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均线多头

均线多头---我的价值投资策略学习与实践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19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宁、茅台是伪造牛股

A 股市场由于创建时间太短,尚未摆脱混沌状态。所有现在标榜是价值投资的人实践的都是伪价值投资。连均线多头先生都只能在周期股中淘取行业景气趋势的一段。
(1)A 股中有一只股,自 2004 年上市以来,涨了 35 倍,复权价涨到了 1300 元。复权来看,其上市历史中的每一个季度都是上涨的,无任何季度是下降的(A股中恐怕仅此一股如此吧)。它就是苏宁电器。然而,苏宁是靠什么模式运作的呢,是靠利用供货商的资金开店,并在全国各地扩张而发展壮大。它的利润是建立在压榨供货商和增加开店数量之基础之上的。如此强牛股自己本身并不创造产品。现在,其大股东成功减持套现。显然,其前期的辉煌是蓄意哄炒导致的。未来 A 股成熟了,店子饱和了,或者诸如 “顺电”等同行迎头赶上,或者苏宁的大股东成功减持套现后,再建立一家同业竞争的连锁店(中国上市公司有几家是真的为股东利益而奋斗的呢?你知我知),苏宁股价还能坚挺吗?
(2)至于茅台,就更离谱了。白酒对人体有百害而无一益也。理智的人应当喝葡萄酒呀。葡萄酒能美容、抗衰老。而白酒总是跟贪官、车祸、嫖赌联系在一起的,是中国官场文化的产物。况且,无钱人喝不起茅台,有钱人都买 XO. 中国的基金经理相互哄抬茅台,令人不可思议。

人们都将苏宁、茅台与可口可乐相比。有可比之处吗?可乐的独特配方、老少咸宜、遍布全球每个角落,是苏茅能效仿得了的吗?

苏茅是典型的投机股,是人造牛股,而真的创造价值,担负责任的那些好企业尚未牛起来。如伊利股份,中国的纳税大户,上市 10 多年了,其纳税总额相当于其总市值。而其复权价仍只有 360 。

中国的基金经理,无论公募或私募,都是散民的洗脑者。它们的良知将受到怀疑和谴责。

等 A 股成熟时,再看只否还有苏茅的名字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9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richdaddy</i> 于 2007-6-19 11:26 发表 <a href="http://bbs.macd.cn/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3823810&ptid=1003745" target="_blank"><img src="http://bbs.macd.cn/images/common/back.gif"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http://bbs.macd.cn/images/common/back.gif');}"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a><br />
A 股市场由于创建时间太短,尚未摆脱混沌状态。所有现在标榜是价值投资的人实践的都是伪价值投资。连均线多头先生都只能在周期股中淘取行业景气趋势的一段。<br />
(1)A 股中有一只股,自 2004 年上市以来,涨了 3 ...
<br />

不要轻易下结论。更不要轻易给别人戴“伪科学“的帽子。自己手里的未必是真理,别人手里的也就未必是垃圾。抱着一种谦和平静的心,你可能得到的更多。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9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zsyx 于 2007-6-19 10:35 发表
正因为在银行一等就是几个小时,所以我就更要买。因为生意兴隆啊。

海鸥居然板了。我靠。


哈,原来生意兴隆是这样定义的!:*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9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可口可乐也不敢说自己就月月增长,季季增长。看附图,蓝色曲线为可口可乐2005---2007年股价走势图。所以不必要对任何事物神话,也不能对任何事物苛求。正象巴老说的:做到模糊的正确,而不是精确的错误。
U1698P31T32D32858F651DT20070613145007.jp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9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好600059,是因为它有24万吨的窖藏酒,入帐价值7亿,但保守估价应在39亿!

你是怎么看的,多头均线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19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600059我也研究过一段时间
但是关键是在他能不能创造价值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0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百强排名

2007年(第21届)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名单

单位:万元

排序
企 业 名 称
营业收入
利润总额
上交税金
出口交货值
研发经费
信息化

投资额
主要产品

1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
13,894,689
40,560
135,833
291,832
280,000
73,696
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手机

2
海尔集团公司
10,801,576
150,275
253,391
1,461,372
672,865
20,807
家用电器、通讯产品、电脑及配件、软件

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6,588,016
413,617
743,790
3,466,014
586,874
0
程控交换机

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312,120
-158,482
18,053
842,281
90,911
27
液晶显示器件、彩色显像管、彩色显示器、荧光数码显示屏

5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5,182,281
137,037
86,913
1,780,630
177,660
16,800
空调、冰箱、洗衣机、小家电、压缩机、电机

6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685,523
-356,887
145,741
1,353,539
190,000
26,105
彩电、手机、计算机、空调

7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4,353,344
73,389
135,980
630,832
190,302
5,039
彩电、空调、冰箱、手机

8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3,088,350
118,743
50,318
80,944
116,545
7,800
电子出版系统、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服务器

9
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2,774,131
68,598
63,722
1,571,581
16,599
1,095
无线基站、程控交换机、彩电、手机

10
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
2,670,016
-204,717
32,021
1,436,906
89,435
4,100
彩电、彩色显像管、液晶显示屏及模块

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2,303,168
106,962
277,070
1,021,155
283,269
0
程控交换机、移动通信基站设备、手机

12
四川长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2,151,163
-63,309
67,790
340,905
101,169
3,200
电视机、空调器、手机

13
长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2,021
54,120
15,401
1,744,894
24,430
1,747
计算机磁头、计算机硬盘、盘基片、显示器


排序
企 业 名 称
营业收入
利润总额
上交税金
出口交货值
研发经费
信息化

投资额
主 要 产 品

14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
1,520,376
28,965
42,292
114,758
76,903
4,680
计算机、服务器、手机、软件与系统集成

15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1,501,828
81,682
30,715
699,870
99,512
10,532
程控/移动交换机、宽带接入设备、GSM/CDMA基站 、传输设备

16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1,478,978
22,043
54,104
176,908
52,185
2,617
彩电、DVB、激光视盘机、手机、小家电

17
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
1,466,280
63,879
29,578
538,814
21,972
1,477
微波炉、空调器、电饭锅、电磁炉

18
深圳华强集团有限公司
1,396,547
63,833
55,516
799,008
30,517
800
激光拾音头、微型马达、彩电、GPS车载终端

19
惠州市德赛集团有限公司
1,353,551
38,857
25,774
785,659
56,829
1,275
电话机、激光视盘机、汽车多媒体、电池、激光头及机芯

2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1,331,689
138,844
80,473
680,427
39,168
1,089
镍氢电池、镍镉电池、锂离子电池、塑胶壳、液晶显示屏

21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265,615
11,609
78,158
386,838
61,918
3,160
彩电、手机、电冰箱

22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1,222,074
37,636
34,119
151,880
66,757
5,000
计算机、威视核技术检查系列产品、激光视盘机、片式元器件

23
厦门华侨电子企业有限公司
1,176,432
5,469
27,742
413,823
40,500
2,500
彩电、数字多媒体产品、传真机、税控收款机

24
广州万宝集团有限公司
1,149,106
38,103
47,240
329,825
27,600
2,003
空调器、电冰箱、冰箱/空调压缩机、小家电

25
金龙铜管集团
1,033,945
18,609
21,115
288,925
1,985
96
电子铜管材、锂电池、隔膜

26
惠州市华阳集团有限公司
967,170
56,936
15,180
614,588
7,909
2,223
汽车音响、汽车/家用音响机芯、激光镭射头、精密冲压件


排序
企 业 名 称
营业收入
利润总额
上交税金
出口交货值
研发经费
信息化

投资额
主 要 产 品

27
大连大显集团有限公司
953,182
7,581
21,214
581,759
13,763
0
手机、彩枪零件、精密轴、无绳电话

28
上海飞乐股份有限公司
876,840
110,822
13,691
350,406
35,950
8,768
布线系统、汽车电器、电子专用设备

29
深圳市赛格集团有限公司
829,787
22,118
25,686
621,962
2,888
130
集成电路、半导体分立器件、彩管玻壳、彩色显像管

30
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
673,956
2,829
49,145
272,842
40,895
3,235
手机

31
上海宏盛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604,223
13,614
650
590,447
703
0
集成电路、激光视盘机、家庭影院、等离子电视、液晶电视

32
亨通集团有限公司
597,347
21,334
22,934
12,036
16,000
1,200
光缆、光纤、通信电缆、光器件

33
深圳桑达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582,484
16,312
24,343
237,250
10,657
366
手机、行输出变压器、模块电源、商业收款机

34
侨兴集团有限公司
565,794
19,327
12,032
33,867
2,094
327
电话机、手机、传真机、复读机、对讲机、无线上网卡

35
永鼎集团有限公司
565,269
16,895
15,332
8,322
13,668
882
通信光缆、通信电缆、光器件、汽车线束

36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564,915
46,043
20,132
3,891
29,126
600
电力工业自动化系统、民用自动化控制系统、传输收发信机

37
万利达集团有限公司
563,849
21,621
15,503
379,639
5,119
253
激光视盘机、手机、聚合物锂电池

38
格力电器(重庆)有限公司
563,804
13,788
8,335
0
320
8
空调器

39
夏新电子有限公司
554,646
5,599
6,992
109,664
23,703
7,332
手机、液晶电视机、笔记本电脑


排序
企 业 名 称
营业收入
利润总额
上交税金
出口交货值
研发经费
信息化

投资额
主 要 产 品

40
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29,589
6,377
6,403
110,279
12,055
0
网络计算机、通讯产品、背投影彩电、等离子彩电

41
宝胜集团有限公司
523,313
18,889
11,187
8,554
26,925
3,250
控制电缆、通信电缆

42
华东电子集团
516,877
6,725
6,511
159,264
20,303
115
显像管、平板阴罩、商用空调、荧光灯

43
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
514,440
15,920
2,877
445,686
23,073
0
激光视盘机、DVD机芯、DVD刻录机、DVD-ROM光头

44
彩虹集团公司
508,495
9,968
29,935
155,062
21,523
80
彩色显像管

45
河南新飞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00,912
22,200
22,231
37,565
20,546
7,230
电冰箱、税控收款机、银税一体机、外挂税控机

46
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83,764
15,185
13,280
14,000
16,448
0
网络多媒体会议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动态心电分析系统

47
中天科技集团
481,316
53,568
36,292
10,948
31,219
820
光纤、光缆、导线

48
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
478,713
76,504
26,860
198,282
31,314
2,420
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IC卡

49
浙江富春江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458,466
13,085
11,809
7,785
14,224
950
通信电缆、通信光缆、光器件、导线

50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452,348
12,927
20,017
156,249
16,916
2,750
空调器

51
江苏宏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39,582
4,294
6,329
33,738
16,889
4,355
光缆、载波通信设备、激光视盘机、软件及系统集成


排序
企 业 名 称
营业收入
利润总额
上交税金
出口交货值
研发经费
信息化

投资额
主 要 产 品

52
宁波韵升股份有限公司
437,791
14,180
7,214
268,854
5,871
780
钕铁硼永磁材料、汽车电机、八音琴机芯、光通信

53
铜陵精达铜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35,531
11,127
5,138
1,050
2,554
850
特种电磁线、镀锡铜线、铜绞线

54
长白计算机集团公司
430,293
4,091
3,601
357,686
182
80
彩电、打印机、制冷压缩机、电子元件

55
广东东菱凯琴集团有限公司
398,770
18,225
14,754
305,223
12,500
1,650
智能小家电、电子元器件

56
富通集团有限公司
383,671
13,771
9,131
10,608
11,879
1,939
通信光缆、通信电缆、光纤、光器件

57
晶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381,444
122,498
21,465
67,749
340
87
硅片、硅棒、石英坩埚、石墨件、太阳能电池组件

58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372,937
3,600
28,853
54,265
32,818
1,036
通信设备、光纤、光缆、光电子器件

59
震雄铜业集团有限公司
372,397
11,595
8,500
72,797
1,200
200
超细合金线材、电工圆铜线、裸铜线

60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367,715
51,914
21,256
0
9,825
113
防伪税控系统、IC卡、读卡器具

61
大恒新纪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65,597
9,224
16,746
14,356
19,048
400
电视网络播出设备、半导体器件、电子医疗设备

62
通光集团有限公司
358,102
29,736
11,682
38,625
9,072
825
光纤、光缆、电子线缆、微波器件

63
紫光股份有限公司
351,202
2,810
6,400
655
10,463
114
扫描仪、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

64
四川九洲电器企业集团
351,103
27,262
13,659
122,859
28,798
1,409
雷达配套产品、有线电视、数字卫星接收机、光缆


排序
企 业 名 称
营业收入
利润总额
上交税金
出口交货值
研发经费
信息化

投资额
主要产品

65
汇源集团有限公司
350,358
14,065
5,500
0
2,000
0
光缆、网络设备

66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39,861
48,485
15,208
238,269
485
470
覆铜箔、粘结片

67
河南安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39,596
-61,079
9,510
59,703
11,693
836
彩色显像管玻壳、卫星定位车载终端、耐火材料

68
七喜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336,737
7,168
1,840
40,300
5,221
0
计算机、手机

69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329,945
36,829
12,456
0
6,496
0
软件开发、系统集成

70
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
324,108
15,367
14,080
17,056
0
0
光纤、光缆、预制棒

71
东软集团有限公司
315,026
31,687
24,981
88,894
0
0
软件及系统集成、数字医疗业务

72
上海金陵股份有限公司
312,868
18,700
3,639
90,604
8,430
2,740
电子元件及组装、网络产品及工程、电度表、电机

73
浙江万马集团有限公司
305,973
18,609
10,431
30,141
15,843
813
电缆、聚合锂离子电池

74
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
297,034
17,857
20,803
24,507
4,583
650
工业自动化仪表及控制系统、厚膜集成电路、铜基复合材料、光学仪器

75
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289,659
13,005
6,593
65,255
3,580
0
手机、电子电话机、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

76
华润微电子(控股)有限公司
288,080
32,493
11,749
59,552
125,529
211
集成电路、分立器件

77
横店集团东磁有限公司
285,429
26,716
13,927
153,052
8,632
3,562
铁氧体环形器、磁电机、可变电感器、扬声器


排序
企 业 名 称
营业收入
利润总额
上交税金
出口交货值
研发经费
信息化

投资额
主 要 产 品

78
华伦集团
283,185
8,479
5,795
0
6,575
582
通信电缆、通信光缆、光纤

79
青岛澳柯玛集团总公司
280,420
-85,219
6,084
21,216
16,037
320
锂离子电芯、冷柜、冰箱、电动车

80
咸阳偏转集团公司
277,026
3,251
1,522
101,420
8,310
1,100
偏转线圈、显示器、锂电池、LCD-IC 驱动卡

81
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
265,903
15,391
6,209
111,262
1,987
5,253
IC卡、微模块、照明电器、软件开发、偏转线圈

82
江苏新潮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264,033
21,058
12,467
102,990
10,508
2,000
集成电路、分立器件、半导体芯片、电子信号灯

