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goodluck333888

中集的研究报告和分析文章(希望大家多多补充)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11 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thanks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1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价猛升纽约冲过530美元

2005年12月10日 08:25  上海证券报  闵卫国 特约撰稿 周洪

   今天你到沈阳用145元买1克足金饰品已买不到了,因为金价从昨天起已调至每克155元。

   不仅是沈阳,海口市的部分黄金饰品专卖店每克千足金也已上升到176元。

   "国际市场金价突破每盎司500美元以后,屡创历史新高,国内黄金原料价格也涨到每克135元左右,使得黄金首饰经销商面临成本压力。"沈阳市黄金珠宝首饰协会会长李玉昆说,若按当前的国际金价,沈阳零售金饰品价格应定在每克157元比较合适,因此不排除今后继续涨价的可能。

   近一阶段,黄金一路高歌猛进,令市场感觉大有回归"金本位"之势。昨天,国际现货黄金价格在亚洲市场报收于每盎司522.40美元,而纽约市场每盎司一度冲破533美元,创出1981年4月以来的新高。

   目前黄金投资仍非常诱人,无论以何种货币计,黄金均上涨。从交易方面看,金价仍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市场预计到2006年年底前,金价将超过每盎司600.00美元,理由是通货膨胀率上升以及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对股市、债市和住房等对利率敏感的资产的威胁加大,黄金生产增长乏力,以及一些亚洲央行可能会在储备中增持黄金,加上对全球政局的前景充满不确定性,促使交易商和基金经理人大举买入黄金。

   另外,正面的基本面因素给黄金带来的助益良多。尽管金价劲升至24年来高点,但黄金供给一直满足不了需求,生产成本亦大幅提高导致了新金矿开发进展缓慢。今年上半年印尼和澳大利亚的黄金产量均较去年同期增加,但来自南非的供给则减少。市场预期,今年黄金实货需求将增至3957吨,上年为3840吨;黄金供给预期增至2495吨,2004年为2461吨;黄金珠宝销售由2615吨增至2801吨。供不应求越发使黄金炙手可热。

   国内金价也涨势如虹。12月9日,Au99.99金和Au99.99金分别最高涨至每克135.66元和每克136.50元,又一次创出上海黄金交易所2002年10月30日开业以来的历史新高。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1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asmine200888 于 2005-12-10 23:26 发表

建议不要人生攻击,行业,公司景气循环,乃资本经济规律作怪,非个人能左右的。从投资股票来讲,也只有成长股及景气循环股会带来丰厚的回报。所以现在的局面,是好是坏还真难说。

如果你看过李克灵在连云港中海箱厂开业典礼上的形象,我相信你也会有这种感觉,不是上海滩阿混小流氓是什么?!还扬言二期要搞冷箱特箱半挂,不是故意和39拆台作对是什么?
不过我看一跳梁小丑何足惧哉!?哈哈哈哈!!!!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1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呆福大傻 于 2005-12-11 11:58 发表

如果你看过李克灵在连云港中海箱厂开业典礼上的形象,我相信你也会有这种感觉,不是上海滩阿混小流氓是什么?!还扬言二期要搞冷箱特箱半挂,不是故意和39拆台作对是什么?
不过 ...

哈...刚回来,这里好热闹,大福,好可爱!!!!!!!!!!!!!!!!!!!!!我也觉得中海是和39较上劲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1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kylxx 于 2005-12-10 11:15 发表
“麦总裁不反思正是自己公司的定价政策吸引了新加入者,反而批评人家“对社会不负责任”,这不是匪夷所思吗?人家为什么要对你(在这里,其实是“你”代表了“社会”)“负责”,而不对自己负责呢?中集的这种霸道 ...




说的好!:*9*::*9*::*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1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联合-中集集团更新报告20051209.pdf

联合-中集集团更新报告20051209.pdf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5-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1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un_yongsheng 于 2005-12-11 17:14 发表
联合-中集集团更新报告20051209.pdf



谢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1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币和黄金是全球最具长期升值潜力的资产

2005-11-27 21:52

银河证券·滕泰

人民币长期升值空间有多大?

