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5136|回复: 141

孤独前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4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孤独前进!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richwood 浏览:25136 回复:141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价值投资,价值投机,不管用哪一种,投资者的自身素质才是最关键的。在市场出现风吹草动时,要求你不动摇,当市场出现重大变化时,要求你迅速做出反应。价值(投资者)首先是坚毅的人,但也是理性的人富有逻辑的人,当出现错误时,承认错误也是一种胆量。
     我换股过于频繁,思路没有利用发挥广阔的背景知识,性格需要磨练。孤独前进,实践自己的投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4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律

一  有主见,三思而后再决定,是否应该买进,如果是,在哪里,什么行业,哪个国家?



二  要有足够的资金,以免遭受压力



三  要有耐心,因为任何事件不可预期,发展方向和大家想像的不同



四如果相信自己的判断,便必须坚定不移



五 要灵活,并时刻考虑到想法中可能有错误



六如果看到出现新的局面,应该卖出



七不时查看股票清单,并检查现在还可买哪些股票



八只有看到远大的发展前景时,才可买进



九考虑所有风险,甚至是最不可能出现的风险,也就是说,要时刻想到有意想不到的因素



十即使自己是对的,也要保持谦逊



                  十戒

一不要跟著建议跑,不要想能听到秘密信息

二不要相信卖主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卖,或买主知道自己为什么要买,也就是说,不要相信他们比自己知道的多

三 不要想把赔掉的再赚回来

四 不要考虑过去的指数

五  不要躺在有价证券上睡大觉,不要因期望连到更佳的指数,而忘掉它们,也就是说,不要不作决定

六  不要不断观察变化细微的指数,不要对任何风吹草动作出反应

七  不要在刚刚赚到钱或赔钱时作最后的结论

八  不要只想获利就卖掉股票

九  不要在情绪上受政治好恶的影响

十  获利时,不要过分自负。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4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两种高质量业务

  在2010年春天哥伦比亚商学院举行的“格雷厄姆和多德”的投资峰会上,已经是勇士资本基金经理的格林伯格关于什么是高质量业务所具有的品质谈了自己的看法。

  格伦•格林伯格认为,有许多的业务模式是可供投资的。例如,瑞安公司(Ryanair)的业务模式类似于盖可(Geico)公司的模式,在他看来,这两者都有一个大的商业化零散业务,它们又都是因为成本极低,从而有能力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因此,随着市场份额的拓展,公司会成长得更快。由于成本很低,所以当其他人都只能获得差强人意的回报率时,他们仍然能赚取可观的回报。当产业形势大好的时候,他们也将迎来自己的伟大的时代。这是业务模式之一。

  另一种模式是实验室公司模式——上世纪90年代初的凄惨业务,当时有七八个国家实验室公司,每一家都可以完全自主地进行血液测试。但是,当只有两家时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时人们如果对低成本的第三家公司感兴趣,就必须根据约定要对原有的两家实验室公司进行补偿,这实际上是迫使使用其他实验室的人们支付更多费用。突然,你发现新入者无法进入这个行业了。

  这个行业具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它依旧在增长,但速度还够快得足以吸引新的竞争者,并且新进入的竞争者在达到规模效应之前由于补偿机制的存在面临一个发展瓶颈。所以这种模式属于有着自然屏障的商业模式,资本回报率非常高,利润率非常高,而且有着非常好的自由的现金流,可以有机会做重组收购,一旦在那个领域里你同时可以购买另一个实验室,你就有机会可以剔除掉几乎所有的费用了。

  2005年3月,格林伯格为沃顿商学院的学生做了关于投资的讲座。

  为了说明他的投资理念,格林伯格首先提出了下列一个问题:如果你只可以投资一个实物,而且这个投资你将不得不在今后30年一直持有,你会选择什么?格林伯格回答,他选择的公司需要具有一个“可预测的商业前景”和“很深的护城河”,他说他将找寻一家没有竞争对手或者只有很少竞争对手的公司,其所在的行业是渐进发展而不是迅猛增长以至吸引竞争者的进入。他还强调公司的利润率和投资资本回报率也很重要。他解释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为了说明投资者需要重点培养那种可以清晰辨别出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业务能力。酋长资本每年试图找到两个或三个符合这种“好的公司业务”理念的公司,对其做足够的研究,然后将投资组合的8%-20%投入每一个被发掘的公司中。

  在讲座中对于观众一系列问题的答复,进一步阐明了格林伯格先生的投资方式。当被问及价格问题时,格林伯格说,“当价格达到一个20倍的市盈率时,我的鼻子就会开始流血。”不过,他认为,通常很少有定价大幅偏离的股票,投资股票总是需要应对重大风险,特别是对于宏观形势的赌注。

  当问及他是怎么考虑决定何时出售时,他回答说,他和他的同事们每天都关心仓位,他们会思考“针对所投资的每一个业务,根据所知道的一切,在今天该公司的价位我们愿意持有多少仓位?”他们据此增加、减少或消除相应股票的仓位。每只股票占仓8%-20%,这表明酋长资本有一个非常集中的投资组合,格林伯格将此称之为“对无知的防备”,“你所投资的企业越多,对每一个企业你所了解的就越少,你越有可能因恐惧和贪婪而犯错误。”

  投资理念和方法

  在布鲁斯•格林沃尔德的书《价值投资:从格雷厄姆到巴菲特》中,格林伯格是格林•沃尔德高度赞扬的投资大师之一,作者用了整整一章来介绍格林伯格的投资理念。结合该书第十一章,以及格林伯格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授课和沃顿商学院的演讲,我们简单概括一下格林伯格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方法。

  格林伯格是个投资者而不是一个交易员。他的投资哲学很简单的:一个人应该拥有一种在长期来看会赢而不会输的方法。投资者不应使用在提供丰厚回报的同时也可能面临巨大损失的方法。投资是长期的事业,所以投资者必须找出一个能让他们成为长期赢家的办法。投资者需要持续不断的盈利,因为他们需要不断的获利回吐,不断在自己的一生中进行再投资。

