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于悠 发表于 2013-1-24 10:04 
西总之前提到投资房地产公司要考察风险评估后的收益,您一般会考虑哪些因素,如何判断公司被低估。能否结合 ...
看我去年的访谈,当时我认为房产股出现了低估。
西峯:房地产上市公司已被严重看衰3年
1.房地产上市公司已被严重看衰3年
提问:最近成交量见长,地产股也开始上升;是房市回暖的信号吗? 西峯:房产股从去年底就开始稳定了。春节后,连续5周各地成交快速放大。主要是受年初宽松信贷和鼓励自住政策影响。至于房市是否转暖,还需要时间观察确认。股市方面,随着中央重申调控不放松,市场也有犹豫。不过在我看来,房地产上市公司已经被严重看衰3年了,但是业绩年年大增,市场也有一个重新认识的过程
提问:随着人口拐点的到来,您认为房价拐点也会随之而来吗? 西峯:中国房地产的逻辑一个是城市化。但更主要的是巨大贫富差异,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下的人口流动。目前来看,多数人口流出地区房价已经较高,而中心城市还有上涨的动力。这也是中央强力按住的原因。
提问:对于一线城市(指直辖市和东部、中部发达省份的省会),您认为房地产行业的库存情况是否偏高?有没有去库存化的压力?如果要去库存化,是否一定需要降价?如果降价,是否能带来成交量的显著提升? 西峯:目前许多城市的库存有很大问题。为了迎合中央政府,许多地方把保障房等也算入了库存,导致库存数据失真。目前我看到东部部分城市,成交快速放量,但是价格其实没有明显走低。基本和去年底持平。
2.常年看好万科 但系统性风险过高
提问:未来较长时期最适合中国地产公司的模式是何种?快速周转还是租售平衡? 西峯:过去,绝大部分公司以万科为代表,走高周转的路子。短短数年,可以增长十倍,数十倍。这个和当时中国房产市场的状况相关。但是长期如此高周转发展,必定会碰到财务危机。哪怕前十次都赌赢了,后面一定输得时候。转向投资性物业是大发展商的必然。
提问:那么从长期看转向租售平衡是必然,那么降周转降负债率也是必然,由此很长一段时间地产商需要平衡资产负债表,利润下降是必然,是否在此期间地产股将会阶段性失去投资价值? 西峯:如果转向投资性物业,一般来说,因为成长性放慢,公司估值相对于高速增长期,会下来一些。
提问:@约塞连2200206007 表示,接下来将是一线开发商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的时候;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是万科这样的领头羊具备更强的整合能力?还是第二梯队的中型公司更具成长潜力?他们各自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西峯:万科曾是我长年看好的公司。不过目前万科的盘子太大了。系统性风险很高。这几年高层动荡也很厉害。我相信万科有能力过去,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是万科的调整和内功期。
3.楼市的关键还是要看保障房
提问: 怎么看限购政策的退出时间? 西峯:今年各地根据去年底中央工作会议精神,放松了首套房购买限制。但是很快被中央叫停。目前来看,这些政策是做得说不得。至于限购政策,我觉得有些地方实际上已经放松了。至于政策面上的推出,我觉得和房产税的推进很可能相关。
提问:我有种感觉,房地产会越来越偏离市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城市化进程中)扮演一种宏观调控工具的角色,并且中央乃至于地方政府操作起来会愈发娴熟.不知西峯如何看? 西峯:对。15年前,政府开放房地产市场摔包袱的时候,房地产是全行业亏损多年。目前政府大举干涉市场,开建天量保障房,国企逆市扩张,都有这样的因素在内。
提问:我个人的判断是中央调控的方向是将房产“去商品化”。是居者有其屋但不是所有权。不知西峯怎么看? 西峯:以上海为例,目前保障房的年开工量是商品房销售量的3倍。政府主导房产市场的形势看起来很明显了。今后几年,楼市的关键还是要看保障房具体的供应和上市节奏。
提问:全国大城市信息联网后,在异地买房是不是都不算首套呢? 西峯:目前政策细则还未出。不过从政策制定的思路来看,联网就是为了控制异地购房。
