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8821|回复: 64

老李、大华都是常熟人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9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李、大华都是常熟人吗?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jinchao1982 浏览:8821 回复:64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在常熟的话过去学习学习呢,常熟面好吃的,我现在一直在无锡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4-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518 天

发表于 2012-2-11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inchao1982 于 2012-2-9 13:48 发表
在常熟的话过去学习学习呢,常熟面好吃的,我现在一直在无锡

江苏常熟老李 顾名思义就是在常熟 这是毫无疑问的
你认为 常熟面好吃  我请客 请你吃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6-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518 天

发表于 2012-2-11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常熟的面
常熟人吃面条是很讲究的,有的已讲究到了疙瘩的程度,所以常熟人在外地吃面时不大可能满意的。北京炸酱面、四川担担面、兰州拉面、昆山奥灶面……这些面食也算是大名鼎鼎了,可常熟人是不大会买账的。当着主人的面会说一声“不错”,心里在嘀咕:“覅做啥哉,这种物事……”炸酱面不就是个辣吗?担担面、拉面考究的是有咬劲,殊不知太有咬劲,面汁就进不了面,就和汤“隔”了,起的是反作用,更何况那汤也是草台班。  
http://hiphotos.baidu.com/wauntsin/pic/item/e6ee10226adaac66ad34de01.jpg
常熟人不在生面上做文章,就平平常常地采用标准粉的机轧面。这种面韧性得宜,肯入味,营养好。奥灶面也讲究面汤,但单一,整个儿卖相不佳,红得太“亟” ,吃一次蛮好,再吃就不足道哉。刀削面怎么样?常熟人窃笑,想:那不就是我们家常吃的“面脚板”吗?  
                                            
    常熟的面脚板也是日常美食。要用酸咸得宜的腌菜“合汤”,顺手还要下把绝细的笋丝。面揉成手臂粗的扁条状,“付一付”,待面汤沸了,用刀现切现下锅。面脚板不可以预先切好的,预先切好必得用干面粉来防粘,把干面粉带下锅,汤就浑了,不好。  
    常熟人日常还吃“菜下面”。不过汤,面熟了再下菜,烂糊烂糊的,所以又叫“烂糊面”。烂糊面只在秋冬吃,秋冬的菜经了霜,好,还有毛豆子呢。常熟人做烂糊面食绝对不会忘记毛豆子的,如果没有毛豆子就不做烂糊面。毛豆子要现剥的,现剥的毛豆子带着“胎衣”和“绿血”,鲜洁。毛豆子起镬时尚有咬劲,所以烂糊面其实不是一塌糊涂,还有可嚼,一嚼,隐隐有点天然的甜,有点大地和太阳的香味,蛮灵。做烂糊面是在晚顿,一煮一大锅,故意留下一小半作次日早餐的“炒冷面”。炒冷面当然是要起油镬的。付了一夜,烂糊面已经凝成青青白白的一块,下油锅是用铲刀一块一块切着下的,一颤一颤的惹看。下了锅,不忙翻炒,故意让沸油炸黄一小部分面块,就有了一种油焦香。看看不够吃,可以再加点冷饭下去,就成了面夹粥,更有“骨子”了。炒冷面的味道比烂糊面崭、香、肥笃笃,入口即化,妙不可言,营养组成又极合理。天冷,能吃辣的可下点辣,保证吃出一鼻子汗,舒坦。  
                                          
    上台盘的当然是炒浇面,那要到专门的面店去吃。宾馆也有面,那只是走过场的“主食”,人家不重视,还是到面店去吃。常熟面店的师傅大多肯动脑筋,常熟人吃面的疙瘩劲就是他们宠出来的。也可以反过来讲:这些师傅是被常熟吃客讲究出来的。讲的完整点:两者是互相推动的。这个跟书台名家与老听客的关系是一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什么样水平的听众,就有什么样水平的说书先生。常熟所以出了那么多评弹名家,就是因为拥有大批水平了得的老听众。老听客中好多是称得上票友的,下海唱一段拿手的片子,准有专业段位,还说得出师承何门何派何人。在这样的听众面前,你先生上台敢捣浆糊啊?先生上台如临深渊,就会在艺术上精益求精。等到书先生修炼成家,对听众又来了新一轮的艺术培养。如此这般,常熟就成了江南第一书码头,成了评弹第二故乡。

http://hiphotos.baidu.com/wauntsin/pic/item/17c32e50d0d4b9ad8c543003.jpg
饮食文化是最讲究实惠的文化。常熟炒浇面很实惠、很平民、很日常、很江南,平凡中见不平凡,人缘极好,品味不低,是值得为之写这篇文章的。  
这次评常熟十大传统食品,蕈油面也列为候选,是应该的。其实,“常熟炒浇面”整个儿就可以打造一个品牌。如果觉得“炒浇面”这个词太过直露,那就想一个类似“红碗面”这样的名词好了。如是,来常熟的外地朋友除了来吃大闸蟹、叫化鸡,还可以去定点的面店品尝一吃难忘的常熟面了。
http://hiphotos.baidu.com/wauntsin/pic/item/bfc233fa8a1c60004f4aea0c.jpg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6-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518 天

发表于 2012-2-11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常熟的面条

家乡的面条,大致做法是这样
1,骨头熬汤一夜
2,点单,比如虾仁腰片,加上菌菇肉丝,起油锅暴炒
3,加上骨头汤烧开,倒入碗中
4,下面条
5,把面条加至碗中
6,加入大蒜花(是用大蒜种出的绿色的如同小葱一样的东西)
7,取筷子
8,吃
为了这碗面,我经常从上海早上7点出发,1个半小时花费80块买路费以及150元汽油到常熟吃这碗面,一起爱好者有我的兄弟:陆铜子(他通常可以吃2碗,一碗2个浇头,还有一碗单大排),O同志,成同志。。。。。。。未加入的有王同志和周同志,但是我相信,在我的迫害之后,他们也会象我的一个客户一样,周6驾驶自己的车子去常熟吃面,下午在尚湖边的绿荫下泡茶蹉跎一个下午,当然中午还可以吃小馄饨,下午可以去错过桥吃土制的兰花豆腐干,以及美味的豆花等等,当然,主要还有我明天会隆重推出的------------------梅花糕
PS,面的价格大概是一个浇头3.5元,照
片中有2种,你们自己看要什么浇头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6-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518 天