  格林伯格坚持的理念是集**资。除非他们愿意将资产组合中的至少5%投资于该公司,否则他们可能根本不愿意进行这项投资。酋长资本进一步将投资集中在他们最好的想法上。由于坚持集**资的理念,酋长资本持有的股票数量一般是少于10只,最多的时候是12只,最少的时候6只,同时保持大约30%的现金仓位。酋长资本每天都基于他们对公司业务状况的了解,根据股票的市场价格来调高或者调低这些投资的仓位。

  酋长资本尽量避开美国本土以外公司的股票。格林伯格认为,他们不能像理解美国一样理解其他国家的政治、语言以及会计制度。在美国已经有足够多的公司,酋长资本时刻准备着抓住随时出现的机会。他认为传统的华尔街式的研究是肤浅的,相反,酋长资本想的是真正了解自己所投资的企业。

  只有一个投资方法,格林伯格认为是有意义的,这就是投资者需要购买优质的企业。50多年来,商业环境风云变幻,这个投资方法能够让投资者经受住各种商业环境的打击。他所定义的优质企业是:

  具有合理的可预测性;没有或者很少的竞争对手;享受高的投资资本回报;必须存在的企业;较高的利润率;新进入者将受到挑战;有日益增加的收入;并且变数风险不大。

  当投资者确定一个公司具有优质业务后,他必须要计算确定相对于公司的长期业绩,该特定业务的价格是否是被低估了。酋长资本不按相对估值计算,他们依靠严格的贴现现金流量进行分析。

  但是当使用贴现现金流模型时,人们总是对公司业务的长久存续抱有很大信心。通用电气是1896年道琼斯工业指数开始时的12只股票中唯一剩下的一个。如果投资者仔细审视自己的投资组合,他们对自己所投资的公司会存在50年有多大把握?投资者真正要做的是购买商业业务生命周期中的自由现金流。在评估这种自由现金流时,酋长使用的贴现利率是20%,有时他们会根据利率环境调整自己的贴现率,因为如果他们不调整,只会有很少或没有投资可做。他们也知道他们的模型可能会有错误的,因此,这20%的贴现率给了他们一个安全边际。

  投资者可以复制格林伯格的投资理念。开始先寻找好的企业,一旦找到了一个良好的经营公司,再做深入的研究。接下来,为公司创造一个贴现现金流模型。最后,当通过对贴现现金流模型以大的折扣进行安全边际分析,并且对业务有了深入了解的基础上,集**资组合,买入公司的股票,然后根据股价调整自己的仓位。

  链接

  业绩非凡的价值投资者格伦•格林伯格(Glenn Greenberg)和合作伙伴约翰•夏皮罗(John Shapiro)于1984年成立了酋长资本管理公司(Chieftain Capital Management)。格林伯格通过实行纪律严明的投资策略,酋长资本从1984年到2004年年均收益是令人羡慕的22.5%(去除管理费前),同期的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收益为12.9%。从1984年到2004年的二十年里,酋长基金价值已经从4000万美元增加到40亿美元。

【作者:王存迎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5b6b90100k0jn.html) - 格伦·格林伯格:低调的价值投资者_混乱中的秩序_新浪博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4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不是老道的商人。但做为投资者最重要的是知道公司如何为我们赚钱。商业模式就是公司赚钱的方式。我们必须学习并且理解,更有意思的是如何在高度竞争的社会中,保持赚钱的能力。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4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成本够低,挤掉对手  
    格伦•格林伯格认为,有许多的业务模式是可供投资的。例如,瑞安公司(Ryanair)的业务模式类似于盖可(Geico)公司的模式,在他看来,这两者都有一个大的商业化零散业务,它们又都是因为成本极低,从而有能力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瑞安公司介绍http://www.iibrand.com/brand/data/IIBRAND_BRANDCD122197738709210920081145.html
盖可公司(哦,我发现了一个宝贝,这个一定能红)
http://www.waok.net/xhmf/62430/2973836.asp

[ 本帖最后由 richwood 于 2010-6-14 11:27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4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2-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4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大哥来指点。#*d1*#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4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种模式。  
   1 广阔的市场,高度的竞争,极佳的管理者,最低的成本。人们需要这种东西(必须性)但通常会选择最便宜的。

 因此,随着市场份额的拓展,公司会成长得更快。由于成本很低,所以当其他人都只能获得差强人意的回报率时,他们仍然能赚取可观的回报。当产业形势大好的时候,他们也将迎来自己的伟大的时代。这是业务模式之一。
        (看了这么多投资者,大师级的水平不多,对格林伯格非常看好,他是真的懂)

  
第二种模式
   另一种模式是实验室公司模式——上世纪90年代初的凄惨业务,当时有七八个国家实验室公司,每一家都可以完全自主地进行血液测试。但是,当只有两家时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时人们如果对低成本的第三家公司感兴趣,就必须根据约定要对原有的两家实验室公司进行补偿,这实际上是迫使使用其他实验室的人们支付更多费用。突然,你发现新入者无法进入这个行业了。

  这个行业具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它依旧在增长,但速度还够快得足以吸引新的竞争者,并且新进入的竞争者在达到规模效应之前由于补偿机制的存在面临一个发展瓶颈。所以这种模式属于有着自然屏障的商业模式,资本回报率非常高,利润率非常高,而且有着非常好的自由的现金流,可以有机会做重组收购,一旦在那个领域里你同时可以购买另一个实验室,你就有机会可以剔除掉几乎所有的费用了。

      这种自然屏障的商业模式真是梦幻般的好公司。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4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医药行业是我一直观注的,但我发现其实这个行业的竞争也异常激烈,许多公司的波动也非常大。只有极少数公司有非常好的安全边际。涨的最快的不一定是最好的。
       医药行业的行业特点具备天生的复杂性,高投入,长周期。许多企业真正开始赚钱是进入这个行业十年甚至更久才开始的。这让许多投资者受不了。新药研发的失败率也是相当大的风险。
     