100多年前,伦敦是全球经济中心的时候,英镑和美元的汇率是1:4.86。随着美国经济的崛起,到1993年,这个汇率已经变成1:1.4,美元升值了三倍多。1971年,美元兑日元的汇率是1:360,随着日本强大的经济地位逐渐得到世界认可,到1995年日元最高升至1:79,如今稳定在1:117左右。

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经济的崛起,其本币汇率的升值是必然的长期趋势。

目前,中国最具生产能力、储蓄能力和消费能力的巨大人口,在走出“贫困陷阱”后终于形成生产、消费和资本形成能力的正向循环,从而奠定了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长期趋势。以改革初期的国内生产效率、生产成本、产品服务质量和购买力为基础的人民币估值面临着同100多年前的美元和30多年前的日元同样性质的重新估值机会——如今,我们随便构建一个一揽子商品所做出的购买力平价都能够将人民币汇率估到1:6,甚至1:4以上,只要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不会因为政治或战争因素突然中断,这个过程必然要实现。

当然人民币汇率的重估也许需要较长的时间,以便缓冲国际金融、贸易格局变化带来的资源重新配置的冲击。如果升值的速度过慢,通常会导致本国贸易顺差迅速增长、全球生产能力的向本国转移、压制全球生产要素和商品价格并带来其他地区的紧缩效应,本国也会因汇率低估造成国民财富和福利损失;反之,如果人民币汇率调整速度过快,则会导致短期国内经济紧缩效应,延缓经济增长的进程。因此,在人民币汇率升值长期趋势不可逆转的前提下,具体实现路径和速度的选择对于中国和全球经济都至关重要。

增加黄金储备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必然的选择

当英国经济强大、伦敦是全球金融中心的时候,无论是德国还是美国要取得国际支付手段都必须用黄金购买英镑,因此英国拥有全球最多的黄金。100多年来,随着美国经济的崛起和美元汇率的升值,全球的黄金逐渐从伦敦向美国转移。几十年以来,美国的官方黄金储备一直稳定在8000吨以上,占本国战略储备的60%,占全球官方黄金储备(3.3万吨)的近1/4。

当美元是弱势货币的时候,它可以英镑为基础,当美元逐渐成为强势货币的时候,它必须以黄金储备为基础。当人民币是小国经济的弱势货币时,中国的外汇储备可以以美元为基础,当中国经济逐渐成为大国经济和强势货币的过程开始之后,则必须适时调整战略储备结构,减少对某个单一货币的依赖——蚊子可以叮在大象上,牛可以叮在大象上吗?

可是,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确就有两头牛都叮在一头大象上,一头牛是日本,另外一头牛是中国。日本的外汇储备相对中国更多元化一些,但是其官方黄金储备也只有区区700多吨。中国呢?当我们的外汇储备总量是1000多亿美元的时候,我们的官方黄金储备是600多吨,现在外汇储备第一次超过日本达到9000多亿美元,我们的黄金储备仍然是600多吨,占外汇储备总额的1%强,——这不仅仅是中国的风险,也是全球货币体系的风险。根据我国的国民经济总量,官方黄金储备中短期至少应该达到意大利和瑞士的水平,即2500吨左右;长期至少增加到德国、法国的水平,即3000吨以上。

2005年,我们看到,中国政府已经放弃了长期以来事实上盯住单一美元的汇率政策,理性地选择了一揽子货币组合,官方外汇储备的结构也正在做相应的多元或调整。但是在增加官方黄金战略储备方面仍然没有卖出关键的步伐——这种迟疑和犹豫不但不会等来国际黄金价格的下跌,反而会进一步增加未来储备结构调整的成本。

目前,从全球范围看,俄罗斯黄金储备增加迅猛,欧洲15国在华盛顿协议9月获得黄金出售额度后,黄金储备不减反增,日本长期生存在美国人的政治庇护下已经多次错过了调整储备的时机,从而造成同中国一样的黄金储备过少的局面,那么等待谁把国际黄金价格卖到我们愿意看到的价格呢?

如同没有及时增加足够的石油战略储备一样,我们在全球范围内看到凡是同中国战略进口相关的商品都涨价,凡是同中国出口产业相关的商品都跌价——黄金虽然也涨了,但是同原油相比每盎司黄金可买的石油已经只有三年前的一半,黄金价格还会继续等中国吗?

