股市投资者)
每年增长20%,30年后本金增长237倍。以10万元计算,30年后本金成长至2370万元。也许很多人认为,中国股市与美国股市不可比,中国股市不可复制巴菲特。我认为,首先,美国股市相当成熟,但是一样出现各种丑闻,同样只有一个巴菲特而不是一堆巴菲特。中国政治经济体制不完善,但是同样有财富过亿甚至数十亿的人出现。其次我们学习巴菲特而不是成为巴菲特。我们要牢记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投资者应该在股市中取自己应得的酬劳。
自2002年起,我建立了一个A股模拟帐户,完全按照我真实的投资意愿来模拟投资,以验证我的设想是否成立。模拟帐户的目标是追求长期稳定的增长,努力每年跑赢指数5-10%(即大约8%)。操作上,结合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来进行投资。结果三年来,取得良好的成绩,三年总共取得66%的投资收益,同期上海股市下跌23%。模拟帐户平均每年增长18.5%(注意不能用66%除以3得出22%);总共领先市场89%。2004年增长31.5%,同期上证指数下跌15.3%,领先46.8%。如果30年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则最终帐户的成绩是162倍!即以模拟帐户10万元开始,30年后将会累积至1620万元;如果上海股市30年内平均每年增长12%,则每年领先26.5%的模拟帐户30年内可以取得38.5%的复利增长,这意味着届时有高达1.75亿倍的增长,不过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将争取达到实际每年20%的增长率。
如果30年内平均每年通胀为5%,则30年后的1620万元大约相当于目前的376万元左右。根据两年前的一项调查,中国居民金融净资产30万元以上的全国大约只有数百万户,即只占全国居民总数的1-2%。所谓金融净资产是指扣除负债和固定资产之后的资产,包括现金、存款、债券和股票等。我相信30年后1620万对于中国人来说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有人说,30年后不知道什么世界了,无论30年后是什么世界,我总比你多1620万元。
知易行难!现在就开始行动。
zt 诺贝尔基金会的启示
诺贝尔基金会的启示世界闻名的诺贝尔基金会每年发布奖项必须支付高达500万美元的奖金。我们不禁要问:诺贝尔基金会的基金到底有多少?事实上,诺贝尔基金会的成功,除了诺贝尔本人在100年前捐献一笔庞大的基金外,更重要的是归功于诺贝尔基金会的理财有方。诺贝尔基金会成立于1896年,由诺贝尔捐献980万美元。由于该基金会成立的目的是用于支付奖金,管理不允许出现任何的差错。因此,基金会成立初期,其章程中明白地确定基金的投资范围,应限制在安全且固定收益的项目上,如银行存款与公债。这种保本重于报酬率、安全至上的投资原则,的确是稳重的做法。但牺牲报酬率的结果是:随着每年奖金的发放与基金运作的开销,历经50多年后,到1953年该基金会的资产只剩下300多万美元。
眼见基金的资产将消耗殆尽,诺贝尔基金会的理事们及时觉醒,意识到投资报酬率对财富积累的重要性,于是在1953年做出突破性的改变,更改基金管理章程,将原来只准存放银行与买公债,改变为应以投资股票、房地产为主的理财观。资产管理观念改变后,就此扭转了基金的命运。1993年基金的总资产滚动至2亿多美元。
到底富人拥有什么特殊技能是那些天天省吃俭用、日日勤奋工作的上班族所欠缺的呢?富人何以能在一生中积累如此巨大的财富?答案无非是:投资理财的能力。民众理财知识的差距悬殊,是真正造成穷富差距的主要原因。理财致富只需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固定的储蓄,追求高报酬以及长期等待。
A、亿万富翁的神奇公式
