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andar

[大盘交流] 边走边看

   关闭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56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韦德真棒!
热队牛B !
#*29*# #*29*# #*2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6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2-5-26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起了2008年4月22日以来写给证监会的四封信

周五,首批无锁定期新股今日亮相,中国股市爆炒新股顽疾终于得以切除,4年前我向证监会倡导的《实行全流通发行的上市制度》的建议也终于见到成效。

这是2008年4月22日个证监会领导及个相关部门的邮件:

实行全流通的发行上市制度
实行全流通的发行上市制度TO: 1 More1 recipient
CC: 8 recipientsYou 8 More
BCC: recipientsYou

Hide Details
FROM:TO:CC:



尊敬的女士/先生,并转呈证监会尚主席及各位副主席、主席助理阅:



大家好。

给你们写这封信,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感情。做为一位投资者,多年来得益于中国资本市场太多。可以理解,对于那些对权贵毫无好感与兴趣却还要生存下去的人们而言,资本市场总不失为一种选择。而对于那些选择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而言,或许没有比中国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更为重要的了。

2005年以来,中国证监会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重建了中国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基础,逐步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信任。当然,一些遗留问题难免,新的问题总会发生,因为,这才是生活的多姿多彩,这才是生活的趣味和意义。

为中国资本市场长远计,给你们写这封信,是想和你们探讨一下讨如何改进存在明显缺陷的我国A股股票发行上市制度的问题。

恕我直言,现行的中国A股股票发行上市制度,无论IPO还是再融资,基本上是一种非全流通的发行上市制度安排。其主要表现为,发行一旦完成后,总有相当规模甚至占绝大多数的股份不立即上市流通,而处于期限不尽相同的限售状态。这种人为的限售制度安排,严重扭曲了供求关系及其预期,直接造成我国A股上市公司融资发行价格尤其IPO价格过高,是发行上市首日二级市场价格涨幅过高的病根。

非全流通发行上市制度安排的危害表现在,发行市盈率过高,上市首日市盈率更高!目前我国境内主板、中小板市场的IPO发行市盈率分别平均高达23倍和28倍左右,IPO上市首日市盈率则分别平均高达30倍和50倍左右。如此高的市盈率,焉能持续?!

客观地说,目前我国的A股股票发行上市制度是一个事实上明显偏袒卖方、不利于买方和制造股市“气泡”的制度安排。这种非全流通的发行上市制度一日不改变,终将是中国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之一。

改进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立即将目前的非全流通发行上市制度改为全流通的上市发行制度:也即在发行完成后,无论网下还是网上,无论定向还是非定向,也无论战略还是非战略,更无论控股还是非控股,一律统统同时全流通。当然,上市公司董事会出于自愿原则自行决定的期权限售除外。

这样,也就坚持了“市场面前所有股份一律平等”的同股同权原则,被严重扭曲的供求关系将得以恢复并正常发挥作用,危害市场多年的“发行市盈率过高,上市首日市盈率更高”的市场痼疾就会自然根除。

余以为,全流通上市发行制度将会进一步夯实中国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基础。

历史证明,唯有公平、公开、公正的资本市场才可以持续。历史也将证明,可持续的资本市场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并开拓新的未来的重要基石。各位重任在肩,责无旁贷。

未知妥否?敬请指正。



此致,



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一位普通投资者
2008年4月22日






在2008年6月15日和16日的邮件信函中,我再次指出:“历史证明,唯有公平、公开、公正的资本市场才可以持续。历史证明,任何自以为聪明或打着各种旗号直接干预供需、干预市场的思想和行为都是愚蠢的,结果只会伤害市场。

[ 本帖最后由 andar 于 2012-5-26 16:19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6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2-5-26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2008年6月16日给证监会领导及个相关部门的邮件

建议:立即施行全流通的上市发行制度

Hide Details

FROM: an da
TO: csrcbgt@csrc.gov.cn
CC: csrcfxb@csrc.gov.cn
csrcscb@csrc.gov.cn
csrcfx@csrc.gov.cn
csrcjgb@csrc.gov.cn
csrcssb@csrc.gov.cn
3 More...