发表于 2012-2-11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常熟系列之--面

一日之@在于晨...
      身为常熟人,早饭便是一碗汤面(浇头面),为一天的胃口开个好头。
      当然吃面之前,先要品茗,一般就是碧螺春,档次高点就是白茶,太白茶的话,一般人很难喝得到.(自信心极度膨胀的一个兄弟,最近失踪了)说,3000以下的茶是不喝的,档次低于苏烟的烟是不抽的,喝酒也只能喝五粮液......(这个是后话了,稍后会给大家写几篇关于常熟的茶,常熟的烟和常熟的酒的文章,让大家了解了解生我养我20多年的家乡,望朋友们过来踩几脚...)

      从几岁的时候起,早饭就是一碗面,爷爷特别喜欢,只是那时候还不流行吃浇头面,爷爷奶奶只买给我吃,他们自己舍不得吃.稍微大点,上小学了,父亲总是骑着自行车带我去方桥头吃面,据说是居委会的大妈们创办的,每天早晨小小的面店里挤得水泄不通.象我这个年纪的常熟人说是吃方桥头的面长大的也不为过.现在长***了,还是喜欢那一碗面,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两百多天早上是吃面的。

      常熟人吃面,解放前是怎样的,不太清楚,但老常熟都知道,山景园的那碗面,最受垂爱。山景园是常熟的老字号饭店,在它街对面,是它的分号——山景园面馆,两开间门面,进深十多米,两列各五张八仙台依次排列,待客人坐满后便有卖筹的端一长宽三五尺见方的“木盘子”过来,“木盘子”等分成十来个小格子,分别存放粮票、角票、硬币和各色面筹。付钱后,面筹就会放到你的面前,那筹是不能乱动的,客人要的硬面、软面、汤面、拌面、宽拌面、重清、免清等等差别,都由筹的摆放样式表示,你弄乱了,吃不到自己喜欢的面须怪不得别人。卖筹的到下一桌时,便有“唱筹”的来了,小伙子(通常是小伙子,因为这活年纪太大或太小做不好,要有顶好的记性才成)将腕上的毛巾“涮”的一声甩到左肩上,伸出右手,收起八个人的面筹,一一夹在左手指缝里——这是最令儿时的我惊叹的“绝活”!(摘自<<世纪常熟>>)

      

      现在的面花头就多了,排骨是老生常谈,鳝糊是家常便饭。吃个单浇是怕撑了,吃个双浇是怕吃不饱的,有的面店还加点榨菜丝咸菜之类,红红绿绿,煞是好看。 稍具“职业水准”的面馆,炒饺的花色大多在十个以上,以沈一飞改名后的蒿山面馆为例,炒饺品种就有四大类共20个。特色类有松树蕈油、雪菜黄鱼、黑鱼片、爆鳝丝、葱爆大肠5个,炒爆类有生爆鳝背、炒鳝糊、炒腰片、炒虾仁、炒虾腰、炒肉片6个,传统类有生煎大排、红烧小肉、焖蹄、爆鱼、鱼排、葱油草菇6个,家常类有雪菜肉丝、生炒鱼片、两面煎荷包蛋3个。而面汤的味道更是和十年前不能比了,那时候面汤都是大锅煮的,不管什么食客,什么浇头,捞面师总是用大勺舀一勺汤,再捞进面,盖上浇头,所以那面的味道总是千篇一律,就算是在面条、浇头上做上百种文章,那点汤底子还是没变的。现在就不一样了,排骨是现炸的,放醋里头一淬火,那味道就把汤的味道给盖上了;鳝糊是炒的,一炒那鳝糊汤就归你了,汤有了鳝糊的鲜味,可不是味精能比得上的;再说那雪菜肉丝,就更不一样了,以前都给你大锅煮好了搁一边,你上去拿的时候给你一勺子,现在都给你现炒的,你要红汤就红汤,要白汤就白汤,汤上面油花花一层.更多的,还有鸭腿面啊,牛肉面啊,和以前比,选择就大多了去了。

       时常到外地,到了外地吃早饭就成了个大麻烦,没有面怎么行呢?到处寻寻觅觅,结果找下来那面店有是有,但是吃是不能吃的。比如锅盖面、皮肚面之流,实在是不能下咽,多数是扒拉了两口就扔那儿跑了,再到处找点充饥的。


      在外地吃到现在,就发现静安寺那素面还成,高中的时候放假常去上海,就去那儿吃,但是早饭是吃不到的,得坐公交车去,等到了那儿,满都是人,还得抢个位子霸着,等别人吃完再扒上去等面。别的地方,能找到牛肉拉面的也就先凑合了,怎么说那面的汤还是下足了料的,面也有劲道,筋斗。

      现在常熟面馆就多了去了,光有点名气的就嵩山,杨杨、豪客来、昆山鸭馆之类的,再加上没名气的,数不过来。以前常在杨杨吃,面少汤宽浇头好,就后来出了点事,就不再去吃了,改投豪客来门下,那儿面多汤肥,就浇头上比不了杨杨。

      再后来就发现了一个更好的面馆,店面很小,窝在街边的一小间门面里边,七张小桌子,乍一看还真不起眼,店招牌是富春面店,据说老板娘以前是税招的,老税招里边的一碗面也是相当不错的,后来改制,老板娘便跳了出来自己干了。那儿面多汤紧浇头好,最重要的是便宜,一碗双浇在那儿吃只要五块,而在别处是吃不到了。一进门,说吃什么,老板娘便大声吆喝,厨房里头师傅大声应着,只消半分钟,一碗面就放到你面前,下筷一尝,这味道呀还真不是吹的。


