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goodluck333888

中集的研究报告和分析文章(希望大家多多补充)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6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洛阳宇通汽车有限公司

作者: 修改时间:2007-4-4

--------------------------------------------------------------------------------


洛阳宇通汽车有限公司招聘启事

一、公司简介

    洛阳宇通汽车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40余年汽车生产历史的企业,公司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四零八工厂,成立于1960年,1999年加入宇通企业集团。2002年公司顺利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组建了股份制公司。2006年7月,公司与宇通集团分离,同年8月,启用“凌宇”新商标,公司的发展掀开了新的一页。

     公司总资产3亿多元,现有员工14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00余人。主导产品有“凌宇”牌客车和专用车,年产销能力达5000台,产品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并实现了出口。

    自1999年以来,公司外拓市场,内抓管理,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引进和运用了SAP、JIT、TQM、TPM等一系列先进的管理模式,企业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公司于2000年通过了IS09002质量体系认证,2003年率先通过“CCC”认证,2005年通过IS0/TS16949质量体系认证。公司的主要经济指标连年保持30%的速度增长。2002年公司成为洛阳市重点企业,2004年被评为洛阳市“两个翻一番”突出贡献单位,2005年被评为洛阳市“完成工业目标”先进企业。

    2007年2月,在共同战略的指引下,公司和中集集团合资合作,成为中集集团车辆板块中又一支生力军。中集集团全称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0年1月,现有总资产170多亿元,在国内外拥有40余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员工达到34000人。2006年中集名列中国上市公司竞争力第6位、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第28位、中国企业500强第97名。中集集团2002年开始涉足专用车领域,2006年,成为全球最大专用车制造集团。

    和中集集团的合作,为公司带来了国际化的视野,通过规模化、集团化的运作必将使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大大提升。2006年12月,公司在美丽的洛南新区购置500亩土地另建新厂,一期工程将在2007年10月竣工投产,现代化的新厂房建成后年生产能力可达10000台。

    公司位于举世闻名的十三朝古都洛阳,地处洛阳市中心地段,距离洛阳飞机场10公里,火车站500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目前,洛阳宇通的领导团队,正率领着既有光荣传统,又有现代开拓精神的员工队伍,站在新的起跑线上,以先进的管理模式和一流的技术水平,坚持以人为本,践行“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企业精神,贯彻 “专业、专用、专心”的质量方针,创一流品牌,建一流企业。洛阳宇通也正以博大的胸怀热忱地欢迎有志之士加盟!

二、招聘岗位

1、海外市场营销人员3人

职位要求:

Ø 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专业不限;

Ø 掌握英语或俄语;英语六级或成绩在425分以上,口语流利,能用英语或俄语进行交流;

Ø 应届毕业生,男,能够适应长期出差;

2、宣传策划1人

职位要求:

Ø 男,身高1.75米以上;

Ø 大专(包括大专)以上学历,中文专业;

Ø 思维清晰,反应敏捷,能吃苦耐劳;

3、技术开发设计若干人

职位要求:

Ø 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

Ø 汽车、机械类或相关专业;

三、待遇面议

四、联系方式

公司地址: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金谷园路中段

邮编:471000

人力资源部:张先生

电话:0379-63303907

E―MaiL :job@lingyu.com

公司网址:http://www.lingyu.com/cn/

欢迎有意向的同学投递你的电子简历,未经允许,谢绝来电来访.

具体面试时间和地点我们会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

洛阳宇通汽车有限公司

2007年3月30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6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年2月,在共同战略的指引下,公司和中集集团合资合作,成为中集集团车辆板块中又一支生力军。中集集团全称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0年1月,现有总资产170多亿元,在国内外拥有40余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员工达到34000人。2006年中集名列中国上市公司竞争力第6位、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第28位、中国企业500强第97名。中集集团2002年开始涉足专用车领域,2006年,成为全球最大专用车制造集团。

    和中集集团的合作,为公司带来了国际化的视野,通过规模化、集团化的运作必将使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大大提升。2006年12月,公司在美丽的洛南新区购置500亩土地另建新厂,一期工程将在2007年10月竣工投产,现代化的新厂房建成后年生产能力可达10000台。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7-4-6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追求财富是为了追求超越(彼岸之二)
作者: 王石
时间: [ 2007-04-06 04:20 ]

