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andar

[大盘交流] 边走边看了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56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4-3-7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基辛格:乌克兰想免于灭亡就不能做俄国或西方马前卒

2014年03月07日 09:32
来源:环球网


原标题:基辛格:乌克兰想免于灭亡就不能做各方马前卒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3月6日报道,美国前国务卿、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基辛格日前就乌克兰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称乌克兰不应成为东西方对抗的棋子,而应成为二者沟通的桥梁。
据报道,现年90岁高龄的基辛格博士5日在《华盛顿邮报》撰文称,乌克兰时常要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投靠俄罗斯还是投靠西方,但乌克兰要想免于灭亡并保持繁荣,就不能做任何一方的马前卒,而要做二者间的桥梁。基辛格继而告诫各方不要将乌克兰作为对峙的筹码,否则“将会使得俄罗斯和西方世界,尤其是与欧盟未来数十年的合作前景黯淡无光”。
基辛格同时谴责了俄罗斯和西方社会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所作所为,称“双方的行为均加剧了紧张局势”。文章最后,基辛格还就如何使乌克兰问题以双赢局面收场提出了自己的四点建议,并呼吁包容不同价值观念,兼顾各方利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6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4-3-7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乌克兰应该学瑞士。现在没机会了。看将来吧,要是还有将来的话。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6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4-3-7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乌克兰事件中,最操蛋最阴险毒辣的是美国,是秉持英国人“在潜在对手之间制造火药桶”理念的美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6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4-3-7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2014年 03月 07日 16:41
美国2月份就业报告的五大看点


季美国就业市场遭遇的寒流会在2月份重现吗?美国劳工部(Labor Department)将于美东时间周五上午8:30公布2月份就业报告,从中或许可以寻觅到美国经济是否正在失去动能、近期一连串疲弱的经济数据是否应归咎于寒冷天气的答案。今年1月份非农就业人数增幅仅为11.3万人,去年12月份更是只有7.5万人;1月份失业率为6.6%。接受道琼斯(Dow Jones)调查的经济学家们预计,2月份失业率或降至6.5%,非农就业人数增15.2万人。

以下是周五报告的五大看点:

1. 恶劣天气考验

去年12月份以及今年1月份的就业报告不尽如人意,应部分归咎于全美多地遭受冰雪、严寒天气袭击。不过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对天气较为敏感的建筑业1月份增加了4.8万个工作岗位。近月来一系列疲弱的经济数据是否意味着美国经济增长真的出现下降,还是说这只是与天气有关的特殊情况?2月份就业报告可能不会让我们看得更清楚,因为在美国东部的大部分地区,家庭调查的参照周与二月中旬的暴风雪时节正好重合。咨询公司CohnReznick负责经济研究的总监奥基夫(Patrick O'Keefe)说,很难想象在真实世界中,这一数据本身能厘清天气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就业状况的问题。他说,我们知道的是,连续三个月来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坏天气;但我们不知道的是,在没有异常天气的情况下,经济到底是会保持2013年结束时的较好势头,还是会减速。

就连美联储(Federal Reserve)主席耶伦(Janet Yellen)也在为自己的赌注进行“套期保值”。她上周对国会议员们说,从发布的一些数据来看,支出弱于分析人士的预期。她接着说,那可能部分反映出恶劣天气的影响,但目前还很难说影响的程度到底有多大。

2. 再见/你好

对长期失业人口的联邦资金补助于去年12月底到期,经济学家们正在观察就业数据,以期发现失业六个月以上人口的一些情况。1月份这类长期失业人口的数量为360万人,相比之下,一年之前的这一数字为470万。一些人或许会在找工作、就业的时候感受到更大的压力,而另外一些人可能会彻底离开就业大军的队伍。另一方面,就业市场改善可能也吸引人们重新加入就业大军。1月份的就业人口比率从去年12月份的58.6%上升到58.8%,劳动参与率从62.8%略微上升至63%。PNC Financial Services Group首席美国经济学家霍夫曼(Stuart Hoffman)在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写道,劳动力队伍扩大应该看做是对劳动市场投下了一张信任票,因为此前泄了气的劳动者在更好前景的激励下重新开始寻找工作。简而言之,如果很多人离开劳动大军,失业率可能会下降;相反,如果很多人重新加入劳动大军,失业率可能会上升。

