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币:
-
- 奖励:
-
- 热心:
-
- 注册时间:
- 2006-7-3
|
|

楼主 |
发表于 2008-10-21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股释老子(16.3) 知常曰明
第16章
A.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B.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C.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译文
在投资或投机世界中,我们经常得面对下一个目标,比如,我们在赚了100%后想再赚100%;或者,我们在少亏了5%后想再少亏5%。这有点像登山队员的目标一样具体,只不过我们所登的是股山。
蒙克夫·基得的登山目标几乎像是一个梦幻:在不带氧气瓶的情况下,跨过6500米的登山死亡线,并登上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但蒙克夫做到了。这位美籍印度人的壮举在1993年被载入了世界吉尼斯纪录。从1881年有人携带氧气瓶登上乔戈里峰以来,一百多年过去了,还没有一个人扔掉过氧气瓶。因为6500米被称为登山死亡线。一旦超过6500米,空气就稀薄到正常人无法生存的程度。登山家在这个高度上,每前进一步都必须付出艰难的代价:停下来大口大口地喘上十几分钟才行。不带氧气瓶就登上近8000米高的峰顶的想法,在很多人看来不啻异想天开。但蒙克夫实现了梦想,造就了奇迹。
下面的这个人可就平凡得多了。平凡得人们几乎都不知道他的名字,我只能管他叫W先生。W先生也是一名登山队员,一次他有幸参加了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在距离不到登山死亡线的6491米的高度时,他停了下来。当他讲到这里时,在场的所有人中,没有一个不为他惋惜。要是他再咬咬牙,再攀登十米,就可越过登山死亡线------他就创造了奇迹,由平凡变得伟大起来。
"不!我很清楚,6491米的高度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我一点都没有遗憾。"W先生平静地说。
在上面两个人中,我想人们大都会对蒙克夫·基得肃然起敬。他当之无愧!
说实话,我也像敬仰蒙克夫·基得一样敬仰那位未留名的W先生。事实上,我思考得更多、感悟得更多、敬仰得更多的倒是后者。我想,要是他再坚持一下,哪怕是十米,一个可能是越过登山死亡线------他就创造了奇迹,由平凡变得伟大。许多人都会这样想,而且只会这样想。但这只是一个可能!而另一个可能是,他永远倒下,再也爬不起来了。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登山家都被后一个可能性吞没了。W先生选择了平凡的生存,放弃了伟大的死亡。一点不假,他有自知之明,并果断地行动了自知之明!两个字一句话:明智。
我觉得,努力是一种状态,而明智是一种境界。W先生不断地努力攀登,但又能恰到好处地戛然而止。他不用生命去赌创纪录,不愿作愚蠢的冒险。他活出了他自己。看得出来,他是一个智者,因为他知道在何时止步,并在止步后潇洒转身,再悠然下山或从容下山。
别以为这很容易。他不到黄河心已甘,不见棺材就掉了泪,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呀。这就是说,W先生移了难移的本性。这需要多大的修为呀!虽然他没有大作为,但有大修为!所以,我也对W先生肃然起敬。
其实,我之所以敬仰蒙克夫·基得,与其说是因为他的大作为,倒不如说主要是因为他的大修为。在颁发吉尼斯证书的记者招待会上,蒙克夫·基得说,我认为无氧登山运动的最大障碍是欲望。因为在山顶上任何一个小小的杂念都会使你感觉到需要更多的氧。作为无氧登山运动员,要想登上峰顶,就必须学会清除杂念。脑子里杂念愈少,你的需氧量就愈少;相反,杂念愈多,你的需氧量就愈多。在空气极端稀薄到正常人无法生存的程度下,为了登上峰顶,为了使四肢获得更多的氧,必须学会排除一切欲望和杂念。他还说,他花了很长时间,才发现了无氧登山运动的奥秘。看得出来,蒙克夫·基得的大作为,源自于他的大修为。
换句话说,蒙克夫·基得是在发现了无氧登山运动的奥秘后才创下无氧登山的吉尼斯纪录的。归结起来还是那两个字一句话:明智。
我有时在想,炒股也像是运动,我们也得学会不断地努力攀登,但又能恰到好处地戛然而止。
记住:明智是一种境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