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缠论新手对于“级别”的几个误解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萧剑生
浏览:83394
回复:6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级别是缠论中极重要的概念。但初学者往往在级别的问题上存在诸多误解。
误解一:K线分析周期=走势(中枢)的级别
K线图,只是用来观察分析走势的工具,就是缠师说的显微镜,它不是走势本身。不同分析周期的K线图,就是放大倍数不同的显微镜而已。
走势是客观存在的,而我们看到的“走势”,并不是走势的本身,只是我们借助K线图这个显微镜而看到的客观走势的一个影像。这个影像能否更真实地反映走势本身,取决于你所使用的观察工具的精度(也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但是,对于具体的操作者来说,不同的操作模式对精度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在操作上来说,并不是精度越高就越好,而是能满足你的需要就好。
用不同的分期周期K线图去观察某一走势时,虽然看到的走势的精度不同,但这个走势的级别都是一样的。所以,K线分析周期,并不等同于级别。
用不同分析周期的K线图来观察走势,它们观察的精度是不同的。日K线周期比30分钟K线周期的观察精度要低。当前精度最高的观察分析工具,是1分钟K线周期图。也就是说,在1分钟K线周期图上划线段,进行走势级别的递归,是对走势最精确的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