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三段结构论

[讨论] 买卖点在哪里------三段结构论之一 前言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6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2019年1月到2019年4月的中级反弹
从点1到点3历时4个月,上证指数涨幅超过30%,算是典型的中级反弹。点3是回落的黄金分割位,点3到点4上证指数涨幅10%,时间一个月,这么小的行情同样也有走出主升段的股票。
2019-11-26_上证指数2019中级反弹.pn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9-5-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6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1是2018年7月,点3是2018年12月,指数还在创新低时,沪电股份已经完成了20周线的回踩。当2019年1月指数开始上涨时,沪电走出一段主升行情。点3上涨的这一段,从6元涨到13元,涨幅一倍。

2019-11-26_沪电股份.pn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9-5-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6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1是2018年2月,点3是2019年1月。指数开始止跌上涨时, CHN软件已经完成回踩20月线,展开月线级别的主升段。 从点3开始的这一段从20元涨到60元,涨幅2倍。
/span>

2019-11-26_ CHN软件.pn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9-5-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6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1是2019年1月,点3是2019年7月。2019年7月上证指数进行了深幅回调,刚刚止跌,北京君正则完成20周线回踩,开始了一段周线级别的主升段行情。点3从28元涨到60元,涨幅一倍。

2019-11-26_北京君正.pn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9-5-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6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把1999至2019这20年间上证指数的中级反弹及牛市行情理了一遍,同时把与大盘运动的节奏相同的的走主升段的股票作了一个统计。由此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每一轮中级反弹行情都有股票提前作好准备并走出主升段;
  每一轮牛市都有多批次股票轮番走出主升段;
  大盘向好时,股票走出主升段的可能性会更高;
  相比其它机会,主升段的机会参与价值更大;
如何抓到主升段?这个任务要交给结构论和级别论。
本章小结:一  事物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二  处于发展期的事物稳定性和确定性更高;三  要识别并参与到正处于主升段的行情中去。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9-5-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7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补一段内容于股民三段论之后。

投资者三段进阶过程我命名为透镜原理。这一名称源于中学物理知识: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呈虚像;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呈实像。如下图所示:


