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goodluck333888

中集的研究报告和分析文章(希望大家多多补充)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2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猜“中集人”以前真的是铁杆的中集支持者,可能是曾经拥有039大量股票,然而因为039前段时间表现不好,让其大亏离场,至此对中集由爱变恨,既而恨之入骨。不晓得是不是这样,呵呵,这也是我猜的。无论是否如此,每个人都有唱空、唱多中集的权利(只要不是“股市掘金戏”那种癔病式的狂吠就好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6-2-2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石:行走江湖快意人生 阅遍群山心自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6日 17:16 新民周刊

  中国企业界讲的是能人政治,强调集权和领袖的个人作用,不少领导者以企业对自己的高度依赖而自鸣得意,对此王石一直甚为警惕,“我的评判标准是,当我离开万科后,企业还能一如既往保持正常发展,这才是我的成功和本事。”

  撰稿/杨艳萍(记者)
       
长安街酒店式豪宅        荣尊堡2005经典回顾
芝华士12年真相        夜深了,我们只去爱吧
       

  SOHO中国总裁潘石屹曾经戏称,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是中国地产界的“超级男声”。比照王石精彩纷呈的人生历程,你会发现这一称谓在某种程度上相当贴切。做地产,他一手创办的万科集团目前稳坐行业头把交易;玩登山,他是中国企业界登上世界屋脊的第一人。

  在中国做企业,少说话多做事,被视为第一生存法则。王石则不然,他天马行空,特立独行。做人做企业,都达到了一个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珠峰下来,有人为他题赠一幅书法作品:山不在高,登顶则名。旁人看后失笑,王石不笑。他将这幅书法小心裱起,悬挂在自己的办公室。

  王石说话直截,反应敏锐。沉下脸去,也有一副令人望而生畏的老板面孔,可一旦谈起登山,那双细长的眼睛霎时精光四射,眉飞色舞,滔滔不绝,一派身居斗室心驰千里的自我陶醉。胡子拉碴的脸孔上,流露出别样的生动。2006年1月18日,王石带着他最新出版的长篇自述《道路与梦想》来到了上海。

  企业公民

  装束随意,举止硬朗。王石就这样一身轻松地站在讲台上,讲述2005年年末刚刚完成的南极探险。有人举手发问:到目前为止,中国只有5人完成“7+2”探险计划(指攀登七大洲最高峰,且徒步到达南北两极点的极限探险活动),你是其中之一。这样的经历给你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王石以一种毋庸置疑的口吻回答:“此时此地,站在这里,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说完他得意地咧嘴笑起来。2002年在国外登山,行至半途,队长问王石,下山后最想干什么。王石说,洗个热水澡,能坐在马桶上方便。“你呢?”王石问队长。队长咂巴了一下嘴说:一到山下,我先点两份巨无霸。

  “那可是真正的巨型汉堡”,王石瞪起眼睛,伸出双手比画了一下,有海碗碗口大小。 “两份?你吃得了吗。我说你还是先买一个,吃完不够,再买一个。”队长对他的建议置若罔闻,下山果然就一气儿点了两个大汉堡,果然他就只吃下去了一个。 “就跟那个喝豆浆的笑话一个道理,喝一碗倒一碗,这样他才觉得过瘾。”从荒芜凶险的雪峰重回地面,原本习以为常的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常常让登山者们生出了久违的幸福感。

  在历次的登山探险活动中,王石从来都是以个人身份参与。此次南极之行,他第一次带上了万科集团的旗帜,原因在于这是一次带有公益性质的探险活动,目的是筹集100万元资金,用作北京大学崇左生物多样性研究基地的研究项目——人与白头叶猴的协调发展。

  作为中国最大房地产企业万科集团的董事长,2003年SARS期间,王石以52岁的年龄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一时名动天下。随后的日子,王石的“确切身份”就成了媒体纠缠不清的话题。多年来坚持将自己1/3收入捐赠于社会公益事业的王石,究竟算是企业家、探险家,还是慈善家。

  王石回答:不要弄颠倒了,我就是企业家。登山探险,那是业余爱好。从事公益事业,对于任何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都是分内之事。2006年,万科给自身定位于“改革先锋,企业公民”,这一目标将在未来的日子成为万科发展的新方向。

  王石说,万科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企业,不仅在行业内要做到出类拔萃,还必须具有足够的跨行业影响力,“企业公民”的定位,将促使万科的这一目标尽快达成。

  现代“土楼”