      再说说羊肉面,这个东西可不是人人喜欢的了,可吃的人还真不少。从前都是冬天才出来冒泡,现在夏天也遍地都是.羊肉面数来就老阪神旁边的小周羊庄最好,料足,汤多,味鲜,重要的是羊肉多。

     到结尾了,加点煽情的语言,常熟的面是琴川河、福山塘、梅塘的涓涓溪流浸淫出的常熟人的情怀,精巧,柔和,细致,体贴。常熟的面,正表现了常熟的独特,它区别于东北人的豪爽,中原人的粗犷,岭南人的直率,它甚至也区别于苏州人的儒雅,无锡人的干练,上海人的精明。朋友,如果你来常熟,不用吃到第三碗面,就会知道,噢,常熟,你有多少温情的积淀!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6-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518 天

发表于 2012-2-11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常熟一碗面
我年纪不大,吃面的年头不短,三岁吃起,到现在也得25年开外了,常熟城里像我这样的人估计不在少数。不过当年的面条两三块钱一碗,实在是属于高消费的项目,不能天天解馋,只能攒足了钱,隔三差五的打打牙祭,少吃多滋味,估计也是当时的面条让人觉得特别好吃的原因之一。人人都会觉得家乡的东西最好吃,思乡思乡,在我看来,这种思念里估计有八成是思念家乡的好吃的,就好比我当年上大学时,每逢放假归来,跳下长途车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家面馆,来碗双浇,先狠狠地慰籍一下肠胃的思乡之苦。
看过坛里好几篇帖子,讨论虞城的面馆究竟哪家最好吃,不过在我看来,如今的面馆都已经是招安改良派了,记忆中的口味已然是一去不复返,总而言之一句话,常熟的面条事业堕落的不是一点半点。
话扯了这么多,先来说说常熟面条的特色,我是好吃之人,天南地北的各色面条吃过不少,总的说来,我觉得常熟的面和北派的面相比,就面条本身,不如北派,北派的面条一般都是手工面,面条筋道,有咬劲,相比之下,属于苏派的常熟面,一般都是机轧面,且生面店估计为了省事,很少会对面皮反复轧制,所以这样的生面下锅,就很考验捞面师傅的手艺了,煮过了就糊烂,捞早了则面芯还不熟,吃起来粘牙,能煮得恰到好处的还真是不多,估计当年的苏南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就有了挺有名的银丝面,面条较常见的面条细不少,下锅稍稍一烫就捞,面条细了自然容易煮透,也算是间接弥补面条的先天不足。
面条本身虽然可能不比北派的见功夫,但是常熟面自有独到之处,那就是汤和浇头,说实话,吃了这么多面条,在常熟以外的地方,包括苏州,都很少见到常熟这样的现炒浇头,普遍以盖浇为主,汤、面、浇头很难有融为一体的感觉,总是觉得有点各自为战的意思,而常熟的面则不然,讲究的是三者融为一体的感觉。先来说说汤,汤底好像一直是面馆的看家东西,每一家口碑好的面馆,一般都有自己一锅滋味十足,引人入胜的汤底,如果连汤底都不过关,那么在嘴最刁的常熟人面前,等待这家馆子的基本上就是一片愁云惨雾了,好的汤底,滋味淳厚,咸鲜适口,且在咸鲜之后还带着一股回甜的味道,不靠浇头借力,同样能让一碗阳春面有滋有味,在我看来,面馆敢卖阳春面,能充分证明对自家手艺的自信心。当年常熟城里的几家招牌面馆,印象中好像除了美味春因为是靠一碗白汤的肉丝面扬名之外,其他的几家馆子的汤底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不过自打税招的面馆关门之后,常熟城里就再也难觅阳春面的身影了。
常熟人嘴最刁,吃面同样如此,一般经常下馆子的吃客都是非炒浇不吃,这也就形成了常熟城面浇现炒的餐饮习惯。说到常熟的面浇,那可真是花样繁多,什么鳝糊、鳝丝、鳝背、鱼片、腰片、虾仁等等等等,林林总总不下几十种,当年招待很多外地同学来常熟玩,一领到面馆,光那一墙的炒浇牌就往往能让他们一震。之所以常熟人爱吃炒浇在我看来自有道理,面条出水,放进汤底后,还只是一对情愫暗生的璧人,总还隔着那么一层窗户纸,差着那么一股劲,恰在此时,这一大勺热气腾腾的炒浇就肩负起了捅破窗户纸的重任,经过这面浇的洗礼,面和汤才能真正的水乳交融,吃起来,根根面条中都有着汤和浇鲜香,才算是一碗合格的常熟面。
在常熟吃面,讲究的不少,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文化的积淀,吃客和面馆的师傅之间更多的是一种互动,吃客点面,自有讲究,面分轻、重、软、硬、汤、拌,汤、卤则有宽紧,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要求,比如轻油、免油、重青、煞青(或称免青)等等,吃客和师傅之间是一种其乐融融的交流感,点面的那些个要求,一口气喊出来,就如同切口一般,外地的朋友十有八九是听不懂,吃的相熟的食客,往往不待开口,师傅就已经代为喊开了:“一三鳝糊,轻软宽拌,阿对?”食客微笑,师傅也微笑,自有一种老朋友般的默契。现在想来,当年的那些师傅,恐怕真的是把捞面、炒浇当成了一种事业,中国的古语说:熟能生巧,当一个人把一道炒鳝糊炒了一辈子之后,那恐怕已经不是单纯的技术可以形容的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6-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518 天

