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lymanqun

欧奈尔选股法80只牛股纵览(年盈利超130%)累计收益901.38%今日评分公布0426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13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ymanqun 于 2007-4-13 16:49 发表

这也是主力持筹指标无法解决的问题,这类股都是有比较大的主力在内,做长庄的准备,反复地对倒,经常出多进少——但出的又到自己的手里(多个帐号),可主力持筹指标无能为力,把出的都算成主力主动卖出(不管 ...

谢谢依然兄,受教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3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evin_QQ 于 2007-4-13 19:53 发表


这是DZH2网上路演的记录http://show5.gw.com.cn/index.jsp,呵呵,大家参考一下!个人觉得做短线不错!

多谢Kevin_QQ 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3-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4 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ymanqun 于 2007-3-18 18:59 发表

好了,一般精度的就用马来兄的公式,高精度的就用你刚才的公式:

分笔大额

Var1:=AMOUNT/VOL/100;
Var2:=REF(ASKPRICE(1),1);
Var3:=REF(BIDPRICE(1),1);
Var4:=(Var2-Var3)*0.35;
Var5:=IF(Var1>= ...

如果说要精确的计算分笔大额,小弟觉得应该采用如下公式,这样才是每一笔的成交精确金额,原来的是先求和再*c,修改后是每一笔金额之和,大家觉得呢?:
分笔大额

Var1:=AMOUNT/VOL/100;
Var2:=REF(ASKPRICE(1),1);
Var3:=REF(BIDPRICE(1),1);
Var4:=(Var2-Var3)*0.35;
Var5:=IF(Var1>=Var2-Var4,VOL,IF(Var1<Var2-Var4 AND Var1>Var3+Var4,BUYVOL,0));
Var6:=IF(Var1<=Var3+Var4,VOL,IF(Var1<Var2-Var4 AND Var1>Var3+Var4,SELLVOL,0));
J: SUM(Var5,0);
大单买量:SUM(IF(AMOUNT>=50000,Var5*c,0),0);{新}
大单买量:SUM(IF(AMOUNT>=50000,Var5,0),0)*c;{老}
T: SUM(Var6,0);
大单卖量:SUM(IF(AMOUNT>=50000,Var6*c,0),0);{新}
大单卖量:SUM(IF(AMOUNT>=50000,Var6,0),0)*c;{老}
Var2;
P: Var1;
Var3;
VOL, VOLSTICK;
U: EMA(J-T,3);
Var7:=BARSLAST(CLOSE>REF(CLOSE,1));
Var8:=BARSLAST(CLOSE<REF(CLOSE,1));
Var9:=SUM(IF(REF(CLOSE,Var7)<=CLOSE,VOL,0),0);
VarA:=SUM(IF(REF(CLOSE,Var8)>=CLOSE,VOL,0),0);
U1: EMA(Var9-VarA,3);

[ 本帖最后由 zhbsystem888 于 2007-4-14 20:58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4 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网站,谢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2-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4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hbsystem888 于 2007-4-14 02:22 发表

如果说要精确的计算分笔大额,小弟觉得应该采用如下公式,这样才是每一笔的成交精确金额,原来的是先求和再*c,修改后是每一笔金额之和,大家觉得呢?:
分笔大额

Var1:=AMOUNT/VOL/100;
Var2:=REF(ASKP ...

对,你修改得更正确,就采用你的,谢谢你的细心vv vv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9-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4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信建投研究所:今年"V"型走势 3500点处降低仓位


   中信建投研究所     2007-4-13 16:01:04

  如果选择选时策略,建议在上证指数3500点附近降低持股比重;如果选择选股策略,下一阶段行业选择方面可侧重于装备、电力、煤炭、高速公路、钢铁、信息技术等行业。

  中信建投研究所在构建2007年投资组合的过程中以蓝筹股为组合构建的重心,在行业选择方面,侧重于钢铁﹑电力﹑汽车制造﹑高速公路﹑港口机场﹑航空运输等行业,到目前已取得超额收益16.82个百分点,中信建投2007年TOP20指数自2007年1月4日至4月11日的收益率为45.52%

  在个股方面,自年初到4月12日,国电电力的涨幅为114.75%,金陵药业的涨幅为103.43%;深能源A﹑江淮汽车﹑天津港﹑粤高速A的涨幅超过80%。组合中的20只股票有18只股票跑赢大盘,目前只有宝钢股份及中兴通讯两只股票的涨幅落后于市场。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负责人彭砚萍女士向本报记者介绍了该所推出TOP20投资组合的研究策划细节。2006年,全球资本市场在企业利润上升和流动性泛滥的双重冲击下普遍上升,反映出股指上升的合理性。彭砚萍颇为自豪地说,"我们的策略分析师相当准确地预见了市场运行的趋势和节奏。"

  2007年市场普遍预期上市公司利润增速在30%以上,中信建投证券注意到,上市公司的财务政策对2007年上市公司利润增幅有重大影响。如果在市场的影响下,上市公司普遍采用比较激进的会计政策调节企业利润,则上市公司利润增幅可能将进一步超出市场各方的预期。此外,2007年上市公司利润的增长将呈前高后低的格局,一季度利润增幅将很高,对市场信心有较好的支持作用。

  从流动性方面看,从央行最新发布的货币政策目标来判断,2007年国内M2将高位运行,流动性充裕的状况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改变。特别是,对2007年的股市而言,由于赚钱效应导致的居民储蓄流入势头将会继续,成为推动股指的主要力量。

  彭砚萍强调:"我国股市正处于有史以来的第三个活跃时期,并将持续较长时间,对于这一点,我们并不怀疑。"

  综合多方面因素,中信建投证券认为2007年的整体市场走势将是一个"V"型走势。一季度,在储蓄资金流入及企业利润增速表现理想的鼓舞下,股指表现较好。其后,在利润增速预期下降及非流通股等可能的负面因素的冲击下,股指将向下滑落;最后,在外围资金的推动下,股指可能再次走出上升行情。因此,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师吴春龙预计,在2007年,选时和选股都有其生存的空间。流动性过剩将是股指上升的最主要动力,如果加上大股东的利益机制的作用,指数存在进一步上升的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的随机性增强,而确定性在下降。如果选择选时策略,建议在上证指数3500点附近降低持股比重;如果选择选股策略,下一阶段行业选择方面可侧重于装备、电力、煤炭、高速公路、钢铁、信息技术等行业。

  采访结束前,彭砚萍所长再次强调:"我们对2007年市场的总基调是牛市调整年,市场风险较高。指数表现上,由于推动指数上升的主要动力是非理性资金的涌入,顶点难以预测,因而大涨之后的大幅震荡也在所难免。"