  提出“企业公民”的理念,是基于王石对万科过去发展路径的反思。王石承认,作为国内房地产行业中的领先者,万科对城市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少有关注。“我们一直认为,住房是一种特殊商品,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是政府应该考虑的事情。现在我们意识到,这种想法过于狭隘。”

  2005年年中,在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下,连续上涨多年的中国楼市出现重大转折。也就在这一年,万科集团拿出100万元与国家建设部合作,组织专家对珠三角地区城市中低收入人群住房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令王石心情沉重,也促使他将一项酝酿已久的工作正式提上了公司议事日程——为城市中低收入群体建造住房。

  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要为他们修建住房,万科首先想到的是寻找原型。广东一带最早的移民是客家人,目前保存完整的传统客家住宅,是位于福建省永定县的客家土楼。2005年王石跟着几个专家在福建的大山里跑了一个多星期,考察的结果让他大为振奋。

  福建永定的客家土楼,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尤以奇特的圆形土楼最富于客家传统色彩。土楼有两三圈,由内到外,环环相套,居于土楼中央的祠堂,是楼内上百住户祭祖和婚丧嫁娶的公共场所,里面还有水井、浴室、磨房等设施,活脱脱一座今天的大集体宿舍。

  土楼底层墙厚1.5米,除了具有防卫御敌的作用,还具有防震、防火、防盗以及通风采光的特点。土墙厚度大,还能起到隔热保温、冬暖夏凉的作用。客家人的智慧,土楼格局的恢弘,让考察人员肃然起敬。

  住在土楼的客家人与住在集体宿舍的新移民在属性上已有不同,前者是血缘性,后者是地域性。除了祠堂祭祖,不同时代的移民在居住诉求上有着惊人的相似。移民在新的居住地落脚之初,往往受到当地人的排斥,出于自助和安全考虑,他们往往愿意结邻而居。圆形土楼就是这样一种结构紧密、土地高度集约的合理居住方式。

  “圆形建筑有一个问题,它要求地块一定是四方形,如果占地面积过大,在城市里这样的地块很难拿到。我们想到一个办法,把圆形土楼进行解构,‘拆’成半圆、1/4圆,而且每段弧形都可以标准化。这种建筑形式在理念上绝对是中国的,在建筑手段上又是现代的。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可以把一些地块的边角料充分利用起来。”

  王石说,土楼厚实的土墙,冬天可以吸收潮气,夏天可以释放出湿气,起到天然调节气温的作用。在现代建筑中,可以用双层墙壁来实现这一功能,外层具有美学装饰功能,内外层的间隙,可加速空气流通,还可以晾晒衣物。现代建筑对于安全性的需求,不像客家移民初期那样重要,底层可以建成开放的下沉式广场,加以绿化,变成一个新移民交流、聚会、进行卡拉OK比赛的公共场所。

  经过董事会讨论,万科从公司在深圳的土地储备中,选出了一个合适的地块,用于建造中低收入住房。第一幢住宅有400套,可以居住近1000人,2006年年中开始动工,2007年年初,基本可以交付使用。届时万科将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出一个合适的租赁价格,将这批住房出租给城市中低收入群体。

  这幢住宅规划完成后,让王石兴奋不已。出于企业家的直觉,他立刻从中发现了巨大的商业价值。“这样的建筑由于利用的都是城市边边角角的地块,投入不大,又能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实际需求。但是要缓解由住房引发的社会矛盾,只有万科一家企业的努力是不够的,我希望这个项目能给政府部门和其他房地产企业带来启示。”王石说。

  治沙与民主

  2005年,王石参与的另一项公益活动,是加入“阿拉善治沙协会”。这个活动的起因是不少专家认为,每年春天横扫北京的沙尘暴,发源地之一就在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经北京首创董事长刘晓光发起,80多位企业家成为协会成员,王石也是其中之一。

  王石参与治沙,最初有三个原因。首先这是一项有利于社会的公益活动,与王石新近倡导的“企业公民”的理念相一致;其次会费每年只需10万元,对王石来说也不算是大数目;第三,刘晓光开口,这个面子还是要给的。

  协会成立大会,在阿拉善的月亮湖风景区举行。80多名企业家,由三部分人员构成:大陆本土派,即王石、史玉柱等在国内创业的企业家;大陆海归派,即张朝阳、汪延这样有海外求学背景的青年企业家;台湾在内地进行投资的少壮派企业精英。