起飞不久午餐时间,美国航班的空中配餐不咋地,凑活吧。
一口气读完塩野七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书中顺带着的希腊发展史言简意赅,大概刚从哪里考察回来吧,倍感亲切。
引雅典执政官、佩里克里斯讲演的一段话:我们爱美,但有所节度;我们尊重知识,但不沉溺;我们追求财富,但这为了是追求超越,而非想做愚蠢的炫耀。在雅典,贫穷并不可耻,可耻的是不肯努力上进,摆脱贫穷。
尊重私人利益,是为了提升公共利益的关心,因为在以追求私利为目的的所经营的事业上发挥出来的能力,也有可能应用到公共事业上。
雅典的公民可以说是集名誉、经验与资质的综合体,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完整的人格。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6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评述(2007.04.06.)   
  
运输需求继续升温,欧洲航线提价成功

  本周,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需求继续升温,市场行情趋好,运价稳中有升。4月6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998.24点,较上周微涨0.5%;上海地区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为1016.91点,较上周基本持平。

  欧洲航线,尽管市场运价自4月1日起普遍上调,运输需求依然保持旺盛。据市场反映,小箱重货运价基本足额上涨,为200美元/TEU,小箱轻货则上涨了约100美元/TEU,大箱上涨的额度在200~300美元/FEU。运价上调后,北方港口欧洲航线基本海运费最高达到了1600美元/TEU的高位,上海港欧洲航线基本海运费也恢复至最高1300美元/TEU。由于需求快速攀升,运价恢复情况良好,部分船公司又开始积极筹备航线运力新增计划,据悉,地中海航运将新开一条远东/欧洲航线,该航线将成为地中海航运连接远东和欧洲、地中海地区的第5条航线。大联盟也将在6月推出一条中国至地中海东岸和黑海的周班航线,使大联盟在地中海航线上的运能提高10%。

  北美航线,近期市场一改前期平淡的态势,需求明显升温,部分船公司美西航线爆舱,美东航线平均舱位利用率也达到90%。此次市场发力的主要原因是货主赶在新合约签订之前的集中出货,需求的稳步攀升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由于货源充足,北美航线运价稳定。4月6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美西、美东航线运价指数分别为1032.27点和1192.23点。新合约的签约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业内人士估计,基于美国铁路运价的大幅调涨,今年上调幅度最大的将是至内陆点的运价,约上涨20%,至美西基本港的运价上调幅度将略小一些。

  日本航线本周货量稳定,船公司平均舱位利用率在70%以上水平。运价方面,除上海、青岛港日本航线运价继续低位震荡以外,其他港口基本稳定。4月6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日本航线运价指数为628.96点,较上周上涨3.2%。传统上,五一劳动节前,日本航线运输需求将继续维持较为旺盛的局面,预计在良好的运输需求前提下,日本航线运价指数将能继续维持在600点以上水平。


上海航运交易所信息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7-4-6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首次赶超韩国:中船一小步,中国一大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7-04-06 10:23:07




  中国造船业
  崛起与反崛起
  
  本报记者 王志灵 深圳报道
  
  日本具备世界领先的造船效率和开发能力;韩国的总体技术水平接近日本,但“规模经济”远胜于日本;而中国造船业无论在设计开发能力,还是造船效率上都还有比较明显的差距。
    
  中国最大的造船企业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中船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量和手持船舶订单量占世界造船市场份额分别达到 7.9%、16.9%和11.5%,在世界造船集团中的排名仅次于韩国现代集团,而利润率超出现代集团近4个百分点,位居世界造船集团之首。
  与此相应的,是中国船企今年头两个月新船订单首次超过韩国成为全球第一,这标志中国向全球最大造船国逼近了历史性的一大步。
  
