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hwood 发表于 2008-3-21 10:17

巴菲特就是一个投资者,一个生意人。价值投资是多元化的,很理性的。
我们喜欢巴菲特,但不崇拜,林奇,聂夫,费雪。我们都很欣赏。

vIL6 发表于 2008-3-21 10:35

原帖由 richwood 于 2008-3-21 10:17 发表
巴菲特就是一个投资者,一个生意人。价值投资是多元化的,很理性的。
我们喜欢巴菲特,但不崇拜,林奇,聂夫,费雪。我们都很欣赏。

相同的看法。

无缘的情 发表于 2008-3-21 14:21

原帖由 vIL6 于 2008-3-21 10:01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本书是2007年刚刚出版,书中最后一章作者介绍了他现在的选股策略,他说现在已经与20多年前他写Superstock时已经完全不同了,这是他应用这3个问题不断思考创新的结果。其实是一个由上而下的策略,第一个层 ...
看来以后要好好看这本书。

基于楼主的描述,结合结合理论知识,个人感觉其实这70%的重点就是creating synthetic portfolio, 20%是unsystematic risk vs systematic risk. 剩余的10%才是 intrinsic value analysis.

synthetic portfolio 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通过不同B值的投资组合实现同等的预期收益率的同时最小化风险;同等的风险前提下,最大化收益率。
unsystematic risk主要是回避非市场因素造成的损失。
可见,风险意识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

[ 本帖最后由 无缘的情 于 2008-3-21 14:24 编辑 ]

dainfu 发表于 2008-3-21 14:47

学习中,思考中.......

vIL6 发表于 2008-3-21 18:14

原帖由 无缘的情 于 2008-3-21 14:21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来以后要好好看这本书。

基于楼主的描述,结合结合理论知识,个人感觉其实这70%的重点就是creating synthetic portfolio, 20%是unsystematic risk vs systematic risk. 剩余的10%才是 intrinsic value a ...
美国股市与中国股市有很多差别,有的时候理解起来有些难。比如,我们国内股市实行T+1 和涨跌幅限制,没有做空机制,个股走势平缓,只要你有一定的选股能力,仅持有1-2只股票,不会马上有巨大的风险。美国则不同,个股一天内跌去50%甚至75%的情况很多,只持有少数股票风险是很大很大的,一般的选股能力无法躲避这种风险,通常需要以投资组合来分散这种风险,通过大方向的把握,将个股选择在实现预期目标中的重要性下降到10%。

另外的差别,比如指数的稳定性、税收政策等,也都对投资行为产生影响。

vIL6 发表于 2008-3-21 19:07

原帖由 chenyoung 于 2008-3-21 08:16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所以价值投资,我倒更认为是其对社会发展的经济洞察力所致。
完全赞同这个观点。我想不仅仅是价值投资,其他投资方法也一样。以书中的投资策略而言,十分着重于对大的宏观经济、行业发展状况的理解,同时将一些博弈的成分增加进去,如市场情绪等,在其中占了90%的地位。

回到目前的现状,在3800点,我们如何看待未来中国经济和中国股市,成为盈利关键所在。持有股票,还是持有现金?行业配置消费还是资源?我们有不同于他人的、依据充分的看法吗?

散打冠军 发表于 2008-3-21 21:02

每个人做事都有惯性。

如果很关心市场的短期涨跌,基本上很难能够持有一个股票很长时间,很难避免出现踏空的问题。也就不可能实现长期投资所具有的那种乘数增长的效应。

所以才有很多人倡导长期投资,当然要在选对公司的基础上,并且坚守住!选对公司成为决定性的因素。判断错误坚守的结果会更惨!

目前的市道,具有非常的典型性。众多互相矛盾的因素在时空上交织在一起,是考验战略眼光和意志的时候!

