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ww163

[讨论] 没有什么底部,中国股市的结局就是归零,清朝、民国有史可鉴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1-7-27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7-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7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撼动清朝的股灾——1910年上海橡胶股票风潮

W020090314480088758834.jpg

撼动清朝的股灾——1910年上海橡胶股票风潮

W020090314480088905351.jpg

汇丰银行前的一对铜狮一为开口,寓意是“出”,一为闭口,寓意为“纳”  


1910年7月,上海股市因橡胶股票狂泻而濒临毁灭。此次风潮迅速波及富庶的江浙地区以及长江流域、东南沿海的大城市,中国工商业遭受重创,清末新政的成果毁于一旦。粗略统计,华商在上海和伦敦两地股市损失的资金在4000万至4500万两白银之间,而当时清政府的可支配财政收入不过1亿两左右。如此巨款的外流,让清政府入不敷出的财政状况雪上加霜。清政府于次年将商办铁路“收归国有”,以路权为抵押向列强借款,导致了辛亥革命的爆发。辛亥革命敲响了清政府的丧钟,而橡胶股票风潮则为清政府的崩溃埋下了伏笔。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6-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7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1883年(清朝光绪9年):中国人清朝就开始炒股票了

  大多数中国人直到1991年后才知道股票市场里有这么多名堂,其实早在清朝中国人就开始炒股票了,玩得同样是心跳。当时没有什么证监会,也没有那么多券商的营业所,但利之所驱,即使一些中小企业,只要有股票发行,市民就竞相抢购,似乎只要抢到股票就能发财,报纸上还专门开辟了介绍各只股票的专栏,正式有案可查的股票一年间就上市了16家,筹措到白银300万两。

  1910年:上海“橡胶股票风潮”

  二十世纪初,橡胶工业类似现在的新经济,十分红火,那些在南洋群岛(印尼、马来亚)开发橡胶种植园的人都发了大财。于是上海滩上的外国流氓和外商银行勾结当地的买办,装模作样地在南洋某地找了块并无橡胶的空地,有的甚至连空地也没有,就在上海组织所谓的南洋橡胶开发公司,大肆发行股票,最终导致了一场金融风暴,结果当时的清朝政府出面向外国银行借了350万两白银才把这个“窟窿”补上。

  1921年:上海信托公司和交易所泛滥

  1921年兴起了一股证券物品交易所和信托公司热,几乎每隔十几天就有一家信托公司开业。这些交易所都不是经营正常的物品或证券交易,而是从事其他交易所的股票,有相当一部分交易所还以本所的股票作投机。往往今日刚刚成立交易所,明日就将股票上市,故意抬价,获得数倍的暴利。而银行和钱庄也热衷于将钱借给投机者,以证券抵押来借取现金,赚取高利贷。那些新设立的信托公司,大部分不具备金融公司的基本条件,本身没有多少资金,而同样以本公司的股票做投机买卖,一方面将信托公司的股票作为交易所的投机筹码,另一方面以交易所的股票向信托公司押借款项,互相利用,狼狈为奸,交易所和信托公司这样兴风作浪,造成当时整个社会的投机风气,致使正当的工商业者无法进行正常的营业,一些工薪阶层也盲目跟进,血本无归,时有听闻投机失败自杀者,于是政府出面干涉,到1922年12月,112家交易所大部分破产倒闭,总共损失资两亿多元。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6-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832 天

股指家园道亦有道特训营

发表于 2011-7-27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都归零#*)*#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63 天

发表于 2011-7-27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qnzyh 于 2011-7-27 12:53 发表
百年老股民发来贺电#*22*#

#*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7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上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度诞生于1602年,即在荷兰成立的东印度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这种企业形态出现以后,很快为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利用,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组织的重要形式之一。伴随着股份公司的诞生和发展,以股票形式集资入股的方式也得到发展,并且产生了买卖交易转让股票的需求。这样,就带动了股票市场的出现和形成,并促使股票市场完善和发展。据文献记载,早在1611年就有一些商人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进行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股票买卖交易,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市场,即股票交易所。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6-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1 天

发表于 2011-7-27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11-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7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死不活的还不如存银行定期,归零算了#*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6-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65 天

发表于 2011-7-27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性什么时候也不会变。贪婪、恐惧、幻想、绝望每天都在股市发生,自从有股市以来从来就没有消失过。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3-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8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ww163 的帖子

任何金融投资和投机行为都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0 天

发表于 2011-7-28 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3-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8 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11-7-28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8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看周线,再看日线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2-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8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6-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8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江南小雨 于 2011-7-28 09:11 发表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轮回#*)*#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6-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8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并非民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所,第一个证券交易所是1916年在武汉成立的汉口证券交易所,这也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但第一往往容易夭折,该所开业不久即告停业。

  1918年成立的北平证券交易所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1919年底,上海股票商业公会开会,决定将该会改组成证券交易所,经农商部批准,1920年正式成立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其交易分现货与期货两种。此后,全国各地相继出现了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青岛市物品证券交易所、天津市企业交易所等,逐渐形成了旧中国的证券市场。
  这些证券交易所的纷纷成立,说明民国初期股票数量之多,股市发展之迅猛,也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开始走向正规化。