发表于 2012-2-11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忆常熟的面


回忆常熟的面,自然还少不了当年的那些名店,各有各的风格和特色,记忆中80年代初期比较有名的似乎也就是那么几家。
方桥面店:老旧的门面,老旧的灶头,白头发的老师傅,还有永远嫌不够用的几张旧八仙桌,顶着百年老店的名号,面条也确有独到之处,无论是红汤还是白汤都是味道鲜美,滋味十足,当年老字号中的全能选手。
新雅酒楼:招牌的银丝面,面条极细,极为入味,以红汤面取胜,白汤的水准似乎一般般。
美味春:也是挺老牌的国营馆子,好像原址在现在的街心花园肯德基,印象中就是一碗清汤肉丝面,虽然是简简单单的肉丝,但却炒的滋味十足,鲜美无比。残留在记忆中的影像就是早上人多的时候,大师傅居然能一次性炒出满满一炒锅的肉丝,在那个想吃啥没啥的年代,那堆尖堆展的一锅肉丝对童年时代的我实在是太震撼了。
山景园:也是老牌子了,类似于方桥面店的感觉,全能型选手,红汤白汤都是造诣不凡,不过总觉得山景园的面汤自成一格,和当时的其他馆子都不是很一样,不过反正也是很好吃就对了。
税招:当年的定点放心早餐店,原因很简单,他家有一块五毛钱一碗的阳春面卖,而且红汤的滋味实在是好的没话说,面条则是新雅酒楼一样的银丝面,唯一的遗憾就是,捞面的师傅往往一次性要煮好几碗面条,如果抢不上头一碗捞上来的面条,那么就等着吃烂面吧,当年为了能这头捞面,往往会发扬风格,让后面的人先吃,嗬嗬!从小就对美食有追求啊!印象中,鳝丝面是招牌。
辛峰面馆:红汤排骨实在是好味道,记得他家的排骨和别家都不同,表面上有一层酱,鲜甜鲜甜的味道,特别好吃。
兴福素面馆:其实应该算不上正统类别里的常熟面,卖得都是素面,而且是盖浇面,但是时令的蕈油面实在是太极品了。
淼泉小肉面店:这个的记忆实在太久远了,很小的时候去吃的,年纪稍大再去就好像找不到了,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次特意去吃,但去得稍微晚了点,被告知,每天早上的面条是限量卖的,今天的卖完了,明天请早吧,倍感失落。面条特别好吃,据传是柳木杠子轧出来的手工面,所以真的是吸满了汤汁的感觉,一点都不是吹的。
这些都是残留在我记忆中的好馆子,肯定还有遗漏之处,还望同道中人指教。
Ps:说了这么多常熟的面,顺带评评如今的馆子,仅以我吃过的为限。
值得推荐的馆子:
山景园:不管卫生状况如何,但面条本身的味道确实是保持在了常熟城里的一线阵营里,鲜甜适度,汤和浇的配合相得益彰,炒浇的师傅也是老面孔了,这怕是保持水准的重要原因。
豪客来:一碗面不论是汤还是浇,都依稀保留着80年代的风味,水准颇高,有些东西,还是守旧些的好。(前两次去,居然在汤里吃出了五香粉的味道,但愿只是偶然的失误,毕竟现在常熟城里还能看得上眼的馆子寥寥无几了。)
含晖面馆:推荐理由如上。(不过前两次去居然也有五香粉味道,莫非最近哪家副食品店五香粉大清仓?)
纪得饭店:这家馆子真是意外的发现。在明日星城口,中餐晚餐是饭馆,早市两夫妻卖面,汤底的功力颇为不俗,出乎我的意料,一碗拌面也是颇有水准。特意推荐。
不与推荐的馆子:(有些馆子说出来怕是要挨各位的批,不过我是根据自己的亲身品尝后得出的结论,算是一家之言吧,各位姑妄听之)
方桥面店:百年老店啊,但无可救药的堕落了,几个老师傅退休之后,汤底和浇头的工夫一退千里,很多时候连基本的咸淡都掌控不好,真的是觉得很痛心。
新雅酒楼:不想多说什么,已经彻底堕落成为路边摊的水准了,那一碗面,谁吃谁傻!唉!肯把做糕点的用功劲花一半在面条上估计也不是目前的水准了。
嵩山面店:颇有名气,但实在是名不副实,一块排骨确实做的有水准,但不能掩盖整体的缺陷,汤底实在太差,滋味寡淡不说,居然还能吃出一股劣质酱油的味道,这年头,玻璃汤也能当汤底了?
扬扬面馆(雅米店):同样是汤的问题,拜托,汤底醇厚跟汤底混浊根本就是两码事,而且那一股五香粉的味道啊。。。。。。。
顶顶好面馆:说白了,我压根就没把他当成本地风味的面馆,炒浇师傅的手艺实在是不想说,或者现在已经换人了,那就当我啥都没说。
常吉面馆:还是汤底的问题,可能是我嘴刁,但是确实是能吃出那种很劣质的酱油味,毛病跟嵩山的差不多。同样问题的还有海天面馆、荷香馆等等。
总之,现在的面馆很少愿意在汤底上下功夫,虽然我不是个疙瘩的人,但不幸有根疙瘩的舌头。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6-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518 天

发表于 2012-2-11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zhang_4444
我爷爷就是你所说的那个白头发的老师傅(号称常熟面王)
  方桥面店:老旧的门面,老旧的灶头,白头发的老师傅,还有永远嫌不够用的几张旧八仙桌,顶着百年老店的名号,面条也确有独到之处,无论是红汤还是白汤都是味道鲜美,滋味十足,当年老字号中的全能选手。
新雅酒楼:招牌的银丝面,面条极细,极为入味,以红汤面取胜,白汤的水准似乎一般般。
掌勺大师傅那是我叔叔
  美味春:也是挺老牌的国营馆子,好像原址在现在的街心花园肯德基,印象中就是一碗清汤肉丝面,虽然是简简单单的肉丝,但却炒的滋味十足,鲜美无比。残留在记忆中的影像就是早上人多的时候,大师傅居然能一次性炒出满满一炒锅的肉丝,在那个想吃啥没啥的年代,那堆尖堆展的一锅肉丝对童年时代的我实在是太震撼了。
那也是我爷爷的杰作
  山景园:也是老牌子了,类似于方桥面店的感觉,全能型选手,红汤白汤都是造诣不凡,不过总觉得山景园的面汤自成一格,和当时的其他馆子都不是很一样,不过反正也是很好吃就对了。
我爷爷在那里开业的时候帮过几年
  税招:当年的定点放心早餐店,原因很简单,他家有一块五毛钱一碗的阳春面卖,而且红汤的滋味实在是好的没话说,面条则是新雅酒楼一样的银丝面,唯一的遗憾就是,捞面的师傅往往一次性要煮好几碗面条,如果抢不上头一碗捞上来的面条,那么就等着吃烂面吧,当年为了能这头捞面,往往会发扬风格,让后面的人先吃,嗬嗬!从小就对美食有追求啊!印象中,鳝丝面是招牌。
我父亲在那里帮过忙
  辛峰面馆:红汤排骨实在是好味道,记得他家的排骨和别家都不同,表面上有一层酱,鲜甜鲜甜的味道,特别好吃。
可是到我这里失传了

