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同升阁

[个股交流] 开个贴 纪录一下三保动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7 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7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寿:抛售中信证券股票 疑为中报报表增色

7月1日中信证券发公告称,中国人寿<02628.HK> <601628.SH>已在6月30日前抛售手上持有的中信证券的部分股权,实现4.21倍盈利。对中国人寿选在二季报和中报披露前出售中信证券股票的行为,业界普遍认为是为了“使中报和二季报报表更好看”。
   
    “对于险企卖股为二季报业绩增色,目前我们只能说存在这种可能性。”证券分析人士钟鲁川7月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但是,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国寿对中信证券的不看好而减持也是存在的,因为行情不好对券商的影响更为直接,从而导致国寿改变原来的预期”。

    保监会一季度报告数据显示,2008年一季度,保险资金实际入股市比例紧逼监管15%的上限,同时在一季度上证指数缩水17.53%的大环境下,保险全行业实现了1.2%的平均收益。
   
    国寿在一季度里没有大规模减持股票,从而导致其投资收益仅为1.09%,不仅未能跑赢全行业1.2%的平均水平,也远远逊于平安和太保的表现。
   
    据平安和太保一季报显示,两者在一季度里分别投资收益162亿元和65亿元。在这些逆势增长的投资收益背后,都是释放早些时候买入股票所得的浮盈。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7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平安:QDII投资230亿购富通公司浮亏已过半

已投入230.28亿元入股比利时富通集团旗下富通投资的中国平安<02318.HK> <601318.SH>,至今已有约120亿元浮亏。但平安7月2日公告却称欲再度出资75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8.1亿元),用以认购富通集团5%的新股。至此,平安海外投资单一花费在富通上面的QDII资金已经达到250亿元人民币,超过平安QDII总额度四分之一。
      
     7月2日,作为单一最大股东持有人平安所持的富通集团布鲁塞尔股价收报9.94美元,再创历史新低。而平安在A股市场上的股价则直接以跌停报收于43.04元。
   
    去年4月,富通历史最高收盘价34.85美元,如今跌幅已经超过七成。同样,去年10月,平安最高股价上冲149元/股,如今则较上年末同样跌去了七成。
   
    受累于次贷危机,早前,总部位于比利时的富通集团就已经计提相关资产15亿欧元,由此也导致富通集团去年盈利水平下降48%,以及股价大幅下挫,而平安恰在此时通过在海外二级市场上投资约20亿欧元入股富通投资,但是随着次贷危机蔓延,平安投资富通的浮亏越来越大,从最初的30亿到60亿,直至现在的120亿元人民币。
  
     一家同样在去年获得QDII资格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负责人表示,当投资达到计提减值准备要求的时候,这部分浮亏就可能被要求列入损益表中,中国平安对富通的投资可能成为这样一个例子。
   
    该人士续称,中国平安对富通的投资给国内保险QDII出海提供了一个投资样本,虽然不知道平安投资富通何时能看到收益,其长远的战略影响也有待观察,但是保险QDII在海外投资过程中,时机把握很重要。次贷危机发生后,平安就急于撒开海外收购网,事实证明未必就是“捡了便宜”。
   
     一些保险市场人士分析,从目前平安在富通上的投资效益来看,只能是一次失败的案例,它不仅影响到整个保险QDII出海进程,而且随着国内资产市场表现萎靡,平安集团今年第一季度的总资产也比去年缩水,那么它的QDII总额度也会随之下降。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7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8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109万手超低空接力 平安最大空头惊现诺安基金身影?

