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148|回复: 6

中南海问计全国 经济刺激方案两会后再升级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70 天

发表于 2009-2-22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南海问计全国 经济刺激方案两会后再升级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zhang0016 浏览:2148 回复:6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报记者 公培佳 实习记者 杨卓卿 北京报道

  2009年全国“两会”进入倒计时,重头戏《政府工作报告》修订也进入最后时刻。

  春节过后,受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邀请,中南海连续迎来5批客人,目的只有一个,把脉中国经济,为《报告》征求意见稿提建议。

  《华夏时报》记者独家采访多位走进中南海的专家和基层代表了解到,大家对保增长普遍乐观,而“两会”要商议的头等大事是促就业。

  一位与会专家对《华夏时报》记者透露,中央目前对经济形势已有明确判断,主要担心信心的恢复,“两会”后会有一揽子刺激经济计划出台。

  中南海“问计”全国

  2月6日,春节气氛还很浓厚,10位受邀的智囊走进中南海。

  上午9点开始,他们围坐在一张椭圆形的会议桌前,就前一天下发到手的《报告》征求意见稿发表建议。“每人发言10分钟,总理希望多听到意见和建议,但并不局限于《报告》所列条款。”一位与会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透露。

  记者多方采访获悉,这10位政府智囊的参会情况分别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谈宏观、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小济谈外贸、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谈改革、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张汉亚谈投资、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李强谈保障、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谈财税、中国社科院工业研究所副所长金碚谈工业、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谈金融、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谈产权、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谈农业。

  无独有偶。2月12日,13名基层群众代表也走进了中南海参加座谈会,他们中有种粮大户、返乡农民工、应届毕业生,还有四川灾区的公务员和镇卫生院医生。

  再加上其间与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科教文卫代表,以及企业界的3次座谈。短短一周内,5次座谈会,即将提请全国人大审议的《报告》汇集了社会各界的智慧。

  “《报告》的主线在年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定调了。”张汉亚接受《华夏时报》专访时认为,两会将更好地落实和执行。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调是“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

  保增长呈“微笑曲线”

  保增长将是“两会”讨论的重中之重。

  2月12日的座谈会上,温家宝对基层代表坦言:“当前,我们应对金融危机正处在不进则退的爬坡阶段。”

  记者采访了解到,上述政府智囊对年前提出的保增长目标,多数持乐观态度。尤其在2008年12月和今年1月的宏观数据发布后,他们更是看到了经济转暖迹象。

  “我是最乐观的。”张汉亚表示,早在去年11月经济就见底了,如果随后的12月还是在徘徊,从现在开始就已经往上走了;事实上,国际经济环境随着美国和欧洲连续推出刺激计划,接下来也不会坏到哪里去。他给记者画出的经济曲线是V字形。

  智囊中同样乐观的还有李扬和贾康等。

  “2009年将呈现介于V字与U字之间的调整。”李扬公开解释整体经济正处于上升通道时表示,要回到以往的高增长还要一段时间,全年GDP可高看9%。

  尽管卢中原对《华夏时报》强调了信心,并用U字形来形容经济运行曲线,但他同时认为,目前还不能说处于上行阶段了。

  据卢中原介绍,国内实体经济受到的冲击正日益显现,民营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尤其明显,融资渠道还有瓶颈。

  相比之下,只有张小济在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表示:“对于经济形势,在这个情况下,大家的期望值都不能太高;中国希望一枝独秀还需要更多努力,尤其是在出口这方面。”
参与人数 1奖励 +50 热心 +1 时间 理由
送人听闻 + 50 + 1 2009-2-22 11:01 论坛有你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0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2-22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促就业是头等大事

  保增长最关键的是“就业”大考。

  据官方统计,今年约有2500万人找工作困难,还有610万应届毕业生加入找工作大军。“今年是30年来就业问题最严峻的一年。”李强在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称。

  本报了解到,尚未定稿的《报告》将把促就业放在头等位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对《华夏时报》表示,除了统计数据,隐性失业依然严重。

  本报记者独家获悉,不久前国务院出台的促进大学生就业“国七条”中,将有五条被写进《报告》,包括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等。

  “保住了企业,就保住了就业。”张小济认为,企业正处于“产业升级”阶段,现在如果关门,对生产力的破坏会很大。李强开了两个药方:一是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岗位供给;二是疏通就业渠道,更合理地配置资源。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0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2-22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大焦点预热“两会”