小时候菱北新村在北面的桥边有一家小面馆的
具体什么店名忘了
只记得那里的闷肉面太好吃了
虾腰面也很不错
怀念啊。。。
菱北新村还有一个好吃的就是在书报亭小弄堂里的臭豆腐
一个老好公一个老好婆做的
估计得有几十年了
从初中时候开始吃
后来上了大学暑假回来也经常去
现在工作后偶尔有空过去
竟然还记得我,呵呵

嗬嗬!那对老夫妻好像也是名人了,爱吃臭豆腐的估计都知道,原先在泰安新村有一个老好婆,卖臭豆腐和豆腐干的,也是非常好吃,不输给他们,不过老好婆年纪太大了,我大学的时候好像就已经块八十了,这几年我经常过去,可总也不看见她再出摊,不知还在不在世了,真是很怀念她啊!

奇怪评价相对高的面馆在这都属不推荐之列,看来还是各人口味不同
可能吧!各人的口味不一样,所谓众口难调,我也是根据自己吃下来的感觉所说的,大家都是好吃之人,欢迎多多交流,共同发掘好吃吃,哈哈!说实话常熟的面,因为我从小吃过来的,这些年来水平确实降的厉害,各位如果跟我一样的,把小时候的面跟现在的比比,我估计应该有点感觉的,现在馆子啊,我觉得都不舍得下功夫,没有那种把做面当成事业的心思,只是当成赚钱的工具,那就没戏了!
我吃面的一般性习惯是,看见一家新面馆,就先点碗大排面尝尝,就是尝尝汤底的味道,如果排骨面都不过关,那基本上这家面馆在我心里就是无期徒刑了!:)嵩山面馆之类的,之所以在我心目中位置不高,就是因为他这碗排骨面的汤不行,实在太烂,如果不信,各位可以试试,别吃排骨,先品汤,能感觉到汤是一股开水冲劣质酱油的味道,像这种面,排骨做得再好,也是吃不下去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6-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518 天

发表于 2012-2-11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苏常熟6~~~清晨 . 蕈油面(蕈,读音训)   

常熟人挺喜欢吃面的,蕈油面就是常熟的招牌面。蕈油面,原本只是常熟兴福寺和尚食用的一道素食。1947年10月19日,宋庆龄、宋美龄姐妹畅游罢兴福寺,在寺外林中野餐,一碗兴福蕈油面端上桌,清香扑鼻,色泽诱人,宋氏姐妹品尝后,赞不绝口,从此此面声名远播,更加得到了食客们的青睐。

除了兴福寺的面馆外 ,王四酒家的蕈油面(要24元左右),也是闻名遐迩的 。咱担心国庆人多,还是锁定后起之秀:杨杨,豪客来,嵩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6-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518 天

发表于 2012-2-11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辞海这么解释的说的: 蕈,伞菌一类的植物,无毒的可供食用,如香菇,蘑菇等。
虞山遍产野蕈,为居民喜爱之山珍。蕈油面并非一年四季都有的,而是取决于蕈的生长时间,只有当气温达到20摄氏度左右,
在雨过天晴之后的山林阴湿处,才能找到这种伞状菌类植物的踪影,一般在春秋两季。
制作蕈油面,熬煮蕈油很关键。程序并不复杂,先洗净,再入素油熬熟,最后随油倒入容器冷却储存。吃蕈油面也有讲究。行家是把蕈油倒入面碗,搅拌一下再吃,这样才能领略其油而不腻,满口生香的特色风味来。 
总算等到蕈油面上来了,面很不错,只听到咱的 “索,索,索”的吸面声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6-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18 天

股市捉妖记结构深研究飞飞浪王波浪研究家园无影无棕学术交流家园大盘不是我家开的

发表于 2012-2-11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诱人食欲,赞一个#*d1*#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518 天

发表于 2012-2-11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前方有雾 于 2012-2-11 14:47 发表
诱人食欲,赞一个#*d1*#

#*19*# 雾版 吃了没有?老李中午吃的是“江西米粉”自己炒的#*2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6-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518 天

发表于 2012-2-11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吃湖蟹能吃啥?---常熟食面记


   常熟,阳澄湖大闸蟹出名的地方,很多周边地方的人都特地赶到那里去吃蟹。可是再好吃,也禁不住天天吃,顿顿吃,湖蟹之外还能吃啥???
   常熟市里最著名的酒楼一是王四酒家,二是金海华,想吃贵的有贵的,想吃好的有好的,菜的味道算是那地方做的不错的了。
   其它不说,只说面,常熟的面条多为细面,面细如丝,面白如玉,热水下锅,但不能在汤头中久放,因不加碱,易糊,所以都是现点现烧,热汤热面,吃得让人飙汗之余,大叹一声,爽!!!
王四面店---黄鱼面 6块/碗 汤汁鲜美无比,值得一吃再吃
口味推荐:五颗星
  
劳累指数:一颗半星 (要先在收银台买票,凭票票自己去厨房端面,顺便全程参观煮面过程)

    黄鱼入油锅爆熟,加特制的汤料。盛出浇在,刚焯水过的面条上,再加点香料,添香增味
    可外加荷包蛋 1块/份(煎的色泽黄亮,蛋黄是五分熟,形如凝脂
    鱼排 3块/份  鱼排是用调料先腌制过的,现点现煎,外壳煎制的很松脆,里面的鱼肉却还保持着嫩度,调料的咸淡正好,很入味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6-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518 天

