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hefeiddd

生命的本质一吸一呼----------交易的本质一买一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4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庄子讲记




南怀瑾讲解



庄子讲记·序言


今天,我们开始讲《庄子》。《老子》与《庄子》从中国文化整个体系来讲,占的份量非常
重。熟悉这两本书的人很多,而且历代注解《庄子》的人也很多,因感受的不同而各有不同的
观点。我们现在重新对《庄子》做一个研究,先把《庄子》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位置,它所占
的份量,特别地提出来。



我们都晓得,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所谓诸子百家的学说,是非常的蓬勃发达。我们拿两个
人物来作代表,在春秋的末期是孔子,在战国时期是孟子。春秋与战国正是中国历史上天下大
乱的时候,先后乱了三、四百年左右。在这个很动乱的历史阶段,对于学术思想来讲,却是最
发达自由的时候。可是青年同学们有个观念要搞清楚,并不是说那时的学术思想是真自由的时
候,这个名词不是那么讲法的,那个时候无所谓自由,也无所谓不自由。各种思想的蓬勃发展,
究其原因,是我们这个国家民族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文化没有完全统一,文字也没有完全统一,
有些甚至是互相抵触的,尤其政治的体制,是每一个诸侯各霸一方,那么,所有的学术思想也
各有所不同,但都是在同一个中国文化的体系下来的。




我们看到《庄子》这本书中,并没有攻击过孟子,在《孟子》一书里也没有攻击过庄子,
但攻击过墨子、杨子。我们晓得,墨子和杨子的思想,都是由道家的思想脱胎演变而来的。墨
子的主张,“摩顶放踵,以利天下。”从头顶一直到脚底,都可以放弃自己而去为别人谋利,是
彻头彻尾的牺牲自我,以利别人。而杨子,杨朱的思想,则与墨子绝对相反,他主张“拔一毛而
利天下,不为也。”但并不是我一毛不拔,而你却该全部给我。他是主张天下每一个人都是这样
一毛不拔,都能不妨害他人的利益,才是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这两个思想,一个是绝对为公,
大公无私,忘掉了自己;一个是绝对为私,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这是一个最初思想的大问题。





依墨子的思想,要想天底下的人,人人都牺牲自我,做到真正的大公无私,可以说,没有一个
人做得到的。譬如现在这个地方是十一楼,我们照应了自己这个楼层上的人,上边下边楼层里
的人作什么,就没有办法照应,这个公啊,就在这个范围。扩大一点,扩大了我们照应到台北
市,没有办法照应到整个台湾,照应了台湾,没有办法照应到整个世界。




所以这个公字都是比较的,有范围慢慢地扩大,绝对为公很困难,有这个理而很少有这个事实。那么依杨子的思想,普天之下,每一个人都只为自己利益着想,绝对不为别人的利益牺牲一根毫毛,那是否做得到呢?也不能。人类可真是奇妙的动物,固然自私的心理人人免不了,但若要自私到“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的程度,却也没有人做得到,更不可能全人类都这样做。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4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庄子讲记




南怀瑾讲解




那么,孟子攻击墨子和杨子,也是攻击这两种极端相反的主张。绝对的口号唱得很高,但绝对为公做不到,绝对为私也不可能。所以孔孟的儒家思想,客观地为“公”,适当地保留个人自我,适当地保留一点自私;专走中间路钱,中庸之道,这会有助于社会的安定。我们看到,孟子对墨子和杨子有所攻击,但没有看到攻击过庄子。所以有人可以怀疑说,《庄子》是在《孟
子》之后还是之前,这属于历史时代的考证范围,很难确定。






不过,有一点我们可以确定,孔孟的文化思想以及文章,乃至他们所代表的一切,是周朝齐鲁文化的系统,也可以说是北方文化系统,具有北方朴实敦厚的气质。我们作为中国人,都念过《四书》,尤其像老一辈的读书人,为了要学好文章,必须要背《孟子》、《庄子》。苏东坡再三讲,《孟子》、《庄子》、《史记》,这三部书的文章背得了以后,文章会写得很好。但是你看
《四书》的文章文字风格,跟《老子》、《庄子》是两回事。可以说,孔孟的文章章法,是北方文化系统的文学味道,很温柔,很敦厚,很严谨,也很风流。这个风流不是现在讲的浪漫,观念不要搞错了。





《老子》、《庄子》的文章,则代表了南方的文化思想,它的文学境界同《四书》完全不同,后世认为它代表了道家。中国所谓道家的思想,同儒家思想迥然不同。在《庄子》之后,代表南方楚国的文学,便有著名诗人屈原《离骚》、《楚辞》的出现。这一类文章都是同一个系统,其文字境界潇洒而有韵律,非常空灵、洒脱,文章气势也不同。表面上看像一个神经病在说话,东一句,西一句,就像《庄子·齐物论》里讲的“吹”,那的确是在“吹”。现在我们青年人讲话说的“吹”,这个“吹”字字眼的用法,是从《庄子》里面窃取而来的。但是,庄子“吹”得非常有味道。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6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庄子讲记




