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飞鱼潜 发表于 2006-8-19 00:37

看图说话,只要K线。

chenyoung 发表于 2006-8-20 11:21

周线

chenyoung 发表于 2006-8-20 16:55

地球上最大的动物是鲸鱼,可鲸鱼是靠吃小鱼小虾成为地球上最大的动物的,它的喉咙很细,稍大些的鱼它根本无法下咽。正是这些小鱼小虾,造就了地球上最大的生机勃勃的动物种群。

而与此相反的东北虎,则专吃大型哺乳动物,吃牛羊鹿麂,可它的种群在地球上仅余几十只,成为濒于灭绝的珍稀物种。如果不是人类的保护,我们就只能在化石中寻找它们了。

HOB

macd从不破0轴

[ 本帖最后由 chenyoung 于 2006-8-21 04:25 编辑 ]

江苏常熟老李 发表于 2006-8-21 19:30

060821明天会不会大盘高开低走 关门打狗?

江苏常熟老李 发表于 2006-8-21 19:31

ZT 杨新宇 投资之道——科学家是风险回避型的人吗?

杨新宇 投资之道——科学家是风险回避型的人吗?

  股市预测和科学研究很象,由此想到着个问题,科学家是风险回避型的人吗?粗看起来是,但骨子里科学家是风险偏好型的,否则就不能创新,不能积极的面对未知世界。最典型的例子是物理学家温伯格的一篇文章。


温伯格:给科学家的四条黄金忠告

  Steven Weinberg 现在得克萨斯大学物理系。本文以他 2003年6月在麦克基尔大学科学大会上的讲话为基础。


  当我得到大学学位的时候,那是百八十年前的事了。物理文献在我眼里就象一个未经探索的汪洋大海,我必须在勘测了它的每一个部分之后才能开始自己的研究。做任何事情之前怎么能不先了解所有已经做过了的工作呢?万幸的是,在我做研究生的第一年,我碰到了一些资深的物理学家,他们不顾我忧心忡忡的反对,坚持我应该开始进行研究,而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习所需的东西。这可是生死悠关的事。我惊讶地发现他们的意见是可行的。我设法很快就拿到了一个博士学位。虽然我拿到博士学位时对物理学还几乎是一无所知。不过,我的确得到了一个很大的教益:没有人了解所有的知识,你也不必。


  另一个忠告就是,如果继续用我的海洋学的比喻的话,当你在大海中搏击而不是沉没时,应该到波涛汹涌的地方去。19世纪60年代末,我在麻省理工大学教书时,一个学生找我说,他想去做广义相对论领域的研究,而不愿意做我所在的领域——“基本粒子物理学”方向的研究,原因是前者的原理已经很清楚,而后者在他看来则是一团乱麻。而在我看来这正是做相反决定的绝好理由。粒子物理学是一个还可以做创造性工作的领域。它在那个时候的确是乱麻一团,但是,从那时起,许多理论物理学家、实验物理学家的工作把这团乱麻梳理出来,将所有的(嗯,几乎所有的)知识纳入一个叫做标准模型的美丽的理论之中。我的忠告是:到混乱的地方去,那里才是行动所在的地方。


  我的第三个忠告可能是最难被接受的。这就是要原谅自己虚掷时光。要求学生们解决的问题都是教授们知道可以得到解决的问题(除非教授非常地残酷)。而且,这些问题在科学上是否重要是无关紧要的,必须解决他们以通过考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知道哪些问题重要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在历史某一特定时刻你根本无从知道某个问题是否有解。二十世纪初,几个重要的物理学家,包括 Lorentz 和 Abraham, 想创立一种电子理论。部分原因是为了理解为什么探测地球相对以太运动的所有尝试都失败了。我们现在知道,他们研究的问题不对。在当时,没有人能够创立一个成功的电子理论,因为量子力学尚未发现。需要到1905年,天才的爱因斯坦认识到正确的问题是运动在时间空间测量上的效应。沿着这条路线,他创立了相对论。因为你总也不能肯定哪个才是要研究的正确问题,你在实验室里,在书桌前的大部分时间是会虚掷的。如果你想要有创制性,你就必须习惯于大量时间不是创造性的,习惯于在科学知识的海洋上停滞不前。


  最后,学一点科学史,起码你所研究的学科的历史。至少学习科学史可能在你自己的科学研究中有点用。比如,科学家会不时因相信从培根到库恩、玻普这些哲学家所提出的过分简化的科学模型而受到桎梏。科学史的知识是科学哲学的最好解毒剂。


