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lhj_123

看这帖子,找啥都有!!!

 关闭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铢铜钱 三国两晋南北朝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始二年造铜弩机 三国两晋南北朝 长11.9厘米   弩机是中国自先秦以来广泛使用的轻型兵器。“正始二年”是公元241年,这时,魏、蜀、吴三国仍在进行战争。三国末年全国人口约1600万,吴国有23O万、蜀国有94万,魏国和灭吴以前的西晋则有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三,实力强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直百五铢”铜钱 三国两晋南北朝 直径2.6~2.8厘米、重3~9.5克   公元214年,刘备攻取成都,建为蜀国政治中心。但官库空虚,遂发行一枚等于过去百枚五铢钱的“直百五铢”,其重量仅为过去流行的五铢钱标准重量的2倍多。同时抑制物价,开办说什么管理的交易市场。几个月后,刘备集团库府充实。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持簸箕陶俑 三国两晋南北朝 1981年四川省忠县出土 高54厘米   这件女俑手持簸箕劳作。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大量自由民成为豪族地主的依附者。这类陶俑,就是当时依附者的写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永安五年神兽纹铜镜 三国两晋南北朝 直径12厘米   “永安”是吴景帝孙休年号,永安五年就是公元262年。古代中国东南部有丰富的铜矿,东汉中期至三国会稽郡成为铜镜制造的一个中心,产品主要有神兽纹镜和画像镜,前者在镜背以神人和奇兽作装饰,后者还加有历史人物图像。会稽制镜业主要是民营的,产品制作精美。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青瓷羊尊 三国两晋南北朝 1958年江苏省南京市出土 长30.5厘米,高25厘米   长江三角洲地区有着丰富的瓷土,在东汉中晚期时,这里的瓷器烧制工艺已基本成熟,至三国时代更有提高,并大量生产。这件青瓷羊尊,形态温顺,而且釉色晶莹匀称,代表了当时最高的烧瓷水平。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亲晋胡王"铜印 三国两晋南北朝 印面每边长约2.5厘米   这是西晋说什么颁发给北方少数民族苗领的印章。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骑马陶俑 三国两晋南北朝 湖南省长沙市出土 高22~24厘米   这是一座墓葬中仪仗俑的一部分。墓中出的俑共29件,其中23件为仪仗俑。在这7件俑中,1件在吹奏乐器,6件于持方版。仪仗人员的多寡是当时官员身份高低的标志。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青瓷香熏 三国两晋南北朝 1953年江苏省宜兴市出土 高19.5厘米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贵族喜欢使用香料去除污浊气味。后赵执政大臣石虎便在居室帷帐四角放置金香炉;南朝齐国皇帝萧宝卷以麝香涂地,取悦爱妃;南朝高贵的青年文官普遍用香熏衣,贵夫人出行则有专人捧香炉跟随。当时的香料品种很多,有些名贵香料来自外国。居室使用香料时,放在香熏中点燃,香气即从香熏孔隙释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青瓷武士俑 隋朝时期 1953年湖北省武汉市出土 高63.3厘米、59厘米   这两件戴盔披甲的武士俑仅露脸部,整个盔上布满鱼鳞甲片。他们身穿明光铠,项部有盆领,铠甲垂至膝下,其上亦满布鱼鳞甲片。其中一武士的胸、背部国护用襻带通过两肩系结。俑均两手拱至腹部按一长方形盾牌,盾周沿有金钉圆泡,中间排列着小朵花,似外加皮革的木盾,用金属圆泡钉固定。从文献记载看,明光铠创始于三国,当时非常名贵,只有将领才能穿着。其特点是铠甲的胸前、背后都有左、右两片椭圆形的金属圆护,很像镜子。在战场上,圆护反照太阳光,即发出"明光",故名之。从出土的文物看,明光铠到北朝末期日趋盛行,隋朝除明光铠还有两当铠,唐朝时明光铠已取代两当铠而成为最主要的铠甲。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铢钱 隋朝时期 直径2.3~2.5厘米   隋五铢钱皆有周郭,“五”字旁边有直划形成内郭线,文字笔划粗壮。隋初钱币紊乱,当时关东通行北齐的常平钱,关中仍行北周的五行大布、永通万国等钱。这些钱不但大小、轻重不一,且币质低劣,对商业交易极不便利。隋朝建立后新铸五铢钱,质量精良。铸成后,于开皇三年(公元583年)下诏四面诸关,各付百枚新钱为样,从关外来的钱,勘样相似,然后允许入关,其余杂钱,即毁销为铜入官。经过整顿,全国货币统一,百姓方便,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陶文官俑 隋朝时期 1956年湖北省武汉市周家大湾隋墓出土 高65厘米   此俑头戴方帻,上穿宽袖衣,下着曳地裳,腰束宽带,脚穿舄。北朝西魏时已开始“罢门资之制”,注意才干。隋文帝废去九品中正制的选举制度,命诸州岁贡三人,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又下诏“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这说明此时已在走向科举制度。至隋炀帝时开始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奠定。