南怀瑾讲解





研究历史文化,需要了解当时不同地区的文字风格的趋势。楚辞,以及词赋等华贵美丽的文学作品,出于南方。后代思想的发展,老庄、禅宗皆在南方,尤其长江流域一带最为盛行。这一点,青年同学们在研究中国文化,重新整理中国文学、哲学时,有必要加以特别注意。一般来说,北方民风,温柔敦厚,朴实无华。方方正正,顶天立地的仁道文化,往往由北向南发展。





而思想高明、空灵优雅的文化,则诞生于南方之地。这几乎成了一个定律。我常以此观念,研究欧洲历史,美国历史也一样;欧美方面,北部出来的人物,或文化思想,就与南方不同,北部的人们,行为笃厚,气质浑厚,南方出来的人物,像卡特就很有问题。这很奇怪,只由于东、西、南、北地区方向的差别,冥冥中影响山川人物以及文化的异同问题,和《易经》的象数法则又大有关系。





千古以来,许多大文学家、大思想家,表面上都在骂《老子》、《庄子》,实际上都在偷偷地学。只有到了清朝,有个怪才的文学家、思想家金圣叹,提出了六部“才子书”:《左传》、《史记》、《庄子》、《水浒传》、《三国演义》、《西厢记》并且提出,如果你懂了“六才子”书,所有的文章技能都具备了。那么,有没有道理呢?也有道理。我们现在说回来,《庄子》的文章思想在当时是那么汪洋博大,可是在代表齐鲁文化的孔孟著作里没有提到过。





《庄子》里头倒有很多提到孔子的地方,表面上看起来都是在骂孔子,骂得很厉害,实际庄子都是在捧孔子,捧得很厉害。这就是文学技巧,有时候看起来反面的文章,实际上是正面的。《庄子》这部书,影响了后来几千年的文化,甚至到现在。每一个知识分子,每一个文学家,每一个思想家,受它的影响都很大。它内在的潇洒,讲人生境界,对东汉一直到南北朝三四百年间的思想起了很大作用,我们读这三四百年的历史很有意思。






[ 本帖最后由 hefeiddd 于 2009-10-26 16:27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6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庄子讲记




南怀瑾讲解





譬如我们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身兼文武,出将入相,但是史
书上说他也好,小说描写他也好,唱戏表演他也好,他没有穿过什么军服,始终穿一件八卦袍,
头上挽一个逍遥巾,名士派书生的帽子,手里拿着鹅毛扇,优哉游哉的。这个人物塑造得非常
美。诸葛亮在前方指挥部队作战时,总是坐个车子叫人推着,四川人叫鸡公车,一个轮子的,
推着声音比四轮大卡车还糟,“嘎唧嘎唧”地响、坐在上面也真真是很逍遥,这个风度很好。所
以杜甫描写他的名诗: “万古云霄一羽毛”。事实上这个风度在几百年间,不管是政治,军事,
社会,教育,哪一方面的风气都形成了。它受了什么影响呢?老庄思想的影响。不但是诸葛亮
一个人有这个风度,南北朝时候很多人都一样,又譬如晋朝名将羊祜,他在前方当大元帅的时
候,是历史上有名的从容,他指挥军队作战,“轻裘缓带”,“轻裘”,穿着长袍,就是冬天的棉
袍,不穿军服,“缓带”,古代文官武将腰里拴一根带子,松松地在肚子上挂下来。你看京剧里
唱关公啊,周瑜啊,就是这个样子出来的,都是一边穿的是窄袖子,另一边是大袍子,这个窄
袖子是准备拿刀拿剑作战的。要知道戏台上这么一个人物出来,在中国文化中他代表了文武双
全。那么古代的衣冠是不是照这个样子穿法呢?是这样穿法,所以很多读书人外面穿的是长袍,
结果碰到要打仗的时候,长袍一脱,里面就是武装,身上都带剑的。那么他露一半,表示要打
仗,我也可以来,要读书嘛,我也会写,就这个味道。






我们读一读南北朝的历史,会觉得很有趣,甚至在前方作战,都有些优哉游哉的味道。尤
其历史上很有名的谢安石,他在淝水之战中,直至打败了符坚的八十万大军的时候,还在下棋
呢。前方打了胜仗的消息报告给他,他下棋动都不动。实际上他听了高兴得不得了,但表面上
要表示《庄子》的逍遥,认为要轻松,其实下来跑得疯快,那个皮鞋跟都跑掉了。等于我们现
在说,假如当选了议员的话:“嗯,没有什么了不起,我睡觉要紧。”实际上呢,高兴得也是不
得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6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庄子讲记