提问:温总报告今年不超8%,会对房贷产生什么影响? 西峯:今年的头2月的贷款环境较去年宽松。全年不好判断,不过如果没有突发事件,应该会维持在比去年略放松些的状态。
提问:上海有些区限制家庭内成年非婚子女买二套房了,政策更加严了啊。 西峯:今年想宽松的,结果被中央批评。转而更加严厉。这个……我也评价不了。
4.中国是否重蹈日本房地产泡沫覆辙难说
提问:你觉得大陆房地产中短期(5-10年),是否有类似日本90年代房地产泡沫类似的情况发生?为什么? 西峯:这个问题很大。我简单说一下看法。日本的地产的泡沫,来自于日元升值后,日本国内错误的金融政策。为了抵消日元升值带来的所谓出口困难,日本央行一直以宽松的货币政策应对。利率极低,而流动性泛滥。因此低利率下资产迅速泡沫化,最后导致破灭。目前来看,中国的情况和日本有很大差异。
提问:为什么我没看出所提的差异? 西峯:日本当时是0利率。中国不是。日本流动性泛滥,中国已经收缩2年,目前看,今年还将收缩。
5.凡是中央努力打压房价地方 还有涨的动力
提问:您认为目前中国的房价合理吗?以租售比计算,高的离谱;是房价太高还是租金太低了?以人均收入和中型房屋售价计算也比国际高很多,您认为房价是虚高吗? 西峯: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理”。如果可以,我会以后写文章谈谈这个问题。至于你说的房价租售比,不是一个公认指标。采用这个指标的联合国15年前就不用了,也指出这个指标的局限。而大多数国内的分析,在计算和比较的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误用。
提问:对于目前的房价呢,你怎么看? 西峯:你可以这么理解。凡是中央努力打压房价的地方,一定还有涨的动力(不然无需打压);反过来,小心那些看起来很便宜的房子很地区。
提问:好一点儿的公司,刚毕业的硕士生在上海税前1.2万左右,年收入税前不到15万。这应该算不低了吧?两个人如果都这么高,是30万一年税前。税后小于24万。生活费用最少一个月3000(其中 1500是最少的房租了吧?)。一年到手小于20万是一定的。现在基本上一套房不算装修,家俱,家电,300万要的吧?要15年以上。都不算什么贷款的成本了。算上没个20-30年,不可能翻身。有几个人敢拼? 西峯:你的看法和很多人一样。大大高估了房价。就在历史房价最高的2011年,一套商品房中位数也只160万左右。如果早几年,更低。
提问:我没有看到160万在上海会是中位数。 中位数是300万以上。当然是在不算很偏的地方。 之所以这么肯定,是因为我最近也在看房子 。 西峯:我测算过最近10年上海所有的商品住房成交数据。
提问: 如果在中国多个省份,有多处房产,您认为是否应该出手抛掉? 度假性质的公寓和养老胜地的房产怎么看? 对不起,问的太直接了 西峯:不清楚你的成本,资金,所购位置,住房性质。这类投资性问题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回答。大体上,我认为中国的养老物业很有前景,但需要时间。
6.其他问题
提问:对中华地产这样的区域性小型开发商怎么看?他们的土地储备和在建项目对比市值貌似很便宜了 西峯:小心潜在的财务风险。我知道貌似不少公司现在资金仍处在极度紧张的状态。小心不熟悉的公司。
提问:国家可能以何种方式处理小产权房? 西峯:一个绝招——拖!
提问:拖来拖去总得有结果啊,您说会不会是补交钱了事? 西峯:这个是很有可能的方案之一。当然,这个最终由政府来定。也取决于当地人的态度。一般目前政府没事不会去动这个烫手山芋。
提问:现在很多地产公司和保险公司开始投资养老地产 西总对这个细分市场的前景怎么看? 还有合适地段的小产权房是否还是和投资?国家未来如何解决小产权房的问题?
西峯:保险公司投资养老是因为不能投资住宅。投资住宅和中央调控政策背离(当然增加住房本身可以平抑房价,这个逻辑很难理解,我们先不谈)。大体上,这个产业未来看好。不过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字面理解未必一致。至于小产权,我开始回答过,目前政府没事一般不会碰这个烫手山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