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均线多头

均线多头---我的价值投资策略学习与实践贴

[复制链接]
人民土匪--察佬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9-3-10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人民土匪--察佬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9-3-10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1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1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是最大的铁矿石买家,却没有定价权;中国也是最大的稀土卖家,也无定价权。看来是有原因的了。好人不一定总吃亏。
重点是要研究稀土相关产业,而不是稀土本身。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7-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1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今后有色还有行情的话,包钢稀土将不亚于已经表现过的驰宏锌锗。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7-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2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师赚大钱,专家赚小钱。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5 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likejiang 于 2009-3-12 11:55 发表
大师赚大钱,专家赚小钱。


请问,这个市场的专家和大师还有什么区别?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6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
投资大师与“专家”的区别(更新版)请求加精华
大师:先实践,后理论。多出身市井。
专家:先理论,后实践。多出身学院。
大师:对书本上的经济原理嗤之以鼻。
专家:对书本上的经济原理奉为经典。
大师:劝大家忘掉上学的东西,尤其是经济专业毕业的。
专家:劝大家多学些东西,尤其是经济理论。
大师:方法上行得通,但大多数人行动上做不到(摆脱自己弱点的人一定能做到)。
专家:方法上大多数人做得到,但行不通(因为方法有片面性,谁也行不通)。
大师: 认为股市有其自身规律,和实体经济并无必然联系。
专家: 要么股市和实体经济有必然联系(否则自己就没饭吃了);要么认为股市是随机漫步,置之不理。
大师:认为市场是由活的人组成的。
专家:认为市场是有死的要素组成的。
大师:眼观六路,对全局有统筹了解。
专家:以管窥豹,只懂得从自己的领域思考问题。
大师:努力掩饰自己高明的观点,发言风格像美联储主席。
专家:努力发表自己“高明”的观点,发言风格像好莱坞明星。
大师:市场总是错的。利用市场不理性的一面,自己理性地退出。
专家:市场总是对的。企图利用市场理性的一面,结果自己不理性地退出。
大师:分得清自己是在投资还是在投机,投资就用投资的方法了结,投机就用投机的方法了结。总之,不忘初衷。
专家:自己都分不清投资还是投机,一旦出错,找其他理由搪塞获得安慰。总之,忘记初衷。
大师:判断标准很简单,只有一两句话。思考不到两秒钟,行动不到两秒钟。
专家:判断标准很复杂,可以写篇论文。思考两天,也未必有行动。
大师:市场中赚钱,也可以到大学去讲课。
专家:大学中可以讲课,市场中赔钱。
大师:明理,懂象,不算数。从不预测高低点位,甚至连趋势都忽略了。
专家:不明理,懂些象,总算数。经常大谈牛市和熊市,预测高点和低点。
大师:由自己的一定之规,大成若缺。
专家:鼓励发现新的规则,哗众取宠。

大师:真人不露象。
专家:露象不真人。

注:我说的大师是指巴菲特级的,罗杰斯都只能算小丑。
专家不是指那些成天在媒体上厚着脸皮卖拐的。卖拐的当下拔舌地狱。


【原帖地址:[url]http://club.stock.sohu.com/stockmain.php?c=230&b=stock&a=6617182】[/url]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6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22*: 大师与专家,有意思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6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投资大师和失败投资者的区别2007-09-28 13:34:36 来源: 上海证券报(上海) 
 黑马推荐


投资大师:相信最优先的事情永远是保住资本,这是投资策略的基石;