假定有一位年轻人,从现在开始能够定期每年存下1.4万元,如此持续40年;但如果他将每年应存下的钱都能投资到股票或房地产,并获得每年平均20%的投资报酬率,那么40年后,他能积累多少财富?一般人所猜的金额,多落在200万元至800万元之间,顶多猜到1000万元。然而正确的答案却是:1.0281亿,一个令众人惊讶的数字。这个数据是依照财务学计算年金的公式得之,计算公式如下:1.4万(1+20%)40=1.0281亿。
这个神奇的公式说明,一个25岁的上班族,如果依照这种方式投资到65岁退休时,就能成为亿万富翁了。投资理财没有什么复杂的技巧,最重要的是观念,观念正确就会赢,每一个理财致富的人,只不过养成了一般人不喜欢、且无法做到的习惯而已。
B、钱追钱快过人追钱
台湾有句俗语叫:"人两脚,钱四脚",意思是钱有4只脚,钱追钱,比人追钱快多了。和信企业集团是台湾排名前5位的大集团,由和信企业集团会长辜振甫和台湾信托董事长辜濂松领军。外界总想知道这叔侄俩究竟谁比较有钱,有钱与否其实与个性有很大关系。辜振甫属于慢郎中型,而辜濂松属于急惊风型。辜振甫的长子--台湾人寿总经理辜启允非常了解他们,他说:"钱放进辜振甫的口袋就出不来了,但是放在辜濂松的口袋就会不见了。"因为辜振甫赚的钱都存到银行,而辜濂松赚到的钱都拿出来投资。而结果是:虽然两个年龄相差17岁,但是侄子辜濂松的资产却遥遥领先于其叔辜振甫。因此一生能积累多少钱,不是取决于你赚了多少钱,而是你如何理财。致富关键在如何理财,并非开源节流。
C、将财产作三等份打理
目前,储蓄仍是大部分人传统的理财方式。但是,钱存在银行短期是最安全,但长期却是最危险的理财方式。银行存款何错之有?其错在于利率(投资报酬率)太低,不适于作为长期投资工具。同样假设一个人每年存1.4万元;而他将这些钱全部存入银行,享受平均5%的利率,40年后他可以积累1.4万元(1+5%)40=169万元。与投资报酬率为20%的项目相比,两者收益竟相差70多倍。
更何况,货币价值还有一个隐形杀手--通货膨胀。在通货膨胀5%之下,将钱存在名义利率约为5%的银行,那么实质报酬等于零。因此,一个家庭存在银行的金额,保持在两个月的生活所需就足够了。不少理财专家建议将财产3等份,一份存银行,一份投资房地产,一份投资于较投机的工具上。我们不妨建议你的投资组合为"两大一小",即大部分的资产以股票和房地产的形式投资,小部分的钱存在金融机构,以备日常生活所需。
D、最安全的投资策略
理财致富是"马拉松竞赛"而非"百米冲刺",比的是耐力而不是爆发力。对于短期无法预测,长期具有高报酬率之投资,最安全的投资策略是:先投资,等待机会再投资。
有些人认为理财是富人、高收入家庭的专利,要先有足够的钱,才有资格谈投资理财。事实上,影响未来财富的关键因素,是投资报酬率的高低与时间的长短,而不是资金的多寡。以那个神奇的公式所讲述的方法为例,若你已经拥有36万元,则你可以减少奋斗10年,若你已有261万元,则可以减少奋斗20年,而只需20年就可以成为亿万富翁。要想有更多的本钱,不妨去借。投资理财的最高境界也正是"举债投资"。而银行的功能,则是提供给不善理财者一个存钱的地方,好让善于理财者利用这些钱去投资赚钱。 原帖由 huacc1955 于 2006-8-1 17:28 发表
哈哈哈哈
照这样折腾吧
老李一年争取摊到0成本...
:*9*:
谢谢 坚决执行大华总版的指示 按既定方针办 --> 319主力并不是实力不足
而是拉升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的配合才能事倍功半. ----------
正是基于天时地利人和才有此一说(主力较弱)。试想一下,从2005年以来的这波行情天时地利人和是否都占了,有多少股票走出翻番行情?而600319的表现确实让人失望!
这支股票我一直关注,庄稼也热衷于作差价,跟起来太费劲!
贴身肉搏功夫不是人人都能玩的,所以也只能在边上看看了。
所以总体印象波太小,褶子太多,感觉不爽。 原帖由 gtlb 于 2006-8-1 18:58 发表
--> 319主力并不是实力不足
而是拉升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的配合才能事倍功半. ----------
正是基于天时地利人和才有此一说(主力较弱)。试想一下,从2005年以来的这波行情天时地利人和是否都占了,有多少股票走出翻番行情?而600319的表现确实让人失望!