南怀瑾讲解




譬如我们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身兼文武,出将入相,但是史
书上说他也好,小说描写他也好,唱戏表演他也好,他没有穿过什么军服,始终穿一件八卦袍,
头上挽一个逍遥巾,名士派书生的帽子,手里拿着鹅毛扇,优哉游哉的。这个人物塑造得非常
美。诸葛亮在前方指挥部队作战时,总是坐个车子叫人推着,四川人叫鸡公车,一个轮子的,
推着声音比四轮大卡车还糟,“嘎唧嘎唧”地响、坐在上面也真真是很逍遥,这个风度很好。所
以杜甫描写他的名诗: “万古云霄一羽毛”。事实上这个风度在几百年间,不管是政治,军事,
社会,教育,哪一方面的风气都形成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6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庄子讲记




南怀瑾讲解




譬如我们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身兼文武,出将入相,但是史书上说他也好,小说描写他也好,唱戏表演他也好,他没有穿过什么军服,始终穿一件八卦袍,头上挽一个逍遥巾,名士派书生的帽子,手里拿着鹅毛扇,优哉游哉的。




这个人物塑造得非常美。诸葛亮在前方指挥部队作战时,总是坐个车子叫人推着,一个轮子的,推着声音比四轮大卡车还糟,“嘎唧嘎唧”地响、坐在上面也真真是很逍遥,这个风度很好。所以杜甫描写他的名诗: “万古云霄一羽毛”。事实上这个风度在几百年间,不管是政治,军事,社会,教育,哪一方面的风气都形成了。





它受了什么影响呢?老庄思想的影响。不但是诸葛亮一个人有这个风度,南北朝时候很多人都一样,又譬如晋朝名将羊祜,他在前方当大元帅的时候,是历史上有名的从容,他指挥军队作战,“轻裘缓带”,“轻裘”,穿着长袍,就是冬天的棉袍,不穿军服,“缓带”,古代文官武将腰里拴一根带子,松松地在肚子上挂下来。你看京剧里唱关公啊,周瑜啊,就是这个样子出来的,都是一边穿的是窄袖子,另一边是大袍子,这个窄袖子是准备拿刀拿剑作战的。要知道戏台上这么一个人物出来,在中国文化中他代表了文武双全。那么古代的衣冠是不是照这个样子穿法呢?是这样穿法,所以很多读书人外面穿的是长袍,结果碰到要打仗的时候,长袍一脱,里面就是武装,身上都带剑的。那么他露一半,表示要打仗,我也可以来,要读书嘛,我也会写,就这个味道。





我们读一读南北朝的历史,会觉得很有趣,甚至在前方作战,都有些优哉游哉的味道。尤其历史上很有名的谢安石,他在淝水之战中,直至打败了符坚的八十万大军的时候,还在下棋呢。前方打了胜仗的消息报告给他,他下棋动都不动。实际上他听了高兴得不得了,但表面上要表示《庄子》的逍遥,认为要轻松,其实下来跑得疯快,那个皮鞋跟都跑掉了。等于我们现在说,假如当选了议员的话:“嗯,没有什么了不起,我睡觉要紧。”实际上呢,高兴得也是不得了。



[ 本帖最后由 hefeiddd 于 2009-10-26 16:42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6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庄子讲记




南怀瑾讲解





还有一个故事。在前清的考试时代,民间相传一则笑话,有一个老童生,每次考试不中,但年纪已经步入中年了,这一次正好与儿子同科应考。到了放榜的一天,这个当老子的很紧张,就关在房里洗澡,轻松轻松。儿子看榜回来,知道已经录取,赶快回家报喜。儿子敲门大叫说:爸爸,我已考取第几名了!老子在房里一听,便大声呵斥说:考取一个秀才,算得了什么,这样沉不住气,大呼小叫!儿子一听,吓得不敢大叫,便小心翼翼地轻轻说:爸爸,你也是第几名考取了!老子一听,便打开房门,一冲而出,大声呵斥说:你为什么不先说。他忘了自己光着身子,连衣裤都还没穿上呢!这个道理呀,中国古代的考试说来都很紧张,看了过去好多的考试故事,那是假的从容啊。不管是真的从容还是假的从容,都受《庄子》的影响非常大。





我们手里拿的《庄子》这本书,分《内篇》《外篇》和《杂篇》,翻目录一看就知道,《内篇》只有七篇。在学者们的考据中,认为《内篇》真正是庄子写的,《外篇》跟《杂篇》靠不住,认为是后世人假托庄子的名义乱加上的。《内篇》是非常有名的,但是大家不要忘记了,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是《外篇》与《杂篇》。




