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lhj_123

看这帖子,找啥都有!!!

 关闭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素命]鎛 春秋时期 1870年山西省荣河县后土祠出土 高66厘米、口长44厘米、口宽34.8厘米   此器上有铭文l73字,记述[素命]的祖父鲍叔有功于齐,齐侯赐予[素命]封邑与人民,[素命]以此勉励自己,并铸此鎛祭祀其亡母仲姜。齐为周初姜尚的封国,在今山东省东北部,都营丘(今山东省临淄一带)。春秋初年,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 数年间使齐国富强。齐桓公北却戎狄,救燕、救邢、存卫,南拒强楚,公元前651年大会诸侯于葵丘(今河南省考城),首霸中原。[素命]是齐国贵族鲍叔的孙子,管仲即是由鲍叔推荐给齐桓公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嵌赤铜鸟兽纹铜壶 春秋时期 传1923年山西省浑源县季峪村出土 高32厘米   此器器盖及器颈各有两个带环铜耳,壶颈用赤铜嵌出两行鸟形花纹;壶的上腹亦用赤铜嵌饰两行兽形图案。与该器同时出土的还有鼎、敦、盘、簋、匜、牺尊及剑、戈、车马具等。春秋末年浑源属北方民族建立的代国,所出青铜容器制作工艺精巧;造型和花纹独具风格,铜器嵌赤铜为饰的亦见于燕、蔡等国。战国初期代国为赵所灭。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铜方壶 春秋时期 1961年山西省侯马市出土 高84.5厘米   铜壶出土地侯马一带,春秋时为晋国晚期都城新田所在地,遗址于1952年被发现。此后历经调查、勘探,发掘出一系列的古城遗址。在这些古城以南,分布有制作青铜器、陶器、骨器和石器的作坊;古城东南,有祭祀、盟誓遗址。晋是周成王叔父叔虞的封国,都于唐(今山西省曲沃县天文曲村)。春秋初期晋昭侯分封叔父成师于曲沃(今山西省闻喜县东北),造成分裂局面,后为曲沃武公所统一。晋献公迁都于锋(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南)陆续攻灭周围小国。晋文公改革内政,国力富强。公元前632年,晋联合齐、秦等国伐楚救宋,在城濮(今河南省濮城)大败楚军,会诸侯于践土(今河南省广武县),成为中原霸主。公元前585年,晋景公又迁都新田,从此新田成为历时200多年的晋国都城。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3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心 又开始了流浪..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4-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子午鼎 春秋时期 1979年河南省淅川县下寺2号墓出土 高67厘米、口径66厘米、重100.2千克   铜鼎腹内及盖内有鸟篆书铭文,盖铭4字,器铭84字,作器者为王子午。王子午系楚庄王之子,又名子庚,颇有战功,楚共王时他为司马,在吴国入侵楚国时曾率楚军大败吴师。楚康王二年(公元前558年)继任令尹,康王八年(公元前552年)病卒。楚国开始在今湖北西部建都,后迁都于郢。春秋时不断与晋国争霸,楚庄王曾为霸主。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公簋 春秋时期 传1924年甘肃省天水县出土 高19.8厘米、口径18厘米   器内共有铭文123字,是用一个个单字模打在陶范上而后铸出来的。记述秦国的祖先在华夏建都已经12代,威名大震,秦景公继承前辈的事业,要永保四方的土地。秦国是西周末年发展起来的嬴姓小国,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穆公时,秦成为西方强国,开始图霸中原,曾多次与晋国发生战争。公元前627年,秦兵偷袭郑国未遂,转攻晋国边邑,当秦兵路过崤山(今河南省渑池县西)天险时,遭到晋军的伏击,全军覆没。由于东向道路为晋所阻,秦穆公晚年决计向西发展,成为雄据西方的大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王光鉴 春秋时期 1955年安徽省寿县蔡侯墓出土 高35厘米、口径57厘米   铜鉴内壁有铭文52字,为吴王光嫁女于蔡所作之器。吴也叫句吴、攻吴,姬姓,其始祖是周太王之子太伯、仲雍,拥有今江苏大部和安徽、浙江的一部分区域,建都于吴(今江苏省苏州市)。吴王光,即吴王阖闾,其女叔姬名寺吁。吴国和蔡国同属姬姓,吴王光嫁女于蔡,为古代少见的同姓通婚之例,也反映了蔡、吴两国的关系。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王夫差剑 春秋时期 1976年河南省辉县出土 全长59.1厘米、剑身宽5厘米   此剑剑锷锋利,剑身满饰花纹,剑谭饰嵌绿松石兽面纹。近镡处有篆书铭文10字,为吴王夫差用剑。吴王夫差兵器已发现多件。夫差是吴王阖闾的儿子,于公元前495年继王位,次年击败越王勾践,继而转师北上,争霸中原。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与晋定公盟于黄池(今河南省商丘县南)。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吴王夫差鉴 春秋时期 传河南省辉县琉璃阁出土 高44.8厘米、口径76.5厘米、重60千克   此鉴内壁有铭文12字,为吴王夫差自作御鉴。春秋后期吴国国力开始强盛。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一度攻破楚国,其子吴王夫差又曾战胜越国,迫使越王勾践屈服求和,并北上与晋国争霸。