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金枪鱼

[大盘交流] 金枪鱼每年炒股就几回!(仿真操作贴)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8-7-23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形式不好,出了一部分人兽,获利不多:*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8-7-24 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都穷死全体结束在石油的暴跌下只微涨了31.5点,说明多头们都担心123点原油的强势支撑,形式真不明朗啊,半仓迷茫中:*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 天

发表于 2008-7-24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年和去年跟了一段楼主的帖子,觉得楼主的定力了得。后来换了一台机器,今天又见楼主的帖子,收藏学习!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4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逢帖必逛。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证报社论:告别旧思维 迎接全流通市场制度建设新起点

上证报社论:告别旧思维 迎接全流通市场制度建设新起点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6月统计月报,新增了“股改限售股份解禁减持情况统计”一项内容,这是我们解决大小非减持问题的新起点——因为认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

大小非到底有多猛烈

说这个起点“新”,则是因为,问题可能远非我们之前所想那般:统计显示,6月当月大小非累计减持4.51亿股,以平均股价10.2元计算,当月累计减持额46亿元,而同期两市股票总成交额1.7万亿余元,减持额占成交额不到千分之三。统计还告诉我们,截至6月,两市累计大小非减持数量占解禁总数之比为29.67%,不到三成。

2008年以来,整个市场都被大小非减持问题所困扰。现在,随着数据的披露,我们可以初步感知一下,这个问题是否应该如此严重地困扰我们。“不到千分之三”和“不到三成”,为我们大致勾画出大小非减持的扩容量及减持意愿,或者换句话说,它告诉我们,大小非减持基本上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命题)。

我们还对公布数据的口径进行了进一步研究。今年4月,本报得到的一份权威数据是,截至3月末,解除限售的股份为700余亿股左右,减持总量为230亿股左右。与6月末数据相比,解禁数量(增长100余亿股)和减持数量(增长不到20亿股),无论从总量上还是与6月当月数据比,均具有总量和节奏上的延续性,一定程度上可以印证统计口径的一致。从今年春天起,权威部门就已经给出大小非减持比不足三成的说法,但市场还是相信亲眼看到的数据。相比数据,市场更相信可以把握的口径。如果对所公布数据的口径有怀疑,那么对比权威数据后,可以打消这种疑虑了。

应该说,我们欢迎权威机构公布大小非减持数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直以来市场各方所使用的数据,统计口径及所基于的事实差异较大,不利于市场掌握全面情况和形成客观判断。例如,笔者手中的一份媒体制作的统计就显示,6月因股改形成的解禁股票数量为32.32亿股,高于权威统计的29.61亿股。

因此,公布权威统计数据,是一个新起点。

告别股权分置思维

以新起点而言,相比我们重新认识大小非问题,更大的起点,在于如何真正在意识上接受全流通时代的到来。

众所周知,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长期困扰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历史遗留问题。股权分置造成“上市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处在完全不协调甚至对立的状态”,是“市场内幕交易盛行的微观基础”,“必然引发市场信息失真”,“导致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扭曲”,是“上市公司疯狂追求高溢价股权融资的制度基础”,造成“利益分配机制处在失衡状态”,使“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带有浓厚的投机性”,形成“上市公司业绩下降、股票价格不断下跌与非流通股股东资产增值的奇怪逻辑”。

上文引号中的内容,全部引自2004年5月《财贸经济》中的一篇重要文章。论证股权分置其他角度的危害,如利益基础、定价功能、市场创新、国际化危害等,2005年之前的两三年中,比比皆是,无需赘述。

“开弓没有回头箭”的股改,在解决了股权分置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大小非,这是客观现实。但是,问题就在于,是叶公好龙般地继续缅怀锁定期乃至全盘否定股改,还是积极迎接全流通市场的到来,以及研究如何更有效地应对全流通市场的到来,是确需解决的重大认识问题。

股改解决的,是股权的分置,也显然不能造就流通权的分置。不可否认的是,当所有公司都成为三一重工之后,我们就将告别“大小非”这一股改带来的特定称谓。那时,市场上只有限售股或非限售股。

