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qinjiayu

第一次买进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30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威已经成为新的基金重仓股基金的杰作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5-9-30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太阳确实厉害!!!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7-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30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卡布啊我也是600808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35 天

发表于 2005-9-30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祝大家国庆快乐!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30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晚大家都在给大家转篇文章,让大家知道能源有多重要,国家一定要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性   .还建议大家到子陵网上看一篇(石油咽喉保卫战)一文很精彩的.



|  
·国家战略:东海展望
【 发布:sosme  2005-09-25 23:40  价值投资   浏览/回复:263/2】  
  自序:我是愤青我自豪
  ---------------------------------
  某年某月某日,一个职业的“看客”出于工作需要,进了某社区的“传媒江湖”,又在不经意间,发现了“国际观察”,从此与时政结缘。于是,在平面媒体的工作之余,每每抽点时间看看BBS中形形色色的言论,“近距离”感受形形色色的爱国热情,回味曾经的岁月。
  
  作为事实上一定程度“舆论自由”的试验田,BBS与中国平面媒体、电视媒体“喉舌”的定位和功能完全不同,是个“自由”发表意见的地方。坛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中国各种时政BBS在以完全不同于一般传媒的“相对自由”的方式传播着或激进或中庸或高尚或虚伪或卑劣的思想的同时,愤青、汉奸的帽子也在这个虚拟空间里满天飞扬。更为奇特的是,以爱国之心、中华富强之愿为基础的“愤青”们在这些坛子里居然常常受到讥讽与谩骂——可以拿着工资一天发出多个帖子的人们谩骂他们,自诩精英的人们讥讽他们,甚至愤青之间也有意无意地相互责难着,一语不合,大打出手……
  
  现实生活里,愤青这个词居然也被抹上一层贬义:某天,我与报业同仁讨论编辑的素质时,对方的见解是“愤青、小资、文学青年均不宜办报”!有论如此,我摇头叹息。
  
  愤青——愤怒的青年,“不成熟的”、冲动与激进的代名词?非也。这是片面的理解,混淆了目的与手段并且置手段于目的之上的本末倒置的理解。
  
  何为愤青?在操戈看来,一切不满于国民现状、心怀改革之愿并以某种形式付诸实施的人,都是愤青。不分男女老幼,不论激进与中庸,不论看问题透彻与否,也不论对于改变现状的方式持有何种观点。所以,当年的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都曾经是愤青,如今在“天涯国观”这个坛子里,除了拿着工资一天发出多个帖子的人之外,为中国富强出谋划策的也都是愤青。
  
  当然,我也是愤青,一个即将年届不惑曾经历经政治事件的愤青,一个正在从事传媒业的事实上的中年愤青——如果天下兴亡与我无关,民族强盛别人来做,疯子才会在天涯国观里消耗时间。
  
  我更是一个坚持祖国统一高于泛民主思想的愤青,一个坚持必须在现政权的领导下渐进改革实现民族复兴的愤青,一个崇尚国家硬实力优先的愤青,一个相信不同时期的中国应该采取不同的策略的愤青,一个坚信文明冲突论与中国人的问题由中国人自己解决的愤青,一个试图理性地评价当前时政的不足并看到进步之处的愤青,一个试图建设性地发表意见的愤青。作为这样一个愤青,我自豪。
  
  当然,作为一名愤青,掌握的信息资源有限,安身立命的高度有限,得出的结论当然就有限。言不得上庙堂之高,论不可及数载之远,国家形势变幻,又岂是号称愤青者所有先知?所能尽获?由此,愤青的一家之言,千万不可太较真,权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即可。
  
  是为序。
  
  -------------------------------------------------------------------------------
  60年,一个甲子。就在抗战胜利60年的今年,我们深深地怀念抗战中先烈的时候,东海的风越来越诡异地刮向中国人民,虽然冷飕飕地让人打一个寒噤,却更能增强中国人的抗病能力。
  
  种种迹象表明:就在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未完成,崛起中的中国尚未能如愿地彻底解决持续发展所需的石油资源之际,曾经给我们带来深重灾难的日本人又一次让我们既无奈又主动地拿起武器,保卫领海、领土……
  
  与一个甲子前的那场战争不同,即将爆发的中日战争注定是一场长期的局部战争,是中国漫漫强国路上的演兵场,更是统一之路上必须跨越的门槛……
  
  更进一步,东海战争是有关各方不约而同的必然选择。
  
  东海战争,日本的梦想与现实的选择
  --------------------------------
  历史进入2005年,从来没有从心理上承认败于中国之手的日本挑战中国的意愿越来越强烈,日本政府的所作所为也表明:阻止或干扰中国的强盛过程和成为“正常的国家”是日本的最高国家利益,在台海战争尚未爆发的情况下,在东海进行一场战争是达到这两个战略目标的有效手段。如果战争中日本占上风,甚至有可能引发台湾借机实现成功独立。
  
  日本人选择这样的国家战略,有着深刻的历史与现实背景——
  
  日本,我们一贯比较轻蔑地称之为“蕞尔小国”。作为近大陆岛国,国土促狭,民族单一,资源缺乏,国民开化之前,多次臣服于中国。封建社会中,土地是第一资源,丰臣秀吉时代起,向大陆进军获得土地的梦想,就一直根植于日本国民心中。作为日本人民中当然的民族英雄,丰臣秀吉带领日本人向大陆进军的那一次行动非常不幸地在朝鲜遭到了失败。英国人的炮舰轰开日本的国门后,一向擅长学习的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在亚洲率先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国力大幅增强,在具备战争能力后,通过侵朝战争第一次踏上了大陆,把整个朝鲜半岛并入日本。
  
  侵朝战争的成功第一次为日本人树立了全民族的自信心。其后进行的日俄战争以及在日俄战争之中建立起来的靖国神社不仅让日本民族的自信心得到更大的满足,更为日本建立了从上到下的“日本利益”实现机制:凡为日本战死的人,无论地位尊卑,灵魂一律入祠靖国神社,青史留名,高居庙堂之上,受日本国民顶礼膜拜。完全可以这样说,靖国神社强化了日本国民的献身精神,事实上把日本普通国民团结在民族利益之下,对于日本民族的强盛所起的作用足以超过物质上的成就,日本民族因此而成为一个极其进取之心的民族,一个敢于进取的民族。身为中国人,我们虽然讨厌这个该死的庙,却不得不承认日本民族创造的这种团结国民的好办法恰恰是地大物博、民族众多的中国至今都没有的。
  