Message flagged

Monday, June 16, 2008 1:16 PM








尊敬的女士/先生们,并转呈证监会尚主席及各位副主席、主席助理阅:



大家好。

给你们写这封信,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感情。做为一位投资者,多年来得益于中国资本市场太多。可以理解,对于那些对权贵毫无好感与兴趣却还要生存下去的人们而言,资本市场总不失为一种选择。而对于那些选择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而言,或许没有比中国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更为重要的了。

2005年以来,中国证监会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重建了中国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基础,逐步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信任。当然,一些遗留问题难免,新的问题总会发生,因为,这才是生活的多姿多彩,这才是生活的趣味和意义。

为中国资本市场长远计,给你们写这封信,是想和你们探讨一下讨如何改进存在明显缺陷的我国A股股票发行上市制度的问题。

恕我直言,现行的中国A股股票发行上市制度,无论IPO还是再融资,基本上是一种非全流通的发行上市制度安排。其主要表现为,发行一旦完成后,总有相当规模甚至占绝大多数的股份不立即上市流通,而处于期限不尽相同的限售状态。这种人为的限售制度安排,严重扭曲了供求关系及其预期,直接造成我国A股上市公司融资发行价格尤其IPO价格过高,是发行上市首日二级市场价格涨幅过高的罪魁祸首。

非全流通发行上市制度安排的危害表现在,发行市盈率过高,上市首日市盈率更高!目前我国境内主板、中小板市场的IPO发行市盈率分别平均高达23倍和28倍左右,IPO上市首日市盈率则分别平均高达30倍和50倍左右。如此高的市盈率,焉能持续?!

客观地说,目前我国的A股股票发行上市制度是一个事实上明显偏袒卖方、不利于买方和制造股市“气泡”的制度安排。这种非全流通的发行上市制度一日不改变,终将是中国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之一。

改进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立即将目前的非全流通发行上市制度改为全流通的上市发行制度:也即在发行完成后,无论网下还是网上,无论定向还是非定向,也无论战略还是非战略,更无论控股还是非控股,一律统统同时全流通。当然,上市公司董事会出于自愿原则自行决定的期权限售除外。

这样,也就坚持了“市场面前所有股份一律平等”的同股同权原则,被严重扭曲的供求关系将得以恢复并正常发挥作用,危害市场多年的“发行市盈率过高,上市首日市盈率更高”的市场痼疾就会自然根除。

余以为,全流通上市发行制度将会进一步夯实中国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基础。

历史证明,唯有公平、公开、公正的资本市场才可以持续。

历史证明,任何自以为聪明或打着各种旗号直接干预供需、干预市场的思想和行为都是愚蠢的,结果只会伤害市场。

历史也将证明,可持续的资本市场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并有可能为人类知识和价值增长重新作出贡献的基石。

各位重任在肩,责无旁贷。

未知妥否?敬请指正。



此致,



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一位普通投资者

                                       2008年6月16日

[ 本帖最后由 andar 于 2012-5-26 16:19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6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2-5-26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2010年1月18日给证监会领导及个相关部门的邮件

建议:立即施行全流通的上市发行制度

Hide Details
FROM: an da
TO: csrcbgt@csrc.gov.cn
CC: csrcfxb@csrc.gov.cn
csrcscb@csrc.gov.cn
csrcfx@csrc.gov.cn
csrcjgb@csrc.gov.cn
csrcssb@csrc.gov.cn
3 More...

Message flagged

Monday, January 18, 2010 11:18 PM






尊敬的女士/先生们,并转呈证监会尚主席及各位副主席、主席助理阅:



大家好。

鉴于:一,证监会至今没有探索出一个充分考虑到中国偏好炒作新股客观环境的发行制度,机械照搬套用西方至少在发行领域失灵了;二,目前施行的发行制度明显偏袒发行方,均衡发行成功与失败的原则无处可寻;三,不改革发行制度的情况下大规模高市盈率滥发股票危害了证券市场的未来长期稳定,实乃错上加错。有鉴于此,再次给你们写这封信。