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仓纳粟砖 隋朝时期 传河南省洛阳市出土 长32.5厘米、宽16厘米、厚6.4厘米   这块砖上端残缺,有铭文为"大业五年十一月廿三口,纳社仓粟壹万伍仟硕(石)讫,仓吏刘口、史赵方、仓督刘冠、正李玑"。这是当时社仓向官府交纳粟粮的砖刻。据《隋书•长孙平传》记载,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长孙平为度支尚书,见天下州县多遇水旱,百姓不给,便奏令每年秋天家出粟麦一石以下,贫富差等,储之间巷,以备灾年救济百姓,名曰义仓,又名社仓,由社司掌管。但至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统治阶级借口义仓管理不善,规定将西北诸州应交义仓的粮食都交到官仓,次年又将西北诸州义仓改归县级官府掌管。此砖记载了这一事实。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安济桥石栏板 隋朝时期 1952年河北省赵县安济桥址出土 长212厘米、高84.5厘米   此栏板为修复安济桥时从桥下淤泥中发现的,栏板的一面浮雕有双龙对穿岩穴,龙的头角峥嵘,似在蜿蜒移动。安济桥,又称赵州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2.5公里处,横跨洨河之上,为隋代工匠李春领导设计修建的。其石拱跨度大(37.37米),坡度小,便于车马通行。大拱两端肩上各有2个小拱叫做“敞肩拱”,水大时可以分洪,减弱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又可节省石料,减轻桥身的重量。在13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安济桥经受着洪水、地震、车辆重压和风雨剥蚀,依然稳固地横跨在洨 河上。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座敞肩石拱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青瓷四系螭耳天鸡尊 隋朝时期 1956年湖北省武汉市周家大湾241号隋墓出土 高25厘米、口径6.6厘米、底径7厘米   此尊为鼓腹、长颈、平底,肩部有四系,双螭把手,螭嘴探入尊口作饮水状,颈部有突出竹节纹,腹部为弦纹,壶嘴为鸡首形,青色釉。隋代青瓷出现了许多新的器型,尤以壶和瓶变化较大。壶一般分为带流和无流的两种带流的有青瓷鸡头壶、青资凤头龙柄壶八棱形短嘴壶等;无流的壶,多流行于南方,基本特征为高盘口,有颈,系贴附在肩上;瓶的主要变化是出现了盘口瓶。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青瓷八系刻花罐 隋朝时期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李静训墓出土 高21厘米、腹径16厘米、底径9.4厘米   此罐罐身瘦长,口直而大,瘦颈,肩部贴附八系,属于隋朝瓷罐中的南方系统。罐表里均施青灰色釉,有开片纹,底下露胎,胎呈灰黄色。此罐出土时内盛有核桃。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青瓷鼠、牛、猴俑 隋朝时期 1955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桂子山出土 鼠俑高15.3厘米,牛俑及猴俑高16.5厘米   是十二生肖俑中的3件,均为人身、兽首、着衣、持笏、盘坐,形象逼肖,釉色青黄,制作精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十二肖相之说始于东汉的王充,其实在秦简中已出现十二生肖的记载。而十二生肖以造型的俑类出现,则始于隋朝。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白瓷双腹龙柄传瓶 隋朝时期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李静训墓出土 高18.6厘米、口径4.5厘米、腹径6.3厘米   此器两瓶身相联,联接处上伸一杯式口,颈部有凹弦纹三周。釉施及于腹部弦纹以下,有冰裂纹细开片,近底部分及底部露胎。高岭土(瓷土)含铁量较高,经过1300℃高温只能烧成青瓷器,经过控制而降低瓷土中的含铁量,克服铁的呈色干扰,即能烧制成白瓷。中国在北齐时已开始烧制白瓷,但当时烧成的白瓷普遍泛青,说明含铁量偏高,烧制温度偏低,烧制工艺还不够成熟。这件隋代白瓷器,胎、釉已完全不见白中泛青现象。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椭圆形玻璃瓶 隋朝时期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李静训墓出土 高12.5厘米   这件玻璃瓶的瓶口和腹部的俯视面均为椭圆形,是用吹制法制成的,器壁极薄,形态为中国传统造型。经化验,其质地为高铅玻璃和碱玻璃,是中国自己制造的玻璃器,反映了隋代玻璃吹制技术的水平。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萧绎《职贡图》卷 辽宋西夏金时期 纵25厘米、横198厘米   萧绎(公元508~554年),南兰陵(今江苏省武进县西北)人,梁武帝萧衍第七子。公元552年即位,史称梁元帝、萧绎自幼才艺过人,勤于著述,工书善画。此图卷系北宋熙宁年间摹本,原绘南朝梁时到中国来的外国使臣,共25人。现已残损,仅存12人。他们是:滑国、波斯国、百济国、龟兹、倭国、狼牙修、邓至、周古柯、呵跋檀、胡蜜丹、白题和末国的使臣立像,每人身后有文字题记,记叙该国情况及历来交往史实。画像注重写实,神情自然。《职贡图》卷是了解南朝绘画艺术的珍贵资料,又是真实记录南北朝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8 02:08 , Processed in 0.03073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