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币:
-
- 奖励:
-
- 热心:
-
- 注册时间:
- 2005-3-8
|
|

楼主 |
发表于 2005-8-30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油价破每桶70美元创纪录 高油价加大国内通胀压力
●油价突破70美元震撼全球市场
全球金融市场昨日充分感受到了高油价的威力。随着油价70美元的心理关口
在周一亚洲交易时段被一举突破,全球股市几乎无一例外大幅下挫,这在以往油价屡
创新高的过程中是极其罕见的现象。与此同时,美元和日元等货币汇价普遍走低,而
一向被视为避险工具的瑞士法郎和黄金则纷纷走强。
股市:无一例外跳水
随着纽约原油期货突破每桶70美元的心理大关,投资人均担心高油价终将会影
响企业盈利和消费开支,因此,全球股市周一全线跳水。
周一开盘时,美股延续了上周的跌势,三大指数全线低开。道指跌0.39点,报1
0396.90点;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指下滑8.33点,报2112.44点;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
2.29点,报1202.81点。
亚洲股市中,原油进口大国日本首当其冲。油价再攀新高,使得投资者对日本
及全球经济的前景感到担忧,进而拖累丰田汽车及佳能等出口类股,同时航空及航运
等个股也遭到抛售,导致日股周一收盘创两个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日经225指数
收盘下挫129.65点,跌幅达1.04%,报12309.83点。此前,该指数一度创下4年多以来
的高点。
在油价突破整数关口的心理压力下,港股上周后期的反弹行情也戛然而止。周
一收盘时,恒生指数大跌146点,跌幅近1%,报14836点。恒指33只成份股几乎全部收
低,但中海油逆市上扬0.88%。航空、地产及零售等个股纷纷下挫。另两家香港上市
的石油股中石油和中石化分别下跌0.76%和2.15%。国企股指数也下挫1.53%,收报5
120点。
欧洲股市方面,除伦敦股市因公假休市外,其他主要股市周一早盘均不同程度
下跌,法兰克福DAX指数开盘一度下挫1%。截至北京时间昨日19:20,法兰克福DAX指
数跌0.37%,报4766.07点;巴黎CAC40指数下滑0.22%,报4333.04点。
此外,前期一度升至历史新高的澳大利亚股市也在周一走低,澳洲标普ASX200
指数收跌1.3%,是自4月18日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同样在此前创历史新高的韩国股
市周一也大跌2.16%,收于6周以来最低点。台北股市也下跌1.42%至3个月来的最低
收盘水平。
汇市:几家欢乐几家愁
作为全球头号原油消费国,高油价对于美国经济的影响不言而喻。因此,随着
油价突破70美元,投资人对于美国经济增长可能受阻的忧虑再度升温,美元汇价也应
声走低。一般认为,经济降温可能使得美联储放慢加息步伐,进而令美元资产吸引力
下降。
周一东京汇市,美元对主要货币均走低。由于投资者纷纷转向避险货币瑞士法
郎,刺激欧洲货币对美元走高,而日元汇率则因为日股大跌而走低。
截至北京时间昨日19:40,欧元对美元上涨0.06%,报1.2293;美元对日元涨0
.18%,报110.37;美元对瑞郎下跌0.15%左右。此前,美元对欧元及瑞郎一度下跌逾
0.3%。美元对港币等其他亚洲货币也大多走低,但之前已跌至3年半以来低点的印尼
盾却一反常态,继续向下滑落。周一亚洲时段美元对印尼盾一度升至10740附近,为
2001年11月以来的新高。
而对加拿大这样的石油出口大国而言,高油价给本币带来的却是升值,因为油
价越高意味着本国的石油出口企业将从石油进口国得到更多油钱。截至北京时间昨
日19:45,美元对加元下跌0.51%,报1.1923。
黄金:再现避险本色
相比股市和美元而言,高油价对于黄金市场更多是利好。
黄金之所以在油价走高时受到青睐,其一是得益于高油价对美元的打压,因为
黄金以美元定价,美元走势和金价是呈反向运动的;其二,高油价及其可能带来的通
胀进一步凸现了黄金规避通胀风险的优点。
在油价突破70美元之后,亚洲市场现货金价昨日一度上涨了逾2美元/每盎司。
截至北京时间昨日20:02,国际现货黄金报每盎司439.20美元,上涨2美元。
其他贵金属也纷纷追随黄金走高,白银自6个月低点反弹,东京工业品交易所铂
金期货也有所上扬。
随着股市的下挫,国债也随之受到更多资金青睐。美国10年期国债昨日一度上
涨0.05%,为近一周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记者 朱周良)
