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goodluck333888

中集的研究报告和分析文章(希望大家多多补充)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9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9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严重感谢论坛里的某位好同志!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6-6-9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斌:恐惧中如何度过繁荣与萧条的漫长周期

blogbuffett 转载

来自:全景网   2006年6月8日

作者:但斌 为深圳东方港湾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

  一位让我极为敬仰的朋友,在近两年汽车股的投资里起伏很大,而之前他的投资极为成功。他为人极其坦荡、爽朗,是我的良师益友。我们讨论其投资业绩的波动时,我曾说过,巴菲特有个观点,那就是带轮子的股票不能买,这自然包括了汽车和航空类的股票。我也曾在汽车股上有过损失。我们为什么不选择经营周期相对长的行业的企业进行投资呢?以他的专业能力,研究透一个企业不难,如果经历多次深入,能发现一个好企业,这家企业可能保持十年甚至以上的高成长,这比每隔一、二年又要重新选择新的目标,其效率不知要提高多少倍。因此,虽然试图穿越所投资企业的经营周期非常困难,但如果从长期角度看,我们必须这样想、这样做。

  好的企业像王冠上的珍珠一样稀有、珍贵。穿越周期是让我们试图找到它们并予以珍藏。穿越周期不仅意味着忽略每天股价的波动,而且意味着我们要想人类社会所经历的几百年的苦难和繁荣,当面对种种难以预料的不幸诸如战争等事件时,我们如何在恐惧中处理投资、如何度过繁荣与萧条的漫长周期?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2003年春天,我和钟兆民先生一起去参加一家我们一直关注的企业的股东大会。这家企业从许多方面看,都是非常难得的好企业,而且事实也证明,至少到今天,企业的运营与业绩都非常出色,也让投资者无恙地越过自2001年始的大熊市,还获得了不匪的回报。但是,开完股东大会后,我们始终没买这只表现出色的股票。

  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那就是我们希望投资能穿越周期的企业。对该企业的领导人,我们始终放心不下,虽然他头顶着各种光环。巴菲特曾说过:“我希望与我喜欢、信任并且敬重的管理人员共事。”我们也一样,我们希望投资的企业管理者能让我们发自内心的尊重。凭直觉,我们对这家企业的领导人少了这样一份信任。当然其中难免会有失误,但至少只会放弃一次可能的机会而不会带来损失。

  如果有两家企业业绩同样好,而随着其领导者的自然更替,我们更倾向于投资能保持企业稳定经营甚至有新气象的公司。我们对枭雄式人物领导的企业有种天生的担忧,更希望一个最好的企业是由一个具有道德感的领袖来经营,希望他“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圣经)。

  而符合这类条件的好企业太少了,因此长期投资需要我们更加严格的挑选公司。虽然我们性格中有某些理想主义的色彩(庆幸岁月并没有将它们抹平),但我们也不失沉着和冷静。天真和质朴,这是一个个人和好企业最长存的价值,我们竭尽所能在广阔的市场中寻找它们。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6-6-9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基金缺席“上港盛宴”

blogbuffett 转载

来自:中国证券报  2006年6月7日

    中证投资 徐辉

    6月6日上港集箱公告集团上市,上港集团换股吸收合并G上港,G上港换股比例拟为1:4.5,换股价格为16.50元/股。当天开盘,G上港无量涨停。上港集团的合并上市形成了对G上港投资者的巨大报偿———“上港盛宴”,该“盛宴”目前已经形成的涨幅达到59.1%(上港集箱前期平台的均价为10.7元,周二涨停价格为17.02元)。考虑到G上港尚有1成左右的上涨,本次上港盛宴累计的回报将接近80%。但基金缺席“上港盛宴”,却让我们看到国内机构的短视通病亟待根治。