中信建投2007年TOP20组合市场表现

股票              股票  1月4日收盘价 最新收盘价 区间复权涨幅 (%) 最新动态
代码              名称         (元)        (元)                           市盈率((倍)      
600795        国电电力     6.38         13.25         114.75             29.94
000919        金陵药业     4.74         9.50         103.43             22.65
000027        深能源A     8.40         16.53         98.44             23.91
600418        江淮汽车     5.14         9.44         91.87             18.45
600717        天 津 港     9.04         16.25         82.38             45.55
000429        粤高速A     4.80         8.16         82.14             29.17
000625        长安汽车     9.55         15.75         76.57             39.27
600104        上海汽车     8.42         14.17         73.44             64.69
000898        鞍钢股份     11.00        17.36         70.2              15.04
000933        神火股份     11.49        18.62         66.1              22.38
600426        华鲁恒升     11.82        18.85         63.2              25.97
600005        武钢股份     6.82         10.37         63.05             23.37
601111        中国国航     5.66         8.33         61.75             32.17
600808        马钢股份     4.84         7.27         61.56             20.64
600011        华能国际     6.66         10.35         60.47             22.2
600009        上海机场     20.03        28.38         50.08             35.1
600269        赣粤高速     8.92         12.66         49.12             17.74
600089        特变电工     15.53        20.41         36.52             40.28
600019        宝钢股份     9.14         11.08         27.94             15.01
000063        中兴通讯     38.38        47.99         22.74             77.07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9-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4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申银万国:沪指可能冲到3800点 5月后或有调整

2007-04-13 13:27:14 

来源: 申银万国 
 
  基于资金蜂拥而至、个人投资者持股比例大幅上升、企业业绩的惊人增速等判断,申万认为上证综指可能冲高到3800以上。5月后可能看到调整。建议投资者二季度选择钢铁、石化等投资类行业;关注人民币升值、大型企业资产重组和中央政府直接投资领域三大主题。

     4月13日,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在重庆JW万豪酒店召开2007年春季股票投资策略暨国资重组研讨会。研究所发布了对季度宏观经济、股票市场走势、从人口结构预测资产价格变动、以及国企和央企整合投资机会等热点问题研究成果。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认为,中国物价形势正处在一个转折口,以CPI代表的不正常低物价状况即将发生改变,缓慢的通货膨胀时代即将到来。防范通胀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预计人民币升值速度将明显加快,到2008年底累计升值幅度将达15%左右;人民币基准利率将上调4次左右;准备金率高点可能超过13%;此外,发展资本市场也将成为吸纳过多流动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此背景下,只有选择价格敏感型和涨价空间巨大型行业才能更大地分享到投资收益。
     基于资金蜂拥而至、个人投资者持股比例大幅上升、企业业绩的惊人增速等判断,申万认为上证综指可能冲高到3800以上。但随着资金天平向股票倾斜、业绩增长的不可持续性、调控政策的累计效应等因素影响,申万判断5月后可能看到调整。建议投资者二季度选择钢铁、石化等投资类行业;关注人民币升值、大型企业资产重组和中央政府直接投资领域三大主题。
     人口价格因素是推动当前中国资产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但是在2010年之后,中国将从人口红利阶段逐渐进入人口负债阶段,在人口周期推动下,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养老体制发展、金融资产结构将经历必然转变。预计未来三年股权风险溢价水平在3%—3.5%左右,低于长期5%的水平。
     相关报告对当前股票市场上央企和地方国企整体上市投资热的经济和市场根源进行了探讨。重庆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介绍了重庆市国资改革的总体思路和资本市场运作的基本设想。重庆和部分上市公司的高官介绍了企业资本运作和整体上市的经验和做法。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归纳出三条分析和把握央企整体上市线索的基本逻辑线索——主业化、专业化和一体化,并根据这一逻辑对上市公司中央企整体上市的可能性进行的梳理。

主要报告内容摘要

宏观经济

     我们认为中国物价形势正处在一个转折口,以CPI代表的不正常的低物价状况即将发生改变,缓慢的通货膨胀时代即将到来。支撑我们这一判断的因素:一是以M1增速超过M2增速为标志,积淀的潜在购买力正在向实际购买力转变;二是需求加快供给放慢,供求正在向有利于价格上涨的方向转变;三国际商品价格仍处于相对高位,未来仍有可能反弹。
     随着这些特征的强化,防范通胀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性明显提升。升值、升息、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防范通货膨胀的主要工具。我们预计人民币升值速度将明显加快,到2008年底累计升值幅度将达到15%左右;实际利率偏低的情况将逐渐纠正,人民币基准利率将上调4次左右;准备金率更加频繁上调,高点可能超过13%。此外,由于资本化率比较低,发展资本市场也将成为吸纳过多流动性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缓慢通货膨胀的背景下,只有选择价格敏感型产品和涨价空间巨大的行业才能更大地分享到这一变化的投资收益。对于消费品来说,必需品和奢侈品是不错的选择;对于投资品来说,短期关注需求稳定且能在国际商品价格调整中受益的行业,中长期仍应关注资源型行业。
第2季度A股投资策略研究
     在资金、经济、催化剂、投资者心理和投机氛围的共同作用下,A股市场已经逐步进入了结构性、阶段性泡沫阶段。将当前A股投资氛围与IT泡沫时代的美国、升值泡沫时代的日本相比,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我们将借助历史经验,初步探讨泡沫如何诞生、有多大、持续多久、如何破灭等投资者关注的问题,以及在泡沫环境下的投资策略
     二季度股指将按照冲高后调整的格局运行。上证综指可能冲高到3800以上。原因有三,首先蜂拥而至的资金对应有限的股票供给,3月客户保证金增加1300亿,而IPO规模只有21亿。4月,预计新发基金和扩募基金(3、4个封转开)的募集规模将达到700亿以上,而IPO和再融资规模合计不超过500亿。其次,投资者结构进一步向个人投资者倾斜。个人投资者持股比例大幅上升,我们估计其持有市值比例已经从年初的54%上升到60%。风格指数也清晰地刻画了这一点,低价股指数在短短2个月内超越高价股150%。大量普通投资者是以买菜的逻辑投资股票。第三,令人满意的业绩表面增速。初步估计全部A股06年净利润增长约35%,而申万重点公司07年1季度的净利润增速估计将达到惊人的78%。业绩的大幅上升进一步钝化投资者对估值的敏感度。在5月或后期,我们也许能看到一次像样的调整。第一,股票-资金的天平5月后向股票倾斜,大型股的发售将明显加速。初步估计二季度IPO规模能够达到1200亿,整体融资规模有望超过1500亿。非流通股压力也慢慢显现。4月解冻市值850亿(平均07PE42倍),5月解冻市值1200亿(平均07PE47倍),6月解冻市值420亿(平均07PE41倍)。第二,严谨的价值型投资者开始认真审视业绩增长持续性。绩差公司惊人的86%净利润增速背后,是主营业务毛利只增长19%,经营性现金流增长16%。依赖投资收益、财政补贴的增长值得信赖吗?“乌鸡就是乌鸡,凤凰还是凤凰”,投资热点还将回到蓝筹股。第三,调控政策的累计效应需要慢慢显现,股指期货等金融创新出台前后可能引发振荡。而股权激励的出台,由于出台时间差异,所得税征收问题等等,对股价的影响越来越复杂,不简单是推动作用。
      在行业选择上,我们偏重于增长趋势明确,市盈率相对偏低的投资类行业,比如钢铁、石化等。根据我们的预测,化纤、证券、非汽车交运设备,成为1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最大的三个行业,增速分别达到1400%,540%和228%。钢铁、石化、汽车的1季度业绩同比增速也达到惊人的210%、130%和105%。偏周期类的投资品行业业绩表现惊人。在过去的3个月,部分消费类行业盈利预测出现下调,比如食品饮料和餐饮旅游。申万跟踪公司07年净利润增速从40%下滑到35%左右。而部分投资类行业盈利预测出现上调,比如钢铁和建筑建材,申万跟踪公司07年净利润增速从15%提高25%。二季度的宏观调控的政策基调对投资者产生负面预期;但是,如果原材料股本身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被抑制在较低水平,盈利可以持续。消费服务行业,需要等待价格上升预期成为现实。货币结构的变动最终将反映在价格体系的变动上,成为推动消费服务行业再次兴起的重要动力。我们坚信,货币结构越来越偏重流动性,必然导致服务类和消费品价格上升。历史上,M1增速超越M2时,已经导致了99年地产和服务价格的大幅攀升。
在热点主题上,投资我们偏爱人民币升值、大型企业资产重组和中央政府直接投资领域等三个主题。