  甲午战争的胜利,让日本民族得到了更大的利益,滚滚白银以及台湾领土的收获为日本进一步积累能量提供了条件,日本民族从此起飞,进一步强大,让日本国民具备了彻底征服中国的自信并付诸实施。迄今为止,我们一直在各种官方材料里把侵华战争和二战的罪恶归咎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似乎是“少部分军国主义势力”强奸了日本民族的民意,架空了天皇,欺骗日本国民投身于一轮又一轮的征伐之中。其实这是国与国的博弈之道,是缩小打击面,让日本国民下台阶之“术”。君不见,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为何因为让纯正的日耳曼人获得实际利益而备受拥护,通过选举高票当选德国总理?侵华战争与二战中,又有多少日本人消极地进行战争?身为一国国民,希望本国强盛甚至凌驾于他国国民之上,原本就是很正常的事情,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往往就是这样现实而丑陋,来不得虚情假意。所以,侵华战争和二战完全是日本全民族心甘情愿地发动的一场战争,是日本全民族自信心膨胀的结果。在这一点上,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失败,虽然让日本民族在两颗原子弹之后对于美国人有了一定的惧怕之心,不再有直接与美国对抗的自信,但并未让日本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受到沉重的打击:事实上,日本人并没有直接败在中华民族手里,如果不是二战爆发,国际社会援助,历史恐怕要改写。无论我们自己怎样宣传我们打败了日本人,但在日本人眼里,在其它国家与民族眼里并不是这样。日本战败后,中国人甚至没有能力派兵对日本本土实施占领,没有收回琉球群岛;而通过抗战最终得以真正地以“民族领袖”的身份有效地“统一”中国大陆,处于权力顶峰的蒋介石却作出了仁慈对待日本,放弃战争赔偿的决定,这里面难道没有历史的难言之隐?蒋介石的政治智慧不至于那么低吧?关于放弃战争赔偿,我倒更愿意相信是美国人出于扶持日本抗衡苏联,要求蒋介石配合这一历史推论。
  
  无论如何,归根结底一句话: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两百多年来,日本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心理优势从来未曾被打破,他们试图强于中华民族的渴望从来未曾消停。战后60年来中日两国的发展史又进一步刺激了日本民族的信心与渴望。
  
  1945年以后,日本并未向任何一个战胜国付出任何真正的战争赔偿,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中夺取的巨大财富虽然有所损失,但并未彻底灰飞烟灭。籍着保存下来的财富以及丰臣秀吉时代即已建立的民族精神,战后的日本飞速发展。相比之下,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则在二战后又一次严重削弱了中国的国力,迟滞了中国的发展,大跃进与十年动乱再一次让中国倒退。中国被美国人扶持下的日本远远地超过了。日本民族在向世界证实了自身的优点之后,面对中国,其自信心又有所增强。
  
  中苏交恶后,历史吊诡的发展轨迹又让中国与日本走到了一起。中日建交之后,出于中、日、美共同对抗前苏联的战略需要,中国被扶持,无论是无息贷款还是直接援助,日本向中国提供的资金支持的确为十年动乱后中国经济的起飞打下了基础。对于这一点,我们向来予以“淡化处理”,而日本人则因此以“恩人”自居,再一次提升了日本人对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事实上,对这个问题要直接看到它的本质:虽然二战后的蒋介石政府放弃了战争赔偿,日本人在中国建交后“主动”帮助弱势的中国,这并不是日本人的良心发现,并不是日本人补偿他们给中国带来的深重灾难,真正的原因是国与国之间的战略利益需要——作为美国战车上的一条狗,只是替主子出面,试图扶持另一个可能的抗苏伙伴而已。何况日本人所提供的资金,远远不能与战争赔偿相提并论!所以,日本“援助”,中国受之无愧,受之不足,根本无须心存任何“感激”。
  
  此一时,彼一时,冷战结束后,帝国的长子——俄罗斯无力无心攻击中日,来自北方的巨大威胁同时遁于无形。新的形势下,随着“主人”的战略利益发生变化,日本国民也重新审视一个问题:日本何处去?
  
  日本何处去?现在看来,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非常明确:二战战败后,日本在美国的控制之下已经完成了它作为冷战桥头堡的历史使命,伴随着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右翼极端民族主义的快速复兴,现在,日本要名符其实地“自强”!要尽可能地摆脱美国人的束缚,再一次把中国踩在脚下,成为亚洲军事政治第一国。日本民族的这种远大志向,在上世纪90年代至今日本社会的右翼化演变历史以及日本的所作所为中体现得极其明显——
  
  苏联解体以前,虽然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高居世界第二位,日本民族主义在美国人的极力压制之下,始终没有产生多大的实际影响,无论石原慎太郞的《日本可以说不》等著作如何大行其道,却充其量只能是唤醒日本国民的民族主义意识。而冷战结束则提供了契机,不再受到威胁的日本国民把民族主义意识付诸行动:石原慎太郞被选举为东京市市长并得以连任,从为日本要独立自主到公开表演捍卫钓鱼岛这类“日本领土”以及“不惜一战”,其公开的“反美”、“反中”言行得到越来越多的拥护,事实上,在日本国民眼里,石原的确是民族英雄。
  
  另一位日本的民族英雄是小泉。这位首相上任后让日本得以试探性的兵发海外,表面看起来是忠心耿耿地尽奴才的本分,实则是借机“正名”,日本国民的自信心事实上也因此得以再次提升,即使日本人在伊拉克遭绑架、自卫队在当地受到袭击也并未降低日本国民的信心,小泉同样连任。摸清了日本国民的真实想法,连任后小泉更加强硬,以回报他的选民。在务虚的层面上故意参拜靖国神社以表示不容别国“干涉内政”;务实的层面上,则在日美安保盟约扩大至台海、远东石油管线、北方四岛、钓鱼岛、东海、日本入常、朝核问题等一系列事务中彰显其日本民族英雄的本色——挑战中国利益不必细述,北方四方挑战有点可怜的俄罗斯,朝核问题上搅局为日本寻找核武装的借口挑战它的主子……
  
  长期以来,中、日、韩各国围绕日本政要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靖国神社这一的确为“日本内政”的事件展开多场交锋,三国之间的口水战打个不停,在中国与韩国的强烈反对下,即或是强硬如小泉者也在今年的8·15这一天采用了回避措施,不在那个地方现身并发现反省战争罪行的讲话。在这么一件“意识形态领域”的事件上的隔空驳火,其实是二战中未能单独战胜日本人的我国与韩国对日本人精神上的压制行为,毕竟中韩两国对日本没有现实控制力,所以在口头上对日本社会右倾化叫得最厉害。反观驻军日本本土,对日本拥有强大现实控制力的美国,虽然日本极端民族主义也是美国人需要防备的,美军曾经受到日本人的攻击,但它并不在嘴上打仗,究其原因,还是实力决定了处理事务的方式。
  
