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goodluck333888

中集的研究报告和分析文章(希望大家多多补充)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18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3点可以肯定

1、05年季报肯定调节了利润
2、如果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这种调节不能叫作假
3、中集这么差的年报还好选择在这时候股改,说明中集的股改方案肯定会保证股价不会下跌,否则股改方案不可能通过,所以大家可以安心的睡觉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18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insomewang 于 2006-3-18 23:24 发表
大家还是放心持有把,如果我是中集大股东,我肯定会:
把今年业绩做得很差,第四季度只有1分/每股,大家自己算算06年得业绩把,正常出这样的年报公司的股价会怎样?跌到至少7元肯定没有问题把?
好,年报公布时 ...


大股东欢喜是肯定的,流通股民则未必,特别对于看好中集准备长期投资或套得较深的股民,他们不可能以这么低的认沽价格抛售中集,行权日过后,只能得到了一个大大的零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19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ry008 于 2006-3-17 20:25 发表
2005年业绩:1.3233 元。出乎意料,第四季度仅1分钱的业绩。

分配转增预案:每10 股从任意盈余公积中分派现金3.8 元(含税),共计股利766,447,348.28 元。

        每10 股转增1 股的比例转增股本。

分 ...



转增的含义就是把你屁股上的肉挖下来贴到你脸上;
分红就是把你投资生产的钱还给你一部分去消费。

好象本身并不关大股东什么鸟事啊?!他们难道就想这样一毛不拔?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19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了!!!!:cool::*9*::*1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3-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6-3-19 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计提存货及存货跌价准备比年初大概多了3亿人民币,就像01年计提产品跌价准备一样,说明两个问题:1、明年利润肯定有较大压力,需要这3亿的利润弥补也好转移也好;2、管理层希望利用一些合法手段来熨平利润波动,初衷是好的,但是我认为:还是希望提供的报表是没有经过修饰的(如果不说是篡改的话),企业的价值还是应该由股东自我判断,事实证明,如果管理层试图引导(而不是客观呈现)股东的利益,那么后果是负面的。加权平均净利润为1.59,我认为才是合理的年度利润。人造美女再好,也是人造的。如果把理性的数字报表加上道德判断的话,那问题就复杂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19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会计方法的神奇

20060318

    关于年报中四季度的业绩0.01元,很有意思,终于看到了“会计方法”这个魔术棒的强大力量。记得当年看“巴菲特”先生1986年写给全体股东的信中就做了个小测验,把“斯考特.费泽”公司的利润表做了两个,结果同样的公司,同样的销售收入、工资、税金等等,却产生了不一样的净利润,仅仅就是在利润表中增加了“特殊非现金存货成本”、“厂房设备的折旧费用”、“商誉摊销费用”以及“非现金跨期分摊调整”四个小项,并把这些费用从原利润中减掉,结果将原来的40,231,000美圆的净利润愣是砍到28,605,000美圆。很怀疑中集的CFO“金总”是不是很好的研究了“巴菲特”先生的这个小小的手法,分别将上述的四个小项换成了中国的“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摊销调整”以及“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并且也在这个奇怪的四季度一并合理合法地大幅度增加予以计提,终于达到了0.01元的标准。达到的结果是如此的相似,只是目的不一样而已,“巴菲特”先生是必须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在“斯考特.费泽”公司净利润中分摊掉买下该公司时多支付的溢价(大家可以看看那封年信http://www.wfpi.net/bbs/dispbbs. ... p;skin=0&Star=2,同样的公司在“斯考特.费泽”本公司的报表中是40,231,000美圆的净利润,在“巴菲特”先生的子公司“斯考特.费泽”子公司的净利润是28,605,000美圆,都合理合法,都是按照美国会计制度的要求,呵呵);而“金总”的目的就只有天知道了,特别是在即将要股改、来年一季度的市场情况大幅度变化的情况下,呵呵,真的是有点意思,看来枯燥的会计工作中还真的有如此激动人心的戏法,哪天有机会,我也做一回会计!!
    先来做一下功课,按照前几个季度以及2004年的原则,只要降低“存货跌价准备”(2005年为33,945,830.45美金)这一项降为2004年的2,600,000美金,那就可以奇迹的出现2.5亿人民币的利润,我们的四季度利润(呵呵,就象可爱温柔的小妹妹,谁都可以捏两把)就能神奇的增加2.5亿元,合每股0.125元。所以用另一个会计方法,同样的公司却能得出另一个四季度的利润0.135元,好象还是蛮保守的哈(其实看看四季度的经营现金流量,虽然其中有前几个季度的功劳,但用加减法还是能算出来本季度还是经营进来了几个100,000,000的)。但,这是事实吗?其实所谓“合理合法”“保守的”计提还是应该的,是对股东负责,那就这样,全年的利润就不变了,还是1.32嘛,只是更理性的应该是分别各个季度适时合理分摊才更“厚道”,怎么的也应该一季度摊0.04元,二季度摊0.04元,三季度摊0.025元,四季度摊0.02元业绩升为0.115元,呵呵,可别真的去争论“存货跌价准备”等等就是应该当期计提呀、以及存货跌价准备的基准--可变现净值的估算方法等这种“太级推手”的神奇,本文只是惊叹于会计方法的魔力。只是想再一次强调一下,提醒自己,看女人要看裸露的三围不要看剪裁的衣服,看报表要看现金的变化不要看净利润,呵呵,再说了要是2006年2季度钢材价格上涨20%,不做事的中集也能赚每股0.3元呢,真是好玩。
参与人数 1奖励 +2 时间 理由
queenie000039 + 2 2006-3-20 20:11 帖子很棒,加分鼓励 .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19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神奇的会计方法