做皇帝的帝王之术,军事上的用兵之道等,真正能够运用到《庄子》的,历代每一个大政治家,乃至聪明的帝王,聪明的人物,都受了《外篇》的影响。可以说,《外篇》是所有的谋略学的始祖。同时,《外篇》《杂篇》给我们人生的启发,修道的启发也非常大。这个是要特别注意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6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庄子讲记




南怀瑾讲解





庄子讲记·逍遥游

《庄子》在中国文学中非常有名。下面我们开始研究《内篇》的第一篇,《逍遥游》。
在中国文化里头,逍遥这两个字是庄子最先提出来的。庄子讲的逍遥,不是西门町那个逍
遥池的意思,那是洗澡的地方,不过也许有一点取《庄子》里逍遥的意味。我们现在说人生要
逍遥逍遥,这个逍遥常常是修道的人的理想,等于学佛的人要求解脱。结果我们看修道的人,
又吃素又守戒,又这样又那样,认为这叫做道。看他一点都不逍遥,越看越苦。学佛修道要求
逍遥解脱,人生既不逍遥又不解脱,这个人生是很苦的。






《逍遥游》,我们看了这个题目要特别注意,逍遥是逍遥,游是游,因为逍遥了才可以游,
不逍遥不能游。借用佛家的观念,人生解脱了,才能够得游戏三昧,在人生的境界里面游戏。
所以拿这个观念讲,什么叫人生?我们可以作一个答案:痛苦的累积叫人生。人生可以解脱痛
苦,就一定得到逍遥自在。




我们现在首先要对《逍遥游》做一个纲要,大家要把握这个纲要。《逍遥游》全篇的内涵都
指导着我们的方向。第一个主题,就是人生要“具见”,见地具备,就是普通讲的见解,再普通
一点讲,就是眼光、思想。一个没有远见的人,见解都不行,要想成功一个事业,或是完善一
个人生,是不可能的。所以庄子提出来“具见”,具备见地,才能够脚踏实地,从基本做起。因
此后来的禅宗,首先讲一个人一定要“具见”,具备高远的见地,见到道才能够修道,不能见道
还修个什么道。假如说我们见到了眼前有一块黄金,然后想办法把它拿起来,你没有看到黄金,
在那里瞎想有什么用?所以庄子第一个提出,真正的要见道才能修道。换句话说,人修道也好,
作人也好,要真正地了解了人生,才能够懂得人生。那么具个什么见呢?《逍遥游》就告诉我
们:解脱的见。人生不要被物质的世界,不要被现实的环境所困扰。假如是被物质世界、现实
环境所困扰了,那么人生的见解已经不够了。所以能够具备了高远的见解以后,那就不会被物
质的世界所困扰,不会被人生痛苦的环境困惑了,自然会超越,会升华。这一篇《逍遥游》,它
的内涵就是如此。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8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10-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1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庄子讲记




南怀瑾讲解





庄子讲记·逍遥游




世界上最高深的道理,同人的最深厚的感情一样,语言文字是没有办法表达的,不管什么中文、英文、法文、日文,没有办法表达。语言文字如果能如实地表达人的思想,那人舆人之间就不会有误会了。譬如怎么表达哭,只有哭了才晓得,就是这个道理。但是也有最高明的人,不能表达的东西,可以转个弯来表达,那就是用比喻来表达。





所以世界上最高明的大宗教家就善于用比喻,释迦牟尼佛最善于用比喻,如用莲花的比喻等;耶稣也很会用比喻;庄子也常用比喻。因为有时候不用比喻讲不出来,譬如我们恭维一个人很漂亮: “你比杨贵妃还漂亮。”杨贵妃究竟有多漂亮,大家也没有看到过,不过拿来比喻来说明漂亮的程度。所以《逍遥游》里面有两个大方向,在很多关键的地方用比喻,来告诉我们人生和修养的方法。哪两个大方向?






第一个方向告诉我们“物化”,这是中国文化中道家的一个大标题。宇宙中所有的生命,所有的一切外物,都是物理的物象变化,物与物之间互相在变化,所以叫“物化”。譬如我们人也是“物化”变出来的,一个男的,一个女的,彼此有变化,就变了那么多人;人生命活动中所需要的牛奶、面包、米饭、青菜、香肠等,经过变化又变成了人;人所排泄的汗、口水,大小便,又变成了肥料;肥料再变成万物;一切万物又互相变化,而且非变不可,没有一个东西是不变的,“物化”。