其实,这是2008年4月和6月给你们写的一封信。

给你们写这封信,更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感情。做为一位投资者,多年来得益于中国资本市场太多。可以理解,对于那些对权贵毫无好感与兴趣却还要生存下去的人们而言,资本市场总不失为一种选择。而对于那些选择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而言,或许没有比中国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更为重要的了。

2005年以来,中国证监会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重建了中国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基础,逐步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信任。当然,一些遗留问题难免,新的问题总会发生,因为,这才是生活的多姿多彩,这才是生活的趣味和意义。

为中国资本市场长远计,给你们写这封信,是想和你们探讨一下讨如何改进存在明显缺陷的我国A股股票发行上市制度的问题。

恕我直言,现行的中国A 股股票发行上市制度,无论IPO还是再融资,基本上是一种非全流通的发行上市制度安排。其主要表现为,发行一旦完成后,总有相当规模甚至占绝大多数的股份 不立即上市流通,而处于期限不尽相同的限售状态。这种人为的限售制度安排,严重扭曲了供求关系及其预期,直接造成我国A股上市公司融资发行价格尤其IPO价格过高,是发行上市首日二级市场价格涨幅过高的罪魁祸首。

非全流通发行上市制度安排的危害表现在,发行市盈率过高,上市首日市盈率更高!2008年,我国境内主板、中小板市场的IPO发行市盈率分别平均高达23倍和28倍左右,IPO上市首日市盈率则分别平均高达30倍和50倍左右。如此高的市盈率,焉能持续?!

事态发展到现在,愈演愈烈,目前主板市场动辄30-50倍的发行市盈率,中小板动辄40-60倍的发行市盈率,创业板动辄60-80倍的发行市盈率,令人望而生畏!如不立即纠正发行制度的错误,必将威胁到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实非中国之福!

客观地说,目前我国的A股股票发行上市制度是一个事实上明显偏袒卖方、不利于买方和制造股市“气泡”的制度安排。这种非全流通的发行上市制度一日不改变,终将是中国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之一。

改进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立即将目前的非全流通发行上市制度改为全流通的上市发行制度:也即在发行完成后,无论网下还是网上,无论定向还是非定向,也无论战略还是非战略,更无论控股还是非控股,一律统统同时全流通。当然,上市公司董事会出于自愿原则自行决定的期权限售除外。

这样,也就坚持了“市场面前所有股份一律平等”的同股同权原则,被严重扭曲的供求关系将得以恢复并正常发挥作用,危害市场多年的“发行市盈率过高,导致上市首日市盈率更高”的“炒新”市场痼疾也就会自然根除。

余以为,全流通上市发行制度将会进一步夯实中国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基础。

历史证明,唯有公平、公开、公正的资本市场才可以持续。

历史证明,任何自以为聪明或打着各种旗号直接干预供需、干预市场的思想和行为都是愚蠢的,结果只会伤害市场。

历史也将证明,可持续的资本市场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并有可能为人类知识和价值增长重新作出贡献的基石。

各位重任在肩,责无旁贷。

未知妥否?敬请指正。



此致,



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一位普通投资者

                              2008年4月、6月,及2010年1月18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 天

大盘不是我家开的将上证指数拆解到底无影无棕学术交流家园

发表于 2012-5-27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监管制度不健全、处罚手段不完善的前提下,造假上市骗钱零成本
骗子公司的股票一上市,原始股东即可立即套现,投资者只会受伤的的更严重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3-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6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2-5-27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照某些人的逻辑,杜绝“骗子公司”上市的最好办法就是关掉股市,因为:
       “在监管制度不健全、处罚手段不完善的前提下,造假上市骗钱零成本。
          骗子公司的股票一上市,原始股东即可立即套现,投资者只会受伤的的更严重”。

我想,多数人会认为,这“某些人”和欲随意限制股票流通的“那些人”一样,他们的脑袋和蛋肯定都被驴踢了。

天下没有一个股市能够绝对避免“骗子公司”上市,关闭股市更是因噎废食般的蠢行,而被限制流通的股票在限制期满后最终还会全流通,那么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摆在那里了:倒不如在最开始就实施全流通IPO,一下就把发行价降到合理水平,至少会让骗子们尽量少套现些吧!然后,司法追溯,让骗子们人财两空,又有什么好怕得哪?应该恐惧和害怕的是骗子。

