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lhj_123

看这帖子,找啥都有!!!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23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看到了

有时间一定把所有图和介绍看完,正好可以补补艺术欣赏力,真好!
可是你那苹果的数字怎么不会变呢???一直是01024510 ~_~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层岩丛树图 北宋 巨然

绢本墨笔 纵144.1厘米,横55.4 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僧巨然,钟陵(今江西南昌附近)人,确切的生卒年已难考证,主要活动期在五代末至北宋初。他先是钟陵开元寺的僧人,后因善画山水得名,成为南唐后主李煜的宾客。公元875年,李煜降宋,巨然随他到了汴梁,居开宝寺中。因他在学士院玉堂画了壁画,蠃得朝野称赏,遂驰名中原地区。他在绘画史上与荆浩,关仝,董源并称为四大家,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

  此图山峦起于画幅的左下角,取侧入之势。中幅崛起一冈,直逼主峰,有惊涛突起之感。主峰岭峦宽整,立意虚和,与隐显在画中幅右侧的远岫遥相呼应。散落在山间岭上的业树渲染出了一派浑茫的气分,与严整的峰冈相映成趣,在开合中寄意深远。林中小径,屈曲萦带,就实崇虚,意趣深远。而勾皱雅滴,笔墨秀润。

  作品本幅无作者款印,仅有明董其昌的题识,种此图为“僧巨然真迹神品”。考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和《宣和画谱》所论巨然画语,与此画都有很吻合,所以史来鉴定家都认同董其昌的这一判断。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雪景寒林图 北宋 范宽

绢本水墨 纵193.5厘米,横160.3厘米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范宽,又名中正,字仲立,陕西华原(今陕西耀具)人,生卒年不详。据画史记载,他在宋仁宗天圣年间(公元1023一1031年)还健在。他学画初期,取法于荆浩,李成,后来立志革新,移居终南,太华诸山中,朝夕对着真实景象,创意构图,最后终于领悟到“山川造化之机“,找到了自己的表现风格。他与开仝,李成鼎立而三,领导着宋初的山水画。

  此图画群峰屏立,山势高耸,深谷寒柯间,萧寺掩映;古木结林,板桥寒泉,流水从远方迂回而下。真实而生动地表现出秦陇山川雪后的磅礴气势。笔墨浓重润泽,皱擦多与泻染,屑次分明而浑然一体,细密的雨点皱于苍劲挺拔的粗笔勾勒,表现出山石和枯木锐枝的质感。此图历来受到广泛重视。清代收藏家安岐称其为“华原生平杰作”。因此在范宽有限的传世作品中尤其难得。名款“臣范宽制”四字,隐于前景树斡中,因年久字迹漫漶不易辨认,关于此图是否为范宽之作,近年在绘画史家间尚有不同看法,但说它是宋画中代表范宽画派的重要作品,则是大家公认的。据收传印记,可知历经清梁清标,安岐鉴藏,乾隆时入内府,1860年英法联军掠圆明圆时曾流落民间。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溪山行旅图 北宋 范宽

绢本墨笔 纵206.3厘米,横103.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米芾对范宽的绘画风格曾作过这样的描述:“范宽山水丛丛如恒岱,远山多正面,折落有势。山顶好作密林,水际作突兀大石,溪山深虚,水若有声。物象之幽雅,品固在李成上,本朝自无人出其右。晚年用墨太多,势虽雄伟,然深暗如暮夜晦暝,土石不分。”我们把这段话用来与本图勘校,就会感到很是妥贴。所以历来鉴藏家和美术史家们均坚信此图为范宽真迹。近年对画幅树下草业间“范宽”二字款 的发现更证实了这点。

  此画单从构图方面说,应属于平易之境,但它却产生了非凡的力量。究其原因一是造型的峻巍,其次是笔墨的酣畅厚重。此图经清内府收藏,《石渠实笈初编》著录。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宫乐图 北宋

绢本设色 纵48.5 厘米,横70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宫中仕女宴饮奏乐场面。四人在玩笛弄瑟,*弹筝。一名侍女在一旁击板相和。另外五人饮酒赏乐,姿态各异。色彩鲜丽,线条细整。人物略为体腴。

  此幅无款印。是北宋人临摹唐人的作品。仕女的面貌、服饰、器用皆为唐式,但笔力稍弱,表情略拘板,想系临摹所致。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珊瑚笔架图 北宋 米芾

纸本墨笔 纵27厘米 ,横24.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米芾(公元1051一1107年),字无章,号海岳外史,任内廷 画学博士。祖籍太原,晚年移居镇江北固山。他的书法很有名,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并称“宋四家”。

  在绘画方面也颇有造诣,是文人画派的创道人之一,所创“米家坛山”在山水画中独辟一径。可惜今天已很难见到他的画品。

  《珊瑚笔架图》是米芾在行文当中信笔所及,附于“珊瑚贴”之后。此笔架的笔法纯用书法笔意,画柱用笔由上至下,露锋缓行,画弧则顿笔蓄意,挑笔出锋,画档是由左至右,颤笔而行,中间略有补笔,以取圆润和实抱柱之意。下边底座发笔肆意飘洒,错落有致。笔架的形状被生动地勾画出来了,而轻重缓急,顿挑飞白,裹笔涩笔,使转纵横,书法的意义也表露无遗。