  我们绝对不能认为在靖国神社这种事情上我们让小泉低下了头表了态就意味着日本在东海等一系列问题上不再为难中国。8·15时表个态,外交辞令而已,即使真正的“以史为鉴”,也并不决定在现实的领土主权争端中日本国民会主张采用驼鸟政策,其可能的影响至多限于“不打全国战争”而已。相反,在现实的领土主权争端中日本的强硬手段更有可能钩起“以史为鉴”之后的日本国民对北方四岛的深刻反思,进而激化面对中国的“自卫”意识。而“自卫”意识在小泉、石原一般的日本英雄带领下,强硬手段升级到局部战争,回报日本国民的同时又进一步凝聚人心,让“日本走上强国之路”。
  
  目前的宣传中,我们常常把日本的民族主义倾向形容为“少数右翼势力”,这是一种有意无意的自欺欺人的说法,实际上,已经高度民主化的日本,选民的选票已经说明了一切!公允的估计是:民族主义优先的日本国民至少超过50%!
  
  更重要的是,强硬的小泉并不像前段时间我们所自慰的那样“支持率下降”!小泉的确是个矢志改革的强人,邮政改革案被否决后解散众议院,提前举行大选这种举动备受日本民众拥护,支持率快速上升。有鉴于此,我们对日本社会的心态绝对不可抱有幻想。可以这样判断:日本提前举行的大选中,即是小泉失败,上台的必须还是能满足日本民众民族主义思想、带领日本实现“强国之梦”的政治人物!
  
  在具体的政治与军事事务中,日本民族的强国之梦又受到一个最有力的束缚——它的主人并不希望它“太强大”。如何定义“太强大”?核武器就是标准,其它的常规武器,并不会对美国人造成战略上的威胁。在美国人眼里,如果日本强大到拥有核武器,具备了反噬主人的能力,它一定会最快速而又最坚决地对它的主人说“谢谢你保护我们这么久,现在我们可以自己保护自己了,请回去吧”,这让美国人受不了,日本在朝核问题上以“人质”问题搅局时美国主子白眼相对即是美国不给予日本发展核武器的借口的最好写照;反之,在常规武器上,无论日本武装到何种程度,都只能咬咬别人,伤不到主子。
  
  另一方面,在政治影响上,美国人也绝不同意狗与主人平起平坐——“入常”问题上明知日本单独闯关将被中国轻易否决而假装“支持日本”,即是“借刀杀人”的现代国际政治演绎。在这种情况下,聪明的日本人退而求其次,强国之路分段走,先做无核军事大国即是当前形势下的必须选择。
  
  作为和平宪法约束下的战败国,日本扩充军备必须要有个理由,否则无法向虽占少数却也不能忽视的日本国民交差。冷战时苏联和朝鲜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理由,冷战结束后,只剩一个朝鲜,能力有限,日本现有的军力早就足以应付。于是,必须在周边“找事”。找俄罗斯是不明智的,北极熊占领北方四岛已达60年且武装力量至今让美国人无可奈何,车臣内战那么惨烈,美国人也不敢派兵干涉。于是,向中国这只成长着又大多数时候“驼鸟”着的重量级选手“找事”就成了日本的最佳选择:一山不容二虎,设法激怒中国,把中国扼杀在“跑道”上!这不仅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也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一个独立的亲美日的台湾更关乎日本的资源命脉,中国如果统一,日本的命门将握于中国之手!于是,日本政府的所作所为纷纷指向这一战略意图,其挑衅动作之种种已勿须赘述。
  
  日本的各种挑衅动作中,在当前的形势下,我认为其公开叫嚣协助美军保卫台湾并不可怕,这种伎俩只能视为为台独壮胆而已——任何人都明白,台海战争一旦爆发而美军介入,日本一定不会袖手旁观,即使决定旁观也赶不走领土上的美军,所谓“提供后勤支持”无非是提前说破将来的局势而已。美军参与的台海战争爆发后,中国一定倾全国之力打一场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卫国战争,那种时候,日本本土上的美军基地难逃打击。
  
  日本挑动东海争端则来得更为险恶,也最为实际。台海战争未打响之前,先与中国在东海打一仗,可以一箭四雕:
  
  一、无论胜败都可借东海战争一举突破国内宪法限制,大力扩充武力,如果侥幸获得美国主子恩准配备核武收获更大。而且在东海战争中,籍着保护海上石油运输线,日本海军借机在美军配合下完成向南中国海、马六甲海峡甚至印度洋的进军,此种战略考量之下,恢复航母,正式成为“正常”国家。
  
  二、东海战争若占上风,则台湾相机独立,中国海空力量被削弱而无力发起台海战争,替它的美国主子治好一个心病;战争形势若不利,则在美军保护下不断武装不断投入,争取最大限度地消耗中国实力,至少延缓中国的崛起进程,为将来的台湾独立创造条件。
  
  三、东海战争一旦爆发,中国在东海上的开采无法进行,战争本身及战争中的控制海上运输线的行为可以最大限度地破坏中国的能源供给。如果战胜或者战争有利,日本可以直接取得或者通过国际社会的调停取得东海和钓鱼岛利益,日本领导人将籍此成为真正的日本民族英雄,东乡平八郎式的人物重现于世。
  
  四、打击中国,向俄罗斯示威,东海战争结束后,将来相机武力收复或以武力相逼收复北方四岛,完成日本民族的宏愿;更为深远的是,如果中国认输罢兵,台湾独立,则日本理直气壮地要求美国人离开或者建议美军进驻台湾,走狗自立后与主子平起平坐,没有束缚后天马行空。诚如此,日本民族将摆脱最大的噩梦——领土始终被外国军队占领。
  
  因此,东海战争实在是日本强国之路上的最佳选择。
工具箱  

【 · 发布:sosme  2005-09-25 23:41 】    
  (续)
  
  东海战争,中华统一与复兴之路上的必然选择
  ----------------------------------------
  关于极有可能爆发的中日东海战争,目前一种比较“主流”的观点认为是日本人的阴谋,我们不要上钩,极力避免以“集中精力搞建设,专专心心抓武备”。持这种观点的大有人在,其理由无非两种:一种是“台湾问题才是我们的最高利益,发展才是我们的第一要务,要通过纯粹的和平发展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民族复兴”,我认为这实在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是误国之策。至于另一种,以民主与发展为惟一目标,民主在先、发展在先,为了这个目标可以放弃台湾,东海更不在话下,如烟同志认为这种观点多半是别有用心之论,根本无需耗费时间精力来着墨。
  