3. 有关削减购债规模的讨论

美联储官员此前已暗示,美联储今年将继续削减购债规模,月度削减规模可能会增加100亿美元。在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简称FOMC) 3月18日至19日的会议召开前,要想让官员们改变扩大削减规模的念头,就业数据就必须比最近几个月的表现更差。就算如此,天气相关因素给数据带来的干扰也可能不会改变官员们的决定。费城联邦储备银行(Philadelphia Fed)行长普洛瑟(Charles Plosser)上月称,一个或两个表现糟糕的经济数据并不意味着情况从根本上发生了什么变化。普洛瑟表示,现在可能会有三个表现糟糕的经济数据让人们意识到经济状况可能不如此前预想的好,但他本人在更多数据出炉前不会做这样的判断。如果数据不够可靠,要想呼吁建立一个以数据为驱动的政策就会很难。

4. 医疗保健行业面临的问题

来自劳工部的数据显示,医疗保健行业去年每月平均新增就业人数为1.7万人,但去年12月份和今年1月份该行业基本没有新增就业。周三公布的供应管理学会(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非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显示,2月份服务业就业指标出现萎缩。供应管理学会公布的医疗保健行业指标出现第三大幅度的下滑。如果该数据连续三个月表现疲软,将会引发为何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辩论。接受供应管理学会调查的受访者称,《平价医疗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的实施给医疗保健公司增加了“很大的财务方面的不确定性”。

5. 失业率关键点和加息

债券购买规模并非唯一一个会产生影响的货币政策决定。五年多来,美联储一直将利率维持在低水平来刺激经济增长。从2008年12月份开始,联邦基金利率一直保持在接近零的水平,美联储货币政策委员会1月份称,在失业率触及6.5%之后的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把利率维持在接近于零的水平。如果周五的数据表明失业率已经降至这一水平的话,这并不意味着美联储会很快加息。美联储官员一直坚称,6.5%的失业率并不是触发加息的门槛。去年12月份,仅有两位美联储官员预计首次加息将发生在2014年,12位官员预计当前利率水平将维持到2015年,另外三位官员预计当前利率水平将维持到2016年。耶伦上周向参议院银行委员会(Senate Banking Committee)表示,失业率降至6.5%关口下方不会自动触发联邦基金利率被上调,只会意味着到了委员会考虑整体经济前景是否已经可以支持加息的合适时机。

Ben Leubsdorf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6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4-3-7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ndar 于 2014-3-7 21:32 编辑

[size=13.333333015441895px]

谁在害怕QE退出?
(Who’s Afraid of Tapering?)


[size=13.333333015441895px]
滨田宏一
2014年03月07日

[size=13.333333015441895px]
[size=13.333333015441895px]


The US Federal Reserve’s gradual exit from so-called quantitative easing (QE) – open-ended purchases of long-term assets – has financial markets and policymakers worried, with warnings of capital flight from developing economies and collapsing asset prices dominating policy discussions worldwide. But, given that most major economies operate under a flexible exchange-rate regime, these concerns are largely unwarranted.

The logic behind the fear of the Fed’s “tapering” of QE is straightforward. Unconventional monetary policy in the United States – and in other advanced countries, particularly the United Kingdom and Japan – drove down domestic interest rates, while flooding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with liquidity. In search of higher yields, investors took that liquidity – largely in the form of short-term speculative capital (“hot” money) – to emerging markets, putting upward pressure on their exchange rates and fueling the risk of asset bubbles. Thus, the Fed’s withdrawal from QE would be accompanied by a capital-flow reversal, increasing borrowing costs and hampering GDP growth.

Of course, not all emerging markets, according to this logic, are equally exposed. Among the most vulnerable countries are Turkey, South Africa, Brazil, India, and Indonesia – the so-called “Fragile Five” – all of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twin fiscal and current-account deficits, high inflation, in addition to faltering GDP growth.

This logic would be correct if the world were operating under a fixed exchange-rate regime, with governments tying official exchange rates to another country’s currency or the price of gold. Under these conditions, monetary contraction (or slowing expansion) would have a recessionary (or a less stimulative) impact on other economies.

With flexible exchange rates, however, monetary-policy contraction in a major economy would stimulate other economies in the short run, while monetary expansion would damage their performance. (To be sure, in the medium or long run, monetary expansion can facilitate increased domestic production and trade, thereby generating positive spillover effects.)