  此贴见于《墨缘汇观》《大观录》《壮陶阁书画录》等书著录。卷后有米友仁,谢在子,郭天锡等人题跋。


参与人数 1 +8 时间 理由
jzhihui + 8 2005-7-23 13:41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墨竹图 北宋 文同

绢本墨笔 纵131.6厘米,横105.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同(公元1018一1079年),字与可,自号石室先生,又号笑笑先生。四川梓潼人。曾官司封员外郎、秘阁校理。又受命守湖州,故人称“文湖州”。传为湖州竹派,影响深远。

  此图用水墨画倒垂竹枝,竹业浓淡相间。史传文氏之竹“浓墨为面,浓墨为背”,于此可见。笔法谨严有致,又现潇洒之态。本幅无款,有“静闲口室”、“文同与可”二印。诗塘有明人王直及陈质题诗。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马图 北宋 李公麟

纸本墨笔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宋朝元 初年天驷监中的西域名马五马匹 ,各有一名奚官司或 人。画无作者款印,前四马俊名有黄庭坚 题的马名,产地,年岁,尺寸,卷末又有黄氏 跋,题为李公 作。因第五匹马(满川花)均无黄庭坚 题,有人怀疑为均人 人。所画五代马官,两位是汉人,余为外族。形貌,服饰,神情各 。除局部有烘染外,都有单线白描。行笔劲细,富于变化,刻画出马的 背的圆劲与弹性。笔法简洁苍劲,是宋代人马的 作。本书选印第一,第三两段。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窠石平远图 北宋 郭熙

绢本设色 纵120.8厘米,横167.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郭熙,字淳夫,河南温县人。曾为宋御画院艺学。师法李成,善画山水,寒林。生卒年不祥,活动于北宋熙宁,元丰年间。著有《林泉高致》一书。

  画幅左侧有款“窠石平远”四字及“元丰戊年郭熙画”。钤“郭熙印章”一方。知为郭熙作于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画深秋清旷之景,神韵独绝。树石画法与郭熙《早春图》相似。但细部描画较简略。有“敕赐临济壹宗之印”等印记十一方和半印一方。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柳鸦图 北宋 赵佶

纸本淡设色 纵34厘米,横223厘米

  赵佶即徽宗,是北宋末年的一位皇帝。他酷爱书画,在位二十五年,政治上昏庸无能,以至亡国被虏;但是绘画事业欲有倡导之功。其本人诗书画均有精湛的造诣,尤以花乌画专长,以工细彩墨为主,有时并能寓巧与拙。此幅《柳鸦图》是他绘画风格的代表作之一,原为《柳鸦芦雁图卷》的前半幅。柳和鸦采用没骨画法,设色浅淡,构图洗练。粗壮的柳根,细嫩的枝条,姿貌丰腴的楼鸦画得都很精细工整。楼鸦双双休息喜戏,形态自在安祥。点睛用生漆,更显得神采奕奕。画面在黑白对比和疏密穿插上取得了很大成功。

  画钤赵佶的“宣和中秘”朱文长方印,半钤明内府“纪察司印”。《庚子销夏记》,《石渠随笔》著录。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瑞鹤图 北宋 赵佶

绢本设色 纵51厘米,横138.2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画壮严耸立的汴梁宣德门,门上方彩云缭绕,十八对神态各的丹顶鹤翱翔盘旋在上空,另两对站立在殿脊的鸱吻之上,空中彷彿回荡着悦耳动听仙鹤齐呜的声音。画后有赵佶瘦金书叙述一段。此图为宋人邓椿《画继》中所记《宣和睿览》册中的一幅。《石渠宝笈重编》及《石渠随笔》著录。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采薇图 南宋 李唐

绢本淡设色 纵27.2厘米,横90.5厘米

  此卷画商代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在首阳山采薇代食的故事。图绘半山之腰,苍藤、古松之阴,伯夷与叔齐采摘薇蕨期间,正在休息对话的情景。画中正坐一人即为伯夷,他面带优愤,目光炯炯,注视着叔齐。叔齐一手据地,一手舒掌作放歌状。图中人物刻画生动传神,森森然正气溢于毫端。衣纹简劲爽利,以亲托人物刚直不阿的性格。树石笔法粗简,墨色湿润,已开马远,夏圭法门。

  图中石壁上有题款两行;“河阳李唐画伯夷,叔齐”,大约属李氏晚年作品。本幅有明人项元汴、清人吴荣光等收藏印多方。后幅有元人宋杞,明人俞允文、项元汴、清人永瑆、

  翁方纲、蔡之定、阮元、林则徐、吴荣光、潘霄汉的题记。《清河书画舫》,《汪氏珊瑚纲》,《佩文齐书画谱》,《式古堂书画汇考》等书著录。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女孝经图 南宋 无款

