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玄之又玄

[个股交流] 聊聊2017-顺势而为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45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7-8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小年: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困难是资本积累到了临界点,边际收益接近于零,而技术进步又接不上。从数据上看,1990年代中后期1块钱人民币的投资可以带来大约4到5毛钱的新增GDP。2015年,1块钱的投资只能产生7分钱或8分钱的新增GDP。宏观的投资收益下降得很快。再看一组PPI(生产价格指数)的数据(图二),从2012年开始到去年的下半年全是负增长,企业的产品出厂价格不断地下降,原因是产能过剩。在供大于求的压力下,企业竞相削价,试图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45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7-8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产能过剩意味着各行各业不再需要新的投资,如果有新的投资发生,投资收益有可能是负的,资本积累可能已经过了零边际收益的临界点,投资无法回收。

  经济是否已经滑进“中等收入陷阱”?从数据上看是的。从投资收益的角度看问题,当前的一些经济现象就很容易理解了。现在有一个词叫“脱实向虚”,经济下滑政府很着急,印了一大把钞票,但资金不进实体经济,跑去炒股票了。

  2015年经历了一次大股灾,股票不敢碰了,去年转向炒房子,就是不往实体经济去。政府老是说“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但怎么引导它也不去,因为实体经济的投资收益接近零了。在资本普遍过剩的情况下,在产能过剩的阴影下,资金不会进实体经济,这个时候印钞票,除了制造通胀没有其他的作用,通胀包括商品价格和资产价格通胀。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45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7-8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好的供给侧改革呢?怎么又跑到需求侧去放水了呢?不清楚。去年5月份权威人士讲话,说中国经济不是U形,更不是V形,而是L形,这个观点我是同意的。市场上关于当前经济形势有不同的判断,我个人认为仍在L的这一横上,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走出来,也有人认为是L的这一竖。

  除了货币供应,PPI的反弹还有其他的原因,一个是去产能,去产能确实有一定的影响,感觉上没有货币那么重要。库存周期是另一个因素,去年一些行业的库存到了历史最低水平,补充库存带动了一点需求。

  今年以来货币增速这条红线一直向下,预示着下半年经济会跟着这条红线下滑。你也许会问,既然货币放水的效果明显,为什么不继续把它拉上去呢?再拉上去房价会涨到什么地方去?现在政府已经动用了几乎所有可以动用的行政手段打压房价——限购、限价、限贷,再增加货币供应,恐怕连行政手段也控制不住房价了。

  资产价格的暴涨是货币增长放慢的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是人民币汇率面临巨大压力,增加货币供应会使人民币进一步贬值。为了保汇率,政府同样动用了行政手段管制资本账户,虽然缓解了汇率压力,也付出了不少的代价,影响了企业正常的进出口和对外投资。

  现在经济政策的操作上显露出“捉襟见肘”的窘迫状态,管了这头管不了那头。经济有它自己的规律,不可能服从人的主观意愿。至于L这一横有多长,取决于改革的进程,如果在这方面没有实质性的措施,未来若干年的宏观经济形势将比较严峻,企业界的朋友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45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7-8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使劲发新股,也是大跃进,迟早会给中国经济带来灾难,经济规律不是人为能控制的,当年的大跃进就是以巨大的饿死为代价,中国人很蠢,都是被教育和愚弄的,否则智商这么高的种群怎么会这么SB,这么多年没有出现一个世界级的大师,极个别的是一流专家,大部分都是二流三流货色。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45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7-8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供给侧不需要产业政策,需要制度配套,我门提出以下四项:
  第一,保护私有产权。

  创新研发需要进行长期的积累,即便灵机一动的想法,也要投入人力和资金,经过多次尝试才能取得技术上的突破,才能变成产品。要想让企业在研发上做长期投资,必须保护私人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产权的意义在于使企业家建立起对于未来收益的稳定预期,只有在稳定预期的支配下,企业才愿意做长期投资。中国企业喜欢短平快项目,一个原因是未来的不确定性太高了。投资研发十几年才产生效果,假如十几年以后怎么回事说不清楚,与其冒这个风险,不如把资金转移到国外去。

  今年春节期间我参加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校友会的成立仪式,悉尼的成立大会上来了70多位校友,我对他们讲:大家到这里来参加校友会的活动,我很感动,但是另一方面也有点伤心。感动的是各位对母校和校友的情谊,伤心的是这么多校友到澳大利亚、到新西兰来发展,本来应该留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在这片土地上投资,发展你们的事业,现在跑到澳洲来了。我们当然不能责怪这些校友,他们的行为和选择都是理性的,担忧财产的安全,孩子的教育、空气质量、环境问题,所以出走了。