无论如何,识别骗子公司的办法绝对不是随意限制股权流通,它们原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 本帖最后由 andar 于 2012-5-28 09:38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 天

大盘不是我家开的将上证指数拆解到底无影无棕学术交流家园

发表于 2012-5-28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杜绝骗子公司而关掉股市的想法绝对是脑袋和蛋被驴踢了
不过目前环境下相信所谓的司法追溯可以杜绝骗子公司,脑袋和蛋也肯定是被驴踢了
还在等待上市的600多家公司,究竟有多少没有作假的,假以时日,真相就会大白
延长原始股东的股票锁定期,进一步完善监管和处罚制度,保证在锁定期内查出问题的原始股东能够被确实地处罚,这样才能减少作弊上市行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3-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6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MACD商学院案例分析

常识:任何国家马路上的机动车交通事故永远不可能消失,就像即便美国股市也永远不能杜绝骗子公司上市一样,无论这个国家的相关监管多么完善。

话说,有这么一个国家的政府,为了根治交通事故与骗子公司上市,经过长期认真调研,同时出台了两项政策。
      政策案例1:自即日起,实施禁止1/2机动车出行的限行政策;
      政策案例2:自即日起,实施禁止IPO公司原始股东股票流通3年的限售政策。

就此两个政策案例,MACD商学院在技术与逻辑层面向公众提出了三个问题:
      A,这个政府的脑袋和蛋是不是被驴踢了哪?!
      B,即便政府如此愚蠢限行、限售,马路上的交通事故仍旧发生,IPO骗子公司依然存在,而且很多骗子公司的骗局在IPO后10年、20年才被揭穿,又该怎么办哪?
      C,如果限行、限售的逻辑是正确的,肯定要加大限行的比例与限售的期限,那么如此愚蠢限行的比例要增加到多少才算结束哪?难道要一直限制到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了吗?同样,如此愚蠢限售的期限要到何时才能算个了结哪?难道要限售100年?直至关闭股市?

更为重要的,就此两个政策案例,MACD商学院还在权利层面向公众提出了三个问题:
      A,在和平年代与非突发事件爆发时期(如非典),宪法究竟有没有赋予政府权利实施限行、限售?
      B,被限行、限售对象拥有的宪法赋予的出行与股权自由流通权利受到严重侵犯,如何维权?
      C,宪法无罪推定的法制精神与原则受到肆意践踏,怎么办?

MACD商学院静候公众的意见。同时,MACD商学院愿就一个可悲而又不可否认的事实与公众分享:
      独裁专制的国家限行、限售频发,而自由民主的国家罕见。

[ 本帖最后由 andar 于 2012-5-29 10:45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6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大早原想谈谈欧元的,正事不能误!

美元的走向不明白。
但欧元下破1.20的可能性很大。
当然,如果欧元1.20的中位线被有效击破,1.00恐怕是挡不住的,见0.80的机会难以排除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6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自5月18日全流通IPO新政实施以来,共计4只中小板、两只创业板、1只主板公司上市,运行平稳,so far so good。

当然,如果还**根治不了胡炒新股的痼疾,那就再让战略投资者所持股份部分流通或全流通,再不行,就让原始股东所持股份部分流通或全流通。看看炒新股TND的究竟有多少钱?

其实,它们没有几个钱,网下配售全流通就够它们喝一壶的。反正有诸多后手,边走边看,不急。

只是,随着炒新股得以根治,上市首日涨幅、成交的临时停牌措施就可以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6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维持反周期政策,避免通缩螺旋 □余永定

摘要: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可能存在的希腊“退欧”风险?新一轮投资提速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专家认为,中国当前经济形势与2008年不一样,“稳增长”不是“保增长”,在危机中更应推进调结构。

(正文)尽管欧盟领导人一再保证,但两年多后,我们仍看不到欧洲债务危机缓和的迹象。最近,欧洲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提及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可能性时对欧洲议会说,没有“B计划”。巴罗佐的话是为了安抚人心。但是,在经历了多次的失望后,中国已无法按字面意思理解欧洲政客的保证,就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承诺能够兑现几分。中国应该准备好自己的“B计划”,以应对希腊脱离欧元区。