After the collapse of Lehman Brothers in 2008, the rapid expansion of the money supply in the US and the UK triggered a sharp appreciation of the Japanese yen, as well as of some emerging-market currencies. In short, QE is what merits concern – not its termination.

Of course, the Fed’s policy reversal could hurt countries that maintain fixed – or, like China, “managed floating” – exchange rates. Likewise, weaker eurozone economies like Greece and Spain, which would prefer stronger monetary stimulus than their more competitive counterparts in Europe are willing to accept, may suffer. But, given that these economies have chosen to adhere to a fixed exchange rate, the Fed cannot really be blamed for the fallout.

In fact, the Fed – and other advanced-country central banks – should not be blamed for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monetary expansion, either. Japan’s bold monetary easing, for example, was a critical element of Prime Minister Shinzo Abe’s strategy for lifting the Japanese economy out of more than a decade of recession – and it has led to a remarkable recovery.

The problem is that the policy has also caused the yen to depreciate, leading nearby countries to accuse Japan of adopting “beggar-thy-neighbor” policies. Similarly, emerging-market officials warned that monetary expansion in the US and the UK would trigger a wave of competitive currency devaluations, with Brazilian Finance Minister Guido Mantega going so far as to accuse the Fed and the Bank of England of waging a full-blown “currency war.”

But, while it is true that such expansionary policies can have a recessionary impact on other economies, modern international-finance theory shows that the concept of a “currency war” is a myth. The reality is that, under a flexible exchange-rate regime, competitive devaluations do not produce undesirable imbalances. On the contrary, they can bolster recovery in participating economies.

In fact, currency devaluations were critical to ending the Great Depression. As Barry Eichengreen and Jeffrey Sachs demonstrated in 1984, while abandoning the gold standard had an immediate negative impact, it quickly spurred recovery, with the first countries to devalue their currencies escaping depression earlier than others.

The fact is that, with a flexible exchange rate, a country can offset the recessionary impact of a neighboring country’s monetary easing using its own independent monetary policy, guided by carefully chosen inflation targets. If all countries adopt this approach, the entire global economy benefits.

By working to revive the domestic economy, the Fed, like other advanced-country central banks, is simply fulfilling its mandate. Instead of complaining about its actions, emerging-country policymakers should be devising strategies for offsetting the spillover effects on their own economies. After all, they have the tools to do so.

(Koichi Hamada, Special Economic Adviser to Japanese Prime Minister Shinzo Abe, is Professor of Economics at Yale University and Professor Emeritus of Econom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6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4-3-7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ndar 于 2014-3-7 21:35 编辑

[size=13.333333015441895px]

谁在害怕QE退出?
(Who’s Afraid of Tapering?)





[size=13.333333015441895px]
滨田宏一
2014年03月07日

[size=13.333333015441895px]

[size=13.333333015441895px]


美联储的逐渐退出所谓量化宽松(QE,即无限期购买长期资产)让金融市场和决策者担忧不已,关于资本将从发达经济体外逃、资产价格将崩溃的警告充斥着全世界的政策讨论。但是,大部分主要经济体是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运转的,这些担忧基本上都是无稽之谈。

美联储“退出”QE的恐慌背后的逻辑是显而易见的。美国(以及其他发达国家,特别是英国和日本)的非常规货币政策降低了国内利率,同时也让流动性在全球金融市场上泛滥。寻找更高收益率的投资者带着这一流动性——大部分是短期投机性资本(“热”钱)来到新兴市场,给它们的汇率造成了升值风险,也助长了资产泡沫风险。因此,美联储的退出QE将伴随资本流的逆转,提高借贷成本、妨碍GDP增长。

当然,根据这一逻辑,并非所有新兴市场都存在相同的风险。风险最高的国家是土耳其、南非、巴西、印度和印尼,即所谓的“脆弱五国”,它们都存在财政和经常项目双重赤字、高企的通胀以及萎靡不振的GDP增长。

如果世界是在固定汇率下运转,那么这一逻辑是正确的。在固定汇率下,政府的官方利率会盯住另一个国家的货币或黄金价格。在这样的条件下,货币收缩(或缓慢扩张)会给其他经济体带来衰退(或更小的刺激)效应。

但是,在浮动汇率下,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收缩在短期会刺激其他经济体,而货币扩张则会影响它们的表现。(确实,在中长期,货币扩张能有利于增加国内产出和贸易,从而产生积极的溢出效应。)

