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位大清帝国的封疆大吏;一部惊世骇俗的破荒之作。
徐继畲(畲yú,取“勤耕”之义),字健男,号松龛, 1795年出生在山西省五台县东冶镇东街“司马第”清贫的士宦之家。他的父亲徐润第,进士出身,任过内阁中书,湖北施南府同知等职。
道光六年(1826年)他中进士,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十二月任福建巡抚。在任期间,他看出“英酋心怀叵测”,认为“有备无患,唯在先事预防”。于是,他曾修建了各地炮台,加强险要之地的海防力量,随时准备迎击入侵之敌。鸦片战争期间,他目睹了英国在军事上的优势,认识到中国再不能忽视西方世界了,于是倡言变革。通过《瀛环志略》一书,他向清朝统治者传递了世界的新图景。他是近代中国最早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杰出人物之一。
1865年,徐继畲协助奕?办理洋务。1867年2月改任总管同文馆事务大臣。1869年三月以老病告归, 1873年卒于家。
《瀛环志略》介绍并推崇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人物,这在当时来说,确系首创,给予中国当时的思想界以及后来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以重大影响。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康有为在读了《瀛环志略》之后才“知万国之故,地球之理”,并把此书列为他讲授西学的教材之一。梁启超在读了《瀛环志略》后“始知五大洲各国”,并认为中国研究外国地理是从《瀛环志略》和《海国图志》才“开始端绪”。这些维新思想家都从《瀛环志略》中汲取了营养,促进了他们进行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实践。
1848年出版的《瀛环志略》,率先突破根深蒂固的天朝意识和华夷观念,将中国定位于世界的一隅,引进了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价值体系,纪录了当时世界以民主政体为主导的各国各类政体,宣扬西方民主制度和理念。徐继畬与时俱变、敢为人先,他的开放思想及其著作中国的宝贵文化遗产。
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介绍了西方的民主制度。在叙述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同时,认为美国的民主制度与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大同社会”的精神是一致的,并且评论说: “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於胜广,割据雄於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余尝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