83
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
261,841
4,662
11,424
55,047
6,824
300
彩色胶卷/相纸、数码相纸、PS版

84
广州无线电集团有限公司
230,983
65,686
19,382
26,019
19,697
946
通信组合电台、通信发射接收机、通信导航定向设备、ATM

85
大连辽无二电器有限公司
230,660
9,590
4,727
147,398
3,220
20
雷达、示波器、汽车音响

86
哈尔滨光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26,384
20,349
9,730
23,791
1,312
155
密封铅酸蓄电池、锂离子电池、手机电池、电源产品

87
江西省电子集团公司
225,831
14,696
8,079
50,598
7,840
600
数字程控交换机、LED芯片、半导体分立器件、电子元件

88
江苏双登集团
225,348
24,788
14,648
5,634
0
0
通信蓄电池、通信电源、UPS


排序
企 业 名 称
营业收入
利润总额
上交税金
出口交货值
研发经费
信息化

投资额
主要产品

89
南通富士通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19,061
10,185
1,552
187,769
13,088
650
集成电路封装测试

90
浙江长城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218,871
5,642
2,843
3,402
1,820
70
漆包圆铜线

91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13,322
-66,301
9,186
4,134
11,135
180
交换机、SIM卡

92
重庆渝能泰山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212,876
3,574
3,472
7,963
8,367
120
电力电缆、安装电线、铜芯铝绞线

93
北京华旗资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203,600
1,487
2,308
7,620
4,805
420
MP3、移动式闪盘存储器、MP4、车载DVD、数码相机

94
泰豪集团有限公司
200,976
12,152
5,328
8,369
8,041
2,383
智能电子产品、软件产品

95
江苏林洋电子有限公司
200,256
25,318
10,608
1,486
4,262
582
电子式电能表

96
深圳市新天下集团有限公司
191,206
4,896
21,923
14,855
6,257
981
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计算机周边设备

97
南天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
190,492
3,245
7,394
2,776
2,496
300
存折打印机、自助服务终端系统、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计算机网络工程

98
广东汕头超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188,469
11,551
3,556
78,756
9,590
800
印制电路板、液晶显示器、液晶显示器模块、覆铜板

99
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187,544
6,935
10,297
6,689
2,048
565
自动化仪表及系统、仪表元件、气动元件

100
风帆股份有限公司
186,731
7,690
6,718
2,296
701
20
铅酸蓄电池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0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百强排名(续)

总名次
企业名称
销售收入(万元)
销售收入名次
利润总额

名次
资产总计

名次

1
上海飞乐股份有限公司
657748
1
1
1

2
亨通集团有限公司
597347
2
9
2

3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39861
8
3
6

4
永鼎集团有限公司
565269
3
10
5

5
富通集团有限公司
363802
5
14
3

6
横店集团东磁有限公司
287746
10
5
7

7
联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347656
7
7
10

8
浙江富春江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458466
4
18
4

9
通光集团有限公司
358102
6
4
21

10
爱普科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210863
14
6
11

11
瑞声声学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177337
19
2
12

12
名幸电子(广州南沙)有限公司
204797
15
8
14

13
开平依利安达电子有限公司
156365
22
11
18

14
华伦集团
283185
11
32
9

15
上海京瓷电子有限公司
254296
12
24
16

16
广州宏仁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129728
26
13
15

17
江苏晶石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178649
18
23
23

18
厦门TDK有限公司
306497
9
41
19

19
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110912
33
25
13

20
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81668
17
47
8

21
汕头超声印制板公司
137958
24
28
20

22
江苏中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132910
25
17
31

23
宁波市向阳集团有限公司
123535
31
12
32

24
西安创联电气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26256
29
22
25

25
依利安达(广州)电子有限公司
126159
30
21
27

26
厦门宏发电声有限公司
122892
32
19
29

27
东莞生益电子有限公司
128646
27
26
33

28
浙江华达通信器材集团有限公司
167078
20
44
24

29
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90678
37
29
26

30
成都宏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56136
49
15
30

31
新疆众和股份有限公司
77495
42
31
28

32
江苏三江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126849
28
27
47

33
NEC东金电子(厦门)有限公司
185910
16
51
36

34
浙江长城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218871
13
39
52

35
广州宏昌电子材料工业有限公司
108677
34
33
37

36
厦门法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49088
55
20
35

37
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94507
36
34
41

38
宁波云环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142752
23
38
54

39
北京七星华电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76699
43
52
22

40
苏州福田金属有限公司
81865
40
45
40

41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31975
67
16
43

42
南通江海电容器有限公司
96248
35
42
51

43
安徽铜峰电子(集团)公司
79981
41
71
17

44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2200
51
37
46

45
欧姆龙电子部件(深圳)有限公司
84377
38
55
42

46
和林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73103
44
30
62

47
宁波科宁达工业有限公司
51794
52
35
49

48
信华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64889
46
40
61

49
浙江天乐集团有限公司
82976
39
67
44

50
深圳市得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67396
45
61
45

51
珠海方正科技多层电路板有限公司
39812
61
46
48

52
深圳市宇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49768
54
36
68

53
北京吉乐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58026
48
80
34

54
浙江飞虹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162677
21
53
91

55
南京金宁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52928
50
79
38

56
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0139
53
54
60

57
大连太平洋多层线路板股份有限公司
44806
58
60
53

58
中国振华(集团)新云电子元器件有限责任公司
31779
68
49
56

59
江苏华威世纪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45234
57
56
66

60
金龙机电有限公司
39470
62
43
78

61
天津六○九电缆有限公司
40309
59
73
57

62
杭州富生电器有限公司
40123
60
70
59

63
北京·松下电子部品有限公司
64759
47
81
65

64
江门市粉末冶金厂有限公司
46099
56
84
55

65
横店集团浙江英洛华电声有限公司
36547
64
58
74

66
沈阳兴华航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27568
76
50
71

67
浙江英洛华磁业有限公司
39317
63
100
39

68
浙江新嘉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8906
72
57
73

69
浙江万马天屹特种线缆股份有限公司
30695
69
86
50

70
四川华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28099
73
74
58

71
唐山晶源裕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569
85
63
67

72
浙江凯文磁钢有限公司
24827
79
59
87

73
深圳顺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12456
99
48
79

74
江苏江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4095
80
65
82

75
合兴集团有限公司
29376
71
93
64

76
厦门信达电子有限公司
28017
74
94
63

77
朗诗德电气有限公司
22932
82
82
69

78
宝安区沙井新岱电子厂
35000
65
69
100

79
浙江东晶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15777
94
66
77

80
潍坊共达电讯有限公司
17707
92
62
89

81
浙江省诸暨市五峰电容器有限公司
25168
78
77
90

82
宁波碧彩实业有限公司
22020
83
90
72

83
宁波福特继电器有限公司
29483
70
83
93

84
江苏银羊电子有限公司
25878
77
95
76

85
深圳盛凌电子有限公司
20955
84
76
88

86
海门市三鑫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33235
66
91
92

87
太阳神(珠海)电子有限公司
17724
91
68
95

88
南京依利安达电子有限公司
16122
93
75
86

89
浙江汇港电器有限公司
18287
89
72
94

90
四川永星电子有限公司
10224
100
85
70

91
益阳资江电子元件有限公司
27802
75
96
85

92
西安科耐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13568
97
64
96

93
南京电声股份有限公司
23016
81
98
81

94
杭州日月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13053
98
89
75

95
宁波天波港联电子有限公司
19200
87
78
99

96
浙江嘉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15233
95
88
83

97
湖北东光集团有限公司
18893
88
99
80

98
合肥华耀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19981
86
92
97

99
深圳美凯电子有限公司
17728
90
87
98

100
中电科技德清华莹电子有限公司
13652
96
97
84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0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第二个排名是中国电子元器件百强排名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0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

巴菲特的一次演讲
  
  非常感谢译者易晓斓,因为我看过巴菲特的这个VIDEO,要一句一字再把它很好的翻译下来非常累。如果有人转摘,希望能把译者的名字弄上,还有它的网址
  http://www.yeeyan.com/articles/view/2091/865,其实直接到译者的网站看更好。
  ========================================================================
  
  译者序:
  这里翻译的不是一篇文章,而是一个Video。确切的说,是Warrent Buffet(巴菲特)在University of Florida商学院的
  一次演讲。在演讲里,巴菲特谈投资,谈做人,使译者受益匪浅。在这里翻出来以嗜读者。
  这是一次一个半小时的演讲,翻出来着实要费些功夫。一蹴而就比较难做到,这里恐怕只好做连载了。见谅。
  
  (一)
  
  我想先讲几分钟的套话,然后我就主要来接受你们的提问。我想谈的是你们的所思所想。我鼓励你们给我出难题,畅所欲言,言无不尽。(原文:我希望你们扔些高难度的球,如果你们的投球带些速度的话,我回答起来会更有兴致)你们几乎可以问任何问题,除了上个礼拜的Texas A&M的大学橄榄球赛,那超出我所能接受的极限了。我们这里来了几个SunTrust(译者注:美国一家大型商业银行)的人。我刚刚参加完Coca Cola的股东大会(译者注:Warren Buffet的投资公司是Coca Cola的长期大股东之一),我坐在吉米●威廉姆斯边上。吉米领导了SunTrust多年。吉米一定让我穿上这件SunTrust的T恤到这来。我一直试着让老年高尔夫联盟给我赞助,但是都无功而返。没想到我在SunTrust这,却做的不错。吉米说,基于SunTrust存款的增长,我会得到一定比例的酬劳。所以我为SunTrust鼓劲。(译者注:巴菲特在开玩笑)
  
  关于你们走出校门后的前程,我在这里只想讲一分钟。你们在这里已经学了很多关于投资方面的知识,你们学会如何做好事情,你们有足够的IQ能做好,你们也有动力和精力来做好,否则你们就不会在这里了。你们中的许多人都将最终实现你们的理想。但是在智能和能量之外,还有更多的东西来决定你是否成功,我想谈谈那些东西。实际上,在我们Omaha(译者注:Berkshire Hathaway公司的总部所在地)有一位先生说,当他雇人时,他会看三个方面:诚信,智能,和精力。雇一个只有智能和精力,却没有诚信的人会毁了雇者。一个没有诚信的人,你只能希望他愚蠢和懒惰,而不是聪明和精力充沛。我想谈的是第一点,因为我知道你们都具备后两点。在考虑这个问题时,请你们和我一起玩玩这个游戏。你们现在都是在MBA的第二年,所以你们对自己的同学也应该都了解了。现在我给你们一个来买进10%的你的一个同学的权利,一直到他的生命结束。你不能选那些有着富有老爸的同学,每个人的成果都要靠他自己的努力。我给你一个小时来想这个问题,你愿意买进哪一个同学余生的10%。你会给他们做一个IQ测试吗,选那个IQ值最高的?我很怀疑。你会挑那个学习成绩最好的吗,我也怀疑。你也不一定会选那个最精力充沛的,因为你自己本身就已经动力十足了。你可能会去寻找那些质化的因素,因为这里的每个人都是很有脑筋的。你想了一个小时之后,当你下赌注时,可能会选择那个你最有认同感的人,那个最有领导才能的人,那个能实现他人利益的人,那个慷慨,诚实,即使是他自己的主意,也会把功劳分予他人的人。所有这些素质,你可以把这些你所钦佩的素质都写下来。(你会选择)那个你最钦佩的人。然后,我这里再给你们下个跘儿。在你买进10%你的同学时,你还要卖出10%的另外一个人。这不是很有趣吗?你会想我到底卖谁呢?你可能还是不会找IQ最低的。你可能会选那个让你厌恶的同学,以及那些令你讨厌的品质。那个你不愿打交道的人,其他人也不愿意与之打交道的人。是什么品质导致了那一点呢?你能想出一堆来,比如不够诚实,爱占小便宜等等这些,你可以把它们写在纸的右栏。当你端详纸的左栏和右栏时,会发现有意思的一点。能否将橄榄球扔出60码之外并不重要,是否能在9秒3之内跑100码也不重要,是否是班上最好看的也无关大局。真正重要的是那些在纸上左栏里的品质。如果你愿意的话,你可以拥有所有那些品质。那些行动,脾气,和性格的品质,都是可以做到的。它们不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力所不能及的。再看看那些右栏里那些让你厌恶的品质,没有一项是你不得不要的。如果你有的话,你也可以改掉。在你们这个年纪,改起来比在我这个年纪容易得多,因为大多数这些行为都是逐渐固定下来的。人们都说习惯的枷锁开始轻得让人感受不到,一旦你感觉到的时候,已经是沉重得无法去掉了。我认为说得很对。我见过很多我这个年纪或者比我还年轻10岁,20岁的人,有着自我破坏性习惯而又难以自拔,他们走到哪里都招人厌恶。他们不需要那样,但是他们已经无可救药。但是,在你们这个年纪,任何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可以有,只要你们愿意,就只是一个选择的问题。就象本杰明●格拉姆(上个世纪中叶著名的金融投资家)一样,在他还是十几岁的少年时,他四顾看看那些令人尊敬的人,他想我也要做一个被人尊敬的人,为什么我不象那些人一样行事呢?他发现那样去做并不是不可能的。他对那些令人讨厌的品质采取了与此相反的方式而加以摒弃。所以我说,如果你把那些品质都写下来,好好思量一下,择善而从,你自己可能就是那个你愿意买入10%的人!更好的是你自己本就100%的拥有你自己了。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
  
  下面就让我们开始谈谈你们所感兴趣的。我们可以从这儿或那儿举起的手开始。
  
  序:下面是前几天提交的“巴菲特的一次演讲”的第二部分,主要集中于与学生们的问答交流。
  
  另请注意,与第一篇译文同时提交的Video的URL,在国内可能是无法访问到的。多谢雷声大雨点大的提醒,同时他提供了一个完成页面转接的URL,希望有兴趣看Video的朋友试试。
  
  (二)
  
  问题:你对日本的看法?
  