人口结构变动驱动资产周期变动专题研究:

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人口结构变动是驱动资产周期变动的基础力量。

     人口结构变动对资产影响的产生,来自于两个途径。途径一 ,人口结构的周期性变动对经济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资产所处的基本面环境;途径二,基于个人生命周期行为对储蓄和消费的影响,人口结构变动对资产所处的流动性环境产生影响。
    由于抚养率下降和储蓄上升所带来的人口红利阶段,将推动经济的增长和资产的上涨。日韩为代表的东亚经济和资产繁荣、欧美二战后的婴儿潮对80年代后资产的推动,都是很重要的海外实践。而人口结构影响,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具有可比性的基础变量。
     人口结构对于我国的经济增长影响是非常显著的,65年以来由于抚养率下降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25%;但对资产的影响只在局部显现,这与我们仍以货币为主的居民金融资产结构有关系。
我们密切关注由于人口结构所带来的周期性转变。2010年是个重要时间点,之后中国将从人口红利阶段逐渐进入人口负债阶段,人口负担加重同时储蓄人口比例下降;从全球角度看,2010年也是重要的拐点,发达国家婴儿潮一代进入退休期。我们认为在人口周期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养老体制发展、金融资产结构将经历必然转变。
     在人口红利推动下,股票资产估值将上升,主要来自于风险溢价的下降,我们预计未来三年股权风险溢价水平在3%-3.5%左右,低于长期5%的水平;但风险溢价的下降也将导致未来长期收益的下降,股票长期均值回归的规律仍将发挥作用。从长期资产配置角度,我们认为应该重视再平衡策略的应用。
央企整合带来的投资机会研究
     无论是对于整体市场还是上市公司,央企整体上市都是继股改之后的又一次革命。央企整体上市是国家宏观利益与公司微观利益的共赢性统一,而牛市是整体上市的一个必要条件,我们预测,07,08年将是央企利用资本市场整合的高潮。
    对整体市场的影响包括两方面:第一,大幅扩张A股的规模,使A股更加忠实经济基本面,降低系统性风险;第二,大量新增优质资产创造更多投资标的,使股票供给与目前过剩的资金供给相匹配,而大量低估值进入的资产也将摊薄A股的整体估值。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包括两方面:第一,统一控股股东和上市公司的利益,减少利润漏出和关联交易,改善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第二,外生性的资产注入不但带来当期业绩增厚,更提升上市资产的盈利能力,这在将来将表现为上市公司内生性的业绩增长。
在上市公司外,央企的资产质量上乘且规模巨大。对于实体经济:159家央企广泛的分布在30个不同行业,且绝大部分有很强的行业代表性。对于资本市场,占到全部上市公司数量1/6的央企下属上市公司,市值却占到1/4以上,利润和收入占到1/3以上。从盈利能力上看:央企的资产规模只是全部A股的60%,却创造了2倍于A股的利润:资产周转率和毛利率的提高,三费占比的下降使得国有企业的ROE高于A股并且连年攀升。
     根据政策和各产业的竞争逻辑,我们归纳出三条带有普遍性的央企整体上市线索:第一,主业化,央企通过资本市场做大主营。关注央企旗下主营业务与集团相似的上市公司。第二,专业化,多元业务的央企将不同主业的资产分类打包注入旗下相应的上市公司,实现模块化的整体上市。第三,一体化,关注同一产业链上不同位置的央企下属公司。
    最后我们给出整体上市主题的投资组合,收益将来自三个方面:整体上市时一次性的业绩增厚、因为资产注入使盈利能力提高所带来的长期EPS的提升,  短 期市场因为整体上市预期所给的较高估值。无论是对于整体市场还是上市公司,央企整体上市都是继股改之后的又一次革命。央企整体上市是国家宏观利益与公司微观的统一,而牛市是整体上市的一个必要条件,我们预测,07,08年将是央企利用资本市场整合的高潮。


[ 本帖最后由 lymanqun 于 2007-4-14 09:01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9-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4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哥早啊!有件事情还是要有求于大哥!真不好意思,上次也曾经请求过的:*22*: ,我的2007.3.13的分笔数据有很大问题,导致我计算的时候会产生爆量,你曾经给我的哪些提供下载的地方,我都去下载重新计算测试,都是有问题的,一样有爆量,求大哥给小弟传一下这天的两市分笔!!ftp地址 218.94.95.8 用户zhbsystem 密码20050218,我是10M电信的带宽,很快的,盼,麻烦大哥了,万分谢谢!!
PS:ftp上有我收集的从2007年1月份以来两市分笔数据,是L2正版用户提供的。就03.13这天有点问题,很不爽。需要的大家可以去下载。

如果哪位兄弟也是L2的正版用户,麻烦可以给小弟传一下2007.3.13两市的分笔数据嘛,压缩后不到55M,急死我了:*9*: :*9*: 。

[ 本帖最后由 zhbsystem888 于 2007-4-14 09:44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4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依然大哥,能不能在您百忙之间帮我看看600202这只股票。已经持有一个月了,但是看到动静不大。能否帮忙分析一下。谢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4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智慧L2--仿ddz}
买入量:=sum(selfdata('大买量'),34);
卖出量:=sum(selfdata('大卖量'),34);
买卖差:买入量-卖出量,colorff00a0,linethick0;
FILLRGN(0,买卖差,买卖差>0,rgb(255,0,0)),linethick6;
FILLRGN(0,买卖差,买卖差<0,rgb(0,255,0)),linethick6;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4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ymanqun 于 2007-4-14 08:44 发表

对,你修改得更正确,就采用你的,谢谢你的细心vv vv

我是昨晚在算全部A股的主力持筹数据才觉得应该这么改更准确一些,跟大伙对对,2007.1.4日来,用的是大智慧L2的收费数据计算,在此之前的数据从是依然大哥发的大买量、大卖量计算而来,不知我的对不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4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vv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9-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4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hbsystem888 于 2007-4-14 09:36 发表
大哥早啊!有件事情还是要有求于大哥!真不好意思,上次也曾经请求过的:*22*: ,我的2007.3.13的分笔数据有很大问题,导致我计算的时候会产生爆量,你曾经给我的哪些提供下载的地方,我都去下载重新计算测试,都 ...