20060318

    关于年报中四季度的业绩0.01元,很有意思,终于看到了“会计方法”这个魔术棒的强大力量。记得当年看“巴菲特”先生1986年写给全体股东的信中就做了个小测验,把“斯考特.费泽”公司的利润表做了两个,结果同样的公司,同样的销售收入、工资、税金等等,却产生了不一样的净利润,仅仅就是在利润表中增加了“特殊非现金存货成本”、“厂房设备的折旧费用”、“商誉摊销费用”以及“非现金跨期分摊调整”四个小项,并把这些费用从原利润中减掉,结果将原来的40,231,000美圆的净利润愣是砍到28,605,000美圆。很怀疑中集的CFO“金总”是不是很好的研究了“巴菲特”先生的这个小小的手法,分别将上述的四个小项换成了中国的“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摊销调整”以及“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并且也在这个奇怪的四季度一并合理合法地大幅度增加予以计提,终于达到了0.01元的标准。达到的结果是如此的相似,只是目的不一样而已,“巴菲特”先生是必须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在“斯考特.费泽”公司净利润中分摊掉买下该公司时多支付的溢价(大家可以看看那封年信http://www.wfpi.net/bbs/dispbbs. ... p;skin=0&Star=2,同样的公司在“斯考特.费泽”本公司的报表中是40,231,000美圆的净利润,在“巴菲特”先生的子公司“斯考特.费泽”子公司的净利润是28,605,000美圆,都合理合法,都是按照美国会计制度的要求,呵呵);而“金总”的目的就只有天知道了,特别是在即将要股改、来年一季度的市场情况大幅度变化的情况下,呵呵,真的是有点意思,看来枯燥的会计工作中还真的有如此激动人心的戏法,哪天有机会,我也做一回会计!!
    先来做一下功课,按照前几个季度以及2004年的原则,只要降低“存货跌价准备”(2005年为33,945,830.45美金)这一项降为2004年的2,600,000美金,那就可以奇迹的出现2.5亿人民币的利润,我们的四季度利润(呵呵,就象可爱温柔的小妹妹,谁都可以捏两把)就能神奇的增加2.5亿元,合每股0.125元。所以用另一个会计方法,同样的公司却能得出另一个四季度的利润0.135元,好象还是蛮保守的哈(其实看看四季度的经营现金流量,虽然其中有前几个季度的功劳,但用加减法还是能算出来本季度还是经营进来了几个100,000,000的)。但,这是事实吗?其实所谓“合理合法”“保守的”计提还是应该的,是对股东负责,那就这样,全年的利润就不变了,还是1.32嘛,只是更理性的应该是分别各个季度适时合理分摊才更“厚道”,怎么的也应该一季度摊0.04元,二季度摊0.04元,三季度摊0.025元,四季度摊0.02元业绩升为0.115元,呵呵,可别真的去争论“存货跌价准备”等等就是应该当期计提呀、以及存货跌价准备的基准--可变现净值的估算方法等这种“太级推手”的神奇,本文只是惊叹于会计方法的魔力。只是想再一次强调一下,提醒自己,看女人要看裸露的三围不要看剪裁的衣服,看报表要看现金的变化不要看净利润,呵呵,再说了要是2006年2季度钢材价格上涨20%,不做事的中集也能赚每股0.3元呢,真是好玩。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19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神奇的会计方法

