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ww163

[讨论] 没有什么底部,中国股市的结局就是归零,清朝、民国有史可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7-31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20110731-截图 2.pn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6-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31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20110731-截图 3.pn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6-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11-7-31 13:45
英使眼中的“乾隆盛世”:一个停滞的帝国



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马戛尔尼一行人觐见乾隆皇帝。画像中英使马戛尔尼和他的侍童都是单膝下跪,而不是行三跪九叩之礼。

    回绝英来使所有要求乾隆发谕旨严加防范

    1792年,英王乔治三世以给乾隆祝寿为名,派马戛尔尼勋爵率领近700人的庞大使团,航海近一年,于翌年9月14日在热河觐见了乾隆。大清君臣满以为这是“远夷慕化”,前来归顺效忠,不料这些“野蛮人”在国书中竟敢和天朝比肩,自称“兄弟和朋友”而不称“臣”,并且英使也不肯行三跪九叩大礼,甚至还有人提出要在中国开辟新贸易港口、租借岛屿、派遣常驻使节等。乾隆皇帝一口拒绝,让他们尽快回国。

    这一年,乾隆已经82岁高龄。这个自诩文治武功超迈古今的“十全老人”,要说一点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技不如人,也不尽然,特别是当看到英船之高大,航行之迅捷,且又是在中国人所不熟悉的海面上高速航行时,他大为吃惊。打发使团离京后,乾隆连发谕旨,反复叮嘱手下官员要严防英国人报复:“今悉英吉利居西洋各国之首”,“较为强悍”,虽贡使眼见“天朝法制森严,万方率服”,然而“不可不留心筹计,预为之防”。

    那么,面对这一潜在的“威胁”,乾隆提出哪些“预为之防”的对策呢?一是略施恩惠,虽然赶走人家,却又用亲笔书写“福”字等小恩小惠麻痹其心;二是展示武力,展示森严的“法度”,借此恫吓与威慑;三是严防死守,严禁中国人为夷人服务,违者处死。按说这三招也算得上是考虑周详了——第一招“哄”字诀,意在令洋人“不愿报复”;第二招“吓”字诀,使其“不敢报复”;第三招釜底抽薪,叫洋人“不能得逞”。这三招并用,恩威俱下。 英国人识破乾隆三招暴露清王朝的外强中干可这三招的实际效果却适得其反。

    先看第一招“略施恩惠”。马戛尔尼航行到大运河途中时,乾隆派人送给他一匣奶饼以示“怀柔”。但根据雷打不动的中国礼仪,英使必须跪接、谢恩,至少须亲自到场领受。当时马戛尔尼正卧病在床,根据陪同官员松筠在奏章中的记载,“奴才虽知其患病,然未可听其自便”,于是马戛尔尼不得不“扶病至奴才舟中”,并且“免冠屈膝,喜形于色”,感激涕零。可事实上,马戛尔尼在当天的日记中愤怒地写道:“北京朝廷……是否真的不明白只消几艘英国战舰便能消灭帝国的整个海军?只需用半个夏天,英国战舰便能摧毁中国沿海的所有船只,使沿海居民可怕地挨饿? ”以一匣奶饼逼人扶病前来,还要人家奴颜婢膝感恩戴德,这种招数,哄哄大清臣民也就罢了,岂能哄得了久经平等自由理念熏陶的英国人?

    再看第二招“武力恫吓”。使团到镇江时,清军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欢迎操演。可马戛尔尼却发现,清方城墙濒临坍塌,士卒衣冠不整,队伍的主要装备还是弓、箭、戟、矛、剑之类已沿用了千年的冷兵器,就像伦敦展示古代战争兵器时所见到的那样。寥寥几支落后的火枪,也已破烂不堪。因此,英国人非但没被吓倒,反而断定 “中国社会已经被卡住无法前进”,“它的繁荣已经结束”,“在这里可以轻而易举地登陆”。

    至于第三招“封锁消息、杜绝往来”,更属掩耳盗铃。马戛尔尼本想通过展示最先进的科技来赢得好感,进而顺利达到外交目的。为此,他带来了杰出的学者和作品,如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丁维提博士,带来了英国最新的蒸汽机、棉纺机、织布机,最新的热气球、复滑车和天体运行仪,还带来了卫队,以便表演现代炮兵装备。这本来是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然而,清廷却不屑一顾。福康安将军拒不观看英国卫队的操练和现代武器展示,皇帝和大臣们“对气球理论、动物磁气说、赫歇耳行星等反应冷淡”,贪婪的太监抢走大水晶吊灯时还把派克透镜打碎了。天文学家痛心疾首:“这些透镜举世无双,现在却永远也没人知道了! ”他们愤而宣称:“除了被一个文明国家征服之外,没有任何办法能使它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这就是“康乾盛世”在一个“蛮夷”心中留下的印象。