中国股市向来不缺少阴谋与传奇。上周一场无从证实的基金界群殴的阴谋竟引发招商银行(03968.HK,600036.SH)与中国平安(02318.HK,601318.SH)接踵跌停。

然而,“群殴”阴谋的收尾,却发生在之后的7月3日。在这一天,中国平安竟在跌停的阴影中爆出仅次于上市首日的109.54万手天量,而这一切竟成交在低于之前所有二级市场曾经出现的“地板价”上。

按随后出炉的上交所TOPVIEW数据,昔日中国保险股最坚定的鼓手诺安基金,疑似在这天狂抛71565万元中国平安;而抄底者如中信证券自营盘,更在这日狂吸该股67656万元。于是,一场罕见的机构倒手在处处弥漫恐慌的气氛下完成。

天量换手

7月3日中国平安盘面的异动似乎早有先兆。

随着两日前(7月1日)招商银行的突然跌停,华夏基金遭遇同业围剿的传闻开始弥散坊间。作为另一只传闻被该基金近期大量买入的金融蓝筹,两则消息缠上中国平安。

在对海外投资巨额浮亏减值计提及国税总局例行检查巨额罚金的双重恐惧之下,7月2日午后,中国平安被蜂拥而出的抛盘资金打向跌停板。

按之后披露的TOPVIEW数据,疑似上投摩根基金的两个席位,在这天共计卖出29354万元,疑似招商基金的一个交易席位,也卖出了13802万元的中国平安股份。均远远超过当日三个继续建仓的同行——嘉实基金(10026万元)、华夏基金(9422万元)和博时基金(6467万元)。

尽管2日晚,中国平安紧急发出税务检查澄清公告,但依旧未能阻挡众基金在次日盘前便挂出的巨额抛单。7月3日开盘仅8分钟,中国平安的股价已被打至38.90元,跌幅9.62%,与跌停再度仅一步之遥。

但是,在停板附近徘徊的股价在午间收盘前竟被强力托起,午盘收于40.98元,跌幅收窄至4.79%。最终,平安收于40.24元,成为当日金融板块集体反弹中唯一下跌的个股。

“按往日的情景,这许多抛盘一下子涌出,跌停是毫无疑问的。关键是力道相当的买盘也一下子冲了出来。”事发数日后,接受记者访问的上海一家QFII操盘手告诉记者。

TOPVIEW数据显示,3日,基金的身影占据了当日做空平安前十大席位中的八席,其中疑似诺安基金的一个席位抛盘高达71565万元,疑似融通基金的两个席位合计卖出42009万元,疑似大成基金的两个席位抛出28902万元,疑似嘉实基金与兴业基金的席位各自卖出23243万元和20059万元。

而在买入方面,“抄底者”的意愿同样坚定。来自中信证券的自营席位的买入额高达68167万元,净买入亦有67565万元。按记者观察,这是该席位近期建仓中国平安的高潮,在上周,中信证券自营盘对中国平安的净买入额合计已接近9亿元。此外,南方基金的买入意愿同样明确,旗下两席位的合计净买入额亦达42966万元。

相比之下,传闻中的被狙击者——华夏基金的动作则并不出众,疑似席位的净买入额只有3896万元,列于当日做多榜的第6位。

“扛不住了!”

“与其说是利益格局交错的基金业群殴,不如说更像是恐慌心态膨胀到极致的一种非理性杀跌。”深圳某机构投资总监感叹。据他了解,在上周指数急速下探的过程中,已有不少重仓指标股的机构“扛不住了”。

上述基金操盘手分析,3日平安最低的价格已探至38.76元,其全日成交的40.24元的均价也远低于之前二级市场曾出现最低的43.04元(2007年3月5日)。这意味着,如果抛盘者的筹码来自二级市场的吸筹,便是“实实在在割肉行为”。而“即便抛盘者的筹码来自上市之初的配售(33.8元),加上打新的资金成本,抛售者的手中剩下的利润应该也所剩无多。”他说。

据一位终日盘桓于众基金之间的上海某券商销售人员的推测,能够在3日一下子抛出逾1800万股中国平安筹码的共同基金席位,极可能来自诺安基金公司旗下的诺安股票基金。

按公开数据,诺安股票基金一向是保险股的忠实拥趸。2007年三季度末时,其对保险股的钟情发挥到极致,分别购入2430.55万股中国平安和3796.42万股中国人寿(02628.HK,601628.SH),两者分列该基金重仓名单前两位,累计占其净值的比例高达15.07%。