这支股票我一直关注,庄稼也热衷于作差价,跟起来太费劲!
贴身肉搏功夫不是人人都能玩的,所以也只能在边上看看了。
所以总体印象波太小,褶子太多,感觉不爽。
哈哈 好事多磨 魔鬼就在细节中 原帖由 gtlb 于 2006-8-1 18:58 发表
--> 319主力并不是实力不足
而是拉升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的配合才能事倍功半. ----------
正是基于天时地利人和才有此一说(主力较弱)。试想一下,从2005年以来的这波行情天时地利人和是否都占了,有 ...
我所说的天时,地利,人和其实是泛指各种客观条件
该股从2005年以来最高涨幅达80----90%
属中等水平
但要说"从2005年以来的这波行情天时地利人和是否都占了"
肯定没有
从它正在实施的新项目来说无疑是夺人眼球的
但尚在建设期还没进入收获期
就其现在业绩,财务情况来说
就能支持目前价位已算是不错了
从2005年4月22日(2.80元.复权后的历史最低价交易日)至今
换手达到473.61%(洗筹比较充份)
其走势也是一路振荡向上趋势完好
可以想信新项目一但建成产出效益
其发力拉升,轰轰烈烈牛股行情就指日可待了.....
郑重申明:
至今为止,本人不持有该股股票
以上观点也只是个人对该股的客观评论:)
[ 本帖最后由 huacc1955 于 2006-8-1 22:18 编辑 ]
zt 杨新宇·多空对话(8.1)
多空对话(8.1)1、中短线比长线更重要
空:看看,怎么样,我说中短线还有很多利空因素,需要小心吧。您前些天给我讲了很多长线看多的大道理,我当时还真没想到多少反驳理由。但我说中线仍然要看空,短线趋势还在向下,您也没有找到有力的反驳理由。您那些长线坚决看多的大道理或许是对的,但股民最需要的不是长线判断,而是中短线判断。昨天跌了,很多股票10%没了,您长线看多没用,中短线这一关怎么过?
多:我的长线判断现在仍然坚持,我认为未来几年将是大牛市。中线我还是认为看空应该谨慎,虽然昨天的一跌,下跌趋势更明显了,但我还是认为中线下跌空间不大。短线最近一直是下跌趋势,我一直也没反对您的判断。
空:还是应该保留足够多的仓位吧,我认为您前一段时间太乐观了。就算中长线看多,最重要的还是短线。杨博士上周五讨论长中短线仓位的文章您看过吗?讲的就是短线最重要,最终的仓位决定于短线判断,短线看不明白时才按中线做,中线看不明白时才按长线做。在短线趋势如此明显的情况下,就应该把仓位降低,甚至空仓。
多:短线当然比中长线重要,还记得上次你中线看空,我短线看多,最后连续十几个阳线。这次是只有长线理由看多,中短线还是有一些偏空。从正反两次看,短线走势确实很重要。
空:股民最需要的就是短线判断嘛,当然短线重要。不过短线判断不仅难,而且时效性强,必须每天做。所以我前几次讨论也没特别强调短线风险,仅仅中线谨慎看空,力度显得不够。以后还是得重视短线。
多:当然,短线又难又累,但最需要重视。
2、长线也不能太乐观
空:您以前说的长线看多理由,我基本能接受。但还有一个长线看空理由您没想到。
多:是不是昨天一跌,什么利空都想起来了?人就是这样,涨得时候就想不起风险,跌的时候就想不起利多。我们对话就是想克服这个缺点,把多空因素都挖掘出来。您想到什么就说。
空:您用资金均衡指标看未来有一倍甚至更高涨幅,我认为有问题,因为您没考虑新股发行。我们算过,资金均衡给出的上涨空间,全流通之后就全吃掉了。您所谓3-5年大牛市再翻一倍,是基于全流通需要3-5年,而这期间M2还会再增加,实际上牛市涨的是M2增加的空间,但那个计算没有考虑新股发行。您看,过去国家政策是利用股市融资为地方企业脱困,而未来几年,国家政策是利用股市解决中行这样国字头的大企业问题。有人预计将有500家大企业上市,这500家企业的问题解决了,国有企业的问题就解决了。您想想看,500家大企业呀,股市又得扩容将近一倍。您预期的M2增加因素也被这个因素抵消了。哪还有上涨能量。所以我说,未来没有上涨空间,就在1700点上下几百点振荡了。除非业绩大增,股票的投资价值上去了,市场格局改变了,但那个可能性非常小。