  中船发力
  按照规划,到2015年,中船集团造船能力将提高到1400万吨,产品涵盖液化天然气(LNG)船、豪华游轮等高技术船舶,将成为世界第一造船集团。
  中国造船业的迅速崛起,引起了韩国恐慌,《韩国经济》3月21日社论说:中国造船超越韩国,现在已经不是半信半疑的时候,韩国造船产业一直以世界第一而自豪,难道现在中国对韩国造船业的威胁正式开始了吗?显然,全球造船业重心正向中国转移。
  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聂丽娟分析,中国具备超过日、韩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中心的客观条件,尤其是船舶市场和造船成本,这是日、韩不可比拟的优势。
  近几年,中国外贸进出口量持续扩大,而国内三大主力海运公司因船队现有规模所限,不能满足中国外贸进出口海运货物量的需要,海运公司需要订造大量新船。
  其中,对油船的需求仅30万载重吨级至少需要新增30艘以上,对LNG运输船的需求量也在25艘以上;另外,未来几年,中国的海运公司至少需要100艘集装箱船和更多的20万吨以上的干散货船。
  在市场竞争力上,中国最大的优势在于成本低廉。由于劳动成本、船用钢材、船舶配套、造船效率、造船技术等是国际关注的主要方面。其中,劳动成本竞争力居第一位,而劳动成本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单位劳动成本和生产效率。
  据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资料显示,中国造船单位劳动成本为3880.8美元/人年,而日本是中国9.33倍,韩国是中国4.3倍。
  在船舶钢材方面,中国船用钢板价格平均在400美元/吨左右,从2005年起国内供应充足;日本比中国稍高,平均每吨高出120美元,从2004年起,日本国内供应开始短缺;韩国是船用钢材最大的消耗国,平均每吨价格比中国高出220美元。
  
  技术短板
  但是中国生产效率低下、配套设备国产化率低等,都大大抵消了人工成本优势。
  聂丽娟从造船总体角度分析,一个国家造船业的综合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三大要素:科技水平、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
  中、日、韩三国相比,日本的根本优势在于技术优势,它具备了世界领先的造船效率和开发能力;韩国的总体技术水平接近日本,但它的造船业高度集中,“规模经济”远胜于日本;而中国造船业无论是在设计开发能力,还是造船效率上都还有比较明显的差距。
  在船舶配套方面,中国国产船用设备数量少、品种不全,目前国产设备装船率不到40%,大量设备都需要进口;而日本、韩国船用设备种类齐全、数量多,国内供应充足,并大量出口。日本造船设备配套国产化率达到95%到98%,韩国达85%左右。
  造船效率方面,目前中国每修正总吨需要40到50工时,韩国约15到20工时,日本只需要10到15工时即可。资料显示,中国每条船的建造工时数、每座船坞的年度造船数和造船劳动生产率分别约为日本的5倍、20%和10%,差距还很大。
  “韩国由于面临人力资源短缺和原材料成本的上升,近几年已经逐步实行转移生产和提高高附加值比例策略。而我国大多数订单都是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中小型船舶,因此,未来几年,中国造船业还需要通过技术突破改善生产结构。”聂丽娟说。
  截止到2006年6月,全世界LNG运输船待处理订单量145艘,韩国就有106艘,占总量的73%。现在韩国唯一自信的是在高附加值船舶技术方面尚领先中国。韩国国内认为,中国与其的技术差距少则5年多则10年。
  中船集团办公厅人士介绍,中船正在设计建造容积超过20万立方米的超大型液化天然气船,每艘造价达2亿美元左右。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旗下的沪东中华造船目前正在建造中国第一艘LNG船,容量14.7万立方米级,计划于2008年9月交付。沪东中华造船已承接中国国内船东两艘LNG船订单,承担从澳大利亚进口LNG的运输任务。
  

日韩造船业“西移”真相:拒绝在华“总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7-04-06 10:23:07




  
  中国造船业
  崛起与反崛起
  
  本报记者 汤白露 北京报道
  
  “船体在中国造好了,油漆也刷好了,最后运回国内进行总装。最可怕的是,这一运作模式正在中国的海岸线急速扩大。”
    
  3月30日,韩国STX株式会社在大连临港工业区举行生产基地开工仪式,同时吸引40余家韩国企业考察大连船舶配套产业园。
  在大连市有关方面兴奋的同时,业界却发出另一种声音,“这次组团考察,表明韩国企业计划加大投资中国造船业。但我们分析发现,韩国造船厂只是来料加工,几乎不建设总装厂。”
  “谈的都是配套加工项目,只将分段造船技术输入中国。”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邓璇玲表示,在日、韩造船企业新一轮对华投资中,大多数是在建设来料加工性质的船体分段制造基地,其“拉动效应”微不足道。
  