    不过正如格林伯格所说,长期商业价值分析的长线投资,是一种必胜的方法。让我尝试客观而理性的投资就可以了。当然做的越好,越能成就大事业。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4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血液制品管理条例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08月01日   来源:全国人大法规库


【字体:大 中 小】      



国务院令第208号

颁布日期:19961230  实施日期:19961230  颁布单位:国务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血液制品管理,预防和控制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保证血液制品的质量,根据药品管理法和传染病防治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原料血浆的采集、供应以及血液制品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三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全国的原料血浆的采集、供应和血液制品的生产、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原料血浆的采集、供应和血液制品的生产、经营活动,依照本条例第三十条规定的职责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 原料血浆的管理

  第四条 国家实行单采血浆站统一规划、设置的制度。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核准的全国生产用原料血浆的需求,对单采血浆站的布局、数量和规模制定总体规划。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总体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单采血浆站设置规划和采集血浆的区域规划,并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五条 单采血浆站由血液制品生产单位设置或者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设置,专门从事单采血浆活动,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单采血浆活动。

  第六条 设置单采血浆站,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单采血浆站布局、数量、规模的规划;

  (二)具有与所采集原料血浆相适应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三)具有与所采集原料血浆相适应的场所及卫生环境;

  (四)具有识别供血浆者的身份识别系统;

  (五)具有与所采集原料血浆相适应的单采血浆机械及其他设施;

  (六)具有对所采集原料血浆进行质量检验的技术人员以及必要的仪器设备。

  第七条 申请设置单采血浆站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初审,经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设立的派出机关的卫生行政机构审查同意,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经审查符合条件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核发《单采血浆许可证》,并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单采血浆站只能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划定区域内的供血浆者进行筛查和采集血浆。

  第八条 《单采血浆许可证》应当规定有效期。

  第九条 在一个采血浆区域内,只能设置一个单采血浆站。

  严禁单采血浆站采集非划定区域内的供血浆者和其他人员的血浆。

  第十条 单采血浆站必须对供血浆者进行健康检查;检查合格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核发《供血浆证》。

  供血浆者健康检查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十一条 《供血浆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设计和印制。《供血浆证》不得涂改、伪造、转让。

  第十二条 单采血浆站在采集血浆前,必须对供血浆者进行身份识别并核实其《供血浆证》,确认无误的,方可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健康检查和血液化验;对检查、化验合格的,按照有关技术操作标准及程序采集血浆,并建立供血浆者健康检查及供血浆记录档案;对检查、化验不合格的,由单采血浆站收缴《供血浆证》,并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监督销毁。

  严禁采集无《供血浆证》者的血浆。

  血浆采集技术操作标准及程序,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十三条 单采血浆站只能向一个与其签订质量责任书的血液制品生产单位供应原料血浆,严禁向其他任何单位供应原料血浆。

  第十四条 单采血浆站必须使用单采血浆机械采集血浆,严禁手工操作采集血浆。采集的血浆必须按单人份冰冻保存,不得混浆。

  严禁单采血浆站采集血液或者将所采集的原料血浆用于临床。

  第十五条 单采血浆站必须使用有产品批准文号并经国家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机构逐批检定合格的体外诊断试剂以及合格的一次性采血浆器材。

  采血浆器材等一次性消耗品使用后,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销毁,并作记录。

  第十六条 单采血浆站采集的原料血浆的包装、储存、运输,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

  第十七条 单采血浆站必须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消毒管理及疫情上报制度。

  第十八条 单采血浆站应当每半年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有关原料血浆采集情况,同时抄报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设立的派出机关的卫生行政机构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每年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汇总报告本行政区域内原料血浆的采集情况。

  第十九条 国家禁止出口原料血浆。

第三章 血液制品生产经营单位管理

  第二十条 新建、改建或者扩建血液制品生产单位,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总体规划进行立项审查同意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审核批准。

  第二十一条 血液制品生产单位必须达到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规定的标准,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合格,并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领营业执照后,方可从事血液制品的生产活动。

  第二十二条 血液制品生产单位应当积极开发新品种,提高血浆综合利用率。

  血液制品生产单位生产国内已经生产的品种,必须依法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申请产品批准文号;国内尚未生产的品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新药审批的程序和要求申报。

  第二十三条 严禁血液制品生产单位出让、出租、出借以及与他人共用《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

  第二十四条 血液制品生产单位不得向无《单采血浆许可证》的单采血浆站或者未与其签订质量责任书的单采血浆站及其他任何单位收集原料血浆。

  血液制品生产单位不得向其他任何单位供应原料血浆。

  第二十五条 血液制品生产单位在原料血浆投料生产前,必须使用有产品批准文号并经国家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机构逐批检定合格的体外诊断试剂,对每一人份血浆进行全面复检,并作检测记录。

  原料血浆经复检不合格的,不得投料生产,并必须在省级药品监督员监督下按照规定程序和方法予以销毁,并作记录。

  原料血浆经复检发现有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的,必须通知供应血浆的单采血浆站,并及时上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第二十六条 血液制品出厂前,必须经过质量检验;经检验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严禁出厂。

  第二十七条 开办血液制品经营单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

  第二十八条 血液制品经营单位应当具备与所经营的产品相适应的冷藏条件和熟悉所经营品种的业务人员。

  第二十九条 血液制品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包装、储存、运输、经营血液制品,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单采血浆站、供血浆者、原料血浆的采集及血液制品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血液制品生产单位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人员执行职务时,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抽取样品和索取有关资料,有关单位不得拒绝和隐瞒。

  第三十一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每年组织一次对本行政区域内单采血浆站的监督检查并进行年度注册。