在道家的观念里,整个宇宙天地就是一个大化学的锅炉,我们只不过是里面的“化”物,受“化”的一个小分子而已。要如何把握那个能“化”,能“化”的是谁呢?把那个东西抓到了就得道了,就可以逍遥了,不然我们终是被“化”的,受变化而变化,做不了变化之主,造化之主。要把握住造化之主,才能够超然于物外,超出了万物的范围以外,所以庄子告诉我们“物化”的自在。那么,庄子同时在这个观念里头也告诉我们,人也是万物之一,人可以“自化”。





如果明白了“具见”,见到了“道”的道理,我们人可以“自化”,我们这个有限的生命可以变化成无限的生命,有限的功能可以变化成无限的功能。第二个方向就告诉我们,真正的变化是什么?人的变化。我们人,可以把自己升华成超人。这个超人怎么变呢?超人就在最平凡中变。我们做到了《逍遥游》这两个要点,才真正达得到逍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1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庄子讲记




南怀瑾讲解





庄子讲记·逍遥游






我们先从人的这个高度来讨论。



我想在座诸位先生、同修读过《庄子》,研究过《庄子》的很多,不过我报告我的意见。



**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鲲鱼化为大鹏鸟



**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中国文化中,道家讲地理学由《山海经》开始。现在美国很流行《山海经》,最近在拼命地研究它。根据《山海经》的证明,我们的祖宗大禹治水到过美国,现在美国人在承认。如果研究《山海经》,我们老祖宗大禹治水不但到过美国,还到过欧洲,中东,红海,地中海一带。



所以研究大禹治水的历史,简直有些不可思议。在九年当中,大禹就把长江,黄河打开了,把洪水放到大海里去了。根据《山海经》记载,东南亚各国大禹都到过的,他怎么走的?又没有飞机,道家讲他当时骑在龙背上,要到哪里龙就飞到哪里。那些神话就多了。




大禹开黄河上游那个龙门,符咒一画,天上神人就下来了,然后大禹请神人帮忙,神人就把手放在华山上,两脚踏着黄河的对岸,头一仰,这么一推,龙门就打开了。当然很快,几分钟就开了。我们现在听了蛮好玩的啊,科学神话。仔细一想,这个里头有很多问题。上古连机械都不发达,不要说打开龙门了,以全国的人力拿来挖长江、黄河的一截,几十年也作不到,为什么大禹九年就把洪水治下去了?所以这些资料,你们要哪里找呢?在中国《道藏》里,你看大禹的传记。






《山海经》越看越神怪,里面记载世界上的人类有个贯胸国,人生来胸部这里有个洞,和背对穿的。贵人都有洞,不是贵人大概没有洞或洞要小一点。吃了饭要走路,两个人拿杆子往洞里一套就抬走了。《山海经》中还记载有各种各样的国家,各种各样的人类。现在倒不是我们中国人在研究,是外国人在研究,研究来研究去不得了,最近发表的论文证明,大禹是到过美国的。所以有个美国同学问我:“老师,台湾买不买得到《山海经》?”我说买得到啊,在哪里我告诉你。他说买得到正好,还准备要研究。





“北冥有鱼,”“北冥”,这本书上“冥”字没有三点水,别的书有三点水,尤其道家的书上都有三点水。根据《山海经》一书,中国上古讲的“北冥”,等于现在讲的地球北极。道家的学说,在上古的时候,观念比现代人宽,学术思想境界比现代人大,反而后世的人,把“北冥”说成中国的渤海,范围被缩小了。中国的道家修道,什么是“北冥”呢?我们身体丹田海底之下叫做“北冥”;什么是“南冥”呢?头顶上。修道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练到了头顶上,佛家叫化身千百亿,就是讲这个道理。先把这些知识介绍给大家。






庄子说“北冥”,有一条鱼,叫做“鲲”,这个“鲲”有多大呢?“不知其几千里也。”不晓得有几千里大。注意了,庄子说那条鱼不晓得有几千里大,经常看到年轻同学写文章:庄子说那一条鱼就有几千里大。错了,庄子是“不知其几千里也”,你硬是确定为只有几千里,你已经把这一句错定啦,所以你变成庄子的老师了。庄子讲“不知其几千里也”,等于印度的佛经翻译过来的八万四千,不可知,不可见,不可量,无量无边。结果学佛的人打起坐来,都把它变为有量有边,坐着就是那么空,好象空起来就只有我那么大,这不是有量有边吗?曲解了佛学。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5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谈缘:南怀瑾先生讲述!