马克思说,“货币天然不是黄金,黄金天然则是货币”——每一次全球经济格局调整的时候,黄金的流动格局就会发生变化;越是国际货币体系不稳定的时候,黄金的货币功能和战略保值功能则表现得越充分。增加黄金储备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必然选择。

升值背景的生产与财富效应及政策选择

本币升值所带来的生产、贸易紧缩效应和就业损失效应,不能过分夸大。如果按照某些经济学家的静态分析方法计算,人民币每升值1%,各行业损失多少GDP,以及多少就业等等,那么美元升值三倍、日元升值超过400%的历史早就把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埋葬了——而事实上我们并没有看到这种局面。

还有经济学家简单地认为某些出口行业只有5%的毛利率,如果升值超过5%,就全行业亏损了——这是更短期、更简单地一种错误推理。5%的毛利率不是由低估的货币汇率所能保持的,而是因为本国产品过度竞争、相对较低的生产效率、低估的国内要素价格、以及国际贸易生态链中的底层地位决定的。假设人民币不升值,而是贬值20%,那么这些产业的毛利率能不能上升并保持在25%呢?显然不能,用不了几个月的时间,我们就会看到这些行业仍旧把自己的产品价格“杀”下来,使该行业的利润率仍然稳定在5%左右,贬值带来的财富效应都将全部送给国外贸易商和消费者。

所以,中国的外汇政策选择一方面的在于调控好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减少短期冲击,另一方面,中国必须把应对重点长期生产效率、定价能力提升,并最终通过提升国际贸易体系和国际金融安排中的地位来消化升值带来的负面效应,冷静应对从贸易加工优势向金融优势的转化。此外,必须重视升值过程中政府和居民持有的资产和进出口商品价格变动所带来的财富调整效应。

当全球的投机资本都涌向人民币的时候,中国被动增加的外汇储备与投机资本手中的人民币之间就越来越多地带上零和博弈的色彩——除非投机资本向世界其他部门收购人民币,而不是中国。事实上国际金融实体增持的人民币每年都将造成中国外汇储备增加约两千亿美元,在这种格局下,在人民币未来升值,对应的就是国际投机资金的获利和中国外汇储备国际购买力的损失,而这种损失的避免只有通过增加黄金储备来实现。

设想两年后的某一天人民币汇率升值到1:6的时候,中国的美元等外汇储备增加到一万多亿,那个时候国际货币市场上如果有针对人民币的“风吹草动”,为了阻止人民币短期剧烈贬值,我们难道再用相对人民币贬了20%的美元再把人民币买回来吗?或者我们像1998年韩国政府的做法向民间征集黄金来稳定本国货币吗?

因此,我们如果不能阻止国际投机商赚我们的钱,又不想在未来损失财富,就只有把投机商的必赚的利润转移到其他商品上去——比如通过增加黄金储备以及未来黄金资产的升值,转移本币升值造成的未来外汇储备购买力损失。国际金价在20年前曾经是800美元一盎司,但是以每年2%的通货膨胀率算, 1983年的800美元可比现在的800美元昂贵多了。

总之,货币价格的变动带来的财富变动相应远远大于制造业工人的生产活动。全球都可以通过买人民币获利,只有中国外汇储备和中国投资者不能,因此中国只有买黄金。一旦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加快,全球通货膨胀就不会受到中国商品低廉价格如此的抑制,在全球通货膨胀开始之后,哪怕各国政府不增持黄金储备,国际黄金价格也会加速上升,因此,在人民币大幅升值之前增持黄金是无论对中国政府、企业、居民都是理性的选择。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1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投票

截止12月09日“2005年度财经风云榜”评选公告

www.hexun.com  【2005.12.09 17:46】和讯网  

--------------------------------------------------------------------------------
  上市公司评选  

  网友参与热情高涨,四个项目的评选吸引了大量网友,特别是关注股票的散户投资者的关注,从最近一周的统计数据看,随着岁末年报披露日期的临近,上市公司业绩浪将会掀起上市公司评选工作的新一轮高潮,请大家继续关注。评选链接>>>  http://news.hexun.com/2005caijing/company.aspx