  巴菲特:我不是一个太宏观的人。现在日本10年期的贷款利息只有1%。我对自己说,45年前,我上了本杰明●格拉姆的课程,然后我就一直勤勤恳恳,努力工作,也许我应该比1%挣的多点吧?看上去那不是不可能的。我不想卷入任何汇率波动的风险,所以我会选择以日元为基准的资产,如地产或企业,必须是日本国内的。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挣得比1%多,因为那是我资金的成本。可直到现在,我还没有发现一家可以投资的生意。这真的很有趣。日本企业的资产回报率都很低。他们有少数企业会有4%,5%,或6%的回报。如果日本企业本身赚不了多少钱的话,那么其资产投资者是很难获得好的回报的。当然,有一些人也赚了钱。我有一个同期为本杰明●格拉姆工作过的朋友。那是我第一次买股票的方法,即寻找那些股票价格远低于流动资本的公司,非常便宜但又有一点素质的公司。我管那方法叫雪茄烟蒂投资法。你满地找雪茄烟蒂,终于你找到一个湿透了的,令人讨厌的烟蒂,看上去还能抽上一口。那一口可是免费的。你把它捡起来,抽上最后一口,然后扔了,接着找下一个。这听上去一点都不优雅,但是如果你找的是一口免费的雪茄烟,这方法还值得做。不要做低回报率的生意。时间是好生意的朋友,却是坏生意的敌人。如果你陷在糟糕的生意里太久的话,你的结果也一定会糟糕,即使你的买入价很便宜。如果你在一桩好生意里,即使你开始多付了一点额外的成本,如果你做的足够久的话,你的回报一定是可观的。我现在从日本没发现什么好生意。也可能日本的文化会作某些改变,比如他们的管理层可能会对公司股票的责任多一些,这样回报率会高些。但目前来看,我看到的都是一些低回报率的公司,即使是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说来也令人惊奇,因为日本这样一个完善巨大的市场却不能产生一些优秀的高回报的公司。日本的优秀只体现在经济总量上,而不是涌现一些优质的公司(译者注:对中国而言,这样的问题何止严重10倍!)。这个问题已经给日本带来麻烦了。我们到现在为止对日本还是没什么兴趣。只要那的利息还是1%,我们会继续持观望态度。
  
  问题:有传闻说,你成为长期资金管理基金的救场买家?你在那里做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机会?(译者注:长期资金管理基金是一家著名的对冲基金。1994年创立。创立后的头些年盈利可观,年均40%以上。但是,在1998年,这家基金在4个月里损失了46个亿,震惊世界)
  
  巴菲特:在最近的一篇财富杂志(封面是鲁本●默多克)上的文章里讲了事情的始末。有点意思。是一个冗长的故事,我这里就不介绍来龙去脉了。我接了一个非常慎重的关于长期资金管理基金的电话。那是4个星期前的一个星期五的下午吧。我孙女的生日Party在那个傍晚。在之后的晚上,我会飞到西雅图,参加比尔●盖茨的一个12天的阿拉斯加的私人旅程。所以我那时是一点准备都没有的。于是星期五我接了这个电话,整个事情变得严重起来。在财富的文章发表之前,我还通了其他一些相关电话。我认识他们(译者注:长期资金管理基金的人),他们中的一些人我还很熟。很多人都在所罗门兄弟公司工作过。事情很关键。美联储周末派了人过去(译者注:纽约)。在星期五到接下来的周三这段时间里,纽约储备局导演了没有联邦政府资金卷入的长期资金管理基金的救赎行动。我很活跃。但是我那时的身体状况很不好,因为我们那时正在阿拉斯加的一些峡谷里航行,而我对那些峡谷毫无兴趣。船长说我们朝着可以看到北极熊的方向航行,我告诉船长朝着可以稳定接收到卫星信号的方向航行(才是重要的)(译者注:巴菲特在开玩笑,意思是他在船上,却一直心系手边的工作)。星期三的早上,我们出了一个报价。那时,我已经在蒙塔那(译者注:美国西北部的一个州)了。我和纽约储备局的头儿通了话。他们在10点会和一批银行家碰头。我把意向传达过去了。纽约储备局在10点前给在怀俄明(译者注:美国西北部的一个州)的我打了电话。我们做了一个报价。那确实只是一个大概的报价,因为我是在远程(不可能完善细节性的东西)。最终,我们对2.5亿美元的净资产做了报价,但我们会在那之上追加30到32.5亿左右。Berkshire Hathaway(巴菲特的投资公司)分到30个亿, AIG有7个亿, Goldman Sachs有3个亿。我们把投标交了上去,但是我们的投标时限很短,因为你不可能对价值以亿元计的证券在一段长时间内固定价格,我也担心我们的报价会被用来作待价而沽的筹码。最后,银行家们把合同搞定了。那是一个有意思的时期。
  
  整个长期资金管理基金的历史,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对它有多熟悉,其实是波澜壮阔的。如果你把那16个人,象John Meriwether, Eric Rosenfeld,Larry Hilibrand,Greg Hawkins, Victor Haghani,还有两个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Myron Scholes和Robert Merton,放在一起,可能很难再从任何你能想像得到的公司中,包括象微软这样的公司,找到另外16个这样高IQ的一个团队。那真的是一个有着难以置信的智商的团队,而且他们所有人在业界都有着大量的实践经验。他们可不是一帮在男装领域赚了钱,然后突然转向证券的人。这16个人加起来的经验可能有350年到400年,而且是一直专精于他们目前所做的。第3个因素,他们所有人在金融界都有着极大的关系网,数以亿计的资金也来自于这个关系网,其实就是他们自己的资金。超级智商,在他们内行的领域,结果是他们破产了。这于我而言,是绝对的百思不得其解。如果我要写本书的话,书名就是“为什么聪明人净干蠢事”。我的合伙人说那本书就是他的自传(笑)。这真的是一个完美的演示。就我自己而言,我和那16个人没有任何过节。他们都是正经人,我尊敬他们,甚至我自己有问题的时候,也会找他们来帮助解决。他们绝不是坏人。但是,他们为了挣那些不属于他们,他们也不需要的钱,他们竟用属于他们,他们也需要的钱来冒险。这就太愚蠢了。这不是IQ不IQ的问题。用对你重要的东西去冒险赢得对你并不重要的东西,简直无可理喻,即使你成功的概率是100比1,或1000比1。如果你给我一把枪,弹膛里一千个甚至一百万个位置,然后你告诉我,里面只有一发子弹,你问我,要花多少钱,才能让我拉动扳机。我是不会去做的。你可以下任何注,即使我赢了,那些钱对我来说也不值一提。如果我输了,那后果是显而易见的。我对这样的游戏没有一点兴趣。可是因为头脑不清楚,总有人犯这样的错。有这样一本一般般的书,却有着一个很好的书名,“一生只需富一次”。这再正确不过了,不是码?如果你有一个亿开始,每年没有一点风险的可以挣10%,有些风险,但成功率有99%的投资会赚20%。一年结束,你可能有1.1个亿,也可能有1.2个亿,这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你这时候过世,写亡讯的人可能错把你有的1.2个亿写成1.1个亿了,有区别也变成没区别了(笑)。对你,对你的家庭,对任何事,都没有任何一点点不同。但是万一有点闪失的话,特别是当你管理他人的钱时,你不仅仅损失了你的钱,你朋友的钱,还有你的尊严和脸面。我所不能理解的是,这16个如此高智商的能人怎么就会玩这样一个游戏。简直就是疯了。某种程度上,他们的决定基本上都依赖于一些事情。他们都有着所罗门兄弟公司的背景,他们说一个6或7西格玛的事件(指金融市场的波动幅度)是伤他们不着的。他们错了,历史是不会告诉你将来某一金融事件发生的概率的。他们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学统计,他们认为关于股票的(历史)数据揭示了股票的风险。我认为那些数据根本就不会告诉你股票的风险!我认为数据也不会揭示你破产的风险。也许他们现在也这么想了?事实上,我根本不想用他们来作例子,因为他们的经历换一种形式,很可能发生在我们中的每个人身上。我们在某些关键之处存在着盲点,因为我们懂得太多的其他地方。正象Henry Gutman所说的,破产的多是两类人:一是一窍不通者;一是学富五车者。这其实是令人悲哀的。我们是从来不借钱的,即使有保险做担保。即使是在我只有1万块钱的时候,我也决不借钱。借钱能带来什么不同玛?我只凭我一己之力时我也乐趣无穷。一万,一百万,和一千万对我都没有什么不同。当然,当我遇到类似紧急医疗事件的情况下会有些例外。基本上,在钱多钱少的情况下,我都会做同样的事情。如果你从生活方式的角度来想想你们和我的不同,我们穿的是同样的衣服,当然我的是SunTrust给的;我们都有机会喝上帝之泉(说这话的时候,巴菲特开了一瓶可乐),我们都去麦当劳,好一点的,奶酪皇后(译者注:即DairyQueen,一家类似于麦当劳的快餐店),我们都住在冬暖夏凉的房子里,我们都在平面大电视上看Nebraska和Texas A&M(美国的两所大学)的橄榄球比赛,我们的生活没什么不同,你能得到不错的医疗,我也一样,唯一的不同可能是我们旅行的方式不同,我有我的私人飞机来周游世界,我很幸运。但是除了这个之外,你们再想想,我能做的你们有什么不能做呢?我热爱我的工作,但是我从来如此,无论我在谈大合同,还是只赚一千块钱的时候。我希望你们也热爱自己的工作。如果你总是为了简历上好看些就不断跳槽,做你不喜欢的工作,我认为你的脑子一定是进了水。我碰到过一个28岁的哈佛毕业生,他一直以来都做得不错。我问他,下一步你打算做些什么?他说,可能读个MBA吧,然后去个管理资询的大公司,简历上看着漂亮点。我说,等一下,你才28岁,你做了这么多事情,你的简历比我看到过的最好的还要强十倍,现在你要再找一个你不喜欢的工作,你不觉得这就好像把你的性生活省下来到晚年的时候再用吗?是时候了,你就要去做的(不能老等着)。(这是一个比喻)但是我想我把我的立场告诉了他。你们走出去,都应该选择那些你热爱的工作,而不是让你的简历看上去风光。当然,你的爱好可能会有变化。(对那些你热爱的工作,)每天早上你是蹦着起床的。当我走出校园的时候,我恨不得马上就给格拉姆干。但是我不可能为他白干,于是他说我要的工资太高了(所以他没有要我)。但我总是不停地bug他,同时我自己也卖了3年的证券,期间从不间断地给他写信,聊我的想法,最终他要了我,我在他那儿工作了几年。那几年是非常有益的经验。我总是做我热爱的工作。抛开其他因素,如果你单纯的高兴做一项工作,那么那就是你应该做的工作。你会学到很多东西,工作起来也会觉得有无穷的乐趣。可能你将来会变。但是(做你热爱的工作),你会从工作中得到很多很多。起薪的多寡无足轻重。
  
  不知怎么,扯得远了些。总之,如果你认为得到两个X比得到一个让你更开心,你可能就要犯错了。重要的是发现生活的真谛,做你喜欢做的。如果你认为得到10个或20个X是你一切生活的答案,那么你就会去借钱,做些短视,以及不可理喻的事情。多年以后,不可避免地,你会为你的所作所为而后悔。
  
  序:至此,巴菲特的演讲终于过半。
  
  问题:讲讲你喜欢的企业吧, 不是企业具体的名字,而是什么素质的企业你喜欢?
  
  巴菲特:
  
  我只喜欢我看得懂的生意,这个标准排除了90%的企业。你看,我有太多的东西搞不懂。幸运的是,还是有那么一些东西我还看得懂。
  
  设想一个诺大的世界里,大多数公司都是上市的,所以基本上许多美国公司都是可以买到的。让我们从大家都懂的事情上开始讲吧(巴菲特举起他的可乐瓶),我懂得这个,你懂得这个,每个人都懂这个。这是一瓶樱桃可乐,从1886年起就没什么变化了。很简单,但绝不容易的生意。
  
  我可不想要对竞争者来说很容易的生意,我想要的生意外面得有个城墙,居中是价值不菲的城堡,我要负责的、能干的人才来管理这个城堡。
  
  我要的城墙可以是多样的,举例来说,在汽车保险领域的GEICO(译者注:美国一家保险公司),它的城墙就是低成本。人们是必须买汽车保险的,每人每车都会有,我不能卖20份给一个人,但是至少会有一份。消费者从哪里购买呢?这将基于保险公司的服务和成本。多数人都认为(各家公司的)服务基本上是相同的或接近的,所以成本是他们的决定因素。所以,我就要找低成本的公司,这就是我的城墙。
  
  当我的成本越比竞争对手的低,我会越加注意加固和保护我的城墙。当你有一个漂亮的城堡,肯定会有人对它发起攻击,妄图从你的手中把它抢走,所以我要在城堡周围建起城墙来。
  
  三十年前,柯达公司的城墙和可口可乐的城墙是一样难以逾越的。如果你想给你6个月的小孩子照张像,20年或50年后你再来看那照片,你不会象专业摄影师那样来衡量照片质量随着时间的改变,真正决定购买行为的是胶卷公司在你的心目中的地位。柯达向你保证你今天的照片,20年,50年后看起来仍是栩栩如生,这一点对你而言可能恰恰是最重要的。30年前的柯达就有那样的魅力,它占据了每个人的心。在地球上每个人的心里,它的那个小黄盒子都在说,柯达是最好的。那真是无价的。
  
  现在的柯达已经不再独占人们的心。它的城墙变薄了,富士用各种手段缩小了差距。柯达让富士成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赞助商,一个一直以来由柯达独占的位置。于是在人们的印象里,富士变得和柯达平起平坐起来。
  
  与之相反的是,可口可乐的城墙与30年前比,变得更宽了。你可能看不到城墙一天天的变化。但是,每次你看到可口可乐的工厂扩张到一个目前并不盈利,但20年后一定会的国家,它的城墙就加宽些。企业的城墙每天每年都在变,或厚或窄。10年后,你就会看到不同。
  
  我给那些公司经理人的要求就是,让城墙更厚些,保护好它,拒竞争者于墙外。你可以通过服务,产品质量,价钱,成本,专利,地理位置来达到目的。
  
  我寻找的就是这样的企业。那么这样的企业都在做什么生意呢?我要找到他们,就要从最简单的产品里找到那些(杰出的企业)。因为我没法预料到10年以后,甲骨文,莲花,或微软会发展成什么样。比尔●盖茨是我碰到过的最好的生意人。微软现在所处的位置也很好。但是我还是对他们10年后的状况无从知晓。同样我对他们的竞争对手10年后的情形也一无所知。
  
  虽然我不拥有口香糖的公司,但是我知道10年后他们的发展会怎样。互联网是不会改变我们嚼口香糖的方式的,事实上,没什么能改变我们嚼口香糖的方式。会有很多的(口香糖)新产品不断进入试验期,一些以失败告终。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如果你给我10个亿,让我进入口香糖的生意,打开一个缺口,我无法做到。这就是我考量一个生意的基本原则。给我10个亿,我能对竞争对手有多少打击?给我100个亿,我对全世界的可口可乐的损失会有多大?我做不到,因为,他们的生意稳如磐石。给我些钱,让我去占领其他领域,我却总能找出办法把事情做到。
  
  所以,我要找的生意就是简单,容易理解,经济上行得通,诚实,能干的管理层。这样,我就能看清这个企业10年的大方向。如果我做不到这一点,我是不会买的。基本上来讲,我只会买那些,即使纽约证交所从明天起关门五年,我也很乐于拥有的股票。如果我买个农场,即使五年内我不知道它的价格,但只要农场运转正常,我就高兴。如果我买个公寓群,只要它们能租出去,带来预计的回报,我也一样高兴。
  
  人们买股票,根据第二天早上股票价格的涨跌,决定他们的投资是否正确,这简直是扯淡。正如格拉姆所说的,你要买的是企业的一部分生意。这是格拉姆教给我的最基本最核心的策略。你买的不是股票,你买的是一部分企业生意。企业好,你的投资就好,只要你的买入价格不是太离谱。
  
  这就是投资的精髓所在。你要买你看得懂的生意,你买了农场,是因为你懂农场的经营。就是这么简单。这都是格拉姆的理念。我6、7岁就开始对股票感兴趣,在11岁的时买了第一只股票。我沉迷于对图线,成交量等各种技术指标的研究。然后在我还是19岁的时候,幸运地拿起了格拉姆的书。书里说,你买的不是那整日里上下起伏的股票标记,你买的是公司的一部分生意。自从我开始这么来考虑问题后,所以一切都豁然开朗。就这么简单。
  
  我们只买自己谙熟的生意。在坐的每一个人都懂可口可乐的生意。我却敢说,没人能看懂新兴的一些互联网公司。我在今年的Berkshire Hathaway的股东大会上讲过,如果我在商学院任教,期末考试的题目就是评估互联网公司的价值,如果有人给我一个具体的估价,我会当场晕倒的(笑)。我自己是不知道如何估值的,但是人们每天都在做!
  