  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设立的派出机关的卫生行政机构每半年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单采血浆站进行一次检查。

  第三十二条 国家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机构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省级药品检验机构,应当依照本条例和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要求,对血液制品生产单位生产的产品定期进行检定。

  第三十三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全国进出口血液制品的审批及监督管理。

第五章 罚 则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取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核发的《单采血浆许可证》,非法从事组织、采集、供应、倒卖原料血浆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和从事违法活动的器材、设备,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传播、人身伤害等危害,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单采血浆站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第八项所列行为的,或者有下列其他行为并且情节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吊销《单采血浆许可证》;构成犯罪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采集血浆前,未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颁布的健康检查标准对供血浆者进行健康检查和血液化验的;

  (二)采集非划定区域内的供血浆者或者其他人员的血浆的,或者不对供血浆者进行身份识别,采集冒名顶替者、健康检查不合格者或者无《供血浆证》者的血浆的;

  (三)违反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血浆采集技术操作标准和程序,过频过量采集血浆的;

  (四)向医疗机构直接供应原料血浆或者擅自采集血液的;

  (五)未使用单采血浆机械进行血浆采集的;

  (六)未使用有产品批准文号并经国家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机构逐批检定合格的体外诊断试剂以及合格的一次性采血浆器材的;

  (七)未按照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包装、储存、运输原料血浆的;

  (八)对国家规定检测项目检测结果呈阳性的血浆不清除、不及时上报的;

  (九)对污染的注射器、采血浆器材及不合格血浆等不经消毒处理,擅自倾倒,污染环境,造成社会危害的;

  (十)重复使用一次性采血浆器材的;

  (十一)向与其签订质量责任书的血液制品生产单位以外的其他单位供应原料血浆的。

  第三十六条 单采血浆站已知其采集的血浆检测结果呈阳性,仍向血液制品生产单位供应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吊销《单采血浆许可证》,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传播、人身伤害等危害,构成犯罪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涂改、伪造、转让《供血浆证》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收缴《供血浆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血液制品生产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照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按照生产假药、劣药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使用无《单采血浆许可证》的单采血浆站或者未与其签订质量责任书的单采血浆站及其他任何单位供应的原料血浆的,或者非法采集原料血浆的;

  (二)投料生产前未对原料血浆进行复检的,或者使用没有产品批准文号或者未经国家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机构逐批检定合格的体外诊断试剂进行复检的,或者将检测不合格的原料血浆投入生产的;

  (三)擅自更改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的,或者将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出厂的;

  (四)与他人共用产品批准文号的。

  第三十九条 血液制品生产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向其他单位出让、出租、出借以及与他人共用《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产品批准文号或者供应原料血浆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血液制品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包装、储存、运输、经营血液制品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 在血液制品生产单位成品库待出厂的产品中,经抽检有一批次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指标,经复检仍不合格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撤销该血液制品批准文号。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进出口血液制品或者出口原料血浆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没收所进出口的血液制品或者所出口的原料血浆和违法所得,并处所进出口的血液制品或者所出口的原料血浆总值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 血液制品检验人员虚报、瞒报、涂改、伪造检验报告及有关资料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 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五条 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

  血液制品,是特指各种人血浆蛋白制品。

  原料血浆,是指由单采血浆站采集的专用于血液制品生产原料的血浆。

  供血浆者,是指提供血液制品生产用原料血浆的人员。

  单采血浆站,是指根据地区血源资源,按照有关标准和要求并经严格审批设立,采集供应血液制品生产用原料血浆的单位。

  第四十六条 原料血浆的采集、供应和血液制品的价格标准和价格管理办法,由国务院物价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四十七条 本条例施行前已经设立的单采血浆站和血液制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6个月内,依照本条例的规定重新办理审批手续;凡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一律予以关闭。

  本条例施行前已经设立的单采血浆站适用本条例第六条第五项的时间,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另行规定。

  第四十八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4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浆站转制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2006年4月11日,国家发改委、卫生部、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SFDA)等9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单采血浆站转制的工作方案》,该方案提出卫生部门与单采血浆站脱钩,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不再设置单采血浆站,原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设置的单采血浆站转制为由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设置。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的投资比例不少于80%。

    转制结束后,单采血浆站将作为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的原料车间,血液制品企业拥有所有权和管理权,产业链的上下游打通了,血液制品企业通过对单采血浆站的直接管理,能通过各种手段保障浆源的质量和安全性,之前造成行业混乱的三大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第一,血液制品企业通过对市场需求信息的把握,控制采浆量以避免供需失衡的局面,有利于合理利用血浆资源,也有利于血液制品企业对采浆量和血浆质量的控制。

    第二,对于献浆的待遇有提高的可能。在血液制品企业通过收购单采血浆站后,中间环节的成本会下降,我们认为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可以通过提高献浆员待遇来发展献浆员和建立稳定的献浆员队伍;第三,对国家而言,单采血浆站转制后,监管和经营的分开更有利于监管;同时,随着监管的日益严格,血液制品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未来三年高度景气

    行业从2004年开始经历了四年整顿改制期,在这期间采浆量下降、产品价格上涨。终于在2008年行业的动乱结束,所有的浆站改制完成。新设浆站的标准也已经出台,因此我们判断2008年将是行业投浆量逐步恢复的第一年。

    采浆量回升仍将缓慢。我们判断,全国的采浆量2008-2010年缓步回升。由于单采浆站改制刚刚结束,2008年检疫期等各项措施的实施,全国供浆形势不大可能再回复到2003年前的混乱局面,因此投浆量也无法在短期内快速恢复。

    其次,产品价格继续维持高位。在血浆回升缓慢的背景下,产品供需仍然不平,因此我们判断2008-2010年人血白蛋白的价格将保持高位稳定。同时,献浆员待遇的提高和吨浆采集、检测成本的提高也是必然的趋势,将带来血浆成本的提高,这也是血制品价格维持的因素之一。

