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手术刀 于 2016-7-17 21:43 编辑
内容不断整理 更新中。。。
2016年我们不仅会见证中国证券历史 还会见证到更多的中国经济历史
2016年1月4日我们见证了中国证券历史上第一次熔断机制的触发 2016年1月7日我们见证了中国证券历史上最短的交易日 28分钟实际交易时间18分钟 2016年1月8日我们见证了熔断机制取消的历史 东施效颦不只是历史故事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遇到。 2016年1月18日我们见证了A股首例上市公司大股东爆仓的历史 慧球科技 600556 2016年1月22日 农行北京分行爆发票据窝案,38亿无法兑付 2016年1月29日我们见证了非杠杆基金最大单日跌幅67.56% 建信鑫丰回报C 2016年1月29日我们见证了 A股26年来一月最差纪录 跌幅 22.65%
2016年3月1日我们见证了零首付事件 沈阳发22条房产新政 毕业未超5年大学生购房零首付
下午宣布 半夜叫停 沈阳“零首付政策”半日叫停
2016年6月23日 国新办:中国政府和家庭领域可适当提高杠杆率 帮助企业降低杠杆率
2016年6月24日 英国公投脱欧
2016年7月8日 欣泰电气启动强制退市程序
预留席位: 一 第一家倒闭的银行 (1998年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 不计算在内) 二 中国的“明斯基时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仍然是未来行情的一条主线。 科技+ 互联网+(消费升级 工业4.0)
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化社会(信息社会) 产业的变革和发展也是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从2013年已经三年 占GDP比重超过第二产业 目前占GDP50%左右,发达国家这个比例在70% 未来中国第三产业成长的空间还很大。
影视传媒娱乐休闲 医药
21世纪中国的世纪 发表于 2008-7-6 改革开放30年回顾 发表于 2008-7-7
中国改革开放前30年(1978年—2007年)量变过程----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状态 一方面先做原始积累,一方面在给外资打工的同时学习技术和管理上的经验。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是一种原始的低层次的发展过程,(资金 技术 管理)数量上的积累过程。在这个阶段中国企业和国外的企业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根本不具有可比性。
中国改革开放未来10-20年(2008年—2020 2030年)质变过程---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状态 有些企业经过原始积累之后,有做大做强愿望和条件.中国的市场经济也正在从幼稚期逐步向成长期转化.这些年有一些中国的优秀企业在行业内也做到了世界前列,这就是从量变到质变飞跃的演变过程。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关键词:产业升级和产业整合。中国企业要从世界加工厂的低层次的角色向更高的层次转化(由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状态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状态演变)迈过这个槛我们完全可以相信21世纪是属于中国的,迈不过这个槛,中国经济还只能在低层次徘徊更久.
上面谈的都是我们面临的机遇,当然还存在许多挑战的地方 中国面临同样经济规律.中国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绝对不会超过50年中国经济也要经历一个长周期的衰退和萧条期.短则3-5年,长则5-10年.大概时间会是在改革开放30-40年区间.也就是最有可能在21世纪10年代,最晚也会在20年代.这个时期是中国经济产业升级的蜕变期,对所有的企业是挑战也是机遇。在这次危机中企业都会面临困境,有一些中小抗风险能力差会在这次风雨中倒下,但一些有实力的规模性企业,不仅能抵御危机,并能在危机中看到机遇,重组并购困境破产企业,以小成本获得更多的资源。反而会在风雨中不断壮大自己。
发表于 2009-7-15在经历过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在国家刺激经济的政策下,09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已经有回暖迹象,是否就此就踏上了新一轮大的景气周期的道路?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一是我在上面说了这是一次对大的经济景气周期的一次修正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会有个反复的过程。二是中国经济面临的真正的考验还未到来。
201?年 中国式的经济危机 发表于 2010-8-9 我现在关注的问题是中国式的经济危机何时来临和所产生的影响。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中国经济只是被闪了一下腰,并不是中国经济本身产生了实质性的危机。但是中国经济未来会面临一次经济危机的考验,把结论放在这里等待时间去验证:中国会201?年经历一次大的经济危机。