中国人有句俗话∶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句话还不透澈,一针见血的讲法,应该说人人有本难念的经。

难念的经都是从因缘来。佛学讲因缘,有三项内含、四种关系。三项内含即是善缘、恶缘、无记缘。所谓无记缘,就是不善不恶的缘。譬如我们做人几十年,有许多接触过的人,不是自己有意去找他,偶然一,过去了也 就忘了。苏东坡有句诗说∶事如春梦了无痕。一切事情都等於一个梦,梦醒便忘,这种缘属於无记缘。

至於佛说缘的四种关系:因缘、增上缘、所缘缘、等无间缘,研究起来很麻烦。总而言之,这种缘也是归纳性的说法,说明我们这个生命不只这一生,有前生;不只是这一世的前生,还有很多很多的前生;而今生同样有很多很多来生,数不完。这是从三世因果及六道轮回来讲因缘的四种关系,要深究不容易。

现在我们把因缘的范围缩小,谈谈大家本身最亲切的经验,也就是男女间、夫妇间的问题,从此来体很难解说清楚的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我也常常提到杭州城隍山城隍庙门口的一副对联。小时候读书看了很有趣,记了下来。后来从几十年的人生经历中,看自己,看别人,深深了解这副对子,包括了佛家、儒家、道家的人 生哲学。这对子上联描写夫妇关系∶夫妇本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夫妻不一定是好因缘,有的吵闹一辈子,痛苦一辈子。

下联说的是儿女问题∶儿女原是宿债,欠债、还债,有债方来。有债务关系,才有父母儿女。所以,人生 由男女感情结为夫妇,然后生儿女,美其名曰天伦之乐,其实从人生深一层的体会来看,没有乐,只有苦,不过人都是喜欢苦中作乐罢了。城隍庙的这副对子,将整个人生因缘道理,差不多都概括在内了。我在大学任教哲学课程时,看到现在的青年同学男的女的都蛮调皮,常常不只一次有女同学要我讲爱情哲学。爱情究竟是什麽东西?这种问题使我很难答覆,有时被逼紧了,就老实告诉她们爱情的哲学基本就是自私,人类的我执。不 管描写爱情怎样好,爱情基本是我爱你!爱与不爱,都由我出发,不论是男是女,我爱你,是我在爱你;我不爱你就不爱你。一切都是为了我,全从自私观念出发。因此,爱情在文学境界是幅画,这幅画是理想的,很美;实际上不美,世界上许多爱情小说、爱情故事,使我们看了掉眼泪,非常吸引人,非常动感情;但是看遍所有古今中外的爱情故事,几乎没有一个是圆满的;假使圆满了,这个故事便失去了文学趣味。等於以前我们古老的戏剧,像从前各种地方戏、京戏、台湾的歌仔戏,唱的都是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一点意 思也没有。至於落难公子中了状元,两人能否共同生活一辈子,那就很难说了。

我们学佛的人看人生,从因缘的方面来看,比一般人要来得深刻。以佛学的观点看人生,真正的好姻缘、善缘,不管有没有结为夫妇组织家庭,大都不超过五年十年的。例如有些小说,像红楼梦、西厢记,乃至西洋 名著茶花女等等,大家看了,觉得男女间感情的你侬我侬,非常可爱,令人欣羡,但是你不能加以科学分析,一分析他们所谓的浓情蜜意时间的持续也不过几年的美景而已。因为它是短暂的、片段的,所以就觉得很美很有味道。人人都希望维持这种诗情画意般的感情几十年,甚至永远,这是不可能,绝对不可能的。因此,佛经上称我们这个世界为娑婆世界。娑婆两个字的中译就是堪忍。这个世界缺点很多,没有一个人生是圆满的。幸福的家庭很快地就拆散了、破碎了。失望和痛苦忍不了,还是要能忍,还是要接受。

由娑婆世界的道理,我们再量把范围缩小来讲,谈谈杭州西湖的故事。在杭州西湖边有很多历史人物的坟墓,值得留念与凭吊,有高僧、名士,也有诗人、名妓,其中在满植梅花的小孤山上,有西冷桥,桥边有两座坟墓,一座是历史名妓叫苏晓晓的,另一座是清末民初的名和尚苏曼殊的。有人写过一首诗,其中的名句∶西冷桥畔两苏坟,就是描写这一妓一僧。当然坟墓没有什麽了不起,可是在中国历史的文学中,西 冷 桥畔两苏坟,感人至深,因为这句诗利用对比手法,以一妓一僧各自的生命遭遇互衬,将人生悲欢离合的各种无奈表露无遗,令人感慨难忘。

另外,清朝女诗人冯小青的坟墓也在杭州小孤山上,她是个才女,人也长得很漂亮,年纪轻轻就遇人不淑,结了婚才知所嫁非人,先生早已有了太太,因此痛苦一辈子,抑郁而死。冯小青这一生遭遇差不多是代表了大部分人类社会或旧时代的女性,为了家庭,痛苦牺牲的写照。