  除增长和就业,本报获悉还有八大热点将在“两会”上被关注,包括:三农、稳定资本市场、楼市调整、医改细则、社保建设、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教育改革。

  据了解,在中南海座谈会上,谈论焦点始终围绕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加快小城镇和县域经济发展、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展开。

  “卫生院30多年没有分来过一个大中专生。”来自基层的王柏林医生反映的情况引起温总理高度重视,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饶克勤在座谈会上,重点对加强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建设谈了建议。

  另外,张文魁表示:“中小板推出时机到了,两会肯定会围绕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热议。”

  全国政协委员迟福林在座谈会后立即回到了海南,18日他在电话里告诉《华夏时报》,他正准备两会提案,重点关注粮食安全。

  在新华网2009两会大型互动节目“总理,请听我说”中,数以万计的留言,更多集中在民生上:“希望将房价降下,让普通老百姓有房住”、“股市不要暴涨暴跌”、“老百姓要看得起病、上得起学”……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0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9-2-22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振兴计划集中推出

  按惯例,尽管《政府工作报告》不会颁布新的调控政策,但两会前后将是落实政策细则和新政研判的关键时刻。

  随着2月18日、19日两天电子信息产业和轻工业、石化产业振兴规划的补位,已明确需要振兴的九大产业中,仅有色金属产业规划待公布。

  “接下来的重点是出台产业细则。”上述专家接受采访时称。据悉,本周末率先通过的钢铁产业振兴规划细则有望公布。

  有多位专家表示,无论是国务院征求的意见,还是两会上讨论的热点,都将为下一步政策趋势埋下伏笔。

  “在马上要公布的年度财政预算里,可以看到长期建设国债会大幅增加,年度赤字会明显提高。”贾康透露,财政要继续努力实施扩张,包括政府投资拉动民间投资,财政支出会更多地增加有效供给。

  贾康认为,调整资源税时机已成熟:PPI从10%以上高位下降到2%,这时调整资源税多方都可以接受。迟福林则提出,在推进4万亿投资同时,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未来10年左右,至少还要有6万亿投资才够。

  卢中原则称,政策会继续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而房地产振兴规划能否成为“第十个”依然是个未知数。张汉亚分析,基于对地方财政下降的忌惮,房地产肯定不能过大震动。张小济却认为,房价还应该再降降。

  清华大学世界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对《华夏时报》透露:“接下来调控上大有可为的是房地产。”他支招说,靠“发补贴”、“买房落户”等政策没用,政府要与房企讲清楚,通过协商,用一次性降价的办法,促使成交量回升,然后再谈稳定。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84 天