    基金仅分得盛宴零头

    同样是机构投资者,QFII成为了上港盛宴的主要参与者,而多年来一直作为上港忠实拥趸的国内基金,却无缘此次上港整体上市的盛宴。国内基金一直是上港的主要流通股东,但在去年股改过程中,由于增发受阻,资产注入问题不明朗,基金集体抛售上港集箱,最终仅有基金裕阳还坚守。与此同时,QFII在股改过程中显著加仓上港。QFII在“上港盛宴”中成为了主宾,而国内机构仅分得5.05%的份额,而基金方面仅有裕阳分得1.56%的份额(800万股)。基金在上港盛宴中仅得到一点残羹,与基金当前管理约5000亿元资产的主流机构地位是非常不相称的。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到2005年三季度末,国内基金还是上港集箱的绝对主力,境外基金仅UBS一家进入10大流通股行列,境内基金累计持股7881.36股。此后国内基金一路减仓,到今年一季度末,国内机构仅剩下社保102、平保和裕阳三家累计2589万股,占G上港非限售流通股股份51240万股的5.05%。与此同时,QFII却一路加仓。包括UBS在内,今年一季度有美林、新加坡投资、汇丰、东方汇理、野村、DBAG等7只QFII进入10大流通股东行列,累计持有10838.97万股G上港,占其非限售流通股股份51240万股的21.15%。

    缘何缺席盛宴?

    分析基金缺席“上港盛宴”的原因,大致不外乎以下几方面:

    其一,没想到整体上市这么快。基金没有想到的是,如果即将整体上市,还需要再进行资产注入吗?也就是说,集团方面没有在股改中承诺资产注入,确实使得机构看不到年内的业绩增长,但这并不构成对上港集箱抛售的理由。因为香港市场、美国市场上,港口股的市盈率在25倍上下。所以,基金集体在16倍市盈率左右抛售上港集箱,应该说非常不明智。

    其二,部分基金找到了更好的替代品。这可能也是部分基金抛售的理由之一,但是纵观基金的持仓,能够替代上港集箱成为基金重仓股的股票,还真的不是太多。因为国内港口行业是最低估的行业之一,而上港更是港口业的代表。

    其三,听信券商报告。绝大部分券商报告在最近月份调低了上港的品级,这也是基金方面卖出上港的理由之一。

    市场更需长线眼光

    综合基金缺席盛宴的三方面因素,可以归结为一条:短视。看不到短期上涨的可能,成为基金抛售G上港的主要理由。当然,基金短视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因素,国内证券界的短视事实上已经成为一种通病。

    具体来看,行业研究员由于券商手续费的压力、个人能力的因素,对于上市公司评级变更相当频繁。如上所述,去年三季度,G上港还是各家研究机构的主流推荐品种,但此后能够坚持推荐的已经凤毛麟角。

    再说行业研究员的评价方面,人们注意到,年度最佳研究员往往就是当年最热门行业的研究员,而冷门行业、股价下跌行业的研究员肯定无法位列其中。这促进了行业研究员的短视。

    基金的评价体系也是导致基金看重短期收益的重要原因。为各方所抨击的国内基金经理评价周期太短的问题,至今没有看到有效改进措施。

    资金推动型行情再现,导致价值投资行为在基金内部受到打压,也助长了基金的短期行为。

    最后,个别上市公司以重组名义讲故事,加入投机行列,为市场的短期行为提供了实物平台。

事实上,股价短期看确实是买卖双方决定的,是一个投票机器;但纵观中外股市长期运行历史,没有哪只股票的长期价格是市场炒作来决定的,是由上市公司讲的故事来决定的。最终决定价格的还是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还是由上市公司历史经营业绩和可预见的未来经营状况来决定,也就是说,“长期看市场是一个称重器,而不是投票机”。所以,尽管当前短期行为相当盛行,也给一些机构带来了利益,但这并不利于市场的长期发展。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0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来谈谈我的理解。望各位指正

中集的优势:极为优秀的管理层,麦伯良是个及其出色的管理者!
赢利模式: 迅速形成规模优势,在成为行业龙头的情况下,通过控制比较低的毛利率,自然的形成很高
的行业壁垒。
增长模式:简单复制!在技术含量相对不高的制造业中不停的做赢利模式的复制。

总结:目前来看,集装箱的周期性已经慢慢淡化,在半挂车,厢罐行业复制成功是个大概率事件。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制造业巨头是一个未来可以预期的结果!

看过印度的一个老电影《流浪者》的人都记得一句话:“律师的儿子还是律师,小偷的儿子还是小偷”

中集还是中集,麦伯良还是麦伯良!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1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坛正常了, 德国赢球了.