  “分段加工”路线图
  “STX在大连长兴岛共有6个具体项目,全部投产后,将帮助STX的年产能由25万吨提高至50万吨。”韩国STX株式会社会长姜德寿在开工仪式上表示。
  据介绍,STX株式会社先后于2006年9月、12月与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管理委员会签订两期投资协议,累计投资达4.92亿美元。
  业界人士指出,尽管STX上述项目总投资近5亿美元,但是大连基地仅扮演着为STX韩国总部提供“零部件”的角色。
  “总体规划中确实提到建设造船厂,但仅限于小型船,技术含量不高。”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一位研究员指出:“所谓建设造船厂,其实是为了某种目的,因为国家在审批监管方面越来越严格。”
  据介绍,由于造船材料需求急剧攀升,韩国船企承接能力达到极限,“被迫”加大转移中国市场,从而缓解资源短缺局面。商务部网站的资料表明,进入2006 年,外资造船项目进入国内的势头更猛,但像全球最大的造船商韩国大宇、三星重工等进入中国的布局路线与STX如出一辙。
  将于今年7月投产总投资达4亿美元的三星重工荣成造船厂,其规划设计同样采取“分段制造”模式。
  三星重工有关高层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三星重工荣成基地主要经营范围为造船、拆船、机械铸造以及陆地及海洋钢制结构物,产品全部出口韩国。三星重工于1999年在宁波建设第一家年产12万吨的综合工厂,以加工生产船体分段、舱口盖为主,产品全部运回韩国船厂组装。
  
  “拉动效应”微弱
  “船体在中国造好了,油漆也刷好了,最后运回国内进行总装。最可怕的是,这一运作模式正在中国的海岸线急速扩大。”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经济研究中心工程师梁文川表示。
  据梁文川介绍,上述韩国、日本企业乐于向中国转移船体分段业务,其目的十分明显:其一,低成本吸收中国造船业的材料与基础资源;其二,封锁造船核心技术;第三个因素在于运输方便。
  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就船体分段制造成本来看,中国比韩国同类工厂低40%,因而大多数国内投资项目主要为韩国总部提供分段制造,最后在韩国组装成船。
  商务部网站的一份报告表明,目前在山东,三星造船、伽耶造船、成东造船、大宇造船这几家的总分段加工能力为95万吨。对于韩国企业而言,如果将这95万吨分段能力集中总装,造船能力约400万载重吨,产值约400亿元。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这些企业并没有给当地发展造船业带来拉动效应。不仅在关键造船技术上,中方将一无所获,相反,本土企业发展所需要的高级人才却在向外企流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一位人士表示。
  目前山东造船加工贸易产业集中在产业链的组装环节,土地、劳动力、能源和原材料消耗较高;其次,产业布局集中在相对狭小的沿海地带,土地、电力、民工等要素资源供应紧张现象日渐凸显。
  商务部有关人士指出,进入中国的韩、日造船企业,除青岛现代涉及整船制造外,其余都是分段加工或对外宣称二期工程为整船制造。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96 天

发表于 2007-4-7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各位辛苦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8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起造船,中集不是也要涉及造船领域吧~~哈哈:*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8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阿米039 于 2007-4-8 15:15 发表
说起造船,中集不是也要涉及造船领域吧~~哈哈:*22*:


中集造航母呀,好好期盼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7-4-8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个基金公司朋友的签名档说:大多数股民认为他们比大多数股民聪明。

有个券商朋友的签名档就更好了:市场生态:新基民,都是算净值的;老基民,都是算增率的;唱多的,都是上贼船的;唱空的,都是受过骗的;赔钱的,都是勤算帐的;盈利的,都是非常懒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9 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盈利的,都是非常懒的vv
希望这句是真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1-12-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9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
三中,这个人没啥种!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9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中 于 2007-4-8 20:34 发表


中集造航母呀,好好期盼吧!


三中现在知道了吧,不期待中集造航母就要被骂没啥种 :*18*:

[ 本帖最后由 安tares 于 2007-4-9 15:29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3-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9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集陕汽重卡专用车——由全球集装箱行业领先企业中集集团和
陕汽集团共同投资6亿元建设的专用车项目,一期建成,达产后将年
产各类专用车3万辆,产值达60亿元。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9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7-04-07

