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来说说并购重组怎么玩。首先明确几个【概念】: A. 玩并购重组分为玩暗棋和玩明棋。 暗棋顾名思义是在并购重组方案披露前提前埋伏。这里面又有三种玩法: 1)内幕消息:有这等神通的不需要继续往下看,注意控制仓位,别一把几千万,把自己玩进班房。 2)埋伏低市值壳资源:每次方案见光都有很多后知后觉的评述,说不就是小市值绩差股么。真把3000支A股看遍,就会发现符合这样标准的公司很多,而最终重组的百里挑一,就看你是否有这样的火眼金睛或是一命二运,同时舍得下重注了。据说曾经的公墓一哥是此间高手。 3)追踪曾经重组流产的公司:这样的棋子,同时盯着的人很多,你以为自己是在埋伏,其实在高处早有狙击手盯着下面的草地。 B. 一旦并购重组的方案公布后,众多行情软件的指标失效。这些指标包括: 1)市盈率:一般装入资产都是承诺盈利较强的公司,顿时上市公司从亏损或成千上万市盈率变为更为合理的几十倍市盈率,然而目前市面上的所有软件都要到交割后方才更新,在长达近一年的过渡期内,此项指标完全无效。 2)业绩和预期业绩增速:同理,需加入被并购方未来3-4年的业绩承诺加总后算增速。 3)市值:对于增发股份收购的上市公司,其市值已然扩大,对于借壳往往扩大2-3倍之多,行情软件的指标完全失准。 C. 并购重组分为『借壳』,『增发股份收购』和『纯现金收购』。其区别如下: 1)借壳:大股东易主,主营业务更迭; 2)增发股份收购:未构成借壳时,股本盘子扩大,现有股东未能尽享被并购公司业绩; 3)纯现金收购:往往伴随发债,现有股东尽享公司业绩增厚。 然而,根据A股的德性,大部分并购重组的都是穷逼,都要增发股份。 而市场也喜欢炒这些“乌鸡变凤凰”的妖怪,享受抓妖的乐趣,管它此后洪水滔天,更是无人顾及每股收益增厚(这是银行价值投资者玩的,完全不是一路人)。更有大股东高管利用停牌大法和配套资金募集便利自己低位参与增发,倒拨时钟,尽享来自未来的不义之财。 说完了概念说【玩法】,暗棋已说,接下来说【明棋】。总有些貌似很懂A股的朋友说,股市炒的就是预期,博弈的便是未知。既然已是明棋,就已赚不到钱。 这就像一群连产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都没搞明白的年轻人就嚷嚷着要创造未来。马云做阿里巴巴前,做了4年的贸易黄页,从90年代初就从美国开始接触互联网;腾讯做成社交之王前马化腾在深圳的一家IT公司与电信打了多年交道;李彦宏做百度前更是在美国成为全球最顶尖的搜索工程师。 在没有搞清楚A股究竟有多少公开信息之前,妄论A股的财报不真,公告不全,而去自以为高段地追逐内幕信息、修炼博弈境界。巨潮上早有披露,随便翻翻,便能比任何语焉不详的小道消息了解得更深更透彻。 即便是明棋,也分多种玩法。完全可利用市场的误读,后知后觉盈利。公司并购重组需经历预案/草案,股东大会,主管部门批准,证监会审核核准等多个阶段,其中伴随着多次停牌和复牌,每次都会被各路行情软件,财经门户作为新闻刊登,正好利用这种所谓的“新闻”炒个短差。 另外,在重组的进程中,伴随着资产处置,原本盈利可怜或亏损的企业会突然录得高额收益,那些盯着行情软件动态PE的从众者变会来抬轿。这种将错就错的短线玩法,也是开眼。 说完了短线投机,说中长线投资。就像巴菲特说的新股不买一样,并购重组方案第一次披露就像是IPO上市,伴随着一连串的板。此时的市场价格完全是跟风炒作,几百页的公告披露交易方案,能细细消化的投资者寥寥无几。 全新的公司基本面,全新的估值,此时价投“荡妇”的优势分外显著。利用市场误杀,提前开板,或是获利盘大幅涌出,使价格跌破合并后的公允价值,利用承诺业绩和PEG,辅以对成长股的估值方法。因为行情软件提供的是一连串错误信息,此时能做对的人赚钱的把握大增。 至于海外市场的并购套利等玩法,因收购和被收购对象不同,在A股几无实操价值。但对于基本面的判断,对市场情绪的利用,对风险的控制这些基本技能却是相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