    行业寡头初长成

    龙头企业从产业链的上端——单采血浆站的数量、质量、管理水平开始,到下游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均已经形成了很强的竞争优势,因此我们认为我国血液制品行业寡头垄断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未来我国的血液制品市场将形成1-2家全国性的龙头企业,5-6家区域性龙头企业,那些规模孝产品单一、市场销售薄弱的企业将被逐步淘汰。

    我们认为,浆源管理、产品和技术以及营销构成了行业龙头的标准。从现有浆源的控制力看,只有华兰是对所有12家单采血浆站百分之百全资控股的,因此我们认为华兰对现有浆站的控制力最强;从产品和技术看,华兰目前是国内产品线最丰富的企业,莱士和蓉生各有7个品种,并列第二,产品线的丰富程度,实际上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从营销看,华兰和莱士都是民营企业,在营销上都有很大的积极性,这是他们的优势,华兰目前的营销体系比较完备,莱士则拥有上海乃至华东地区作为其根据地。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4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血液制品供不应求将长期存在
文章来源:**顾问        发布时间:2009-7-15 10:49:59




  我国血液制品产业依靠强大的血液来源支撑其发展,而我国的血液来源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中西部贫困地区劳动者的血液,另一部分是单位组织的义务献血,**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如今我国血液制品最大的发展瓶颈就是血源供求不足,而且这种供求不足的现象将长期存在。
  
  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说我国血源供求不足并长期存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供应血液的两类人群都在呈减少的态势,而西部贫困地区劳动者的血液供给占了两类人中很大一部分的比例,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政府给供血者每人300多元的奖励并未带动供血者的热情,供血者的流失严重。
  
  郭凡礼同时指出,在单位组织义务献血的人群中因为所占的比例并不高因此对血液的供给影响不大,而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血液制品因为牵涉到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健康,我国除了白蛋白的进口外其他品种是全部限制进口的,换句话说,血液来源只能靠自己的国家,这个放到全球任何国家都是一样的。
  
  **顾问产业研究中心认为,在这种外不能支援,内血源供给持续减少的状况下,我国乃至全球市场的血液制品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供不应求,由此会带来一个结果就是血液制品的价格会不断提高,而由于血液制品无可替代,所以它的价格无法下降,而且这种情况将长期存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4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血液制品行业发展很快。据国家药监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提供的信息,我国血液制品行业经历了以下发展过程:

    上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血液制品的供应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从80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加大,以及利凡诺工艺的使用,使血液制品成为低投入高产出的行业。在短短10年时间里,血液制品生产单位就达到50多个,但这些厂家生产规模、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为了防止血液制品传播肝炎、艾滋病,国家开始对血液制品行业进行整顿:1985年禁止进口除白蛋白以外的血液制品;1989年对全国血液制品进行检查验收;1990年提出每省可暂保留1个血液制品生产单位等限制性措施;1991年停止冻干血浆的生产;1995年对全国原料血浆采集点进行整顿,为防止肝炎等疾病通过采血发生交叉感染,推广使用单采机,1997年1月全行业实现了机采;1996年全面停止利凡诺工艺的使用;从1996年起,明确了所有血液制品必须采取病毒灭活工艺;1996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血液制品管理条例》,标志着我国的血液制品管理进入法制化轨道;1999年9月,血液制品实现了全行业通过GMP认证,成为我国制药业第一个全行业达到GMP标准的行业;1999年又提出,到2000年年底前,全行业必须实现洗瓶机械化和灌装自动化的要求。1999年,有关部门确定国家定点血液制品生产单位33家,根据国家产业政策,今后不再批准新的生产企业。

    目前,我国生产的已列入2000年版“中国生物制品规程”的血液制品有: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组织胺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酶原复合物、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人血白蛋白、人纤维蛋白原、人胎盘血白蛋白、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Ⅷ、肌注人免疫球蛋白、狂犬病及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正在进行临床研究的品种有:冻干人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外用冻干人纤维蛋白黏合剂等。

    我国血液制品行业存在五大问题

    当前我国血液制品行业在原料采集、生产设施、工艺水平等方面,都已接近和达到国际水平,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了较好的保证。但该行业目前也面临着来自市场的挑战,主要表现如下:

    一、生产能力相对过剩。目前,我国血液制品行业以人血白蛋白、人血丙种球蛋白为主导产品,而白蛋白产值是丙种球蛋白的几倍,所以习惯上以白蛋白产量来衡量国内血液制品行业的生产能力。目前国内33家生产单位的白蛋白生产能力约为年产120-150吨,而我国现有的消费能力仅为每年80吨。血液制品市场已经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局面。

    二、进口产品和替代产品对原有产品造成冲击。近年来进口血液制品大量涌入,仅1998年我国进口白蛋白达20余吨。预计加入WTO后,血液制品的进口还会增加。随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推广实施和疾病预防手段的多样化,原血液制品的部分市场份额将被替代产品占领。例如,近年来,在部分地区,进口脂肪乳的临床使用量以较快速度增长;进口流感疫苗也以其确切的预防效果替代了“增强免疫”的丙种球蛋白等等。

    三、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厂家竞相采取措施展开竞争,如加大宣传力度、扩大销售队伍、转变营销策略、增加销售费用甚至采取降价等促销手段,这也造成当前血液制品市场价格混乱的无序竞争局面。有些厂家为了取得生产成本的优势,不惜采用以低价购进劣质原料等违法手段,如果不加以制止,势必影响我国血液制品的质量水平。

    四、经济效益下滑。市场竞争的直接结果是产品价格下降。如果按生产厂家的实际出厂价来看,当前白蛋白和丙种球蛋白价格已经逼近成本线,相当一部分生产企业开始感到难以维持正常生产的压力。血液制品的竞争,实际上是成本水平、管理水平、经济实力的竞争,在可以预见的3-5年内,将有一批企业因无力承受市场压力而停产。