 事实上,希腊无法履行援助义务的可能性正与日俱增。如果果真如此,而“三驾马车”(欧洲委员会、欧洲央行和IMF)因此削减金融支持,那么希腊之退出欧元区将成不可避免之势。如此,中国必须为随之发生的全球金融动荡和长期后果做好准备。

 首先,中国并不能免疫于金融传染病。希腊“退欧”将冲击持有外围欧元区成员国主权债务的欧洲银行业。去杠杆化的震波又会传播到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

 尽管中资银行和金融机构在欧元区主权和银行部门资产上的风险敞口可以忽略不计,但希腊退出后造成的资本逃离风险市场风潮,将不亚于甚至超过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台后几周的程度。与2007年和2008年相比,外国投资者所持有的新兴市场资产大大增加,因为这些国家在近几年经济相对较为坚挺,而发达市场金融资产回报率又实在太低。

 事实上,去年年底欧洲金融市场在崩溃边缘摇摇欲坠时,中国便已经历了去杠杆化的冲击。随着欧洲银行遭遇重创,人民币汇率连跌11天,即使中国的经常项目一直是盈余。新兴市场货币和其他资产在二季度的表现表明,去杠杆化已再次开始。第一季度令人失望的增长数据让外国投资者考虑投资中国时更加谨慎。希腊的退出将是一根导火索,必然导致经济周期疲软期收紧国内货币条件。

 因此,现在提出加速资本项目自由化的观点可谓不合时宜。相反,中国人民银行和其他相关部门应该考虑资本管制、暂时休市和紧急流动性注入。这些措施与欧元区在希腊退出时所将实施的措施并没有什么不同。在理想的情况下,如此反应将能得到G20国际合作伙伴的配合。自2008年以来,此类配合的基本条件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

 此外,中国必须形成一个中期计划,以应对希腊退出欧元区的经济后果。如果金融传染病程度有限,希腊是唯一的受害者,那么欧元区产出尽管将受严重打击,但不至于出现灾难性后果。尽管如此,欧盟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必须做好应对出口部门大量失业的准备。

 日本的经验表明,由金融危机引发的衰退可以维持极长时期,因为去杠杆化是一个长期过程。很有可能,如今的衰退将在美国和欧盟肆虐多年。因此中国政府必须有一个中长期计划以修正因全球长期衰退带来的问题。中国需要应对失业率飙升的问题,并将财政资源配置给个人,以保证维持其福利水平和社会稳定。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不能让旨在转变中国增长模式、使其更偏重于内需的结构性改革缩水。

 此外,净外国资本流入至少将在未来几个季度内有所减少,在总需求不足之时,这将影响国内货币条件。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将必须维持反周期政策,以避免通缩螺旋。人民币应该获得充分的双向调整灵活度。

 最后,中国应该做好施以援手的准备。为确保希腊退出后欧元区一体化不会受到后续威胁的冲击,中国必须加入国际合作,通过IMF建立一个拥有充分信誉的防火墙。但是,欧元区特别是德国,必须深刻认识希腊退出的基本原因,并承诺朝财政联盟的方向前进,并认识到对其他高风险成员国采取只顾紧缩不论其他的政策是死路一条。

 建立胜任的防火墙和欧洲做出结构性改革承诺将能极大地安抚市场,降低对中国的风险。换句话说,中国的援助必须“将钱用于潜在好结果”。

 当然,IMF治理改革也应该被纳入讨论议题。与此同时,欧元区也必须对外国投资更加开放,富于现金的中国公司应该继续通过FDI和公司收购寻找在欧洲投资的机会。

 潜在的希腊“退欧”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给中国带来完全不同的新挑战,中国不能因风险敞口小而高枕无忧,需要马上制定出立足现在、着眼未来的作战计划。(来自Project Syndicate)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6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0 andar 的帖子

评论

      这篇文章应该出现在去年12月中旬,最迟也要在今年1月中旬完成,当去年11月份或12月份中国PPI同比通胀率大幅滑坡,昭示中国生产领域通缩将很快来临的时候。5个月后,这篇《避免通缩螺旋》的文章才见诸报端,这就是中国一流经济学家的水平。