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后,美国和英国的快速货币扩张触发了日元和一些新兴市场货币的急剧升值。简言之,QE,而不是退出QE,才是应该担心的东西。

当然,美联储的政策逆转可能伤害一些保持固定汇率的国家——或者中国这样的“管理浮动”汇率国家。类似地,比竞争力更强的欧洲邻国更喜欢较强货币刺激的希腊和西班牙等欧元区疲软经济体也会蒙受损失。但是,由于这些经济体是自己选择了固定汇率的,因此它们被波及到不能归咎于美联储。

事实上,美联储(以及其他发达国家央行)也不必为货币扩张的消极效应担责。比如,日本大激进货币宽松政策是首相安倍晋三带领日本经济走出十多年衰退的经济战略的关键要素,并且已经带来了颇为可观的复苏。

问题在于该政策还造成了日元贬值,让周边国家指责日本“以邻为壑”。类似地,新兴市场官员警告美国和英国的货币扩张会触发竞争性贬值,巴西财政部长曼特加(Guido Mantega)更是指责美联储和英格兰银行发动了全面的“货币战争”。

但是,尽管这些扩张政策确实可能给其他经济体带来衰退性影响,但现代国际金融理论表明“货币战争”的概念纯属神话。现实是,在浮动汇率机制下,竞争性贬值不会导致不利的失衡。相反,竞争性贬值可以给实施这一战略的国家带来更强劲的复苏。

事实上,货币贬值是大萧条结束的关键。艾肯格林(Barry Eichengreen)和萨克斯(Jeffrey Sachs)在1984年指出,尽管放弃金本位立刻带来了消极影响,但它很快就刺激了复苏,首批实施货币贬值的国家比其他国家更早摆脱了大萧条。

事实上,在浮动汇率下,一国可以使用以精心选择的通胀目标为指导独立的货币政策抵消邻国货币扩张的衰退影响。如果所有国家都采取这一方针,整体全球经济将因此受益。

美联储和其他发达国家央行一样,它们只是为了重振国内经济而行使了自己的使命。新兴国家决策者不应该抱怨这样的行动,而是应该改设计抵消各自受到的溢出效应的战略。毕竟,它们手里握着这样做的工具。

英文原题:Who’s Afraid of Tapering?

版权所有: Project Syndicate, 2014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6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4-3-7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andar 发表于 2014-3-7 19:11
2014年 03月 07日 16:41
美国2月份就业报告的五大看点

2月份美国失业率为6.7%,比1月上升0.1个百分点。市场预期为6.6%,有些机构如briefing乐观预期6.5%。

原因到底是经济弱不经风雪?还是经济增长本身出现了问题?还是前两者都不是,而是就业参与率提高所致?还要看看能否从劳工部的详细报告中找到答案。

周末再说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6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4-3-7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媒称俄罗斯宣布与乌克兰断绝外交关系
2014年03月07日20:56  环球时报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欧洲新闻电视台网站3月7报道,来自联合国方面消息援引了乌克兰新闻社的报道称,俄罗斯断绝了与乌克兰的外交关系。

  报道称,俄罗斯驻联合国代表丘尔金宣布这一决定。丘尔金称,“莫斯科不承认乌克兰现政府合法性,这就是我们决定断绝与乌克兰外交关系的原因”。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6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4-3-7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拒绝非法政府:#DAXIAO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6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4-3-7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小川谈微观钱紧:货币总量不少,钱到底去哪儿了?

