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瑞趣

[板块交流] 瑞趣2008-推倒重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1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跟我几乎一样的啊????

最多时32W,去年8月开始自己置换房子、装修,老家还翻建房子,花了40W,现炒股没钱了。
去年也幸亏搞基建,否则缩水更严重些
炒股不是我们的全部,有时钱真不想去花掉,真想不停地滚动,像雪球一样,但是不能全由自己?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1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光阴似箭。
想起了Rich当时征求id名字的情形,一晃就是6年了!:*29*:
可惜我那02年的id忘记密码了,楼主也不认识我了:*18*: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1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叶檀

吃饭行情与喝粥行情
2008年12月08日 证券市场周刊
  机构很忙,忙什么呢?对形势做判断?已经不必,他们在传阅《珠三角考察纪录》(对珠三角经济有生动白描式记录的网文),进一步印证自己对于明年经济的悲观预期;他们在进行大笔交易,维持年底的吃饭行情。年末靠降息、积极财政政策强刺激维持了吃饭行情,明年恐怕只能维持喝粥行情。
  具有QFII背景的中金公司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在12月的首个交易日,抛售了19只大盘蓝筹股,合计抛售1.4亿股,卖出8.5亿元。大投行与大券商,忙着在一二级市场套利,在大盘蓝筹股二级市场与ETF之间套利。
  其实,在11月的反弹行情中,无论机构投资者,还是普通散户,都在趁利好消息出台的时机高抛低吸,机构与散户难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可见投资者已达成共识,在根本性规范新股发行和大小限制度出台之前,这个市场只有短期套利的价值。这种行情一言以蔽之,就是机构年末吃饭行情。
  就在这个当口,数位教授联名建言,希望有关部门重视资本市场、拯救资本市场。
  此份上书让人感慨不已,建议第四季度实施政策,到12月初正式曝光,显然已经没有实施的时间。据我所知,有教授在今年年初就提出救市与救经济之论,但回音杳如黄鹤。另一个感慨是在实体经济下行之后,他们从资本市场出发挽救实体经济心愿未变。
  说实话,现在圈中人愿意公开指责新股发行制度和大小非的人不多,一是容易被套上一顶非市场化、主张政策市的大高帽;二是很多与大小非、新股发行有千丝万缕的利益关联者不喜;三是反对股改与珍视股改成果的人,都不愿意听什么股改完善论。
  当然,在目前特殊阶段下,拯救股市未必能够拯救实体经济,不仅因为以往实体经济与股指冷热往往不同步,更重要的是,目前股市资源错配严重,此时以强心针硬拉对中国投资者未必是福音。
  笔者一度热切主张救市,以后音声渐息,从9月开始,中国发电量、税收、企业库存等关键经济指标下行,此时惟有呼唤拯救实体经济,暂且让股市自生自灭。跌到极低处,关键性制度改革措施才能出台,中国股市从来如此。
  上书所提及的大非自锁制度是好建议。大非自锁是大非承诺减持股价的位置,通过自愿价格锁定,向市场宣告大非对本公司的定价。正如现金分红制度向投资者宣告了哪些企业是对投资者收益负责的企业,大非自锁宣告了大非眼中本企业的价值底线。由此,市场分成了自愿锁定的市场,与不愿锁定的市场,价格成为信息披露的最好手段。投资者有选择的自由,与优质公司共舞,或者围着垃圾跳舞,悉听尊便。
  如果一些建议落实,如大非自锁(有大非愿意)、如在改革大小限制度后实行平准基金,中国股市也许可以维持吃饭行情,否则,等着自由落体,喝稀粥。认为中国经济与股市走独立行情,等同于希望拔着头发离开地球。
  在经济严冬重提资本市场的重要性、疏导大小非、大小限的必要性,苦心可鉴,却错过了恢复市场信心的最好时机。现在,股市应以新股发行机制为抓手,解决大小限,而在宏观层面上,恢复国内投资与消费是当务之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1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午卖出昨买后买了宝石(一点点)、三联(开板了)、绿景、宝安、兆维、昆明制药
都是一点点,直觉犹豫?伺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1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扬韬:银行进入股市之后


昨天,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正式宣布银行资金可以合法合理地进入股市了。这是对原证券法“银行资金不得违规进入股市”条款废除后的第一个银行资金进入股市的合法文件,对于中国证券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之前,由于早期的证券法明文禁止银行资金违规进入股市,市场各方则因噎废食,干脆禁止所有银行资金直接进入股市,证券法修订后,理论上银行资金是可以进入股市的,但出于安全考虑,这个口子始终没有开。虽然个别银行早已开展了股票抵押贷款,但其规模极其有限。而银监会此次发文,则意味着未来银行的资金将在并购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数十亿乃至数百亿的资金将可以直接进入股市,因此意义重大。