公元前473年,反被越国所灭,夫差自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铜剑 春秋时期 1965年湖北省江陵县望山1号墓出土 长60.6厘米、宽5厘米   此剑剑身满布菱形暗纹,剑谭上嵌有蓝色琉璃及绿松石。剑的表面经硫化处理,有一层黑色硫化物保护膜,铜剑至今光亮如新,剑锋寒气逼人。此剑与著名的越王勾践剑同出,而二剑又极为相似,只是没有铭文,大概也是越国铸造的。春秋晚期吴越之剑天下闻名,当时的铸剑师已经掌握了金属铬盐处理技术。剑是近战刺杀的短兵器。西周、春秋时的铜剑较短,主要用于防身。战国至秦,剑身加长,成为步兵、骑兵普遍使用的武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圉人陶俑 秦朝时期 陕西省临潼市秦始皇陵区出土 高68厘米   近年在秦始皇陵区发现了两处真马陪葬坑,出土有陶俑、陶罐、陶盆等器物。陶罐和陶盆上刻有"宫厩"、"中厩"、"大厩"、"左厩"、"三厩"等5个厩苑名。从其名称看,这些马厩坑象征着秦王朝的厩苑,马是宫廷的苑马,陶俑象征苑内的养马人一"圉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始皇、秦二世双诏版 秦朝时期 残高11.5厘米、宽13.4厘米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命丞相隗状、王绾把秦国所制定的度量衡标准,作为统一的度量衡制度颁行全国。在这件青铜诏版上,以小篆体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的40字诏书,后又附有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补刻的诏书。有的诏版直接镶嵌在铜、铁权上,有的四角或边缘带孔,以钉在木制量器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阳陵虎符 秦朝时期 长8.9厘米、宽2.1厘米、高3.4厘米   此符是秦始皇调动军队的凭证,用青铜铸成卧虎状,可中分为二,虎的左、右颈背各有相同的错金篆书铭文12字:“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意为此兵符,右半存皇帝处,左半存驻扎阳陵(今陕西咸阳市东)的统兵将领处;调动军队时,由使臣持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咸阳宫银盘 秦朝时期 1978~1980年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西汉齐王墓1号随葬器物坑出土 口径37厘米、高5.5厘米   银盘遍饰鎏金龙纹图案,具有战国时代的特点,当是战国时的六国之器,后来被秦国所得,就在其口沿背面补刻了"卅三年"等秦篆铭文,用于咸阳宫。汉王刘邦攻入咸阳后,此盘即归入西汉宫廷,又被赏赐给封在临淄的齐王,故最后在齐王墓中出土。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篆体十二字砖 秦朝时期 长30.8厘米、宽26.7厘米、厚4厘米   此砖正面以凸线划分为12个方格,每格内有一阳文秦篆,故推测为秦代遗物。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是对秦朝歌功颂德之词。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半两钱及钱范 秦朝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货币,以黄金(金饼)为上币,以铜质圆形方孔的半两钱为下币,通行全国。同时废禁六国旧币。秦半两钱直径3—3.6厘米,重8克左右,面铸篆书阳文“半两”2字,史称“重如其文”,即实重为秦衡制中的“半两”。这种圆形方孔币的形状一直延用至20世纪初。钱范为铸造“半两”钱的模具。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椭圆形的长30.2厘米,长方形的长24.3厘米   为便于国家征收粮帛、物资及土木工程的计算,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决定把秦国的度量衡标准,作为全国统一的度量衡制度。这两件铜量的外壁均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的40字诏书,均为当年秦统一量器的标准器具。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秦朝时期 1963年山东省邹县出土 高9.4厘米、口径20.4厘米、容积2000毫升   秦代量器的质体有铜质、陶质和木质3种。此陶量外壁有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的40字诏书。这种陶量出土甚多,都是当时的标准器具。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斤铜权 秦朝时期 高5.5厘米、底径9.8厘米、重2053.5克   权即砝码,秦权有铜质和铁质两种。此权身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的40字诏书,并铸有阳文“八斤”2字,实测后推算.当时每斤合现今257.925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神兽纹铜镜 三国两晋南北朝 1987年河南省洛阳市出土 直径15厘米   这件铜镜主纹饰是浮雕的神人和龙、虎等兽类。这类镜子,从东汉中期开始出现,一直流行到三国前后。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8 01:21 , Processed in 0.100727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