●第一财经日报 :高油价加大国内通胀压力 中国经济调适力受考验
飓风卡特里娜日前在墨西哥湾迅速增强为最高级别的第5级超级飓风,直吹美
国海湾石油设施心脏地带。由于市场担心这可能使该区域的大部分石油生产瘫痪,
导致国际油价大涨。纽约商品交易所10月付运的轻甜原油于8月28日大升4.67美元
,盘中一度达到每桶70.80美元的历史新高。受此影响,全球股市纷纷下跌。一些
市场人士也建议美国解除战略石油储备,以对高油价作出反应。一些国际能源分析
师表示,目前国际油市的基本因素已相当紧张,不得不作最坏打算。
国际能源分析师的悲观看法,显示了市场的普遍担心:国际油价将持续处在
高位,并且还可能继续上涨。高油价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将不容小觑。全球油价
上涨正逢中国的石油需求大增。2003年和2004年,中国原油进口已分别达到9100多
万吨和1.227亿吨,今年前7个月,中国原油进口量较上年同期增长5.4%至7450万吨
。在油价上涨的情况下,意味着中国将为进口原油多支付成本。曾经有计算显示,
2004年中国为购买原油“多”付了80亿美元。
高油价将加大国内通胀的压力。为购买原油多付的成本,还只是中国经济所
受到冲击的一个极小部分。如果油价继续上涨,或者长期维持在高位,它将给中国
经济带来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压力。石油作为一种基础能源,同时作为众多产业的上
游原材料,油价上涨无疑将加大物流、交通运输、石油化工等诸多行业的价格上涨
压力,并影响到更多的终端产品,国内市场为石油消费将承受更高的价格,这可以
看成是一种“国内溢价”。
高油价还将加大中国保证能源安全的压力。石油安全与中国经济安全的关系
,从未像现在这样紧密。由于中国的能源消耗量增加已是必然,中国近年加大从全
球市场获取能源及资源已是既定的战略。但高油价不仅使得中国要为保证能源安全
付出额外的“中国溢价”,而且还使得中国企业在海外要面临政治上的压力和怀疑
。最新一期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的封面文章就非常有代表性,它以杜撰的“The
Oiloholics”一词[注:从alcoholic(醉鬼)一词演化而来],形容美国和中国这两
个大国对石油的渴求的胃口,文章称,除非这两个大国抑制他们的胃口,否则油价
还会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高油价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负面作用在国内被明显低估。根据
国内专业分析人士的观点,在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曾经导致全球经济陷入危机
,当时石油价格的高位是刚刚突破60美元。如果我们用人均收入来衡量社会对高油
价的承受力会发现,1980年石油危机达到顶峰之际,美国的人均收入是25000美元
,日本是18000美元。现在的油价早已经突破了60美元一桶,但中国的人均收入即
使到了2005年末,预计也仅仅达到1500美元而已。这一对比表明,现在的油价已明
显高于中国社会的承受力。
但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是,国际油价的高企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但为什么
中国没有因油价上涨而导致经济显著受损?主要有如下原因延缓了石油价格冲击的
到来。
首先,经济热度掩盖了高油价造成的问题。泡沫化的收益会反映在各个方面
,人们的名义收益会有较高程度的提高,这包括公开的收益和灰色的收入,所有这
些可以支撑社会、经济在一段时间之内,耐受较高的油价。不过一旦导致名义收益
提高的关键因素发生改变,比如经济发生一定程度的紧缩,则情况将会立即逆转。
其次,很高的外国直接投资(FDI)的流入。持续的FDI投资以每年500亿到600
亿美元的规模流入,这些资金可以间接部分分流,形同补贴式的支持油价的上升。
只要国际资本的流入持续,问题就不大,但如果一旦国际资本不再以这样的规模流
入中国,高油价的威力马上就会爆发出来。
第三,中国政府的直接和间接补贴。银行资金一直是中国投资增长的主要动
力,它间接地提供了能源价格的补贴。
现在的情况已很清楚,未来中国的经济与社会运行,将不得不在高油价背景
下进行,将不得不习惯于高油价。高油价的影响将在今后逐步而显著地释放出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