失败投资者:唯一的投资目标是“赚大钱”,结果常常连本钱都保不住。
投资大师:是风险厌恶者;
失败投资者:认为只有冒大险才能赚大钱。
投资大师:有自己的投资哲学,这种哲学是个性、能力、知识、品位和目标的表达,因此,任何两个极为成功的投资者都不可能有一样的投资哲学;
失败投资者:没有投资哲学或相信别人的投资哲学。
投资大师:已经开发并检验了自己的个性化选择———购买或抛售投资系统;
失败投资者:没有系统,或者不加检验和个性化调整地采纳了其他人的系统(如果这个系统对自己不管用,会采用另一个……还是一个对他不管用的系统)。
投资大师:认为分散化投资是荒唐可笑的;
失败投资者:没有信心持有任何一个投资对象的大头寸。
投资大师:憎恨缴纳税款和其他交易成本,巧妙地安排自己的行动以合法实现税额最小化;
失败投资者:忽视或不重视税收和其他交易成本对长期投资效益的影响。
投资大师:只投资于自己懂的领域;
失败投资者:没有认识到对自身行为的深刻理解是成功的先决条件之一,很少认识到盈利机会存在于(而且很有可能大量存在于)自己专长的领域中。
投资大师:从来不进行不符合自己标准的投资,可以很轻松地对任何事情说“不”;
失败投资者:没有标准或采纳了别人的标准,无法对自己的贪婪说“不”。
投资大师:不断寻找符合自己标准的新投资机会,积极进行独立调查研究,只愿听取那些有充分理由尊重的投资者或分析家的意见;
失败投资者:总是寻找那种能让自己一夜暴富的“绝对”好机会,于是经常跟着“热点消息”走,总是听从某个所谓“专家”的建议,很少在买入之前深入研究投资对象,他的“调查”就是从经纪人那里或昨天的报纸上得到最新的“热点”消息。
投资大师:当他找到不符合自己的标准的投资机会时,会耐心等待,直到发现机会;
失败投资者:认为合适的时候都必须在市场中有所行动。
投资大师:在作出决策后立即行动;
失败投资者:迟疑不决。
投资大师:持有赚钱的品种,直到符合事先确定的退出条件;
失败投资者:很少有事先确定的退出法则,常常因担心小利润会变成损失而匆匆脱手———因此经常错失大利润。
投资大师:坚定地遵守自己的系统;
失败投资者:总是“怀疑”自己的系统———如果有系统的话,改变标准和“立场”以证明自己的行为是合理的。
投资大师:知道自己也会犯错,在发现错误的时候立即纠正,因此很少遭受重大的损失;
失败投资者:不忍放弃赔钱的品种,寄希望于“不赔不赚”。结果经常遭受巨大的损失。
投资大师:把错误看成学习的机会;
失败投资者:从来不在某一种方法上坚持足够长的时间,因此也从不知道如何改进,总在寻找“速效药”。
投资大师:随着经验的积累,回报也越来越多……现在似乎能用更少的时间赚更多的钱;
失败投资者:不知道缴“学费”是必要的,很少在实践中学习……容易重复同样的错误,直到输个精光。
投资大师:几乎从不对任何人说自己在做些什么,对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投资决策没兴趣也不关心;
失败投资者:总在谈论自己当前的投资,根据他人的观点而不是现实变化来“检验”自己的决策。
投资大师:成功地将自己的大多数任务委派给其他人;
失败投资者:选择投资顾问的方法同他做投资决策的方法一样。
投资大师:花的钱远少于他赚的钱;
失败投资者:花的钱有可能超过他赚的钱(大多数人是这样)。
投资大师:工作是为了刺激和自我实现,不是为了钱;
失败投资者:以赚钱为目标,认为投资是致富的捷径。
投资大师:迷恋投资的过程(并从中得到满足),可以轻松地摆脱任何投资对象;
失败投资者:爱上了自己的投资对象。
投资大师:24小时不离开投资;
失败投资者:没有为实现自己的投资目标而竭尽全力(即使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投资大师:把钱投到了自己赖以谋生的地方,例如“巴菲特的财产有99%是伯克夏·哈撒韦的股份”,索罗斯也把自己的大部分财产投入了量子基金,他们的个人利益与那些将钱托付给他们的人是完全一致的;
失败投资者:投资对净财产的贡献甚微———事实上,他的投资行为常常威胁到自己的财富,他的投资(以及弥补损失的)资金来自于其他地方。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4 天

发表于 2009-3-17 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均线多头 于 2009-3-16 23:50 发表
投资大师和失败投资者的区别2007-09-28 13:34:36 来源: 上海证券报(上海) 
 黑马推荐


投资大师:相信最优先的事情永远是保住资本,这是投资策略的基石;

失败投资者:唯一的投资目标是“赚大钱”, ...

此文太好了,是投机者的真实写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2-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8 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d:1* *d:1* :*18*: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9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后来看

股价上涨缘于两个核心要素的变化,
一是自身盈利的增长;
二是估值的升高;
大多数情况下两者共同产生作用,
并且估值影响成分较大。

有的时候盈利增加了,
但估值却未变或者反而降低了,
那是因为人们或者错误的忽视了这种增长,
又或者该增长真的昙花一现应被忽视,
如果不是熊市,那么谁对谁错呢?

有的时候估值增加了,
但盈利却未变或者反而降低了,
那是因为人们在可以期待着某种突变,
但对另一些人这种突变却可能从未存在,
如果不是牛市,那么谁对谁错呢?