  统一事业未竟,为何东海战争是中华复兴路上的必然选择?问题的答案要从国际形势与战争的性质、国家政治与军事的发展中去寻觅——
  
  新中国成立伊始,发生在朝鲜半岛上的那场战争是我们第一次兵发海外,为“阵营里的战略需要”这种并未直接关乎领土利益的战争动机牺牲了无数优秀儿女,付出了建设滞后的巨大代价,战争前期的锐气撼动美军之后,在战争后期成为消耗战。越来越力不从心的我们适时和谈,颇为吃力的美军也趁机下台阶,中止了战事。客观地看待战争的结果,虽然我们在停战谈判中吃了些亏,但中国军人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表现的确震撼了从来未曾失败过的美国人,这一战直接为新中国带来了延续至今的大和平,中国本土至今从未受到大规模攻击。事实上,的确是这一战打出了新中国的生存空间与生存的权利。越南战争中,中国主张的北纬17度线也因此而有效。
  
  意识形态相同的中苏交恶后,面对新中国成立后东南西北各个方向上同时存在的巨大威胁,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强力搞出两弹一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为新中国谋得了战略威慑能力——即使不能攻击敌国领土,也可打击来犯之敌。随之,在珍宝岛等几次与前苏联的军事冲突后,面对中苏边境上苏联人的百万大军,中国为求自保投向原来的敌人的怀抱,与美、日共同对抗前苏联。国家利益至上,意识形态次之的国际政治逻辑由此被再一次演绎。
  
  在毛泽东时代,当中国面对领土争端时,一般表现为敢于战斗。除上述战争和战斗之外,国人无人不晓1962年的中印战争,虽然那场战争中,中国没有扩大战果的实力,见好就收,但毕竟一战打出中印边界四十多年的和平,超过了毛泽东的预期。与陆地上成果辉煌的战争相比较,1970年的那一场西沙海战却没有产生什么战略效果,南海诸岛至今仍然被若干蕞尔小国分据,没有强大的海空军,中国在海洋上,仍然没能说得上话。
  
  邓公主政后,1979年主导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其战争起源归根结底还是国家利益。中国的仆从国柬埔寨革命后招惹中国曾经的盟友——当时已投身苏联怀抱的越南,致有灭国之祸,转而求助于中国,中国遂在美国的支持与核保护下出手教训越南人,“打狗给主人看”的同时,极大地凝聚十年动乱以来中国业已涣散的人心,这一战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拨乱反正一起,树立了邓公的绝对地位,为改革开放国策奠定了坚实的内政基础。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以后至1989年,实力堪虞的中国难能可贵地谋得了十年的和平环境,并在中、美、日蜜月期内飞速发展,经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军事技术上也得到西方的帮助,但军事力量建设被严重地滞后了。而且,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副产品——腐败与官倒在苏联解体后的198、9年引爆了事实上被西方势力利用的国、内政、治动、荡。意识形态上的冲突再度被提起、放大,并让中国遭到西方制裁。作为过来人,我们回过头来看历史,对于中国的国家利益而言,198、9年的那一场结合了西方意识形态的动荡比历史上的大跃进、十年动乱来得更为强悍——民国初年的所谓民主之下意见不合利益不合而导致的割据局面很可能再现,中国人劣根性决定了这一切,又如抗战胜利后国共合作不成反致内战!
  
  实际上,苏联倒下之后,作为共产主义世界的领头羊,中国要么接受西方式的改造,要么拒绝改造被落寞的西方树为新的对手。捍卫国家利益的中国选择了后一条路。随后,在西方世界的一片制裁声中,日本率先与中国复交,打开了局面,其它国家随之跟进,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得以继续。对于日本在当时的举动,也并不是良心发现抑或是“真诚地”帮助中国,实乃各自的国家利益使然,其时,日本在华投资额巨大,而且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培育起来的巨大市场吸引力产生了作用。此情此景,再一次印证了国际关系中的不二法则!
  
  海湾战争打醒了中国人,在恢复军事力量建设的同时,邓公面对苏联解体之后的国际生存与发展游戏规则,结合中国的“家底”并总结中国历年外交得失,定下了“韬光、养晦”的十六字国策,这一国策执行至今,后来在历次采用驼鸟政策之后,加了“有所作为”四个字。其间,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但因是直接与当今天下第一强国发生军事冲突,我们实力不济,采取对等报复行动显然会直接引发战争,我们忍了,国内游、行\抗\议声不断,共和国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因此备受激进的国人责难,以至于后来在台独势力喧嚣甚上国内压力激增的时候抛出“统一时间表”。
  
  李登辉“两国论”出台后1996年的台海挥戈,我们仅仅经历过几年的军事建设,没有能力抗击美军的航母编队,虽然核潜艇出海逼近美军200海里并使其终不敢进入台湾海峡,但也不得不含恨主动收兵,台独势力借势发力,在美国人的军事庇护下快速坐大,台湾岛内一片惨绿。但是,在1996年的那次试探后,随着经济力量的提升,中国军事力量建设也骤然加速。
  值得玩味的是,中美关系中南海军机相撞事件这个小插曲让中国人的聪明体现得淋漓尽致,精彩地“秀”了一场,美国人送了技术又丢脸,里外不是人,共和国第三代领导集体间接地报了南斯拉夫大使馆那一箭之仇。而9·11的爆发之后的阿富汗战争和第二次海湾战争又为中国赢得了整顿军备的空间。
  
  国际形势的变化,让共和国第三代领导集体与俄罗斯的修好努力终于有了回报,中国事实上抛弃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定下的不结盟誓言,与俄罗斯联手打造“五国联盟”。车臣战争爆发后美国人的所作所为更伤透了俄罗斯这个没落贵族的心,坚定了普京与同是难兄难弟的中国走到一起的决心。几乎与此同时,共和国第三代领导集体西和印度,南靖越南,主动了结历史恩仇,全力为台海战争进行政治军事战略准备。
  
  共和国第四代、领导集、体主、政后,更加速了这一进程,中印边界不再剑拔弩张,两国边防军开始可以互相串门,而且,中国人在实际控制着1962年印度人主张的麦、克马洪线以南,根据“当前的实际控制线”确定国境线——1962年中印战争收获的领土现在来做法律层面上的兑现,印度人妥协的成分更重。
  
  反恐战争后中亚发生的颜色、革命进一步加速了中俄靠拢的速度,看清了山姆大叔的真面目后,内心充满寒意的北极熊也放弃了一贯的强硬,在领土争端中学会了妥协:中俄、领土争端最终以“俄国人和平地吐出嘴里那一半”的方式了断,事实上是俄国人“割、地求盟”,这在彼得大帝之后的苏俄史中开创了先河。
  