20060318

    关于年报中四季度的业绩0.01元,很有意思,终于看到了“会计方法”这个魔术棒的强大力量。记得当年看“巴菲特”先生1986年写给全体股东的信中就做了个小测验,把“斯考特.费泽”公司的利润表做了两个,结果同样的公司,同样的销售收入、工资、税金等等,却产生了不一样的净利润,仅仅就是在利润表中增加了“特殊非现金存货成本”、“厂房设备的折旧费用”、“商誉摊销费用”以及“非现金跨期分摊调整”四个小项,并把这些费用从原利润中减掉,结果将原来的40,231,000美圆的净利润愣是砍到28,605,000美圆。很怀疑中集的CFO“金总”是不是很好的研究了“巴菲特”先生的这个小小的手法,分别将上述的四个小项换成了中国的“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摊销调整”以及“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并且也在这个奇怪的四季度一并合理合法地大幅度增加予以计提,终于达到了0.01元的标准。达到的结果是如此的相似,只是目的不一样而已,“巴菲特”先生是必须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在“斯考特.费泽”公司净利润中分摊掉买下该公司时多支付的溢价(大家可以看看那封年信http://www.wfpi.net/bbs/dispbbs. ... p;skin=0&Star=2,同样的公司在“斯考特.费泽”本公司的报表中是40,231,000美圆的净利润,在“巴菲特”先生的子公司“斯考特.费泽”子公司的净利润是28,605,000美圆,都合理合法,都是按照美国会计制度的要求,呵呵);而“金总”的目的就只有天知道了,特别是在即将要股改、来年一季度的市场情况大幅度变化的情况下,呵呵,真的是有点意思,看来枯燥的会计工作中还真的有如此激动人心的戏法,哪天有机会,我也做一回会计!!
    先来做一下功课,按照前几个季度以及2004年的原则,只要降低“存货跌价准备”(2005年为33,945,830.45美金)这一项降为2004年的2,600,000美金,那就可以奇迹的出现2.5亿人民币的利润,我们的四季度利润(呵呵,就象可爱温柔的小妹妹,谁都可以捏两把)就能神奇的增加2.5亿元,合每股0.125元。所以用另一个会计方法,同样的公司却能得出另一个四季度的利润0.135元,好象还是蛮保守的哈(其实看看四季度的经营现金流量,虽然其中有前几个季度的功劳,但用加减法还是能算出来本季度还是经营进来了几个100,000,000的)。但,这是事实吗?其实所谓“合理合法”“保守的”计提还是应该的,是对股东负责,那就这样,全年的利润就不变了,还是1.32嘛,只是更理性的应该是分别各个季度适时合理分摊才更“厚道”,怎么的也应该一季度摊0.04元,二季度摊0.04元,三季度摊0.025元,四季度摊0.02元业绩升为0.115元,呵呵,可别真的去争论“存货跌价准备”等等就是应该当期计提呀、以及存货跌价准备的基准--可变现净值的估算方法等这种“太级推手”的神奇,本文只是惊叹于会计方法的魔力。只是想再一次强调一下,提醒自己,看女人要看裸露的三围不要看剪裁的衣服,看报表要看现金的变化不要看净利润,呵呵,再说了要是2006年2季度钢材价格上涨20%,不做事的中集也能赚每股0.3元呢,真是好玩。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19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hitouji2006 于 2006-3-19 12:34 发表
20060318

    关于年报中四季度的业绩0.01元,很有意思,终于看到了“会计方法”这个魔术棒的强大力量。记得当年看“巴菲特”先生1986年写给全体股东的信中就做了个小测验,把“斯考特.费泽”公司的利润表做了 ...