  更重要的是,科学史的知识可以使你觉得自己的工作更有意义。作为一个科学家,你很可能不会太富裕,你的朋友和亲人可能也不理解你正在做的事情。而如果你研究的是象基本粒子物理学这样的领域,你甚至没有是在从事一种马上就有用的工作所带来的满足。但是,认识到你进行的科学工作是历史的一部分则可以给你带来极大的满足。


  看看100年前,1903年。谁是1903年大英帝国的首相、谁是1903年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在现在看来有多重要呢?真正凸现出重要性的是1903年Ernest Rutherford 和Frederick Soddy 在McGill 大学揭示了放射性的本质。这一工作(当然!)有实际的应用,但更加重要的是其文化含义。对放射性的理解使物理学家能够解释为什么几百万年以后太阳和地心仍是滚烫的。这样,就清除了许多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认为地球和太阳存在了很长年代的最后一个科学上的障碍。从此以后,基督教徒和犹太教徒就不得不或者放弃圣经的直接真理性或者放弃理性。这只是从加利略到牛顿、达尔文,直到现在削弱宗教教条主义桎梏的一系列步伐中的一步。只要读读今天的任何一张报纸,你都会知道这一工作还没有完成。但是,这是一个文明化的工作,对这一工作科学家是可以感到骄傲的。

  特别注意其中的第二条忠告,“到混乱的地方去,那里才是行动所在的地方”。这句话完全以原封不动的套用到证券金融领域,2006年市场最混乱的地方是哪?是权证,那里有获得暴利的机会。所以说,科学家骨子里是风险偏好型的,至少有大成就的科学家是这样,普通科技人员可能不是。

  仔细想想,选择科学家这个职业本身就需要有冒险精神的。科学家首先是一些非常聪明的人,有大笔的人生资本,和有大笔金钱资本的人一样。凭他们的人生资本,如果目标小一点,比如选择去赚钱,他们中的很多人会取得很大的成功。但他们选择了科学,他们不想取得点小成就完了,他们想不朽,想把自己的名字刻进历史,让千百年后的人仍然在用他们的成果,仍然记住他们,让同时代的总统首相都相形见拙。科学家这一行有名垂千古的机会,但成功只属于少数人,大部分人只能做平凡的科学家,选择科学这个行当本身就是一次人生的大冒险。

  那为什么科学家看起来很保守,不喜欢冒险呢?首先科学家把主要精力用在研究自然规律上了,面对自然界的未知因素,他们倾注了全部注意力,没有精力用在其它方面。所以大科学家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表现得不那么适应,表现出风险回避型的特点。还有,当科学家冒险走入未知世界的时候,他们必须非常小心谨慎,这样日久天长养成了在具体事情上谨慎保守的特点,就象许多投资高手的理念非常保守一样。越是进行一场战略大冒险的人,往往在战术细节上越是保守,这与“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是同一个道理。

2006年8月3日星期四

江苏常熟老李 发表于 2006-8-21 19:32

ZT 杨新宇 怎样进行综合分析

杨新宇 怎样进行综合分析

  从这些天多空对话的研究提出一些启发。

  1、 要多阅读、多交流、广泛搜集信息。对什么信息都要考虑,只能说条件不够而不得不放弃一些信息,不能说哪些信息不重要而主动放弃。不得不取舍时按照从易到难,从重要到次要的顺序取舍。

  2、 要多思考、多质疑,对任何一个信息,都要从正反两方面考虑。股市里没有一面的因素,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可以刻意的自己跟自己抬杠,最后会发现原来以为不可能的其实是可能的。在经过正反两方面的立破辩论之后,有的理由会发现是虚的,根本不成立,有的理由则比较实,很难找到有力的质疑。从虚到实也是一个连续谱,应该以那些破不掉的比较硬的道理为主。最怕因素想的不全和没有多角度分析,一旦想全了,分析透了,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也就清楚了,判断也就容易多了。

  3、 要多实践,进行综合分析时有很多需要权衡大小轻重的地方,没有硬道理,所以光想想不明白。要说也说不过来,只有靠多实践才能学到,分析多了才能慢慢找到感觉。

  4、 需要先广泛探索,对市场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然后才好根据当前情况有选择的深入进去。就象研究一个学科,先对一个学科有全面了解,然后再深入,这样才能抓到重点,才能不乱。又象开车,新手手忙脚乱,脑子不够用,眼睛也不够用,很多地方照顾不过来。老司机很多信息已经是本能反应了,不必占用太多注意力,能照顾的范围就广了。开始做综合分析时,会感到手忙脚乱,时间长了,慢慢找到其中的基本结构,效率提高了,就照顾的过来了。