  民国时期关于股票最大的事件之一是“信交风潮”(又称为“民十风潮”)。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民族工业积累了大量的资本,需要寻找投资场所,同时大批企业又急需资金,于是信交业蓬勃发展,交易所和信托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大量社会游资涌入信交业,信交业迅速膨胀,到1921年夏秋,各类交易所达到140多家,远远超过了社会的实际需要。

  在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的混乱中,有的交易所开设的目的不纯,只是为了抬高本所股票价格进行投机,股票买空卖空成为家常便饭,信托公司也以本公司发行的股票作为投资的筹码,常常和交易所互相勾结,牟取暴利。

  股票市场投机风日盛,金融界为资金安全,紧缩头寸。投资者资金周转不灵,信交热的弊端暴露无遗,终于导致中国股票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大灾难。1921年冬,信交热潮锐减、股市崩溃,破产之风流及各行各业,交易所和信托公司纷纷倒闭,最后,信交业中只有2家信托公司和6家交易所幸免于难。

  信交风潮动摇了人们对股市的信心,从此股民对股票投资望而却步,股市从此萎靡不振。但股票仍在发行,如民国十八年十月一日发行的广东省台山县公署发行的“台荻公路”股票,上面有县长签印,县公署打印,还有毛笔填写的册号,印有“台山县公署督率地方人民建筑台山金属公路股票”,“照得本署遵照广东建设厅督率地方人民集股筑路办法建筑台山全属公路每丁附股本毫银五元整合行填写给股票此据”。股票3色印有黄色防伪底纹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6-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46 天

股指家园

发表于 2011-7-28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9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都看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6-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9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国时期的金融垄断

文涛/文

国民党统治时期,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通过大发公债,苛勒捐税,商业投机,强取豪夺等手段大发横财,完全实现了官僚资本的金融垄断。

1928,在国民党政府名义上统一中国之后,步北洋政府的后尘,大量举借外债。为顺利从证券市场攫取资本,采用了厚利引诱的公债发行政策,从而变相地摧肥公债市场,进而刺激了金融资本的迅猛发展,使国民党四大家族仅凭几张公债预约券便成立了中央银行、农业银行、中央信托局和邮政储金汇业局,并轻而易举地控制了中国实力最强的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同时改组了当时著名的“南三行”、“北四行”和“小四行”等在地方颇具影响的地方金融机构。初步形成了“四行二局一库”(旧中国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和中央合作金库的合称)的官僚垄断的金融体系。

抗日战争开始后,四大家族借抗战之机,进一步操纵国民党政府大肆举借内债外债,发展官僚资本垄断经济。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们又没收了日伪财产和德意法西斯在中国的投资,使得官僚资本在中国的发展到达了顶峰。当时四大家族集中了全中国100亿到200亿美元的财富,控制了国内经济命脉。在新中国建立前夕,官僚资本约占国内全部工业资本的三分之二,占全国工矿、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的80%。

解放战争时期,由于举借内外债已不能满足战争之需,国民党政府不得不转向国家银行透支。1948年7月,法币的增发程度竟达到令人瞠目的91%,到1948年8月,法币的滥发猛增到战前的47倍,同期物价则暴涨492万多倍。恶性通货膨胀使法币形同废纸,当依靠它的膨胀再也聚敛不到社会财富时,由通货膨胀掩盖的财政危机一触即发,国民党政府也在劫难逃了。

中国银行:前身为“大清户部银行”。《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签订后,清廷无法在短时期内调集如此庞大数额的资金作为赔偿,只得以关税、盐税作抵押向外资银行借款,上海的外资银行取得了巨额赔款、对华贷款的处置权。1904年清廷户部奏请定了一个《试办银行章程》,次年由户部拨款50万两正式成立“大清户部银行”,总行设在北京,并在上海汉口路建立分行,主要业务由上海分行经营。大清户部银行实际上具有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双重性质。民国建立后,大清银行参入商股而改组为中国银行。

交通银行:创办于1907年,1908年2月正式开业。1912年5月,梁上诒以袁世凯总统府秘书长的身份兼任交通银行总经理,使其具有国家银行地位。1928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将该行改为发展全国实业银行,1935年11月4日,南京政府公布国家法币政策,并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国家法币,1942年7月国民党政府为了便于控制资金,集中了法币发行权,交通银行的法币及准备金黄金、外汇等全部上交集中于中央银行。

中央信托局:中国旧时官僚资本的金融机构。1935年10月1日开业,总局设在上海,抗日战争时期迁重庆,战后返回上海。资本由当时中央银行拨给了1000万元,1941年累增至5000万元,是全国最大的信托机构。经营保险及保管业务,募集和发行国营或公用事业债券、股票。经收公共机关或团体的信托存款。抗日战争时期业务日趋扩大,如接管印刷钞票、印花、税票等业务,经营滇缅公路进出口物资的运输等。抗战后陆续开办房地产、处理接收敌伪财产业务。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6-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7-3 16:22 , Processed in 0.121673 second(s), 12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