发表于 2012-2-11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美,常熟面
常熟是一个美丽的城市。不仅有虞山和尚湖构成的“世上湖山”美;也有如“铁琴铜剑楼”般悠远与卓绝的历史文化美;而且更有以“沙家浜”传统和“蒋巷村”精神为代表的人文美……如此人杰地灵的美妙所在,注定孕育了她的饮食文化美。
常熟的美食可是数不胜数。比如:酥嫩鲜美的叫化鸡、风味独特的血糯糕点、醇香四溢的桂花酒、最负盛名的大闸蟹,等等。但是,常熟人最引以为自豪的“头号”美食却是——常熟面。
常熟面是一种“炒浇面”,所谓“炒”就是所有的浇头都是现炒现卖的,大排、鱼排等也讲究现汆现吃,各种新鲜食材经掌勺大厨熟练的翻炒过后,就会香气扑鼻,挑逗食客的嗅觉与味觉;而所谓“浇”就是指面条捞出锅的时候尚未熟透,当沸腾后的浇头随即入碗“浇”上去后,面条就被完全“催熟”了,浇头浓香的汁水也同时完全渗入面条,让整碗面都非常“鲜”。常熟面的汤汁也很有讲究,鳝鱼骨和鱼鳞熬成的原汁是最佳选择,白汤——鸡汤也十分鲜美,不同的面汤会用来搭配不同的食材。吊汤师傅有时会花上好几天来烹调,确保汤汁的原汁原味、清爽不腻。既然是面,那么面条当然是整碗面的主角,但是常熟面却并没有在生面上做文章,只是普普通通的标准粉机轧面。这种面比较细,但很有嚼劲,有营养。常熟地处长江三角洲,是个典型的鱼米之乡。常熟田盛产优质水稻,大米本是人们的主食,可是常熟人早上都爱吃一碗热气腾腾的常熟面。更有人把爬山、吃面、品茗作为自己的“养生三部曲”。
每到清晨,走进老字号面馆山景园、五芳斋,或是新生代面馆山鑫园、嵩山面馆、杨杨面店,迎面扑来的都是各种面的香味,就连小巷深处不知名的小面馆里,也都弥漫着令人垂涎三尺的味道。价目表上有各式各样的单浇面:生煎大排、红烧焖肉、响油鳝糊、葱爆鳝背、虾仁腰片、葱油草菇、素三鲜……如果胃口好的话,还可以点“双浇面”——食客可根据自己的喜好任意选择两种不同的浇头来一饱口福。
如今的常熟面馆大多是半自助式的。点餐后,收银台里的伙计会向大厨吆喝一声面名,抑扬顿挫的吴侬软语别有特色。然后食客得自己去端面。厨房和吃面的大厅是相通的,中间会砌上柜台、安上大窗,大厨的一举一动便尽收眼底。瞧,那位身穿白衣、头戴高帽的大厨正准备炒鳝糊,他先抓一把切好的葱、姜、蒜扔到热油锅中,迅速翻炒几下,便有一阵香味溢出,紧接着他又把去骨去头、切成条状的鳝鱼放入锅中,鱼香就随着蒸腾起来的热气充满空间,然后他熟练地撒入盐、味精,淋上少许酱油、醋,盖上锅盖煮沸,最后就等着出锅了!再看另一侧,一位厨娘正在煮面,别看面条是平常的机轧面,但是面条的好吃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捞面的及时与否,早了会使面不够软,晚了会使浇头起不到“催熟”的作用,所以说捞面绝对是一个技术活。只见她一手拿着比普通筷子长好几倍的长筷,一手持着有许多小孔的漏勺,眼睛一直盯着锅子,此时面条正在沸水中翻滚。等到时间差不多时,她便把面条利索地捞入漏勺,轻轻抖掉汁水,倒入事先准备好的面汤中。再将刚刚爆炒熟透的鳝糊浇在面上就大功告成了,于是一碗美味诱人的响油鳝糊面就出炉了。食客接过面后,还可以自己洒上蒜花、姜丝、香菜,有的面馆还会提供咸菜以去油腻。这些佐料不仅仅为面条点缀了色彩,而且也是常熟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松树蕈油面”则是常熟面最具传统特色的一种。松树蕈生长在虞山上,是一种稀少珍贵的菌类,它和蘑菇不同,和一般的蕈也不同,它特别有咬劲,有天然的鲜味,细细咀嚼甚至会发现野鸡肉的口感。蕈油面最早只是常熟兴福寺和尚食用的一道素食,后来得到了食客们的青睐,被誉为“素中之王”。上世纪40年代,宋庆龄、宋美龄姐妹畅游兴福寺后,品尝了兴福蕈油面,赞不绝口,一生回味。要知道:清晨如果能吃一碗蕈油排骨面,再喝一杯虞山绿茶,真是人生一大乐事啊!
正是因为常熟面的美味,所以常熟人总喜欢对客人说:“常来常熟,来了就请你吃最美的‘常熟面’!”
江苏省常熟中学   高一(16)班    沙韵
指导老师:徐珏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6-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518 天

发表于 2012-2-11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zhuning99.blog.163.com/blog/static/2384516520081021101646657/
面(地点:常熟兴福寺旁-时间:十月十二日)  2008-11-21 22:16:46
这碗面极其好吃,否则一帮朋友怎么会大老远的到常熟来品这碗面呢,这个面的妙处就是说不出来的妙,苏州地面上的面条就是一种精神财富,精神病估计也爱吃。
从成都到苏州后没多久,皮肤就出问题了,急性过敏性皮炎,在我身上搞徒步探险,妈的,其痒无比,胸口跟个世界地图似的,现在好了。可没过多少天,肾结石又发作了两次,妈的,其疼无比。在苏州一个多月,妈的,其闲无比。
嚼的是醺青豆,非常好吃。
我的一颗牙是歪的,发育施工的时候没弄好,来不及了,发育施工一定要认真啊,下辈子改正。
妈的,太饱了,别无所求。
老夏无论是体力还是胃力都还在一流层面扛着。
陈奇,也是老哥们了,现在头顶十分之七白发、十分之三黑发,所以看问题总是三七开的,长一头辩证发真好。
我呢,这叫含而不露之零头发。
战略眼光,但前提是头要先光,记住,各位。
陈奇旁边的是,陈杰,也是哥们。
我旁边的是,陈奇的女儿,一代美女在成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6-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518 天