888兄;小弟到是L2的正版用户,但是小弟是新人,很多功能不是很会,888兄指导一下怎么提取.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4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zlb128 于 2007-4-14 11:45 发表




888兄;小弟到是L2的正版用户,但是小弟是新人,很多功能不是很会,888兄指导一下怎么提取.

太好了!!:*18*: 在你大智慧的安装目录下有个data目录,如果你是安装的D盘的,没有更改安装路径的话,应该是D:\dzh2\data\sh\20070313.prp和D:\dzh2\data\sz\20070313.prp这两个文件,将他们压缩一下发给我就ok了,呵呵,谢谢啊!!

对了,你什么时候开始用正版的?上传服务器地址为218.94.95.8 用户zhbsystem 密码20050218,如果有flashfxp,可以直接仍到ftp里面,也可以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 ftp://zhbsystem:20050218@218.94.95.8,将你打包的压缩文件仍到里面就可以了,:*29*:

[ 本帖最后由 zhbsystem888 于 2007-4-14 11:57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4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hbsystem888 于 2007-4-14 11:54 发表

太好了!!:*18*: 在你大智慧的安装目录下有个data目录,如果你是安装的D盘的,没有更改安装路径的话,应该是D:\dzh2\data\sh\20070313.prp和D:\dzh2\data\sz\20070313.prp这两个文件,将他们压缩一下发给我就 ...



888兄,不好意思.我找到了.但是只有从4月9号开始的.以前的我可能没有接受,真对不起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4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hbsystem888 于 2007-4-14 11:54 发表

太好了!!:*18*: 在你大智慧的安装目录下有个data目录,如果你是安装的D盘的,没有更改安装路径的话,应该是D:\dzh2\data\sh\20070313.prp和D:\dzh2\data\sz\20070313.prp这两个文件,将他们压缩一下发给我就 ...

终于发过去了。费了半小时,经常传到一半就跳出来“你没有权限。。。。”然后就停止了,必须重新刷新你的FTP地址,在重新传方可,速度也不快(10分钟传一个文件),好了,你可以用了。。。。不必谢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9-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4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招商证券:分享业绩大浪 把握61只战略牛股

2007-04-13 11:58:58 

来源: 招商证券 

  二季度要克服泡沫心理恐惧把握牛市业绩浪、追随资本意识苏醒投身资产注入潮。超配金融、地产、钢铁、石化、建材、煤炭、电力、汽车、家电、船舶制造、工程机械、饮料、零售、服装等行业。

虽然07 年策略报告指出中国资产长期牛市具有不断加强的泡沫化趋势,A 股市场仍应具备相当的上升空间,但扩容制约泡沫发展的判断使我们对一季度市场把握仍显保守。在意识到盈利超预期增长现状之后,我们已经及时修正了对二季度行情的预期。本报告虽因时间所限仍试图讨论两个主题,一是业绩浪行情的空间及投资思路,二是中国资本意识苏醒下的资产注入潮。
中国资本意识的苏醒催生资产注入潮。股改完善了资本的意义,A 股牛市大幅提升了资本的价值,使中国的资本意识开始苏醒。这种变化草蛇灰线之中首先体现在国有资本层面上,也同样深刻体现在民营资本层面上。中国资产的资本化进程由此开始加速,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成为重要方式。
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是股改后的另一场盛宴。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是股改的必然延续,中小股东在中国资产资本化过程中将获得实质性利益:预计1/3 数目的相关公司平均将获得20%以上的业绩增厚与市值提升效应。