                  
                打造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战略目标地

  随着国际资本加速流动整合,国际先进制造业向国内转移,东部
制造业向中西部转移已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大势所趋。
  面对这一形势,如何在短期时间内迅速吸引一批技术含量高、环
境污染小、市场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并在此
基础上培育形成有助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产业,是中西
部地区在“十一五”期间能够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关键。
  西安经开区将紧紧把握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大势,始终把发展工业
作为立区之本,打造中国西部最具活力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出口加工
基地,建设西安城市新中心,全力塑造开发区的核心竞争力,努力成
为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战略目标地和中国西部外向型经济示范区,并
为西安在全省乃至西部地区率先发展发挥支撑示范带动作用。

                        策略篇

  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是西安未来能够在全省乃至西部率先发展
的关键,是在经济领域践行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发展理念,
建设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的生动实践。

  ■核心理念之一
  把项目带动战略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着力点,既注重外资,更注
重内资,以内资优势项目的成功引进拉动外资增长。
  加大区域及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的品牌包装及营销力度,内外资
并重,面向全球吸纳整合资源要素,通过项目载体,把承接国际国内
产业转移的比较优势转化为推动西安工业发展的现实生产力。
  深入洞察外商投资中西部地区的审慎心理和理性决策,重点吸引
和包装优势内资项目,积极促成国外相关知名企业与优势内资项目实
现强强联合,最大限度降低外商对项目投资的风险预期,在以内资吸
引拉动外资上实现全新突破。

  ■核心理念之二
  把培育优势产业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向标,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在产业门类上,避免与东部沿海地区强势产业的正面竞争,避免
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同质化竞争;有重点地选择本地具有良好产业基
础,在技术、管理及资源支撑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市场前景广阔,发
展空间巨大,并能够形成独特竞争优势的产业,以优势产业为依托承
接转移,形成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的有利态势。

  ■核心理念之三
  以本地工业布局调整、产业资源整合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契机,
推动区域产业优化升级。
  紧紧把握陕西省、西安市调整工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的有利时
机,立足优势产业,以专业化园区为载体,以本地相关优势企业整体
搬迁或新项目入驻为契机,在西安乃至全省范围内整合产业资源,积
极吸引相关产业国际国内知名企业以资本合作、技术合作或管理合作
等多种方式展开合作,使承接产业转移与推动区域产业优化升级有机
结合。

  ■核心理念之四
  以产业链培育和产业环境构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内在支撑,以
市场化的综合服务体系为企业运营和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持。
  政府推动、政策引导是承接产业转移不可或缺的外部推动力。产
业链上下游密切关联、相关生产要素齐备、产业环境高效便捷是承接
产业转移、形成产业集群的内在动因。
  不断培育和延伸产业链,强化产业环境建设,从项目申报、登记、
注册各种事务的办理,到企业运营中金融、科技、信息、人才、中介
咨询等多方面需求的支撑,包括商务、物流、标准化厂房租售代建等
多种社会化服务的提供,使专业、高效、实用的综合性服务支撑体系,
渗透到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优化企业发展的微观环境,增强区域产
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实践篇

  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营造适宜企业发展的宏观和微观环境,以政
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平台建设为依托,吸引
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

  ■以政府推动为核心,争取国家政策倾斜,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2004年10月,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西安市发改委、陕汽集团
联合举办“中国西部重型汽车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经开区泾渭工
业园建设中国西部重型汽车研发生产基地的战略规划,成为政府界、
产业界、学术界一致共识,并被纳入省市政府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总体
规划;2006年4月,国家商务部正式授权委托西安经开区管委会负责
审核管理区内设立的相关服务贸易领域外商投资企业,成为陕西唯一
获此授权的开发区;2006年8月,受国家商务部产业司和西安市政府
委托,承办出口加工贸易向中西部梯度转移战略研讨会,就出口加工
贸易向中西部梯度转移在理论、政策、实践等多个层面的问题,在全
国商务、海关、出口加工区等管理部门及企业界、学术界进行广泛深
入研讨,为国家相关扶持政策出台提供参考和支持;2006年末,经国
务院批准,西安出口加工区在全国出口加工区首批进行保税物流功能
试点,成为中西部地区口岸功能最完善的经济区域之一。