发表于 2015-1-8 08:15 中国经济危机爆发的时间点:快的话2015年中期或下半年,慢的话2016年 淡化gdp考核,文言一点的说是我们经济发展不再重视量而是重质,通俗一点的说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经济增长一直维持10%的增长率是不可持续的,通缩经济下滑是不可避免的。通缩经济衰退经济危机有个传导过程,从原材料到生产领域,再到消费领域。目前在这个趋势发展过程中。
直面危机
2015年6月股市暴跌,是中国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的序幕,中国经济仍在探底过程中。经济周期有高潮和低谷 就像春夏秋冬一样是自然规律。中国改革开放36年取得的成就很多,但我们也毋庸讳言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的问题和积聚的风险。经济危机是一次释放风险过程,是一次优胜略汰物竞天择的过程。经济危机的本质是债务危机。
一 债务风险 中国经济体系的总债务水平(包括家庭、企业和政府)2015年麦肯锡数据:自2007年至今增加了近3倍,目前水平相当于GDP的282%。经济体系债务总规模和债务比率大幅上升往往会酿成系统性金融危机, “去杠杆化”或“去债务化”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经常会伴随企业和银行破产。2008年美国次贷次贷危机的爆发,中国只是被闪了下腰,这次是中国经济自身面临风险和危机。
二 量变到质变 正如在2008年的文章中分析过的未来20年是中国经济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量变到质变注定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如破茧成蝶的一个过程。传统的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已经不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无需辩解,2008年四万亿的投向是个错误的决策,也错过了最好的调头时机。习大大上任后倡导的结构调整 产业升级 供给侧改革等等才把大方向拉回正轨。我在2008年提出的中国经济未来20年中国企业要从世界加工厂的低层次的角色向更高的层次转化(由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状态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状态演变)的判断,现在一些媒体人经济人才开始转变观念:张占斌谈到,从中国经济 的变化看,有很多重大的趋势性特征已经出现了。一个就是过去由经济高速增长已经转到了中高速增长阶段,发展方式也开始从过去的粗放的“跑马占荒”式的向 “精耕细作”集约方向在转化,我们的产业结构也由过去的中低端水平开始向中高端攀升。
三 外围因素 美国做为世界经济霸主不会坐视自己的地位受到挑战,这也是美国发动全球经济战争打压新兴经济体的目的。奥巴马曾经发表言论:如果10多亿中国人口也过上与美国和澳大利亚同样的生活,那将是人类的悲剧和灾难,地球根本承受不了,全世界将陷入非常悲惨的境地。我的观点:任何试图阻挡历史前进车轮的黑手,都会被历史的车轮碾碎。
人类社会的发展成螺旋形上升,任何灾难都不能阻止人类前进的步伐。经济发展的规律也是如此,经济危机不是世界末日,是休养生息 经济结构调整,为了更好的前行。
一 历史底蕴
中华民族从古至今 都是聪明智慧的民族,在2008年21世纪中国的世纪中谈到过:中华民族可以创造大唐盛世,我们同样也可以缔造21世纪的中华盛世.这不是喊口号,这是历史底蕴。
二 发展潜力
西方发达国家,农业工业服务业已经很发达,再工业化是他们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中国因为历史原因错过了农业 工业化的很多进程。21世纪是智能社会,计算机技术的成熟让大家站在了相对公平的起跑线上。发达国家是再工业化是一条腿蹦跶,中国是农业现代化,工业4.0 消费升级 多条腿走路。中国经济成长空间巨大,同时又有加速剂 --人工智能,经历风雨后的加速前行值得期待。
三 国民素质的提升
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普及,让中国在人才储备上具有足够多的能量。学生和学生家长的辛苦付出,就是中国未来的希望。
四 国际化 企业在资本 技术 管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 开发国际市场 走上国际化是一种必然的选择。联想 华为 海尔等一批中国企业已经成为先行者。
总结: 危机是风险也是机遇,平稳过度的想法不现实,社会的变革 经济的转型往往都会经历痛苦的破茧成蝶的过程。认同国泰君安未来3-5年中国经济将呈L型走势的判断。国泰君安的观点:当前经济下行主要是结构性和体制性的,而非外部性和周期性的。手术刀观点:当前经济下行是经济周期决定的,经济周期是本质,结构性调整是内容。
熊市是优质企业的垫脚石 熊市是垃圾企业的墓志铭 虽然注册制的实施还有一段时间,但在注册制真正实施前它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和改变就会逐步体现出来。对注册制我给的定义是:注册制改变的是中国证券市场吃大锅饭的年代。 在熊市的暴跌中优质企业的投资价值才逐步得以体现,优质企业在熊市的时候也会暴跌,也会跌的很惨。但给点阳光就会灿烂,在牛市中会创出新高。(股价走长期上涨趋势) 而垃圾企业在熊市的暴跌后,不再有新高,(股价走长期下跌趋势)这种两极情况在注册制推出后会更加明显。 比如 600887 伊利股份 在2008年从38跌到最低6.45元 在2009年2010年从6.45元上涨到48.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