  回顾共和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战争与备战事件,深刻地理解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国家决策,剖析其内在联系,有助于预测现实条件下国家决策,理解其成就之根。
  
  客观地看,中俄、中印问题上的处理,很好地体现了国家利益在共和国两代领导集体之间的传承。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观察到了在新形势下,共和国第四代领导集体以我国不断提升的现实实力为基础,在国家利益的定义与维护手段上,采用了更具进取精神、更为务实、更加自信的战略与战术,更加强调“有所作为”。这种判断,从今年年初以来我国其它的一系列举措中都可以找到事实依据:连宋登陆化台独、六方会谈玩核武、远东油管斗小泉、上海联盟露峥嵘、中俄军、演示军盟、中美双簧止“入常”、吴仪拂袖辱小泉、东盟排日争盟主、中海油试探美底线、马六甲“真心”保平安、湄公河施恩图西南……
  
  但是,结合我国的所作所为,仔细品味我们的国策,“韬光养晦”四个字之后,落脚为“有所作为”,在相当多的时候,“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常常表现出指导思想的矛盾与冲突。什么样的作为,怎么作为?也留下了充分的弹性与想像空间。事实上,之所以保留弹性与想像空间,对国策进行“模糊化处理”,还是出于我们至今尚不足够的综合国力。在以各国利益妥协为表象的国际政治之下,掩盖的是国家实力决定利益调整与分配关系的游戏规则,实力不足者,无权制定规则。有什么实力做什么事,有什么实力分得什么果实。实力发生变化,诉求主张的举措随之变化。
  
  因此,在我们的刻意模糊中,到底还是透出了一丝清晰:共和第一代领导人在拥有核武器之初同时面对两大阵营的敌对势力的威胁时说出“永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在当代只能视为外交辞令;不结盟、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和平自主五项原则”更是外交口号;“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更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了石油,我可以“援助”你。一切的一切,通通表现为国力提升之后的中国,需要符合“身份”的“实实在在的”国家利益!
  
  什么是符合我国当前“身份”的国家利益?我的答案是:不受外来侵略,稳定发展谋统一,实现海外军事存在,建立战略联盟与战略缓冲。
  
  现在,怎样实现符合“身份”的国家利益?国家的所作所为已经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答案:陆地和诸戎,挥师向海洋!
  
  谁都不难理解我们为陆地和诸戎,协商妥协解决陆上领土争端,承受国内压力的苦心,更不难体会我们如此巨大的努力背后蕴含的战略意义。如果说解决陆上领土争端当中我们吃了什么亏伤害了民族情感的话,我更愿意理解为“陆上损失海上补”。
  
  时至今日,陆地疆界完全安定之后的中国,更有能力应对来自海洋的威胁,面向海洋的进取之心已经昭然于天下。刚刚过去的以郑和下西洋为“由头”的“国家纪念秀”依然延续了中国政策修改的一贯套路——舆论先行。但凡能够理解我国国家政治生态的基本规律者都不难明晰这种舆论背后的国家战略含义。经略海洋谋求统一,经略海洋保障能源,经略海洋防范外患,经略海洋扩展影响……
  
  海洋,给中华民族带来百余年耻辱的地方,我们从来未曾有效地控制过。经略海洋分步走,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海军没有进军大西洋北冰洋的雄心与实力。除了有效控制南海、东海,进军印度洋太平洋才是我们的需要——印度洋因中东与非洲的石油而极度重要,来自陆上各国的石油远远不能满足中国的巨大饥渴,缅甸的入海口及其与中国短捷的陆上运输线足以让我们绕开我们始终无力控制的马六甲海峡;而进军太平洋则是我们为国家统一而不得不采取的战术行动,如果统一大业已竟,除了国家战术防御所必须的空间之外,中国的太平洋舰队根本没有冲破第二岛链威胁美国人的政治动力,来自南美洲的石油与矿藏毕竟十分有限!
  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华民族具备了腾飞的基本条件,极具决心的共和国当代领导集体矢志“有所作为”,为此安定陆疆,走向海洋。历史的轨迹与国家利益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在我们的统一大业未竟之时,让中日这对冤家即将再次在东海展开一场长期的局部战争,海洋国土矛盾非经战争不可调合,目前,这场战争的动能正在不可避免地聚集!
  
  东海战争之所以不可避免,在中国除了民族崛起的意志之外,更有着关于战争的定性定量、国家统一战略、国家军事力量现状、国家内政需要的诸多考量与判断,这些考量与判断论证并强化战争意志——
  
  一场注定的长期局部战争,中日两国海空军的演兵场,打打谈谈解决问题
  ----------------------------------------------------------------
  自古知兵非好战,素来崛起必争斗。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无比渴望有更长的和平时间让我们建设国家,扩充武备。东海连着钓鱼列岛,钓鱼列岛一旦被日本正式军控,足以断掉中国东海舰队的太平洋之梦。日本长期窃居此列岛后以此为基础提出划线主张,更搞出个“冲之鸟”混淆视听,索取更大利益,其自恃海空力量强大,“碗里有一个,伸手挟桌子上的另一个,眼睛还盯着一个”的心态暴露无遗,如果不通过战争,彻底打翻它的碗,谈判的结果必然有利于日本人。
  
  在这个问题上,已经占着便宜的日本人并不愿意与中国和平解决,除非我们认可按它制订的规则办事,至少它将永远取得钓鱼列岛。事实上,东海冲突的关键还是钓鱼列岛——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上世纪七十年代,投身反苏阵营以自保的中国在与日本建交时,邓公不得不“把钓鱼岛问题留待后人去解决”,完全没有收回与中国大陆接壤的香港时的强硬。如今,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发展,中国已经基本建立了可以打一场局部海空战争的军力,损耗之后也有能力快速补充,我们在解决海洋领土问题上,可以不再“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东海棋局中,作为非核武国,日本无论海空实力如何强大,均不具备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战略毁灭能力的大国全面开战的实力,把东海战争扩大到全面战争,日本有心也无力,何况它的主子并不愿意过度武装它,日本也不可能主动攻击中国的石油运输线,那种举动无异于全国开战。
  
  中国同样不具备把战火烧到日本本土的动机与能力,一方面战争规模过大势必影响统一大业,另一方面,日本本土受到攻击将导致美军插手。
  
  日本本土未受攻击,美国不便出手,它们深知在这种事情上一旦出手战争将迅速扩大,演变为台海战争东海战争一起进行,中国必倾全国之力打一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全面战争,这并不符合美国保持东亚现状的利益,因此,美国人只能是提供常规武器和情报支持,收获经济利益。
  