多:您说资金面的因素已经被全流通和新股预支了,我觉得没那么悲观,还会给股市留点的。
空:还能留多少?反正不多,不支持涨到4000点了,当然,如果是2500点,我不反对。3-5年见到2500点,这个幅度不能说不是牛市,但非常有限了。
还有一点,您一直在打资金均衡上轨的主意,走到上轨的能量被全流通和新股都给预支了,留给股民的没多少。而上轨的反面是下轨,等到向下调整的时候可只能靠股价下跌了,这个下跌可都得股民扛着。
多:也不全是股民扛,全流通之后,现在的非流通股也得跟着调整。
我说全流通之后股市将发生变化,非流通股东对公司业绩更关心了,非流通股东有相当部分出于控制上市公司的目的不会选择卖出。这些因素都会使市场由资金推动型向价值投资型转化。也就是说0号指数和资金均衡的关系可能打破,大量长线投资者不卖出股票,实际参与流通的股票比例越来越少,可能会减到现在的1半。这还会造成一倍的上涨空间,2500乘2就是5000点,就算成1.5,也是3750点,接近4000点了。
空:您可真行,资金面的潜力因素挖掘完了又挖掘锁仓,锁仓需要市场信心,现在的上市公司业绩能否提供这么大的信心?我表示怀疑。非流通股东就不卖股票了?如果上市公司业绩不好,他们也照卖不误。
多:不是给您看过平均市盈率指标了吗?现在40倍左右,而银行利率支持55倍,历史上很少出现平均市盈率低于利率倒数的事,80倍市盈率是能站住的,从公司业绩角度,支持上涨是没有问题的。
空:您还提这个,正想说呢。银行利率长期这么低是不现实的,我认为长期看,合理的利率应该在3-5%左右,20-30倍市盈率是合理的。现在的40倍还嫌高呢。利率进入了上调周期,就算种种原因使得一段时间内不会上调,但3-5年上调到3-5%是很可能的,那样的话就不低了。就算考虑到市盈率可以高于利率倒数,也不会到80倍,还是没有上涨空间。
您不是说中国股市将发生质变吗?质变的标志就是市盈率回到合理水平,20-30倍市盈率,才可能有人愿意长期持有公司股票,如果是80倍市盈率,哪个傻瓜会长期持有?您的市盈率理由,从炒做的角度成立,从投资的角度根本不成立。
我看,您剩下的唯一潜在空间就是得指望上市公司业绩大幅度提升了,而这方面我不抱太大希望。
多:公司业绩的提升还是可以指望的,我比较乐观。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上市公司当然会分享这个发展,业绩也自然能够提高。以前上市公司业绩不好是因为国有股一股独大,和大股东故意压低上市公司业绩,全流通之后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公司治理结构会更合理,大股东的利益和流通股东一致了,也会想办法把业绩做好。我相信上市公司业绩会逐步好起来。
空:这个分析也有道理。能有多大?3-5年内能翻一倍吗?我表示怀疑?怎么看,还是觉得4000点比较悬。
多:不管怎么说,至少现在是长线牛市吧,长线上升趋势您不会反对吧。现在预测能走到哪比较虚,您说2500点,我说4000点,反正要3年才能看出结果。
空:不能说没有意义,长线预测高低直接影响到中线预测,中线又影响到短线,一路就影响到了当前的操作,一点也不虚。
3、中线风险
空:如果长线不能太乐观,只能3-5年内看到2500点,再放宽点,3000点,那对中线的判断也应该跟着调整了。如果有巨大的长线空间等着,中线就不能有深幅回调。如果长线只有50%的涨幅了,那只能向下做空间。2500点不会一步到位,一定要经过剧烈振荡,曲折的走到。这样一考虑,您还说中线下跌空间不大吗?我看中线下跌到1300点也没什么问题。跌到这里再涨到2500就有1倍的空间了。如果不跌够了,向上空间又不大,就涨不起来。
多:1300点太多了吧,毕竟是大牛市,能有那么深回调吗?