  如果你这么做是为了去竞技比赛,还可以理解。但是你是在投资。投资是投入一定的钱,确保将来能恰当幅度地赚进更多的钱。所以你务必要晓得自己在做什么,务必要深入懂得(你投资的)生意。你会懂一些生意模式,但绝不是全部。
  
  问题:就如你刚才所说,你已经讲了事情的一半,那就是去寻找企业,试着去理解商业模式,作为一个拥有如此大量资金的投资者,你的积累足以让你过功成身退。回到购买企业的成本,你如何决定一个合适的价格来购买企业?
  
  巴菲特:
  
  那是一个很难作出的决定。对一个我不确信(理解)的东西,我是不会买的。如果我对一个东西非常确信,通常它带给我的回报不会是很可观的。为什么对那些你只有一丝感觉会有40%回报的企业来试手气呢?我们的回报不是惊人的高,但是一般来讲,我们也不会有损失。
  
  1972年,我们买了See’s Candy(一家糖果公司)。See’s Candy每年以每磅1.95美元的价格,卖出1千6百万磅的糖果,产生4百万的税前利润。我们买它花了2千5百万。我和我的合伙人觉得See’s Candy有一种尚未开发出来的定价魔力,每磅1.95美元的糖果可以很容易地以2.25的价钱卖出去。每磅30分的涨价,1千6百万磅就是额外的4百80万呀,所以2千5百万的购买价还是划算的。
  
  我们从未雇过咨询师。我们知道在加州每个人都有一个想法。每个加州人心中对See’s Candy都有一些特殊的印象,他们绝对认这个牌子的糖。在情人节,给女孩子送See’s Candy的糖,她们会高兴地亲它。如果她们把糖扔在一边,爱理不理,那我们的生意就糟糕了。只要女孩子亲吻我们的糖,那就是我们要灌输给加州人脑子里的,女孩子爱亲See’s Candy的糖。如果我们能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就可以涨价了。
  
  我们在1972年买的See’s Candy,那之后,我们每年都在12月26日,圣诞节后的第一天,涨价。圣诞节期间我们卖了很多糖。今年,我们卖了3千万磅糖,一磅赚2个美元,总共赚了6千万。十年后,我们会赚得更多。在那6千万里,5千5百万是在圣诞节前3周赚的。耶稣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笑)。这确实是一桩好生意。
  
  如果你再想想,关于这生意的重要一点是,多数人都不买盒装巧克力来自己消费,他们只是用它来做为生日或节日的馈赠礼品。情人节是每年中最重要的一天。圣诞节是迄今为止最最重要的销售季节。女人买糖是为了圣诞节,她们通常在那前后2-3周来买。男人买糖是为了情人节。他们在回家的路上开着车,我们在收音机节目里放广告,“内疚,内疚”,男人们纷纷从高速路上出去,没有一盒巧克力在手,他们是不敢回家的。
  
  情人节是销售最火的一天。你能想像,在情人节那天,See’s Candy的价钱已经是11美元一磅了(译者注:又涨价了)。当然还有别的牌子的糖果是6美元一磅。当你在情人节的时候回家(这些都是关于See’s Candy深入人心的一幕幕场景,你的那位接受你的礼品,由衷地感谢你,祝福剩下的一年),递给你的那位(6块钱的糖),说,“亲爱的,今年我买的是廉价货”?这绝不可能行得通!
  
  在某种程度上,有些东西和价格是没关系的,或者说,不是以价格为导向的。这就像迪斯尼。迪斯尼在全世界卖的是16.95或19.95美元的家庭影像制品。人们,更具体的说,那些当妈妈的对迪斯尼有着特殊的感情。在座的每个人在心中对迪斯尼都有着一些情愫。如果我说环球影视,它不会唤起你心中的那种特殊情愫;我说20世纪福克斯公司,你也不会有什么反应。但是迪斯尼就不同。这一点在全世界都如此。当你的年纪变老的时候,那些(迪斯尼的)影像制品,你可以放心让小孩子每天在一边看几个小时。你知道,一个这样的影片,小孩子会看上20遍。当你去音像店时,你会坐在那儿,把十几种片子都看上一遍,然后决定你的孩子会喜欢哪一部?这种可能性很小。别的牌子卖16.95,而迪斯尼的卖17.95,你知道买迪斯尼的不会错,所以你就买了。在某些你没有时间的事情上,你不一定非要做高质量的决定。而作为迪斯尼而言,就可以因此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多得多的影片。多好的生意!而对其他牌子来讲,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
  
  梦想家们一直努力打造出类似于迪斯尼概念的品牌,来同它在世界范围内竞争,取代人们心中对迪斯尼的那份特殊情愫。比如,环球影视吧,妈妈们不会在音像店里买他们的片子,而放弃迪斯尼的。那是不可能发生的。可口可乐是在全球范围内和喜悦的情绪关联在一起的。不管你花多少钱,你想让全世界的50亿人更喜欢RC可乐(译者注:巴菲特杜撰出来的饮料牌子),那是做不到的。你可以搞些诡计,做折扣促销,等等,但都是无法得逞的。这就是你要的生意,你要的城墙。
  
  问题:在你购买公司的分析过程里,是否有些数字会告诉你不要买?哪些东西是质化的,哪些东西是量化的?
  
  巴菲特:
  
  最好的买卖里,从数字的角度来讲,几乎都要告诉你不要买。你可能对(被购买公司的)产品的印象是非常之深,但是你对那套雪茄烟蒂式的廉价思维已经根深蒂固。我曾经拥有一个风力发电公司。相信我,风力发电公司如同雪茄烟蒂一般廉价。我们买的也很便宜,只相当于公司流动资金的三分之一的价钱。我们却实赚了钱,但是这种收益是不可复制的,更象是一次性的买卖。你可不想做那样的事情,但我经历了那样一个阶段,在那个阶段里,我还买过租车公司等等一些生意。
  
  谈到质化的东西,我可能在接到电话的那一刻就能感受到了。几乎我们买的所有企业,只需要10分钟,15分钟的分析。我今年买了两个企业。General Re(译者注:全球最大的再保险公司之一)是一个180亿的交易。我连它们的总部都没去过。我希望它们的的确确有个总部(译者注:巴菲特在开玩笑)。在那之前,我买了Executive Jet,主要做部分拥有小型飞机的生意(译者注:美国近年来,很流行私人拥有飞机。但毕竟花销很大,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起。所以,买一部分飞机的拥有权,这样你可以有一段你自己的飞行计划和路线,变得很实际)。在我们买之前,我也没去过它的公司总部。四年前,我给我的家庭买了一个飞机计划的四分之一拥有权。我亲身体会了他们的服务,我也看到了这些年它们的迅速发展。(在购买交易发生之前,)我拿到了它们的经营数据。
  
  如果你不能马上足够了解所作的生意,即使你花上一二个月,情况也见得会有多少改观。你必须对你可能了解的和不能了解的有个切身体会,你必须对你的能力范围有个准确的认知。范围的大小无关大局,重要的是那个范围里的东西。哪怕在那个范围里只有成千上万家上市公司里的30个公司,只要有那30家,你就没问题。你所做的就应当是深入了解这30家公司的业务,你根本不需要去了解和学习其他的东西。在我早年的时候,我做了大量功课来熟悉生意上的事情。我们走出去,采取所谓‘抹黄油’的方式,去与企业的用户谈,与企业以前的雇员谈,与企业的供应商谈,我们能找到的每一个人。每次我看到业界的专业人员,举例来说,我对采煤业有兴趣,我会遍访每一家采煤公司,问每一位CEO,“如果要在业界买一家公司,你认为我该买哪一家?为什么?” 如果你把这些片段的信息串起来,你会学到很多业界的信息。当你问到竞争对手的时候,你会得到非常相似的答案。比如说,如果你有一个解决一切问题的良方,那么你首先要解决的竞争对手是谁?为什么?通过这种手段,你很快会发现谁是业界最好的企业。
  
  做投资的好处是你不用学习日新月异的知识和技能。当然你愿意那么去做,就另当别论了。四十年前你了解的口香糖的生意,现如今依旧适用,没有什么变化。
  
  我认识一个人,他的岳父去世了,丢下一间他创建的制鞋公司。这个人托Goldman Sachs来卖掉这家公司。他和我的一个朋友在佛罗里达打高尔夫,提到了这件事。我朋友让他给我打电话。他打了,结果我们用五分钟谈成了这桩生意。我认识这个人,我基本了解制鞋生意,所以我就买了。质化的方面定了后,就是价格了。我的答案只有是或者不是,很简单,谈判的时候没什么圈子可兜。只要价格合适,我就会买。不然的话,谈判之前我很快乐,谈判不成我也一样。
  
  问题:可口可乐最近发布了对未来季度调低盈利预期的消息。你对可口可乐并没有因为在美国之外的许多问题,包括亚洲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而撒谎怎么看?
  
  巴菲特:
  
  我很喜欢他们(的诚实)。
  
  事实上,在未来20年,可口可乐在国际上的市场增长要比在美国国内好得多。在美国国内的人均消费量会增长,但在别的国家的增长会快得多。可口可乐可能会有一段3个月,也可能是3年的艰难时期,但不会是未来的20年。人们在全世界的范围内高效地工作,他们会发现换取一瓶可乐(巴菲特举起手中的可乐瓶),就占他们每天所获得的劳动报酬的比例而言,实在是一笔很好的买卖。实际上,我是一天五瓶(笑)。在1936年的时候,我第一次用25美分买了6瓶可乐(单卖是5美分一瓶)。那是6.5盎司的瓶子,2美分的瓶子押金,实际上是6.5盎司的可乐只要5美分。现在是12盎司的罐子,如果你在周末去买大瓶装的,减少一些在包装上的费用,你基本上可以花20美分多一点买12盎司。你现在在每盎司上花的钱只是1936年的两倍多一点点。相对于人们不断增长的购买力而言,可乐实际上在年复一年地变得越来越便宜。
  
  在全世界的两百多个国家里,这个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产品的人均消费量每年都在增长。它霸占着饮料市场,真的是难以置信。有一件人们可能不懂,但却使这个产品有着数以百亿元的价值的简单事实就是可乐没有味觉记忆。你可以在9点,11点,下午3点,5点喝上一罐,5点时你喝的味道和你一早上9点喝的味道一样好。其他的饮料如甜苏打水,橙汁,根啤都做不到这一点,它们对味道有着累积作用(译者注:累积使味觉麻木),重复的饮用会使你厌烦。我们在See’s Candy的雇员可以免费享用公司生产糖果。在他们第一天工作的时候,他们渴着劲儿吃。但在那之后,他们再吃起来就跟要花钱买似的。为什么?巧克力一样有着味觉累积。
  
  但是可乐就没有味觉累积。这意味着,全世界的人们可以每天都可以消费很多次可乐,而不是其他的饮料,所以你得到的就是可乐之难以企及的人均消费量。在今天,全世界范围内可乐的日销售量超过800亿盎司。这个数目还在年复一年地增长。增长还体现在无论是以国家计还是人均计的消费量上。20年后,在美国之外的增长讲远远超过美国国内。我分外看好国际市场的前景。(目前可乐的国际危机,)短期来讲对他们确实有消极的影响,但这不是一个大不了的问题。
  
  可口可乐公司于1919年上市,那时的价格是40美元左右。一年后,股价降了50%,只有19美元。看起来那是一场灾难。瓶装问题,糖料涨价,你总能发现这样那样的原因让你觉得那不是一个合适的买入时机。一些年之后,又发生了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核武器竞赛等。总是有原因(让你不买)。如果你在一开始40块钱买了一股,然后你把派发的红利进行再投资(买入可口可乐的股票),一直到现在,那股可乐股票的价值是5百万。这个事实压倒了一切。如果你看对了生意模式,你就会赚很多钱。
  
  切入点的时机是很难把握的。所以,如果我拥有的是一个绝佳的生意,我丝毫不会为某一个事件的发生,或者它对未来一年的影响等等而担忧。当然,在过去的某些个时间段,政府施加了价格管制政策。企业因而不能涨价,即使最好的企业有时也会受影响,我们的See’s Candy糖果不能在12月26日涨价。但是,管制该发生的时候就会发生,它绝不会把一个杰出的企业蜕变成一个平庸的企业。政府是不可能永远实施管制政策的。
  
  一个杰出的企业可以预计到将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但不一定会准确到何时会发生。重心需要放在“什么”上面,而不是“何时”上。如果对“什么”的判断是正确的,那么对“何时”大可不必过虑。
  
  问题:谈谈你投资上的失误吧。
  
  巴菲特:
  
  你有多少时间?(译者注:巴菲特的幽默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关于失误的有趣的一点是,在投资上,至少对我和我的合伙人而言,最大的失误不是做了什么,而是没有做什么。对于我们所知甚多的生意,当机会来到时,我们却犹豫了,而不是去做些什么。我们错过了赚取数以十亿元计的大钱的好机会。不谈那些我们不懂的生意,只专注于那些我们懂的。我们确实错过了从微软身上赚大钱的机会,但那并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因为我们从一开始就不懂微软的生意。
  
  但是对于在医疗保健股票上理应赚得的几十亿,我们却错过了。当克林顿政府推出医疗保健计划时,医疗保健公司获益非浅。我们应当在那上面赚得盘满钵满的,因为我懂那里面的因果。80年代中期,我们应当在Fannie Mae(译者注:美国一家受政府支持,专做二级房贷的超大型公司)上获利颇丰,因为我们也算得清个中的究竟。这些都是数以十亿计的超级错误,却不会被GAAP会计法则抓个现形。
  
  你们所看到的错误,比如我买下了几年前我买的US Air(译者注:巴菲特在这笔交易中几乎损失了全部的投资,3.6个亿)。 当我手里有很多现金的时候,我就很容易犯错误。查理(译者注:巴菲特的合伙人)让我去酒吧转转,不要总滞留在办公室里(笑)。但是我一有闲钱,又总在办公室里,我想我是够愚昧的,这种事时有发生。
  