     心里那叫美.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8-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2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39A现在成了大鲨鱼出没的地方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2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39B高抛低吸,争取多得点股票

最好市场终会纠正错误,39B不可能和39A这么大差价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2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15.73的价位愉快地减掉1/6仓,跌破15元吃回,否则继续享用剩下的5/6仓带来的暴利。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2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15。36买回了,呵呵,还是舍不得啊,太贪婪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2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金公司-中集集团箱价快速提升,大幅调高盈利预期(0612)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2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k123456 于 2006-6-12 18:44 发表





中集公司的股价表现自2005年5月始,长期落后于指数。这是一种扭曲了的市场表现。它反映了在我国特定的政策环境下,一大批机构的短视以及错误的投资理念而导致错误的操作的结果;反映了某些机构研究队伍恶心的东施效颦,滥竽充数泛滥,缺乏真才实学的现状。
X金公司的每股盈利预测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竟然提高了80%!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2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集装箱用钢材国产化率达到55%以上

我国集装箱用钢材国产化率达到55%以上  


[我的钢铁] 2006年6月12日 14:41
    中国集装箱工业协会秘书长史艳秋日前对我国集装箱工业发展状况及钢材需求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一阐述,引起与会的钢铁生产企业和钢材贸易商的关注。
    据史艳秋介绍,我国集装箱制造业自1980年创建以来,已创造了三个世界第一,即集装箱生产能力世界第一、集装箱的种类规格世界第一、集装箱产销量世界第一。
    “集装箱”的英语名称是“Freight Container”,即容器,指具有一定规格、强度和容积,适合于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换装使用的货运容器(亦可简称“Cargo Container”、“货柜”、“货箱”),是运输包装货或无包装货的成组工具(容器)的总称,适于一种或多种运输方式运送,途中换装时箱内货物无需换装,是一种现代化的成组运输工具。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贸易全球化和国际航运业的迅速发展,集装箱作为一种先进的运输设备在全球海上、陆路及航空运输和集装箱多式联运中得到广泛应用。集装箱运输是人类社会运输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把单件杂货成组地装入集装箱,在全过程不间断的运输过程中,经由水陆空等不同方式联运,将货物从发货方直接运送到收货方手中,可实现“门到门”的服务,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成本,减少了货损,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货主的要求,其在现代运输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以往任何一种运输方式不能比拟和替代的。
    我国经济和世界贸易的高速增长,有力地促进了集装箱制造业和运输业迅猛发展。目前,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货物出口国,对外贸易的90%以上通过海运方式实现;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11年以年递增30%的速度增长,中国在世界集装箱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已经形成了全球最大的集装箱制造基地和完整的运输相关配套体系,集装箱运输综合能力进入世界大国的行列,已7次连任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航运大国。
    2004年,我国集装箱出口数量和金额实现了大幅度增长。据海关统计,2004年我国集装箱出口共197.44万只(约256.1万TEU),出口金额51.25亿美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11.36%和32.96%,为我国集装箱年出口的历史最高水平,国际集装箱市场的占有率在92%以上,连续13年保持世界第一集装箱产销大国的地位。根据商务部有关统计,在我国2004年机电产品出口排行中,集装箱位居第11位。仅次于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家电、通讯设备等大宗出口商品。2005年在世界经济增长趋缓的大市场背景下,我国集装箱出口达到232万TEU,出口创汇58.04亿美元,数量同比下降4.41%,金额同比增长13.25%。
    目前,我国已经具备相当强的自行设计、制造和安装调试集装箱生产线的能力,新产品、新技术的设计、开发能力不断提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300多项。企业管理水平快速提升,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已通过了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造箱用的材料和配件已基本实现国产化,大部分自给。有关标准化工作也得到了国际标准化组织集装箱技术委员会ISO/TC104的赞许。