  对于台军,无论独立与否均不敢公开出手联合日本人攻击中国军队,否则台海战争一定爆发,情况与美军出手一样。
  
  欧盟只能是调停者,俄罗斯则只能是中国的武器商和不积极的战争调停人,加速对华军售,借机振兴经济,图谋重现往日荣光。
  所以,东海战争注定是只由中日双方参战的局部战争,一场主动权在我,历练海空军,可以控制战争规模与时间的战争。这场战争将成为中日双方俄制、美制海空武器的演兵场,比较优劣之后,美俄改进武器,中日快速装备。可以肯定的是,战争在调停下结束之后,中日两国的海空军实力均得到长足发展,中国的海空军实力与美军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但是,东海战争一定不会一蹴而就,“一战定输赢”的情况不会发生。中国没有能力一战消失全部日本海空军,日本也同样如此。局部战争中经济实力雄厚的双方都可以快速补充损耗,而且中日双方的海空军实力均通过战争得到长足发展。中国暂时失利,一定会卷土重来;日本失利,更有可能接受不利于日本的调停方案。战争中,以打促谈,边打边谈,战争能力都不会丧失殆尽的局部冲突解决方式一定会在东海再现。
  
  东海战争无非以两种方式结束:其一是战争中台湾始终保持现状或者出现各自为政之下的共同抗日局面,中国通过东海战争表现出强烈的崛起决心,在美国、俄罗斯、欧盟的调停下取得利益,并不改变东亚的地缘政治版图;其二,台湾借机独立,台海战争同时爆发,战争转变为中国的卫国战争,仅日台联手中国可以应付,美军出手则中国不得不用使用战术核武,局面将向中美核战争滑落。但是,这种可能性并不大,在中美大棋局中,这种常规力量的变化并不足以改变核威慑状况,美国一定会尽力避免而压制台湾的独心。
  
  凝聚人心治内政,打狗儆主子,训少主以震台独,“有所作为”需要一场局部战争
  -----------------------------------------------------------------------
  日本的主子是美国;台独的主子是美国人,日本作“少主”。每当美国与日本有点异动的时候,台独总要表演一番。台独之欲独而又未敢即独,全因台海战争之险恶,中美双方的联手压制。《反分裂国家法》出台后,始终不放弃武力解决手段,而且赋予武力手段相当灵活的启动前提,本身就是战略智慧。东海战争打日本向美国示威,也震慑台独。
  
  连宋登陆后,台湾岛内的那一片恐怖的绿色稍见消减,泛蓝终于可以大声主张“一个中国”,虽然他们定义有别,不再提反攻大陆,总算把全中国作为整体。但是,美国人扶持下的台独势力已经坐大,在已经民主化的台湾,中美博弈大棋局下中国力量增长带来的连宋大陆之行并不能直接导致公众选择统一,即使泛蓝重新执政,泛绿也不会被逐出台湾岛,岛内的独立之声将一直存在。过往的经验表明,条件没有成熟时,台湾岛内在大陆的直接军事威胁下反而更加团结,反而有利于台独势力生存发展。有鉴如此,我们选择了尊重台湾的民主制度,在有条件威慑之下争取民心的正确策略。
  
  争取民心靠什么?相互交流还原大陆被歪曲几十年的形象,经贸交往诱之以利。还有一种选择,晓之以义,东海的局部战争就是最好的工具。
  
  台湾民众中,完全赞成独立和完全支持统一的都只是少数人,多数是满足现状的观望派。观望派的民族之心并未泯灭,“民主”意识却也深厚。中日东海战争很有可能拨动他们心中的民族意识,让他们向统一的方向靠拢。所以,东海战争也是一场打给台湾人民看的争取台湾民心的战争。如果战争时号召台湾共同抗日并主动许以东海实际利益,功效应更大。
  
  在大陆内部。历经二十多年高速发展,我们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相当多的国内问题,贫富差距巨大,腐败已然严重,“最不应该进行市场化改革的两个领域不幸地搞了市场化”,关于内政问题,此不详叙。谁都明白,说多了“不亲热”。
  
  多年以来,我们一直试图治理,却总是不见明显成效,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是思想混乱,价值观念失落。回想当年,一代伟人邓公为不断推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而彰显的旨在解读“姓资姓社”疑问的“黑猫白猫”论在当时配套监管措施尚未齐备的历史条件下,成了只看结果不管过程的“真理”,没有游戏规则的“规则”在极大地激发中国生产力的同时,也产生了思想混乱价值观念失落的“副产品”。虽然我们不能对伟人求全责备,但邓公的确给他之后的共和国领导集体留下了一个蒸蒸日上的内政乱摊子,这个乱摊子发展到后来虽然演变到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时下中国不再能搞政治运动的和平环境里,治理此等乱摊子何其难也!
  
  怎么办?一定要在战争中来解决!正如邓公1979年通过中越自卫反击战凝聚人心,转移注意力之后大刀阔斧治理十年动乱内伤一般,中日东海战争的准备期、战争进行期足以用来治疗内伤,重整思想。
  
  历史不可能改写,但未来可以创造。近代以来一向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如今面临强盛之机,图谋“有所作为”的共和国当代领导集体“带病”完成民族复兴宏愿,统一大业完成前的这场中日东海局部战争的确是必然选择。
  
  结尾:东海何时起硝烟?愤青们可干啥?
  ----------------------------------
  时下有一种观点,认为东海战争已经一触即发,东海今年即可闻硝烟。如烟同志对此有点不同意见——
  
  回顾人类历史上的每一场战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都有长长短短的酝酿期,从来不会无征无候地打响,战争的规模、各方的力量对比以及战争意志的强度决定了不同战争不同的酝酿期。中日东海战争的特点决定了这场战争有一个相对较长的酝酿期:
  
  首先,时下中日双方的海空力量差距并非巨大,谁也没有把握可以一战消灭对方的海空力量。日本九十舰队的确号称亚洲第一,第三代先进战机数百;中国海空军早已不是十年前的层次,源自俄罗斯的引进先进海空武器正在部分消化吸收,有的已经装备成军,形成战斗力。迄今为止,美俄武器交锋的战例从来都是互有所长,这些武器在中日两国海空手里使用,谁有把握?所以,在双方战争意志完全明确的前提同上,必然有一个相互试探的过程。
  
  其次,任何实力接近的战争都有一个从零开始逐步扩大冲突面与烈度的过程,不会如阿富汗战争一般立即大打出手。东海战争势必从准军事力量的冲突开始逐步上升成为军事力量之间的较量。
  
  再次,日本还需要一个心理准备过程。作为战败国,日本60年来从来未曾与邻居发生军事冲突,即使韩日两国独岛争端如此尖锐,日本未尝动粗,这并不是“都在美国的盟国”可以尽释的。作为战败国,与一个核大国发生军事冲突,日本需要积累更多的政治勇气。如果日本入常梦能圆,东海不久即燃战火;否则,日本还要靠更多的中国威胁朝鲜威胁来喊话。
  
  又及,东海第一次准军事冲突一旦发生,国际黑社会立马会跳出来调停,欧盟肯定一马当先,美国一定要做做样子——事实上,目前美国人已经开始了他们的调停动作。调停不成功,继续冲突,升级,再次调停……其间,日本的战争意愿尚不足时,把东海问题提交国际法庭裁决也不是不可能。当然,即或是在国际黑社会的法庭调查期间,冲突照样会升级!
  