  总之,我买了US Air的股票,虽然没人逼着我买。现在我有一个800的电话号码,每次我打算买航空公司的股票后,我就打这个电话。我跟他们讲我很蠢,老犯错,他们总是劝我别买,不断地和我聊,让我别挂电话,不要仓促地做任何决定。最后,我就会放弃要购买的冲动。(译者注:真有这么回事吗?听起来像是巴菲特在开玩笑)
  
  于是我买了US Air的股票。看上去我们的投资要打水漂了,而且我们的投资也确实几乎全打了水漂,(那笔糟糕的投资)理应全军覆没的。我因为价钱非常诱人而买了那些股票,但是那绝不是个诱人的行业。我对所罗门的股票犯了同样的错误,股票本身价廉诱人没错,但那应该是杜绝涉足的行业。
  
  你可以说那是一种犯错的模式。你中意具体交易的条件,但不感冒交易公司所处的行业。我以前犯过这样的错误,很可能将来我还会犯这样的错误。但更大的错误还是我一开始所讲的因犹豫和迟疑所致。当我只有1万块钱的时候,我投资了两千在汽修厂,而且肉包子打狗,那笔机会成本高达60个亿(笑),是个大错。当Berkshire的股价下降时,我还能感受好些,因为那也降低了汽修厂的购买成本(笑),以及20%的机会成本。
  
  当你聊到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时,我笃信你最好还是从他人的失败中来学习吧,越多越好(笑)。在Berkshire公司里,我们绝不花一点时间来缅怀过去。我和我的合伙人是40年的哥们了,从没有任何的争吵。我们有很多事情上会有不同的见解,但从没有过争吵,我们也从不回顾过去。我们总是对未来充满希冀,都认为牵绊于‘如果我们那样做了。。。’的假设是不可理喻的,那样做不可能改变既成的事实。
  
  你只能活在现在时。你也许可以从你过去的错误中汲取教训,但最关键的还是坚持做你懂的生意。如果是一个本质上的错误,比如涉足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东西,因为其他人建议的影响等等,所以在一无所知的领域做了一些交易,那倒是你应该好好学习的。你应该坚守在凭自身能力看得透的领域。
  
  当你做出决策时,你应该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扪心自问,“我以一股55元的价格买入100股通用汽车的股票是因为。。。”。你对自己所有的购买行为负责,必须时刻充满理性。如果理由不充分,你的决定只能是不买。如果仅仅是有人在鸡尾酒会上提起过,那么这个理由远未充分。也不可能是因为一些成交量或技术指标看上去不错,或盈利等等。必须确实是你想拥有那一部分生意的原因,这一直是我们尽量坚持做到的,也是格拉姆教给我的。
  
  问题:谈谈目前的经济形式和利率,和将来的走向?
  
  巴菲特:
  
  我不关心宏观的经济形式。在投资领域,你最希望做到的应该是搞清楚那些重要的,并且是可以搞懂的东西。对那些既不重要,又难以搞懂的东西,你忘了它们就对了。你所讲的,可能是重要的,但是难以拎清。了解可口可乐,Wrigley(译者注:美国一家营销口香糖的公司),或柯达,他们的生意是可以拎得清的。当然你的研究最后是否重要还取决于公司的评估,当前的股价等因素。但是我们从未因对宏观经济的感觉来买或者不买任何一家公司。我们根本就不读那些预估利率,企业利润的文章,因为那些预估真的是无关痛痒。1972年,我们买了See’s Candy,那之后不久政府实施了价格管制,但那又怎么样呢,(如果我们因为价格管制的原因没有买)我们就错过了以2千5百万买下一个现如今税前利润6千万的生意!
  
  我们不愿因为自身本就不精通的一些预估而错过买到好生意的机会。我们根本就不听或不读那些涉及宏观经济因素的预估。在通常的投资咨询会上,经济学家们会做出对宏观经济的描述,然后以那为基础展开咨询活动。在我们看来,那样做是毫无道理的。
  
  假想Alan Greenspan(译者注:上一任美联储主席)在我一边,Robert Rubin(译者注:克林顿时期美财长)在我另一边,即使他们都悄悄告诉我未来12个月他们的每一步举措,我是无动于衷的,而且这也不会对我购买Executive Jets飞机公司或General Re再保险公司,或我做的任何事情有一丝一毫的影响。
  
  问题:深处乡间(译者注:指Berkshire Hathaway所在地,Nebraska的Omaha)和在华尔街上相比有什么好处?
  
  巴菲特:
  
  我在华尔街上工作了两年多。我在东西海岸都有最好的朋友。能见到他们让我很开心,当我去找他们的时候,总是会得到一些想法。但是最好的能对投资进行深思熟虑的方法就是去一间没有任何人的屋子,只是静静地想。如果那都不能让你想的话,没有什么可以。
  
  (身处华尔街的)缺点就是,在任何一个市场环境下,华尔街的情况都太极端了,你会被过度刺激,好像被逼着每天都要去做点什么。
  
  钱德勒家族花两千块钱买了可口可乐公司,除此之外,就不要再做其他的事情了。事情的关键是无为而治,即使在1919年也不要卖(钱德勒家族在这一年卖掉了可乐公司)。
  
  所以,你所找寻的出路就是,想出一个好方法,然后持之以恒,尽最大可能,直到把梦想变成现实。在每五分钟就互相叫价一个来回,人们甚至在你的鼻子底下报价的环境里,想做到不为所动是很难的。华尔街靠的是不断的买进卖出来赚钱,你靠的是不去做买进卖出而赚钱。这间屋子里的每个人之间每天互相交易你们所拥有的股票,到最后所有人都会破产,而所有钱财都进了经纪公司的腰包。相反地,如果你们象一般企业那样,50年岿然不动,到最后你赚得不亦乐乎,而你的经纪只好破产。
  
  就像一个医生,依赖于你变更所用药品的频率而赚钱。如果一种用药就能包治百病,那么他只能开一次处方,做一次交易,他的赚头也就到此为止了。但是,如果他能说服你每天更新处方是一条接往健康的通途,他会很乐于开出处方,你也会烧光你的钱,不但不会更健康,反而处境会更差。
  
  你应该做的是远离那些促使你做出仓促决定的环境。华尔街自有它的功效,在我回Omaha之前,每六个月都有一个长长的单子的事情去做,一大批公司去考察,我会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旅行花的钱。然后,我会(离开华尔街)回Omaha,仔细考量。
  
  问题:投资人如何来给Berkshire或微软这样从来不分红的公司估值?
  
  巴菲特:
  
  这是个关于Berkshire从来不分红的问题。Berkshire将来也不会分红,这是一个我可以担保的承诺(笑)。你能从Berkshire得到的是将(红利)放进安全的存款箱,每年你可以拿出来好好地把玩一翻,然后再把它放回原位。这样,你会得到巨大的自我满足感。可别小瞧了这样的自我满足感!(译者:像不像葛朗台数钱?)
  
  当然,这里的核心问题是我们能否让截留下来的钱财以可观的幅度升值。这是我们一直孜孜以求的。查理和我的立身之本也在此处。当然,这项任务正变得越来越难。我们管的钱越多,就越难做到(以可观的幅度升值)。如果Berkshire的大小只有现在的百分之一,我们升值的幅度要比现在好得多。如果我们能做到不断地升值,那么派发红利自然是不明智的。到目前为止,我们做到了让截留下来的红利再投资胜过直接派发红利。但是,没有人可以保证在将来还能这样。在某一个阶段,总会有物极必反的时候。
  
  保持持续增长是我们努力的目标。那也是唯一衡量我们公司价值的标尺。公司总部的大小等等都不能用来衡量公司的价值。Berkshire有4万5千名雇员,但在总部只有12人和3千5百平方英尺(译者注:300多平米)的办公室。这一点我们不打算改变。
  
  我们用公司的表现来评估自己,我们也以此来谋生。相信我,比起从前来,(保持持续增长)难得多了。
  
  问题:什么时候你会认为你的投资已经实现了它的增长极限?
  
  巴菲特:
  
  理想的情况是当你购买生意的时候,你不希望你买的企业有一个增长极限。我买可口可乐公司的时候,我不希望10年,15年后看到可乐弹尽粮绝。不排除有这个可能,但可能性接近于零。
  
  我们想看到的是,当你买一个公司,你会乐于永久地持有那个公司。同样的道理,当人们买Berkshire的股票的时候,我希望他们打算一辈子持有它。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这可能行不通。我不想说,这是唯一的购买股票的方式,但是我希望依据那样的方式来购买股票的一群人加入Berkshire,因为我不希望总是看到一群不同的股东。我实际上对Berkshire股东的变化更替实行跟踪。
  
  举个例子,如果有一个教堂,我是行祷告之人,看到做礼拜的人每个星期都换掉一半,我不会说,这真是太好了,看看我的成员流动性有多强呀(笑)。我宁愿在每个星期天看到教堂里坐满了同样那么一批人。
  
  当我们考量生意的时候,这就是我们的原则。基本上我们寻找那些打算永久持有的生意。那样的企业并不多。在一开始,我的主意比资金多得多,所以我不断地卖出那些我认为吸引力差些的股票以便来购买那些新近发现的好生意。但这已经不是我们现在的问题了。(译者注:我们现在不缺钱,而是缺好生意)
  
  购买企业的五年后,我们希望彼时如同此时一般的满意。如果有一些极其庞大的兼并机会,也可能我们需要卖出一些股票(来筹措资金)。当然,我很乐于拥有那样的问题。
  
  我们在购买企业时从来不预先定下一个目标价。比如,如果我们的买入价是30,当股价到达40,50,60, 或100时,我们就卖,诸如此类。我们不再如此的行事。当我们花2500万买私有公司See’s Candy时,我们没有“如果有人出5000万我们就卖”的计划。那不是一个考量生意的正确方式。我们考量生意的方式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否买下的企业会带来越来越多的利润?如果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任何其他问题都是多余的。
  
  问题:你是如何看待对所罗门的投资的?类似的,长期管理资金的买卖?
  
  巴菲特:
  
  我们投资所罗门的原因是,在1987年9月,所罗门公司是一家9%资产被证券化的企业,道指在这一年涨了35%,之前我们卖了很多股票,一下子手里有了很多现金,并且看上去我们暂时不会用得到它们。所以,在这个我通常不会购买股票的行业里,我们采用了这种有吸引力的证券形式,购买了所罗门。这是一个错误。最后结果还不错,但那不是我应该做的。我应该再等等,这样一年后我会多买一些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或者我在当时就该买,即便可乐那时的卖价真的不便宜。
  
  对于长期管理资金,我们,随着时间的推移,积累了对和证券有关的其他生意的了解。其中一个就是套利。套利,我做了45年,格拉姆做了30年。套利是必须靠近电话,我自己也必须东奔西跑地做,因为它要求我跟紧跟大市的脉动。现在我已经不做了,除非出现我自己看得懂,又是极大的套利机会。
  
  我这一辈子可能做了300桩,可能更多,套利的交易。套利本身是很好的生意。长期管理资金有很多套利的头寸,它前10名的头寸可能占据了90%的资金。我对那前10名的头寸有一些了解。我虽然不了解其中所有的细节,但是我已经掌握足够多的信息。同时,交易中我们将得到可观的折扣,我们也有足够的本钱打持久战,所以我们觉得交易可以进行。我们是可能在那样的交易中赔钱的。但是,我们占据了一些有利因素,我们是在我们懂得的领域作战。
  
  我们还有一些其他的头寸,不像长期管理资金那么大,因为像那么大规模的确实不多。那些头寸或涉及到收益曲线的关系(译者注:Yield Curve),或跟不同时期发布的政府债券有关等等(译者注:on the run, off the run)。如果在证券业足够长的话,这些品种都是要接触到的。它们不是我们的核心生意,平均大概占到我们年收益的0.5% 至0.75%,算是额外的一点惊喜吧。
  
  问题:谈一谈投资多元化吧。
  
  巴菲特:
  
  如果你不是一个职业投资者,如果你的目标不是远超大多数人表现的话,那么你就需要做到最大可能的投资多元化。98%,99%,甚至更高比例的人需要尽可能地去多元化,而不是不断地买进卖出。你们面临的选择就是管理成本很低的指数类的共同基金了。(译者注:指数类的基金指用计算机模型来模拟股票指数,如道琼斯指数,纳斯达克指数,所包含的股票,权重,和走势。投资者可以将指数基金当成普通股票来投资)
  
  如果你认为拥有部分美国是值得的话,就去买指数基金。你拥有了一部分美国。对此我没有任何异议,那就是你应该的做法,除非你想给投资游戏带些悬念,并着手对企业做评估。一旦你进入对企业做评估的领域,下定决心要花时间,花精力把事情做好,我会认为投资多元化,从任何角度来说,都是犯了大错。
  
  那天我在SunTrust的时候,有人问了一个问题。如果要做到真正懂生意的话,那么你懂的生意可能不会超过6个。如果你真的懂6个生意的话,那就是你所需要的所有多元化,我保证你会因此而赚很多钱。
  
  把钱放在第七个主意上,而不是选择投更多的钱于最好的主意,绝对是个错误。很少有人会因他们第七好的主意而赚钱,很多人却因为他们最棒的主意而发财。我认为,对任何一个拥有常规资金量的人而言,如果他们真的懂得所投的生意,6个已经绰绰有余了。
  
  在我最看好的生意中,我只拥有一半左右。我自己就没有去做所谓的投资多元化。许多我所知晓的做的不错的人都没有多元化他们的投资。唯一的例外是Walter Schloss(译者注:同巴菲特一样,也是本杰明●格拉姆的门生。他的基金收益50年来一直领先大市),他做到了多元化,投资了方方面面。我管他叫诺亚,因为他在每个行业都投两个企业。(笑)(译者注:诺亚方舟的典故)
  
  问题:你如何区分P&G和可口可乐公司?
  
  巴菲特:
  
  P&G是一个很好的公司,有着很强的行销网络,旗下有很多名牌,等等。如果你告诉我,我要离开20年,这期间我们家族的资产都放在了P&G上面,我不会感到不高兴的。P&G是我5%的选择之一。20年的时间,它不会消亡的。
  
  但是,未来20年,30年的时间里,相对于P&G,我对可口可乐公司的单位增长率,定价能力更看好些。目前可乐的定价能力可能差些。设想以下,数以十亿计的日均消费量,多一分钱,那就是一千万。Berkshire拥有8%的股份,那就是每天80万。看上去不是不可能,不是吗?现在就想涨价,在很多市场是行不通的。但假以时日,二十年后,可乐在单位消费量里一定赚得更多,并且总量上也会卖得更多。我不确信这个涨幅会有多大,但是我确信一定会增长。
  
  我不认为P&G的主要产品有可乐这样的统治力,有这样的消费量增长率,但是P&G依旧是好公司。即使我可能会更中意其他一些公司,但是那样的公司凤毛麟角。
  
  问题:麦当劳的20年前景如何?
  