2014年03月07日 18:52
来源:人民网(行情 消息 资金) 作者:袁振喜




[url=http://finance.ifeng.com/app/hq/stock/sh603000(行情 消息 资金)/]人民网(行情 消息 资金)[/url][-3.07% [url=http://app.finance.ifeng.com/data/stock/tab_zjlx.php?code=sh603000(行情 消息 资金)]资金[/url] [url=http://star.finance.ifeng.com/stock/sh603000(行情 消息 资金)]研报[/url]]北京3月7日电(记者袁振喜)今天,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参加民建小组联席讨论时表示,目前我国货币总量增长明显快于GDP的增长,加上物价因素和人民币杠杆率不断提升,没有多少人真正认为目前货币总量过紧、需要放松。但微观上很多地方觉得钱紧、利率走高。这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上希望推进利率市场化多是希望减少利差、减少银行过高的息差收入,这样的愿望央行完全支持,但实际做起来,在利率市场化初期,利率很可能会走高,在达成新的平衡之后,可能会重新走低。很多改革必然有利弊,有时不能完全免除短期痛苦,要从中期看效果。
周小川说,货币总量不少、但微观钱紧,就有人要问是不是有的行业、企业或者政府占多了?他分析说,我国房地产行业,家庭与开发商贷款占银行资产的20%,国际上很多国家占到了银行资产的50%,单从这一块看比例不高。但这个占比低也与我国开展商业房地产开发时间不长有关。这一块是不是主因,还得再分析;有人认为存在一些僵尸企业占用了过多货币,从贷款存量和增量两方面来分析,也还不能确定究竟是哪些企业占多了;政府方面,中央政府主要是1点几万亿国债,地方政府主要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10点几万亿(10万亿多),另外审计署公布银行直接贷款给地方政府有5点几万亿(5万亿多)。这里面到底哪一块占多了,还得再研究。
利率水平过高,也有可能是中间环节比如银行等金融机构占多了,但这个环节取决于竞争是不是充分,一般看,目前我国大中城市的银行竞争是十分激烈的,在一些农村等基层竞争不充分,金融机构定价权高一点。也有另外的观点,认为利率水平高是因为我们股权融资太薄弱,企业股权少,融资多走银行渠道,贷款多,在银行眼里就风险溢价高,利率高。
周小川进而表示,在利率市场化初期,利率很可能会走高,在达成新的平衡之后,可能会重新走低。很多改革必然有利弊,有时不能完全免除短期痛苦,要从中期看效果。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6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4-3-7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andar 发表于 2014-3-7 22:08
周小川谈微观钱紧:货币总量不少,钱到底去哪儿了?2014年03月07日 18:52
来源:人民网[/istock] 作者:袁 ...

糊涂蛋子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6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4-3-7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andar 发表于 2014-3-7 22:08
周小川谈微观钱紧:货币总量不少,钱到底去哪儿了?2014年03月07日 18:52
来源:人民网[/istock] 作者:袁 ...

这下大家知道货币市场利率大幅波动的原因了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6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4-3-7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财经主管糊涂至此,泱泱大国真的没人了吗?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787 天

无影无棕学术交流家园将上证指数拆解到底行云流水话投资

发表于 2014-3-7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andar 发表于 2014-3-7 21:57
拒绝非法政府