    五、综合利用水平低。与发达国家从血浆中提取10-13种产品相比,我国综合利用水平还很低,一般只提取了3-4种产品,不仅大量宝贵的资源弃之不用,还加大了现有产品的生产成本。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4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
|华兰生物(独山)单采血浆有限公|  控股子公司  |    -     |100.00| 是 |
|司                          |              |          |      |    |
|华兰生物重庆市巴南区单采血浆|  控股子公司  |    -     |100.00| 是 |
|有限公司                    |              |          |      |    |
|贺州华兰单采血浆有限公司    |  控股子公司  |    -     |100.00| 是 |
|华兰生物(长顺)单采血浆有限公|  控股子公司  |    -     |100.00| 是 |
|司                          |              |          |      |    |
|都安华兰单采血浆有限公司    |  控股子公司  |    -     |100.00| 是 |
|华兰生物(瓮安)单采血浆有限公|  控股子公司  |    -     |100.00| 是 |
|司                          |              |          |      |    |
|华兰生物武隆县单采血浆有限公|  控股子公司  |    -     |100.00| 是 |
|司                          |              |          |      |    |
|华兰生物工程重庆有限公司    |  控股子公司  |    -     |100.00| 是 |
|华兰生物忠县单采血浆有限公司|  控股子公司  |    -     |100.00| 是 |
|陆川华兰单采血浆有限公司    |  控股子公司  |    -     |100.00| 是 |
|博白华兰单采血浆有限公司    |  控股子公司  |    -     |100.00| 是 |
|华兰生物(惠水)单采血浆有限公|  控股子公司  |    -     |100.00| 是 |
|司                          |              |          |      |    |
|华兰生物(罗甸)单采血浆有限公|  控股子公司  |    -     |100.00| 是 |
|司                          |              |          |      |    |
|华兰生物(龙里)单采血浆有限公|  控股子公司  |    -     |100.00| 是 |
|司                          |              |          |      |    |
|华兰生物医药营销有限公司    |  控股子公司  |    -     |80.00 | 是 |
|华兰生物疫苗有限公司        |  控股子公司  |    -     |75.00 | 是 |
|华兰生物工程(苏州)有限公司  |  控股子公司  |    -     |75.00 | 是 |
|新乡市华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控股股东   | 6420.24  |17.83 | 是 |
|新乡市太行禽业有限公司      |  控股子公司  |    -     |  -   | 是 |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4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2-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4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2-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4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同意。做多可以赚100%----无限。做空最多赚100%.我看了科期托兰尼的书,感受最深的是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能力太强了。 人性也永远无法克服贪婪与恐惧。

    但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必须选好股。必须拿的住。我没解决这个问题,也就从来没有获得过真正意义的暴利。中小板,创业板中的小公司可能有机会。但我还是选择有竞争优势和高壁垒的企业吧。投资的方法真的有许多种。选择能赚钱概率最大的。有资本了,我再进行投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4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兰生物董事长安康:坚持自主创新勇做“领跑者”
2010-2-5 中国企业报 [  大 中 小  ] 十几年的工夫,靠着自主创新,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历经了几次跨越性发展,从建立之初注册资金500万元的小厂发展到今天拥有20多个子公司,市值过200亿元的上市公司。今日的华兰生物是国内血液制品、疫苗、基因工程等生物制品研究、开发和生产的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
  十几年的工夫,靠着自主创新,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历经了几次跨越性发展,从建立之初注册资金500万元的小厂发展到今天拥有20多个子公司,市值过200亿元的上市公司。今日的华兰生物是国内血液制品、疫苗、基因工程等生物制品研究、开发和生产的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

  元月27日,参加河南“两会”的河南省人大代表、华兰生物董事长安康对记者说:华兰这些年路越走越宽,战略上思路清晰,我们心无旁骛,始终致力生物医药产业的研发与生产,紧跟世界前沿,项目拉动发展。战术上实施得当:对于所选项目,着力高起点大投入,自主研发与产学研结合并重,确保行业内的领跑位置。

  自主创新———第一法宝去年4月,华兰承办“全国流感与手足口病研讨会”时,大洋彼岸传来了甲型H1N1流感爆发的信息。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实验室,华兰生物在国内首家拿到生产用毒株。华兰生物发挥自身优势,第一时间启动甲型H1N1流感疫苗研发生产。短短3个月内,公司为国家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立下头功。

  华兰生物快速发展,最强大的“战略武器”就是依靠科技进步,开展技术创新。华兰生物每年投入销售收入的5%以上,用于新产品的研发。通过多年的创新开发,华兰生物已具有年处理2500吨血浆的生产能力,在亚洲首屈一指。不但如此,一袋血浆,华兰能生产出38个规格的11种产品,这样的产品规模稳居我国同行业之首,是国内血浆综合利用率最高的企业,基本达到了欧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华兰生物在传统的血液制品领域中的战略制胜。

  在稳定血液制品龙头地位的同时,为实现技术和产业升级,公司又着眼于改变经营战略布局,2005年公司果断转向,依靠自主创新发展生物工程疫苗产业。现在华兰生物掌握研发成功的疫苗有流感疫苗、乙肝疫苗、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等十余个品种,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的创新战略在华兰生物已形成良性循环。治疗性乙肝疫苗、手足口病疫苗、重组流感减毒疫苗、鼻喷型流感疫苗、无细胞组分百白破疫苗等多个项目正在研发之中。近3年,华兰公司的净利润以50%以上的速度递增,实现了企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

  华兰人这样表述自主创新的战术:以技术创新带动产品创新,以机制创新促进自主创新,以资源配置支持自主创新,以引智引技推进自主创新,以培养人才保证自主创新,以产品创新赢得市场。顺应市场变化———提升企业品牌1998年华兰国内首家通过生物制品企业GMP认证。华兰的主要产品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等血液制品产销量在国内同行业中一直名列前茅。其中,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被河南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为“河南省优质产品”,产品出口印度、秘鲁等多个国家,公司还被河南省质量监督局授予“河南省产品质量管理卓越企业100强”的荣誉称号。凭借“华兰”品牌,2008年华兰流感疫苗上市销售第一年,市场占有率就占到20%左右,销售量位居国内同行业首位。