  ◎ 2005年度最具投资价值上市公司:中集集团、贵州茅台、深赤湾A

  ◎ 2005年度最受公众认可的股改公司:江淮汽车、青岛双星、G新钢钒

  ◎ 2005年度最不受公众认可的股改公司:湘火炬A、G宏盛、山东威达  

  ◎ 2005年度最失诚信上市公司:中科健、*ST美雅、华意压缩  

  基金评选  

  备受业界瞩目的和讯“2005年度品牌基金公司评选”评选活动于2005年7月1日正式启动以来,已经历时近六个月,进入到最后的评选冲刺阶段,此次评选有近两万人网友投出了手中关键的一票,让我们拭目以待,共同期待“2005年度品牌基金公司”的十佳诞生。评选链接>>>  

  ◎ 2005年度品牌基金公司评选

  华宝兴业基金管理公司 27.48%

  华安基金管理公司 23.62%

  南方基金管理公司 15.07%

  银华基金管理公司 5.56%

  中信基金管理公司 5.44%

  博时基金管理公司 3.86%

  易方达基金管理公司 3.27%

  长信基金管理公司 2.83%

  华夏基金管理公司 2.12%

  嘉实基金管理公司 1.17%

  ◎ 2005年度中国基金业杰出营销案例奖:“华安电子直销营销”行业领军 、银华货币基金低成本营销案例、南方高增长基金弱市成功发行

  ◎ 2005年度中国基金业杰出掌门人奖:天治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 祖煜、南方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 高良玉、嘉实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 赵学军

  ◎ 2005年度中国基金业杰出创新奖:博时稳定价值债券基金产品创新、国联分红增利基金产品创新、银华基金产品创新Vs渠道创新

  期货评选  

  备受业界瞩目的和讯“2005财经风云榜”期货评选活动已于2005年12月1日拉开帷幕,同所有评选活动相区别,和讯“2005年度最佳期货公司”评选遵从网友的建议,所有候选人和候选公司能否胜出,完全取决于所有和讯网友手中的鼠标,我们期待您的投票和参与。

  “2005年度最佳期货公司”奖项的设置在于鼓励期货经纪公司不断优化服务质量,提高综合实力,同时也将公众对期货经纪公司的认同度得到最直接的体现。

  截至12月9日已有近千名网友参与投票“2005年度最佳期货公司”,根据最新统计的结果显示,评选前十名为:美尔雅期货、中国国际、浙江永安、中大期货、北京中期、中粮期货、上海中期、深圳实达、浙江天马、格林期货。

  同时网友也通过留言的方式写下心目中的最佳期货公司及推荐理由,比如美尔雅期货受到部分网友的好评。

  更多排名请查看“2005年度最佳期货公司”评选——“评选链接>>>”

  保险评选  

  自和讯2005年度“财经风云榜”评选推出一周以来以来,有将近6000人次参加了保险业的评选,截止到12月8日,      

  最受信赖的寿险公司评选票数前5名为:      

  ——新华人寿16.35%      

  ——中英人寿 10.29%      

  ——友邦保险 10.16%      

  ——平安人寿 9.42%      

  ——信诚人寿 8.58%      

  最受信赖的寿险公司评选票数前5名为:      

  ——平安财产 18.52%      

  ——中国人保 14.41%      

  ——太平保险 13.04%      

  ——太平洋财产 10.12%      

  ——美亚保险 7.55%      

  最受欢迎的寿险产品结果如下:      

  ——意外险:太平综合意外伤害保障系列      

  ——重大疾病保险:新华人寿“健康天使”重大疾病保险      

  ——养老险:友邦金福年金保险(分红型)   

  ——新型寿险:信诚「睿智」系列新型寿险产品    

  更多结果请查看2005年度最受信赖的保险公司和最受欢迎的保险产品评选——“评选链接>>>”

  银行评选  

  截至12月9日,和讯2005财经风云榜已推出一周有余。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广大网友热情高涨,纷纷投出宝贵的一票,以表达自己的真实看法。

  1、2005年度最佳服务银行

  在这一奖项中,中国银行以20.93%的得票率领先,其他依次为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

  2、2005年度最受欢迎信用卡

  在这一奖项中,中银信用卡以29.11%的得票率领先,其他依次为招商信用卡、牡丹贷记卡......

  3、2005年度最佳信用卡营销案例

  在这一奖项中,中国银行以29.96%的得票率领先,其他依次为招商银行、工商银行......

