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币:
-
- 奖励:
-
- 热心:
-
- 注册时间:
- 2005-1-10
|
|

楼主 |
发表于 2007-9-24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光明日报:玛纳斯湿地:沙漠边缘重现生机 | 光明日报 |  | 成百上千的白鹭、野鸭在一片方圆100平方公里的湿地上空飞翔,成群的牛羊在湿地边草场上觅食、漫步。请不要认为这是哪个风景区或草原里的景色,这一场景出现在我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新疆石河子垦区玛纳斯河下游的农八师136团附近,一块才有8年历史的湿地上。 说起这片湿地的形成,还得归功于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施的节水灌溉技术。据石河子市人民政府提供的数字表明,仅2006年石河子垦区160万亩棉田实施的滴灌,年节水3亿立方米。有关专家称,石河子垦区实施的膜下滴灌实现了三个之最:一是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先进的节水设备生产企业,实现了所有成型设备和工艺技术的国产化;二是创造了高效节水器材世界最低价格,降低了膜下滴灌技术推广应用的投资成本;三是采用大田膜下滴灌节水模式,创造了农田大面积应用滴灌技术世界第一的纪录。正是由于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8年前,在玛纳斯下游农八师136团附近出现了一片湿地,水面一直保持在100平方公里。这里在上世纪50年代曾有过一片湖面,最大时曾达到550平方公里。到60年代,由于无节制的垦荒和截水灌溉,注入该湖的河水断流。到上世纪90年代末,石河子垦区将每年滴灌节约下来的2亿立方米水全部输向玛纳斯河,使玛纳斯湿地重现生机。
宽阔的水面、成群的野鸭、嫩绿的芦苇、大片的树林和棉花田,号称“死亡之海”的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深处,今年出现了一个风景独好的“小江南”。更令人称奇的是,澳洋科技公司30余亩沙漠试验田棉花经过三个多月的精心管理,棉花竞相吐絮。最近,公司研究人员和开心的新疆棉农一起下地摘下第一茬新棉。
在沙漠60公里深处,一排白色的小平房是“死亡之海”里唯一的建筑,它就是澳洋科技设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的“远程绿色基地”。小平房前方是一片长约11公里、占地面积330公顷的的碧绿水库,水库旁的1000多棵耐旱树木将30亩棉田和50亩芨芨草保卫起来。为了这片库区绿洲,澳洋科技公司三年共投入了1.3亿元。
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的我国第二大沙漠是新疆北疆沙尘暴的主要源地。玛纳斯湿地的形成有效地遏制了环境恶化的脚步,同时也为现代农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本。此湿地目前已被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