其后该基金对中国人寿有所减持,但依旧继续买入中国平安,至2008年一季度末,持仓量已达到2994.61万股,在“小非”解禁后的中国平安巨大流通盘中,占据0.7596%的权重,是除平安内外资股东之外的最大流通股股东。

这样的坚持并未给诺安股票基金带来太多好运气,尽管出于“最大限度保护基金持有人的利益”的立场,该基金在3月5日的中国平安再融资股东大会上投出反对票,但依旧无可挽回平安之后的一路下跌。

“诺安股票的基金经理杨谷,早年曾在平安证券做研究工作,对保险业非常了解,甚至可以说是有所偏爱的。但该公司研究部门的态度一直比较谨慎,双方意见并不统一,现在股价暴跌,看多者的压力可想而知。”一位熟悉诺安基金公司的深圳券商人士透露。

按记者粗略测算,若在过去的二季度中,诺安并未大幅增减手中的中国平安权益,则7月3日一天,便有几乎六成的持仓被一举清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8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国人寿集团减持中信证券的背后

进入5月份以来,中信证券的股价出现了大幅下跌,股价由5月6日的最高价43元下跌到7月3日的最低价20.27元,最大跌幅高达52.86%,大大超过了同期大盘的跌幅。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信证券股价短期内的巨幅下跌?7月1日,中信证券的一则公告为我们解开了该公司股价暴跌之迷。根据中信证券发布的“关于股东减持股份的提示性公告”,中国人寿集团为公司持股超过5%的股东单位,原持有公司5.32%的股份,共352574842股。公司6月30日接到中国人寿集团通知,其日前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系统陆续出售22815710股公司股份。截至6月27日下午收盘,中国人寿集团尚持有公司股份329759132股,占公司总股份的4.97339%,持有公司总股份的比例低于5%。这意味着中国人寿集团后续减持中信证券就可悄悄地进行。

    对于中信证券股票的减持,中国人寿集团当然没有必要寻找更多的理由。中国人寿集团所持中信证券的股份,主要是其在2006年6月以9.29元/股认购的1.5亿股定向增发部分。因中信证券在2007年实施了10转增10股,这1.5亿股旋即变成了3亿股,这些股份已于2007年7月解禁,随时都可以上市流通。中国人寿集团所持其余中信证券股份,是它在二级市场买入的。按照中信证券6月30日23.92元收盘价计算,中国人寿集团当年斥资13.94亿元认购的1.5亿股中信证券股份的市值为71.76亿元。由于中信证券在2006年和2007年还分别实施了每10股2元和5元的分红,这样一来,中国人寿集团获得了58.66亿元的收益,比当初投入的13.94亿元增值了4.21倍。只要中国人寿集团能够在目前的价位将持有的中信证券的股票抛出去,它便可以获得这50多亿元的投资收益,这的确是一次成功的投资。因此,只要中国人寿集团愿意,它随时都可以减持中信证券的股份。

    但尽管如此,中国人寿集团对中信证券的减持还是令人关注。一方面是当前市场对大小非减持套现问题本身就感到敏感。另一方面,是股市经过了大幅下挫之后,目前整个市场的股票市盈率回调到了20倍左右的水平,这被认为是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而中信证券的市盈率更是只有15倍左右。这样一个相对较低的市盈率水平,却仍然遭遇大股东的减持,这无疑是对目前市场估值标准的一种否定,投资者的信心也将因此而动摇。

    那么,中国人寿集团为何要在此敏感时刻大幅减持中信证券的股票呢?笔者以为,其原因有三。

    一是回避中信证券的中报风险。中国人寿集团减持中信证券的时间是在6月底(不排除随后还会继续减持),这也正是半年报扎帐的时候。中信证券半年报的业绩如何,这无疑是投资者所关心的。由于今年以来股市的持续下跌,证券业的业绩大幅下降甚至亏损是不可避免的。虽然中信证券一季报仍较去年同期每股业绩增长了101%,但这主要是吃上年家底的结果。但经过二季度的下跌,加上注销南航认沽权证所回吐出来的巨额盈利,半年报中信证券的业绩不妙将不可避免。提前减持部分中信证券股票,有利于回避中信证券的中报风险。