理解动机完善制度

以更广泛的限售股意义而言,在全流通市场中,除了大小非之外,IPO、定向增发、高管持股以及战略配售,都会形成限售股。全流通时代,我们存在两个疑问:第一,限售股股东是否“死了都要卖”?第二,怎样解决卖与不卖、卖与买之间的矛盾?前者,需要我们充分理解限售股股东卖股的动机;后者,需要我们进一步致力于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

在充分理解动机方面,今年5月,监管部门人士曾明确指出,认识大小非问题,不一定要从减持的角度切入,解禁和减持还有距离较大的一步,就解禁的大小非而言,“不光有卖出的,还有买入的,所以解禁不等于减持。市场上很多股东并不以拿到现金为目的,因此减持并非必然选择。”

这个表态,实际上是提醒我们,要认真分析大小非乃至限售股股东减持动机。一般而言,大股东、战略投资者决定是否抛售股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业投资的比较收益,现金并不是目的,现金总要投资,即便股权变为现金,仍很可能在资本市场体系内流转。大股东是否出让股权,还要考虑控制权的要求。这两个因素,部分地可以解释为何大非对减持并不积极。此外,股权持有人的减持行为,不外乎基于以下几种考虑:一是风险管理的需要,即当市场不能提供所持股权市值管理和避险服务时,为了防止市值缩水,选择抛售;二是流动性管理的需求,确保现金等流动性的充裕;三是增值的需求。当然,除此之外,也必不可少地存在落袋为安、转为消费的需求。

对动机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把握制度建设的方向。如上所述,既然在股权分置环境下设计的若干制度无法满足股权持有人资产管理的需要,那么,是否可以应对全流通市场的到来,积极研究和推出相应制度,提供相应服务,充分解决卖与不卖这个问题呢?答案显然是肯定的,而且这还是资本市场主体新的利润增长点所在。

那么,又如何解决卖与买的问题?前不久监管部门明确的限售股份上大宗交易系统的制度,就是一个有益的尝试,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个角度,理解监管部门所述“远近结合”的深意所在。

在美国市场上,股份在场外的大宗交易与集中竞价撮合交易并行不悖,大宗交易的经纪商、做市商非常发达。美国一家交易所的人士介绍说,在典型的年份中,靠经纪商、做市商撮合的交易,即非集中竞价交易的笔数占交易总笔数的20%,但交易量却占总交易量的80%,两种价格并非绝无关系,但相互影响也并非特别剧烈。而且,合理的交易制度安排,使得各自的市场均享有在大宗、小宗、高价、低价间的高效率和低成本。

当然,我国现有的大宗交易平台,目前还属场内市场的组成部分,相关机制相比成熟市场还存在一定距离。但监管部门已经透露,将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视情况对大宗交易的管理办法进行修改。下一步,还将对大宗交易进行整体性规范,杜绝现有的各种漏洞,建设“满足市场需求”的大宗交易平台。

积极疏导多措并举迎接全流通

在“远近结合”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标本兼治”的必要性——如单以供求论市场,则减持量不足交易量1%的事实,并不能被解释为市场单边下跌的原因,到底是供求关系抑或估值水平决定市场的走向,还需要我们理论结合实践予以深入探讨——厘清错觉的同时,市场也需要心理支撑。

据悉,在规范大小非减持工作中,有关部门认为督促其事先披露,不失为一个思路。同时,对更广泛意义上的解除限售股份出售行为,有关部门也有意予以进一步的疏导。与此同时的制度建设,已经提上日程,需要市场各方的群策群力。

6月22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将“有序调节融资节奏,以适当方式定期公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数据,鼓励和引导长期资金入市,逐步完善市场的内在稳定机制”。

上周末至本周初的短短几天时间内,我们先后看到有关部门已就上述4句话中的前两句或作出表态,或出台具体措施;而后面两句话,则无疑为市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连日来,市场对尚福林讲话的讨论已经较为充分。我们知道,长期资金必由具有长期投资理念者提供,是否长期不仅要听其言,也要观其行。而市场内在稳定机制,则包括市场主体的自我约束机制,市场主体之间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市场内在的平衡稳定机制。如不妨细化一下,则大股东回购股权的机制,实际就属于市场内在稳定机制。