  这样的成员构成让王石觉得很有意思。台湾企业在大陆投资多年,但是与大陆企业家一向少有生意之外的交往,海归派虽然源自本土,现时也是自成一派,三个群体长期以来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时却因为治沙走在了一起。王石还发现,80 多位会员中,台湾企业家就有20多名。这说明在环保问题上,台湾企业家从意识和行动上都走在了大陆企业家的前面。

  当天对协会章程的讨论,爆发了激烈的争执,一向见多识广的王石,也很少看到这样火爆的场面。尽管同祖同宗,使用同样的语言,但是文化背景带来的差异,在讨论过程中还是尖锐凸现出来。

  协会最早指定了理事会成员候选人,决定实行等额选举。台湾企业家马上提出质疑:为什么要等额选举,而不进行差额选举?海归派随即响应,要求改为差额选举。类似的冲突和摩擦在讨论过程中此起彼伏。

  三方争执不下,协会首任主席刘晓光提出,明天一早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将亲临会议,能否在他到来之前先把章程原则上确定下来。台湾企业家立刻提问,“原则上”是什么意思?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与王石站起来,先后对“原则性”进行了解释。

  “我说,所谓原则性,就是我们先在大原则上定下来,那些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待协会成立之后再不断进行调整。这样的解释,台湾企业家和海归派还是不肯接受。”

  这场意想不到的争执让发起人刘晓光深感委屈,讨论进行中他几乎难以抑制内心的气愤,好多次差点跳起来质问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冯仑,为什么会跟着台湾老板和海归派一起反对自己,最让他搓火的是,马蔚华带领一帮监事召开监事会,他这个会长想进去旁听,竟然被马蔚华公事公办地给“请”了出来。

  事后刘晓光向王石感叹,这次活动给他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一个大家共同出钱出力想办好的公益事业,竟然会在一个小小的章程上,相互争吵得面红耳赤,甚至不顾及彼此的情面。对于王石,原以为只是交钱参与一起公益活动,不想却遭遇这样一场罕见的大辩论,他兴致勃勃地发现,这场突如其来的对抗,对中国的企业家更像是一次民主程序的自我培训和实战演练。在过去,“民主”更多停留在企业家们平日的闲谈中,这次让他们真切感受到民主就是要“从我做起”。王石的情绪开始由被动消极,转变为主动积极。2006年,王石出任阿拉善治沙协会轮值主席。

  艰难离职

  目前王石最为得意的事情之一,是在他从万科集团的主要领导岗位退下来之后,公司依然保持了强劲高效的增长。2003年,万科净资产回报率为11%,2004年是13%,2005年达到15%。“万科的每项公益活动,预算都要经过董事会审核。目前的增长势头,使万科具备了投资公益事业的资格。”

  中国企业界讲的是能人政治,强调集权和领袖的个人魅力,不少领导者以企业对自己的高度依赖而自鸣得意,对此王石一直甚为警惕,“我的评判标准是,当我离开万科后,企业还能一如既往保持正常发展,这才是我的成功和本事。”此外,登山和探险,也是王石长久以来源自内心深处的梦想。1999年,王石干脆抛开了所有公司事务,保留了一个董事长的头衔,开始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登山探险等活动中。

  离职后不久,一天王石来到办公室,发现公司里静悄悄的,一些主要负责人不见了踪影。跟秘书一打听,才知道他们在会议室开会。王石独坐董事长办公室,心绪茫然。他发现自己对这样一种状态极不适应。他站起身来,像一头笼中困兽在办公室走来走去,气急败坏,心情沮丧。他努力按下要夺门而出,冲进会议室的冲动,反复告诫自己,调整心态,正视已经做出的选择。

  会议可以不参加,作为公司董事长,会议结果的汇报他还是要听的。听完手下陈述,王石旋即指出了7大缺点。“他们刚刚接手,当然还有很多不足,我刚刚离开,当然有更丰富的经验。看到他们开了一上午的会,得出的结论不过尔尔,我心里的感觉真是好极了。”

  时间一长,王石又发现,属下汇报工作时开始变得心不在焉。这又是怎么了?王石很快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既然你董事长英名神武,所有问题到你那里都能迎刃而解,作为下属对你的离职也不必太过较真,继续在这些问题上费心费力。

  王石调整了策略,再有人向他汇报工作,只要不是原则性错误,他就忍住不发表不同意见,甚至还要假意赞赏两句:嗯,这个构想不错,我过去怎么就没有想到。这是王石从公司管理层退出后遇到的又一道坎,跨越这道心理障碍,又耗去了王石不少时间。