发表于 2009-2-22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仿照1999年消费刺激计划二季度启动?
  4万亿投资及10项产业振兴规划,令中国经济刺激计划进一步落实。市场普遍认为,在投资拉动之后,将消费真正刺激起来,促进国家经济循环流动,才是保证经济复苏的根本所在。不管是经济学家提出的"把国企股票发给个人"、"每人发放1万元现金",抑或各种不同名目的消费券,以及轰轰烈烈的"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活动,都令业界看到了消费刺激的方向所在。日前,包括摩根大通等多家研究机构认为,下一阶段中国政府将会进一步出台消费刺激政策。
  究竟下一阶段还会有怎样的消费刺激手段,是否会出现一个"消费措施集中推出期"?本期"每经周末大论坛",记者邀请到了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彭刚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任若恩,共同就消费刺激措施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袁钢明:保增长必须拉动消费
  袁钢明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当下的政策内容和1998年完全一样,我预计今年将出现和1999年相似的情况--即大型投资拉动不会令宏观经济转好,由于今年经济形势极为恶劣,不会像当年一样等到半年之后才开始刺激消费,应该在第二季度就会有直接针对消费的措施出台"。
  昨日,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对《每日经济新闻》做出上述判断。袁钢明表示,从历史经验可以看出,大型项目的投资拉动或者与"调结构"相关,但肯定不会达到"保增长"的目的。如果要保持经济的增长,不去拉动消费是不行的。
  经验:消费作用巨大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刺激复苏成为要点。袁钢明回忆道,1998年中国经济严重下滑,宏观经济当时也采取了财政刺激手段,大规模的投资拉动可谓"使了牛劲",但经济增长并没有达到既定目标,全年GDP仅有7.8%。
  1999年,宏观经济形式仍旧不好。当年6月,政策明显转向--在考虑到投资令企业更加缺乏资金,上半年GDP仅5%的情况下,国家开始出台各种消费拉动措施:提高公务员和公职人员3级工资、推出低保、退休等补贴计划,降低利率以及增加旅游黄金周等,让当年的经济在当年"十一"之后就出现了反弹,最终全年GDP上涨到了7.1%。
  虽然随后宏观政策开始对消费进行了压制,重新把前两年的投资项目落实下去,但是消费的巨大作用可以明确。
  "之所以短期刺激消费之后赶紧把消费打压下去,主要和政策方向相关"。袁钢明表示,对于通货膨胀的"恐惧",令管理层始终在繁荣消费的同时有所顾虑。
  "现在还有很多人认为从2003~2007年以来的经济是过热的,而2008年对经济的压制才是正确的,我反对这种观点。"袁钢明表示,对经济增长的压抑显然是不正确的。"经济政策的目的应该保证经济增长,而不是保证通胀率低。"
  袁钢明认为,真正的经济增长应该是"大中小项目一起上",因此,对当下的产业政策中的"集中、兼并","压着产量保增长"表示不解--"调结构是无法保增长的",这只会造成产业进一步集中,让大型国企获益,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失去生存机会。
  时机:应在二季度启动
  "中国当下不会马上进入经济刺激阶段,因为全力以赴的财政投资还没有显现效果,只有事实证明项目拉动不可行,消费刺激才会真正出现。"袁钢明估计,这个消费拉动的时间应该在今年二季度,而现在所谓的放松货币政策还只是把钱放到了大企业手里,中小企业得不到资金,因此看不出和1998年的做法有何不同。
  "家电下乡以及汽车下乡给的折扣都太低,13%的降价可能都比不上一次商场促销的力度"。袁钢明认为,如果想让消费发展起来,政府应该拿出财政补贴,要么是采取措施让居民收入增长,买得起这些产品;要么是财政直接补贴给厂商,或者补贴一半给厂商,直接让农民获得实物。
  "现在不少地方政府开始出现了买房子转户籍、给农民工增加就业、保险以及培训,方向是非常正确的"。袁钢明表示,对于地方政府这种"买房子转户籍"的措施,中央没有支持但是也没有阻止,甚至未来很有可能中央也会拿出资金来刺激房地产。
  "即便是农村,诸多家用电器的使用也很充分了,靠拉动家电一个行业显然无法完成发展消费的目的。并且,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中小企业也不仅仅局限在消费领域和轻工业,房地产中也有大量民营企业",那么在国家政策转向消费政策之后,房地产和汽车还是消费中的重点,等到房价回落到一定程度,比如20%~30%的下降之后,刺激政策就会出台。由于房地产业对上下游产业链条的影响巨大,未来的消费拉动房地产业不可或缺。
  "不能等经济形势转好之后才进入股市,那个时候显然晚了"。对于资本市场,袁钢明主张投资者要有明确判断,从去年以来股市已经有了明显回升,而当经济进一步回升的时候,对股市自然有拉动作用。
  任若恩:发放消费券政策没有实质性意义
  任若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
  外贸不振,要拉动经济增长就只剩下投资和消费两种途径。在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之后,不少专家认为,接下来的第二步应当是刺激消费,而发放消费券可以成为一种比较有效的措施。不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任若恩却认为,消费需求的增长取决于收入的变化。从目前情况来看,百姓的收入不会发生大的改变。在他看来,发放消费券刺激消费的政策只是一次性的、暂时性的,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