对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潜在收益量化分析基础上把握投资机会。拟收购资产规模相对较大、二级市场估值较高从而收购定价折扣较大的公司将为投资者带来较大超额收益。那些本身即具备业绩支持、并具有相对明确的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预期的公司值得给予更多的关注,当预期最终兑现之时投资者仍将获得可观的超额收益。我们给出了相关公司的列表供参考。
盈利超预期增长催生牛市业绩浪。生产效率的持续提高、需求的旺盛增长使企业在国民经济收入分配中始终处于有利地位,资产注入与两税合并等进一步保证了上市公司能够长期获得超越经济增速的利润增速。一季度上市公司盈利超预期增长正在使市场不断向上修正未来三年盈利增速预期,并使得给予07 年盈利30 倍PE 的动态估值成为可能。我们认为在本轮业绩浪行情中,A 股市场从3 月初均衡点位算起将具有50%左右的上升空间。而宏观紧缩将确保经济高速平稳运行趋势、资产供给压力加大难以改变资金过剩的供需关系、股指期货推出将增强市场波动性但不改基本趋势,这些事件即使存在负面影响也将成为业绩浪行情中的次要因素。
克服泡沫恐惧心理把握牛市业绩浪、追随资本意识苏醒投身资产注入潮。二季度在继续挖掘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带来的投资机会外,我们建议对以下行业进行超配:银行因整体盈利加速增长趋势而至少应给予平均配置,证券因盈利爆发式增长而成为我们建议首选的超配甚至是重配的行业;地产的调控政策兑现将成为股价上涨催化剂;钢铁、石化(化工)、建材等基础原材料行业正处于景气最为繁荣且有望持续的阶段中,07 年上半年盈利将出现持续的超预期增长;煤炭、电力共同面临淘汰落后产能政策而可以同时看好;产业景气轮动下一阶段将进入对汽车、家电、船舶制造、工程机械等制造业最有利的时机,可视为长期增加配置的方向;饮料、零售、服装等在非周期性消费品行业中盈利增长将相对更快。
一、中国资本意识的苏醒与资产注入潮
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题材为A 股市场投资者关注已久。但如果不从战略高度上看待这个主题,不从策略层面上提出可以评价投资机会的分析思路,不从战术细节上对投资标的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调研,则难以进行准确的把握。在结合研发中心公司行业部的成果上,我们对以上问题进行了一次系统性探讨。我们相信虽然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并不一定是二季度最大的投资主题,但必然是贯穿2007 年最重要的投资主题。
1.1 资产、资本及资产的资本化
资本市场之所以魅力无穷,按我们肤浅的认识,其根源在于创造了一种完全不同的财富体现与增值模式,这主要通过资产(asset)的资本化(capitalization)实现。资本(capital)的概念从不同角度有不同解释,并且往往与资产这一概念交叉重叠,但从现代资本市场的角度理解则基本上不存在疑义。未进入资本市场的财富,在传统意义上应当称之为“资产”。从会计学或经济学上看,资产均指能够为经济人(包括企业、家庭和政府等)所控制的或拥有的,能够带来一定经济价值的资源;不论是在资产负债表的左端体现为有形资产或无形资产,其共同特点是必须是过去的交易所取得或形成的;这使得历史成本成为对资产进行定价的一般基础。但当这些资产一旦进入资本市场实现资本化,则成为 “资本”。资产资本化的过程,指资产所有者有偿放弃和让度其对资产的自用权利(如使用权),从而获得一个未来的收入来源,并因此可以对之进行合理估值,即以一定的预期收益率水平进行贴现。这使得对未来收入或现金流的预期成为对资本进行定价的一般基础。这样,资产负债表右端的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相应转变为债权资本与股权资本。可以说,资本是资产的价值形式,而资产是资本的载体。
正因为资产与资本在定价方式上的重大差别,资本市场创造了一种完全不同的财富体现与增值模式:资产的资本化一旦完成,财富就不再以资产的历史成本为基础体现,而以对未来现金流的预期为基础体现;财富的增值将不再通过资产积累为基础实现,而是通过改变对未来现金流的预期为基础实现。这样,资产资本化既可能造成资产估值的下降,更可能的是在良好预期之下实现数倍甚至数十倍的资产增值;财富增值的首选方式也因此转变为在成熟的资本估值体系下通过改变投资者的预期实现资产价值的上升。
1.2 中国资本意识的苏醒
虽然新中国的股票市场成立至今已有16 年历史,但资本的真正魅力却一直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甚至长期处于被扭曲误解的状态。直到2006 年之前,A股市场仍然或者被做为上市圈钱的乐园,或者被做为投机搏傻的赌场,其中原因,众所周知,在于股权分置制度对于股权价值文化的抑制,资产的资本化过程在这一背景下是不完全的,非流通股东无法获得资本市场体系下的股权价值评价标准,从而使其价值最大化目标及行为产生了扭曲。
但2005 年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通过支付对价实现全流通,非流通股东开始获得资本市场体系下的股权价值评价标准,大股东与小股东在股权价值最大化目标下实现了统一,其行为也因此发生了根本转变。至2006 年6 月19 日三一重工限售股解禁敲响全流通时代的钟声,资本才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成为完全意义上的资本。
只有经过这一转变,企业所有者以及实现股权激励之后的管理者——不论是国有性质还是民营性质——才有可能真正意识到,其所拥有的财富将取决于资本市场的定价,其财富的增值将取决于资本市场预期的改变;企业的盈利与增长则转变为必要手段,服务于其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即股权价值的最大化。中国的资本意识至此开始真正苏醒。
1.3 中国资本意识的苏醒与整体上市及资产注入潮的到来
中国资本意识的苏醒首先体现在决策层代表的国有资本层面上,有迹可循。2004年的《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九条)从战略高度上提出“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和战略出发作出的重要决策”,为此“要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 。随后的股权分置改革中,“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一说被淡化,但“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则得到更多重视;但2005 年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在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后,支持绩优大型企业通过其控股的上市公司定向发行股份实现整体上市”。这一伏笔的作用在股改取得圆满成果、A 股市场大反转趋势确立之后浮出水面,典型性的言论是2006 年12 月国资委发布的《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以及2007 年初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国资委将加快推进股份制改革,积极推进具备条件的中央企业母公司整体改制上市或主营业务整体上市;鼓励、支持不具备整体上市条件的中央企业,把优良主营业务资产逐步注入上市公司,做优做强上市公司”,由此对国企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给出乐战略性指导意见并使之加速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草蛇灰线之中,依稀可见决策层的前瞻性意图:“股权分置改革”正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先决条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离不开央企的“整体上市”,央企的“整体上市”岂非“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从而“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的最佳途径?国有资产的资本化意义深远,或许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而这一进程经历曲折反复,2007 年终于到了全面兑现之时。
中国资本意识的苏醒同样深刻的体现在民营资本层面上。在我们有幸实质性接触到的一些民营企业中已可切身感受到这种变化:“股权”、“市值”已经取代收入与资产规模成为企业所有者追寻的终极利益最大化目标,股权激励和市值考核机制快速建立,股权分置制度下的资产剥离转为股改之后的资产注入只待流通股东的认可,隧道行为被反向隧道行为所完全取代,投资者完全可以欣然参与共赢基础下的成长盛宴。
股改圆满成功奠定了中国资本意识苏醒的基础、A 股市场的大反转趋势确立及高增预期支持下的高估值则使资本的价值得以大幅提升。大量千万、亿万富翁正在通过资本市场被快速而切实的制造出来,并形成了强大的示范效应,从而加速了中国资本意识苏醒。不论是国有资本还是民营资本,在“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思想指引下,加速资产的资本化进程已渐成共识。