2019-12-07_透镜原理.png
投资者抱着获取财富的愿望进入市场,这象征着射入凹透镜的光线,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象征着投资者为了获取财富而学习各种方法,如基本分析,技术分析,政策分析,事件驱动,概念炒作,资产重组,各种理论学一遍,时间已经过了几年,各种方法试一遍,资本金已经所剩无几。凹透镜的成像是虚像,象征着此时的财富梦是虚幻不实的。这些东西在头脑中既像令狐冲体内的六股真气,各自流窜,互不相让,又像段誉的六脉神剑,关键时都不灵。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这时候需要凸透镜把各种互相冲突的理念进行一次彻底清理,摒弃各种杂念,树立主流理念,让其收敛于一点,聚焦成像。凸透镜的成像是实像,象征此时的积淀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确实的、可操控的、有效的。透镜原理在其它领域普遍适用。在经过适当的选择甄别之后,人们要尽可能地把自己所有精力和努力集中于一点,突破这一点,成为既有理论又能实战的专家和行家。《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其中惟精惟一就是这个意思。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9-5-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7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进行理念清理提过程中,有一细节很重要,我称之为最初选择偏向。最初选择偏向是指人们在经过多年学习、选择、对比之后,最后选定的理念和方法往往和他刚进入市场时所使用的一模一样。这个现象很有意思。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人们面对新事物时往往是根据深藏于潜意识中的观念进行认知和判断的。而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也会不自觉地吸收与该观念相同的思想而排斥与之相异的思想。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该意识会逐渐清晰化条理化,成长为自觉地显意识,从而固化下来,主导着人们的行为。明白最初选择偏向的存在及其原因,有经验的导师有可能加快学生进行选择对比的进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9-5-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7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凸透镜聚焦成像之前有一道坎,我命名为油条陷阱。油条陷阱需同时具备以下要素:一 在某一领域所知甚多,经验丰富,对同行谁也看不上眼。二  未能清理杂乱真气,理念不成系统,因而思维混乱,实效不佳。三 未能认识到上述问题或认识到而无法更正。四 不愿意闭门思过,依然云山雾罩,口若悬河。我创造这一词语是为了警示自己,我曾经站在油条陷阱边缘,甚至一支脚已经陷了进去。子曰:勿必勿臆勿固勿我。掉入油条陷阱后,人会固步自封,心态难以平和,它会阻断一个人的成长之路。
在此,谨录夏莲居居士禅诗全文。此诗描述了禅宗修行者完整的心路历程,几乎与交易者完全一样,对我启发良多,特此表示感谢。希望有心者认真领会,定有收获。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9-5-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7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再题《指月录》答艮斋
  昔年读此书,拊掌连称妙,
  今日重翻来,掩卷成一笑。
  葛藤千七百,歧途二十年,
  怕作钝功夫,专学口头禅。
  说来句句空,行时步步有,
  掩耳盗铃汉,虚空笑破口。
  我佛正法眼,传灯赖诸祖,
  徒说盘中甘,哪知耕作苦。
  既而礼天台,又思习密宗,
  脚踏十字路,帆祝两面风。
  词章与金石,性理兼事功,
  弃置虽已久,触着犹憧憧。
  往来宗教间,入海欲算沙,
  针针未见血,步步不到家。
  眼翳而腹空,说食岂能饱?
  摸象更扪烛,无事常扰扰。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9-5-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7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妄念纷纭来,驰求难自已,
  昨是今又非,颠倒情见里。
  顺迷逆复退,贪去瞋又起,
  尚未忘得失,何况绝忧喜,
  粗境犹迷向,细微可知矣。
  一病经三载,客气渐渐消,
  妄想随之减,犹如退水潮。
  静中细检点,所学无一可,
  亲故凋零尽,看看轮到我。
  揽镜一长嘘,不见旧时颜,
  仅余皮遮骨,已无胆包天。
  如斯而已乎,不禁彻骨寒,
  佛师父母恩,未报殊难安。
  业海猛回头,连呼错不止,
  此等闲伎俩,何能敌生死?
  昏夜观明星,南无无量寿!
  险哉此一转,否则佛难救。
  从此发惭愧,更作钝功夫,
  笑自由他笑,愚但安我愚。
  日暮途尚遥,何堪再蹉跎,
  一门深入去,誓欲出娑婆。
  生老病死苦,恩怨痴瞋贪,
  完全打叠起,并入一句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9-5-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7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放下旧活计,闭门学斋公,
  佛外百不知,诸君恕痴聋。
  持名兼持戒,信愿为资粮,
  缺戒成魔侣,无愿坠荒唐。
  一卷六字经,转破千年暗,
  眼明志愈刚,天变道不变。
  人云我念佛,我说是佛念,
  教内有真传,诸佛齐称赞。
  撕破旧布衫,扫尽柏树子,
  踢倒少室山,掀翻曹溪水。
  唤回卢行者,牵转老达摩,
  与他同合掌,共念阿弥陀。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9-5-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8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 结构论
一切事物都有结构。不仅仅是自然界,在人的精神领域或社会层面都有结构的存在。事物呈现出来的是现象或者状态,而隐藏着的则是结构。认知
事物就要从研究事物的结构开始。
例如在动物界,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外观结构就有明显差异。简单来说,它们的区别有以下三点:1  牙齿。 肉食动物通常会有长而尖的犬牙,以利于撕咬及穿透皮肤。而草食动物的切牙、磨牙发达,以利于磨碎食物。2  眼睛。 肉食动物眼睛在头前方,能双眼同时观察同一事物,以得到立体图象,精确定位目标方位、速度、距离等。而草食动物眼睛通常在头的两侧,观察面大,方便寻找食物及逃避天敌。3  脚部。 肉食动物的脚具肉垫,一是在高速跑动中起减振作用,二是能降低行动时的声音,以免被目标发现。而草食动物脚具蹄,便于奔跑和刨食植物根系和种子。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9-5-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8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例如现代社会中的组织结构,商业公司为了追求效率,一般实行经理负责制,而公共事物部门为了追求民主公平,一般实行委员会集体负责制。
还有写文章,若是诗歌,那就要讲究对仗押韵。元范德玑《诗格》论作诗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若是议论文,就要先亮论点再给论据。
要研究儒家,就要看它的三纲领八条目,定静安虑得,格至诚正修;仁义礼智信,学问思辩行。佛家,就有三法印四圣谛五蕴六识八正道。道家,则是玄之又玄,道无可道。兵家,则先论道天地将法,然后慎战,胜战,速战,不战。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9-5-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8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节 结构概论
第一  结构的定义
结构是指事物自身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方式,并因构成事物要素的数量比例、排列次序、组合方式的不同,导致事物性质相互区别的根本要素。结构是组成事物的部件,也是事物的存在形式。事物不同,其结构也不同。结构决定事物的性质。结构是微观的,性质是宏观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9-5-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8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  事物的结构决定其性质

2019-11-30_金刚石石墨.png

上图是金刚石与石墨的结构模型。金刚石每个碳原子都与周围的4个碳原子通过强烈的相互作用紧密结合,从而形成致密的三维结构,正是这种致密的结构,使得金刚石成为天然存在的最坚硬的物质。而石墨是层状的结构,就一个片层而言,每个碳原子会与其周围的3个碳原子通过强烈的相互作用紧密结合。而层与层之间距离比较大,碳原子的相互作用较弱,因此很容易沿着与层面平行的方向滑动、裂解,所以石墨很软、有滑腻感。
石墨和金刚石都由碳元素组成,被称“同素异形体“,但因为原子排列方式不同,一硬一软,性质有巨大差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9-5-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8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图是甲醇和乙醇的结构式。甲醇分子式CH3OH,乙醇分子式C2H5OH,甲醇有剧毒,乙醇却是美酒,仅仅因为乙醇多了一个亚甲基-CH2-。这是由于数量不同造成的性质不同。
:微软雅黑;font-size:16.0000pt;mso-font-kerning:1.0000pt;" >石墨和金刚石都由碳元素组成,被称“同素异形体“,但因为原子排列方式不同,一硬一软,性质有巨大差异。