    我国集装箱企业的产品不断创新,生产的种类包括国际标准和非国际标准的普通货物集装箱、特种货物集装箱(保温集装箱、罐式集装箱)、地区专用箱、集装箱半挂车等系列产品900多个规格品种,可以满足世界各国客户的通用及特殊货物的任何运输需求,质量获得广泛好评,产品远销世界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集装箱半挂车等系列产品为全球市场提供陆路运输装备服务开拓了新的领域,为我国集装化的现代运输行业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CIMC)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集装箱制造商。
    随着国际贸易的增长和国际运输业的发展,我国2005年集装箱出口量再创新高。据海关统计,2005年我国集装箱出口共2 047 963只(含中间集装容器,英文缩写IBC,也有称之为托盘箱,共489 405只),出口金额58.7亿美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3.7%和14.6%,为我国集装箱年出口的历史最高水平。扣除中间集装容器,我国集装箱产销量约为232万TEU,同比下降4.41%,国际集装箱市场的占有率在96%以上,连续13年保持世界第一集装箱产销国的地位。根据商务部有关统计,在我国2005年机电产品出口排行中,集装箱仍然位居第11位。
    谈到集装箱用钢材情况,史艳秋秘书长说。90年代以前,我国的集装箱钢材全部从国外进口,所用钢材主要是耐候钢(一种特殊合金钢、具有强度高,耐大气及海洋腐蚀的特点)热轧薄板(牌号为SPA-H),热轧中板(牌号:SPA-H、SM490A),不锈钢(牌号:SUS304、SUS410、SUS316L)。95年以后,我国主要钢铁企业宝钢、武钢研制成功集装箱用钢材,随后广钢、珠钢、鞍钢等企业纷纷进入集装箱用钢材生产。现在的集装箱用钢材的国产化率已达55%以上。
    在分析2006年市场及集装箱用钢材具有发展前景时,史艳秋指出:我国集装箱工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国际贸易量的稳定递增的有力支持。
    国际集装箱市场的需求取决于世界经济、国际贸易、集装箱贸易量的增长水平,航运市场的景气程度,旧箱更新量,新投入运营的集装箱船的箱位量以及能源、原材料价格和供应等几个方面的因素。
    英国克拉克松公司预测,2006年起全球集装箱班轮运输将供求失衡,今明两年世界集装箱运力的升幅分别为12.7%和11.4%,而同期的海运贸易量的增加量为10%和9.8%。目前,运力过剩在国际航运市场已经有所反映,如,从2005年秋季到2006年2月间,亚/欧航线的集装箱运费已经下跌了30~40%。世界级的船运公司的大规模并购,以及为了保持其市场份额和载货率而削价揽货使航运市场的经营环境趋于恶化,此外;大量的、超出市场需求的集装箱船舶投入运营也对航运市场跌入低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航运市场环境的恶化必然传导到集装箱市场,引起需求萎缩,竞争加剧。
    据有关国际航运咨询机构统计,2006年交付运营的新船运力大约为85万TEU,高于2005年80.7万TEU的水平,但是,船东是否能按常规为新船配置足量的集装箱,仍有待观察。目前,航运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一个普遍现象,即超大规模经营、现代化的箱运管理、集装箱周转率的增加、造箱和租箱成本的提高使船运公司集装箱配置量呈下降趋势。因此,较高的新船交付量不一定带来集装箱订单的高增长。此外,与大量新船投入运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全集装箱船发展相对较晚,达到报废期的船舶多为数量不多的2 000TEU以下的小型船舶,几乎没有大型船舶。这些老旧船普遍航速低、载箱量少、集装箱周转率低,淘汰这批船对缓解目前的运力过剩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今后几年内,如果不能合理控制新造大型船舶的增长数量,与国际贸易保持同步增长,单纯依靠退役船舶调整市场供需失衡,几乎难以达到目的。
    运力过剩、租箱费率的降低使得老旧集装箱退役和更新提到了箱东的工作日程。在目前的市场形势下,即使该项需求不能为市场增加大量订单,至少可以缓解集装箱生产企业堆场的压力,为今后市场的回暖创造条件。
    2004年新箱产销量创下了历史新高,2005年国际航运业市场趋于疲弱,在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下,2006年或许将成为我国集装箱行业的调整年。油价、钢价、木地板的供应及其价格(近期,菲律宾泥石流灾害将对国际木材市场产生不利影响)、贸易保护主义、国家政策调整(取消钢材以产顶进政策等)、人民币汇率的变动、禽流感等诸多不确定的外部因素,以及严重过剩的产能、产品质量等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将制约我国集装箱行业的健康发展。因势利导,主动采取一定的调整是必要的。2005年12月由中国集装箱工业协会召开的“关于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对策研讨会”以及会后发表的“公告”开启了行业沟通、调整的大门,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我国集装箱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综合分析各种制约因素, 2006年将是国际国内集装箱市场的调整年,集装箱的年总产销量将保持平稳发展。预计,标准干货集装箱的产销量将与去年持平,保温集装箱仍将平稳增长,罐式集装箱将继续保持向我国转移的趋势,未来还有可观的发展空间。总之,对于集装箱行业的大多数企业来说,2006年可能是需要艰苦奋斗的一年。如何适应市场形势,审时度势,调整产品结构,增加或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将是各企业面临的课题。因此,调整、创新,保持协调发展应当作为今年集装箱行业发展的主基调,也是迎接来年发展的必要举措。
    我国集装箱工业历经14年的奋斗,登上了集装箱大国的位置,产销量蝉联13年世界第一。我们相信,在国际贸易的拉动下,在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带动下,在我国集装箱业内外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将成为世界集装箱强国,为世界集装箱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2006年,我国集装箱产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对钢材的需求量将明显增长。史艳秋秘书长说,愿我们的钢铁生产企业能抓住市场机遇,开发和生产出更高质量的集装箱用钢材,打造出中国的集装箱用钢材的名牌产品。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3 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言感激!!!