    二是中国人寿集团本身做报表的一种需要。同样是投资于股市的原因,中国人寿集团今年上半年在股市上的投资收益不佳也是肯定的。因此,抢在6月30日之前套现部分获利丰厚的中信证券筹码,也可以使中国人寿集团的投资收益做得好看一些。

    三是不排除对大小非政策变化的担心。最近一个时期管理层不仅在规范大小非减持问题上下了一番功夫,而且部分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也相继作出承诺,自愿延长所持股份锁定期两年。这种做法实际上会让更多的大小非感到不安。因此,不排除中国人寿集团就此加快了所持股份的减持速度,至少要先把投资成本收回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8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证券:对寿险业务利润来源的分析

  今年以来,寿险保费收入增长迅猛。1-5月,寿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速,除了3月份略低于50%以外,其余各月都在60%以上,累计同比增速达到63.3%,为最近十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如图4、图5所示。
bx000.jpg
  我们认为,保费收入高增长总比低增长好,有利于保险公司投资资产和未来盈利水平的提高,当然,提高的程度还取决于保费收入的结构和质量。
  为了解释这个观点,我们先来看一下国际准则下中国平安2006年的寿险业务利润表,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寿险业务利润来源进行分析,从而理解保费收入高增长的正面作用。
bx001.jpg
  为了便于理解,在表2基础上,我们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稍作改动,形成一张简化后的寿险业务利润模拟表,如表3所示。
bx002.jpg
  先看保费收入:中国准则下的总保费收入为10000元,减去2000元保费存款,得到国际准则下的总保费收入8000元,再经过分保业务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调整,得出国际准则下净已赚保费和保单管理费7900元。
  再看费用支出:保户给付和赔付2000元,寿险责任准备金6000元,保户红利支出400元,佣金支出加DAC共300元,营业和管理费用1000元,以上费用合计9700元。
  由此可见,寿险公司的承保利润为-1800元(= 7900元-9700元)。那么寿险业务利润从何而来呢?完全依靠投资收益。表2中投资收益2800元,使得寿险业务税前利润达到1000元,最终获得850元的净利润。也就是说,投资收益中,有60%-65%要用来补贴承保业务的亏损,剩余的35%-40%才能形成税前利润。因此,投资收益提高1%,公司业绩可以提高2.5%-3%。
  表3中的投资收益2800元,来源于6%-7%的投资收益率,以及40000元-50000元的投资资产规模。由此可知,在长期投资回报率基本维持在6%-7%的背景下,投资资产规模的扩大对于保险公司而言至关重要,而投资资产规模的扩大,主要依赖于保费收入的增长。
  从表3最后一行可以看出,当年投资资产的增加额7590元=净利润850元- DAC700元+万能险保费存款1400元+未到期责任准备金40元+寿险责任准备金6000元。其中,保费存款和准备金共计7440元,占投资资产增加额的98%。而这些保费存款和准备金归根到底都是来源于保费收入,因此,保费收入的高增长有利于公司投资资产的增加以及未来盈利水平的提高,对公司价值具有正面影响。
  应该指出的是,保费收入的高增长对当年业绩未必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当年的投资资产虽然也有提高,但是新保单签发首年的费用支出比较高,因此,在保费高增长的当年,公司业绩可能没有很大改善,往往要在以后的年份才会逐步体现出来。
  从美国寿险行业的经验看,保费收入的增速将持续超过GDP增速,而投资资产规模的增速又持续超越保费收入的增速,如图6、图7所示:
bx003.jpg
  从图6和图7中可见,LHA保费收入(即包含寿险、健康险以及企业年金在内的保费收入)增速从1985年起超越GDP增速,而保险资产规模的增速则从1990年起超越保费收入增速。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新成立的寿险公司盈利困难?为什么较成熟的寿险公司利润丰厚?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新成立的寿险公司投资规模有限,从而投资收益较少,因此无法依靠投资收益来弥补创立初期的费用支出和承保亏损;而较成熟的寿险公司,在经历了多年的投资资产高速增长后,已经享有高额的投资回报,从而享有较高的利润水平。
  因此,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何寿险公司在最初的5-7年中难以盈利。并且,我们可以预期,随着保费收入和投资资产的迅速增长,国内A股市场的保险巨头,将在未来的年份里享有更好的盈利条件。这就是我们给予国内寿险公司保费收入高增长正面评价的原因。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8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东方证券