  ■以市场机制为核心,加快产业链条延伸,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以市场机制为核心,吸纳集聚整合配置相关产业资源,促进产业
做大做强。一方面,培育产业集群,形成商用汽车、机械电力、食品
饮料和新材料等四大产业。另一方面,促进产业链条的延伸,吸引与
主导产业相配套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强化主导产业的辐射和拉动作
用。
  商用汽车产业——国内最具竞争力的重型汽车生产基地
  陕汽商用车产业园一、二期投资19.8亿元,延炼集团、潍柴动力
战略投资20亿元,总投资逾40亿元;美国康明斯重型柴油发动机项目
投资5000万美元,第一台发动机已经下线;中集重卡专用车项目投资
6亿元,一期建成试生产。
  从整车制造到发动机、变速箱、车桥、车架、零部件及专用车等
环节在内的重型汽车产业链初步形成。2006年销售收入超过80亿元;
至2010年,销售收入可达400亿元。
  机械电力产业——本省世界500强投资企业最密集的产业
  西门子、日立、三菱、ABB、阿尔斯通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西
电集团、永济电机等国内知名企业云集于此。ABB大功率换流器、西
门子二期扩建、阿尔斯通交流发电机、西电工业园等重点项目在建。
  食品饮料产业——产品齐备、产业链条完整,西北地区最重要的
食品饮料生产基地
  拥有可口可乐、顶益、顶津、乐百氏、维维、得利斯等众多国内
外知名企业,西北地区食品饮料企业最为集中,产品门类特别齐全的
区域;
  世界500强企业荷兰喜力参股的金威啤酒西安生产基地项目总投
资1亿美元,一期建成;
  顶新国际第四个项目——康师傅面系列产品西北生产基地项目投
资1.2亿美元,累计投资近2亿美元。
  新材料产业——国家级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
  西部钛业——亚洲最大的无缝钛管生产厂;西部金属——世界第
二大金属纤维生产基地和世界第二大稀有金属层状金属复合材料生产
基地;
  西部超导——国内唯一、国际领先的超导材料研发生产基地;
  海德鲁镁业———世界500强企业挪威海德鲁公司独资企业;
  碧辟佳阳——世界500强企业BP投资的太阳能新材料项目已经投
产;
  宝钛美特法力诺焊管——国内外四家特种焊管制造商联合投资,
每亩投资强度达100万美元;
  新材料研发生产成为经开区成长性最佳的产业之一。

  ■以服务平台为核心,促使产业环境建设向纵深推进
  为扶持、指导入区企业做大做强,经开区以实现资金、技术、人
才、信息等生产和投资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为目标,不断完善金融服务、
咨询服务、科技服务和人才服务四大平台,强化社会保障中心、人才
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出口加工区、泾渭工业园、草滩生态产业园新建或在建的40万平
方米标准厂房,吸引了一大批中小配套企业纷纷入驻,形成了“大项
目突破,小项目聚集”的局面。在经发创新工业园正在进行标准工业
厂房租售代建,企业社区综合服务等新型产业服务模式的尝试。

                       项目篇

  先后引进阿尔斯通、BP、ABB、陕汽康明斯、香港万裕、中钢西
重、康师傅饮品、金威啤酒、中集专用车等一批投资强度高、辐射带
动作用明显的重大项目,成为西安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排头兵。
近三年来,经开区先后引进各类项目264个,总投资300亿元。2005、
2006年连续2年引进世界500强投资企业5家,使区内世界500强投资企
业增加到25家。

  中钢西重工业园——中央企业成功重组陕西地方企业第一例的
中钢西重工业园项目,总投资达24.8亿元,成为陕西装备制造领域投
资规模最大的工业项目。
  康师傅饮品生产基地——台资企业顶新集团控股的康师傅二期项
目投资1.2亿美元,累计在经开区投资接近2亿美元,成为近年来西安
市实际到位外资最大的项目。
  中集陕汽重卡专用车——由全球集装箱行业领先企业中集集团和
陕汽集团共同投资6亿元建设的专用车项目,一期建成,达产后将年
产各类专用车3万辆,产值达60亿元。
  金威啤酒西安基地——作为金威啤酒向全国扩张,在西北地区布
点的重要一步,西安金威啤酒项目总投资1亿美元,年产啤酒40万千
升。2006年3月开工建设,当年底即投产,在经开区创造了一个“深
圳速度”。
  西部钛业新材料工业园——由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与浙江发展化
工科技公司,遵义钛厂和贵州安大航空锻造公司联合投资。作为我国
最大的稀有金属新材料科研生产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钛业于20
06年10月建成投产,成为亚洲最大的无缝钛管生产厂。
  ABB电力电容器——2006年初开工的ABB电力电容器项目属于低投
入、高技术、高产出项目。达产后达到50000兆乏的生产能力,成为
全球最大的电力电容器制造工厂之一。
  碧辟普瑞、碧辟佳阳——世界500强BP公司与国内太阳能知名企
业合资成立的专业从事太阳能光伏组件生产的新型能源企业,计划到
2010年将达到年产10万千瓦的生产能力,将使西安成为“太阳能之都”