虽然文件限定仅在并购领域提供相关贷款,但恰恰是这种贷款行为暗示了股市的底部区域,也是这种贷款行为,可以提前预示顶部区域。这是由银行自身控制风险的要求所决定的,也是由市场的资本利益所决定的。而此种行为也必将对证券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企业间的并购行为将大规模发生。此前,上市公司的收购兼并数量并不多,其主要原因就是受制于资金问题。而在资本市场发达的美国,2000-2006年的企业并购金额都接近1.5万亿美元,占当期GDP的比重为11-15%。按照中国明年之后GDP总量逾30万亿来算,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的并购市场规模或可达每年4万亿元人民币以上。如果按照银行贷款45%、4年偿还完毕,则未来一段时间,商业银行的并购贷款最大总存量将达到7万亿元以上。而目前商业银行总贷款规模才只有30万亿。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的商业银行获得了一个发展空间巨大的机会。这或许是昨天天银行股表现强劲的主要原因。



其次,企业间并购行为盛行,封杀了股市的下跌空间。如果一家企业的回报率足以应付银行贷款利息支出,则一定会被其它企业盯上并实施收购战。虽然文件规定只针对企业并购,不提供财务并购贷款,但财务类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其相关企业获得类似并购机会。比如,某钢铁集团财务公司发现另一家企业有极佳的财务并购机会,他可以联合其旗下的钢铁类上市公司入手做局,将该企业一举收购。即便该集团的财务公司没有发现这样的机会,市场上大量存在的财务中介、财务顾问公司也会将类似机会报告给他们。所以,并购贷款盛行后,企业的合理价值将有了扎实的基础。



第三,并购贷款在多数时间是一个多赢格局。如果收购的风险不大,那么,收购方达到了扩张的目的;如果收购后能获得长远发展,那么,被收购方也会心甘情愿;如果风险控制得当,银行获得了利息收入;而对投资者来说,借助收购行为可以完成套现。所有参与各方,都会在收购中获益。所以,这种收购注定会获得市场的喝彩。



第四,并购贷款对于企业的风险并不大。有些人担心银行大规模介入并购贷款,可能形成新的坏账。其实不然。银行的贷款水平一般会按照市价打折扣。如果收购价格10元,银行最多贷款5元,部分银行可能只贷款4元。但要求5年内偿还,有的银行会要求4年偿还。假设按照最保守的方式去做,那么,10元的并购经过一个会计年度,银行的贷款余额就只有3元了,股价下跌70%才会有风险。两年之后,余额更只有2元,风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即使按照最极端的做法,10元的并购给予5元贷款,5年偿还,那么,一年后,贷款余额也只有4元了。要股价下跌60%才会损害银行的利益。这也正是扬韬前条所述的“如果风险不大”。理论上,产业资本的嗅觉比较灵敏,大规模的并购一定会发生在股市的底部区域和上升中期。此时,并购会带来股价的进一步上涨,并购风险很低。我们假设2000点开始推行此政策,在股市涨到3000点之前,几乎所有的并购都没有什么太大风险(对银行而言)。也正因为如此,银行会积极主动参与进来。



第五,由上述过程我们可进一步得知,市场并购的兴衰,将反映参与各方的心态。将来判断股市涨跌、顶底的时候,这或许可以作为一个新的指标——并购金额创新高了,股市即将见顶;并购金额陷入谷底了,股市显然见底。



最后,在2000点附近,银监会推出此政策,其实反映了监管者的一个基本判断:这里的风险并不大。这或许可以成为我们对当前市场进行判断的一个参照系。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1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
1211.JP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1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冬天毕竟是冬天,虽然时有暖风拂面,但是寒潮仍然滚滚袭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1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也买了绿景,盘中一直还算坚挺,后半场被打下来,不知道会怎么样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4-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7 天

超短俱乐部

发表于 2008-12-11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交易记录,瑞版貌似在研究自动交易系统。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0-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266 天

股指家园

发表于 2008-12-11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冬天还是那样冷·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超短俱乐部道亦有道特训营

发表于 2008-12-11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瑞趣版自成一派。。。。只能看看效仿不来。。。:*2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3-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s111hn 于 2008-12-11 21:35 发表
看交易记录,瑞版貌似在研究自动交易系统。