  4、2005 年度最佳外汇理财产品

  在这一奖项中,中国银行汇聚宝以24.57%的得票率领先,其他依次为中国银行春夏秋冬、招商银行金卡理财......

  5、2005 年度最佳网上银行

  在这一奖项中,招商银行网上银行以23.28%的得票率领先,其他依次为中国银行网上银行、工商银行网上银行.......

  6、2005 年度最佳外资银行

  在这一奖项中,汇丰银行以34.72%的得票率领先,其他依次为花旗银行、渣打银行......

  和讯2005财经风云榜正如火如荼,希望广大网友支持自己喜爱的金融机构,踊跃投出手中的一票。

[ 本帖最后由 股市潜规则 于 2005-12-11 19:12 编辑 ]
参与人数 1奖励 +2 时间 理由
queenie000039 + 2 2005-12-11 20:16 已选39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1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干十一五 工业打头阵

关注网系新闻社区 2005-12-10

    今天上午,市直工业系统在学习贯彻市委四届九次全会精神时提出:未来五年,工业系统要培植一批旗舰型企业,在跨越式发展中勇打头阵。
    上午,市直工业各系统的负责人和一些骨干企业的老总们,围绕企业如何做大做强、产业如何进一步集聚,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扬州大洋造船公司负责人说,这几天他们就可以拿到省里的批复,他们将投资7亿元,在新坝基地建设一个能建造10万吨级以下船舶的船坞,有了这个船坞,大洋人一个月就可以造一艘5万吨的巨轮。
    除此之外,大洋还将呼应沿江开发,新建一个春和工业有限公司,重点是发展船舶产业的配套工程,力争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新增长点。
    通华负责人说,他们自加入中集集团后,产值已从02年的近3亿元倍增到了今年的10亿元。未来五年,通华速度还将更快,因为他们已经把着力点找准了。
    叶俊表示:到十一五期末,通华的总产值可望超过20亿。工业系统的其他企业也表示:将围绕市委全会提出的目标,逐一分解,高起点谋划自身企业发展。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1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是这样。

原帖由 queenie000039 于 2005-12-11 15:59 发表

哈...刚回来,这里好热闹,大福,好可爱!!!!!!!!!!!!!!!!!!!!!我也觉得中海是和39较上劲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1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科学院报告:明年中国GDP近9%

(2005-12-11 19:17:42)



    中国社会科学院在11日举办的第七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上正式发布《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5年秋季报告)》。报告预测,2006年,中国GDP增长率将有所回落,基本保持在接近9%的水平上,达到8.9%左右。  

    报告显示,2003年依赖,中国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较好,经济运行中的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进一步抑制,薄弱环节得到进一步加强,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取得积极进展,国民经济总体形势连续多年保持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状态。  

    报告预测,2005年中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将于上年基本持平,GDP增长率将达到9.4%左右。如果2006年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不发生由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国内不出现大范围的严重自然灾害和其它重大问题,在宏观调控措施的影响下,GDP增长率将有所回落,可以保持在接近9%的水平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在阐述报告时说,目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处于平稳增长期,大好局面来之不易,明年的宏观调控应注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他认为,在目前形势下,如何有效地在防止增长过度回落的同时着重防止出现反弹,应该是中短期宏观调控的重点;而如何处理好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实现消费的较快增长,应该是中长期宏观经济工作的重点。(肖敏 王宇/ 新华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1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股市潜规则 于 2005-12-11 18:58 发表
2005-11-27 21:52

银河证券·滕泰

人民币长期升值空间有多大?

100多年前,伦敦是全球经济中心的时候,英镑和美元的汇率是1:4.86。随着美国经济的崛起,到1993年,这个汇率已经变成1:1.4,美元升值了 ...

