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4年7月10、11日机构测市(欢迎参阅、补充、评论)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方圆王
浏览:7418
回复:45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万国测评:ETF的推出值得关注
2004-07-09 17:45
本周点题
●ETF的推出,非常值得投资者的关注,该项重大的金融创新将对长远行情和短期行情产生重要影响,我们期待市场因为推出ETF而出现一个振作的机会。
背景分析
背景之一:ETF的影响。ETF由于字面比较复杂,不太容易为投资者所接受,但实际上它只是一个开放式基金,被批准的华夏上证50ETF实际上就是一个指数型开放式基金,同时它能够在交易所进行交易,而不是象其它的开放式基金不能通过交易所交易。更简单地说,它的性质是开放式基金,但它的交易方式类似于封闭式基金,投资者可以通过买卖ETF对指数进行投资,而机构投资者在网下的申购和赎回是将上证50指数相应权重的一揽子50家股票作为交换ETF的筹码。这个产品的推出是一项重大的金融创新,其影响力至少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从长线来看,将进一步促进市场股价结构调整,上证50成份股将获得更多关注,而其它股则可能遭受冷落;2、从交易成本和流动性来看,ETF提供了最低的交易成本和最好的市场流动性;3、从短期来看,ETF发行之后只能按权重买入上证50成份股,那些权重大且无量下跌较多的股票往往可能获得比较好的修复,比如说中国联通在上证50成份股中,流通市值最高、明显高于长江电力、中国石化等,但前期长江电力和中国石化没跌,而中国联通则一度缩量大跌。而一份ETF中包含股数最多的就是联通,因此联通在推出ETF前后就最容易获得市场的买力。总之,ETF的推出能够再一次唤起整个市场对价值投资理念的重视,但目前这条消息尚没有得到市场的消化,未来一个月左右ETF即将推出,也许会对疲弱的市场产生一定程度的刺激,当蓝筹股再度充满活力的时候,往往有可能导致市场出现一波有力度的反弹。当然,这种反弹是在二次探底之后形成还是在目前横盘基础上形成则是比较难以判断的。
背景之二:利空的消化与利好的麻木。大盘对利空的消化还是非常有效的,今年上半年增量基金大约为1500亿元,按照60%的持仓计算直接进入市场的资金量高达900亿元,与此同时,券商不规范的委托理财反复退出,根据上海交易所的国债回购余额情况判断,券商套现的资金大约也有800亿元左右。考虑到增量股票对市场的压力,事实上股指的涨跌仅仅是创造了一次大规模的换手,大盘之所以下跌,与一系列的利空当然是相关的,而前段时间传出新股发行节奏减缓的信息,市场也并没有看到现实的举措,这也正是大盘7月1日反弹之后裹足不前的原因所在。然而谁也无法断定宏观经济将会非常糟糕,上市公司业绩将持续下滑,全流通将不再给投资者补偿,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将不再入市。实际上目前对股价影响最大的仍旧是全流通杠杆问题,国务院《九条意见》明确提出,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要尊重市场规律,保持市场稳定,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我们相信国务院《九条意见》是一条纲领性文件,任何管理部门都无法推翻这条原则,因此简单地用B股的股价、H股的股价甚至三板市场的股价与目前主板市场的股价进行类比,是很难自圆其说的,我们也确信主板市场中有很大一部分股票目前定位是明显偏高的,即使出现了全流通,这些股票也不具备长线持有价值,但全流通作为一个预设的条件始终对A股市场的股价将发生重大影响,这也正是我们无法明确看空A股股价的重要理由。总体而言,我们认为市场已经比较充分的消化了前期大盘下跌的利空,无论从外部环境还是从内部的资金环境来看都是如此,而市场潜在的一些重大利好因素,例如全流通的补偿因素、推出ETF的因素、未来上市公司的审批将更加严格、更多的大规模长线资金将入市等等,这些利好却基本上被视而不见。当然,并不是说利好的存在就一定能导致大盘的上扬,目前的主要任务还是休养生息,恢复信心,短期能够守稳10日均线就说明市场仍旧具备一定强势特征的。
背景之三:关注蓝筹,关注战略产业。关注蓝筹股我们已经在谈到ETF的时候说得比较多了,事实上未来整个市场的交投将主要集中在蓝筹股中,非蓝筹股很有可能被反复"边缘化",有着比较高的长线风险。投资者必须认识到,如果自己仅仅是一个短线交易者,那么风险并不是很大,而如果自己的持股周期比较长,那么被"边缘化"的风险就非常大。在蓝筹股中,可倾向于关注流通市值大,同时跌幅大的品种,特别是关注那些无量空跌的蓝筹股,如果对ETF稍加研究,就可以发现此类机会。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具备长线持股价值的、产业发展空间巨大的,同时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上市公司,例如前段时间我们一直坚持看好的铜都铜业,这些资源类的股票仍旧值得反复逢低关注,而从制造业的角度看,我们还是认为造船行业有着巨大的可发掘余地。之所以我们特别关注这个行业,出于以下几方面的理由:1、400%成长空间的战略产业。作为全球最大的加工业基地,极高的外贸依存度对远洋运输的需求与日俱增,目前国内承担的份额只占到10%,而按照发改委的要求,未来这个份额要提高到50%,意味着产业扩张的空间将达到400%;2、有极高的全球比较优势。船舶制造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没有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比中国更需要造船业的发展,也没有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有着规模化的、受过高等教育或专业教育的成本低廉的劳动力;3、从全球的战略定位高度看,18世纪的英国、19世纪的美国、20世纪的日韩都曾经成为造船产业的全球霸主,这个产业的全球性循环终于落在了中国的肩上,这样的历史规律已经体现出非常清晰的逻辑。可惜的是,一千多家上市公司中只有三家与造船相关的上市公司,规模明显偏小,总股本只有11个亿,目前流通市值只有22个亿,这样的现状很明显与造船业的加速发展是完全不相称的,造船行业的发展当然需要进一步依赖资本市场,发行新的公司是一方面,以现有的公司平台进行大规模资本运作是另一个方面。三家造船股中我们最看好的是沪东重机,因为它资产较为单纯,而具备潜力的是江南重工,因为这家股票目前的主业是钢结构,如何将钢结构变成一家船配件上市公司这是值得探讨的大问题,因为公司在去年年报中已经明确提出将借世博规划搬迁长兴岛之机展开"两条腿走路"的战略,依托江南造船集团乃至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的综合优势,抢占船配件市场的制高点,力争成为中国最大造船基地----中船长兴造船基地的船舶配套中心。值得一提的是,随着钢铁价格的下跌,公司的成本也将大幅下降,从而给该公司今年的业绩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外还有一家是广船国际前期无量空跌,近期放量反弹后缩量整固,该股在造船股中股性活跃,可寻求差价机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