very good!
不过再好的帖子也不需要发3次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19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网友 就 中集集团发表评论  IP:61.237.204.*
我们非要求中集第一大非流通股东支付多少对价是无太大意义的,第一,人家本身控股比例很底,与华润持有的万科比例差不多,现在在二级市场减持是不可能的,其实业绩好,大家都看到了,比给多少对价都重要,我只希望中集度过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的难关,给投资者带来新的惊喜,就足够了.
----------------------------------------------------------------------------------------------------------------------
最近这么会体贴人的还真不少,呵呵。。。
就好象古龙的武侠小说已到了尾声:唱空中集的原来就是中集!!!
“中集人”一开始表现得象老麦的哈巴狗(可查前贴),后来突然让人觉得他原来是“中海”在中集的卧底,快结束的时候“中集人”终于露出了他丑恶的本来面貌。
在武侠小说里最后会有一个李寻欢将该小人一刀毙命,不知现实生活中的结果会如何。
让我们大家都齐心协力,手起刀落,痛宰资本家的乏走狗,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19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质疑中集的治理结构

本来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诚信不抱任何希望,但自从听了一些鼓吹中集“三权鼎立”、bla..bla..bla的声音后,自欺欺人地感到中集也许和其它上市公司有明显的一些区别。
但有明显迹象表明占了16%多一些股份的大股东能够操纵中集的管理层来对付占了32%多股份的A股散户股民,令人不得不感到中集的诚信谎言就象那纸糊的灯笼,一戳就破!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19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John深蓝太看得起“中集人”了,他连什么中集要刊登收购公告都不知,算什么中集人啊。这里面应该只有oldfats是真正的中集内部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19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edwardxiao 于 2006-3-19 17:59 发表
John深蓝太看得起“中集人”了,他连什么中集要刊登收购公告都不知,算什么中集人啊。这里面应该只有oldfats是真正的中集内部人。


真真假假,你永远也无法了解到别人真正的身份,我说的只是一种假设。
当然,这里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利益的驱使。

股改结束后,也许又要和“中集人”等一起处在一条战线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6-3-19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万科股权激励方案即将亮相 8%净利润高管截留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8日 14:46 经济观察报

万科股权激励方案即将亮相8%净利润高管截留

  本报记者 李骐 深圳报道

  3月21日,万科(资讯 行情 论坛)(000002)将公布一份业绩大幅增长的2005年年报。而如不出意外,与这份出色的答卷同时交出的,是一套颇具争议的管理层股权激励方案。

  尽管万科并不是第一家搞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但该方案中对净资产收益率等硬
       
紫禁城西 水岸大宅        朝阳公园9号公寓
天鹅湾持续热销中        网上营销尽在企业黄页
       
指标的要求,极大地遏制了万科再融资的冲动,如果该方案最终得以通过并推广开来,将对有效抑制“恶意圈钱”现象。

  初步方案出台

  由于没有具体的文字版本,本报多方搜集打听到的方案内容大致如下:在净资产收益率超过12%,净利润增长超过15%的前提下,万科管理层开始累进提取净利润用于购买万科股票,但并不是无限提取,上有封顶。综合计算下来,相当于每年提取净利润的8%用于股权激励。这些股票的行权时间大约在三年之后。

  当然,由于还有待的批复和股东大会的博弈,该方案并不是最终的方案。

  不过,该方案的出台也标志着万科“投资者眼中惟一缺陷”的解决。

  万科总经理郁亮在公司股改结束后曾表示,将“一举解决万科在投资者眼中的惟一缺陷”,郁亮所说的“缺陷”主要是指万科目前尚缺乏中长期的股权激励机制,“以前并不是我们不想做,而是政策不允许,股改后股权激励的条件完全具备了”, “大股东也希望管理层尽快建立中长期的股权激励机制”。

  众所周知,万科拥有中国最优秀的职业经理人队伍,素有地产界“黄埔军校”的美名,人才流失情况一度十分严重,甚至连万科培养的保安都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万科一直在考虑对公司管理层进行长效激励,并作过一些探索和尝试,如住房补贴和高薪等,但仍然不能完全阻止人才的流失。

