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06-7-5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调高存款利率时机成熟
2006-07-05 证券时报
--------------------------------------------------------------------------------
央行在4月28日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以后,6月14日定向发行了1000亿央行票据,今日开始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央行对银行系统的一系列微调措施使货币市场流动性趋向紧缩。从4月28日至今,银行间拆借市场的日均利率比今年年初至4月27日的日均利率提高了11%,而日均交易量却减少了8.6%。期间,拆借市场交易量的利率弹性系数为-0.83,也就是说,在市场利率上升时,银行流动性资本的可供给量不是增加而是减少了。同时,银行间回购市场交易量的利率弹性系数为-0.03,即回购市场利率上升1个百分点,回购交易量缩减0.03个百分点。
应重视银行外流动性调节
银行流动性萎缩也使得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减弱。从6月23日网上开始申购中国银行A股,到6月28日中国银行公布网上中签结果,3个工作日内银行间回购市场的日均交易量802亿元,比央行提息后的日均交易量减少了68亿元;银行间拆借市场日均交易量为87亿元,比提息后的日均交易量增加33亿元。两者相抵,仍减少了35亿元。该期间银行间拆借和回购合计2668亿元,还不足中国银行网上和网下发行冻结资金6770亿元的40%。这也说明,在银行内流动性萎缩的同时,银行外流动性正在膨胀。
6月29日,美联储再次上调联邦基金利率25个基点至5.25%,这使得人民币和美元的利差进一步增大,银行外流动性的规模也将会相应扩大。因此,央行在调控银行流动性时不应忽视对银行外流动性的调节。
银行流动性创造功能减弱
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功能的首先是银行贷款。银行贷款在3月份达到最高点以后逐月回落。银行贷款增长率也由1月份时高于银行存款增长率0.98个百分点,到5月份已低于存款增长率0.37个百分点。短期贷款占比较大的银行如交通银行(73.45%)、中国建设银行(65.8%),其流动性的供给能力也随银行贷款增长率下降而减弱。
其次,银行中长期贷款比率逐步上升也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比重已经从今年1月份的50.07%上升到5月份的50.34%。这与今年以来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有关。中长期贷款比重上升使银行流动性可贷能力下降。
再者,贷款减值准备也制约了银行流动性创造。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贷款减值准备分别为贷款总额的2.46%、0.56%和3.38%,被锁定的贷款相当于银行存款的1.51%、0.35%和2.24%。而三大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分别为10.19%、10.73%和8.55%。在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减值准备两者合计接近于13%的高水平上,央行继续上调银行准备金率,这实际上是一种“超调”,既不利于银行正常的业务发展,也促成了银行间市场短期利率的高企。
调高存款利率 扩大调控覆盖面
在银行内流动性萎缩、银行外流动性膨胀情况下,提高银行存款利率,有利于把银行外流动性吸纳进银行系统,从而提高央行宏观调控的覆盖面。4月28日央行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以来,银行间R007回购交易的加权平均利率为1.84%,IBO007拆借交易的加权平均利率则达到了2.07%,而目前银行的活期存款利率为0.72%,市场短期利率高过银行活期存款利率1.87倍。在资金市场价格上升,CPI未来价格走高,人民币和美元利差扩大的情况下,提高人民币存款利率的时机已经成熟。
目前,活期存款约占银行各项存款总额的17%。央行在提高存款利率时,应以提高活期存款利率为出发点,依次计算其他各期存款利率的提高幅度。其次,央行应制定商业银行短、中长期贷款结构的比例要求,作为其窗口指导的一项内容,以弥补央行窗口指导缺乏数量指标的不足。扭转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比重上升的趋势,既有利于收缩银行固定资产贷款规模,也有利于改善银行系统当前的流动性不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