  去年11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了一个通知,《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说明产权保护的问题已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今年4月份的政治局会议上又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意见》,内容和去年的文件大致相同。说明现在这个问题已经比较严重了,引起了高层的关注。要保护私有产权,尊重企业家精神,否则创新没有办法进行。

  下达文件当然是好事,但是为什么没有起到预想的作用呢?保护产权最有效的方法是法治而不是人治。法律是非常清晰的和稳定的,不会随着政府官员的调动而发生变动,对产权的保护比政府的承诺更加有效。人民币贬值跟信心有很大的关系,资金外流的一个原因就是信心不足。

  第二,缩小国有经济范围。

  国有企业做不了A(技术),它们有政策优势和资金优势,能做K(资本投入)和L(劳动投入),投资冲动强烈,雇佣了一大批人,但冗员充斥,人浮于事。国有企业做不了A的原因是它既没有创新的动力,也没有创新的压力。

  民营企业如果在创新上落后会遭到市场的惩罚,被淘汰出局。以手机为例,这个行业曾经的NO.1是诺基亚,现在呢?听不到声音了,老大沦落为不知所终,就是在创新上落后了一步,没有及时开发出智能触屏手机,其实诺基亚已经掌握了这个技术,但是没有推出产品。苹果手机打进市场的时候,诺基亚还在按键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新不是锦上添花的事,而是企业生死攸关的头等大事。

  企业的CEO一定要抓创新,董事长一定要关注创新,创新失败了企业就失败了。可以说,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创新,而不是生产,也不是销售。创新慢一步,企业就被淘汰出局了,而国有企业别说慢一步,慢十步都不在乎,因为它是吃皇粮的,出了问题政府会救,所以它没有创新的压力。

  国企也没有创新的动力,动力来自于企业家的激励。乔布斯为什么要创新?比尔·盖茨为什么要创新?乔布斯要把苹果做成一个百年老店,一个能够长存的优秀公司,他有改变世界的情怀。比尔·盖茨进行创新是想发财。两人的动机虽然不同,都是很了不起的创新者。我们不用责备比尔·盖茨境界低,也不一定都要假装是乔布斯,假装高大上。人是很复杂的动物,他们的行为由多重激励驱动。有的人要改变这个世界,有的人要发财,有的人要用他积累的财富做慈善,总之有各种各样的动机进行创新。但是这些激励在国有企业那儿一个都看不到。国有企业的高管创新成功了发不了财,央企老总管理着数以千亿甚至上万亿的资产,但每年只发给他60万,工资封顶,不能分享创新的收益,没有创新的动力。

  所以国有企业不可能是创新的主体,创新的主体必然是民营企业。为了建设中国的创新经济,需要适度缩小国有经济的范围。

  第三,放松和解除管制。

  管制是创新的大敌。中国为什么出现了世界级的大市值互联网公司?原因之一就是互联网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政府还没有反应过来,没有过多的干预,所以一下子就发展起来了。自由的环境、资源的自由流动,是创新的必要条件。创新不需要政府扶持,需要政府创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

  第四,全面减税。

  全面减税的意义不仅仅是帮助企业渡过经济下行的难关,更重要的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把资源更多地从行政性配置下解放出来,也就是从政府的手里解放出来,在市场上由企业来配置,这是减税的最重要的意义所在。

  以上是我提出的四条供给侧措施,政府能接受吗?如果不接受怎么办?我的工作是研究,我的任务就是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建议,不会因政府采纳而喜,也不会因政府搁置而悲,我继续做好我的研究。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45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7-8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结:人们说未来宏观经济有很多不确定性,在我看来,没有什么不确定性,而是比较确定的L形长尾巴。我们不必对宏观形势过度焦虑,要思考的是在长L形中企业怎么办,要从过去的制造转向研发,从过去的追求市场份额转向思考创新,专注于产品和技术。以中国企业家的能力,以中国市场的巨大规模,相信只要我们下决心调整方向,转型任务是可以完成的,而只要企业能够保持活力,不断地创新,中国的宏观经济未来就有希望。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45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7-8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湘源: 在雪浪环境上市问
  题上,关键在于韩志国为谁而战,剑指何方?如果一如既往地保持无私无畏的批判风格,他仍然是一位值得尊敬的经济学家;相反,则走向自己的反面。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韩志国教授的冲冠一怒,横眉出剑,也不例外。

  人们一开始曾经认为,沉寂了多年的韩志国教授终于再次拍案而起,不愧是敢为资本市场民生疾苦鼓与呼的著名经济学家。试想:资本市场敢想敢说敢于批评市场乱象的人何止凡几,有几个敢像韩志国这样直呼其名,向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叫板的?在IPO上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也不在少数,但将发多发少直接与权贵利益联系起来的,则可谓凤毛麟角。尽管韩志国在这里所分析的问题,从逻辑上来说不免有些勉强,但是,无可否认,他敢于发出天问的勇气,毕竟是令人钦佩的。笔者相信,目前市场上的投资者在涉及到韩志国言论的问题上一边倒地成为其粉丝,其最重要的原因即在于此。时势造英雄,人心汇韩流。如此而已,岂有他哉?!