  “实施股权激励后,不仅能在万科的管理层中形成强大的凝聚力,甚至能把业内的其他优秀人才吸引过来。”有市场人士指出。

  遏制融资冲动

  “这个方案的最大意义在于,由于有净资产收益率的硬性约束,将有效遏制万科的再融资冲动。”深圳某地产分析师表示。

  “万科以前是一个内部人控制的企业,大股东对其影响较弱,而内部人控制的企业通常具有如下特征:管理层具有不断再融资的冲动以摊低大股东持股比例从而减少其影响力,由于管理层没有持股而存在高职务消费的倾向。”业内人士分析说。

  回顾万科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融资的历史。从1988年发行股票,到1993年发B股,1997年、2000年两次配股,2002年、2003年发行可转债,凡是能想到的融资机会,万科几乎都没有错过。

  不断的再融资,老股东的权益也不断被摊薄,对此万科的管理层有着清醒的认识。郁亮此前对媒体表示,“很多机构投资者担心万科过度圈钱,摊薄了他们的利益,而净资产收益率则是一个最过硬的指标,只要净资产收益率不被摊薄,老股东的利益就不会因此遭受损害。”

  不在股市融资,又面临行业调控,万科发展所需的资金从何而来呢?从2003年起,万科就一直在为此做着准备,当年万科首次试水地产信托,2004年万科开始利用海外资金,2005年万科与中信合作成立地产基金……

  万科财务总监王文金此前指出,“目前万科整个债务结构中银行贷款占1/3,长期债券、信托、境外融资占2/3。”其融资渠道之丰富可见一斑。

  博弈与共舞

  机构投资者们对万科的方案反应不一。

  由于该方案大约两周前开始在业内流传,市场也做出了相应的反应。前一周万科A大幅下挫,最低跌至4.95元,而后一周则稳步反弹,收回了全部失地。

  机构们的看法主要集中在前提条件上,对万科管理层持股本身倒没有多少意见。“他们要是能帮我赚钱给50%都没问题,”上海一位基金经理表示,但他认为以万科的行业地位和地产业的发展趋势,“净资产收益率应该在15%以上,净利润年增长应该在20%以上。”而深圳的一位基金经理则表示,该方案应该与股价挂钩,“最好让他们在股价高的时候买股票,这样他们就会努力不让股价跌下来了。”

  这样的反应或许已在万科管理层的意料之中。

  万科管理层的谈判能力有目共睹:2002年,万科抛出了一份30亿元的可转债计划,当时市场一片哗然,在经过艰难的讨价还价后,最终定在了15亿,皆大欢喜。可事后知情人士透露,万科原本就计划发行15亿元的可转债。类似的现象在去年的股改中重现,万科的权证行权价定在了前一交易日的收盘价3.59元,市场当时“零对价”的指责不绝于耳,最后调至3.73元,不过据悉这也是保荐人当初定的价钱。

  万科此次推出的股权激励方案的底线同样有迹可寻。

  在去年股改股东大会的现场郁亮透露,公司将考虑建立长期期权激励制度或盈利奖励制度,将以15%的净资产回报率为及格线,使公司能够实现30%的年复合增长目标。而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郁亮曾表示万科的中长期激励计划将与股票市场价格挂钩。郁亮认为,尽管上市公司股价涨跌不仅仅与业绩相关,但管理层也应该与股东有一个同舟共济的机制,以充分感受到股东的欢乐与痛苦、期待与顾虑。

  机构的要求与万科的底线可能会再次不谋而合。

  “我们肯定要去参加它的股东大会投票的。”多位基金经理告诉本报,看来,刚刚忙完股改的万科与投资者的博弈与共舞又要开始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6-3-19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偏见(prejudice)
根据社会学心理学上的定义,偏见(prejudice)是对于根据错误或不完全的信息概括而成的可辨识团体的敌对或负面的态度。

戈登·奥尔波特在其名著《偏见的本质》一书中写了这样一段对话:
  
  X先生:犹太人的毛病就是他们只顾及自己的团体。
  Y先生:可根据福利基金会的记录,从捐款人数与捐款数量的比例看却表明他们比非犹太人更慷慨。
  X先生:那正表明他们总是力图用钱赢得别人的好感,用钱跻身于教会事业,除了钱他们什么也不想,怪不得犹太银行家这么多。
  Y先生:但新近的研究表明银行界中犹太人的百分比是微不足道的,比非犹太人所占的比例小多了。
  X先生:正是这样,他们不从事令人敬佩的业务,只干点电影业或开夜总会之类的事。
  