“股改限售股份解禁减持情况统计”的公布,为我们画下新的起点——这是我们重新认识大小非问题的新起点,更是我们树立全流通市场意识的新起点,也是我们推进全流通环境下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的新起点。
2008年07月22日 06:35上海证券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2-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8-7-25 05:17 | 显示全部楼层
美股重挫。昨天港股阳痿。今天跳空低开?还好把仓位降下来了:*27*: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5 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 :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5 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奥运期间真的不敢再跌了!!要和谐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8-7-25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0-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8-7-25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金枪鱼 于 2008-7-25 06:52 发表

目前,奥运维稳是大事,不宜看的太空.各股有机会.


谢谢老鱼点播,确实不适合坚决看空,好的股票需要伺机补回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5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周五)7月25日多空看盘和仿真操作

近来,管理层和权威媒体连续喊话唱多股市.
从本周多空趋势统计看,技术图形不断造好,媒体唱多股市收到实效.

本周多空趋势统计: 监测股票总数:  1091

周■□多头   904
周买点信号   900
周持股增仓   900
周能量多头   902
周顶反转▲    46
周■□空头    40
周卖点信号    33
周减持减仓    38
周能量空头    33
周底反转△    46

本周多空策略统计: 监测股票总数:  1091

周线(持续增仓)信号的股票□ 219
周线(加仓)买入信号的股票☆ 108
周线(轻仓)谨慎买进的股票□ 170
周线(轻仓)买进观望的股票□ 186
周线(底部反转)信号的股票□  46
周线(顶部反转)信号的股票■  46
周线(止损)谨慎卖出的股票■  20
周线(止损)卖出观望的股票■  34
周线(空仓)信号卖出的股票★   9
周线(持续减仓)信号的股票■  36

从盘面看市场主力控盘能力及强,一切力保奥运股市稳定.个股短线有打差价机会,利薄了点.

从60分多空趋势统计看,如追涨杀跌,你就左右挨耳光,相反,买跌卖涨你就天天数钱,别把筹码弄丢了.

短线操作要求操作者要有精算能力,如果你连帐都算不好,我看你短线操作就免了吧.

统计提示:下周积极看多.人人都是股神.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2-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5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美股重挫。A股阳痿。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7-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发表于 2008-7-25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奥运维稳是大事,不宜看的太空.各股有机会.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9-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6 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总是投资赔本?为什么总是远离收益?特许金融分析师帮你分析:

为什么总是投资赔本?为什么总是远离收益?特许金融分析师帮你分析:

  总部设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特许金融分析师协会最近发表的一份专业意见指出,投资者之所以屡屡失败,大多由于他们常犯的12个错误。
1.没有制定投资战略.美国南得克萨斯货币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珍宁·怀亚特说:“从一开始,个人投资者就应该清楚地知道自己想实现多少利润和愿意承受多少损失。”计划周密的战略应包括时间范围、风险承受能力、可投资资产的数量以及未来计划投资的数量在内的若干个重要因素。

2.投资个别股票而非多样化组合。投资个别股票,比投资已经多样化的共同基金或指数化证券投资基金风险来得更大。投资者应当维持一个广泛多样的投资组合,从而涵盖不同类型的资产和投资方式。没有多样化的投资,会使投资个体面临某个特定股票或行业的波动时极其脆弱。

3.投资股票而不是投资公司。美国西格马投资顾问公司总裁鲍勃·比尔基认为,纯粹根据市场表现、或者对一个公司产品或服务的个人喜好而购买某种股票,注定是一种亏本的办法。此外,投资者还应调查企业的公司治理情况,以确信其能够保证基本的公司治理,将有助于你避免以后的麻烦。

