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15-6-2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斐波那契(Leonardo Pisano ,Fibonacci, Leonardo Bigollo,1175年-1250年),意大利数学家,是西方第一个研究斐波那契数列的人,并将现代书写数和乘数的位值表示法系统引入欧洲。
斐波那契在《算盘书》中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兔子问题:
一般而言,兔子在出生两个月后,就有繁殖能力,一对兔子每个月能生出一对小兔子来。如果所有兔都不死,那么一年以后可以繁殖多少对兔子?
依次类推可以列出下表:
经过月数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总体对数
| 0
| 1
| 1
| 2
| 3
| 5
| 8
| 13
| 21
| 34
| 55
| 89
| 144
| 两个连续的“斐波纳契数”的序列相互分割将接近黄金比例(1.618:1或1:0.618)。
斐波那契数列还有两个有趣的性质
⒈斐波那契数列中任一项的平方数都等于跟它相邻的前后两项的乘积加1或减1;
⒉任取相邻的四个斐波那契数,中间两数之积(内积)与两边两数之积(外积)相差1.
斐波那契质数由斐波那契序列中的质数组成,是整数质数序列.
第一组质数序列是:2,3,5,13,89,233,1597,28657,514229,433494437,2971215073,....
斐波那契序列派生出两个分支,一个是空间比例,一个是时间比例,时空同源。都是螺旋上升,也就是原来哲学中的所谓否定之否定。
其实在斐波拉契的一千七百年前,中国的老子就已经有了这个数列的思维,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中国古人说话简略,其实不是三生万,而是三生五,五生八。。。。。
这一简略,就把这个数列的发明权让给了外国人,还推迟了一两千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