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nasdofi 于 2017-5-28 12:20 编辑
当均线还是均线的时候,就是可以用来有效指引操作并盈利的。比如,在一个30分钟周期上的每一次30均线走平后,股价由下上穿 10均线分批买入,越跌越买,并设置穿越10均线之前的区间低价为止损,如此操作,做好资金调配,数年后,我们就能盈利。而现如今,当我们学了缠论,我们就知道,原来我们按均线介入的那个位置在缠论里叫第二类买点区域,这样操作有了名词解释,显得可靠的多,事实上,既使没有缠论,那个位置依然在那里,缠论只是给它一个名字,如是而已。
但正因如此,才衍生出我的上上篇关于三类买点与30均线关系的短贴 ,那里对各买点与均线的关系进行了一个简短的归类,这个归类是建立在实际操作基础上,而不是理论基础上的,因此,它是低一级的论证,是属于应用层上的东西。那里只说明了一根30均线对于三类买卖点的辅助判断,事实上,均线应该是一组呈现的,而这一组均线在任意一个位置构建的位置形态与K线形态联立,就构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有结构有生命的东西,从而就能更有效的论证涨跌与均线以及涨幅与均线结构的关系。事实上,这是从均线结构的角度建立起一个动力学标准,这个动力学标准除了与均线相关,更与走势本身相关,因为均线是走势的一种侧面表达,均线和走势结构共同构建了涨跌幅判断的两只翅膀,进而为建立仓位的时间周期提供相对可靠有效的判断标准。
我们现已知的均线与走势的关系,大都是在均线斜率的角度上展开的,因为均线具有滞后性,而建仓拉升也同样具有滞后性,因此,在一个主拉升前,均线必定会与走势产生某种角度上的和谐统一,而在这个统一之前,又必定是一种均线回归结构的过程,因此,观察均线的运行就是在直观结构的构建。
比如,一个10均线向下斜率的改变将为了我们带来一个小级别的背驰,而一个30均线斜率的改变为了我们带来本级别的背驰,而一个30均线斜率向上,必定为我们制造一个第二类买点的形成区间。周时间级别有周时间级别二买,日线有日线二买,而当周二买在日二买上表达出来时,就是一个良好的介入位置,一旦这个表达成功,将会为我们带来可观的收益,而不是一丁点的收益。而止损则更为简单方便,因为二买的区域 总有一个低点,这个低点只要破位不重新站立,就将是一个止损位置。而这个位置一旦重新站稳,只要周二买结构没被破坏,就一定是可以继续 介入的。
图形上的东西需要直观化,各均线之间的关系是用来表达结构的演变。而当各均线交织成一处时,这种演变就变得极为简单,因为后面的任何一个方向的突破都是从0开始的一段,要么多头发散,要么空头发散。
操作上,有站上30均线之上者选择30均线之上者,没有站上30均线之上者,选择小级别站上30均线之上者。而站上30均线者,必定受30均线斜率支撑。为了更明白操作的原理,给出如下定义:
趋势=均线斜率;
有了这个定义,你们就随心所欲尽情折腾吧,不要玩的太疯太忘乎所以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