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17-1-22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周五迎来了数据超级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新增贷款、社会融资、M2货币供应...经济数据的滑坡,金融数据的大跳水,中国央行又到了出招的时刻?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7月金融数据全线大幅下滑且弱于预期,其中新增贷款及社会融资规模均创两年新低,结合投资增速亦降至16年半低位,彰显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不减,货币环境维持宽松依然有其必要性。
分析人士认为,实体经济需求低迷致新增贷款大幅下行,而居民中长期贷款占新增信贷比重突破100%,因此虽在实体经济层面仍有降准必要,但鉴于汇率和资产泡沫担忧,央行的货币政策面临考验。
“未来贷款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仍有待观察。在汇率、杠杆率等方面的约束下,货币政策更为宽松的可能性较小。”光大证券[0.95% 资金 研报]固收团队表示。
该团队点评称,整体来看,信贷数据在资质较好的企业需求低迷、资质较差企业银行惜贷的双重作用下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同时银行半年末冲量,7月出现一定回落也属正常。
中国央行周五公布数据显示,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636亿元,远低于此前路透8,000亿元的调查中值,并创两年新低;其中居民中长贷新增4,773亿元,虽回落但仍处历史高位;当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0.2%,亦低于路透调查中值11.2%,为2015年4月以来新低。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亦指出,7月金融数据回落明显,且显示M2-M1剪刀差继续扩大,这表明中国出现的流动性陷阱特征越来越严重。
“央妈真的是无能为力了,继续放水除了再制造一个又一个资产价格泡沫,什么效果也不会有。”他说,“我们认为,该货币财政主角攻防换岗的时候了,再次建议启动财政减税,对冲去产能、去杠杠和抑制资产泡沫的负面外溢效应。”
宽松预期重新升温
海通证券[0.73% 资金 研报]固收团队点评指出,央行在二季度货政报告中强调降准对汇率的潜在冲击,预示货币政策短期将趋于中性;但7月投资、消费均走弱,外贸继续萎缩,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加之近期通胀显着回落,意味着中性货币政策面临考验,宽松预期重新升温。
上午公布的中国7月工业、投资和消费数据均不及预期,尤其投资增速降至16年半低位,民间投资增速再创历史新低,印证了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容忽视。
昆仑银行战略发展与研究部总经理助理李建军亦称,未来的货币政策将面临挑战,潜在风险很大;目前货币政策实质稳健的做法比较正确,出了问题不能只靠货币政策对冲。
央行数据并显示,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879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少2,632亿元,为2014年7月以来单月增量新低。当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550亿元,同比少增1,340亿元。
不过招商银行[0.38% 资金 研报]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则认为,若经济减速势头不止,降准降息的必要性仍然存在。
“(7月)信贷基本由房贷支撑,企业中长期贷款需求大幅萎缩,结合7月基建投资降温,表明上半年财政支出带动基建投资的模式告一段落。”他说,“预计下半年经济持续减速,货币政策应当考虑放松,并确保企业债务滚动不出问题,降准降息必要性上升。”
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周浩亦认为,7月的宏观数据全面低于预期,虽然强调供给侧,但下面还是要托底,如果下个月数据还不好,政策还是要放松。
他并维持今年有一次降息,两次降准的预期不变。
中国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将进一步完善调控模式,强化价格型调节和传导机制,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并指出频繁降准易强化政策放松预期,导致本币贬值压力加大,外汇储备下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