    清廷永远不会明白,倘若既没有综合实力作现实后盾,又没有体制活力作未来倚恃,所谓“安抚”绝招,不过是无本之木罢了。英国人得出的结论是:这是一个“停滞的帝国”,除了战争,再也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让它睁眼看世界——换句话说,40多年后的鸦片战争以及随之而来的王朝雪崩,已在此刻埋下了伏笔。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5-22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11-7-31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英使眼中的“乾隆盛世”:一个停滞的帝国



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马戛尔尼一行人觐见乾隆皇帝。画像中英使马戛尔尼和他的侍童都是单膝下跪,而不是行三跪九叩之礼。

    回绝英来使所有要求乾隆发谕旨严加防范

    1792年,英王乔治三世以给乾隆祝寿为名,派马戛尔尼勋爵率领近700人的庞大使团,航海近一年,于翌年9月14日在热河觐见了乾隆。大清君臣满以为这是“远夷慕化”,前来归顺效忠,不料这些“野蛮人”在国书中竟敢和天朝比肩,自称“兄弟和朋友”而不称“臣”,并且英使也不肯行三跪九叩大礼,甚至还有人提出要在中国开辟新贸易港口、租借岛屿、派遣常驻使节等。乾隆皇帝一口拒绝,让他们尽快回国。

    这一年,乾隆已经82岁高龄。这个自诩文治武功超迈古今的“十全老人”,要说一点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技不如人,也不尽然,特别是当看到英船之高大,航行之迅捷,且又是在中国人所不熟悉的海面上高速航行时,他大为吃惊。打发使团离京后,乾隆连发谕旨,反复叮嘱手下官员要严防英国人报复:“今悉英吉利居西洋各国之首”,“较为强悍”,虽贡使眼见“天朝法制森严,万方率服”,然而“不可不留心筹计,预为之防”。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5-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11-7-31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面对这一潜在的“威胁”,乾隆提出哪些“预为之防”的对策呢?一是略施恩惠,虽然赶走人家,却又用亲笔书写“福”字等小恩小惠麻痹其心;二是展示武力,展示森严的“法度”,借此恫吓与威慑;三是严防死守,严禁中国人为夷人服务,违者处死。按说这三招也算得上是考虑周详了——第一招“哄”字诀,意在令洋人“不愿报复”;第二招“吓”字诀,使其“不敢报复”;第三招釜底抽薪,叫洋人“不能得逞”。这三招并用,恩威俱下。 英国人识破乾隆三招暴露清王朝的外强中干可这三招的实际效果却适得其反。