原帖由 hk123456 于 2006-6-12 18:44 发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3 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短视
还有博格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3-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3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投证券:G中集 公司将在未来2年的业绩稳定增长(060612).doc

中投证券:G中集 公司将在未来2年的业绩稳定增长(060612).doc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3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田:庄家是借利好做双头出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3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中集人 于 2006-6-13 15:28 发表
田:庄家是借利好做双头出货



第一次听说中集里有庄家,你以前的观点不会都是基于这个基本假设推导出来的吧,现在的股市里,还有多少庄家呀?谁还敢和那么坐庄呀?给你看篇文章吧:


【 · 原创:股市潜规则  2006-03-25 09:39 】    
  良币逐劣币 灰色资金基本撤离A股
  (2006-03-24 14:39:43)
  
  沪深股市“最大不稳定因素”正在远离A股。国泰君安研究所提供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经过2年多的清理整顿,交易所债券市场回购余额已经降到380亿元,对应的欠库资金量为1.938亿元。这意味着灰色资金已基本撤离。
  
  灰色资金,指的是没有通过合法渠道进入股市的资金。由于原先A股市场缺乏长期稳定的融资渠道和规范的委托理财方式,场外灰色资金往往会绕道国债回购这个并不合规的方式进入股市。最常用的手法是,许以高息从国企或上市公司借入资金,买成国债后再通过回购市场融入资金,即将资金变相盘出,然后投入股市。因此交易所债券市场回购余额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灰色资金规模。
  
  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交易所债券市场回购余额最高曾达到2100亿元。在有关方面的清理整顿下,2年多来,回购余额不断下降,目前的回购余额还不到当时的二成。与交易所债券市场回购余额直线下降相对应的是,欠库资金也呈大幅下降趋势,2004年4月底,交易所债券市场回购余额为1683.05亿元,对应的欠库资金量是49.64亿元。
  
  值得投资人注意的是,尽管市场历来将交易所债券市场回购余额视为灰色资金。但在经过大幅清理整顿后,这两者现在已经不能划上等号。随着证券投资基金、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集合理财项目等合规投资主体规模不断扩大,交易所债券市场回购余额中合规资金所占比重也在不断增大。从这个角度而言,尽管目前交易所债券市场回购余额仍有380亿元,但灰色资金占比已经明显下降。
  
  灰色资金基本撤离A股,对于A股市场稳定性提升效应不言而喻。灰色资金占比过大,会使得A股市场资金供给处于极不稳定状态,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出现大面积暴跌行情。在2004年4月,由于债券市场持续单边下跌,上证所连续下调质押式回购折算比率,引发国债回购资金大规模欠库,上证综指因此单边暴跌20%,并在之后1年左右一路下挫,直至跌穿千点大关。
  
  原先占市场主体的灰色资金撤离A股,而A股市场现在还能出现较为稳定的上涨行情,这得益于合规资金入市渠道的不断拓宽。目前证券投资基金、QFII、证券公司、社保基金、保险基金、民间资金都在通过合法途径不断进入股市,这使得A股市场资金供给更充沛、更健康,也更稳定。(杨大泉 秦宏/上海证券报)
  
  
  本帖从股市资金结构为主要视角开始跟踪至今,中国股市中的资金结构已经彻底发生了改变。但不容忽视的是,伴随着股市的转暖,一些死灰开始复燃,但他们在短期内已经没有往日呼风唤雨的影响力了,只不过是一些还没有改变思路的落伍者,当然他们很有钱,但二次创业的时候,他们需要好好学习一下科学发展观,或许还能重新崛起,否则很有可能成为一代有着穷人思维方式的富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3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中集人 于 2006-6-13 15:28 发表
田:庄家是借利好做双头出货

不要脸的阴阳货,还有脸出来骗?滚远点,找你干跌李克磷去。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2-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3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16 13:35 , Processed in 0.618555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