冯小青的学问很好,文学修养也高,也有专集留下来,我年轻时最欣赏她的一首名诗,今天提供给缘社的诸位大菩萨,同时回向给全世界所有的女性。冯小青的人生遭遇很痛苦,因此天天拜佛,拜观音菩萨白衣大士。她在白衣大士前发了愿,写下这首诗∶稽首慈云大士前,不升净土不升天,愿为一滴杨枝水,洒到人间并蒂莲。由於亲身受苦,也看到人间夫妇很少有真正快乐的,因此,她不求死后升天,或往生净土,而愿化作菩萨净瓶中的一滴甘露水,洒向人间,希望将来世界上的夫妇,永远幸福快乐美满和谐。

以冯小青这样一个悲惨的遭遇,她的因缘是痛苦的,可是她学佛以后,天天拜佛所发的愿,不像我们求发财,求保阖家平安,她感於人间夫妻有许多不如意而愿变成观音菩萨净瓶中的杨枝水,加被世上每一对夫妇平安、幸福。

我常常跟一般年轻的女同学讲,我们学佛人不要认为这只是一首爱情诗,其实这首诗应该当成佛经看,在诗中痛苦感情的背后没有埋怨,也没有恨,她了解人生就是还债,很痛快地去偿还,而且不只自己还债,还愿意为世界上所有人还债,所以能写出愿为一滴杨枝水,洒到人间并蒂莲这麽动人的诗句,不为自己的痛苦所困,而是把自己的痛苦体了,想到世界上其它女性的痛苦,以她学佛的大愿力,希望自己将来使人间每一个家庭美满和快乐,这就是从心理上,如何将恶缘转成善缘的具体实例。

从这位女性的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学佛的人该如何对待和处理所遭遇 的恶缘,使自己得到平安。因此,我对一般学佛的朋友讲,你们不要吹牛,什麽成佛成道,一个学佛人,活著身心健康快乐,少病少恼。死时不麻烦自己,不拖累别人就算很好了。冯小青这种大愿力,就如同她诗中最后一句一样∶洒到人间并蒂莲,多麽慈悲。

接著再讲另一位女性文学家的故事。中国文化有句古话造物忌才,是从佛经中演绎出来的。造物代表天地,就是说人生的命运不圆满,上天对人才是妒忌的,不愿意他圆满。我们中国人喜欢算命,在座大家也许同样喜欢算命,提到算命,我偶尔也教同学们学学,但不赞成他们真的去算,因为这是靠不住的。算命有它深奥的哲学道理,这里我们暂时不谈。至於它所推演的内容,统括而言,不过是妻财子禄四样东西。对女性讲就是夫财子禄。这辈子家庭丈夫好不好?有没有钱?将来成家儿女如何?生活有无问题?前途功名怎样?然而就算命的原则来说:这一切,只用一个才字就可以简单概括了。才字代表钱财、文才,乃至人长得漂不漂亮的人才,都包含在内。

有人算命回来问我,老师啊!算命的说我有财,结果我没有什麽钱。我说你 怎麽没钱?你今年结婚讨太太,太太就是财产,大财产进门啦!结婚就要花钱嘛,是有钱你花掉了。所以算命拿才讲一个人命中有财,可是人长得漂亮,已把财占去;或者读书人学问好,抵消了财就穷了。要是又聪明又漂亮又有钱,天底下的好事给你一个人占尽了,人家占什么啊?这个世界公平得很,占了这样就缺少那样,因此我们可以了解缘的道理,不一定圆满。

由才与缘我们再来谈谈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故事。在座大概很多人打麻将吧 ?打麻将的祖师爷就是这位才女。为何她发明打麻将呢?同我们今天在座的外省朋友一样,宋朝也几经动乱,北方金人南侵,她随著大家逃难到浙江金华。国家的事,家庭的事,使她很痛苦。先生虽不坏,到底学问能力没有她强,因此感觉生活不美满,此国仇家怨相逼的结果,便时常邀几位女好友到闺房玩玩,而发明了打麻(马)将。因为北方军队都是骑马打过来的,所以要把那些马上的兵将打下来,就叫打马将。

这是她所发明排遣内心苦闷的方法,一个人要想办法把自己内心的痛苦消化掉,如果一直压在心头,就是对人生缘处理得不好,那是很笨的。李清照女士善於处理,但是她的心境还是很痛苦的,我们一读她的著作便知。她作的词非常有名,其中一厥词,把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在一块,很凄美,这些充满伤感意味的诗句,我们年轻时都喜欢读。

到了中年,尤其老年,便不忍也不愿意读它了,尤其李清照的名句枕前泪共阶前雨,隔著窗儿滴到明,正是她为国为家的痛苦写照。这种境界我想在座的外省朋友都同样经验过的,想到前尘往事,通宵不寐,眼泪把枕头都哭湿了,同时窗外的雨水,也落了整夜,似乎与自己共洒同情之泪。李清照的词都很悲观,然而她也有了不起的一面,并非整天对雨流泪。