      大多数要比余永定先生还要差得多。这不,5月10日中央银行的精英们在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竟然还要“关注未来通胀”!在生产领域通缩的时候,还在关注通胀,这些人的脑袋和蛋肯定都被驴踢了,可惜了纳税人的钱,养活了这么一堆白痴!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6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2-6-1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China Manufacturing Expands Less Than Forecast in May

2012年5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50.4%,比上月回落2.9%

2012年06月01日08:59     科技信息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4%,比上月回落2.9个百分点。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4%,比上月回落2.9个百分点。显示经济增速出现一定幅度回落。但该指数连续6个月保持在50%以上,反映出经济增长势头并没有改变。当前经济增速短期回落,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了新的衰退阶段。在关注经济增速回落同时,也要看到经济发展向好的一面。
    从11个分项指数来看,同上月相比,除产成品库存指数上升外,其余指数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购进价格指数降幅最大,达10个百分点;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积压订单指数降幅超4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回落幅度较小,在1个百分点以内。
    分行业来看,金属制品业、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制造业、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和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等10个行业高于50%,其余11个行业均低于50%。从企业规模来看,大中型企业高于50%;小型企业低于50%。
    针对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情况,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认为:“5月份PMI指数出现较大幅度回落,与经济增长率回落的趋势是一致的。新订单指数较大幅度回落,预示未来企业开工率可能进一步降低,经济增速可能继续回落。目前宏观经济政策已经在进行有针对性的预调微调,特别在稳定投资方面出台了较多措施,受其影响,预计经济回落态势将趋于平稳。”
    新订单指数回落至50%以下。本月新订单指数为49.8%,比上月下降4.7个百分点。从行业看,金属制品业、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制造业、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和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等11个行业高于50%;专用设备制造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和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运输设备制造业等10个行业低于50%。从区域看,东部和东北部高于50%;中部和西部低于50%。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高于50%;小微型企业低于50%。
    生产指数回调明显。本月生产指数为52.9%,比上月下降4.3个百分点。从行业看,金属制品业、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和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等14个行业高于50%;汽车制造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和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运输设备制造业等7个行业低于50%。从区域看,东、西部和东北部高于50%;中部低于50%。从企业规模看,大型和中型高于50%;小微型企业低于50%。
    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均有回落。本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0.4%,比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从行业看,金属制品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纺织服装服饰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等10个行业高于50%;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11个行业低于50%。从区域看,中、西、东北部高于50%;东部低于50%。从企业规模看,中型和小微型企业高于50%;大型企业低于50%。
    本月进口指数为48.1%,比上月下降2.4个百分点。从行业来看,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和金属制品业等5个行业高于5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和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业等16个行业低于50%。
    产成品库存指数有所上升。本月产成品库存指数为52.2%,比上月上升2.7个百分点。从行业来看,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纺织业等13个行业高于50%;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运输设备制造业3个行业位于50%;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和纺织服装服饰业5个行业低于50%。
    购进价格指数大幅回落。本月购进价格指数为44.8%,比上月下降10.0个百分点。从行业来看,烟草制品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制造业等6个行业高于50%;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15个行业低于50%。
    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说明
    1.主要指标解释
  采购经理指数(PMI),是通过对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结果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指数,它涵盖了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具有较强的预测、预警作用。PMI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时,反映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经济收缩。
  2.调查范围
  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中制造业的31个行业大类,从全国抽取820家样本企业进行调查。
  3.调查方法
  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采用PPS(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抽样方法,以制造业行业大类为层,行业样本量按其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分配,层内样本使用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成比例的概率抽取样本。
  本调查采用联网直报的调查方式对企业采购经理进行月度问卷调查。
  4.计算方法
    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问卷涉及生产量、新订单、出口订货、现有订货、产成品库存、采购量、进口、购进价格、原材料库存、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等11个问题。对每个问题分别计算扩散指数,即正向回答的企业个数百分比加上回答不变的百分比的一半。
    PMI是一个综合指数,由5个扩散指数(分类指数)加权计算而成。5个分类指数及其权数是依据其对经济的先行影响程度确定的。具体包括:新订单指数,权数为30%;生产指数,权数为25%;从业人员指数,权数为20%;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权数为15%;原材料库存指数,权数为10%。其中,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逆指数,在合成PMI综合指数时进行反向运算。
    5.季节调整
  采购经理调查是一项月度调查,受季节因素影响,数据波动较大。现发布的PMI综合指数和各分类指数均为经季节调整后的数据。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6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2-6-1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5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50.4%,比上月回落2.9个百分点