只是跟随、靠近某个交易系统,盘后看很完美,盘中要接近盘后,变数很多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随星而动 于 2008-12-11 22:04 发表
瑞趣版自成一派。。。。只能看看效仿不来。。。:*29*:

只是在探索,哪里有一派,见笑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2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846 瑞趣 的帖子

买卖是非常的积极!:*19*: vv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11-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2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瑞趣版的做法和我以前看的一本书很像:野山的实战手法   也是抓停停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6-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开小差就不行,宁波富达只买进第一单,第二单就买不进了
部分深套,割肉,还没割完,两天都-8%-7%-9%的下不了手?
6208第三个涨停,15手里卖了3手,卖掉一点点似乎消除了一点紧张情绪?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97822929 于 2008-12-12 10:38 发表
瑞趣版的做法和我以前看的一本书很像:野山的实战手法   也是抓停停的:)

小散的策略,世上有2个党,***、国民党,在大势未定时你跟哪个党?
虽然知道要跟有前途的党,张国焘做到了***的高级领导人,在关键时刻还是判断失误,林彪在革命初期差点判断失误,后来做到了老二还是判断失误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8-12-12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vv vv vv vv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1-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散没有号召力、没有决定力,
只有寻找、跟随强者
但强者的脸上没有写“我是强者”,

跟对了坐江山吃肉,
跟错了坐监狱割肉,

我们靠判断形势来生存
其实哪个领域不是这样呢?

[ 本帖最后由 瑞趣 于 2008-12-12 11:59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司发重组信息助大小非套现