2019-11-30_甲乙醇.pn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9-5-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9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  人类的进步源于对事物结构的认知
1  轴心时代
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第一次把公元前500年前后同时出现在中国、西方和印度等地区的人类文化突破现象称之为“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和精神层面的重大突破时期,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等等。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并决定了今天西方、印度、中国、伊斯兰不同的文化形态。在这段时间之内,希腊、以色列、印度和中国四大古代文明,都曾先后以不同的方式经历了“哲学的突破”阶段。所谓“哲学的突破”即对构成人类处境之宇宙的本质结构产生了一种理性的认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9-5-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9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2  宏观结构认知
公元2世纪,托勒密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建立了托勒密体系。托勒密体系虽然被他的继承者们多次修正,但仍统治了世界一千多年。在这一千年里,教会不遗余力地维护地心说以证明其教义。这段时间西方进入黑暗的中世纪,而东方则反复地进行朝代更替。直到1513年,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否定了托勒密的宇宙结构模型。1610年,伽利略借助于望远镜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哥白尼学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1632年,伽利略出版《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标志着哥白尼学说走向胜利。1619年,被伽利略引以为探索真理的同仁的开普勒于出版了《宇宙谐和论》,标志着他关于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和周期定律)的完成。三大定律更正了哥白尼和伽利略认为行星作匀速圆周运动的观点,并为他赢得了“天空立法者”的美名。但开普勒没能说明行星按其规律在轨道上运行的原因,到17世纪后期才由艾萨克·牛顿阐明清楚。牛顿在1687年发表了论文《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对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万有引力定律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为日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至此,人类对宇宙在宏观结构上的认知,已经到了相当完善的地步。   
描述宏观世界的物理学叫经典物理学。在经典物理学的世界里,物质具有固定的质量,速度可测,位置可知。时间是不可逆的,空间是稳固不变的,事物的演化是连续且满足因果律的。
经典物理学大厦的建成,不仅在哲学层面,更在对力热声光电的实际应用中推动了一日千里的科学革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9-5-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9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3  微观结构认知
人类在微观层面对物质结构的认知起源于古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他继承并发展了留基伯的原子学说,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原子是一种最后的不可分割的物质微粒。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9-5-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9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1897年,汤姆逊通过阴极射线的实验证明,被认为是万物基本单位的原子,其内部还有一种更加微小的带负电的电子。他由此提出葡萄干布丁模型,电子像蛋糕中的葡萄干一样,均匀而对称地散在在带正电的原子球中。1900年,普朗克发现能量的传输并不是连续的,而是存在着一个不可切分的最小单位,这个一份一份的最小单位叫能量子。1905年,爱因斯坦通过扩展普朗克的量子理论,提出光量子理论。爱因斯坦认为不仅仅物质与电磁辐射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量子化的,根本上量子化就是一个基本的物理特性。1911年,汤姆逊的学生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认为原子内部大都是空的,中央有一颗带正电的原子核,带负电的电子绕原子核旋转,就像行星绕着太阳旋转一样,原子的结构,就像一个微缩的行星系统。1913年,玻尔把普朗克的量子说和卢瑟福的原子核概念结合起来,建立了原子的玻尔模型。按照这个模型,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分立的轨道上运动,在轨道上运动时电子既不吸收能量,也不放出能量。原子具有确定的能量,它所处的这种状态叫“定态”,而且原子只有从一个定态通过不连续跃迁到另一个定态时,才能吸收或辐射能量。1924年泡利发表了“不相容原理”,他认为原子中不能有两个电子同时处于同一量子态。这一原理解释了原子中电子的壳层结构。1924年,德布罗意提出了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即不仅具有粒子性,同时也具有波动性。在此基础上,1926年薛定谔提出用波动方程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理论,后称薛定谔方程,奠定了波动力学的基础。1927年海森堡发现“测不准原理”,说的是两个力学量(如坐标和动量,时间和能量等),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测量值。其中的一个测得越准确,另一个就测得越不准确。它说明:由于测量过程对微观粒子行为的“干扰”,致使测量顺序具有不可交换性,这是微观现象的一个基本规律。1932年,查德威克提出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结构演进到这里,模型已接近完善。按量子力学计算的结果,原子中的电子并不是沿着一定轨道运动,而是按一定的概率分布在原子核周围,人们形象地将这个概率分布叫做“概率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9-5-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16 23:12 , Processed in 0.027833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