  巴菲特:
  
  麦当劳的情况里,许多因素都起作用,特别是海外的因素。麦当劳在海外的处境比在美国国内要强势一些。这个生意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难。人们,那些等着派发礼物的孩子除外,不愿每天都吃麦当劳。
  
  喝可乐的人,今天喝五罐,明天可能还会喝五罐。快餐业比这要艰难得多。但是,如果你一定要在快餐业里,世界范围里这个行业规模是巨大的,选择一家的话,你会选麦当劳。它有着最好的定位。虽然对小孩子虽是美味,对成人而言它却不是最好吃的。近来,它进入了用降价来促销的领域,而不是靠产品本身来销售。
  
  我个人更中意那些靠产品本身就卖钱的公司。在这一点上,我更喜欢吉列。人们不是因为还有一些附送的小礼品而买Mark 3。在本质上,吉列的产品更强势些。Berkshire拥有很多吉列的股票。当你想到几十亿的男人脸上每天每夜长出的胡子,更好的是,还有女人的两条腿,你晚上的睡眠一定会很香甜。那才是你要的生意。
  
  如果你想的是下个月我要用什么降价策略来压制汉堡王(译者注:Berger King),如果它们和迪斯尼签了协议,而我却没有。。。等等。我偏爱那些独立的产品,不需要做降价促销这些噱头来让它更有吸引力。虽然你可以用那些伎俩来做好生意,比如,麦当劳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企业,但它终究不像可乐那样,像可乐那样的几乎也没有。
  
  如果你一定要在那个领域买一家企业,就买奶酪皇后吧!我是开玩笑的,还是买麦当劳吧。一段时间以前,Berkshire买了奶酪皇后,所以我在这儿给奶酪皇后不知羞耻地做广告(笑)。
  
  译者序: 终于,再有一次,巴菲特的演讲就要全部翻完了。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耐心。One more to go:-)
  
  问题:你对能源基础行业的公司怎么看?
  
  巴菲特:
  
  我考虑了很久了,因为这方面的投资要花很多钱的。我甚至考虑过要彻底买下一个公司。我们Omaha公司总部的一个人员通过CalEnergy(译者注:一家位于Omaha的地热能源公司)做了一些投资。
  
  但是,对于能源行业在政府的调控下究竟会如何发展,我还不是太懂。我看到了一些因素对高成本的企业在曾经的垄断地域是如何的具有破坏性。我不确信哪家会因而得益,程度又是如何等等。
  
  当然,不同的能源企业的成本会有高有低。水利发电的成本是每千瓦2分钱,它们的优势就非同小可了。但是在它们所产出的电力里,它们自己能保留多少,它们又可以把多少电力发送到区外,我还没想通。所以,对于这个行业未来十年的情况,我还看不清。(译者注:在美国,发电公司的电力交易和定价并不完全是市场行为,而是有政府做管理调控的)
  
  但这的确是一个我一直以来不断考量的行业。一旦我理出些头绪,我会付诸行动的。我晓得产品的吸引力,各个方面用户需要的确定性,还有现在这些公司的价钱可能很便宜,等等。我只是不确定在未来的十年里,谁会从中赚大钱,所以我还处于观望的态度。
  
  问题:为什么资本市场更青睐大型企业,而不是小型企业?
  
  巴菲特:
  
  我们不在乎企业的大小,是巨型,大型,小型,还是微型。企业的大小无所谓。真正重要的因素是,我们对企业,对生意懂多少;是否是我们看好的人在管理它们;产品的卖价是否具有竞争力。
  
  从我自己管理Berkshire的经验来看,我需要将从General Re带来的750到800个亿的保费进行投资。我只能投资5桩生意,我的投资因而就只局限于那些大公司。如果我只有10万块,我是不会在乎所投资企业的大小的,只要我懂得它们的生意就行。
  
  在我看来,总体而言,大企业过去十年来表现非常杰出,甚至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期。没人能预计到美国公司的资产收益率能接近于20%。这主要归功于特大型公司。由于较低的利息率,和高得多的资产回报率,对这些公司的评估也必然会显著的上调。如果把美国公司假想成收益率20%的债券,比起收益率13%的债券自然是好得多。这是近些年来确实发生的情况,是否会一直如此,那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个人对此表示怀疑。
  
  除了我所管理资金多少的因素,我不会在乎企业的大小。See’s Candy在我们买它时,还只是一个年收入二千五百万的生意。如果我们现在还能找到一个类似的,即使按照我们公司现在的运作规模,我也乐于买下它。(我认为)是那些令人确信的因素才真正重要。
  
  问题:在过去的五年里,不动产业的主流都是私有的。你对不动产业的证券化有何高见?
  
  巴菲特:
  
  巨大的不动产业债务的证券化的确是近来资本市场里的一个疑难症结。以房屋贷款为基础的证券了无生气。我指的是商业房贷,而不是居民房贷。我想你的问题是关于资产(证券化)方面的。
  
  拥有公司是一种很不好的拥有资产的方式。如果你把公司收入税摊派给个人,因而个人就可以只交纳一种税。如果是常规的公司形式,人们被迫两次缴税(译者注:一次公司,一次个人)。在不动产业,你不需要那样做的,(真那样的话)回报上会因缴税而受很大的影响。
  
  REIT(译者注:专门投资不动产业的共同基金,公司税率很低,但主要盈利都要派发给股东), 巧妙避开了法律的规定,因而人们不需要两次缴纳。但是它们的管理费用也很高。如果你进入不动产业,举例讲你如果买最简单的REIT,每年有8%的收益,除去1%或1.5%的费用后,所得也不是那么有吸引力了。对只有千把块钱或5千块钱的投资,可能还可以。但是如果是百万级的投资,直接去买不动产可能更划算些,这样你能避免在中间人上可观的开销。
  
  在不动产领域,我们鲜有令人激动的发现。看到一些特大型的地产公司,有些人可能会有些迷惑,我在这里试着不冒犯在座的各位,这里举一个例子,得克萨斯太平洋土地基金,这个有着百年历史的公司,在得克萨斯州有着几百万公顷的土地,每年卖掉1%的土地,并以那为基准,得出一个比市场行情高得多的估价。我认为,如果你是土地的拥有者,那样的估价是毫无道理的。你不可能交易50%,甚至是20%的土地,这比流动性很差的股票还要差得多。
  
  我认为对许多不动产公司的估价都是愚蠢的,都是那些不曾拥有土地的人或是想卖出大量土地套现的人的伎俩。
  
  REIT基金今年的市场表现很不好,这个你们可能都知道。不难想象它们将会变成没人要的一类,同你的不动产卖价相比,它们会以很大的折扣贱卖。事情会变得很有趣。因为接下来的问题是REIT基金的管理层是否会同你斗争到底,因为(卖出不动产的过程中)他们不得不放弃管理物业的收入。他们的实际利益同股东的正好相反。我总是在想,REIT基金一直在鼓吹他们优秀的不动产和廉价的股票,而管理层却在市场上卖股票,比如他们说28块钱的股票很便宜了,他们却在28元以下卖股票,这显然是自相矛盾的。
  
  但是,我们还是在关注着这一块。我们懂得这个行业,在不同的时段,我们会考虑进行一些特大笔的交易。如果有长期资金管理公司的事件在不动产领域里发生了,我们会敞开胸怀的。问题是其他许多人也会纷至沓来的,所以出现让我们兴奋的价格的可能性并不大。
  
  译者注:
  有生以来,不要说翻译,写都没写过如此之长的文章。是两个原因,让我一直坚持下来。一是来自大家的鼓励,包括雷声大雨点大等人对我的支持是我的动力。译言的读者群是最棒的,从你们的反馈中我也学到了很多。这一系列文章如果能对大家有点帮助,那是我最欣慰不过的了。
  第二点,是我对巴菲特为人深深的折服。不仅仅是他的机敏睿智,见多识广,更重要的是他的质朴平实,率真幽默,从未忘记做人的根本。
  
  很小的时候,就希望身边有个智慧的长者,能将人生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真的,巴菲特是那种可以与你聊一辈子的人,以他的至诚和实在。也许我们也可以试着去做那样的人。
  
  问题:据我的理解,在你的理论里,熊市对抄底买家是很有利的。你是如何预计,在一个走下坡路的市场里,你的长期性盈利状况呢?
  
  巴菲特:
  
  对于大市的走势,我一无所知。虽然我的偏好无足轻重,但是我希望它向下调整。市场对我的感情是无暇顾及的(笑)。这是在你学习股票时,首要了解的一点。
  
  如果你买了100股通用汽车之后,对通用一下子充满了感情。当它降价时,你变得暴躁,怨天尤人;当它攀升时,你沾沾自喜,自以为聪明,对通用也是喜爱有加。你变得如此情绪化。但是,股票却不晓得谁买了它。股票只是一个物质存在而已,它并不在乎谁拥有了它,又花了多少钱,等等。我对市场的感情是不会有一丝回报的。我们这里靠的是一个异常冰冷的肩膀(笑)。
  
  未来10年里,在座的每个人可能都是股票的净买家,而不是净卖家,所以每人都应该盼着更低的股价。未来10年里,你们肯定是汉堡包的大吃家,所以你盼着更便宜的汉堡包,除非你是养牛“专业户”。如果你现在还不拥有可口可乐的股票,你又希望买一些,你一定盼着可乐的股价走低。你盼着超市在周末大甩卖,而不是涨价。
  
  纽约证交所就如同公司的超市。你知道自己要买股票,那么你盼着什么好事呢,你恨不得股价都跳水,越深越好,这样你就可以拣到些便宜货了。20年以后,30年以后,当你退休开始要支取养命钱了,或者你的后代支取你的养命钱时(笑),你也许会希望股价能高点。在格拉姆的“智慧的投资者”一书中的第8章,描述了对待股票市场上下波动的态度,以及第20章中讲到了安全边际效应的问题,我认为是所有描写投资的著述中最好的两篇。因为当我在19岁读到第8章时,我恍然大悟。我领悟到了上面涉及的心得。看上去它们显而易见,但我从前没有体会过。如果不是那文章里的解释,恐怕过了100年,我还在盼着股价节节高呢。
  
  我们希望股票降价,但是我并不晓得股票市场会有如何的走势。恐怕我永远也不会。我甚至想都不去想这些事情。当股市真的走低时,我会很用心的研究我要买些什么,因为我相信到那时我可以更高效地使用手上的资金。
  
  这时主持人插嘴过来,说下面的问题将是最后一个问题了。巴菲特马上笑着说,好,你就帮我选那个最后的幸运儿吧。你也可以选自己。(笑)
  
  最后一个问题:如果你有幸再重新活一次的话,你会去做些什么,让你的生活更快乐?
  
  巴菲特:
  
  这听上去有点让人反胃。我也许会从活到120岁的那群人的基因池中做个选择吧(笑)。
  
  我认为我自己是罕见的幸运。让我在这里花上一到二分钟讲个例子,也许值得我们好好想想。让我们做这样一个假设,在你出生的24小时以前,一个先知来到你的身边。他说,“小家伙,你看上去很不错,我这里有个难题,我要设计一个你将要生活的世界。如果是我设计的话,太难了,不如你自己来设计吧。所以,在24小时以内,你要设计出所有那些社交规范,经济规范,还有管理规范等等。你会生活在那样一个世界里,你的孩子们会生活在那样一个世界里,孩子们的孩子们会生活在那样一个世界里。”你问先知,“是由我来设计一切吗”?先知回答说是。你反问,“那这里肯定有什么陷阱”。先知说,“是的,是有一个陷阱。你不知道自己是黑是白,是富是穷,是男是女,体弱多病还是身体强健,聪明还是愚笨。。。你能做的就是从装着65亿球的大篮子里选一个代表你的小球”。
  
  我管这游戏叫子宫里的彩票。这也许是决定你命运的事件,因为这将决定你出生在美国还是阿富汗,有着130的IQ还是70,总之这将决定太多太多的东西。如何设计这个你即将降生到的世界呢?
  
  我认为这是一个思考社会问题的好方法。当你对即将得到的那个球毫不知情时,你会把系统设计得能够提供大量的物品和服务,你会希望人们心态平衡,生活富足,同时系统能源源不绝地产出(物品和服务),这样你的子子孙孙能活得更好。而且对那些不幸选错了球,没有接对线路的人们,这个系统也不会亏待他们。
  
  在这个系统里,我绝对是接对了路,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我降生后,人们让我来分配资金。这活本身也并不出彩。假设我们都被仍在了一个荒岛上,谁都走不出来,那么在那个岛上,最有价值的人一定是稻谷收获最多的人。如果我说,我能分配资金,估计不会招什么人待敬。
  
  我是在合适的时间来到了合适的地方。盖茨说如果我出生在几百万年前,权当了那些野兽的鱼肉耳。我跑不快,又不会爬树,我什么事也干不了。他说,出生在当代是你的幸运。我确实是幸运的。
  
  时不时地,你可以自问一下,这里有个装着65亿小球的篮子,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在这里;有人随机取出另外100个小球来,你可以再选一个球,但是你必须把你现有的球放回去,你会放回去吗?100个取出的小球里,大约5个是美国人吧,95个不是。如果你想留在这个国家,你能选的就只有5个球。一半是男生,一半是女生,一半是高智商,一半是低智商。你愿意把你现在的小球放回去吗?
  
  你们中的大多数不会为了那一百个球而把你自己的球放回去。所以,你们是世界上最幸运的1%,至少现在是这样。这正是我的感受。一路走来,我是如此幸运。在我出生的时候,出生在美国的比率只有50比1。我幸运有好的父母,在很多事情上我都得到幸运女神的眷顾。。。幸运地出生在一个对我报酬如此丰厚的市场经济里,对那些和我一样是好公民的人们,那些领着童子军的人们,周日教书的人们,养育幸福的家庭。它们可能在报酬上未必如我,但也并不需要像我一样呀。
  
  我真的非常幸运,所以,我盼着我还能继续幸运下去。如果我幸运的话,那个小球游戏给我带来的只有珍惜,做一些我一生都喜欢做的事情,并和那些我欣赏的人交朋友。我只同那些我欣赏的人做生意。如果同一个令我反胃的人合作能让我赚一个亿,那么我宁愿不做。这就如同为了金钱而结成的婚姻一般,无论在何种条件下,都很荒唐,更何况我已经富有了。我是不会为了金钱而成婚的。
  
  所以,(如果我有机会重新来过的话)我可能还会去做我做过的每一件事情,当然,购买USAir除外。谢谢!
  
  ====================================
  再次感谢易晓斓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0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  股潮老师转的好帖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0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zsyx 于 2007-6-19 09:55 发表
目前市场上依然有低估的品种。
我发现的机会有三类,一是封闭基金的短期套利,但是,很明显,过去一周已经大幅上升了,套利空间已经严重缩小了,放弃。
   二类,就是银行,一个国家经济的大幅发展,金融行业 ...