已投票,00003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1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研究报告:印度--世界制造业基地崛起

www.cnfol.com  2005年12月11日 08:58  21世纪经济报道   
  报告方:麦肯锡公司

  执笔人:Shashank Luthra, Ramesh Mangaleswaran,Asutosh Padhi

  编者按:

  印度作为一个制造业中心落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主要原因是基础建设和政府监管存在问题。虽然障碍很大,但一些跨国公司被印度低成本的高技术劳动力所吸引,还是率先进入印度。将印度作为制造基地考虑的跨国公司,应该侧重技术含量高的行业,以利用印度大量高质量的工程师。目前将采购和制造环节放在印度的跨国公司,可以获得先发优势,例如和最佳供应商建立密切关系,获得最优秀人材和政府的支持。

  印度在离岸后台服务市场是领跑者,但是作为制造中心,印度落后于中国、泰国和亚洲其他地区(表1)。落后的原因不胜枚举:跨国公司在印度经营时必须克服不可靠的电力供应、糟糕的路况、堵塞的海港和空港。雪上加霜的是,跨国公司还要和阻碍用工和抑制国内很多行业需求的政府政策做斗争。

  上述种种障碍数不胜数,但是这并没有吓退那些在印度建厂的跨国制造商。而且,这些公司选择印度并不是出于偶然。所有公司都属于高技术密集度的行业,需要先进的技术专长——这也正是印度可能成为主要外包和制造基地的领域。

  麦肯锡认为,下一波全球制造业的外包浪潮将集中在那些技术密集型的行业。除了汽车零件和组装之外,这些行业还包括金属制品、机械、制药和电信设备。美国公司离岸外包的制造环节中有超过一半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而且该比例到2015年将上升到70%。  在印度的制造业产出中,高技术含量的行业占到近40%,印度完全有优势吸收部分高技术外包工作。首先,印度提供大量工程和技术人才:每年印度毕业的工程类大学生数量高达40万,仅次于中国的49万。印度可靠的供应商数量的增加、国内市场的规模可能吸引公司落户到印度(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以躲避国内严峻的价格压力。例如,LG公司计划利用印度高速增长的手机需求,在印度制造手机。

  汽车零件

  发达市场的汽车制造商必须应对双重压力:在创新的同时降低成本。一方面,它们要开发出价格不菲的新功能,取悦消费者,同时提高环境和安全标准;另一方面;汽车的基本价格在未来几年将不会有所增加。种种因素促使公司从成本较低的地区采购更多的零部件。麦肯锡分析认为,受此趋势影响,汽车零件行业的外包总额将从2002年的650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3750亿美元。

  麦肯锡认为印度能够获得外包总额中的250亿美元,和中国、墨西哥和泰国一起成为领先的全球外包基地。

  印度制造行业历史悠久,高等教育制度发达,因此印度的汽车零件行业除了成本低之外,还在工艺、产品和装备工程领域拥有技术优势。印度的工艺流程技术可以应用到生产流程重组中,使流程的劳动密集度更高、资本密集度更低,从而显著降低跨国公司的总体成本。例如,在西方工厂中采用的“去自动化”生产流程,最多将某些零部件的总体制造成本降低20%。

  在产品设计领域,印度的优势在于通过设计降低成本。例如,重新设计Maruti Alto的转向系统,可使其重量降低15%。印度的工程师还能够快速设计产品,有助于降低开发成本和交货时间。例如,一家印度供应商仅用了6个月就为一家汽车制造商设计了一种转向系统,而该制造商在其他低成本国家用了4年多才和当地的供应商联合开发了类似的系统。很多汽车制造商开始在印度建立工程和设计中心,以利用当地的技能。

  在装备工程领域,印度先进的加工和机床工业让在当地(较为便宜)制造装备设备成为可能。一家领先的日本汽车制造商将装备设计和采购转移到印度后,发现当地成本要比其他发展中国家低20%。而且,由于印度编程人员和设计人员“价廉物美”,如果公司采购二手资本设备并在公司内部重新改装,在印度最多可以节约85%的成本。

  目前几乎所有的全球汽车制造巨头都已经在印度采购零件。印度的汽车零件出口总金额(包括跨国公司零件供应商的出口)从1998年到2003年的5年内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目前每年的金额已经超过10亿美元。但是跨国公司仍需利用其他方式扩大在印度的成功,包括投入资金培养供应商,和政府建立对话来培养关系,为监管问题提供意见,培养能干的印度经理,使其拥有足够的能力和权限发现和解决当地发生的问题。

