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币:
-
- 奖励:
-
- 热心:
-
- 注册时间:
- 2002-5-11
|
|
通胀还是通缩?
就在大多数专家预测今年四季度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有望下滑、全年CPI增幅可能在4%左右之际,央行出台了加息举措。此间观察家认为,加息固然出于多重考虑,扼杀蠢蠢欲动的通货膨胀,无疑是主要原因。
一些专家指出,我国宏观调控正处于关键时刻,一些重要经济参数的演化前景尚不明朗。由此决定了未来一段时间CPI的走势具有高度不确定性,既出现了通胀压力增大的苗头,也不能完全排除明年下半年回归通缩的可能。
食品价格可能微幅上行
回溯CPI的轨迹可以看出,整整一年的CPI上行,主要动力源于粮食价格的迅猛上涨。粮食是具有高度关联性的商品,其价格上涨陆续带动肉禽及其制品、油脂、鲜蛋、水产品等价格的上扬,它们的联动拉高了食品价格。
在种种政策的扶持下,今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有望恢复到4600亿公斤至4700亿公斤。一些专家认为,由于去年粮价是在10月份开始“上冲”,“底部”的抬高决定了今年四季度粮价的上涨将较为温和。但由此断言明年粮价不再上涨仍为时尚早。主要理由有:由于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产量能否达到4950亿公斤难以预测;在没有更为过“硬”的举措增加农民收入的情况下,政府不会轻易改变维持粮食供需“紧平衡”的政策取向;农用生产资料和能源、运输价格的上扬,增加了种粮成本,几乎“封杀”了粮价的下跌空间。
综合上述因素判断,更大的可能是,明年粮价呈轻微上涨之势,肉禽蛋等部分副食价格尚有一定“跟进”空间,整个食品价格对于CPI的拉力虽然明显低于今年,但仍呈向上拉动。
“海水”正在转暖
眼下,充满悬念的是,非食品性工业消费品的价格走势。
占CPI权重43%的工业消费品是与生产资料价格具有复杂关联性的商品。我国生产资料价格从2002年四季度开始上扬,2003年上涨8.1%,今年全年增幅可能在12%左右。生产资料价格的持续上涨为何迟迟没有传导至工业消费品?
对此,专家们指出,工业消费品是竞争比较充分领域,且普遍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在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的初期,相关企业只能主要通过强化管理、控制成本、压缩利润等途径消化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难以搭上涨价的“便车”。
此外,重化工业化阶段的到来,导致更多的生产资料价格并不传入最终消费品。如部分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在各种基础设施和装备工业领域;部分用于商品住宅建设,而由于商品住宅具有保值增值功能,是居民财富或资产,按照国际惯例,其价格变动并不计入消费品,而是计入投资品。
但大幅度和长时间跨度的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终将逐渐向工业消费品传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谢伏瞻近日指出,今后可能面临来自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所引起的成本推动型通胀的压力。
另有专家指出,时间一长,相关企业原来库存的原材料已经用光,效率改革的空间用尽,成本的上升已使其难以维持正常经营,价格势必开始上涨。当前,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向工业消费品价格的传导正在加强,如无得力举措加以有效遏制,有可能成为在下一阶段推动CPI以4%—5%年率上涨的主要因素。
在食品价格一路走高,而工业消费品价格仍“按兵不动”的时候,有专家曾用一边是“火焰”一边是“海水”形容当时的CPI的运行特征。而眼下,部分一般日用工业品价格正在悄然上涨,“冰冷”的“海水”出现了转暖迹象。
服务价格持续走高
服务价格是推动未来CPI上升的另一个因素。在CPI持续低迷的前几年,政府屡屡出台提高服务项目价格的措施,服务项目价格适度上涨有效减缓了CPI的下降幅度。
今年年初,为抑制CPI的上涨压力,有关部门曾加强对服务价格控制,但进入三季度,这类价格的提价陆续展开。依据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状况,目前这一“子系统”在CPI中占有23.4%权重;明年所占权重将上升到接近25%。因而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服务项目价格将成为推动CPI上涨的又一个因素。
此间观察家认为,当前CPI的运行趋势正处在十字路口。调控的重中之重是尽快促进投资增速平稳回落,并以之带动生产资料价格增幅明显回落。若能如此,明年CPI就有望游走在通胀与通缩之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