  “退出说起来容易,其实在心理上要跨过好几关。它需要的不仅是创业者的胸怀,更考验一个人由内而外的多种能力。事实证明在我离开之后,万科的发展并没有出现任何异常,这说明万科是一家很厉害的公司,显示出在业内卓越的竞争力。”

  命悬一线

  将公司主要事务交给新的管理团队,王石背起行囊,开始兑现他行走江湖、快意人生的梦想。在追寻梦想的路途中,他很快就变得“体无完肤”。登山、飞伞,使他的颈椎、肩胛、肋骨、膝盖、脚踝先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在飞伞运动中,掉进大海,挂在树上的事情也时有发生,王石依然全情投入,乐此不疲。

  “日本人将玩飞伞的人称为鸟人,像鸟一样在天空中飞翔,那是怎样一种感觉。”王石说,有时登山结束,大家原路返回,只有他打开飞伞从山上飞下。同伴艳羡不已的目光,常常让他很牛气地雄姿顾盼一番。“那时心里的感受,就像广告里说的那样,‘味道好极了’。”

  在王石新书《道路与梦想》中,罗列了他历次登山的经历。不过1999年7月王石攀登博格达峰最后铩羽而归,这一过程没有被收录。恰恰是在这一回,王石遭遇到了他登山历史上最凶险的一次劫难。

  1999年5月,王石完成了青海玉珠峰(海拔6178米)的登顶。这次顺利登顶,让王石信心大增。下山稍作休整,他踌躇满志地向位于新疆的博格达峰(海拔6445米)进发。事先他曾与一支来自台湾的大学生登山队相约一起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4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ldfats 于 2006-2-2 12:44 发表



就是因为有你这种别有用心的人,所以先不发利好,配合股价上天。让你入地。




"先不发利好,配合股价上天'  你的回答真是可笑,你不感觉自己太矛盾了吗????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4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ldfats 于 2006-1-18 11:27 发表
中集原本一个大利好的公告这周要出来的,估计要推到下周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4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

需求方面:关于2006年集装箱的销量应该不小于260万TEU,其中旧箱换新不小于60万TEU(可以参见1995年的集装箱销量),新船下水新增运力约120万TEU(参见http://www.lgmi.com/info_www/news/detailnewsb.asp?infoNo=61335),同时相应新增租箱约80万TEU(按照2005年新船下水的TEU数,相应新增租箱比例70%计算),当然计算的主观性较大,如2006年航运市场可能相对较弱的不确定性会造成新增租箱数量减少等,但考虑到忽略了其它乐观因数,如国际贸易特别是集装箱贸易大国中国的贸易依然会持续增长等,粗略的估算应该具有保守的大致的正确性。

供给方面:不小于450万的生产能力,当然产能一般是全力生产的情况下,一般设计时是考虑双班生产的环境的,但正常一班制的产能也应该在300万以上,所以产能和供应是不成任何问题。

中集的销量估计:考虑到集装箱生产大户的市场占有情况,包括中集(50%—60%)、胜狮(20%—30%)、马士基进道等其他(10%—30%),以及2005—2006年主要新增制造能力——中海的三个厂合计约45万TEU,马士基新增的20万,其中中海必然消化掉自己的20万TEU(中海集团自己对外发布的,考虑到中海自身发展迅猛,几年即超过中远集运的势头,以及连云港东方国际的生产形式,应该比较可信),同时他参与竞争乐观估计也可能夺取10万左右箱量;至于马士基的20万估计会自己消化10万到15万TEU因为它的布局比较集中,空箱运输成本较大,所以依然会采购部分其它箱厂的产品,考虑到马士基与铁行渣华合并后超级航母的现实(它2006年光新增集装箱运力就不下30万TEU),包括它自身在青岛和丹麦均有箱厂的实际,应该会消化掉自身需求的20万TEU左右。初步计算一下,260—30(中海)—20(马士基)=210万TEU,这将由中集、胜狮和其它箱厂分摊,考虑到竞争的激烈和其它箱厂的参与,综合估计中集的占有率55%,销量应该不小于115万TEU。以上大致和粗略的计算同样有许多主观的成分,但考虑到中集管理团队、规模、服务等各方面的相对优势应该还是属于谨慎而理性的。