  精细化学行业

  与汽车零件不同,精细化学的离岸制造和采购还没有启动。例如,在美国精细化学细分市场,进口仅占化学品消费的20%。而且,发展中国家在各细分市场全球贸易中的份额仅占20%,累计份额仅为10%-15%。但是发达国家国内的价格压力、低利润,以及大量消耗精细化学品的行业转移到亚洲,给跨国公司足够的动力寻找新的采购、生产和研发基地。中国和印度等成熟供应基地的出现进一步加快了该趋势。
考虑到印度在化学、工程和降本上的优势,印度有潜力成为发展中国家在精细化学领域的两大出口国之一(另一个是中国)。其出口量从2002年的20亿美元,将增加到2015年的150亿美元。

  印度拥有大量的非熟练劳动力,可以成为工程师和化工专家的后备军。一家精细化学跨国公司的印度负责人说:“我们在印度的工厂已经实现了欧洲的劳动生产率水平,而劳动力成本只有欧洲工厂的20%。”在一些重要的产品领域,国内需求也在上升。

  此外,越来越多的印度公司通过工艺和装备创新(表2),获得了成本优势。通过厂房设计中的创新,如印度一家特种化学品公司把产品周转时间从国际一般水平(8-9天),减少到2-3天,从而降低了存货成本,提高了灵活性。该公司还大量生产所有所需原材料,从而把成本降低了30%-40%。德固赛以及罗姆和哈斯已经在印度开设了工厂;拜耳、科莱恩和杜邦则视印度为重要的中间化学品采购基地;太阳化工已经开始从印度采购油墨中间品。

  显然,跨国公司拥有很多机会:

  (一)日用精细化学品领域已经开始出现可靠的印度厂商;跨国公司可以和一家或多家地方厂商建立采购联系。

  (二)在复杂精细化学品、标准特种化学品和定制特种化学品的中间品领域,一些印度公司创新步伐很快。当规模足够大时,跨国公司可以在当地设立控股或独资厂。

  (三)定制特种化学品领域也为跨国公司提供了一个重要机会,因为这些公司的专属技术和对客户的了解,为它们在印度尝试采用创新的削减成本方式奠定了基础。

  除了制造领域,跨国公司还能够在其原有研发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印度在设计和研发领域的专业知识,形成强大的优势。总体而言,过去跨国公司并没有及时把握这一机会,但如今情况正在发生改变。比如,通用电气在班加罗尔的全球研发中心就有近2000名工作人员,11个实验室中有4个从事与化学相关的研究工作。

  先进入印度的跨国公司的确面临着一些风险;它们要发展供应商,开发内部流程,这也需要很多额外的工作。但是,一旦跨国公司在印度起步,印度政府就会把它们看作“灯塔式”的投资者,给予很多支持。很多跨国公司通过子公司或合资公司的形式,已经进入了印度市场,并取得了领先位置。这些都表明,进入印度市场利益大于风险。

  电气和电子产品

  印度融入庞大的世界电气和电子产品市场时间较晚,但是上述吸引汽车和特殊化学公司的优势同样也会吸引跨国电气和电子生产商。它们应该致力于印度的强项——定制化产品,如工业制动器和传感器,以及动力总成、缆线和连接器等非电子零部件。麦肯锡认为,到2015年,印度能够利用这些领域的优势,将电气和电子产品的出口额提高到180亿美元。

  一些财富100强公司已经在印度采购和生产电气和电子产品。尽管它们的印度分厂规模很小,但已经达到或超过了国际成本和生产率标准。很多产品在印度的制造成本比在美国或欧洲的成本低30%-40%。

  与此同时,霍尼韦尔印度自动化公司(Honeywell Automation India,即原来的Tata Honeywell)则重新设计了很多本土的自动化产品,供应全球市场。这些新设计使成本削减了20%,从而降低了定价,增加了国内市场和其它发展中国家市场的需求。

  在非电子部件领域,印度的主要优势在于它现有的机械和机电制造基地:高质量的供应商和技术合作伙伴建立了彼此独立又互利共赢的关系。

  跨国公司之所以把印度看作制造和采购的离岸中心,与印度的设计能力和供货商及相关公司网络是分不开的。但是,在制造电气和电子产品之前,印度必须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国内需求小,缺乏生产集聚效应,缺乏可靠的交通基础设施。