感於现在国家的处境、常使我喜欢提到她的另一首描写项羽的诗。楚霸王是历史上的英雄,此诗可代表今天大家在台湾的心情∶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不肯过江东即是不愿投降。由此可以看出到了晚年,她的胸襟气魄,依然如此,是个大英雄。以学佛来说,具有大勇猛金刚菩萨的气概。

在台湾,诸位今天能在此讨论佛法因缘的问题,是有福气的。不管我们个人遭遇如何,学佛的人,当看到太热闹的场面便兴起莫名的悲哀情怀,看到社会太安定,就联想到后面享福过度的坏处。今天我们的文化与社会的层面,看来很安定很繁荣,但是每个人心理都很痛苦。我有许多各方面的朋友,佛教、天主教、基督教、回教都有,因为我不太界别任何宗教,所以宗教反正都是劝人为善,都有它的好处,至於形而上的道理谁高谁低,那是另一主题,暂且不谈。我看看许多朋友,以台湾目前情况,到了晚年,夫妻两人很可怜,同美国老年人一样。儿女长大了,出国的出国,成家的成家,搬到外面成立小家庭,最后两老在家,什麽人作伴侣?电视机。

两个人待在家中,正应了两句古诗∶流泪眼观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因为我看看你也不像十几岁时那般漂亮,你看看我头发都白了,没得看了。两对眼睛只好看电视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早已不是当年一起买电影票看电影那种爱情了。将来中国社会这种情况恐怕愈来愈严重,所以年纪大或中年十岁以上,就要有个安排。庄子有句话∶哀乐不能入,谈到人生的经验,到了中年,哀乐就不大分了 ,悲哀与快乐都差不多木然 了。 因此过了中年到老年,奉劝大家最好是学佛,当然诸位都是学佛的。返老还童 的外婆禅刚才送大家一本外婆禅,不是向大家推销书,而是外婆禅的作者是个学佛很好的榜样。作者名字是笔名,真名不愿意发表。

这位老太太七十几岁,现在人在美国,是世家小姐出身,算得上是个半新半旧的现代才女,先生也了不起,是老牌的法国留学生,夫妇两人一生碰到几个时代--推翻满清建立中华民国、北洋军阀内争、八年对日抗战,到了台湾。只有一个女儿,是我的学生,师大东海毕业,拥有两个博士学位,很有才。后来老太太的先生死了,我说妈妈一个人住在南部怎麽办呢?就把她接来台北,住在我家隔壁,也好有个照应,便搬来了。老太太信天主教,晓得我不分宗教,所以大家相处得很好,当她的女儿到哈佛深造时,特别请我多加照顾。这位小姐到了哈佛大学,不久就把妈妈接去同住。这位老太太到了美国,我看她一个人跟女儿住很无聊,就寄了一本我的书,说不管信什麽教,没事无聊嘛,学学打坐也好,她觉得有道理,就坐起来,我告诉她有问题写信给我,每天写日记,半个月邮寄一次。呵!她一路进步,现在不得了啦!七十多岁的人,越来越精神了。

这还其次,为何要出这本书呢?她到了美国,一个读书的女儿是不太侍候妈妈的,孝顺是孝顺,嫁了印度人,也是博士,生了个孙女,我们想想,假如我遇到这种情况怎麽办?我最佩服她老太太一生遭遇不痛快,心理却很平安,信上报告说,在国外住外国女婿家,带小孙女,不当成是家,而是住旅馆,女儿女婿是旅馆的老板,今天在此做客,住到那一天算那一天,因此我佩服她处理的方法很好。晚年学学佛,打打坐,带带小孙女,把自己的人生看成住旅馆,就痛快了,这就是一个老人善於安排自己的好例子。

由此道理,所以介绍这本书给大家,谈如何安度晚年,如何使生活平淡快乐。

小时候我家有个庙子,从宋朝几百年下来的家庙,历来曾经出过很多高僧,我父亲告诉我,其中有位高僧的对子很好∶得一日粮斋,且过一日。有几天缘分,便住几天。就是说明做天和撞天钟,和尚去了庙子空的洒脱境界。人生有如此解脱的心境,那麽对自己一辈子的因缘遭遇便能处理得非常美满了。(文:南怀瑾)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7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5-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留名,关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6-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9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的是···
楼主的看法········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2-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49 天

发表于 2010-6-19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8-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5 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d1*#  #bb# 谢谢楼主分享

[ 本帖最后由 l867923349 于 2010-6-25 00:44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6-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7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MACD KIN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5-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80 天

发表于 2010-7-29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1-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10-8-3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多了,能否在第一页搞个索引。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5-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22 11:37 , Processed in 0.034544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