  财政赤字承受力成为关键
  除去百姓收入无大幅提高之外,任若恩还有一个担忧,"如果对非常贫困的人群发放消费券,可能会增加他们的消费意愿;可如果发放对象涵盖范围很广,很多人便可能仅仅是花费消费券,然后把自己的钱存进银行。"
  任若恩表示,国际上已有类似先例。"美国去年实行了相似的政策,希望通过给每个家庭退税的方法以达到刺激消费的目的,现在能看出什么效果来吗,经济该衰退还是在衰退。"他认为,消费无需着力刺激,百姓收入提高之后,消费需求自然会增长。
  此外,任若恩还表示,目前我国不具备大规模减税的条件。由于近期财政收入已经在下降了,如果再减税的话,政府可用于刺激经济的资金会更加捉襟见肘。任若恩认为,增加投资实际上和减税本质上相同,即制造财政赤字。"中国政府能够承担多大的财政赤字才是财政政策的关键所在。"至于是用减税的方法、发放消费券的方法,还是投资的方法,三者之间没有根本区别。
  4万亿投资效应尚未显现
  在任若恩眼中,刺激经济实际上是财政政策的问题。"使用财政政策从来都不是好办法。如果使用货币政策效果很明显的话,各国政府都不会选择财政政策。"他认为,在目前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利用财政政策是无奈之举,这说明在刺激经济的措施上,政府已经没有了其他选择,这也就意味着必须承受它所带来的副作用。
  此外,任若恩表示,4万亿刺激经济的措施到目前为止都是"虚"的,资金还没有到位。"去年12月份时,政府增加了1000亿元投资;今年一季度又有1300亿元的投资。目前就只有这两项资金落实了。只见雷声不见下雨,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政府拿什么去投资呢?"任若恩认为,政府下一步的工作或许是发债筹资。
  4万亿投资千呼万唤出不来,投资效应远远没有显现,这时候谈论经济已经开始好转的言论为时过早,任若恩认为我国经济基本面最早在今年三季度时才有可能触底。
  刺激内需最终目的是改善就业
  任若恩强调,在缺失准确失业率的情况下,无法正确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国家统计局长期公布的是同比数据,但他认为同比数据带有很大的滞后性,使得人们分析宏观经济形势的时候也容易迷失方向。他表示,假如以追踪GDP数据变化为依据,根据昨天的数据判断今天的行情,在本身数据出炉已经延迟的情况下,无疑会延迟对于宏观经济变化的认识。而当前业内过多关注GDP的宏观经济体系,则有可能会在经济发生变化的时候出现错判当前形势的状况。
  "中国现在没有一个科学的、权威的失业率的统计,而为防止经济下滑制定宏观政策时,应该把提高就业和保增长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考虑。"他分析指出,这次经济下滑过程中主要冲击的对象将会是农民工群体,所以只有就业的改善才是刺激内需的最终目的。
  彭刚:修铁路扩机场不如多建保障性住房
  彭刚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教授。
  "在4万亿投资之后,政府新一轮的经济刺激政策重心转移到扩大消费上,思路是正确的。"彭刚表示,实现上述政策真正要面临的问题是,消费者钱包里的钱从哪里来?消费者拿到钱后愿不愿意去消费?
  面对政府或加大力度刺激消费的措施,彭刚认为,要想使刺激消费的目标顺利实现,最重要的是培养消费阶层,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增强购买力,否则所谓的扩大消费需求的措施会收效甚微。
  他指出,要抓住经济危机这样一个契机,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最终达到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的目的。
  经济前景不明消费不会振兴
  彭刚认为,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特征是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而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居民收入的不平衡。"实际上,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扩大,处于不同收入层次的居民对货币的持有和花费的观念自然迥异。"
  彭刚在分析不同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时指出,如果百姓对未来生活的预期显示将来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资金,那么即使政府的资金分配到了他们手中,他们也不愿意去消费。
  他认为,美国金融海啸凸显了周期性就业困难的矛盾。在就业成为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的阴影笼罩下,过去高收入的人群预期收入会降低,过去能够获得工作岗位的人群预期今后可能找不到饭碗,在未来形势恶化的这种情绪之下,百姓的决策就是现金为王,把钱存进银行,不会去消费。
  "我认为除非政府有更大的刺激经济动作,否则刺激消费的效果甚微。"彭刚认为,政府直接发放消费券,居民当然乐意去消费,但这种措施所带来的效应极其有限,因为按照当前数额,消费券不会有太大资金量。
  另一方面,现在大家所关心的问题是中国经济何时见底。在彭刚看来,我国百姓越是在经济状况恶化的时候,越会把钱袋紧紧捂住。"只有当商品真正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时候,他们才乐意花钱购买。"彭刚指出,在经济危机下,当政府高调倡导大力刺激消费、鼓励家电下乡的时候,相关的企业却不能够提供给消费者满意的商品。一个值得关注的事实是,如果是把库存积压的家电产品下乡到农村消费者市场去销售,而不能充分满足农民的需求,那么即使这些家用电器的价钱一降再降,农民也不愿意去购买。