  限售股解禁屡屡与重组公告并肩而行,投资者质疑
  何先生为在8日卖出了国投新集而心痛不已。"如果知道它会有资产重组,我肯定不会卖的,少赚了很多!"12月19日,国投新集将有近7亿股限售股解禁,但在10日,公司发布了重大无先例资产重组事项。
  限售股解禁前夕上市公司发布重组公告的"巧合"事件,绝不仅仅只是国投新集独有。时代科技昨天2762万限售股解禁,"恰巧"在此前一天,公司公布重组方案。而在此前,吉林制药、美锦能源、*ST申龙等上市公司的身上,无不是在限售股解禁期间与重组并肩而行,而吉林制药给投资者的教训则是,大小非出逃后,重组宣告终止。
  "巧合"不断
  限售股一解禁公司就重组
  何先生为在8日卖出了国投新集而心痛不已。12月19日,国投新集将有近7亿股限售股解禁。而目前该个股流通股仅有3.52亿股。何先生预测,12月19日限售股的解禁,将会对国投新集的股价带来非常大的冲击,于是,在8日当天股价突然冲高后,赶紧抛掉。让何先生错愕的是,国投新集从9日开始停牌,并在10日发布了重大无先例资产重组事项,昨天又与皖能股份签署投资协议公告。利好消息像春笋一样被一层层剥开。何先生认为,在利好消息逐步公布后,国投新集复牌肯定会连续涨停,短期内,大量的限售股解禁将在利好消息中显得微不足道。
  打出"限售股解禁+重组"组合拳,并非只有国投新集一家。12月8日,时代科技涨停;9日,该个股因重组事宜停牌;10日,公布重组方案,控股股东引入战略投资者,并向时代科技注入新业务;昨天,时代科技2762万限售股解禁。
  无独有偶,广聚能源有9167万股股改限售股在12月8日上市流通,该公司原有流通股1.85亿股,此次限售股解禁使其流通盘一下子扩容50%。限售股刚出笼,12月9日,广聚能源就因筹划重大事项开始停牌,而重组的利好消息也使得该个股在8日限售股上市当天,股价以涨停报收。
  此前,急于保牌的*ST申龙也于10月25日开始停牌,谋划资产重组方案,将引入陕西炼石矿业有限公司。11月24日,依然处于停牌状态的*ST申龙有1290万股限售股上市。11月26日,*ST申龙在30日期限内复牌,并发布重大资产置换和定向增发公告,股价继续拉出两个涨停。
  美锦能源也是在限售股流通前就因重大重组事项停牌,目前仍在停牌状态。在股价连摸两个涨停后,美锦能源在11月17日,宣布筹划重大重组,即日起停牌。11月18日,该公司118万股限售股正式上市流通。有分析人士预测,该个股在复牌后,也将坐上"重组快车"。
  最近被称为"妖股"的川投能源,最近非公开发行的限售股解禁,也被疑搭乘了"重组快车"。川投能源去年曾以每股10.80元的价格向5家机构投资者非公开发行3490万股股份,在送股和派现后,上述股份变成4537万股,持股成本降低到每股8.30元。今年10月29日,这部分限售股迎来解禁之日。当天,股价虽然下跌6.99%,但依然与一年前的股价水平持平。10月31日,该个股宣布筹划重大重组,因而停牌。
  12月2日,川投能源复牌,同时并宣布大股东将注入优质资产,从而在复牌后,出现了连续6个涨停板,累积涨幅达77.22%,股价早已超越了非公开发行的成本价。
  限售股解禁路线图
  限售股解禁前:上市公司发布朦胧重组信息,借此推高股价
  限售股解禁期间:上市公司发布重组进展公告,散户进入接盘
  限售股解禁后期:上市公司公告重组失败,限售股股东成功出逃,散户被套
  月初4个交易日
  中小板86高管减持
  据统计数据,截止到12月8日,6个交易日内共有18家上市公司遭遇大小限股东的减持。11月份遭遇大小限股东减持解禁股份的不过37家公司,10月份这一数字仅为21家,显然12月份大小非减持的频度明显加快。此外,从12月1日到12月4日仅仅4个交易日,就发生中小板董监高及相关人员减持本公司股票86起。广州万隆表示,大小非和上市公司高管大量减持说明产业资本认为基本面情况仍不乐观,未来大小非减持仍是市场中主要的做空动力。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擦亮自己的双眼,看清楚哪些是真重组、哪些是为配合限售股解禁发布的假重组至关重要。
  前车之鉴
  大小非出逃重组中止
  有行业研究员告诉记者,在医药板块中,吉林制药的业绩不好,并不值得他们研究。但在游资和投资者眼里,吉林制药却是倍受关注的重组概念股。今年4月29日起,吉林制药因重大重组事项,开始了近三个月的停牌。复牌后,股价逆势而上,连续4个被封死的涨停。
  在涨停的背后,市场对吉林制药的重组发出一片质疑声,认为该重组是"空手套白狼",找来不能生产钾肥的矿产注入到上市公司。吉林制药紧急停牌,随后在澄清公告中复牌,股价才开始表现平稳。
  11月10日,沪指大涨7.27%,吉林制药却停牌发布风险提示。
  11月17日,吉林制药提早为即将到来的限售股上市架好防护林,二股东吉林省明日实业有限公司承诺暂时不减持新解禁股。
  11月18日,公司突然宣布,二股东在最近两个月已经累积减持超过841万股,使市场对吉林制药重组的不确定性再添忧虑,致使吉林制药当天以跌停报收。虽然吉林制药后来对减持的时间做了澄清,但依然无法挽回市场的信心。
  11月19日,二股东吉林省明日实业有限公司所持有的791万股吉林制药股份解禁。
  11月24日,吉林制药再度停牌,提示重组的不确定性风险。
  11月27日,吉林制药复牌,并宣布终止该次重组计划,股价被连续4天做"自由落体"运动,均被钉死在跌停板上。
  "公告重组--承诺不减持--宣布已减持--重组中止",吉林制药打出了一套"限售股上市+重组失败"的组合拳。而二股东的减持,在重组宣告终止前已经结束了动作。
  机构提醒
  分析股东构成判断重组真伪
  资产重组与限售股解禁经常"并肩而行",银河证券研究员刘毅铭认为:"肯定不全部是巧合。"但他同时表示,每只个股所遇到的情况并不一样,因此很难概括而言。他提醒投资者,需要注意上市公司发布的风险提示公告,例如"上述重组计划未获有关机构批准"等字眼,经常被投资者忽略掉。
  同时,遇到限售股解禁的情况,投资者可通过分析持有限售股的股东构成来推断该部分股票会否被减持。刘毅铭以国投新集为例,持有解禁股的安徽新集煤电(集团)有限公司和国华能源有限公司,同为企业的发起人,而且都属于煤炭企业,因此减持的欲望应该不是太强烈。而有些限售股的持有股东则以投资获利为目的,减持的欲望相对较强。因此,投资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将抛售。
  根据统计,12月份将有120余家上市公司的233.10亿股限售股陆续解禁,解禁市值累计超过1700亿元。在继前3个月小幅增加后,12月份A股又是一个限售股解禁的洪峰。市场人士预测,在市场转暖、重组升温的情况下,或许越来越多的限售股解禁会搭上重组的"顺风车"。(信息时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8-1 09:03 , Processed in 0.053541 second(s), 13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