  其实,韩志国在据说赴邀刘士余主席一宴之后就改了口,非但绝口不提是不是还要向中纪委状告后者在IPO问题上的利益输送嫌疑,而且,还将新股发行节奏的有所放慢说成了后者与其所达成的妥协。这是不是有点贪天之功居为己有,姑且不论。不过,且不说新股发行节奏仅仅只是不一再非得每周10只及以上而已,根据证监会新闻发言人的说法,并不认为新股发行有放缓甚至暂停的必要。目前市场上持有这一观点的也不在少数。大可不必因为每周所发行的新股减少了几个,或发行审核从严了一点,就把韩志国当成了什么救世主。毕竟,新股发行需要的是真正市场化的改革,而并不是投合市场一部分人利益需要的暂停或暂缓。

  在雪浪环境上市问题上,韩志国是否真正掌握了向松祚涉嫌内幕交易的可靠证据,目前还不得而知。至少,向松祚和雪浪环境都是否认的。在所涉指控尚未坐实的情况下,有理不在声高,也不在于舆论方面支持者人数的多少。即使某网站调查报告所显示的韩志国的支持者高达98%,也并不意味着真理就一定掌握在韩志国的一边。再说,韩志国若果真成竹在胸,又何必拉大旗作虎皮,言语之中居然动不动就有那么多的嘘声恫嚇之辞?莫非韩志国在一餐之际获得了刘主席的什么不为人知的承诺,由此而真的成了一把想指向哪儿就打向哪儿的尚方宝剑?

  在笔者看来,关键的关键在于韩志国为谁而战,剑指何方?如果一如既往地保持无私无畏的批判风格,他仍然是一位值得尊敬的经济学家;相反,如果只是踏上权力的肩膀以出人头地,则难免事与愿违,走向自己的反面。这显然也不是我们大家所愿意看到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45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7-8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稀土我也买了,但绝不是什么龙头股,表现一般600366,周三就始买,周四又加的,但仓位也不高,所以收益也一般,在它之前买的是银河磁体(周二买的),赚了一个板后走了后加仓6366。我是分散持股,所以大部分上涨都能碰上一点,只是资金上升速度很慢,但很稳定,今年上半段做得很烂,主要是尝试超短搞的,想发快财,从去年10月份到今年4月份都在试超短,最终发现我尽管亏损控制得非常好,但仍赔钱,最后一统计,赔的基本是手续费和税费,交易超短半年,手续费加税费接近十几个点,玩不起,放弃了,5月份下半月开始走老路,找感觉,5月份基本不赔,6月份赢利6个点,7月份到现在也基本是6个点,走出误区后资金终于创出新高。我相信我会走向成功,因为到目前为止我选股的水平还是不错的,本人已连续5年赢利,除了15年50%利润,其它的年份利润在10%左右,从今年起,我估计收益会大幅提高,因为好像突然明白了一些东西,炒股真的很难很难,走了不少弯路,今天喝了点酒,多说几句。超短该不该炒,如果你年轻,没钱没负担的话就应该试一下,其实什么模式都试一下最好,这样有助于你认识市场和坚定信心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45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7-8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任泽平:全球经济U 中国经济L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45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7-10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00后女孩磕头拜90后师父引争议:没觉得有不妥
------------------------
如果还被认为是中国传统的话,那这种传统早点扔点。中国文化里垃圾很多,精华百份之一不到,不要全盘接受,所以,我有时非常理解毛主席当年砸四旧和文化大革命的行为,如果那时不砸,估计现在中国又可以复辟一次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45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7-10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金融的思想不断迭代,导致中国金融发展很快就到了美国金融大额的跟前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45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7-10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皮海洲:IPO去库存为何收效甚微?