绢本设色 每幅纵43.8厘米,横68.7至7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女孝经》为唐代侯莫陈邈(三字复姓)妻郑氏撰,共为十八章,内容多宣扬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女孝经图》(上卷)画前九章内容,此处所选为其中的第一开宗明章,二、后妃章,五、事舅姑章,九、庶人章四幅画面。各图后有楷书《女孝经》原文,字体学高宗赵构一派。图上有清“曹溶秘玩”及乾隆、嘉庆、宣统内府收藏印多方。此图书法工整,画人物衣纹采用织线描,设色浓丽,略师唐人书法。作树木、花石、屋宇,笔法平稳,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该图经《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梅图 南宋 扬无处

纸本墨笔 纵37.2厘米,横358.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扬无处(公元1097一1169年),字补之,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江西南昌人。他自称为汉代扬雄后裔,故其姓氏纵扌不纵木。扬补之善画水墨梅竹、松石、水仙,笔法清淡野逸;能作白描人物,师法李公麟;亦能书法,兼工诗词,著有《逃禅词》。

  《四梅图》写梅花未开、欲开、盛开、将残四种状态。后自书“柳梢青”词四首,分咏四梅。又自题道;“范端伯要予画梅四枝,一未开,一欲开,一盛开,一将残。仍各赋词一首,画可信笔,词难命意,欲之不从,勉徇其请。予作有‘柳梢青’十首,亦因梅所作,今再用此声调,盖近时喜唱此曲故也。”文中提到的“端伯”,名直筠,为范仲淹的曾孙。自题作与“乾道元年”,即公元1165年,扬氏时年六十九岁。后福有元人柯九思至元十一月和诗,清人笪重光等人题记。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果熟来禽图 南宋 林椿

绢本设色 纵26.5厘米,横2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林椿,钱塘人,南宋孝宗淳熙年间(公元1174一1189年)画院待诏,善写花乌,师法赵昌。此图原载‘宋人集绘册’,绘有林檎果一枝,枝上硕果累累。其上楼息一小乌, 尾挺胸,作欲飞的情态,形象生动可爱。系挂着沉甸甸果实的枝柯,仿佛在轻轻地颤动。果叶正反面刻画细织,连虫蚀的痕迹都颇为清晰。画面虽不繁复,却充满生气盎然的意趣。全图笔法精工,设色妍美,是面宋初期花乌画的佳作。本幅款署“林椿”二字,曾经宋牵收藏,《石渠实笈三编》著名。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海棠蛱蝶图 南宋 无款

绢本设色 纵25厘米,横24.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不知原载何册,亦无作者款印,工笔重彩画海棠花蝶。画风工整,赋色浓丽,用笔沉稳,花叶用颜色屑屑渲染,阴阳向背交代得十分清楚。本幅钤“黔宁王子子孙孙水保之”,“丁伯川鉴赏章”等藏印四方。

 


[ Last edited by lhj_123 on 2005-7-23 at 11:42 ]
997.jp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枯树鶌鹆图 南宋 无款

绢本设色 纵25厘米,横26.5厘米

故宫博物藏

  此图原载《纨扇画册》,经《石渠实笈初编》著录。图作秋树残叶,枯枝上楼息着一双鶌鹆。整幅构图疏密得体,用笔工整,刻画入微,神形兼备,为宋代写生花乌画中的佳作。本幅上钤”桂坡安国鉴赏,“大观”半印和“宣统御览之宝”收藏印各一方。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3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办法保存所有图片呀????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shalyu at 2005-7-23 11:33
有没办法保存所有图片呀????

我只会右键,图片另存为.

枫鹰雉鸡图 南宋 李迪

绢本设色 纵189.4厘米,横210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枫鹰雉鸡图》是宋画中罕见的巨幅作品。此图绘坡石花竹中,一棵古枫拔地而起,枯枝上一对凶猛的苍鹰正向下怒视着一对慌忙逃窜的雉鸡。画面上的山石树斡用笔粗重,辅以水墨破染,其阴阳向背,都交代得十分清楚。树上的枝叶疏密有致,层次鲜明。鹰、雉的羽毛精细,神态生动。整幅画面给人以严谨结实,气魄宏壮之感。画面左上方款署“庆元丙辰岁李迪画”,可知。这幅作品绘于南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本幅有“怡亲王宝”等藏印两方。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秋柳双鸦图 南宋 梁楷

绢本设色 纵24.7厘米,横25.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梁楷,祖籍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南渡后流寓钱塘,南宋宁宗嘉泰年间为画院待诏。他善画人物、山水、道释、鬼神及花乌,性情狂放不羁,喜爱饮酒。据载,他曾在画院独“金带”而不受,不辞而别,人称“梁风子”。梁楷书画风多粗简,擅长减笔画。画风于北宋初期的石格一胍相承,并将石氏粗简的画法创造性在运用到花乌画之中。

  《秋柳双鸦图》绘枯杈上一枝 柳随风摇晃,两对乌鸦绕树飞呜,一轮圆月淡淡无光。全幅构图清疏,意境幽遂,寥寥数笔便将秋景黄昏刻画得淋漓尽致,笔简意赅。

  此图右下方款署“梁楷”二字。对幅有清高宗弘历题诗。经《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7 08:56 , Processed in 0.107246 second(s), 13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