    先看第一招“略施恩惠”。马戛尔尼航行到大运河途中时,乾隆派人送给他一匣奶饼以示“怀柔”。但根据雷打不动的中国礼仪,英使必须跪接、谢恩,至少须亲自到场领受。当时马戛尔尼正卧病在床,根据陪同官员松筠在奏章中的记载,“奴才虽知其患病,然未可听其自便”,于是马戛尔尼不得不“扶病至奴才舟中”,并且“免冠屈膝,喜形于色”,感激涕零。可事实上,马戛尔尼在当天的日记中愤怒地写道:“北京朝廷……是否真的不明白只消几艘英国战舰便能消灭帝国的整个海军?只需用半个夏天,英国战舰便能摧毁中国沿海的所有船只,使沿海居民可怕地挨饿? ”以一匣奶饼逼人扶病前来,还要人家奴颜婢膝感恩戴德,这种招数,哄哄大清臣民也就罢了,岂能哄得了久经平等自由理念熏陶的英国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5-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11-7-31 13:50
那么,面对这一潜在的“威胁”,乾隆提出哪些“预为之防”的对策呢?一是略施恩惠,虽然赶走人家,却又用亲笔书写“福”字等小恩小惠麻痹其心;二是展示武力,展示森严的“法度”,借此恫吓与威慑;三是严防死守,严禁中国人为夷人服务,违者处死。按说这三招也算得上是考虑周详了——第一招“哄”字诀,意在令洋人“不愿报复”;第二招“吓”字诀,使其“不敢报复”;第三招釜底抽薪,叫洋人“不能得逞”。这三招并用,恩威俱下。 英国人识破乾隆三招暴露清王朝的外强中干可这三招的实际效果却适得其反。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5-22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11-7-31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看第一招“略施恩惠”。马戛尔尼航行到大运河途中时,乾隆派人送给他一匣奶饼以示“怀柔”。但根据雷打不动的中国礼仪,英使必须跪接、谢恩,至少须亲自到场领受。当时马戛尔尼正卧病在床,根据陪同官员松筠在奏章中的记载,“奴才虽知其患病,然未可听其自便”,于是马戛尔尼不得不“扶病至奴才舟中”,并且“免冠屈膝,喜形于色”,感激涕零。可事实上,马戛尔尼在当天的日记中愤怒地写道:“北京朝廷……是否真的不明白只消几艘英国战舰便能消灭帝国的整个海军?只需用半个夏天,英国战舰便能摧毁中国沿海的所有船只,使沿海居民可怕地挨饿? ”以一匣奶饼逼人扶病前来,还要人家奴颜婢膝感恩戴德,这种招数,哄哄大清臣民也就罢了,岂能哄得了久经平等自由理念熏陶的英国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5-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11-7-31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看第二招“武力恫吓”。使团到镇江时,清军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欢迎操演。可马戛尔尼却发现,清方城墙濒临坍塌,士卒衣冠不整,队伍的主要装备还是弓、箭、戟、矛、剑之类已沿用了千年的冷兵器,就像伦敦展示古代战争兵器时所见到的那样。寥寥几支落后的火枪,也已破烂不堪。因此,英国人非但没被吓倒,反而断定 “中国社会已经被卡住无法前进”,“它的繁荣已经结束”,“在这里可以轻而易举地登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5-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11-7-31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第三招“封锁消息、杜绝往来”,更属掩耳盗铃。马戛尔尼本想通过展示最先进的科技来赢得好感,进而顺利达到外交目的。为此,他带来了杰出的学者和作品,如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丁维提博士,带来了英国最新的蒸汽机、棉纺机、织布机,最新的热气球、复滑车和天体运行仪,还带来了卫队,以便表演现代炮兵装备。这本来是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然而,清廷却不屑一顾。福康安将军拒不观看英国卫队的操练和现代武器展示,皇帝和大臣们“对气球理论、动物磁气说、赫歇耳行星等反应冷淡”,贪婪的太监抢走大水晶吊灯时还把派克透镜打碎了。天文学家痛心疾首:“这些透镜举世无双,现在却永远也没人知道了! ”他们愤而宣称:“除了被一个文明国家征服之外,没有任何办法能使它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这就是“康乾盛世”在一个“蛮夷”心中留下的印象。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5-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11-7-31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廷永远不会明白,倘若既没有综合实力作现实后盾,又没有体制活力作未来倚恃,所谓“安抚”绝招,不过是无本之木罢了。英国人得出的结论是:这是一个“停滞的帝国”,除了战争,再也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让它睁眼看世界——换句话说,40多年后的鸦片战争以及随之而来的王朝雪崩,已在此刻埋下了伏笔。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5-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31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3 明月555 的帖子

听说你被老年和其“徒弟”教育了一番#*31*#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6-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31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ww163 于 2011-7-31 17:48 编辑 ]
20110731-截图 1.pn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6-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31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20110731-截图 2.pn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6-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浅析晚清政府灭亡的军事经济原因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这段时间的清王朝,人们习惯上称之为“晚清”。晚清王朝,内忧外患,列强的侵略不断削弱、侵扰着清政府,使晚清国势日趋衰微,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都处于落后状态,社会危机逐渐加深,各种矛盾不断激化,战争频发,呈现出穷途末路的景象。晚清政府灭亡原因是各方面的,本文主要从军事经济的视角加以分析。

一、落后的生产方式,从根本上窒息了中国军事经济的发展
晚清王朝的几十年,虽然有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存在,有近代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始终占绝对的支配地位,商品经济极不发达,这是不争的史实。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整个社会生产在低水平上重复着,不可能创造更多的财富,从根本上窒息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贫富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土地兼并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土地集中到王公贵族、权臣新贵、豪绅地主和富商巨贾手中,广大农民只有少量土地甚至完全丧失了土地,农民地位低下,生产积极性不高,所创造的社会整体物质财富也就极其有限。这一点也就使得军事费用所占比例虽高,但总体不多。

