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币:
-
- 奖励:
-
- 热心:
-
- 注册时间:
- 2007-8-9
|
|

楼主 |
发表于 2007-12-25 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部曲——征服四海
在26岁8月的某一天,由“亚洲最大水龙头制造商”拉开了我们拜访公司的序幕,为巴菲特投资研究团队翻开新页,之后“世界第四大窗帘制造商”、“世界第三大健身器材制造商”、“亚洲最大气动钉枪制造商”、“台湾最大瓶盖制造商”、“台湾最大成衣制造商”、“全球最大AM塑胶保险杆制造商”、“全球最大AM车灯杆制造商”、“全球最大电动代步车制造商”、“台湾两大脚踏车制造商”、“台湾最大轮胎制造商”、“台湾最大户外烤肉架制造商”、“台湾最大制造锁商”、“台湾最大贸易商”、“世界第一~三名球头制造商”、“世界第三大油封制造商”、“台湾最大空气压缩机制造商”...。
林林总总各类优质优势传产公司我们都拜访完了后,开始拜访我们所能理解的电子类股企业“台湾最大3C连锁通路商兼亚洲最大小家电制造商”、“亚洲最大资讯通路商”、“世界第一大NB电池制造商”、“世界第四大NB电池制造商”、“台湾最大电子材料代理商”、“亚洲第一大IC通路代理商”、“世界最大镭射全像包装材料制造商”、“台湾最大光学产品制造商”、“台湾最大线上人力资源中介”。
当然还有许多企业非常优秀卓越,但由于它们的技术或生意模式超出巴菲特投资研究团队成员所能理解的范围,我们就选择承认不懂、壮士断臂舍弃它,最后凡是符合巴菲特选股逻辑的企业我们都去拜访过了,有些企业甚至去了十多次!其实拜访企业一点都不难,辛苦的地方在于,拜访前扎实的准备功课,而拜访过程中,困难度最高的部分是公司方面所传达资料的真实度辨别判断!
慢慢的第一流投资组合名单浮现了,而为了增加对这些公司的了解,我们开始拜访这些公司的同业、竞争对手,有时甚至从它们的供应商着手,这种“上穷碧落下黄泉、南北奔波跑公司”的研究让我们对巴菲特所说:“以企业主的角色来看投资,是最有智慧的投资”深感认同!当我与Charle郑开始以企业主的思考逻辑拜访公司后,逼得我们心思全放在企业身上,从杂乱无章、排山倒海的资料量中判别有用的数据,也从最稳定确定之处,企图探索找出隐忧麻烦等企业变数,“在不疑处中起疑,于无声处听惊雷”,这一切只是为了增加投资胜算、胜券在握而已,至此我的绩效也总算是稳定在一个平均数之上了。
100
当年指数高点 当年指数低点 高低点跌幅 当年指数收盘 全年跌幅
100
个人投资报酬率
1998/22 6,418
1999/23 8,448 31.60% 42.70%
2000/24 10,393 4,555 -56% 4,739 -43.90% -22.25%
2001/25 6,198 3,411 -45% 5,551 17.10% 22.50%
2002/26 6,484 3,845 -41% 4,452 -19.80% -9.00%
2003/27 5,141 4,044 -21% 5,890 32.30% 45.00%
2004/28 7,150 5,250 -27% 6,139 4.20% 21.21%
2005/29 6,600 5,565 -16% 6,548 6.70% 41.93%
7年平均投资报酬率 4.00% 20.30%
100投资7年结算金额 102 308.50%
7年平均复利投资报酬率 17.4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