发表于 2012-2-11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图说常熟一碗面】常熟美食之“面面俱到”(高清多图)
2010-05-23 23:53
常熟美食之“面面俱到
   
常熟也算得上一个旅游城市,对外宣传时号称虞城有2000多年历史,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这正是常熟自比与苏州齐名的一个依据。常熟虽然是苏州属地,但作为苏州县级市中唯一一个自古就建有城墙的城市,常熟却不甘做苏州的小弟,因此常熟也是省财政计划单列市,在经济上独立于苏州,只是在行政上屈居苏州之下。  

作为一方富庶之地,常熟出了一些名人,前有仲虞言偃,后有翁氏曾公,积淀了不少人文底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但凡有些底蕴的地方,人们对于生活也会有更多的追求。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说法。因此,“吃”是国人对于生活追求的首选。外地人对于常熟的了解不多,比方说饮食习惯。常熟历来是稻米主产区,正因为风调雨顺,岁岁丰收,才有了“常熟”二字由来。但常熟人对于面食却是情有独钟。今天就从常熟人每天吃的“一碗面”讲起。

常熟人吃面是很讲究的,甚至升华到了“疙瘩的境界”,所以常熟人在外地吃面时经常对当地面食嗤之以鼻,充满了不屑。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面食,如北京炸酱面、四川担担面、兰州拉面、昆山奥灶面……这些面食也算是大名鼎鼎了,可常熟人是不大会买账的。当着主人的面会说一声“不错”,却在心里嘀咕:“勿要做啥哉,这种末事……(大意是:这种东西算什么)”。炸酱面不就是个辣吗?担担面、拉面考究的是有咬劲,殊不知太有咬劲,面汁就进不了面,就和汤“隔”了,起的是反作用,更何况那汤也是草台班。奥灶面也讲究面汤,但味道单一,卖相不佳,面汤红到发黑,估计整只苍蝇掉汤里也捞不到 ,吃一次蛮好,再吃就不足道哉。刀削面怎么样?常熟人窃笑,想:那不就是我们家常吃的“面脚板”吗?
   常熟人不在生面上做文章,使用平平常常地标准粉的机轧面。这种面韧性得宜,肯入味,营养好。其中也可分为普通的机轧面和另外一种细到极致的“龙须面”。常熟人吃面,既可以细到极致,很多店家都选用上好的“龙须面”,也可以土到掉渣,直接手工揉面团,再放在土灶锅盖上用刀切成一公分厚度的粗面条称为“面脚板”或“面串
条”。
   常熟的面脚板也是日常美食。要用酸咸得宜的腌菜“合汤”,顺手还要下把绝细的笋丝或水焯过的精肉肉丝小青菜等。面揉成手臂粗的扁条状,待面汤沸了,用刀现切现下锅。面脚板不可以预先切好的,预先切好必得用干面粉来防粘,把干面粉带下锅,汤就浑了就不好了。


   常熟人日常还吃“菜下面”。“菜下面”是不用单独制汤的,而是直接在开水里下面,待面熟了再下青菜和毛豆子,烂糊烂糊的,所以又叫“烂糊面”。烂糊面只在秋冬吃,常熟人做烂糊面食绝对不会忘记放两样东西:一是秋冬的经了霜的青菜,又甜又嫩,易于煮烂;二是手剥的新鲜毛豆子,如果没有毛豆子就不做烂糊面。毛豆子要现剥的,现剥的毛豆子带着“胎衣”和“绿血”,鲜美无比。毛豆子起镬时尚有咬劲,所以烂糊面其实不是一塌糊涂,还有可嚼,一嚼,隐隐有点天然的甜,有点大地和太阳的香味,其味天成。

做烂糊面是在晚顿,一煮一大锅,故意留下一小半作次日早餐的“冷面”。冷面当然是要起油镬的。付了一夜,烂糊面已经凝成青青白白的一块,下油锅是用铲刀一块一块切着下的,一颤一颤的惹看。下了锅,不忙翻炒,故意让沸油炸黄一小部分面块,就有了一种油焦香。看看不够吃,可以再加点冷饭下去,就成了面夹粥,更有“骨子”了。炒冷面的味道比烂糊面崭、香、肥笃笃,入口即化,妙不可言,营养组成又极合理。天冷,能吃辣的可下点辣,保证吃出一鼻子汗,舒坦。
                              
上台盘的当然是炒浇面
那要到专门的面店去吃。宾馆也有面,那只是走过场的“主食”,人家不重视,还是到面店去吃。常熟面店的师傅大多肯动脑筋,常熟人吃面的疙瘩劲就是他们宠出来的。也可以反过来讲:这些师傅是被常熟吃客讲究出来的。讲的完整点:两者是互相推动的。


   常熟面店的面汤备有三种:一种以鳝骨猪骨等熬成,以配肉面类;一种以鱼鳞等熬成,以配鱼面类;还有一种是白汤——鸡汤。除非客人是真吃素的,或者当天要去兴福寺烧香,不然配素面的汤也用白汤。肉类面有:大肉、小肉大排、小排、肉片、肉丝、焖肉等。鱼类面有:爆鱼、鱼片、鳝丝、鳝糊、虾仁等。素面则有面筋、香菇、扁尖、 油等。也有半荤半素的,如:咸菜肉丝、咸菜走油肉、炸酱(用酱炒肉丁和豆腐干丁)等林林总总。


也有将浇头单独放置的,除了炒浇面的面浇头是直接在面里的,讲究一点的店家会将大排、爆鱼、焖肉等用小盆单独放置,食客可以取一碗店家免费提供的绍兴黄酒,在面店里边吃面边喝酒,常熟人谓之“吃早酒”,也曾是常熟面店的一道独特风景,大致类似于鲁迅笔下“孔乙己就着茴香豆吃黄酒”的情景。