截至2006 年底,159 家央企资产总额已经超过12 万亿元,但在A 股上市的仅仅3万多亿元;上市公司总资产、净资产、净利润总值占全社会的比重预计不超过20%。如果要与中国目前20 万亿的经济总量和每年10%的实际增速相匹配,A 股市值在三到五年之内总市值的再翻一到两番至25-30 万亿,资本化率接近100%完全可以预期。其中,预计通过首发在A 股市场上市的新增市值将占2/3 甚至更多,工商银行(行情论坛)、中国银行、中国人寿、平安保险、大秦铁路(行情论坛)等已经实现了这一过程,中国移动、中国石油、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大量优质企业仍将继续回归或首次进入国内市场。而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在路径选择和操作难度上有明显的优势,有望成为中国资产资本化过程中与IPO 几乎同样重要的方式。我们预计将有1/4 左右、总值4 万亿的新增市值通过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实现,而涉及的公司数目则至少在1/3 以上。通过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带来的外生式增长以加强内生式增长,最终实现股权价值的提升,正是资本意识苏醒的体现。
二、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股改后的另一场盛宴
2.1 全流通时代的并购必然以整体上市及资产注入为开端
股权分置改革创造了一个全流通的A 股市场,大股东的股权价值得以用市价计量,从而使其能够在与流通股东利益趋于一致的基础上追求股权价值最大化目标。这两个变化正是并购活动得以兴起的基础:股权的市价计量使得资产交易行为有了确定的定价基准,股份做为并购活动中最重要的融资工具与支付手段因而登上舞台;股权价值最大化目标的确立使大股东致力于追求有效率的扩张,而并购无疑是可以迅速实现规模扩张一个快捷的道路。因此,全流通时代无疑也将是一个并购的时代,换股合并、要约收购、代理表决权争夺、私有化、回购、分立、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借壳上市及其过程中的资产置换与重组等各种并购重组手段预计将层出不穷。
但并购并不必然是一个创造价值的过程,对于收购方来说平均而言只是个胜负参半的游戏。无数实证研究表明相当数量的收购方股东在管理层不负责任的收购行为中蒙受了损失,以至于巴菲特说到,“大部分的并购者都相信自己的管理之吻能够像公主亲吻青蛙王子那样为收购的公司创造奇迹,我们看到过很多次这样的亲吻,但奇迹很少出现,即使公司后院被亲吻后毫无反应的蟾蜍已经堆积如山,管理者们还坚持自己的亲吻能在未来发挥威力。”
所幸的是,全流通时代刚刚来临之际,公司管理层还不用四处寻找并购目标以送出“管理之吻”。利益目标一致背景下,大股东拥有的规模庞大、质量优良的未上市资产无疑将是管理层最佳的首选收购对象。因此在全流通实现、资本意识逐渐苏醒之后,迎面而来的即是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潮。这可视为对大股东拥有的非上市资产进行的一次善意收购,基本上不涉及“管理之吻”,且大股东有强烈的动机来改善上市公司管理层的“管理之吻”。
2.2 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是股改的必然延续
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是股改两大作用的延续和深化。股改的第一个重要作用是使非通股东获得流通权收益。而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则可看作控股股东为获得更多的流通权收益而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资产资本化过程。从政策思路看,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也是决策者在股改后推动央企上市、实现国有资产资本化意图的体现。股改的第二个作用是改善股权文化与公司治理从而提升股权价值,而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可以实现规模扩张、行业整合、解决关联交易等效果,也是大股东改善公司治理、实现股权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具体体现。
而从博弈论角度考察,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的过程,也可视为大股东为使非上市资产获得流通权而与中小股东进行的一次博弈,这与股改过程中大股东为使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而与中小股东进行的博弈相当接近。我们在《全流通变局下的A 股市场:治理、定价、博弈及运行趋势》讨论的股改博弈模型实际上也可适用于整体上市过程中的博弈。
首先,这两类事件的博弈过程基本相同:博弈双方首先判断流通权收益,进而通过谈判决定利益分配,最后在股价反映潜在的获益。其次,博弈对象基本相似:股改过程中进行博弈的是流通股东与非流通股东,而资产注入过程进行博弈的中小股东与大股东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第三,收益来源基本相似:股改过程中可供分配的收益来源于非流通股全流通过程中的流通权收益,资产注入过程中可供分配的收益来源于未上市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流通权收益;最后,博弈的核心问题基本相似:股改博弈的核心在于股改对价,而资产注入博弈的核心在于拟收购资产的定价折扣。类似的,在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过程中,双方首先评估拟收购资产资本化带来的(流通权等)收益,而后依据双方的谈判能力确定拟收购资产的定价折扣,最后在股票价格中反映折价收购资产带来的业绩增厚效应及其他利益。
2.3 中小股东在中国资产资本化过程中将获得实质性利益
既然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从很多方面可以看作股改的必然延续,而股改因全流通过程的流通权收益可以适当的分配而最终证明是一次双赢的博弈,则我们可以预期在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过程中,资产资本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流通权收益及其他效应使得这一类型的并购可同样以产生多方共赢的局面。考虑到目前A 股市场超过5 倍的市净率水平所充分反映的成长性预期,收购定价折扣将达50%。我们预计A 股市场将有1/3 数量、市值规模3 万亿、净资产5000 亿以上的上市公司将接纳同等市值规模与净资产规模的资产注入,这些收购将可产生接近1.5 万亿市值规模的资本化收益,相关公司平均将获得20%以上的业绩增厚与市值提升效应;同时,附加的协同效应及公司治理改善等效应同样值得期待。而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意味着最优质的资产将最先实现资本化,这使得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潮初期的收购将产生非常显著的超额收益。对中小股东而言,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完全可以视为股改之后另一场盛宴。
三、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潮中的投资策略
3.1 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的潜在收益评估
我们尝试对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过程中的潜在收益进行量化分析,以便为把握相关公司的投资机会提供思路。中小股东在这一过程中可能的获益来自于两方面,一是折价收购带来的业绩增厚效应;二是协同效应,包括产业链完善、行业地位提升以及关联交易与同业竞争降低等公司治理改善的效益,后者有赖于研究员给予主观判断。
而业绩增厚效应,即资产资本化过程中的增值收益大小,以及可能由原有股东分享的比例,则可进行量化评价。考察几个指标,一是拟收购的未上市资产的权益与利润规模相对于已上市资产的比例;二是该资产上市定价与非上市定价之间的比例;三是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股权比例。这三个比值越大,大股东在将其未上市资产进行资本化过程中获得的流通权增值收益将越大,中小股东可能分享到的资产增值收益也将越大。另外,依据资金来源不同是否导致公司股本规模扩大,收购方式实际上可以大致区分为定向增发、自有现金两种,对应股权与债权两种融资方式,这将影响到收购的业绩增厚效应的估算。至于是向大股东还是向中小股东进行定向增发,可能与大股东持股比例及拟收购资产规模有关,但基本上不影响收购潜在收益。
当收购方式为定向增发时,股本规模扩大,折价收购的获益将按新老股份比例为老股东(包括原有的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和新股东所分享,业绩增厚效应为:

