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18-2-5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据美股券商Just2trade捷仕交易报道,上上周五,标普指数创下历史新高,在疯狂买进的最后一小时交易中出现了令人难以理解的融涨,根据美国银行的说法,“5年以来最大的卖出信号刚刚被触发。”
美银的数据显示,就在上上周五,全球股市市值达到86.6万亿美元,比2009年的低点上涨了57.9万亿美元,比2016年的低点上涨了29.9万亿美元,标普500指数的本次牛市因此成为有史以来的第二大牛市。
现在回想起来,在经历了上周自2016年以来最糟糕的一周之后,美银的推测是正确的。
现在,美银首席投资策略师迈克尔-哈特尼特(Michael Hartnett)在最新的数据中证实,该银行的市场情绪指标在1月30日正式触及了卖出信号,这预示着风险资产的涨势即将衰退。具体而言,该银行测量市场信心的牛熊指标从7.9升至8.6,这是由于创纪录的资金流入股市和强烈的对冲基金风险偏好而引起的。
为什么这两个因素是相关的呢?因为正如上上周所指出的,该指标准确地预测了自2002年以来的所有11次修正,一旦该指标被触发,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就会有平均12%的下跌。
同时,触发之后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平均下跌了58个基点。
市场情绪信号可能已经不那么重要
由于卖出信号被触发,美银的策略师们预计,到第一季度末,标普500指数将下跌至2686点。然而,与往常一样,银行家们对冲了他们的赌注,也假设了标普500指数不触发卖出信号,并升至3000点以上。他们指出,市场情绪信号可能不那么重要,因为各国央行在危机后向全球市场注入了非同寻常的流动性,股市因此大幅上涨。而且,正如本周已经看到的那样,日本央行两次出手干预,以确保1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不高于央行设立的0.1%的目标。
美银写道:“一场投机性的股票超买已经开始,这是由中央银行注入的超级流动性和10.8万亿美元负收益率的全球债务轮转所驱动的,这表明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双标准差的世界,这让情绪信号变得无关紧要。” 该行在亚洲的一些客户证实了这一点,他们对潜在的回调持乐观态度。
美银美林引用客户的说法表示:“对于一个可交易的修正来说,现在还为时过早,最多会下跌2至3个百分点,而且我们会买入。目前的宏观和投资背景太过完美,没有理由卖出。”
这印证了摩根大通首席分析师马可-科兰诺维奇(Marko Kolanovic)的说法,即当前的抛售很可能不会导致一场量化的“吐出”:
“股价上涨势头是积极的,趋势追随者不太可能减少股票敞口。虽然最近的走势是和其相关资产有关(债券、股票和大宗商品价格都在下跌),但总体而言,多资产组合的波动性仍然很低,而且增长相对较小(例如,从-4%上升到-5%)。
另一方面,由于工资上涨导致债券波动率飙升可能触发比预期更严重的修正,导致标普500指数跌至2600点以下。但该报告称,鉴于市场已经开始担忧债券市场的冲击,更大的意外将是2月的宏观经济指标疲弱、美元走强和收益率下降。
他们写道:“我们认为债券冲击是现在太过一致的看法,而每股收益震荡、信贷冲击、美元震荡更有可能推动夸资产的波动性上升。”
以下是美银提出的两种情况:
标普500指数低于2600:这是更深层次的调整的催化剂。工资的激增(如1月份平均每小时收入涨幅超过0.4%)将导致美国国债收益率波动性飙升。但由于所有人都担忧债券冲击,更大的意外将是2月的宏观经济疲软,美元走强,收益率下降(美国房屋建筑商基金的疲软早早地预示了收益率将下跌)。
标普500指数高于3000:这是不会出现修正的前提。中央银行注入的超级流动性(日本央行本周扩大了量化宽松政策)和10.8万亿美元负收益率的全球债务轮转会导致一场投机性的股票超买。这表明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双标准差的世界,不再是单标准差的世界,这让情绪信号变得无关紧要。
在新年全球股市大涨后,卖出信号被触发。美国和欧洲的基准股指创下新高。自今年年初以来,已有1020亿美元资金流入股票基金,这一数值已经超过去年总额2800亿美元的三分之一。
如果正确地看待这场疯狂的资金流入的话,美银认为有257亿美元巨额资金进入了股市,57亿美元进入了债券市场。
今年至今为止的资金流动数据还显示,2017年是被动资产的丰收年,在这之后,开始出现从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到主动基金的转变。去年的资金流动情况包括了4410亿美元流入了ETF和1610亿美元从简单做多的基金中流出。而今年有817亿美元流入了ETF, 210亿美元流入了简单做多的基金。
此外,正如上上周所指出的,该银行的新兴市场卖出信号也被触发,这是由于1月份新兴市场股票的资金流入总额飙升至资产管理总额的1.8%以上。
该报告还指出,年初至今的资金流动显示出投资者“顽固”地押注于对可能受益于通缩压力的资产类别,创纪录的57亿美元流入科技股,354亿美元流入投资级债券和新兴市场信贷。但投资者也将资金投入到通货膨胀和疲软的美元投资中,其中125亿美元流入日本股市,36亿美元流入金融股,创纪录的44亿美元流入通货膨胀保值债券(TIPS),244亿美元流入了新兴市场股票。
换句话说,这是一个峰值“杠铃”策略,投资者期望市场情绪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而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在央行的帮助下发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