箱价:参照中海的报道,最近花1.4亿在东方国际订了1.3万TEU,价格在1300美金一TEU左右,考虑到历史上集装箱的价格情况,1300美金确实是较低的价格,按照谨慎的原则以1300美金计算,中集的集装箱销售应该在120亿人民币以上。

成本:集装箱一般(20尺)用钢1.6吨左右,集装箱板应该是专用板,边角料可以忽略不记,考虑到不断下降的材料价格,以及中集自身的规模采购优势,应该每吨在3200元人民币左右(05年11月集装箱板价格已经下降到3500元),3200*1.6*115=58.88亿人民币;集装箱用木地板的成本一直没有找到比较可用的资料,按照每TEU用12平方米(20尺柜:内容积为5.69米X2.13米X2.18米,配货毛重一般为17.5吨,体积为24-26立方米)木地板,每平方米100元人民币计算,12*100*115=13.8亿;其它成本(人工+折旧+其它采购件和原料+其它)按箱价的30%计算,120亿*0.3=36亿;成本合计:58.88+13.8+36=108.68亿。
集装箱赢利:120-108.68=11.32亿。

其它:以上计算有许多不确定的主观臆测,如其它成本,木地板成本等,其它成本是参照中金公司的报告给出的,木地板成本是参照市场家庭装修用中档木地板价格估算的。为保证保守、谨慎的原则,尽量保持更多的理性,将利润减半,即为5.66亿,允许计算中有5.66亿的主观边际误差,应该比较可行。综合考虑以5.66记集装箱利润。其它的就需要管理层尽心尽力了,要是连如此保守的5.66亿保证不了,对管理层的考察就很失望了。这个5.66亿甚至可以参照2003年的6.8亿利润来加以反证;同时计算中忽略了干货箱、冷藏箱、特种箱等的区别,忽略了中集价格应该比其它箱厂略高的优势,其实中集的行业优势还在于中远以及招商局的固定需求的强大支持......。

所以精确的计算是不可能的,“大致的正确比精确的错误更重要”,定量的估计不足以采纳,但定性的结论可以用谨慎的定量计算来加强。一个最起码的判断,中集的集装箱业务在2006年赢利是肯定的,利润大幅度减少也是肯定的,考虑到07、08年集装箱的发展态势,中集的集装箱业务在短期大幅度增长是不可能的,但比06年更差也是不可能的。一个每年给每股创造至少0.3元利润(当然不是透明盈利这是另外的话题)的业务还是不太令人失望。

考虑到管理层的敬业和能力,在0.3元以外的惊喜却很可能发生。
应该说说中集的车辆业务了,毕竟中集的未来应该看“她”了。

中集的车辆业务相对集装箱而言局面还比较模糊,不是很清晰,虽然布局已经初具规模。车辆业务与集装箱业务相比有许多的不同点,主要反应在客户的分散性、国际国内发展的不均衡性、竞争的相对混乱性等,这些都需要管理层用心来克服,但不容质疑这个市场比集装箱市场要广阔,作为集装箱市场相对狭窄的现实,这个领域能施展的空间还是比较大。因为对车辆业务,特别是中集目前主要涉及的半挂车业务所掌握的资料还不是很充分,并且针对相对而言更加难测的市场变化情况,将这个市场分为国内和国外来分析比较可行些,并且肯定的是定量的估算更加不太可信,只做相对较为定性的分析比较客观。

国际半挂车市场目前主要在北美,估计占全球市场的30%—40%,2006年估计美国市场在15万辆以上,中集的美国工厂2005年取得长足进步,是与美国半挂车市场的复苏和公司的相对较低成本以及公司大客户的支持分不开的。美国工厂的主要优势在于较低的成本(约低于美国市场平均成本的10%),劣势在于规模相对较小以及销售网络的不太健全,但也是可以发展的前提条件。总体而言公司在美国市场比较成功,今后几年可以借助美国市场总体的复苏以及较低的成本优势进行扩张。
但公司在美国市场的份额以及占集团总的销售收入过低,暂时利润对公司的影响还不是很明显,预计2006年能给公司带来0.7—1亿人民币的利润(美国工厂05年销售收入应该在8亿左右,估计06年将仍然有大的增长)。欧洲市场也是挂车市场的一个大的领域,目前公司在欧洲的投资或者销售形式还不是很明朗,到是有一个比较乐观的预期。

