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悠悠然南南山 发表于 2015-10-4 14:16 
实版好!:)
一直在您的帖子里潜水,因为总觉得坛子里大都是懂技术的行家,我这个白丁不好意思发言呀, ...
闲着也是闲着,聊聊股票心理学。
我好想买一本股票心理学这样的书。但是,这样书,大多数都是专家学者所注,不符合我的口味。
转帖: 白居易
投资者清单:七个应当避免的错误
* 不要试图通过发现下一个微软公司而获得巨额收益。你应该关注股价已低于估值的可靠的公司。
* 了解市场的历史,能帮助你避免重复那些易犯的错误。如果有人试图使你确信“这次与以往不同”,不要理睬他。
* 不要陷入“一个好产品将创造一家高质量公司”这样一个假设的陷阱里,在你被一项激动人心的技术或者一个极好的产品掏光口袋之前,要确信你已经核实了该公司的商业模式。
* 不要害怕利用你的优势。买入的最好时机是当所有人都从一个特定种类的资产出逃的时候。
* 试图选择市场时机是一个傻瓜游戏,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市场是不能选择时机的。
* 减少投资风险的最佳途径是认真注意估值,不要寄希望于其他投资者会以高价接盘,即使你买的是好公司股票,也不要这样。
* 一家公司财务绩效的真实度量标准是现金流,而不是财务报告上的每股盈利。
(转自巴菲特俱乐部BLOG http://blog.sina.com.cn/u/4b5f4cce010007i0)
选自《Value》杂志 www.valuegood.com2007.3月刊 专栏--帕特·多尔西
帕特·多尔西晨星公司股票分析负责人,他既是晨星股票分析师团队的领导,又定期为Morningstar.com供稿。他在发展晨星公司股票评级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建立晨星公司股票覆盖范围方面也起到关键的作用。多尔西的观点常常被媒体广泛引用,包括《今日美国》、《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NBC晚间新闻》以及CNBC和CNN等,他还经常出现在福克斯新闻频道《看多看空》节目中。
在很大程度上,投资就像打网球,致命的发球和大力的反手球能赢得很多分,但这些技术带来的优势都可能被加倍的失误和错误的判断抵消。在五局比赛结束的时候,往往是失误较少的选手获胜,他们仅仅是始终如一地把球回过网——无论你的对手打出什么球——你就可以大量得分。
投资与之何其相似,除非你知道怎样避免投资中最一般的错误,否则你的投资回报不会令人心动,你会发现,你所选出的很多好股票带来的收益只够补偿少数几个大失误所造成的损失。
虚幻的目标
这又回到了买入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公司的重要性上。你的投资组合如果充满风险,换句话说,如果每次投资都是建立在虚幻的目标上,必然会导致投资灾难。投资数学告诉我们,要弥补大的损失是一个很困难的命题——股价下跌50%,要想回到原来的水平,只有股价翻倍才行。
另一方面,在一家公司刚刚起步的时候,要预言它是否就是下一个微软公司是相当困难的。你很可能和真实世界中一家多变的公司一样以失败告终,因为当一家公司刚起步时,就想洞悉它的未来是不太可能的。
事实上,小的成长股是经过长期持有之后收益最差的那类股票。为什么呢?从数字上看,根据达特茅斯大学肯尼思·弗伦奇教授的观点,从1927年起,一直持有小公司股票的年平均收益率是9.3%,这个数字比反映同期大公司股票价值的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平均年收益率10.7%低一些。你不要轻视这两个收益率之间1.4%的差值,我要告诉你,对于一笔持有期超过30年的资产,如1,000美元,按年收益率9.3%投资,其收益是1.4万美元;但如果年收益率是10.7%,其收益将达到2.1万美元。
此外,很多小公司除了挥霍资金之外,几乎从未做过任何事情,很多这样的公司最终走向了破产。例如,1997年到2002年,纳斯达克每年有8%的公司被终止上市,大约2,200家公司的股东很可能在这些股票被纳斯达克摘牌之前就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相信这次与以往不同
在华尔街,最昂贵的教训就是“这次与以往不同”。历史不断地重演,泡沫还是要破裂,不了解市场历史是一个重要的障碍。
例如,2000年春天,财经出版物上开始充斥半导体股票将不再有周期性的论调,这扭转了芯片类股票处在顶部的走势。一年以后,能源股疯涨,很多分析师预测,未来几年这些股票的收益将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然而,经济增长放缓,能源的需求受到打击,新的工厂提高了供应能力。结果,能源股票像Mirant公司和Calpine公司下跌了50%-60%,在安然公司崩溃之前,它们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这个道理很简单:你必须成为市场历史的学生,才能清楚股市的未来。任何时候你听到某人说“这次与以往不同”,请你关掉电视散步去吧!