总体来说,经济增长是决定性的主旋律,很多噪声参与其中,整个旋律一度出现无法识别的状态!

govyvy 发表于 2008-3-21 21:41

原帖由 vIL6 于 2008-3-21 18:14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美国股市与中国股市有很多差别,有的时候理解起来有些难。比如,我们国内股市实行T+1 和涨跌幅限制,没有做空机制,个股走势平缓,只要你有一定的选股能力,仅持有1-2只股票,不会马上有巨大的风险。美国则不 ...
首先是参与投资的人的心理状态不一样~认识也不一样~
法律不一样~美国的规则中~是双向选择的~目前国内大部分人~还理解不了~
衡量风险的标准也不一样~有人觉得3米很矮~有人觉得1.5米就过不去~
所以对于承受风险的强度也不一样~
现实的说~巴菲特在美股环境下~他是王者~但在这里~用它自己的话说~看不懂

mtm126mtm 发表于 2008-3-21 21:47

活着真好:)

股神龙风 发表于 2008-3-22 14:05

:*19*:

cosdy223313 发表于 2008-3-22 15:05

学习,学习,还是学习!

vIL6 发表于 2008-3-24 06:02

原帖由 散打冠军 于 2008-3-21 21:02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每个人做事都有惯性。

如果很关心市场的短期涨跌,基本上很难能够持有一个股票很长时间,很难避免出现踏空的问题。也就不可能实现长期投资所具有的那种乘数增长的效应。

所以才有很多人倡导长期投资,当然 ...
不知散打冠军兄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是真的散打冠军,现代社会在每一个细小的领域要获得冠军都是不容易的。我想在股市中则更难,一赚二平七亏损的法则始终不变。在这个市场中,从一个较长的时间段来看,绝大多数人都只能获得市场平均收益。希望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收益的成绩,则必须要有有别于绝大多数人的自身优势。如何建立这种竞争优势,就是这本书作者试图告诉读者的东西。这是我读完本书后的主要心得。

smicsmic 发表于 2008-3-24 09:48

基本面技术面。。
最终利益关系。。
国家利益。。
机构利益。。
个人利益。。

读书不思考没用的。。
眼界的开阔只是提供可能性。。

持戒念佛看经教。。。
察过去习毋自欺。。。

理明,信深,愿切,行专,功纯,业净,妄消,真显。。。
与楼主及所有看到的人共勉。。。

[ 本帖最后由 smicsmic 于 2008-3-24 10:00 编辑 ]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8-3-24 20:55

原帖由 smicsmic 于 2008-3-24 09:48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基本面技术面。。
最终利益关系。。
国家利益。。
机构利益。。
个人利益。。

读书不思考没用的。。
眼界的开阔只是提供可能性。。

持戒念佛看经教。。。
察过去习毋自欺。。。

理明,信深,愿切 ...
信!愿!行!:*22*: :*22*: :*22*:

aming628 发表于 2008-3-24 22:25

是什么东西蒙蔽住了我的的眼睛?炒的是股,煎的是心啊。

:loveliness:

散打冠军 发表于 2008-3-25 13:32

原帖由 vIL6 于 2008-3-24 06:02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知散打冠军兄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是真的散打冠军,现代社会在每一个细小的领域要获得冠军都是不容易的。我想在股市中则更难,一赚二平七亏损的法则始终不变。在这个市场中,从一个较长的时间段来看,绝大多数人 ...


呵呵,别说散打了,现实生活中,从来没拿过什么比赛的冠军阿!缺乏运动潜质还搞得浑身是伤,晕!

楼主善于学习,毫无疑问。

“如何建立这种竞争优势,就是这本书作者试图告诉读者的东西。”

那么每个人想的东西都应该是不一样的,否则,优势就又无从建立了。

看完了有什么心得继续发啊,大家探讨应该还是有益的。

阿尼姆斯 发表于 2008-3-25 23:03

我顶下

:*19*:

小蛋蛋 发表于 2008-3-26 07:40

跟着学习

回过头再去读看过的书,会有不同的体会。一本书吃透了,反复看,在操作上加强意识控制自己。

[ 本帖最后由 小蛋蛋 于 2008-3-26 07:44 编辑 ]

chenyoung 发表于 2008-3-26 07:59

hyc0913 发表于 2008-3-26 15:42

要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东西好像太难了。:*22*: :*22*: :*22*: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读书--战胜市场的唯一法宝是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