国内半挂车市场表现明显不如人意,主要是各种条件的制约,减缓了挂车发展的步伐,主要是高等级公路收费过高(相对成熟的美国市场80%的高等级公路不收费)、挂车上牌烦琐、公路物流企业规模偏小、地方保护严重等原因,估计以上制约因数短期难以好转,但考虑挂车运输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及国内挂车保有量还明显过低的特点,加上集团继续在东北营口布局的情况(至此国内已有扬州、驻马店、山东、深圳、上海、张家口、营口等基地布局,行业第一已然成型),国内市场年增长10—15%的预期还是谨慎而理性的。

综合分析,预计车辆业务06年将依然较快增长,国际业务的开发、把握是增长的关键,需要管理层用心把握,乐观估计06年车辆业务贡献利润4—6亿左右。

总体来说,考虑到公司特种箱领域在05年加大投资的情况下对利润的稳步贡献,以及公司04、05两年赚取的50亿人民币(估计留存不少于25亿)给公司在车辆业务以及其它行业可能继续加大收购力度的现实,06年公司利润保守估计在14亿左右,对于在主业环境相对恶劣的条件下能保证如此的局面,给每股贡献0.7元左右的利润还是不太令人失望,考虑到管理团队历年来的优良表现,或许能收获另外的惊喜。对于以后的发展主要看车辆业务的发展、公司第三步战略的步伐、以及公司管理团队在车辆领域管理观念和方式的转换。总体看来,以后若干年在06年基础上继续发展是肯定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5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中集人 于 2006-2-4 18:33 发表

话说回来,你那么不看好,发不发消息跟你何干?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6 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持有中集不是为了一块两块的收益,几条利好利空消息又怎么动摇得了铁杆中集迷的信心呢?(当然战略性、突发性、风险性的信息除外)
建议股友们不要过分关注中集每天的涨涨跌跌,希望多看到点有关价值投资的学习文章,有人能谈谈以往投资中集时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大家以史为鉴,共同提高,都能赚到钱,狗年旺旺!
参与人数 1奖励 +2 时间 理由
queenie000039 + 2 2006-2-6 08:53 帖子很棒,加分鼓励 .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1-12-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6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ldfats 于 2006-2-5 18:55 发表

话说回来,你那么不看好,发不发消息跟你何干?




你真有意思, 中国股市5年低潮,基金经理都不看好 ,就不用研究和讨论了吗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6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中集工厂超过50%以上都在 停产整修,这个是不争的事实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6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来西亚交通部长视察古晋国际机场中集天达登机桥

马来西亚交通部长拿督斯里陈广才元月16日在出席古晋国际机场侯机楼新翼启用典礼时,参观视察了该机场新近投入使用的深圳中集天达空港设备有限公司登机桥。在详细了解了登机桥的技术性能和观看了操作演示后,陈广才部长对中集天达登机桥的外观和性能表示非常满意,并高兴地与受邀参加典礼的中集天达总经理郑祖华等嘉宾在登机桥上合影留念。
     中集天达于2005年3月参与了古晋国际机场提升计划中的登机桥项目国际招标,并最终取得了该项包括4台玻璃侧壁登机桥、3套泊位引导系统以及迁移原有3台登机桥的合同。中集天达2005年12月按时完成了该项目的现场安装交付工作。在现场施工期间,该项目的总包商和机场用户对中集天达的登机桥产品以及优质的现场工作和服务感到非常满意,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决定,于2005年12月29日将该项目二期工程的6台玻璃侧壁登机桥和9套泊位引导系统合同,直接授予了中集天达。
    马来西亚古晋国际机场现有设计年旅客处理能力为300万人次,目前实际年处理人次已达340万。交通部长拿督斯里陈广才在典礼上表示,该项投资6亿2千万令吉的机场扩建计划将使古晋国际机场年旅客处理能力提升至500万人次,该计划包括为该机场增建侯机楼新翼建筑、扩建跑道等,全部扩建工程预计在2006年4月之前完成。

(文/图 天达)

Malaysia Transport Minister Pleased With CIMC-TianDa’s PBB

January 19, 2006

KUCHING MALAYSIA, Jan. 16, Transport Minister Datuk Seri Chan Kong Choy launched the operational transfer of the airport’s services to the new wing of the terminal building, jointly with Deputy Chief Minister of Sarawak government Tan Sri Alfred Jabu, who is also State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Communications Minister, Regional and Rural Development Minister Datuk Aziz Shamsuddin and Mr. Tan Sri Ting Pek Khiing, adviser for Global Upline Sdn Bhd, the turnkey contractor.