  常熟吃客叫面,除了叫“浇头”,还有其他附带要求,如:宽汤、紧汤、拌、免青、重青、重面(加量)、轻面(减量)、硬点、软点……不一而足。跑堂喊:“本色划水一碗加量宽汤重青带硬哉……”其实就是一碗爆鱼面。“本色”就是爆鱼,“本色划水”是指定要连着鱼鳍的那块鱼。所谓“青”即是大蒜叶,方言中叫“大蒜花”,“重青”即是要多放大蒜花,“免青”就是不要放大蒜花。传统面店里都有跑堂,跑堂要应对许多吃客,这“一口清”已经不容易,还要讲究抑扬顿挫喊出味道喊出艺术来,难。现如今这一情景已再难觅,更多的面店都是吃客自己凭小票到取面处自己取了。
   什么浇头也不要就是“光面”。但生意场上忌讳这个“光”字,就改称“阳春面”。阳春时节,一片大好春光,意思在里头了,而且“阳春”两字喊出来跌宕有致,朗朗悦耳,喊得店堂里一片春光,也解了吃客吃不起“浇头面”的窘境,可谓一举两得。
   吃鱼面一般是宽汤,吃肉面一般是紧汤。
也有喜欢吃干头货的,就叫“拌”。一般的面店没有羊肉面,那时羊汤店供应的。到羊汤店你千万别叫“拌”,人家会笑你假充内行,那是“洋盘”(羊拌)的出典。

  

   也有点“双浇”的,如:鱼肉两鲜,鳝糊焖肉,虾腰……鳝丝时预制的,鳝糊是现炒的,人称“响油鳝糊”。“虾腰”即是虾仁炒腰片。咸菜鱼片是白汤,也要现炒的。这样的面叫“炒浇面”。
               
    旧时吃炒浇面有点阔少派头
。发展到今天,常熟人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炒浇面的“受众”大大扩展;到后来,除了焖肉、本色等少数几种,其它的浇头都发展为炒浇了。大排、鱼排等也考究现汆现吃,本质上也是炒浇。

   现在的面店不用跑堂,采用半自助的形式,很好的。店堂和厨房之间有一个大窗相通,吃客就在那里向面师傅“点面”。要咸要淡要宽要紧要加点咸菜开开胃什么的,你只管开口就是,一律不加钱。堂内堂外有了一个沟通,又目睹炒浇面的制作过程,吃客心里很踏实。炒浇的面起锅要早一点点,面条的最后催熟靠的是随即下碗的、沸烫的浇头。这一催,面条吸纳了浇头的浓汁,就鲜得“透”了。这是炒浇面所以入味的缘由了。

   有客自远方来,我常会自豪的领他们去吃常熟炒浇面。那些面店当然是我反复试吃过的,有把握,他们准能一吃难忘。下次再来,他们大多还念念不忘,提议“再去那个店吧”。店名倒不一定记得住的。其中一家只记得一个“豪”字,因为我名字中也有这个字。原来是“豪客来”。在常熟,认真经营炒浇面的店家不少,我吃过而且记住了的就有嵩山、方桥、豪客来、老地方等多家。


   面店经营的认真与否,一看浇头,二看汤汁,三看面条。面下锅,到一定火候,就用长筷捞起,面并不直接进碗,而是要捞到竹制的“笊篱”里过渡一下。右手捞面,左手不停地颠簸笊篱,把锅水沥掉。经过反复过面,锅里的水总有点浑,碱性重,所以锅水是沥的越干越好,否则会使面汁稀薄或变味。这就是美食家为什么要赶“头汤面”的原因。锅水沥得如何,老吃客一看便知—一面在锅里打成团,小岛似的不易散开的便是沥得干的。

   

   蕈油面是常熟的一个传统的特色面点,是虞山特产松树蕈的派生产品,松树蕈和蘑菇不同,和一般的蕈也不同,特别有咬劲,有天然的鲜味,有野鸡肉的口感,妙。传统特色产品可以改进,但改时一定要慎之又慎,稍有草率就会失去特色,就拉倒吧。比如蕈油面不宜用色拉油,要用上等的菜油和麻油。不都是素面吗?不一样,不信,你试试看。有些东西是说不清的,都说清了,世界就只有意义没有意思了。
   饮食文化是最讲究实惠的文化。常熟炒浇面很实惠、很平民、很日常、很江南,平凡中见不平凡,人缘极好,品味不低,是值得为之写这篇文章的。

   如是,来常熟的外地朋友除了来吃大闸蟹、叫化鸡,还可以去定点的面店品尝一吃难忘的常熟面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6-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18 天

股市捉妖记结构深研究飞飞浪王波浪研究家园无影无棕学术交流家园大盘不是我家开的

发表于 2012-2-11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江苏常熟老李</i> 于 2012-2-11 15:13 发表 <a href="http://bbs.macd.cn/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5988575&ptid=2032545" target="_blank"><img src="http://bbs.macd.cn/images/common/back.gif"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a><br />

<br />
<img src="images/smilies/q10.gif" smilieid="54" border="0" alt="" /> 雾版 吃了没有?老李中午吃的是“江西米粉”自己炒的<img src="images/smilies/titter.gif" smilieid="66" border="0" alt="" />
<br />
饥饿中...
看了哥哥推的这些美食更饿啦呀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7-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26 天

发表于 2012-2-13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垂涎欲滴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518 天

发表于 2012-2-13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lizeeo 于 2012-2-13 09:08 发表
垂涎欲滴
#*22*#

#*29*# #loveliness# 哈哈 我请客 你会钞#*d1*#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6-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336 天

行云流水话投资

发表于 2012-2-13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前方有雾 于 2012-2-11 14:47 发表
诱人食欲,赞一个#*d1*#

#*d1*# #*d1*# #*d1*#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22 23:59 , Processed in 0.040251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