短评:糟糕的数据加上糟糕的欧元区分别像强心针与镇静剂,会让悠哉悠哉的ZF官员们清醒些,迫使它们在余下的9个月任期内(2012年6月初至2013年3月中)干些事。当然,一定是在它们处理好“避免人走茶凉”的事情之余。

我们就道一句:“GRD们,辛苦了!”

[ 本帖最后由 andar 于 2012-6-1 21:32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6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2-6-1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

坏事就像黎明前的黑暗一样,缺了它不中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6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2-6-7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夜半欧洲杯,
早晨NBA,
四年碰一回,
焉能不美不醉?

边走边看,
边喝啤酒边干,
抬望醉眼,
颗颗芳心乱窜。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544 天

发表于 2012-6-8 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29*# #*22*# #*d1*#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7-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6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2-6-13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8 andar 的帖子

深交所: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取得积极效果

周少杰


 自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实施以来,深市共有18只新股完成发行,12只新股上市。改革实施后,新股定价水平渐趋合理,“三高”现象有所缓解,炒新行为得到遏制。

 机构投资者参与网下认购的积极性提高,在新股定价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深交所统计数据显示,改革后发行的18只新股平均每只获得118家配售对象的报价,较改革前提高了69%。每家配售对象的平均报价申购数量增至650万股,较改革前增加了72%。

 新股定价水平渐趋合理,高市盈率、高发行价以及超募资金过多的现象有所缓解。数据显示,改革后发行的18只新股发行市盈率平均为30.61倍,仅较行业市盈率高4.23%,而改革前较行业市盈率高22.56%。改革后每只新股平均超募资金为1.34亿元,较改革前下降38%。

 新股上市首日开盘收盘价格变动幅度显著降低,定价机制进一步完善。网下配售股份锁定期的取消增加了新股上市首日可流通股份,促进买卖双方充分博弈,新股上市首日定价更趋合理,非理性炒作得到有效抑制。数据显示,改革后上市的12只新股平均开盘、收盘涨幅分别为7.48%、7.62%,而改革前新股平均开盘、收盘涨幅分别为26.03%、24.15%。此外,12只新股上市首日有6只破发,破发比例为50%,而改革前48只新股上市首日仅有7只破发。

 新股上市后,机构投资者卖出新股及买入新股的比例略有提高。改革后上市的12只新股,网下配售机构首日卖出比例平均为52.41%;首日后10个交易日卖出比例为10.67%,合计卖出比例63.08%。改革后上市的12只新股,上市首日机构投资者买入比例平均为1.58%,高于改革前的1.08%;首日后10个交易日买入比例平均为2.32%,略高于改革前的1.85%。

 深交所表示,统计数据表明,新股上市首日定价机制进一步完善,发行价格逐步反映公司价值,炒新行为得到抑制,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均衡协调健康发展的目标初步实现,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积极效果


评论:治理市场还要靠市场化的方法,不能拍脑袋,想当然。炒新问题乃中国市场顽疾,久治不愈,何也?不是问题难,而是监管者的脑袋被驴踢了,老是往控制、限制等非市场化的歪道上想。其实,问题很简单,放开愚蠢的限制,让TND胡乱炒新的放马过来试试?!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62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2-6-15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6 andar 的帖子

夜半欧洲杯,
早晨NBA,
四年碰一回,
不美不醉不归!

边走边看,
边喝啤酒边干,
抬望醉眼,
颗颗芳心乱窜。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6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夜半欧洲杯,
早晨NBA,
四年碰一回


同感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23 04:54 , Processed in 0.030745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