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币:
-
- 奖励:
-
- 热心:
-
- 注册时间:
- 2005-2-25
|
|
原帖由 john深蓝 于 2006-6-24 18:00 发表
点评:中远太平洋此次出售60万个旧箱,一举三得:一是为中远公司带来约四亿港元的收益;二是正面影响集装箱估值;三是间接打击了中集公司的竞争对手。
1、如何正面影响集装箱估值?
2、间接打击了中集公司 ...
谈不上指教,共同讨论。
由于产能过剩以及各种制约因素,06年是集装箱行业的调整年,“限产保价”是主基调。60万箱不是小数目,中远公司此举可能是这个基调的组成部分。
由于新增产能的规模和销售尚需时日,而中集公司的三季度订单已经接近饱和,中远公司一亿美元用作增购海运集装箱的举措将进一步巩固中集公司行业地位。
以下是作出这些判断的有关资料:
一、自3 月开始,随着中国外贸和全球集装箱贸易维持稳定快速的发展;以及钢材价格的回升,令众多集装箱用户对于箱价的预期有所转变,订箱热情明显提升,从而使得干货集装箱一改去年下半年以来的颓势,需求和价格迅速回升。
目前,中集集团各主要集装箱工厂都已经双班满负荷运营,其订单提前量也已经提高到了3 个月,预计其二、三季度的集装箱销量有望接近50 万TEU。同时随着干箱需求的回升以及钢材价格的上涨,集装箱价格也在最近快速提升,最近1 月以来,中集的干货集装箱报价已经从1,850 美元提高到了2,100 美元,相比年初的1,500美元的水平提升了40%。
公司目前订单饱满,订单已经签订至8 月,二、三季度单季的集装箱销售量有望接近50 万TEU。
二、我们还没有发现比集装箱更好海上配套运输工具,也没有看到世界贸易衰退的迹象,对集装箱需求市场持续看好,且认为短期内中集在全球集装箱领域的地难以撼动,从原材料和成本趋势变动来看,我们不排除个别年份公司会对竞争对手采取降价策略,但干货箱价格下降不是趋势。
三、综合分析各种制约因素, 2006年将是国际国内集装箱市场的调整年,集装箱的年总产销量将保持平稳发展。预计,标准干货集装箱的产销量将与去年持平,保温集装箱仍将平稳增长,罐式集装箱将继续保持向我国转移的趋势,未来还有可观的发展空间。总之,对于集装箱行业的大多数企业来说,2006年可能是需要艰苦奋斗的一年。如何适应市场形势,审时度势,调整产品结构,增加或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将是各企业面临的课题。因此,调整、创新,保持协调发展应当作为今年集装箱行业发展的主基调,也是迎接来年发展的必要举措。
集装箱目前在我国有产能过剩的迹象。行业潜在产能过剩将构成对箱价的长期制约,公司在箱价形成中将扮演被动接受者。
四、根据路透社报导,中国大陆把大量货物运往美国,但由於空箱运回本国的成本比利用廉价劳动力生产新箱的成本还要高。导致出现空柜大量留置美国的情况,但实际上它们是被留在这里了。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运出去的集装箱大部分不能返回,中国集装箱的需求量还将继续增长。
五、对干箱需求更直接的刺激因素来源于全球范围内船公司大量接收新船后箱位的快速增长。2006 年全球集装箱运输船交货将再创历史新高,按航运咨询机构CI 统计,至06 年2 月底全球前二十大船公司将在2006 年接收约380 艘新船,合计新增运力超过130 万TEU,大致相当于05 年底船舶总数及总运13.9%、17.7%。因此,随着大量新船的交付,大量新箱将被采购并投入营运。
六、我们按约7~10 年的使用寿命估计旧箱淘汰更新带来的需求增长。取均值约8.5 年,按历史干箱保有量估算得到的旧箱更新量分别为97、112 万TEU。
七、自05 年中期后干箱需求迅速下降改变了行业对产能扩张节奏的调整,并与空箱流转效率改善一起使得04 年以来对干箱供应的焦虑显著缓解。中海集运、马士基等先后推迟了其自建箱厂的投产日期,这种主动调整伴随06 年行业限产保价达到了顶峰。
钢材价格在05 年12 月以来的连续上涨同样有效改变了船公司对集装箱价格的预期,希望在较低的价位完成柜箱采购是刺激干箱旺销的另一主要因素。
八、中远太平洋向独立第三方出售海运集装箱,同时就转售资产提供行政与管理服务,以此优化集装箱业务的经营模式及资本结构。
此次转让资产包括总容量60.05万个标准箱的海运集装箱,相当于中远太平洋05年底为止用于集装箱租赁业务海运集装箱的59.6%,平均箱龄4.3年。
公司此次出售套现金额,约1亿美元用作增购海运集装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