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4年9月15日(星期三)公司与经济政策消息专贴,欢迎大家添加、讨论。
2004年9月15日(星期三)上市公司与经济政策消息专贴,欢迎大家添加。
《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一旦正式出台,43家已过会
等待首发的企业发行变数顿生
据中国证监会《〈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
稿 )的起草说明》"暂不安排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规定,A股市场IPO已暂停两周。《关于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一旦正式出台,A股市场会按新政策安排
IPO。目前,今年年初以来"过会"、等待首发A股的公司如附录所列,共43家。那么,《关于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正式出台后,对这43家公司的发行有哪
些变化呢?
不同企业发行市盈率会否存在较大差异
较长时间以来,首发A股公司市盈率一直在20倍以内。《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
价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并未就发行价市盈率作出规定。按新政策,发行人
及其保荐机构将通过向机构投资者询价的方式确定发行价格。因此,出现发行价市盈率超
过20倍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但像闽东电力那样,发行价市盈率达88.69倍的情形,将很难出现。闽东电力115000万
元的筹资额,是其发行前一年度末净资产31470.40万元的3.65倍。中国证监会后来出台的
《关于进一步规范股票首次发行上市有关工作的通知》规定:"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股
票……,筹资额不得超过发行人上年度末经审计的净资产值的两倍。"而《关于首次公开发
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又有"在招股说明书披露的发行价格
区间内进行累计投标询价"的表述。而发行价格区间的确定,是依据"定价估值报告,并在征
求询价对象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发行价格区间"的。因此,每家按新政策发行的公司,必然会
有发行价市盈率上限,它也必然同时满足《关于进一步规范股票首次发行上市有关工作的
通知》的要求。
当然,由于通过向机构投资者询价的办法产生发行价,因此,不同的公司会有不同的市
盈率。这就像二级市场不同股票存在较大的市盈率差异一样。
首发公司募集资金规模会否出现弹性甚至出现发行失败
如果《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与征求意见稿的规定一
致,那么,理论上说,发行人募集资金的范围,也将在发行价格区间乘以发行量的范围内波
动。发行价格区间越大,募集资金的范围也越大。就目前的市场看,出现下列两种情况的可
能性会大一些:
首先,从以往首发申购率一直超过100%的情形看,近期发行价依旧是发行价格区间的上
限的可能性是较大的。最近,上证综指跌破1300,创5年多来的新低。但二级市场的低迷甚
至跌破新股发行价,未必对一级市场构成很大的威胁。1994年6月21日和25日,上证综指分
别为498.07和492.33。但岁宝热电、ST金盘竞价后的发行价分别为3.33元、6.68元,高于
二级市场同类股票的价格。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形,询价的意义较为有限。
其次,如果被询价的机构投资者能充分地考虑二级市场的复杂因素,也存在虽然申购率
超过100%,但申购价最终未达到上限的可能。估计,随着市场进一步成熟,后一种情形会逐
步出现。这就会导致首发公司募集资金规模出现弹性。此外,《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
行询价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有"公开发行数量在4亿股以下的,配售数量应
不超过本次发行总量的20%;公开发行数量在4亿股以上(含4亿股)的,配售数量应不超过本
次发行总量的50%"的表述。目前,多数公司的首发规模在4亿股以内。因此,万一出现机构
投资者认购不足的情形,被询价的机构投资者以外的社会公众投资者的态度,将是决定首发
能否成功的关键。
按新政策首发A股何时开始
首先,新政策出台后,在剔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同时,将以上一年度净利润或预测净利润
除发行后总股本,计算每股收益。多数新公司发行当年的净利润要比发行前一年高一些。
因此,我们不排除有信心的公司进行盈利预测,以降低发行价市盈率。
其次,保荐机构将按新规定编制定价估值报告。目前,保荐机构是按《股票发行定价分
析报告指引(试行)》的规定,编制报告的。而《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若干
问题的通知》一旦出台,《股票发行定价分析报告指引(试行)》就将废止。保荐机构必须
按新的规定执行。
第三,招股说明书刊登前,发行人及其保荐机构将向询价对象提供定价估值报告,并在
征求询价对象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发行价格区间。这与以往先在招股意向书中确定发行价格
区间不一样。只有在送达定价估值报告,并获得反馈后,才能形成发行价格区间。履行上述
程序,都有一个过程。
当然,对43家拟首发A股公司来说,如果已在开展某些新的工作,可能更容易捷足先登。
如果相关工作衔接较慢,那么,其中一些公司恐怕会在2005年获准刊登招股说明书。
[ Last edited by 真炮手 on 2004-9-15 at 08:27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