当收购方式为自有现金时,股本规模不变,折价收购的获益只为老股东独享,业绩增厚效应为:

其中,资产规模为净资产规模或净利润规模,收购定价折扣为拟收购资产非上市状定价与二级市场合理定价之间的差距(百分比)。例如,一家市场合理定价30 倍PE、净利润10 亿元、总股本20 亿的上市公司,若按12 倍PE 定向增发收购一块净利润5亿元的资产,则收购定价折扣为60%(=1-12/30),按15 元价格计增发规模为4 亿,则收购前后EPS 分别为0.5 元和0.625,则
业绩增厚效应=0.625/0.5-1=5*60%/(10+5*40%)=25%
3.2 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潮中的投资策略
即使是在已经经历大幅重估、还是在盈利超预期增长持续推高市场中枢背景下,从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板块中掘金,都不失为2007 年在A 股市场获取超额收益的较好思路。如同股改虽然事前可以预期但无法准确把握,然而最后大多为投资者带来意外惊喜一样,我们相信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事前可以预期但无法准确把握,但趋势的必然性将使之最后大多为投资者带来意外惊喜。
根据上述分析思路,我们偏爱拟收购的资产规模相对巨大、二级市场估值水平较高(从而收购定价折扣将较大)的公司。对于钢铁、煤炭、电力、汽车、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等行业而言,由于二级市场估值(市盈率或市净率)相对较低,收购定价折扣也将相对较小,在这些行业中应当寻找拟收购的资产规模相对巨大(最好能与现有资产规模相当甚至更多)的公司,才可望实现理想的投资收益。以上海汽车为例,2006 年预测的净资产与净利润规模分别约100 亿元和10 亿元,06 中制定的整体上市方案显示,将以约10 倍市盈率、1 倍市净率的定价,或200 亿元的总价收购净利润20 亿元的股权,而当时市场对汽车股的估值水平普遍在1.2 倍市净率、12 倍市盈率左右,收购定价折扣约20%,则按上式估算的业绩增厚效应约为15%,再考虑行业地位增强、投资收益转为直接持股等效应,整体上市将带来20-25%的超额收益。而对于(非周期性)消费品、信息技术、机械设备、军工国防、证券、地产等行业而言,二级市场估值相对较高,收购定价折扣也将相对较大,只要拟收购的资产能有相当规模,即可望实现较为理想的投资收益。以东软股份(行情论坛)为例,2006 年净利润规模0.8 亿元,07 年初公告的换股合并整体上市方案显示,东软集团大约将以约15 倍市盈率的定价,或15 亿元的总价收购净利润超过1 亿元的股权,而当时市场对软件股的估值水平普遍在40 倍市盈率左右,收购定价折扣约60%,则按上式估算的业绩增厚效应约为50%,再考虑行业地位增强、关联交易减少等效应,整体上市将带来60-70%的超额收益。
从投资的安全和收益角度综合预期,我们建议给予那些本身即具备业绩支持、并具有相对明确的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预期的公司更多的关注与更大的超常配置比例。我们相信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虽然事前可以预期但无法准确把握,然而趋势的必然性将使之最后大多为投资者带来意外惊喜。经验观察表明,当这些公司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预期最终兑现之时,投资者仍将获得可观的超额收益。例如,在06 年5 到6 月份收购方案明朗时,上海汽车相对于上证指数和长安汽车(行情论坛)而言存在约25%的超额收益,应是整体上市收益的体现;06 年底整体上市方案实施时,上海汽车走势虽然并未显著强于上证指数和长安汽车,但仍再度为投资者带来可观收益。剔除股改因素影响后,东软股份在2007年初整体上市方案明朗时,相对于上证指数和长安汽车均表现出显著的超额收益。我们相信,即使具备相关预期的公司股价在2006 年之后的上涨中已经相当程度包含了这些潜在收益,由资本市场的特性所决定,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的收益绝大部分可能主要在方案明朗之时才将获得。
最后,我们列出了招商证券重点关注的具有整体上市和资产注入机会的上市公司。