加入日期:2017-7-10 7:53:28

  今年上半年,是IPO超常规发行的半年。其中1~5月,IPO保持着每周不少于10家公司的节奏,直到5月末,IPO的节奏才有所放缓。据统计,今年上半年A股共计有247家公司成功上市交易,发行股份数126.77亿股,共计募资1396.86亿元。IPO公司数量在全球市场点据首位,占比超过三成,与A股市场去年全年的发行数量248家基本持平。

  半年IPO公司的数量与去年全年持平,IPO节奏的超常规由此可见一斑。而IPO节奏之所以如此超常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IPO去库存,也即为了尽快疏散IPO堰塞湖。那么,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IPO去库存的情况究竟如何呢?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收效甚微。

  用这样两组数据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一组是去年末的。截至2016年12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731家,其中,已过会44家,未过687会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637家,中止审查企业50家。一组是今年6月末的。截至2017年6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637家,其中,已过会50家,未过会587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549家,中止审查企业38家。两组数据表明,目前排队的IPO公司数量,今年6月末较去年年末仅仅只减少了100余家。按照这样的进度来推算,要消化掉目前这些IPO排队公司,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

  IPO去库存为何收效甚微?这其实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毕竟目前IPO公司排队的数量是一个动态数据。既有原有的IPO排队公司通过新股发行上市了,也有新公司加入到IPO排队公司的行列。所以尽管今年上半年发行上市了247家公司,但显示的排队公司数量只是减少了94家。这意味着今年上半年又新增了153家IPO排队公司。也正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新公司加入到IPO排队公司的行列中来,所以这就使得IPO去库存的效果看起来收效不大。从某个阶段来看,甚至不排除IPO库存呈现为增加的态势。如截至2017年6月22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585家,但到6月29日,受理首发企业637家,这意味着在6月22日到6月29日这一周的时间内,IPO排队公司的数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还增加了52家,主要就是由于新受理IPO公司大量增加的缘故。

  而新受理IPO公司数量的大幅增加,这其实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我国是一个大国,这其中就包括企业数量的庞大,如截至2016年末,全国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就有37万户。所以,A股市场并不缺少IPO的后备资源。而且目前的IPO制度有利于融资,企业IPO的冲动很强烈,这就使得IPO后备资源源源不断。目前仅新三板的挂牌公司就超过1.1万家,而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公司都有IPO冲动。如此一来,IPO发行节奏越快,由此带动的新公司加入到IPO排队公司行列的步伐也就越快,IPO堰塞湖自然就难以消退了。

  所以,对于目前的新股发行来说,不能以IPO去库存为目标。为了消除IPO堰塞湖,所以不断加大新股发行力度。这不仅很难真正消除IPO堰塞湖,而且还会进一步加剧“限售股堰塞湖”,使股市越发成为限售股股东们的提款机。

  所以,对于目前的新股发行来说,关键还是要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把融资与投资结合起来,做到投融资并重。过去一个时期,只顾IPO发行,而置上千只股票创出股灾以来新低的事实于不顾,这是置投资于不顾的做法,它只能使得市场人气进一步低迷。就此而论,证监会近期放缓IPO节奏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是听取了投资者呼声的结果。

  而在放缓IPO节奏的基础上,管理层还有必要加快对IPO制度进行改革的步伐,使IPO告别“带病发行”。象目前的IPO制度,不仅对弄虚作假者惩治不力,而且更加缺乏对投资者的有效保护措施,同时IPO制度成了限售股的生产机器,任何一家企业IPO,少则带来3倍于首发流通股规模的限售股,多则带来9倍于首发流通股规模的限售股,股市因此成了限售股股东的提款机。如此一来,上市公司首发融资1个亿,限售股股东们套现可能是5个亿、10个亿甚至更多,IPO制度也因此沦为赤裸裸的圈钱制度。因此,IPO“带病发行”的做法不应该再继续下去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45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7-10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将钱存在银行如果不能获得4%以上的收益就是傻瓜,支付宝就比活期好上百倍。近期有的货基收益达到5%以上,从银行贷款利率小于5%的完全是无息贷款,只有高于5%部分才是算点息。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45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7-10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公司贷款利率成本一般在12%左右,这是很低的,高的在18%-24%,其实在12%真心是便宜。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45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7-10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格力创始人朱江洪: 我不认为没有董明珠就没有格力
-----------
董小姐,提醒您一下,有人要来摘桃了
快则半年,迟则一年,必有变。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45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7-10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万达出货,王总是在战略收缩,聪明人啊,地产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下面将是白银时代和黑铁时代,风水轮流转,明年到哪家?
现在看,房价是必跌的,不要问为什么!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45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7-10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SOHO潘总精得像个猴子,这是任总说的,潘总出货,王总接着出,这说明了什么?万科现在好,傍上了权力大款,无忧也无利好,因为国企进场大部分都是来融钱的分散风险的扔垃圾的,小心为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45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7-10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创业是最快的暴富模式,不是炒股投机,炒股与投机对大部分而言是败家模式。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45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7-10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跌停一堆,在中国做股民真的很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45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7-7-10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时请远离次新,本周请让次新再跌20%吧,否则本周五就是10支,证监会的意思还是要理会的。二线蓝筹目前是个机会,懂的自然会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20 17:16 , Processed in 0.031926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