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17-3-6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东部时间3月3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中国不锈钢板带材双反案作出损害终裁,认定自中国进口产品对美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美商务部此前已就本案作出倾销和补贴终裁,将据此发布对涉案产品的征税令。
另外,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中国碳合金钢板双反案作出损害终裁,认定自中国进口产品对美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美商务部此前已就本案作出倾销和补贴终裁,将据此发布对涉案产品的征税令。
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局长王贺军就美国对华不锈钢板带材双反案和碳合金钢板双反案损害终裁发表谈话:
王贺军指出,美国钢铁企业的经营困难主要是由于其设备陈旧,导致出品率低,进而影响利润,与中国输美不锈钢板带材和碳合金钢板没有关联性。事实上,调查期内美国内市场对上述产品的需求上升,中国输美产品满足了美国内不断增加的市场需求。中美之间的钢材贸易是互补的,中国不仅对美出口,而且从美国进口钢材,双方产品有差异,用途不同。
王贺军表示,美方裁决没有充分考虑中国业界提交的大量证据材料,与事实不符。中方敦促美方做出客观公正裁决,避免对中美两国正常的经贸往来造成负面影响。
相关阅读>>>
浅谈中美贸易战的可能性:至少不是特朗普的首选
自从特朗普上台以来,中美贸易战的话题就从来没有间断过,特朗普每次针对中国的行动,都有很多人认为是发起中美贸易战的信号,不过从特朗普上任这一个多月时间的表现来看,特朗普还是比较“避讳”这一话题的。至少目前来看特朗普不想主动挑起这件事情。其实发动中美贸易战,受到影响的还是中美两国,反而是背的国家从中得益。在当前全球经济减速的大环境下,两个经济强国发生大规模贸易战,只会让全球经济进一步陷入瘫痪之中。
但是不能并不代表着不想,特朗普自竞选阶段一致认为中国阻碍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此前还称中国加入WTO使得美国损失了6万个工厂。在特朗普眼里,中国始终是美国经济发展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而目前也确实不能和中国发生贸易战,因为当下特朗普还有更需要他解决的问题去处理。特朗普大增军费的目的
日前,特朗普在国会在此发表讲话,而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特朗普表示会增加540亿的军费,不少人质疑这真的有必要吗?要知道目前美国是全球国防预算最高的国家,当下美国一年国防费用预算已经接近6000亿美元,而现在特朗普还要再次增加军费。要知道美国现在还有20万亿美元的外债存在,而且增加的军费还是从其他机构的预算中抠出来的。为何特朗普要如此不惜代价增强军事力量呢?很明显平衡欧洲、中东、亚太三大地区战略依然是特朗普政府当下的首要目标。
在奥巴马从中东进行战略收缩的同时,俄罗斯则不断加大对中东的战略投入,并把中东作为撬动美俄关系,平衡美国和西方压力的重要杠杆。因此,俄罗斯在中东的战略进取和战略攻势是美国面临的重要挑战。
尽管特朗普执政后美俄关系出现修好的迹象,但国内政治的牵制、美俄在欧洲尤其是乌克兰问题上的深刻矛盾,都会使美俄围绕中东事务展开复杂博弈。当然更根本的原因是美国不会把中东事务的主导权拱手让于俄罗斯,尽管美俄中东博弈具有有限性和可控性的特点,但美俄将围绕叙问题政治解决、打击“伊斯兰国”、积极争取地区大国问题上展开激烈争夺。
在美俄的大国博弈中,双方的欧洲、中东和亚太政策具有复杂的联动效应,美俄的主要矛盾在欧洲,尤其是北约东扩、反导系统、乌克兰危机等问题上,而中东地区则成为俄罗斯平衡美国和西方战略压力的突破口。从这种意义上说,美国更无法放任俄罗斯在中东不断扩张势力范围。
2011年中东变局以来,沙特、伊朗、土耳其等地区大国围绕转型阿拉伯国家(埃及等)发展走向、叙利亚危机、打击“伊斯兰国”、教派问题、库尔德问题展开了复杂博弈,其中核心的主线是沙特与伊朗的地缘政治博弈,而沙特与土耳其则呈现出既有矛盾又有合作的复杂关系。当前,沙特与伊朗的对抗,以及以双方为核心的阵营分化构成了中东地区格局的典型特征,双方两大阵营的地缘政治、民族、教派对抗日趋固化,并围绕巴林、叙利亚、伊拉克和也门问题展开了持续的代理人竞争。