  5、 时间尺度很重要,明确多种因素在什么时间尺度上起作用,针对要分析的周期选择相应因素。这会使分析比较有条理,提高效率。这不是说长线只考虑某些因素就够了,短线只考虑某些因素就够了。不管长中短线,任何一个判断都要综合所有信息,只是有主次之分,要先抓主要矛盾,然后再尽量考虑次要因素的影响。

  6、 分析和质疑必须彻底。我们的分析判断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背后的情绪和心态推动的,不是说当心态不对时理性的结论不能扭转心态,但只有经历最彻底最严格的分析之后才可能有这种力量,才可能对错误的心态说“不”,而不够彻底的分析很容易成为内在情绪的傀儡。内心中有一个声音已经说看多和看空了,所谓分析只不过是带着多空眼镜为它找理由,会不自觉的过滤掉不利的论据,采纳似是而非的有利论证,这样的分析也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总的来说,这种研究很象学术研究,这些研究的方法和思路,对象我这样熟悉学术研究的人来说不难。但学术研究的对象是静态的,规律是永恒的,成果是永久的。而股市的研究成果只有瞬间的意义,对与不对立刻显示为收益和亏损,然后就过期了。时间性还带来一个问题,就是不比绝对正确,而是比在过期前谁的结论相对正确,所以就出现了很多快速但不精确的策略,比如模糊判断和直觉判断。这种时效性、迅速过期、不求精确的特点,让习惯一般学术研究的人难以适应。

2006年8月3日星期四

江苏常熟老李 发表于 2006-8-21 19:32

ZT 杨新宇 加息的影响

杨新宇 加息的影响

  按照资金均衡指标,加息会使资金均衡点下移,而这个过程需要一定时间,而同时M2还在增加,所以总的效果是降低了资金均衡的增长速度。由于现在的0号指数还在资金均衡的下轨运行,而加息幅度也不太大,对资金均衡的影响不大,所以不会造成行情的重大转变。只是长线的目标位要略微下调,但也不大,以前的估算值不需要改变。

  从平均市盈率角度看,加息使平均市盈率的合理值从55.6倍下降到了50倍左右。而现在的平均市盈率是40倍左右。仍然是历史上少有的平均市盈率低于利率倒数的情况,仍然支持上涨。唯一的问题是,加息会打开未来的加息预期,会限制平均市盈率的上涨空间。 总的说,加息会削弱上涨能量,但不会根本改变长线牛市。中短线上会受一定影响,更主要的心理上的。

2006年8月21日星期一

gtlb 发表于 2006-8-21 19:57

一切皆有可能

bndlwjl 发表于 2006-8-21 20:44

宝钢能代替中石化吗?如果明天580000跌到1分钱,我是机构的话我全仓买入,拉宝钢到4.23我就赚200%,这可能吗?只是一种想法!

chenyoung 发表于 2006-8-22 00:40

原帖由 bndlwjl 于 2006-8-21 20:44 发表
宝钢能代替中石化吗?如果明天580000跌到1分钱,我是机构的话我全仓买入,拉宝钢到4.23我就赚200%,这可能吗?只是一种想法!
有想法!

000551这根热狗还有点热乎劲,拿
600550半死不活,在关注权证也没功夫理睬,你就耗着吧。

[ 本帖最后由 chenyoung 于 2006-8-22 00:43 编辑 ]

chenyoung 发表于 2006-8-22 00:47

000551今天干吗不冲一冲4.75,啥想法?

[ 本帖最后由 chenyoung 于 2006-8-22 00:50 编辑 ]

chenyoung 发表于 2006-8-22 01:20

好的热狗!馅少了点。。。。

chenyoung 发表于 2006-8-22 16:26

看美女,看美女,冬虫夏草家的千金。
她有着非常好的镜头感。。。。潜力股啊。

http://blog.sina.com.cn/u/1248617097

对了,单眼皮好,林忆莲迷死多少人啊。。。

chl666 发表于 2006-8-22 17:05

谢谢 吧!

chl666 发表于 2006-8-22 17:16

到此为止

江苏常熟老李 发表于 2006-8-22 17:56

060822

chenyoung 发表于 2006-8-22 18:03

谢谢李大哥,有色、稀能、3G。今天买了个没色的。

richwood 发表于 2006-8-22 19:59

小女孩真可爱,小脸胖嘟嘟的.哈哈

chenyoung 发表于 2006-8-22 20:34

是的,美丽的卉卉小姐

chenyoung 发表于 2006-8-22 20:59

换手率说明什么问题?
1400:400
买了一只400%的
页: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查看完整版本: 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