陷入对公司产品的偏爱
这是最容易陷进去的投资险境中的一个。几年前,当人们经介绍买了掌上电脑以后,有谁不认为掌上电脑是一项伟大的投资呢?看起来似乎很合乎逻辑,但这个好产品不一定会转化成利润。掌上电脑是一种手持管理工具,界面友好,使用容易,而且买得起,但消费电子产品并不是一个有吸引力的生意,利润很薄,竞争激烈,很难产生持续的利润。
尽管好产品和新技术与人们评估公司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并不像公司发展与经济状况那样密切。的确,掌上电脑是一个成功的发明,也有数以百万计的人购买,而且这些企业没有主要的竞争者,但这个行业的经营前景一直黯淡。掌上电脑在2001-2002年两年间损失了数亿美元,在2003年中期,掌上电脑公司股票的股价比2000年开始上市交易时下跌了98%以上。
当你研究股票时,应该问一问自己:“这是一个有吸引力的生意吗?如果我买得起的话,我会买下整个公司吗?”如果回答是否定的,放弃这只股票吧——不管你是多么喜欢这家公司的产品。
在市场下跌时惊慌失措
股票更有吸引力的时候,通常是在没有人想买股票的时候,而不是在连理发师都能给股票开出最高价的时候。当你投资时往往有一种诱惑,就是要证实或求证其他人也在做同样的事情。但历史再三地告诉我们,当每一个人都在避开这些资产的时候,往往正是它们最便宜的时候(约翰·坦普尔曼先生,第一个走遍美国以外投资市场的投资家,曾经说过“最悲观的时候是最好的买入时机”)。
最典型的例子是1979年的一期《商业评论》曾问道:“股票死了吗?”就在这之后不久,一个为期18年的股票牛市正式启动了。更近些的例子是,《巴伦周刊》在1999年沃伦·巴菲特做封面的那期杂志上曾问:“到底怎么了,沃伦?”并且哀叹巴菲特对技术股的厌恶。但三年之后,纳斯达克的下跌超过了60%,伯克夏·哈撒韦的股票则增值了40%。
我们可以看到,某些经验的东西会胜过很多奇闻轶事,晨星过去数年所进行的一项研究证明了这一点,观察许多不热门的基金的表现也说明了这一点。在看了什么基金种类能吸引最多的资金和什么产品品种经历了最大的赎回之后,我们发现结果很有趣。在所有资产种类中,除了那种在过去12年间以每3年为周期翻倍滚动的资产品种之外,人们所厌恶的资产的表现都超过了人们所喜爱的资产。
这种分歧可能会越来越激烈,比如一个投资者2000年年初购买了3种人们不喜欢的最不热门的基金品种,人们预期未来3年中他的投资收益可能会很差。但结果是他的收益比市场在那个时间段里平均每年损失15%要好得多,而且还远远领先于那些当时很热门的基金品种,因为这些基金过去3年中平均每年下跌了26%以上。
违背自己的性格和意愿需要勇气,但这种勇气是有报酬的。如果你独立思考并从被其他人遗弃的市场上寻找便宜货,你就会成为一个好的投资者,这远比按照财经出版物上短暂的吹捧而购买要强得多。
试图选择市场时机
市场时机的选择是一个空前的投资神话,没有一种策略能持续不断地告诉你,何时应当入市,何时应该清仓离场,而且也没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否则就不会有市场选时服务机构向你兜售生意了。
《财经分析师》2001年2月号上有个有趣的研究,它采用一流的方法,对从1926-1999年的“买入并持有”和“市场选时”策略之间的差别进行研究。作者根据市场转换的频率,基本找出了从1926年到1999年市场选时变化的所有可能。
作者假定在任何一个特定的月份,一个投资者既能在国债市场上又能在股票市场上投资,然后计算各种可能的组合转换的投资回报(不寻常的是,在两种资产中间有超过212种或4,096种可能的组合),并把“买入并持有”策略和全部的“市场选时”策略进行比较,看一看选时组合比简单的买入并持有能增加多少收益。
他研究的结果怎样呢?全年大约1/3的月份中,“市场选时”组合打败了“买入并持有”策略组合。你也许会认为,“如果我用市场选时策略,我将有33%的机会打败市场。我要抓住这些机会!”但在你跑出去订阅选时服务资料之前,请考虑下面三点:
(1)这篇论文的计算结果夸大了市场选时策略的收益,因为它对每一年的考察用的是不连续的期间,这意味着它忽略了复合收益(你可以先假设市场通常会有一个相当长的上升时间段。
(2)股票市场的收益是不对称的,也就是说,在任何一个特定的年份里,大部分收益(不管正的还是负的)来自有限的几天。这意味着市场选时的风险比依靠长期持有更高。
(3)晨星公司所追踪的数以千计的基金,没有一只在过去20年中能够持续不断地做好市场选时。的确,有一些基金偶尔取得了很大的名气,但从来没有出现过基金利用一种计量模型频繁进出市场的超级成功记录。
这些强有力地证明,市场选时不是一个持续可行的策略,对于运作共同基金来说,如果某人找到了一个可靠的市场选时的方法,他们早就会开始那样做了。
忽视估值
这一点使我们又回到过去几年里很多人常犯的错误上,其他投资者可能会以50倍市盈率买入你以30倍市盈率买入的股票,这只是冒险的赌博。你可能在CMGI公司或雅虎公司上赚很多钱,但在互联网泡沫中,除非你能卖得非常及时,你能诚实地对自己说“我能”吗?