奥巴马中东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重塑地区力量平衡,其具体做法之一就是通过推动签署伊核问题全面协议,实现和平解决伊核问题、逐步缓和美伊(朗)关系、适度发挥伊朗在解决地区热点问题中的作用、利用伊朗平衡沙特等多重作用,但却引发美国国内保守派以及沙特、以色列等地区盟国的强烈不满,同样也遭致特朗普的强烈批评。
在入主白宫后,特朗普立刻加大对伊朗的单方面制裁,并招致伊朗试射导弹和军事演习等强烈反应。从未来发展态势来看,特朗普在伊核协议问题上仍将面临严峻挑战。此外,如何安抚沙特、以色列等地区盟友,如何解决美国与土耳其关系中的“居伦运动”等诸多问题,如何改善美国与埃及塞西政权的不睦,也都是特朗普中东政策面临的挑战。基建是次要任务
所以当下在特朗普的“行程”之中,加强军事力量平衡各方面势力是首要任务,这是对外方面,而对内方面,基础建设则是又一个重要任务。在此前的国会演讲中,特朗普除了提及增加540亿军费之外,将向国会要求1万亿美元基建支出,重点将包括道路、桥梁、隧道、机场和铁路,以替换美国“破碎的基础设施”,在这一问题上拥有两党的支持。同时,这将在国防上节省数十亿美元,简直是一石二鸟的想法。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原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的新兴市场主管Michael Pettis称,道路、桥梁、隧道、机场和铁路等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看起来是独立的可变因素,但归结起来都牵涉到就业问题。如果机场和铁路网等方面的建设,能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速,特朗普可能就不需要兑现竞选时的承诺,即不需要和中国打贸易战了。这对全球来说,绝对是最好的结果。
Pettis称,特朗普实施基础设施计划对中国来说很重要,因这会缓和贸易紧张局势,否则会给像中国、德国和日本这样有大量贸易盈余的国家带来“噩耗”。在贸易战中,贸易顺差国通常遭受成本的冲击,而多元化经济的逆差国则能避免。
好消息是,特朗普的基础设施计划可能会被证明是成功的。Pettis解释称,这是因为该计划能刺激经济增速,超过债务膨胀的速度。比如你借100美元,创造出110美元的价值,那你就不会有债务问题。
不过,他还称,因为美国基础设施计划的实施需要时间,短期内贸易紧张局势仍可能恶化。之后,贸易战会否爆发,取决于特朗普的基建计划的效率。Pettis预计,如果基础设施投资热潮能够将失业率降至几乎为零,那么贸易战就没必要开打了。特朗普真的会放弃贸易战吗?
到目前为止,金融市场似乎仍然从善如流,并根据特朗普总统的言论来进行交易,他声称要让制造业回归美国,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就开始上涨,他说美元太强,美元便快速下跌。但是,我们要知道,市场只是需要一个宠儿,而想要一直得宠,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特朗普是不能出错牌的,在最为吸睛的“贸易战”上更不能。这也说明了为什么特朗普上任一个多月了都不敢把中国定义为汇率操纵国,因为这很可能是一个“宣战”的信号。
短期来看,美国需要增加财政刺激,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这可能会在短期之内增加经常项目逆差,但将美国“再度强大”之后,制造业就会为美国创造出源源不断的出口,这样就可以在长远的未来减少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这样来看,“贸易战”是一定要进行的,美国必须要对其主要贸易顺差伙伴下手,这其中最为主要的目标就是中国、德国和日本。其中光中国就占了美国贸易逆差的40%。
所以,“贸易战”的目标很明确,而且只能是中国。接下来的问题是,如果特朗普对中国动手,人民币汇率因为贸易前景变差出现下跌,那么特朗普应该如何应对?将中国列为“货币操纵国”?这可能只能让人民币更快贬值。
如果美国贸然对中国动手,比如说征收高额关税,导致大量从中国进口的基础生活品大幅涨价,对于拥戴特朗普的美国普通民众来说,这是否也是一个问题?又或者,美国人民自己生产所有的物资?这又需要大量基建,美国是否能够在短期内建设如此多的厂房,同时不出现通货膨胀?
不论如何,贸易战都是下下之策,贸易战下国家的经济将变的伤痕累累。特朗普会愿意拿美国经济的未来“赌”一个不知道结果的战争吗?或许商人的本性会促使他去赌,但如今特朗普肩负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一个国家的未来,上任这段时间以来,特朗普在美国民众心中的地位已经出现了大幅下滑,经济以及政治的糟糕表现甚至让国内出现了“让奥巴马卷土重来”这样的言论。如果特朗普不好好思考以后的道路,真的可能会成为被美国民众“唾弃”的存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