During his stay in the Airport, Datuk Seri Chan Kong Choy together with all attendee showed great satisfaction with the new Passenger Boarding Bridges (PBBs) provided by CIMC-TianDa. After enquiring with interest the specific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the PBBs and looking on the docking demonstration, he highly satisfyed with the nice out look and good performance of CIMC-TianDa’s PBBs. He has talked amiably with the GM of CIMC-TianDa Mr. Peter Zheng, who invited as a honoured guest of the ceremony, and jovially taken group photo inside the PBB with Mr. Peter Zheng and other major attendee.
CIMC-TianDa installed 4 glass wall PBBs and 3 Docking Guidance Systems for the first stage enlargement project of the airport in December 2005, and be awarded another 6 glass wall PBBs and 9 Docking Guidance Systems based on CIMC-TianDa’s good performance on the contract execution and the good quality of the equipment, this continued contract is for the second stage enlargement project of the airport.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6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显弱于大盘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7 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中集人 于 2006-2-6 12:22 发表
目前中集工厂超过50%以上都在 停产整修,这个是不争的事实



睬你都傻。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7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2000airex 于 2006-1-29 20:40 发表
【 · 原创:白水寒风  2005-11-20 12:21 】    
  ·为了远离慢性病,请不要喝牛奶
  【 发布:gladiator  2005-06-29 08:53  多彩总汇   浏览/回复:535/4】
  姜淑惠医师
  此篇文章与传统 ...

这篇文章好像来自于《无毒一身轻-21天打造健康体质》一书,台湾人写的,有兴趣可以去掏包或当当找找买一本看看。

[ 本帖最后由 alpheus 于 2006-2-7 08:51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7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集人,你今天该傻眼了吧,哈哈哈哈!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7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oldfats ,你的消息终于出来了

[中国证券报]中集集团并购博格工业公司







本报记者 徐晏 深圳报道

  中集集团(000039)今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与荷兰的博格工业公司达成一项购并协议,中集集团将与博格的原股东——博格兄弟合资成立一家新公司,新公司将拥有博格100%的权益。中集集团和博格兄弟将分别持有新公司75%和25%的权益,交易完成后,中集集团将成为新公司的控股股东。这项交易涉及的总金额为1.1亿欧元。

  公告显示,新公司注册资本将为5000万欧元,分别由中集集团和博格兄弟按持股比例出资。新公司将通过注入资本并做出相应的融资安排来支付整体收购价款,从而使博格的资产及相关经营活动转入新公司得以完成。

  中集集团将通过在香港设立的一家子公司——中集罐式装备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来完成上述交易。此项购并的最终完成将取决于欧盟和中国有关政府部门的最终审批。

  荷兰博格工业公司是欧洲主流的陆路运输装备、罐式集装箱和专用静态储罐的领先供应商之一。中集集团总裁麦伯良表示,在此次购并完成后,通过先进技术的交流和进一步的产品研发,能够为中集集团的产品和业务拓展带来更广泛的机会和空间。他认为,博格的先进专业技术对中集集团是良好的补充和完善,新公司将会在生产、管理、销售、产品设计和技术创新等多方面获得博格公司的增值投入。同时,该项购并也将会为新公司在现有的和未来潜在的新市场中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资料显示,荷兰博格工业公司创立于1937年,是一家快速成长并盈利良好的私营企业,公司2005年的销售额达到2.97亿欧元。其下属的27家企业和分支机构遍布欧洲的荷兰、比利时、丹麦、芬兰、德国、波兰等六国以及南非,博格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拥有雇员2500人,包括荷兰的约550人,其主要客户包括啤酒制造商、食品和饮料公司、化学、燃料公司、药剂公司、租赁公司,该公司还承担政府项目。 (中证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7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中集人 于 2006-2-6 12:22 发表
目前中集工厂超过50%以上都在 停产整修,这个是不争的事实


你要的利好出来了~~~~

不过建议你早点换名字吧,像你这种不坚定的股东,怎么还好意思自称“中集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7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留平头 于 2006-2-7 09:54 发表
[中国证券报]中集集团并购博格工业公司







本报记者 徐晏 深圳报道

  中集集团(000039)今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与荷兰的博格工业公司达成一项购并协议,中集集团将与博格的原股东——博格兄 ...