  因此,东海战争虽然不可避免,但并非一触即发。
  
  更为准确地说,中日东海不一定是战争,有可能仅在军事冲突阶段即被调停解决。如烟同志在全文中以“战争”一以贯之,实在是因为我们必须认真而严肃地对待这个对手,拿应对战争的思想进行准备,方有机会在冲突或战争中不致失利。
  
  “战争准备”并不只是国家的事,愤青们也可大有作为:时政BBS里多发点帖子,说说战胜日本人的“百家之言”;想方设法搜集美制海空武器资料,多点技术参数,发到网上供包括专业人士在内的全国人民参考;向家人解释东海战争的紧迫性及其民族复兴之间的关系,发动他们盯紧小日本的间谍……
  
  预祝中国好运!祝中国的脊梁的有机组成部分——可爱的愤青们在爱国工作中收获快乐!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9-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30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哎,给猪粒玩惨了,上午11.82抛了,节后开盘可以马上接回来吗?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7-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30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无言的风 at 2005-9-30 22:51
卡布啊我也是600808的!

呵呵
地球确实因网络而变小:见多了外面,也少不了里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0-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睡觉不忘顶贴,虽然是灌水,但灌了好睡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支持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9-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庆献礼:一个英国太阳能公司的神话

September 29, 2005

London, United Kingdom: Solar Integrated Technologies Reports 2005 First Half Results

Solar Integrated Technologies has released its unaudited financial results for the six months ended June 30, 2005.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2005, we achieved our performance goals and positioned the company for continued growth," commented Jon W. Slangerup,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of Solar Integrated. "We delivered record revenue of $14.4 million. The strong increase in revenue, coupled with 27% gross profit margin, contributed to $0.1 million in EBITDA (a non-IFRS measure) for the first half of the year."

"During 2005, we have made our criteria for project classification as confirmed sales order backlog more stringent. While we continue to have master purchase agreements with customers that contemplate additional projects in the future, our sales order backlog now relates only to confirmed purchase orders against which we are in the process of delivering. With our more stringent classification in place, our sales order backlog is currently in excess of $30 million and our sales pipeline is currently in excess of an additional $100 million. Coupled with our planned build-up of critical inventory, we are positioned for continued robust revenue growth in the second half of 2005 and into 2006."

"The first half of 2005 was not without its challenges," stated Mr. Slangerup. "Our cash liquidity has been very tight, particularly given our reduced banking line of credit. Our top priority over the remainder of 2005 is to strengthen the Company's financial position. We are currently in negotiations for a new credit facility with another financial institution, and we are also evaluating other sources of financing."

Revenue for the six months ended June 30, 2005 was $14.4 million, an increase of $10.7 million compared to $3.7 million for the same period in 2004. Gross profit margin contribution for the first half of 2005 was $3.8 million, or 27%, compared to $0.1 million, or 2%, for the same period for 2004.

EBITDA for the first half of 2005 was $0.1 million, or 1% of revenue, an improvement from an EBITDA loss of ($1.7) million in the same period in 2004.

Net loss for the first half of 2005 was ($1.8) million, a 20% improvement from a net loss of ($2.2) million for the same period in 2004. The reduction in net loss was primarily the result of increased revenue and improved gross profit margin. Cash, cash equivalents and cash restricted increased from $0.4 million at December 31, 2004 to $0.7 million at June 30, 2005.

Selling, General and Administrative expenses for the first half of 2005 was $4.0 million, which included a non-recurring write-down of $0.7 million of accounts receivables in connection with certain aged rebates, up from $1.4 million in the same period in 2004. The increase is primarily a result of increased staffing, marketing and legal costs incurred to support growth. Revenue per employee, an important productivity metric, was approximately $350,000 for the first half of 2005, a 150% increase over the first half of 2004.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2005, our platform for growth was powerfully enhanced by our continued progress with our strategic alliances program, as we concluded important agreements with GE Commercial Finance Energy Financial Services and Sarnafil International AG," commented Mr. Slangerup.

In April 2005, the Company announced that it had collaborated with GE Commercial Finance Energy Financial Services on an innovative solar roofing project for San Diego Unified School District (SDUSD). After an initial investment of approximately $17 million for the project, GE Commercial Finance Energy Financial Services has the right of first refusal on up to $500 million to fund existing and prospective solar roofing projects from Solar Integrated.

"Our relationship with GE Commercial Finance Energy Financial Services is groundbreaking in the solar energy sector. It will help accelerate our expansion into the $20 billion-plus global industrial roofing market," said Mr. Slangerup.

In April 2005, the Company also announced that it had signed a formal cooperation agreement with Swiss-based Sarnafil International AG, a division of Sarna Polymer Holdings Inc. Under the terms of the agreement, Sarnafil's sales force exclusively markets Solar Integrated's branded BIPV roofing systems to customers in Germany, believed to be Europe's most highly developed market for photovoltaic products. Sarnafil manufactures high performance polymer-based industrial membranes and is one of the Company's principal component suppliers. Sarnafil operates a well established sales and marketing infrastructure across the United States, Europe and Asia.

This agreement further strengthens the Company's strategic relationship with Sarnafil, including the supply agreement that the Company entered into with Sarnafil in April 2004. Under the supply agreement, Sarnafil supplies to the Company, including on an exclusive ba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single-ply roofing membranes for integration into non-domestic photovoltaic roofing products.

"As we look to continued growth in the second half of 2005 and into 2006, we now have a much stronger strategic and competitive footing," stated Mr. Slangerup. Operations In the first half of 2005, the Company executed a total of 21 projects.