乌克兰分裂的前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6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4-3-8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关总署:2月出口骤降20.4% 贸易逆差近230亿美元
2014-03-08 10:20 来源:证券时报网
字号:1214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3月08日讯
海关总署今天发布最新外贸情况。据海关统计,今年1-2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8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0.9%。其中,出口1.96万亿元,下降4.3%;进口1.91万亿元,增长7%;贸易顺差550.6亿元,收窄79.5%。
海关统计显示,2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1.53万亿元人民币,下降7.5%。其中,出口6965.2亿元,下降20.4%;进口8363.1亿元,增长7%;贸易逆差1397.9亿元,去年同期为贸易顺差934.3亿元。
按美元计价,1-2月,我国进出口总值6335.7亿美元,增长3.8%。其中,出口3212.3亿美元,下降1.6%;进口3123.4亿美元,增长10%;贸易顺差88.9亿美元,收窄79.1%。
2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2511.8亿美元,下降4.8%。其中,出口1141亿美元,下降18.1%;进口1370.8亿美元,增长10.1%;贸易逆差229.8亿美元,去年同期为贸易顺差148亿美元。
春节因素导致月度增速剧烈波动以及月度逆差。今年前2个月,受春节因素影响,我国外贸企业再次呈现节前“抢时出口”、节后“进口先行”的经营习惯,导致1、2月份外贸同比增速波动剧烈。其中,2月份当月,出口同比增速由1月份的增长7.6%逆转为下降20.4%,并由此导致贸易逆差1397.9亿元。
一般贸易比重增加,加工贸易比重减少。前2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21670.9亿元,增长8.6%,占我外贸总值的56%,较去年同期提升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0078.8亿元,增长0.4%,占出口总值的51.3%;进口11592.1亿元,增长16.9%,占进口总值的60.7%。一般贸易项下逆差1513.3亿元,去年同期贸易顺差122.4亿元。同期,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12123.2亿元,下降4.7%,占我外贸总值的31.3%,较去年同期下滑1.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677.1亿元,下降4.7%,占出口总值的39.1%;进口4446.1亿元,下降4.7%,占进口总值的23.3%。加工贸易项下顺差3231亿元,收窄4.7%。
在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中,前2个月,中欧双边贸易总值5519.9亿元,增长6.3%。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4990.5亿元,增长4.8%。前2个月,我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为4136.3亿元,增长4%。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2907.7亿元,增长2.9%。内地与香港双边贸易总值为2866.5亿元,下降23.6%。
广东、江苏等7个省市合计进出口所占比重回落,中西部地区出口活跃。前2个月,广东进出口总值8905.7亿元,下降15.3%,占进出口总值的23%。同期,江苏、北京(含中央在京单位)和上海进出口总值分别为4941.3亿、4453.7亿和4352.3亿元,分别增长5.1%、9.7%和6.6%。此外,浙江进出口总值为3131.7亿元,下降2%;山东为2658.1亿元,增长11.7%;福建为1569.7亿元,下降2.7%。上述7省市进出口值合计占我进出口总值的77.5%,较去年同期回落2.2个百分点。
从出口方面来看,前2个月,广东出口5239.8亿元,下降14.2%。江苏出口2839.9亿元,增长0.2%;浙江2226.5亿元,下降5.2%;上海1888.7亿元,下降6.2%;山东1219.5亿元,增长4.4%;福建968.7亿元,下降6.8%;北京571.8亿元,下降4.4%。中西部地区出口则保持快速增长,甘肃、广西、重庆、四川和江西等省份的出口增速分别为1.4倍、53%、31.5%、24.8%和23.5%。
在出口商品中,前2个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1.1万亿元,下降5.7%,占出口总值的56.6%。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4579.5亿元,下降10.2%;机械设备3596.4亿元,下降1.7%。同期,服装出口1512.2亿元,下降7.7%;纺织品901.8亿元,下降4.7%;鞋类539.1亿元,下降3.1%;家具479.1亿元,下降13.5%;塑料制品325.8亿元,增长5.8%;箱包240.5亿元,下降13.3%;玩具93亿元,增长4.5%;上述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4091.6亿元,下降6.4%,占出口总值的20.8%。
在进口商品中,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进口均价普遍下跌。前2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1.5亿吨,增加21.8%,进口均价为每吨795元,下跌3.9%;原油5120.5万吨,增加11.5%,进口均价为每吨4832.4元,下跌3.8%;大豆1072.3万吨,增加40.1%,进口均价为每吨3500.8元,下跌10.9%;成品油617.6万吨,减少15.4%,进口均价为每吨4828.2元,下跌0.1%;初级形状的塑料442.8万吨,增加22.6%,进口均价为每吨1.2万元,下跌0.5%;钢材233.9万吨,增加16.8%,进口均价为每吨7596.4元,上涨1.2%;未锻造铜及铜材91.5万吨,增加41.2%,进口均价为每吨4.6万元,下跌10.7%;未锻造铝及铝材20.5万吨,增加78.8%,进口均价为每吨2.1万元,下跌30.8%。此外,机电产品进口7339.6亿元,下降0.9%;其中汽车19.7万辆,增加50.3%。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6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4-3-8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春节因素的力量了吧#*2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0 天

发表于 2014-3-8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i am so shocked, as expected.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4-1-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9 天

发表于 2014-3-8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4-3-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6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4-3-9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坛子里的人气起来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6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4-3-9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2014年 03月 08日 08:59
俄气威胁切断乌克兰天然气供应


罗斯天然气公司OAO Gazprom称乌克兰未能支付天然气费用,威胁将切断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

Getty Images

OAO Gazprom首席执行长Alexei Miller(左)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照片拍摄于去年12月。

OAO Gazprom首席执行长Alexei Miller表示,周五是乌克兰支付今年2月份天然气费用的截止日期,目前尚未收到款项,乌方拖欠金额达18.9亿美元。

Miller警告称,乌方不支持天然气费用可能导致2009年危机重演。当时Gazprom切断乌克兰天然气供应长达数周,导致天然气价格大涨,致使欧洲部分国家一度出现天然气短缺。

此前俄罗斯上议院承诺,如果克里米亚在3月16日公投中决定脱离乌克兰,那么一定支持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

Paul Sonne / Andrey Ostroukh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23 09:53 , Processed in 0.036625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