接下来还有好消息和坏消息!不过对于铁杆的“中集迷”来说,又有何妨呢!任何事情也挡不住中集这艘巨轮破浪前行!
参与人数 1奖励 +2 时间 理由
queenie000039 + 2 2006-2-7 18:36 帖子很棒,加分鼓励 .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6-2-7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收购一家欧洲公司的公告
本公司及其董事保证公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
陈述或重大遗漏。
一、交易概述
(一)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中
集集团”)于2006 年1 月15 日与荷兰博格工业公司(以下简称“博格”)草签了
协议:中集集团将与博格之受益股东——Mr. Peter van der Burg 和 Mr. Cees van
der Burg 兄弟合资成立一家新公司,新公司将拥有博格100%的权益。中集集团
将通过在香港设立的一家子公司——中集罐式装备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来完成上
述交易。
上述交易完成后,中集集团将拥有新公司75%的权益并成为新公司的控股股
东。同时博格的现存最终受益股东——Mr. Peter van der Burg 和 Mr. Cees van der
Burg 兄弟共计持有新公司25%的权益。新公司注册资本将为5000 万欧元,分别
由本公司、博格的现存最终受益股东——Mr. Peter van der Burg 和 Mr. Cees van
der Burg 兄弟按持股比例各出资3750 万欧元、1250 万欧元。
博格的权益作价为1.1 亿欧元。新公司将通过注入资本并做出相应的融资安
排来支付整体收购价款,从而使博格的资产及相关经营活动转入新公司得以完
成。
上述交易已经本公司董事会批准。
(二)完成上述交易需具备的先决条件包括: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欧盟等
有关政府部门的批准。
(三)本次交易不构成关联交易。
二、交易各方当事人情况介绍
(一) 博格
博格是一家设立于荷兰的私人公司。博格由两位自然人—Mr. Cees van der
Burg and Mr. Peter van der Burg 兄弟全部持有。
2
(二) 中集集团
中集集团是一家在中国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公开上市公司(股票交易
代码:000039,200039),主要股份由社会公众股东持有,其他主要股东是中远
太平洋有限公司和招商局国际有限公司。
三、交易标的基本情况
博格工业公司创立于1937 年,是欧洲主流的陆路运输装备、罐式集装箱和
专用静态储罐的领先供应商之一。其下属的27 家企业和分支机构遍布欧洲六国
(荷兰、比利时、丹麦、芬兰、德国和波兰)和南非。
一方面,博格依靠创新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保持了持续的发展势头;另一
方面,博格在较早的时期已经认识到了全球化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因此在九十年
代和新千年之初进行了一些重要的并购。博格拥有如道路运输车辆领域中
Burg/LAG 和Burgers、罐式车辆领域中的LAG/Hobur 和Eurotank、罐箱领域中
的WEW/Welfit Oddy 和LAG 等知名品牌,还包括专用静态储罐和罐式码头设备
的Holvrieka 品牌。博格的产品系列受到专业客户的广泛认可和青睐,在国际市
场尤其是欧洲市场占有重要的市场地位。
博格的受益股东 股权比例
Mr. Peter van der Burg and Mr. Cees van der Burg 100%
2004—2005 年度博格公司的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 欧元千元
项目 2005 年6 月30 日(未经审计)
总资产 157,952
总负债 84,579
净资产 67,060
2004 年(经审计)
营业额 235,844
主营业务利润 104,837
净利润 9,636
博格公司2004 年财务报告已经荷兰德勤会计师行审计。
四、收购定价原则
博格100%的权益作价为1.1 亿欧元,主要考虑了其净资产价值,以及行业和
市场未来的较高增长前景、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
五、收购、出售资产的目的和对公司的影响
该交易将使本公司:
——将现有产品线扩大到静态储罐、罐式码头设备业务领域;
3
——通过技术、专有技术的传输,扩大本集团在中国道路运输设备的产品线;
——在特种罐式集装箱产品领域,将获益于博格在欧洲的产品研发力量及分布于
在欧洲、南非的训练有素的工人、精良的生产设备;
——将获益于博格的产品设计、技术秘诀和专业技能;
——将获益于博格的分布于荷兰、波兰的售后维修堆场设施;
——更重要的是,为博格和中集集团的员工创造新的发展机会。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
2006 年2 月7 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7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厉害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7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ldfats 于 2006-2-7 10:10 发表



接下来还有好消息和坏消息!不过对于铁杆的“中集迷”来说,又有何妨呢!任何事情也挡不住中集这艘巨轮破浪前行!


不要太牛哦!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22 06:11 , Processed in 0.041736 second(s), 13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