你买入股票的唯一理由是你认为这家公司现在的股价比卖出时的价格更具有投资价值,而不应该是你认为会有一个更大的傻瓜乐意在几个月后花更多的钱来接你的盘。
所以,减少你投资风险的途径就是注重估值,如果现在市场预期低,就可能有大量物超所值的好机会。买一只利好消息泛滥、势头正强的股票是自讨苦吃。
依赖盈利数据做分析
至关重要的是现金流,而不是盈利。基于每股盈利的会计处理,可以做出公司管理层想要的利润,但是现金流却是很难胡来的。你可以通过现金流量表洞察一家公司真实的健康状况,并通过观察经营性现金流相对盈利的变化趋势,在一些会导致公司崩盘的问题爆发之前就发现它们。
要注意:如果公司在经营性现金流停滞或收缩的同时,盈利却在增长,很可能是某些事情正在变坏。
如果你避免了一些最一般性的错误,你将会大大超越投资者的平均水平。
[size=13.333333969116211px]投资人容易陷入哪些心理误区呢?
失误后遗症。投资人前一失误行为常会影响随后的行为。在前一波行情中低位抛出,抛出后股价又涨上去了,在后一波价位更高的行情中,这位投资人可能会吸取教训,对行情的再度走低反应迟钝,出手呆滞,直到深度套牢;相反,因入货不适时而蒙受损失者,面对新的入货机会,可能会心怀恐惧,举棋不定,从而再次贻误战机。过度沉湎在前期失误的阴影中,会滋生出相应的逆反心理,失去在新的环境条件下的应变能力,从而正反两面犯错误。
成功后遗症。投资人大功告成所得的不只是丰厚的利润,还会在心理上大有收获:欢欣鼓舞,视前途光明灿烂,对自己信心十足。然而情绪高昂之际也是警觉低迷之时,此时投资人最易忽视风险,执著于主观目标,一旦行情反转,也会同失误后遗症者一样,反应迟钝,出手呆滞,被套后往往输不起,认死理,结果只能是赔了利润又折本,空欢喜了一场。
定势症。心理定势是指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使人们按照一种固定了的倾向去感受现实。例如,人在10-15次感知两个大小不同的球后,对两个大小相等的球也会感觉为不相等。一
个人陷在强烈的定势心态中,以至无法灵活地适应现实的变化,可称之为定势症。失败后遗症和成功后遗症均属于经验性定势症范围。在证券投资人中还有一种常见的定势症状,可称作/"大行情后遗症/",即将持续日久的大熊市会使投资人心态变坏,认定前景暗淡,沉浸在悲观气氛之中;同样大牛市也会获得投资人的心理认同,使投资人心态向好,充满乐观情绪。一旦行情反转,定势倾向严重的人就会表现出强烈的惰性、刻板化归因表现(用种种理由来说明行情的变动只是暂时的振荡而非趋势转变)和消极态度,从而无法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使自己陷入被动境地,以至继而带发其他病态心理。
冲动陷阱。因一时冲动而错误买入或卖出股票,是投资人最易犯的一种错误。即便是性格并不急躁的人,也可能受价格波动、市场传言、市场心态(恐慌、躁动、兴奋、消沉)等因素的影响,冒出价位已够低、够高或会大跌、大涨、跌不下去、升不上来等感觉,加上机不可失的潜意识推动,便鬼使神差地下单买卖了。
|
-
参与人数 1 | 奖励 +8 |
热心 +3 |
时间 |
理由
|
无暇米
| + 8 |
+ 3 |
2015-10-4 21:42 |
感谢分享^_^ |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