  这段话比一大套定义更能说明偏见的本质。实际上,带有偏见的X先生是在说:“不用劳烦你给我摆事实、讲道理,我心意已定。”他不去批驳Y先生提出的资料,而是歪曲事实,为憎恨犹太人找出支持依据。或者不加思索地脱离这些事实,从新的方面发起攻击。一个怀有很深偏见的人对与其持有的刻板印象相反的信息具有免疫力。
  
  让从未体验过偏见的人们充分理解作为偏见对象的感受有时是十分困难的。对于处于支配群体并相对具有安全感的人们来说,同情并不是呼之既来的。虽然他们可能产生“同情之心”,并希望目睹的一切不是真的,但“自我正确的意识”的痕迹常常会潜入他们的态度,使他们容易将罪名归因于受害者。这种情形总是以“罪有应得”的形式出现。例如,“如果犹太人在历史上一直遭受迫害,那说明他们一定是做了某种错事。”“如果她遭到强暴,那说明她一定有过煽情的举止。”“如果同性恋者不想惹麻烦,为什么不·····(远离报纸的头条新闻、闭上嘴巴、不要去那些不受欢迎的地方等等)。这种建议包含着一项指令,它要求偏见的对象遵守那些比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还要严厉的规则。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因为受害人遭受不幸而谴责受害人(即将受害人的困境归因于他们的性格特点与无能)的倾向往往是被一种希望看到世界是公正的动机所驱使。社会心理学家梅尔文·勒纳的研究表明,人们容易用个体的性格特点来解释那些否则无法解释的不公平事件。例如,对待穷人的负面态度――包括指责他们要为自己的苦难负责――在相信世界相对公平的个体当中十分普遍。显然,如果我们看到自己生活在一个人们无缘无故地被剥夺掉他们的应得(同工同酬)或需要(生活必需品)的世界上,我们将会感到恐惧。出于同样的理由,如果600万犹太人无缘无故地遭到杀戮,和让自己相信他们做了错事才遭此报应相比,后者会让人心里好受一些。
  
  社会心理学家巴鲁什·菲什霍夫对于“后见之明”的研究能够进一步加深人们对“谴责受害人现象”的理解。研究显示大多数人都是绝佳的星期一上午的四分卫:当我们得知某事的结果时,围绕这件事的复杂的形势一下子变得一目了然;似乎我们从来就对此了如指掌,如果我们要我们预测结果,我们肯定是不费吹灰之力。但这只是一个幻觉。为了理解和感受受害人的境遇,我们必须能够从受害人的角度来重建导致他受害的事件。请不要忘记,受害人并不像我们一样能利用后见之明来指导他们的行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19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严重的会计操纵?

- 两处的森林开采权在几年前就已经知道要被收回了,当时就应该做资产减值准备,现在一起提取准备,请问:它做的是“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还是直接进入05年损益?
- 钢材跌价,在05年三季即已有,应该在三季报中几提取减值准备,公司是否一并于四季度提取?

囤积钢材,出货却减少,钢材跌价,造成损失。回想不久前中集还吹麦总“在钢材涨价之前,力排众议,囤积了大量钢材,充分显现了“中集强大的商务运作能力””。可见即使拥有“强大的商务运作能力”,在商品价格的波动面前,也还是一把双刃剑。
中集要“做个负责任的企业”,就是不知道是要对所有股东负责,还是只要对大股东负责呢?清醒的小股东,知道即使在行业情况非常不利的情况下,中集还是有利润的(被隐藏了),可能会坚定持股信心。而不知情的小股东,可能被迫出局。不知这一场戏中,又要上演多少人间悲喜剧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19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具体我是谁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可以在这里说说我的观点 散户炒股票和分析研究区别就是情绪化,公司是公司  证券是证券  不是最好的公司就应该是好的股票。例如郑小姐我认为她是一个好的企业分析师,但她把企业IC化无意中带到了证券中,这就是她最大的失误,所以她现在很尴尬,也是没有办法的。相反中金的老田就聪明的多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19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9*: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19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交通运输 — 航运调整预测