  由于印度的间接税和进口税很高,因此电气电子产品的零售价也很高。因而,这些产品在印度的销售情况不如中国。由于经济特区政策的严格限制(如聘用合同工存在限制,行政和通关手续复杂),建立电气电子设备产业集群的努力收效甚微。尽管公司拥有强大的供货商和合作伙伴网,但地理位置分散。此外,印度港口的吞吐量和周转时间限制,也进一步削弱了对时间高度敏感行业的竞争力。虽然解决这些问题绝非易事,但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还是会收到成效。

  愿意在印度采购和生产的跨国公司可以获得先发优势,比如与最出色的供货商确立独家供货关系,吸引到最杰出的人才,获得政府的支持。总体而言,这些公司将逐渐掌握应该如何更快地削减成本,增加收益,提高在西方国家市场上的竞争力,并在亚洲市场确立领先地位。此外,印度既具备高素质人才,又拥有庞大的低收入、未能充分享受相关服务的人群。跨国公司在这里可以学到更多的经验,开发更多适应新兴市场需求的产品。

  (Shashank Luthra是麦肯锡孟买分公司咨询顾问;Ramesh Mangaleswaran是麦肯锡孟买分公司董事;Asutosh Padhi是麦肯锡芝加哥分公司董事。本报告由麦肯锡公司邰子龙、卢兴编译。)

[ 本帖最后由 queenie000039 于 2005-12-11 20:31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1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最终集装箱行业是要走向三足鼎立的态势.
毕竟这个态势的行业更稳定些.

原帖由 sun_yongsheng 于 2005-12-11 17:14 发表
联合-中集集团更新报告20051209.pdf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1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國貨櫃企業將聯合減產兩個月應對供應過剩

2005年12月8日   07:28:00 p.m. HKT, AFX

  
北京(XFN-ASIA) - 新華社報道, 為應對行業產能過剩危機, 中國主要集裝箱生產企業將於06年春節前後停止干貨箱生產兩個月。

報道引述中國集裝箱工業協會有關人士稱, 包括中集集團、勝獅貨櫃(716.HK)、新華昌集團、馬士基工業、進道集團等在內的中國主要集裝箱生產企業在宣布聯合減產的同時, 還將推遲已規劃但尚未投產的新建項目進度, 以進一步減輕行業產能過剩壓力。


報道指出, 由於去年以來國內企業盲目投資, 中國集裝箱行業產能過剩日益凸顯。目前中國干貨集裝箱產能已達450萬標準箱, 而全年需求量僅為240萬。


雖然報道將集裝箱企業減產與行業產能過剩聯繫起來, 但季節性因素也可能是這些企業作出上述決定的原因。中國06年春節將在1月底來臨, 在春節期間國內工廠通常都會停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1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勝獅<0716.HK>急挫11%,且成交倍增

2005年12月9日   11:42:03 a.m. HKT, HK6

  
勝獅貨櫃<0716.HK>今天召開股東特別大會,惟股價連跌2天,尤其是今早股價裂口低開後,一舉失守50天、10及20天線($4.38-$4.1),曾急跌至$3.925,現造$3.95,急跌11%,成交倍增至1011萬股。沽盤主要來自大摩及麥格理等。 瑞銀早前指勝獅過去7個月累積跌幅達52%,建議投資者「買入」,目標價$8.9,該股上月尾曾由$3.825一度升至$4.8。(sz)  
  
  
新聞由 HK6 提供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2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un_yongsheng 于 2005-12-11 17:14 发表
联合-中集集团更新报告20051209.pdf


thank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2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股市潜规则 于 2005-12-11 18:58 发表
2005-11-27 21:52

银河证券·滕泰

人民币长期升值空间有多大?

100多年前,伦敦是全球经济中心的时候,英镑和美元的汇率是1:4.86。随着美国经济的崛起,到1993年,这个汇率已经变成1:1.4,美元升值了 ...

如果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对中国的制造业是灾难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2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oodluck333888 于 2005-12-11 23:46 发表
2005年12月9日   11:42:03 a.m. HKT, HK6

  
勝獅貨櫃<0716.HK>今天召開股東特別大會,惟股價連跌2天,尤其是今早股價裂口低開後,一舉失守50天、10及20天線($4.38-$4.1),曾急跌至$3.925,現造$3.95, ...

看来也是受停产两月影响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24 15:46 , Processed in 0.047354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