  在2009年的甲流疫苗研制中,华兰的疫苗质量得到专家的一致认可,国内主流媒体争相报道,“华兰”品牌又一次深入人心,展示了“中国制造”疫苗的竞争优势。截至目前,华兰公司收到国家工信部5225万剂甲流疫苗的收储订单,占国家总收储量的近40%,接种2700多万只,占总接种量的35%以上。

  华兰生物的发展得益于各级政府及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临公司。2005年8月19日,**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莅临华兰,并留下“要牢记关爱生命,以人为本,注重建立完善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要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为动力,打造民族品牌”的嘱托。华兰生物一贯遵循“一切为了人类健康”的企业理念,以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不断研发生产安全、高效、可靠的生物制品,突出“华兰”的品牌优势,使公司成为国内最大、技术领先、品种最多、效益显著、成长良好的现代化生物制品企业,以关爱生命、共促健康为使命,积极为社会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4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血液制品调研:欧美市场“苹果熟了”2007年03月29日10:26 [我来说两句]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医药经济报     随着发达国家血液制品市场的渐趋成熟,有迹象表明,国际制药巨头正向疫苗产业、基因工程药物、工程抗体类药物投入巨资进行开发。疫苗、基因工程和工程抗体类药物正成为制药行业,尤其是生物制药行业增长的驱动引擎。



  【编者按】

  这是一份血液制品行业深层次的调查报告,内容涉及到血液制品的国外市场发展、我国市场的发展现状、中西方行业标准和产品结构的差异、我国未来的竞争格局预测、领军企业远景等各个方面。整篇文章数据翔实,条理清晰,对行业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可以说是一份不可多得的调研文章。

  血液制品是一个高风险行业。世界各国都有严格的监控手段。在我国,2006年4月11日,卫生部会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9部委共同制定了《关于单采血浆站转制的工作方案》,旨在进一步落实《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关于重点“控制经血传播艾滋病和其他疾病,理顺对单采血浆站的监督、管理体制”。该方案规定后,将原来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设置的单采血浆站转制为由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设置,血浆站与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建立“一对一”的供浆关系;而对于不能完成转制或没有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收购的单采血浆站,在2006年12月31日的限期之后,将被注销《单采血浆许可证》。

  2007年2月2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正式确定了向高风险药品企业派驻监督员的管理制度,要求在3月底前向血液制品、疫苗企业派驻监督员,而随后根据派驻情况,逐步扩大到静脉注射剂和重点监管的特殊药品生产企业。

  在防治艾滋病成为全球的共同课题之时,世界各国政府都不遗余力地对血液制品采取积极措施,经过对经血传播渠道的控制,血液制品行业近年来已明显感受着监控的日益严格,市场之外的政策因素为这一特殊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助力。

  由于该文篇幅较长,本版将分5期刊登,希望这篇文章能给读者带来阅读惊喜及启迪。

  血液制品是从输血医学起源及发展起来的一门崭新的学科和产业,属于生物制品概念范畴,传统的血液制品是从血液中提取血浆蛋白或因子浓缩物,是宝贵的人源性生物类药品,对许多疾病有着不可替代的防治作用,目前尚没有合适的人工替代品。而现在,生物制品(包含血液制品)的内涵及外延不断扩大,突破了原来的范畴,涉及到疫苗、基因工程或转基因药物、工程抗体类药物领域。

  近年,国际生物制药行业重组兼并风起云涌,拜耳血液制品部被美国Talecris全资收购;史克公司兼并惠氏公司、且又以17亿美元收购了加拿大ID生物制药公司;诺华45亿美元收购美国疫苗巨头凯龙公司全力进军疫苗产业;老牌帝国企业百特公司也计划收购相关的疫苗产业。

  我国目前拥有的33家血制品企业都是70年代后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可以说是站在国际巨头的肩膀上成长。血液制品是个高投入、高科技与高风险密集的行业,近期披露的“佰易事件”衍生出国家对该行业监管的不断加强,如驻厂监督员制度、静脉丙球批检、窗口期试点、PCR筛选等。但对企业本身来说,如何面对浆点改制、献血员管理、产品质量安全、法规标准、及科研、产品链结构开发,尤其是如何制订企业的远期战略、产品开发战略、公司战略布局及营销战略等,却是摆在各个企业领导者眼前亟需解决的严峻课题,行业正处于关键的十字路口,不知路在何方。欧美成熟企业的发展状况或许值得我们借鉴。

  欧美市场规模

  世界血浆蛋白治疗协会PPTA属下MRB机构的数据表明,全球原来最早的血液制品行业有102家企业,随着世界范围内陆续发生血液制品安全事件后,各国政府加强了监管,加上企业的兼并重组行动升级,目前全球仅剩下不到20家企业(不含中国),其中美国5家,欧洲8家,而且CSL贝林、百特、拜耳、基立福、奥克特珐玛几家大型企业的产品就占了血液制品市场份额的80%~85%,余下的企业仅占14%~20%向疫苗等产业的挺进,今后的行业集中度将更为凸显。

  采浆及产能  据PPTA的数据显示,2005年,百特、CSL贝林、拜耳、奥克特珐玛、基立福的采浆量占了主要市场的81%(见图1)。中国是第一人口大国,其全部33家企业采浆量还不如一个国际巨头大,差距不小。

  世界主要产品的产能  2004年主要产品人血白蛋白产能为466吨,折合10g蛋白是4672万瓶,一般规律性的增长为1%;静脉丙球69吨,折合2.5g为2820瓶,往年的增长率系6%;第ⅥⅡ凝血因子产能为21.74亿国际单位,折合200IU为1087万瓶,期望的增长率为1.5%;第Ⅸ因子产能为4.45亿国际单位,折合200IU的PCC为222.5万瓶,一般规律性增长为2%;其中包含了亚洲及中国大陆的数据(见图2)。