4.高价买入。加拿大TAL私人管理公司贝斯·汉密尔顿-金指出,投资者之所以会犯这样的错误,主要原因是“追求业绩”。
加拿大思科舍卡塞尔投资顾问公司的凯西·塔克威尔对此也持相同意见。他认为,“太多的人投资那些在去年或者过去几年中表现不俗的某类或某种资产,认为因为这些资产在过去的时间表现不错,因而在未来也会表现得很好。这种观点是绝对错误的。”塔克威尔强调,应当始终严格地着眼于该项投资的业绩前景,而不仅仅是过去的业绩。

5.低价售出。底特律自由出版社的商业记者拉吉夫·威亚斯说,“太多的投资者在亏损得以弥补前不愿出售他们的股票,自负使他们不愿承认高价购买股票的错误。”
特许金融分析师们提醒投资者,要记住不是每一项投资都会增值,投资任何一个股票都要设定止损线。最好的办法就是接受损失,并把资产重新投入更有前景的投资。

6.频繁的买进卖出。过于频繁的交易,比其他任何因素更能减少投资收益。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两位教授,对一家大型贴现经纪公司1991年到1996年期间的64615名个人投资者的股票投资组合进行了调查,发现在不考虑交易成本的条件下,这些投资者的年度收益率为17.7%,每年比股票市场的收益率高0.6%。
但是将交易成本包括在内后,投资者的年度收益率降低至15.3%,比股票市场的年度收益率低1.8%。可见,办法是采取长期购买和持有的策略,而不是过分活跃的交易方式

7.按照“小道消息”行事。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威尔的帕特侬公司的托德·洛厄尔说,“在考虑投资时不是寻求与顾问的专业联系是投资者最常见的错误。”他提醒投资者,别忘了自己是在和专业人员比拼投资。这些专业人员可以接触到多个研究分析团队,而且老练的投资者从各个独立的渠道收集信息,并进行他们自己独特的分析与研究,然后才做出决策。

8.支付过多的手续费或佣金。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投资者们通常很难说清楚其投资服务商采用的收费细则,包括管理费和交易费。怀亚特强调说,作为开户的一项前提条件,投资者应当确保完全了解与每项潜在投资决策相关的费用。此外,应当按照扣除费用后的投资收益确定整个业绩。

9.以避税来指导决策。部分投资者在一些市场表现良好的股票不断增值、以至于在整个证券投资组合中占有过度比例的时候,仍不愿出售股票,以避免支付大笔的资本收益税。类似的情况还有,一旦到了获利时机,投资者不应过多顾虑收益税率而把股票持有时间延长到一年以上。聪明的做法,是只需找到一个好的税务顾问。

10.不切实际的期望值。要以长远的眼光看待投资,而不要让外部因素影响你的做法,造成你突然大幅度地改变战略。这一点非常重要。CFAInstitute执行副总裁罗伯特·约翰逊指出,投资者要把自己的投资组合业绩与有关的基准指数作比较,有助于投资者个人设定较为现实的期望值。

11.忽略投资个人。投资者通常仅仅因为他们缺乏对如何开始或者从哪里开始的基本知识而不能开始实施投资计划。投资者应当通过不同的投资手段继续在每个市场投资,并且建立机制向其投资组合进行定期投入。投资者还应当定期评估他们拥有的财产,以确认是否与他们的整个战略一致。

12.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不是没有风险的。判断承担风险的能力包括从投资组合与心理两方面衡量财产损失的潜在影响。通常,制定了长期目标计划的个人愿意承担更大的风险,以换取更加丰厚的回报。然而,不要等到你的资产值突然或近期下降,才开始评估你的风险承担能力。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2-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2 天

股指家园追波逐浪

发表于 2008-7-26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政治局会议: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首要任务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6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帖子,谢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7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酱油!加做俯卧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2-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7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贴: :) vv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8-7-29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试探性买回了一点人兽,其实不该买,但是不买就难受,谁知道呢:*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30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7月31日)是7月最后一天,
本贴明天操作计划:择机在盘中选次高点将股票全部卖出清仓,拟8月净心看奥运.盘中不发贴,盘后算帐.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2-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7-31 15:36 , Processed in 0.047701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