中集集团目标价格: 人民币11.25/港币8.93
000039.SZ/ 人民币9.16 — 优于大市林振国, CFA

jimmy.lam@bocigroup.com

200039.SZ/ 港币7.44 — 优于大市(852) 2905 2111

综述。我们将05、06 年盈利预测分别由30.6 亿人民币与24.7 亿人
民币下调5.5% 与16.4% 至28.9 亿人民币与20.6 亿人民币。我们对
盈利预测的下调主要基于对销量及价格假设的下调。我们对中集
集团A、B 股的目标价格也由13.46 人民币与10.62 港币下降至11.25
人民币与8.93 港币。我们对A 股及B 股维持优于大市评级,因为
即使在下调盈利预测之后它们的估值仍然不高。

05 年业绩预测。我们预计中集集团的净利润在营业收入同比上涨
13% 至300 亿人民币的情况下,同比增长21% 至28.9 亿人民币。假
设派息比例为20% ,每股股息预计为0.29 人民币。我们对05 年集
装箱销量预测由156 万标箱下调13.0% 至136 万标箱,相当于同比
下降13.7% 。05 年4 季度销量转弱至仅为20.69 万标箱,(环比下降

34.9% ,同比下降51.6% )是我们下调预测的原因。由于大部分客
户将采购活动转移至05 年前两个季度,因此市场自05 年3 季度末
开始回落,4 季度更加疲软。05 年4 季度市场环境的恶化使得每箱
平均售价有所下降。我们预计平均售价环比下降21.9% 至1,916 美
元/标箱,这使得05 年平均售价下降至2,288 美元/标箱。对于特种
车业务,总销量预计达到5.3 万辆,同比上升40%,平均售价在8.02
万人民币。因此,该业务营业收入预计同比上升46.3% 至42.5 亿人
民币。
股改方案进程。中集集团目前正在与相关各方就股改方案进行沟
通,A 股已经停牌。我们预计公司近期将提交股改方案。虽然目
前还没有进一步消息,但是我们认为中集集团的非流通股股东可
能向A 股股东支付认沽权证。

前景。由于季节性因素使得06 年1 季度市场进一步走低,集装箱
销量预计低于05 年4 季度水平。干散货箱价格已经由05 年4 季度
的1,600-1,900 美元/标箱下降至1,400-1,600 美元/标箱。但是,集装
箱需求预计从2 季度开始反弹,因为市场将在2、3 季度重新进入
旺季。另外,随着更多集装箱船投入运营及旧箱报废,我们认为
集装箱的需求也将出现上升。据克拉克森的预测,2006 年全球集
装箱产量预计由05 年的242 万标箱增长10.8% 至268 万标箱。我们
对06 年中集集团的销量预测由165 万标箱下调8% 152 万标箱,相
当于同比增长12% 。另外,我们将集装箱整体平均售价预测由1,987
美元/标箱下调至1,930 美元/标箱。


资料来源:公司数据,彭博及中银国际硏究

对于特种车业务,我们将06 年销量预测由70,000 辆下调至58,300
辆,将06 年平均售价由81,426 人民币/辆下调至81,039 人民币/辆。

收购博格公司反垄断调查的影响。如我们在3 月15 日《璞玉共精
金》中指出,我们认为收购将继续推进。收购完成后欧洲客户将
会得益于生产技术提高与销售服务网络扩张带来的协同效应。中
集集团预计欧盟的审查将于四个月内结束。

估值。以9.16 人民币及7.44 港币的股价来看,中集集团A 与B 股
06 年市盈率分别为9.0 倍与7.5 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19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中集人 于 2006-3-19 21:22 发表
具体我是谁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可以在这里说说我的观点 散户炒股票和分析研究区别就是情绪化,公司是公司  证券是证券  不是最好的公司就应该是好的股票。例如郑小姐我认为她是一个好的企业分析师,但她把企业IC化无 ...

哈哈,你以为你是什么,小人
中集人”一开始表现得象老麦的哈巴狗(可查前贴),后来突然让人觉得他原来是“中海”在中集的卧底,快结束的时候“中集人”终于露出了他丑恶的本来面貌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8-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21 06:33 , Processed in 0.040193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