As part of these projects, the Company completed 12 of 14 planned new solar roofing projects with San Diego Unified School District, with two remaining projects deferred until the second half of 2005. In June 2005, the Company announced the completion of a solar roof at a Wal-Mart Supercentre in McKinney, Texas. The Company sold its BIPV roofing system as part of the many environmental technologies Wal-Mart is evaluating in cooperation with 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In May 2005, the Company received Frito-Lay North America's 2004 Capital Supplier of the Year Award. This prestigious award recognizes the contributions Solar Integrated has made during the past year in providing Frito-Lay with BIPV roofing systems at multiple sites in North America. European Market Penetration

In the first half of 2005, the Company was awarded both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and CE certifications for its commercial solar roofing systems. Within three months of obtaining these certifications, the Company secured seven orders, including its six initial orders for German projects and its first order for a French project. The six German orders are for projects aggregating 236 kilowatts of commercial solar roofing systems.

"Our key distribution channels into this important market are starting to show solid results - four of these projects were sold through our Cooperation Agreement with our strategic partner, Sarnafil International AG, and two projects were sold through our German partner, Dachland GmbH," stated Mr. Slangerup.

The Company's first sale in France is from ProLogis France IX EURL, a subsidiary of ProLogis (NYSE: PLD), a leading global provider of distribution facilities and services.

"ProLogis is a very important new global customer for us," commented Mr. Slangerup. "We are delighted to have won this prestigious contract, which extends our European presence into the growing French solar market."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2005, the Company significantly strengthened its management team with the appointment of Jon W. Slangerup as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and the appointment of Frederik W. Mowinckel as Chief Operating Officer of European Operations. In September 2005, the Company named R. Randall MacEwen as Executive Vice President, Corporate Development, General Counsel and Corporate Secretary.

"Market conditions for our products remain positive, fueled by increased concerns about energy security in the context of record oil prices and renewed concerns about environmental integrity," commented Mr. Slangerup. "We believe that the increase in the U.S. federal solar tax credit from 10% to 30% for 2006 and 2007will expand and accelerate our commercial opportunities in the growing U.S. solar market. We also expect to build on our early success in the European market. Our line of sight is focused on enhancing shareholder value through market leadership and improved financial performance and positioning."

"With our tight cash liquidity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the year, our top priority over the remainder of 2005 is to strengthen the Company's financial position. We are currently in negotiations for a new credit facility with a major financial institution. Management continues to monitor and assess potential financing actions to improve the Company's financial profile. Other strategic priorities during the remainder of 2005 include increasing our sales order backlog and pipeline, maintaining security of critical supply, continued operational and customer service excellence, and adhering to our disciplined approach to managing our costs," said Mr. Slangerup.
------------------------------------------------------------------------------------------------------------------------------
要点(By shine2008):
Solar Integrated Technologies,一个不算大的英国太阳能公司,交出了一份分外靓丽的半年报,毫不意外地反映了太阳能光伏行业的景气。在其半年报内显示,2005年上半年收入140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70万美元增长3.89倍,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2%增长到27%。其CEOJon W. Slangerup表示其营收在2005年下半年和2006年仍将强劲增长。2005年的订单如此之多,以至于他们只能为已在交货过程中的订单生产。面临的挑战主要是现金流吃紧。“由于创纪录的油价和对环境的重视,未来光伏市场状况将持续处于积极和充满活力的”,Jon W. Slangerup表示:“美国把2006和2007年的太阳能税收补贴由10%提高到30%,将增大和加速我们在美国市场的机会,我们希望在美国市场再现我们早期在欧洲的成功。”
无标题.bmp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35 天

发表于 2005-10-1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到0930,复权后从最低点已有近3倍了,小心套住了。最重要的是保住成果。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9-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庆要到了,先祝福大家幸福快乐。

市场总是在不经意中发生着根本的变化,在你彷徨、徘徊、犹豫的时候,一切暗流不停地涌动着。如同当年的武昌起义推动推翻清王朝的革命,等你明白醒悟的时候,大局已经定格,你只能由臣民而变为国民,你不会成为新政府的要员骨干。

600550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顺应潮流,做时代弄潮儿才能铸就英雄本色,成就大业。当年的600839,前期的000039,现在的600550、华为等等,无不是这样。为什么要说不是上市公司的华为?因为相同的“巨(龙)大(唐)中(兴)华(为)”四大电信设备技术企业,恰恰是未上市的华为做得最好。所以,在把握潮流的同时,我们要对企业的内部治理、企业文化、管理团队有更多的关注。因为人才是决定大局的。

还有一个潮流,就是市场。“写在五月后大战前系列篇“中,我叙述的主题就是市场将以构筑相对公允的资本平台为方向。大家参与这个市场都将会以成本的概念来考虑兼并、渗透、获取资本利,风险控制和制度建设将逐步平抑投机行为,因为市场的主体将日益多元化和庞大,违背经济规律和欺诈,将逐步成为自己的套头索。因此,就现阶段而言,75%以上的股票根本不值当前的价钱。

中国是一个古老、落后但具有特殊性格的国家,而且即使是其他国家,对于变革,也不会任其乱象重生,所以我们要相信稳定,对于大盘不必有过多的担忧。关注个股的趋势是根本。而很多个股只能慢慢变好,这也注定大盘整体会在一个平衡市中运行。

如果问我有什么建议的话,那就是:
第一、关心政治与经济,不要一成不变地看待我们的国家
第二、认真地研究个股,把握个股的长期趋势
第三、千万不要指望乌鸡变凤凰,更别指望所有的乌鸡都成凤凰。能变的只有少数,可遇不可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0-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翻翻牛股 at 2005-9-29 00:32
哈哈,我告诉大家一个秘密:

SWF跌的时候,600550涨;SWF涨的时候,600550跌 ...



呵呵,是吗?看看这个:
z.bmp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shine,你是哪里的?
你的图是用什么合成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0-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卡布里的月光 at 2005-10-1 11:16
国庆要到了,先祝福大家幸福快乐。

市场总是在不经意中发生着根本的变化,在你彷徨、徘徊、犹豫的时候,一切暗流不停地涌动着。如同当年的武昌起义推动推翻清王朝的革命,等你明白醒悟的时候,大局已经定格,你 ...


指南针式的好文
:*9*::*9*::*9*:


图是yahoo财经的

[ Last edited by shine2008 on 2005-10-1 at 11:25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已转发你的太阳能文章。哈哈。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0-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卡布,大家风范。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2-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SHINE这些英文资料是哪里找来的啊?还有,图也贴的不错,还两张图叠加,如何做到的?传授传授?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9-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绶人于鱼不如绶人于渔

每天用 solar、renewable energy、solar energy、photovoltaic、PV等google几下,一个月下来你也会有可观的积累了,网络是很好的工具哈

合成图是yahoo财经的,我上面讲过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7-18 08:05 , Processed in 0.049388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