银行肯定不能算低估..高估有可能...

海欧亦同......相比同类出口企业估值高太多了.

市场机会还是有的.
比如说20块的002003是合理的价格..现在能在合理的价格上买到优秀的成长股已经很难了..:*27*: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0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持续学习才能进步vv vv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9-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0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呀,现在能够找到平估的就不错了,低估的更是少之又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0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茅台现在的税率是多少?
有人说:"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及两税的合并对白酒类上市公司是重大利好,老窖目前的税率是63%左右,试想其降到25%对其利润的增长会是多么可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1-11-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0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窖的税率已经是33%了
这个没有什么问题
以前名义税率是63%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1 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10倍股名单

回头看看,我们当时发现了那个
10倍股.gif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1 03:4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高手是怎样利用牛市的

作者:邵锐锋 [url=]原创[/url] 2006-03-19 05:38 【给此文投票】 [url=]共1票[/url] 阅读:703
关键字: 戴志康 海南 杭州 基金公司 证券市场  

1988年,23岁的戴志康因不服官家子弟,一怒辞掉了中信银行行长办公室秘书的职务,南下创业,半年后创业失败回到北京。那年冬天,戴志康和他的人大校友挤在一张床上度过。从那时开始,戴志康开始拨动了自己的命运罗盘。
不知道今天的青年人是否会有这样的勇气。当年他向中信递交辞呈,理由很简单,自己的平民背景不会有前途。江苏海门的戴志康,几代贫农。戴志康家里兄弟六人,他排行第四。1981年,戴志康靠自己的努力考入人民大学国际金融专业,四年后继续攻读研究生。1987年考入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同年进入中信银行行长办公室任秘书。戴志康与他的同龄人一样对未来充满了理想。从中信辞职以后,他同另外两位中信的同事南下海南,准备开创自己的事业。可是,第一次创业只经历了短短的半年时间便宣告"流产"。戴志康现在回忆起当初失败的原因,归结到四个字:涉世太浅。三个人的创业团队,另外两位都比他要大,社会经验也丰富得多,但是学识却并不怎样,戴志康称其为"混子"。三个人的意见总是无法统一,同时对于谁来当"老大"也产生了分歧。就这样,第一次合作不欢而散。
戴志康又回到了北京。脱离了体制,他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只好求助于当年人大的好友,住进了学生宿舍。与此同时,戴志康开始了第二次求职。找来一本北京黄页,戴志康见到外企就把地址记下来,一共寄了几十封求职信。最后,戴志康收到了德国德累斯顿银行北京代表处的面试通知。当接到面试通知的时候,他长出一口气,因为有工作就有饭吃了。面试并非一帆风顺,竞争者诬陷戴志康是被中信开除的。幸亏调查的秘书对他印象颇佳,而调查的结果戴志康又是真实的,最终他被顺利录取。当时外企的收入是月薪2000元,在那个万元户就让人刮目相看的时代,按说戴志康应该知足了。可是干了一年多,他又提出辞职了。这次辞职的理由是不服气那些"洋人"和"假洋人"。进入德累斯顿银行三个月后戴志康就凭实力提升为代表助理,而这也是在中国代表处,国人所能达到的最高级别职务。可是同为助理,收入却比洋人低很多,而留过洋的中国人又比没留过洋的中国人高,戴志康觉得这是不公正的。创业,戴志康又想到了这个对他诱惑最大的词。他说自己是一个不喜欢平庸的人,创新带给他生命的激情。而这次从外企中学到的管理知识,鼓动着戴志康再次创业,自己干,把学到的变成现实。
1990年,戴志康再度下海。此次,他是被大学校友邀去一同筹备海南发展银行。在海南戴志康的每一天都可以用"激动"来形容,因为一切都是新鲜的。"没有股票市场,就去创造一个股票市场;没有股份公司,就去创造股份公司;没有股票,就去自己创造股票;没有法规,我们就帮助政府设立法规。"这让戴志康有一种创造历史的感觉。虽然,工资重新降到300元,但是戴志康觉得每一天都是充实和快乐的。甚至连营业部的装修,股票票面的设计,都是他一手操办。两年之后,戴志康被授权独立成立第一家公墓基金公司--富岛基金公司。基金是他在中信做过的课题,这可谓如鱼得水。1992年,28岁的戴志康第一次当上了基金公司的总经理。而这第一次融资就募集了6000万的资金。6000万的资金戴志康仅用半年就投了出去,但与此同时,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出台,从此,他就跌进了债台高筑的深渊。"1992年的前几个月还挣了几百万,宏观调控一出来,流动资金全没了,因为借了很多钱,总负债两个多亿。"那段日子里,戴志康的头很沉,但他没有像一部分人,藏了一部分钱以躲避债主,到另一个地方再干。相反,戴志康每天都在反思究竟为什么会出错?全国的证券市场都不好,为什么别人能够做活? "我不像别人怕后半辈子。以我的职务当时藏一点钱很容易,可是我觉得没有必要这样做。我要翻身,一定能够翻身。我对所有债主说,钱一定要还的,但是给我时间。你以诚相待,别人也以诚相待。因为实际上债主他也没办法,现状是这样。所以面临这种困境,信心、应该付出的心血和劳累支撑着你。"戴志康相信自己的能力,可是不服气政策带给他的失败。最终,戴志康想通一点:学金融的人,不做金融,这就是问题的所在。随后戴志康把所有非金融类投资都收回,筹措了2000万资金进军证券市场。
"那段日子里,公司20几个人压力都很大。但是我没有害怕,开始转向证券市场,自己翻译资料,研究巴菲特、索洛斯,那时候国内还鲜有知道这些人。我们重新收拢力量,准备再次创业。"1995年的股票市场并不好,甚至有的股票已经跌到了净资产以下,而这对戴志康来说却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他要像索洛斯一样坐庄,把失去的钱赚回来。于是戴志康和他的同事奔赴全国各地,对目标上市公司进行调查,最后他拿着厚厚的一摞可行性研究报告,找到了在深圳认识的一位国营公司的老总。"可能因为当时我给他留下的印象比较好,他对我说,小戴,我们相信你。"于是这位老总拿出5000万,同时派出一个领导班子同戴志康合作。有了这5000万的资金,戴志康就可以开始运作。他先用手中已有的2000万现金借贷3000万,这样就有了5000万的资金。伙同合作伙伴的5000万,再拿合起来的现金去透支,最后,他拥有了两个亿的资金。而这时,戴志康也坐在了火山口上。戴志康用手中的资金购买了市场上苏常熟80%的股票。当时承诺8月投资,年底收回。实际上,他对自己的计划并没有十足地把握。1995年的股票市场一直低迷,到了年底,戴志康依然被"套牢"。一直到1996年初,戴志康依然没有"解套"。这时,合作伙伴内部产生了分歧,有人认为他是骗子,最后还是那位老总拍板,决定继续支持戴志康。后来,戴志康回忆说:"如果当时他们提出诉讼,那我肯定完了。"熬过了春节,市场开始回暖,6月市场达到了一个顶峰。在此期间,戴志康开始慢慢地"吐货",涨一点卖一点,总共挣到两个多亿。100%的利润让原来投资的国企得到了5000万的回报。同时,戴志康也赚到了一个多亿。此后,戴志康又成功操作了"四川长虹",后来又进军上海房地产业,现在正大已经在香港成功上市。回忆若干年的经历,戴志康并不看重财富的多寡,身价是他最不喜欢的词汇。贫家子弟戴志康今天生活依然很节俭,他觉得财产之所以属于个人,是让你拥有对财产的控制权,而这正是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神圣性所在
回顾以往,戴志康几乎都选择在行业初具发展趋势时介入,在行业踏上高点时退出,此举是否又是一次“熊市前的逃离”?有着丰富金融背景的戴志康,4年前曾经成功上演股市熊市逃离,房地产牛市抄底。1995年,股市低迷,戴志康豪赌“苏常柴”一举成名。1995年8月,戴用接近2亿资金购买了市场上苏常柴80%的股票,1996、1997年的绩优股年代里,“苏常柴”凭借高增长的业绩由最低价的5元左右冲上了28元。1996年上海证大增持“苏常柴”转配股1000万股,成其第二大股东。到了当年6月,股票市场达到了一个顶峰,“苏常柴”更是一匹领涨的大黑马。戴志康开始慢慢地“吐货”。2000年8月3日,“苏常柴”转配在深交所上市流通,“上海证大”也就获利了结,到2000年底,它已从“苏常柴”的前10大股东名单之列消失了。戴志康以此手法在“隆平高科”、“四川长虹”等十几只股票上获得丰厚利润。2000年上海证大投资获利后投资主力迅速淡出股市,全力进军房地产市场。资本“大挪移”使证大集团躲过熊市,进入房地产的牛市。在1998年拉动内需政策推动下,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上海房价由4000多元的均价猛涨至万元,甚至几万元,每年平均涨幅超过30%。自2000年起证大已连续四年销售额保持50%以上的增长率。证大集团的水木清华、证大家园、大拇指广场、九间堂等项目,给证大集团带来丰厚的利润。如今,证大集团总资产逾40亿,其专业从事住宅房产和商用房开发的骨干企业、证大置业净资产逾5亿元人民币,土地储备逾2000亩,完成开发量50万平方米,下控闵行、嘉善证大、海门证大等7家项目公司,连续两年入选上海市房地产开发50强企业。
无论如何,戴志康都应该是一个买股票的人。从他早年闯荡海南,领导中国第一家基金公司开始,到后来,他以证大投资为名,在资本市场掀起波澜,均有例可证。但3月31日下午2点,记者见到这位经历海南沉浮的商人,试图从他口中重温当年海南金融往事时,却被他轻描淡写带过。“不太想重温过去。我现在也不太关心股票的涨跌,我要做卖股票的人。”戴志康说。戴志康属于那种很早就被人关注的一类人。坊间聚光于戴志康,除了他28岁创建富岛基金,更为重要的是,他应是当年那批南下海南却能全身而退的极少数人之一。如今戴志康旗下的上海证大在地产界做得风生水起。2004年,戴志康在胡润百富榜中排位第57,身家17亿元人民币。不过对于行业的理解,戴志康有其独特之处。他自称即便证大现在已是国内一流地产企业,但它终究只是一个行当。他在意的是,将证大做成一个品牌企业,具备长久生命力,而行业只是中性的,无关重要。
从1998年撤离海南,为何能在短短时间内在上海顺利转型,成为地产界的顶级商人?在戴的履历中,除了1993、1994年富岛基金适逢海南宏观调控而遭遇亏空之外,戴志康几乎每一次都抓住了机遇。这之中,包括他后来通过苏常柴、四川长虹等大牛股,为富岛扭亏为盈,还包括他在1999年就大举进入上海地产,并一举获利。而在地产日渐高峰之时,戴志康在2004年10月投资几个亿进军矿业。几乎没有思考,戴志康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善于把握宏观大势适时出击。1981年到1987年的七年间,戴在北京求学,前四年他在中国人民大学主攻国际金融,后三年则到“五道口”进修货币银行。“在北京求学的背景,养成了我对理论问题和历史文化有天然的关注,所以做什么事情时,能够首先从宏观上有个思考的背景。”戴志康说,“很多经济学家对宏观都有研究,但从宏观到微观有一个很重要的时机,就是所谓的时点如何把握。”戴自言,1995年投资苏常柴和四川长虹时,几乎是抄底进入,而后来抛售时也恰是这两只股票的最高点。“其实我并不会去判断什么是最高点和最低点,我只是会去判断何时是高位区间和低位区间,在这个区间,匀速的买卖,你肯定能碰到。”戴志康说,“比如证大家园,我今年上半年就要全部卖掉。”除了宏观把握和微观的时点控制之外,戴志康觉得另外重要的一点便是,他可以组织资源将理想和现实连接起来。
不知是富岛基金成全了戴志康,还是戴志康成全了富岛基金?尽管戴志康起初不愿说,但话匣子一打开,那段海南沉浮便呼之欲出。1990年,戴志康受到“五道口”同学、时任人民银行海南分行行长张志平召唤,直下海南。两年后,戴受命组建国内第一家基金公司———富岛基金公司,出任总经理。富岛基金第一次募集了6000万元,主要用于投资股票和房地产。据戴称,富岛基金的管理公司是海南证大投资管理公司,而证大的股东则是海南证券及其他信托公司等一帮公司。“和当时海南的那批人一样,我们那时也基本上是乱做。”戴志康说,“比如融来的资金炒作地皮,好多手续都不齐全。”成立富岛基金的当年,轻松赚得500万元。不过,次年宏观调控,戴志康不仅赔光利润,还搭上6000万本金,近乎破产。戴志康似乎也没有料到,他在1993年的一次直觉之举,竟在后来成为他活转过来的关键。当年,他在大举投资海南地产之时,直觉认为杭州适于人居,便斥资3000万元买下杭州西郊261亩的农田和池塘,开发“湖畔花园”项目。尽管其后杭州项目也未能幸免于宏观调控影响,但1996年海南金融整顿时,富岛基金“将原来乱作的东西清理掉,将买土地炒房不全的产证资料等剥离,后来只剩下1000多万的现金资产,杭州项目也保全下来。”据戴志康称,1994年,他收购海南证大在上海的分公司,是为上海证大,归戴志康等人所有,初始注册资金仅几十万。其后的1996~1997年,戴志康抓住机会,利用剩下的1000多万和委托理财资金重新来做,不仅将此前富岛的亏空弥补过来,到1998年交出富岛时,还为富岛留下了2个亿的现金。此外,上海证大也藉富岛的威名,揽得重金,在牛市中迅速完成积累。据戴志康称,早年海南金融圈子的问题,主要是乱集资,拿了老百姓的钱,还不了。富岛的资金渠道主要是银行拆借和证券市场回购,并不亏欠老百姓。而融资所得则主要是投入到杭州项目之中。因而整顿之后,便是一身干净。此外,富岛在1996年后从证券市场赚的一部分钱,也被再次投到杭州项目。富岛投入的资金,除了项目公司的股本金3000万,另有基金公司债权人1个多亿。1998年,国家对基金公司进行清理整顿,将富岛基金并入深圳久富。当时,戴志康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到新公司任副总,一个是出来单干。“当然选择出来。”戴说。由于基金公司不再被允许从事实业,而早年富岛的杭州项目,网罗了数十位地产人才,戴志康不想看到队伍散掉,同时亦是出于地产的判断,便从富岛手中接手了杭州项目。当时与富岛清账时,海南证大投资已成空壳公司,其后注销,而证大的商标则被上海证大一直沿用下来。然后上海证大出资3500万元收购了富岛的杭州项目,同时签订合同,一年之后归还杭州项目所欠富岛基金的1个亿债务和9%的年息。与富岛清帐后,上海证大当时还留有另一块资产是苏常柴1000万股的转配股,成本价3000多万,因当时尚未流通,疑为鸡肋。而戴志康却如获至宝。据接近戴志康的人士称,尽管戴本人并未从富岛基金获取私利,不过他仍以证大之名在市场上大打擦边球。“那时候,大家分不清证大和富岛,因为我们很多时候是一起做的。”戴志康说。而实际上,彼时,上海证大已是一家私人公司,而富岛则是国有成分。依靠原有证大投资的品牌和杭州地产,戴志康虽弃离富岛,最终却在富岛早年投资的地产业成就事业巅峰。是冥冥之中早有注定还是纯属巧合?
我侥幸逃出来,一大半的原因是将钱放在杭州。”戴志康说,“1999年才是我真正创业。”从深圳、广州、北京、上海转过一圈的戴志康,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几个大城市之间,上海地价最便宜,但经济实力最强。“这时候,有人会说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比如上海太大,交通不方便。”戴志康说,“但我认为最简单的道理就是价格、经济实力,不要搞复杂化。在那个时候,我可以99%的肯定,这个时候买地是最低的价格,不要知道它是不是底。那时用一切办法买地就行了。”戴自称,到1999年做上海地产的时候,“心里就有底了,那时地很好买,也很便宜。”这种思想指导着证大在1999年其后的连续几年中,一直忙于跑马圈地。而早前的股票期货,戴志康利用证大投资的市场名声,先后融资,在1999~2000年挣了1个多亿,2001年苏常柴流通,也有1个亿进账。这两个亿也先后投资于地产。“股票的机会稍纵即逝。1999年以后就基本确定要全力做房地产。”戴志康说,“因而当时能调动的钱基本都用来圈地了。”不过戴仍坦言,当年做股票的那批队伍还在,上海证大投资管理公司的平台仍然时刻为股票市场准备。“有朝一日还有可能回到资本市场上去,他们在守摊。”戴志康在杭州的“湖畔花园”项目,在1999年也迎来收获期,除了按期支付富岛基金1个亿欠款和利息之外,杭州方面的银行还主动提供贷款。戴志康透过杭州银行方面,先后筹措来1个多亿。加上证券市场的2个亿,先后累计有3个亿投入地产。2000年,证大家园开始发售。据戴自称,2004年在宏观调控之年,对证大却是机遇。“别人没有钱,而我正好可以大举收购。”截至现在,证大房地产业务已拓展到天津、成都、杭州、扬州、南通等地。而2003年戴志康更是出资1.5亿,收购香港上市公司上海世纪(0755.HK),期望透过国际融资提供资本援助。尽管上海房价被形容成烫红的烙铁,但戴志康认为,有了泡沫,并不等于没有更高的泡沫。更为重要的是,消费者可能此时买房存在风险,但开发商却不尽然。“高价有高价的做法,如果有足够的资金,证大还会去买地。”戴志康说,“做品质赚钱没有问题,上海房地产的顶并不在我们看得见的地方。
在地产做得风生水起之时,戴志康在2004年突然进军能源市场。去年10月他斥资几个亿在江西、福建和湖南开发了5个矿区(品种有钼、金、铅和锌等),并在西北部确定了两个大型煤矿的开发项目。戴表示能源市场与五六年前的地产行当类似,尚缺乏充分竞争。不过,即便看好此行业利润,戴仍将重点放在地产之上。地产之于戴志康,尽管也只是某一个时点的行当,但戴却试图将其打造为一个超出地产行业本身的内容。比如,戴认为,证大即将开工的艺术大酒店,透过在酒店中注入文化的元素,早已超出房地产行业本身。“浦东高楼大厦林立,缺我一栋不少,多我一栋不多。外滩虽然优美,但那是洋人留下的。”戴志康说,“我所思考的是,怎样做成中国的浦东,而不是国外的浦东。包括做矿业,戴认为,行业都是一个中性的概念,没有本质意义。意义在于证大要有长远发展,要有文化支撑。“房若载道,无往不利。”戴志康认为无论是早前开发的证大家园,还是其后的水清木华公寓、九间堂别墅,都有承载之道。“现在的心态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以前是买股票的,现在是要做卖股票的人,我要专心做产业。”戴志康说,“香港的上市公司你可以去买,以后国内也可能有我们证大的上市公司。”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1 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情,就是看了以上文章的感受。那么现在我们应该做什么?最起码我们不应该做什么了?
参与人数 1奖励 +5 时间 理由
股潮 + 5 2007-6-21 05:06 论坛有你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1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学习对市场先生的理解