空:如果是3年看6000点,当然是大牛市,如果是3年看3000点,甚至2500点,这就是小牛市,1300点的回调就不算深。
我认为最大的利空是目前新股发行速度太快,市场资金支撑不了这么快的扩容,还有前期的顶部形态,成交量萎缩。这些因素加起来,中线风险也很大。
多:中线您说的这些利空也有道理,我一直都承认。但我还是坚持,1,现在不是构筑头部的时候,前期只是整理;2,缩量已经两个月了,空方的时间快用完了。根据这两点,我认为中线不会有大跌幅。您看1300、1400,到1300、1400谁还卖呀?我还是说,中线看空必须谨慎,毕竟现在是牛市。
空:适当谨慎也对,但既然有中线利空因素,在这些能量充分释放之前,一定要控制好仓位。您说1300、1400不太可能,但1500是可能的吧,我不是一直看1500点吗?至于1400、1300,那得到时候走着瞧,未必一定没有。
杨博士
2006年8月1日星期二 600319 这种走势起码说明他启动时机不成熟,主观愿望和客观条件不统一。
但其中主力运作迹象还是很明显的。
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哈空调(04.7--05.11)的走势。 简单为强,复杂呢?........... 很高兴能有机会就个股问题和大华斑竹以及老李探讨交流,以上仅为个人观点。 华哥,真得非常遗憾,我们这惟独CCTV-10看不到,那小子很帅吧。
杨新宇是个很勤奋的人,对他的团队也很呵护,是个做事业的,指南针软件的那个博士吧。
感谢李大哥! 原帖由 江苏常熟老李 于 2006-8-1 17:11 发表
有可能 但是他犯不着顶风作案
今天4.764.78 再次进货 4.85走路 做差价
与主力贴身肉搏 看你如何办? 这是大华总版的经典语录
厉害,最高4。90,技术,这就是技术! 原帖由 gtlb 于 2006-8-1 23:47 发表
简单为强,复杂呢?...........
好眼力!
的确和哈空调很相象:*9*:
[ 本帖最后由 huacc1955 于 2006-8-2 15:49 编辑 ] 原帖由 gtlb 于 2006-8-1 23:53 发表
很高兴能有机会就个股问题和大华斑竹以及老李探讨交流,以上仅为个人观点。
:*22*::*22*::*22*: 原帖由 chenyoung 于 2006-8-2 08:05 发表
华哥,真得非常遗憾,我们这惟独CCTV-10看不到,那小子很帅吧。
杨新宇是个很勤奋的人,对他的团队也很呵护,是个做事业的,指南针软件的那个博士吧。
感谢李大哥!
哈哈哈哈
不看不知道
一看原来主人翁肖杰就是:
MACD论坛原期货版版主"小期"....
还记得吗?
去年我们还在UC聊过
当时有两个被俺称作MACD的"少年英雄"
一个是17岁的"上杉达也"(还曾被你弄哭过)
还有一个就是18岁的"小期"...
模样的确帅
身世经历很不一般...
(你为何不用电脑的网络电视看呢?)
[ 本帖最后由 huacc1955 于 2006-8-2 16:20 编辑 ] 原帖由 gtlb 于 2006-8-1 23:47 发表
简单为强,复杂呢?...........
应该说该股走势还是很强的
大盘跌了170多点
跌幅大于10%
但该股今日收盘价与最高价5.27元
仅有2毛多的差价
跌幅小于5%
强于大盘 应该说该股走势还是很强的
大盘跌了170多点
跌幅大于10%
但该股今日收盘价与最高价5.27元
仅有2毛多的差价
跌幅小于5%
强于大盘-------------------
其中庄家运作迹象 还是很明显的,但成交量也就是说向上攻击动能总是不很充足。
庄家热衷于做差价,难道是老李在操盘????.......... 06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