格雷厄姆式的操作是捡便宜的买,
一种结果是确实买到了便宜货,
另一种结果是买到了进一步恶化的烂苹果,
解决的办法是财务过滤外加买一个组合,
问题是有的好企业它的估值也未必会大幅上升。

费舍尔式的操作是买入成长股,
一种结果是成长持续增长获取厚礼,
另一种结果是盈利成长预期落空,
解决的办法是选取好的管理层和护城河,
问题是有多少人有这种眼光。

也许我们应对乔的神奇公式进行改进,
将投资收益换成利润增长率,
同时投资收益率作为一个过滤因子,
然后进行两者的排序,
得到想要买入的投资组合。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5-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9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均线多头 于 2009-3-16 23:17 发表
转贴:
投资大师与“专家”的区别(更新版)请求加精华
大师:先实践,后理论。多出身市井。
专家:先理论,后实践。多出身学院。
大师:对书本上的经济原理嗤之以鼻。
专家:对书本上的经济原理奉为经典。 ...



记述得好生动好真实,完全表达出来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1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读中国证券报“金牛特刊”,说到上年多数的基金经理陷入精选个股误区,巴菲特说自己不会宏观总体经济预测,但我国的基金经理学到足,大家可以讨论一下我们究竟要不要研究判断总体宏观经济呢?

掌上明珠,长期跑赢指数,例如:贵州茅台,苏宁电器,是有的,但只是冰山一角,规章制度下,基金经理不能全仓少量的企业,可能就是导致陷入精选个股误区的原因,而作为散户的我们又应该怎样呢?

宏观经济真的不重要吗?我们应该用辩证的方法去看。

你们的看法呢?


文章:

悟点二 陷入精选个股误区
  正由于不少基金经理不重视或不精于对宏观经济的把握,而他们又认为微观经济活动更易掌握,所以精选个股就成了他们在操作中最关心的环节,这似乎也是过去熊市中的成功经验——基金精选个股,最后抱团取暖,有效抵抗了市场下跌。
  这一模式在2008年被无情打破。即使在此次获奖的基金经理中,也有部分人士第一季度试图沿用老办法,幸运的是,他们很快认识到此路不通,各类股票在这轮股灾中轮番杀跌,无一幸免,于是他们又迅速降低股票仓位,加入了减仓竞赛;然而还有更多的基金经理在误区中不能自拔,打开部分蓝筹股一年中的前十大股东名单,可以发现一些基金紧握这些重仓股从山顶跌到山脚,居然一股没动。很多基金即使遭遇股灾之后,仍然强调要进一步精选个股,把失败归结于自己对个股研究不够深入。
  事后部分基金经理总结说,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所处的大环境。经济危机面前,只有收缩战线,不扩张、不投资,学会聪明的“过冬”才能走出困境。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这种整体经济急剧恶化的背景下,很难出现顶风傲雪、一枝独秀的企业,所以在熊市中,众多股票下跌的幅度相差无几。
  只顾精选个股的基金们还忽略了2008年市场的一大特征,那就是规模庞大的大小非减持,这一点显然给部分基金带来了预料之外的强烈冲击。在过往的熊市中,基金是市场最大的主体,那时抱团取暖或还能形成“一九”或者“二八”结构的局部牛市;但在股改之后,这种话语权早已拱手让给产业资本,基金与散户一样沦为“弱势群体”,不少基金经理在股价雪崩后沉痛地说,没有想到大小非减持得这么坚决。
  (银河证券研究所 基金研究中心)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3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非和经济大势,是08年下跌最关键的原因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3-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3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600730有没有潜力,有很多的不确定,所以有想象空间,不知道这么想对不对??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7-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9-3-23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菲特说自己不会宏观总体经济预测
人家是谦虚,不懂怎么可能进财团名单?搞笑……
大小非不减持给基金,减持给谁?基金经理还在那边收红包哪!反正他们工资照拿。

[ 本帖最后由 chwayne 于 2009-3-23 16:44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ltramagnus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9-3-23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3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hwayne 于 2009-3-23 16:43 发表
巴菲特说自己不会宏观总体经济预测
人家是谦虚,不懂怎么可能进财团名单?搞笑……
大小非不减持给基金,减持给谁?基金经理还在那边收红包哪!反正他们工资照拿。


是呀,中国作股票操纵的规则就是"谈",所谓谈,就是用红包谈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3-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20 03:49 , Processed in 0.056107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