股票分析回顾录——我与市场先生的一些故事 [原创 2007-06-01 12:45:50 ] 发表者: 明宪
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讲,回顾过去似乎是一件矫情的事情,意义不大。但是,鉴于我与市场先生(我指的主要是各种股票市场,而不包括广义的其他市场)已经有13年的交情;而且随着交情的延伸,我的一生很可能都将与他一道度过,所以在此刻回顾我与市场先生交往的历史,表达对他的敬畏之情,是有一定价值的。我从未掌管大宗交易账户,所以将以讲述分析市场先生的经历为主。至于实际的操作,我想还是等到我有幸成为某一大宗投资账户的执行人之后再说吧。
1994年:初次结识市场先生
我第一次认识中国的市场先生的时候,上证综合指数大约在750点左右。事实上,那两年的大部分时间,上证指数都在600-850点之间徘徊。我的家庭进行股票交易,获得了不少利润;而且我发现亲朋好友乃至同学的家庭,开始逐渐投入这一变幻莫测的领域。当时观测行情只有两个办法:要么去证券营业部看电脑屏幕,要么在晚上看电视台的证券报道。
我很快发现,看盘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对一个刚满10岁的孩子来说,红红绿绿的股票名称、涨跌幅度和股评家的高谈阔论,无疑比世界杯足球赛还有趣。很快,我发现还有许多技术指标——均线,MACD,KDJ,等等等等。人们提到江恩的名字,那是他就已经是中国股民心目中的投资之神。直到很久以后我才知道居然还有价值分析这一说。在我12岁之前,一直以为看盘和猜测中央政策就是股市的全部。
1995年7月:大熊市行情
1995年春夏的熊市很可能将成为我这一生中经历的最惨烈的熊市,因为除非世界被核武毁灭,股市肯定不可能跌破当时的低点。从前一年冬天开始,上证和深证指数都开始节节败退。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深证综合指数(那时还没有深证成份指数),我第一次接触股票的时候,它是200点;过了半年,降到了160点。正当人们期待大反弹的时候,它却坠入了100点的深渊。肯定有许多人尝试过自杀,尽管我看到的股民自杀报道不多。
1995年7月发生的事情,使我彻底动摇了对技术分析和看盘的兴趣。上证综指跌到了333点,深证综指是95点,任何一个技术分析家都会觉得“疯了”!而且根据在证券公司营业部的观察,那些每日看盘的人只会比不看盘的人亏的都多。作为学生,我只是偶尔跟着亲友去证券公司看看,但这已经足够让我看到许多令人惊讶的东西。那些频繁交易的“内幕消息持有人”或“技术面专家”,在那个夏天几乎失去了一切。每当他们大喜地宣布抄底成功的时候,市场总是继续跌落;每当他们落荒而逃发誓退出的时候,市场却又反弹了。看样子没有人能猜透市场先生的心思。
  
1995年8月:大反弹行情
1995年7月30日,中央宣布了所谓的三大利好。我已经不记得具体内容了,反正足以刺激投机者的神经,而且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股票价格也的确低的离谱了。8月1日,没有一只股票的涨幅低于10%(当时还没有停板制度)。此后的一星期,上证指数几乎立即收复了从333点到700点的失地,深证指数已经逼近200点。真疯狂。
当时正值暑假,我开始尝试一些更有趣的分析法,例如编制指数,查阅股评家的预测记录,等等。我也没有放弃对技术分析的兴趣,甚至搞出了几个自己的比率(例如从波峰到波谷一般要经历几个30%或10%的上涨或回调)。这些比率有时能够顺利测出明天的市场,有时则不能。终于,我意识到,原来市场上的那些技术指标也是如此。如果中央政策在控制一切,技术指标又怎么可能有效?
1997年12月:恐怖,简直是恐怖
1995年夏天以后,股市的总体趋势是上涨,虽然震荡非常严重,但到1997年底已经高到令我不敢想像的地步。由于进入了中学,我没有很多时间去看证券报,逐渐把股票这种事给忘了。但是到了1997年冬天,我身边的人再次开始鼓噪“某某某炒股赚了10倍”或“某某的家长从股市上赚来了一栋别墅”这样的激动人心的谣言。简直是疯狂。
到了12月下旬,疯狂变成了恐惧。人民日报发表了“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评论员文章,不仅推出了利空政策,而且明确表示了当局不喜欢现在的市场。第二天,如果我没有记错,上证指数大约下跌了20%。很快,涨跌停板制度启动了,今后再也不会有类似的惨剧了。
在1997年12月破产自杀的股民肯定会在阴间后悔不迭,因为仅仅3个月以后,股市又恢复了高点,从此维持着总体上升行情,直到2001年。1999年,中央提出了国有股市价减持政策,这是致命的一击。2001年,国有股减持正式启动,大牛市终于结束。我无法提供自己当时的心情,因为那时我已经很久没看股市了。
2000年:纳斯达克大泡沫的破灭
每个在1997年左右开始接触电脑网络的孩子都会记得那场泡沫。从大洋彼岸的纳斯达克市场不断传来激动人心的消息:某家只有几十个员工的网络公司上市了,融资10亿美元;某家网上书店的股价在一年之内涨了26倍;比尔-盖茨已经过时了,新的网站站长们将成为世界首富;某个会设计网页的16岁少年成为了最年轻的上市公司总裁……
在中国也是如此。我曾浏览过一个不错的个人主页,仅仅几个月之后,当我打开同一个网址的时候,发现它已经换了一个磅礴大气的名字,原先的站长——一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成为了CEO。据说它想去纳斯达克上市圈钱。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
我最喜欢的网络公司是Netscape, 其次是AOL. 1998年,我很高兴地听说它们合并了,Netscape居然价值46亿美元,太神奇了。我和我的许多中学同学们都梦想创办一家网络公司,然后当CEO,然后上市。听起来很遥远,不是吗?可是或许上大学的时候就可以实现了,或许甚至高中时期就可以实现了,或许明天你就可以想出一个点子,然后卖给风险投资商……
2000年的一天,一个学理科的学长居然问我:“你最喜欢哪个风险投资公司?”我犹豫了一下,说是美林证券的风投部。他哈哈大笑,说了一个我不懂的名字。他怎么如此渊博?我感到非常羞愧。
但是,不到1个月以后,我们在新闻联播里看到,纳斯达克崩盘了。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此后连续三天,新闻联播都在报道纳斯达克崩盘的消息。后来,纳斯达克一度收复失地,但第二个星期又跌了下去。看样子网络股的黄金时代真的结束了。我用了整整两年才使自己相信“1997-2000年的网络股牛市是泡沫”这个权威结论。
2005年:达尔曼丑闻的故事
我已经五年没有看过任何股市行情了。在大学会计课上,我发现原来财务会计与股市的关系如此紧密。在期末案例中,我选择研究达尔曼,这个中国第一家真正死亡的上市公司。它也是中国股市的第一只“仙股”——低于1元的股票。
在简短的研究之后,我感到异常震惊。难道股民投资之前从来不看财务报表吗?达尔曼的假帐手法非常拙劣,至少不能算高明。即使我这样的初学者,也可以轻易看出它偿还债务的能力很可疑,在建工程账户中的资金过大,而且许多工程怎么也建不完,怎么也无法投产。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许多人要把身家性命都投进去?
原来,在我第一次接触市场先生之后整整10年,中国的投资者还不知道在投资之前必须看看财务报表。许多人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什么是所有者权益。我在网上看到了专门的达尔曼论坛,里面全是撕心裂肺的谴责之辞。不少人在那只股票上输掉了一切。可是,财务报表究竟是拿来做什么的呢?有些人坦白地说,他们也怀疑达尔曼有问题,但是他们希望在问题暴露之前,就把股票抛给别人并大赚一笔。说实话,这种人根本不值得同情。
2006年:投资应该是枯燥的
夏天,我在美国纽约市的一家基金公司实习。在入职之前,我发誓要阅读自己看到的一切研究报告,但是很快就发现那是不现实的——我每天收到的研究报告至少数十份,而且如果我愿意,还可以收到数百份。许多研究报告没有任何价值,但大部分闪烁着某些真知灼见,需要迅速而准确地阅读。
仅仅一个月之后,我发现,投资原来是枯燥的,而且应该是枯燥的。为了预测公司未来的现金流,分析师每天必须花费12个小时阅读各种财务报表,制作电子表格,与上市公司通电话,聆听各种谎言。为了做好每一笔交易,交易员必须死死盯住屏幕,随时注意供求关系的变化,演算各种简单或复杂的算式,并且随时聆听电话铃声。为了做出妥善的投资决策,基金经理的办公室里总是堆满了各种报告,刚刚读完,下一堆又来了。你简直无法想像真正做投资的人有多辛苦。我不禁想,当初是谁对我说投资很有趣,分析很有趣,交易很有趣?简直是扯淡。
投资很枯燥,而且应该很枯燥,否则你肯定赚不到钱。不愿意做足功课、吃够苦头,仅仅为了找乐或者证明自己很牛而投资的人,最后没有一个不亏光老本的。但是我很喜欢这样。我喜欢自己从事的行业是一个枯燥的行业,这样就可以吓跑大部分竞争者了。至于我,无论枯燥还是有趣,我都会干的,因为我热爱市场先生。
我出席了一些分析师的会议,发现他们有的水平颇高,有的则只是在经营关系,并不懂真正的估值。无论如何,他们很勤奋,每一个都很勤奋。或许这就是中国和华尔街的差距——我们的人并不很聪明,却总以为自己能凭那股小聪明打败对手;华尔街的人可能是世界上平均智商最高的之一,他们却从来都战战兢兢地好好工作,好像每天不干12个小时就是对不起上帝。
投资应该是枯燥的,而且感谢上帝,它真的很枯燥!
2007年:与另外几个分析师的谈话。
1月,我在香港与一家规模很大的基金的分析师们进行交谈。他们告诉我,中国股市的估值令人担忧,最好的股票也只能被标记为“持有”,而非“买进”。我同意他们的做法。可是他们还是买进了。
我认识的另一位分析师说,这个市场总是一半基本面,一半趋势,因为投资者是没有耐心的。基金经理们可能已经对亚洲市场绝望了(涨幅过高,简直是敲诈),但是如果他们现在撤出,可能就早了一个季度或者半年,而他们的竞争对手可以在这半年里赚钱,从而把他们赶出去,赢得投资者的信任。所以他们还是得买。
这番话真是令人心情舒畅,因为如果这个市场只剩下基本面,未免太枯燥了。无论如何,我不喜欢趋势,但也不讨厌。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6 09:12 , Processed in 0.050936 second(s), 14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