  利用危机适时调整经济结构
  彭刚认为,为了保证经济增长而实施的投资拉动内需的措施,"性价比"是比较低的。比如,修铁路、建机场等大规模的投资确实可以高效地提高经济增长率,但是这些建设与百姓的收入增长关联度微乎其微。飞机场建设完成后,很难带动百姓、尤其是低收入群体有资金实力去乘坐飞机。他认为,依靠这种模式保经济增长,GDP增长率虽然好看了,但没能实际增加百姓的消费动力和意愿,国内疲弱的消费需求依旧不会改变。
  相反,如果在刺激经济增长的时候,把注意力转移到经济结构的调整上来,逐步去实现社会收入的公平,那么即使我国保经济增长的目标没有实现,但是也能够为后续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才是值得提倡的长远举措。彭刚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一直比较顺畅,经济超常规发展,百姓实际上已经预支了很多的福利。而高速增长之后总有一个回调的周期,而就目前经济基本面观察,彭刚觉得很难再出现GDP增长率超过10%的水平了。
  与此同时,经济危机提供了一个经济结构模式转换的机遇。"要利用经济危机这个契机来调整经济结构,"彭刚建议,"要放水养鱼,培育消费阶层,增加居民收入。现在政府需要做的就是提高收入相对落后人群的收入水平。建铁路、高速公路不如去为低收入群体建设廉价的保障性住房,在保证效益优先的基础上,应该更多地注重公平。"
  李大霄:消费板块不会明显突出
  李大霄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曾经获中国证券业协会多个奖项。
  沪指自创下新低1664点以来,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就认为股市已估值相对合理。昨天,他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融冰过程才刚刚开始,投资机遇已经出现。不过,对于消费板块有望获得直接刺激,甚至更多的消费刺激措施将会继去年的各项政策之后密集出台的说法,李大霄则持怀疑态度。
  综合措施中体现消费政策
  "从去年以来的经济刺激政策就可以看出,有这样一个顺序--先是投资拉动经济项目,然后是4万亿投资计划出台、各地政府配套措施、信贷放松、货币政策松动以及利率下调、保证金率下调,最后是产业规划出台。"李大霄表示,这一系列政策的逻辑非常明显,先有规划再有振兴。
  "不仅仅是投资拉动,事实上也有很多的税收优惠、银行让利以及产业扶持等。"李大霄认为,在综合措施中就已经有了消费政策的体现。
  想要消费,人们首先要有钱,比如个税起征点提升的内容就可以划到减免税政策里,调高工资政策也可以从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增加个人收入,或者是提高困难人员收入"的内容中看到要求。当然,各种政策执行的侧重点不同,比如提高个人收入、发消费券以及提高个税起征点,是政府让利给企业和个人,但目前也有政策让利给农村。
  有分析认为,十大产业规划只惠及了大型企业或者国企,造成大型企业对下游的合并,甚至让暂时有问题的企业被兼并。李大霄表示,这些行业规划对于刺激经济、调整结构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争议,比如振兴轻工业,表明政府紧急启动有步骤、有计划、高效率的整体经济方案,优于有些国家只批准一个整体数字,没有完整地涉及各行各业的方案的情况。没有完整方案容易引起低效和监管不到位的弊端。
  另外,轻工业具备劳动密集型的行业特点,对促进就业具有重要作用,进而也对促进社会稳定有非常明显的帮助。
  更应关注政策综合作用
  李大霄认为,市场从去年11月份以来的上涨是综合因素导致,首先是股市估值相对便宜,令大小非出现了转机,并且政策层面释放了强烈信号,对市场低点进一步确认,尤其是前阶段市场的巨量交易,基金的发行等,都表明市场的总体布局解禁完成,空仓的机构和流动性充裕的投资者已经进入了市场。
  至于短期回调,李大霄认为在股市出现了700点上涨后,适度回调也是正常的。但是对于股市长远的发展,则要坚定一点,即融冰之旅还只是刚刚开始。投资者一定要经得起"折腾",才能享受难得的投资机遇。
  对于市场关注的家庭消费板块,李大霄表示很难把消费从政策中独立出现,市场更应关注政策综合投资作用,毕竟有经济增长才会有就业,有就业才会有收入,进而才会有消费能力。
  "十大行业的刺激对于股市都具有正面作用,消费领域并没有看到单独在哪里体现"。(每日经济新闻)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380 天

股指家园道亦有道特训营超短俱乐部

发表于 2009-2-22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19*:
参与人数 1奖励 +10 时间 理由
送人听闻 + 10 2009-2-22 19:46 论坛有你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0 天

开心哈粉

发表于 2009-2-22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vv vv
参与人数 1奖励 +10 时间 理由
送人听闻 + 10 2009-2-22 19:47 论坛有你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2 08:46 , Processed in 0.076613 second(s), 14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