落后的生产劳作方式,劳动者地位的低下,不合理的分配方式,加上自然灾害等原因,使整个社会的物质总量,极其匮乏,整体呈现供不应求,物价不断上涨,导致农民不断起义,使社会发展呈现恶性循环。

二、国家财政困难,军费供给不足,从源头上限制了军事经济的发展

军费直接来自国家的财政支出,一定时期内的军费开支的规模取决于该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状况。晚清政府能力低下,执行财政政策不当,再加上连年战争和主权逐步丧失等因素,造成国家财政困难,入不敷出。源头缺水,入口不畅,当然难以保障军费供给。

在国家的财政收入中,赋税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一般意义上讲,它是国家为实现其国防建设等重大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组织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清朝田赋的官方税率一直很低,而士地税不具有扩张性。列强入侵以后,自然经济被破坏,田赋在收入中不再占支配性地位,取而代之的是厘金和关税,但在主权被破坏的情况下一直定在一个很低的税率上。此外,土地税管理的分散性使政府失去了对土地税管理的控制权,结果使土地税在国家收入中不能起到关键性作用。经济权力发生了由中央向地方的倾斜,地方拥有了比中央更多的资源,而且大量拖欠国库税款。据户部报告,1843-1847年,各省总共拖欠地丁银达900多万两。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各省以**太平天国为名私自截留税款,情况更为糟糕。

与1840年前相比,清政府的财政盈余年年递减,以至于大部分年份经常处于收不抵支的状态中。1841年的库存量由上年的1000多万两锐减到600多万两,减少了34%。1852-1863年国库平均收入仅900多万两,相当于道光前期常年的70.4%。甲午战争开始后,晚清政府的财政基本上已陷于崩溃的境地,面临着高额赤字和巨大压力。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6-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战争消耗巨大,军费需求扩张,从用途上破坏了军事经济的发展。

列强用船坚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不得不承担巨额的战争赔款,为维护其统治地位而对农民起义进行的**,又使清政府的军费开支不断增加,这些都加剧了财政困难,使晚清政府的政权基础发生动摇。

列强的侵略战争使晚清政府的财政彻底破产。《南京条约》赔款的2100万银元,折合白银1512万两,相当于当时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40%。《马关条约》中答应赔偿2亿两,是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2.5倍。《辛丑条约》中赔偿4.5亿两,分39年偿清,本息合计达9.8亿两。

国内的农民起义使晚清政府军费开支增大。一方面,农民战争动摇了政府的财政基础。清政府向来把长江中下游各省视为财政命脉所在。太平军对这一地区的占领断绝了其主要财源,田赋、盐课、关税、杂赋等无法照常征收,政府岁入大减。同时,农民战争使各地的地方势力找到了藉口,各省以“防堵”“征剿”为名,截留地方税收,不上缴中央,使户部地丁远远不能足额。另一方面,清政府为**农民起义,大规模地扩大军费开支,政府增加的财政支出,很大一部分是用于军事目的。在1850──1874年间,**起义的开支平均每年1700万两,而每年经常性军费开支又达1600万两。这样,在连续20多年里,年军费开支占国家年收入的60%。

四、社会制度落后,统治阶级腐朽,管理效率低下,削弱了军事经济的用途

封建制度的本性,统治阶级的腐朽,吏治的腐败直接导致了它自身统治的垮台,国防能力衰竭到极点。顽固派要捍卫的是既得利益,并不在乎追求什么借助于西方科技造船制炮以外的任何东西。即使是洋务派的官办企业或官督商办,官员们心驰神往的也并非是企业的利润,而是中饱私囊。为此,只要维护社会的安定,使清王朝的统治基础不发生动摇,他们是决不愿改变现有的政治结构的。如1886年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经营的结果十分糟糕。原计划在5年内,用300万两银子造船16艘,结果却用了8年的时间,花费了535万两银子。船的质量极其低劣,既不适于作战,也不宜于商运,只能供给清政府作巡防、缉私之用,后来在1884年的中法战争中,大部分被击沉了。

总之,晚清政府的灭亡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积贫积弱的基础上,列强的侵扰加深了清朝的危机。中央集权的不断衰落,满汉离心力的增强和各种矛盾的激化,辛亥革命能迅速使其寿终正寝,也就不奇怪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6-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6-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论坛呆久了,也被迫自言自语上了。。#*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6-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瞧见好多个傻多开个意淫贴,天天在那自言自语。。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6-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套牢了

神经了

成仙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6-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股市真归零了你能咋地?清国、民国老股民当年还不是卖了股票换大米。。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6-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7-3 16:24 , Processed in 0.064633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