由于信息披露限制,相当多公司在收购方案公布之前很难准确了解到拟收购资产的规模及定价,这使得具体评估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的潜在收益有相当难度。但我们仍尝试着按照与行业研究员沟通的结果,依据估计的潜在投资收益大小,从投资角度分成具有战略价值和一般价值两大类。
四、2007 年二季度A 股市场投资策略
虽然07 年策略报告指出中国资产长期牛市具有不断加强的泡沫化趋势,A 股市场仍应具备相当的上升空间,但扩容制约泡沫发展的判断使我们对一季度市场把握仍显保以银行和钢铁这两个最具代表性的行业为例,从下往上看同样可以得到类似结论。
银行已经成为A 股市场市值权重最大的行业,而根据我们与金融行业研究员的讨论结果,坏账率维持较低水平导致新增拨备增长放缓、政策支持有效税率大幅降低、贷款快速增长等因素可望使银行业07、08 年盈利呈现加速增长趋势(而不是原先预期的减速增长趋势!)。经济波动降低与长期繁荣背景下,各行业发展日趋协调、企业盈利保持良好水平、资产价格不断上升等变化都意味着银行业坏账率将维持在较低水平,新增拨备增长放缓将使该阶段银行盈利呈现加速增长趋势。两税合一及营业税降低等政策支持将使银行业的有效税率在08 年大幅降低;一季度贷款快速增长是促使盈利加速增长的额外因素,下一阶段的紧缩政策可能使该因素的作用降低,但由新增拨备增长放缓、税收政策支持这两个主导性因素带来的盈利加速增长趋势不会改变。钢铁一直是A 股市场利润权重较大的行业,而我们的钢铁行业研究员明确指出,钢铁业宏观调控措施继续加大实施力度,钢铁业固定资产投资将继续下降,而下游行业增长旺盛,钢铁供求关系持续向好,成本稳中略升,钢材价格温和上涨的趋势且有望持续;在这些因素支持下,钢铁行业进入一个长期景气上升阶段,相关上市公司总体盈利将在06 年25%增速基础上,07 年以45%的速度加速增长,08 年仍将保持20%以上的增速。
4.1.2 宏观紧缩力度加大将确保经济高速平稳运行趋势
从目前的工业增速、贷款、顺差等数据看,一季度经济增速可能达到11%。贷款迅猛扩张将拉动投资增速低位回升;如果总需求明显扩张,物价上行压力将显著加大,与06 年二季度非常接近。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下一阶段紧缩力度应有所加大,货币政策将继续被采用以控制流动性,如果有必要的话,视二季度物价仍有可能再次加息,且不排除使用行政性手段的可能。
我们认为,投资者应能深刻意识到,2003-2006 年持续的宏观调控避免了中国经济的大起大落,保证了高速平稳运行格局的延续,对中国经济和股票市场而言实际上可以称之为重大利好,如此可以理解每次紧缩政策出台后股市即大涨。07 年一季度经济再度反弹,显示出经济的内生性增长动力依然强劲,而我们也更相信二季度的宏观调控将再次显示其积极意义。
4.1.3 资产供给压力加大但难以改变资金过剩的供需关系
投资者对资产供给压力加大的担忧由来已久,而二季度显然有必要更多关注这方面的动向。中信银行A+H 股上市、交行海归、红筹股回归接踵而来,4、5 月份分别是大非、小非解禁的高峰。但显然投资者对于这些资产供给面的压力都已有充分预期,则这些压力是否可能意味着机会?
非常有可能。资产供给压力加大表象背后,资金过剩、资产供给不足始终是A 股市场资产供需关系的根本矛盾,这点已不待多言。IPO 压力越大,限售股上市压力越大,可能意味着越多的优质公司股权以相对低廉的价格上市。对于在06 年大涨之后陆续获利了结、手握大把现金的投资者而言,如果能够及时克服恐高心理与赌徒谬误的困扰,4、5 月份巨大的资产供给压力将意味着以相对低廉的价格买到足够多筹码的好时机。
4.1.4 股指期货推出将增强市场波动性但不改基本趋势
高层近期的表态均指向股指期货可能上半年面世。股指期货推出时的双重效应中,抢筹效应还是做空效应何者将占据主导地位,其中规律不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看来并没有一致意见;即使有规律,是否仍能在中国重演仍不得而知。
但可以肯定的有两点,一是股指期货推出不会改变市场的基本趋势,而上市公司盈利加速增长持续推高市场中枢显然是二季度A 股市场运行的基本趋势。二是股指期货推出将增强市场的波动性,抢筹效应也好,做空效应也好,无非是增强市场本身基本趋势的强度。我们认为在判断二季度市场运行趋势时或许没必要过多考虑股指期货的影响,顺势而为即可。
4.2 二季度A 股市场运行趋势展望
我们近期正在反思:显然前期将前期题材股投机炒作现象视为尾声行情的特征、将一些次要因素看作将引发市场继续震荡调整的动力过于小气,大违我们看多十年牛市与做多中国崛起的主旨,特别是在盈利超预期增长持续推高市场价值中枢的趋势已经明朗之时,我们相信有必要对原先判断2007 年市场处于强势震荡的观点进行修正。
显然,2 月27 日大跌之后的企稳已经表明,投资者对给予2006 年盈利30 倍市盈率的估值具有比较坚实的基础。而随着一季度业绩的公布,分析师及投资者将继续上调06-08 年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速预期,预计总计的上调空间将达25%。另外,一季度业绩的公布将使得前瞻性的投资者给予A 股市场07 年盈利30 倍PE 的动态估值成为可能,这意味着A 股估值将具备30%以上的上升空间,或者说07 年我们有望看到06 年静态市盈率达到甚或超过40 倍的情形出现。如果考虑二季度宏观调控压力加大导致企业盈利增速放缓的预期,对此预期或需打一折扣。综合考虑,我们认为在盈利超预期增长推动下,A 股市场将具有50%左右的上升空间,上证指数始于2800 点的业绩浪行情至少可延续到4 月底,后市运行空间有望到达4000 点以上,这不会是一个令人吃惊的判断。
同时,盈利超预期增长将成为二季度市场运行趋势的主导因素,而宏观紧缩力度加大、IPO 与限售股解禁压力释放、股指期货推出形成做空效应等将成为业绩浪行情中的次要因素,或者需待业绩浪行情运行充分之后才会体现。
在一个迭创新高的业绩浪行情中,我们认为有必要克服恐高心理,即使是我们自己而言。我们很早就提出中国资产长期牛市具有不断加强的泡沫化趋势,甚至预期沪深300(行情论坛)指数5 年左右存在上升到8000-10000 点的潜力。从这一基本判断出发,未来两年A 股市场在上市公司业绩高速增长驱动下持续上涨到5000-6000 点左右不足为奇。但投资者仍可能对日益升高的指数点位和市盈率抱有相当的困惑、迷茫、恐惧与回避心理——实际上这是人的天性,我们也难以避免,一如低位时的恐惧和高位时的贪婪心理一样。
我们期望能够有更多的思考,帮助投资者及自己克服泡沫恐惧心理。须知日本在上世纪80 年代大牛市与大泡沫时期,83-85 年期间静态市盈率一直维持在30 倍以上,这是其“理性繁荣”阶段;此后以89 年为界限,五年泡沫膨胀,五年泡沫破裂,而85-95年期间日经指数仍增长了50%以上,年均复合收益率4.24%;真正的噩梦实际上只属于88 年之后泡沫已经严重膨胀、濒临破裂前夕仍踊跃入市的投资者,而绝不会是85 年理性泡沫时期入市的投资者。A 股市场07 年即使存在泡沫,其程度相信不会高于85 年的日本股市。虽然按2006 年盈利计算市盈率超过35 倍,但以未来两年盈利增长预期而言08 年动态市盈率仍在20 倍以下,这种基于盈利超预期增长而持续提高静态市盈率的现象显然并不是泡沫进一步膨胀的表现,则现在就使用“恶性”一词描述目前的泡沫程度显然过早。既然A 股市场尚处理性繁荣中,远期上升空间仍然巨大,投资者何必现在就开始恐高,过早害怕5 年甚或10 年之后泡沫破裂时的损失、而错失了未来的巨大上升空间与盈利机会?
4.3 二季度A 股市场投资策略
二季度的投资策略我们概括为:克服泡沫心理恐惧把握牛市业绩浪、追随资本意识苏醒投身资产注入潮。二季度的投资机会将围绕一主一辅展开,辅线即在资产注入潮中寻找具有战略意义的品种,后者前文已经详述,主线即在业绩浪行情中寻找业绩超预期增长的行业。基于对招商股票池盈利预测分行业统计结果及与行业研究员的沟通讨论,结合对产业景气传导轮动的判断,我们认为在二季度行业配置中,以下行业值得超配:
1、金融(证券)、地产:我们给予金融行业整体推荐评级,银行因整体盈利加速增长趋势而至少应给予平均配置,证券因盈利爆发式增长而成为我们建议首选的超配甚至是重配的行业。银行业的盈利加速增长趋势形成原因如前所述,我们认为可以继续提高对银行股的估值,按07 年盈利30-35 倍PE 计算,主要银行股仍具备相当上市空间。
加息与持续牛市将继续提高保险公司的投资回报率。我们持续看好中国证券行业及相关公司的发展前景。在中国资产长期牛市背景下,A 股市值规模将高速膨胀,居民金融资产结构调整带来持续增量资金、衍生品市场快速发展、券商各项业务面临历史性发展机遇背景下,券业的长周期景气繁荣刚刚开始。上半年,持续牛市下的高成交量将使券商经纪业务继续呈现爆发式增长,而中国证券行业的大发展与长期牛市的持续使未来几年的A 股交易量仍将呈现成倍增长格局,近期2000 亿元的日成交额几乎成为常态,意味着投资者对中国券业经纪业务远景规模的预期仍需进一步提升。对于地产而言,一季度盈利增速也将高于预期,为投资者提供抵挡政策风险的额外动力;而我们相信行业发展主流趋势是需求拉动下的价格持续上升及持续调控中的龙头企业加速发展,政策不明朗正构成该行业的建仓时机,调控政策预期兑现将成为股价上涨催化剂。
2、钢铁、石化(化工)、建材:对产业景气传导的考察表明,钢铁、石化(化工)、建材等基础原材料行业正处于景气最为繁荣的阶段中,07 年上半年盈利将出现持续的超预期增长。自05 年中开始的经济繁荣首先带来自然资源价格的大幅上涨,上游行业的高度景气一方面带来投资与产能高增长,另一方面带来下游基础原材料行业的整合与淘汰加速进行。进入06 年下半年之后,上游行业的产能逐步释放使资源品价格趋稳或回落,下游行业的整合则快速进行或基本完成,前期投资不足使未来几年产能扩张不会太快,以钢铁为代表,价格正在持续而稳和的上涨,基础原材料行业景气陆续呈现快速上升态势,而在中国重工业化后期这种景气持续繁荣的黄金时期将有望长期延续。就07年上半年而言,以钢铁为代表的基础原材料行业盈利将出现持续的超预期增长。
3、煤炭、电力:煤电联动、淘汰落后产能、一体化、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盈利好于预期等因素使得我们可以同时看好这两个上下游行业。
4、汽车、家电、船舶制造、工程机械:这些行业的状况实际上与基础原材料相当类似,不过景气将更晚于基础原材料行业,因为后者正是前者的成本构成。基础原材料价格上升将加速制造业的整合,下一阶段,在上游产能扩张实现导致价格上升趋势趋稳或回落后,产业景气轮动将进入对制造业最有利的时机,预计这些行业的景气将继续复苏或持续提升。我们认为这些制造行业的景气繁荣一旦开始程度可能更高,而持续时间也可能更长。这些行业二季度虽然并不一定能够带来显著的超额收益,但投资者可将之视为长期增加配置的方向。
5、饮料、零售、服装:我们长期看好消费增长与消费升级双重加速背景下的非周期性消费品行业,其中饮料、零售、服装等子行业景气上升与盈利增长将相对更快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9-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4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ymanqun 于 2007-4-14 13:29 发表

终于发过去了。费了半小时,经常传到一半就跳出来“你没有权限。。。。”然后就停止了,必须重新刷新你的FTP地址,在重新传方可,速度也不快(10分钟传一个文件),好了,你可以用了。。。。不必谢我。。。。

大哥辛苦了!刚醒就看到大哥发来的数据,爽啊,呵呵,感谢的话不多说了,努力学大哥为众兄弟们服务吧!:*26*:

[ 本帖最后由 zhbsystem888 于 2007-4-14 21:07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4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zlb128 于 2007-4-14 12:25 发表



888兄,不好意思.我找到了.但是只有从4月9号开始的.以前的我可能没有接受,真对不起了..

没事,依然大哥已经发给我了,还是要感谢你花费时间来做这件事情,呵呵,:*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4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888兄,可不可以研究小单成交,正如地量不能做假一样,小单是否更能反映主力的增减,一点想法,供参考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21 11:43 , Processed in 0.036598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