  宝钛美特——该项目由宝钛股份发起,与钛焊管领域世界领先企
业合资组建。项目投资1500万美元,预计年销售收入2亿多元,利税
约2千万元,而项目占地仅15亩,每亩投资强度高达100万美元。

                        目标篇

  “十一五”期间,西安经开区将抢抓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战略机遇,
加快支柱产业向产业集群跃升,产业开发区向城市新区跃升;
  依托专业化功能园区,发展优势产业集群,促使招商引资、项目
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同步前进,积极打造最具吸引力的国际国
内产业转移战略目标地;
  确保区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外贸出口、财政收入、固定资
产投资、实际引进资金等主要经济指标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
到2010年实现“翻两番”的目标,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工业总产
值达到960亿元,为西安工业振兴做出应有贡献。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9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10年涨10倍或者曾经涨过10倍的股票在市场上太多了,但过程却全然不同。

以中集、招行为代表的一批公司是将这个10年10倍分摊到平常的每年、每月、每个交易日逐渐完成的,这样的话平均到每年的增长率大概也就是25%左右,再平均到月或者日的话,就更微不足道了。

而有些股票是10年中可能有8年甚至9年不涨,但其中只一年就涨了10倍,很显然,人们更喜欢追逐这样的股票,这个不是谁的心态好坏问题,其实是一种自然规律,和规律拧着来,显然要吃亏。

我自己认为,尽管买到1年涨10倍的股票的概率非常高(因为正如楼上说的,涨的高而快的多的是),我也很难买到那些一年能涨10倍的股票,即使侥幸能买到了,我也没有能力一直拿的住,我认为这个过程中也不是心态问题,仍然是自然规律问题。

其实,谁不想1年能赚10倍?我更想1年赚10000倍甚至更多,但仔细想想,那些1年涨N倍的股票的特点,大都是在这1年中的信息量巨大,我自己认为我没有能力去挖掘分析这些信息,说的更干脆点,我没有资源去干这个事情,所以老老实实的做自己能办的事情,或许还塌实点。

1年涨10倍的股票,很明显,这种上涨的速度是没办法持续的,或者说,这是个一次性的上涨。很显然,这种一次性的消费品,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太奢侈了。
我想,还是找那些踏踏实实的,有点持续性的股票比较稳妥些。

这些稳妥的股票的特点也很明显,咱们不用套用大师们的陈词滥调,自己总结一下如下:
1、公司业务要处于完全竞争市场;
2、公司员工要象狼一样的有侵略性,有野心、有信心、有能力去攻占领别人的地盘;
3、公司的员工的这种狼性不是个人性格特点,而是进入到这个公司后经过一段时间可以培养起来的习惯,说的有文化点就是健康、愉快、高效的企业文化和超强的执行力;
4、公司的经理层能约束这些员工,公司的董事会能找到这样的经理层,公司的股东会能有效的约束这样的董事会和董事长,人家文化人管这个叫好的治理结构;
5、以上的这些特点被公司发展历史多次证明是真实的;
6、以上公司可以放心投资,并长期持有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9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哪天中集宣布要造船造飞机也不算奇迹吧。。。:*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9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3-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9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好股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3-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9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好中集。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关注中集,前段时间买进了一些。

我的观点:
中集的集装箱业务就能产生大约0。80远的每股收益,这些是保本的。尽管集装箱产能释放,造成供过于求,但以中集行业第一的竞争力,应当能够把影响降到最低。

同时我非常看到中集的车辆业务,未来2-3年绝对能给中集带来巨大的利润!这是额外的收益!

而且中集已经在布局铁路集装箱业务,这是未来5年的希望!

因此我觉得只要中集的管理层不变,未来5年都是值得持有的好股票!

可惜俺的钱太少啊!:*31*: :*31*: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4-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9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好像都挺看好的。看来这个股票没希望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3 19:06 , Processed in 0.031316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