  产品链及产品结构  国际血制品巨头企业能从血清中提取20多种蛋白因子,而且一般人血白蛋白ALB只占15%的份额,静脉丙球及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制剂)占30%,凝血因子占30%,特异因子蛋白占17%。生物蛋白胶及黏合剂占8%(见图3);而美国整个市场的销售结构比例更为明显,静脉丙球几乎占了49%的份额,其基因重组产品还未计算在内(见图4)。

  大型企业瓜分世界市场  

  世界上血液制品市场主要由CSL贝林、百特、拜耳及新生力量奥克特珐玛等占据(如图5);而全球市场中主要是北美、欧洲市场各占40%的份额;我国企业虽然综合产能不小,但是产品单一,且结构不合理,价格失衡,静脉丙球和凝血因子等价格偏低,而欧美的静脉丙球和凝血因子均是高端产品,由于其结构份额大而占了主导地位,价格相对国内产品较高而占据极大的份额,也带动了整个市场销售市值的上扬(见图6)。

  在产业布局和新产品研发方面,传统血液制品分为白蛋白、静脉丙球及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类、特殊因子蛋白类及生物胶及黏合剂。目前国际巨头正在进行产业布局及新产品开发,主要集中在特殊免疫球蛋白类和特殊因子蛋白类(见表)。

  同时,有迹象表明,国际制药巨头正向疫苗产业、基因工程药物、工程抗体类药物投入巨资进行开发。因为,2006年全球疫苗市场量为100亿美元,85%被四大跨国企业所垄断,年增长率为5%;基因工程或转基因药物市场巨大,目前已经达到数百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年增长率为25%~30%。疫苗、基因工程和工程抗体类药物正成为制药行业、尤其是生物制药行业增长的驱动引擎。

  血液制品行业也不例外,国际血制品巨头正进行新的产业布局和重组,传统血浆浓缩物提取产业基本保持现状,不再巨资投入,而是把更多资源、资金整合到基因工程或转基因药物、疫苗产业以及工程抗体类药物方面,甚至一些低端、核心技术不复杂、含金量不太高的基因工程药物或疫苗产业重心逐渐撤出欧美发达国家,向低成本高效率的亚洲地区国家转移,自己则专心且集中精力投入到高端疫苗、基因工程药物、工程抗体类药物的研发和拓展。

  (作者为九三学社会员,医学硕士,曾任职复旦大学医学院某附属医院临床医生、现任某国内著名血制品上市企业市场部负责人。)

(责任编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5 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疫苗行业现状及竞争策略
www.39.net  2009-6-29  39健康网  

生物医药专家沈心亮

  2009国际生物经济大会(BioEco 2009)暨第44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NewDrugs China)于2009年6月26-28日在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在其专题分会论坛上生物医药专家沈心亮讲述了疫苗市场的市场及竞争力分析。

  疫苗市场发展现状

  我国疫苗市场容量大(可生产预防28种疾病的48种疫苗,2008年全年生产超过12亿个剂量单位)、增长速度快,尤其是2003年SARS爆发后,以年均15%的速度递增,2008年中国人用疫苗市场规模已达到56亿元左右,远远高于全球的增长水平。但与国外疫苗产业相比,存在以下不足:1.老品种较多,新品种贫乏;2.整体规模仍然较小;3.行业集中度不够;4.市场驱动力依靠传统疫苗。

  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也是世界疫苗产品的最大生产国和使用国。每年出生婴儿超过1500万,存在着巨大的儿童免疫接种市场。目前世界上25%的死亡病例是由感染性疾病引起,其中大约80%发生在非洲和亚洲。2006年世界上疫苗的市场规模达到120亿美元,预测到2010年全球疫苗产品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80亿-200亿美元,平均年增长(2005-2010)为11%,其中增长最迅速的当属流感疫苗,预计其复合增长率可达19%,在2010年左右达到37亿美元。

  目前5家主要的疫苗生产商:诺华、赛诺菲巴斯德、葛兰素史克、默克、惠氏,占全球市场份额的80%以上。目前我国共有疫苗生产企业33家,可以生产预防26种传染病的41种疫苗,年产量超过10亿个剂量单位。疫苗产业的明天大有可为。同样近来吸引国内众多医药企业的进入,如上市公司云大科技、重庆啤酒、华神集团、华北制药、哈药集团、天士力等都先后通过不同的方式介入了疫苗领域。国际市场中部分疫苗短缺,供不应求。虽然我国的疫苗产业在疫苗品种数量上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小,但在某些疫苗品种的产能、关键生产工艺上,在部分疫苗的质量上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我国许多疫苗品种的产能严重不足,生产技术急需提升。

  疫苗市场竞争力分析

  我国疫苗市场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众多突破,政府也高度重视疫苗的生产和研发,沈心亮给疫苗市场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和建议。

  竞争策略:1.做好现有疫苗的扩产和换代和联合疫苗的研究;2.疫苗相关技术的开发,细胞基质、佐剂;3.注重应用基础研究,努力开发有知识产权的新疫苗;4.扩大疫苗的领域,关注治疗型疫苗的发展。

  生产企业的综合素质建设:1.提高企业管理水平;2.提高疫苗质量: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命线;3.调整产品结构,建立合理的产品梯队,及时推出创新疫苗;4.加快国际化进程和产品出口。

  加强与疫苗使用者的合作:1.相应传染病的发病率调查;2.疫苗上市后的再评价;3.疾病负担的研究;4.探讨新形势下的疫苗使用策略和方法。

  另外,沈心亮提醒大家还要关注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的对接、做好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加强国际合作和人才策略的实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18 22:20 , Processed in 0.037942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