 另一方面,保费收入的高增长对公司价值究竟有多大的正面影响,还取决于保费收入的质量(或者结构)。比如说:
  保单缴费期越长越好,期缴保费的价值大于趸交保费,因为期缴保单意味着以后还有源源不断的保费收入,有利于持续提高投资资产规模;
  保单存续期越长越好,存续期较长的保单(如30年以上的保单)的价值大于存续期较短的保单(如3-5年的保单),因为前者意味着30年后才面临满期给付,即投资资产规模可以增长30年,而后者意味着投资资产规模在3-5年后就会面临一次退步(很多银保产品都是如此);
  传统保单的价值大于分红和万能保单,因为传统保单给予客户的回报率是固定的,不超过2.5%,而分红和万能保单则意味着在预定利率之外还要给予客户一个分红回报率(或高于预定利率的结算利率),从而降低了保单对于公司的价值。
  综上所述,将保费收入的规模和质量统一考虑,我们就得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指标:首年新业务价值(FNBV),该指标是对寿险公司新签发保单在规模和质量两方面的综合评价,也是我们在公司内涵价值报告中特别关注的指标。我们将在下一节讨论今年以来寿险产品的结构特点和保费收入的质量水平,以便对各公司的FNBV增速做出合理的预期。
  应该说明的是,由于现在分红险和万能险已经取代传统产品,成为寿险行业的主流,因此,"承保利润(或承保亏损)"这个概念已经不再适用。因为对于分红险和万能险而言,利润表费用支出中的"寿险责任准备金"与"保户红利支出"这些项目已经与分红险和万能险的投资收益挂钩了,也就是说,"承保利润"将随着投资收益的提高(下降)而下降(提高),在此背景下,承保利润已经不再适合作为财务分析的指标。上文我们用该指标只是为了便于说明寿险业务利润来源。

  如前文所述,FNBV不仅取决于保费收入规模,而且取决于保费收入的结构和质量,也就是利润率水平。关于寿险产品的利润率,有三个指标:
  产品利润率=未来税后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的现值/未来各年度保费收入的现值;
  FYP利润率=未来税后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的现值/首年保费或趸交保费(FYP保费)
  APE利润率=未来税后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的现值/首年标准化保费(APE保费)
  本节我们主要考察在保费收入激增的背景下,保费收入的质量究竟如何,因此,我们主要研究FYP利润率,从FYP利润率的对比来看,寿险业务渠道差异远大于产品差异。
  比较寿险产品的利润率:传统产品>分红产品≧万能产品≧投连产品
  比较寿险渠道的利润率:个险渠道>>银保渠道≈团险渠道
  我们在此强调,利润率差异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渠道差异。个险渠道的FYP利润率可达40%以上,即使是个险渠道的投连产品,其利润率也可以达到20%以上的水平。相比之下,银保渠道的平均利润率只有2%-5%,即使是以分红险为主的银保业务,在今年以来银保手续费率始终面临上涨压力的背景下,其利润率可能仅有3%左右。
  以平安于去年11月推出的个险投连产品--"聚富年年"为例,由于具有保障程度高和期缴这两大特色,因此其利润率相当于个险万能产品,与个险渠道整体利润率水平(40%左右)差异也不大。
  首先,高保障意味着死差益较高。根据保监会07年《投资连接保险精算规定》,基本保险费不得高于死亡保险金额的5%,并不得超过人民币6000元;根据聚富年年产品说明书,若年缴1.8万元,连缴10年,基本保额可达12万元;由此,我们估计在此情形下聚富年年基本保险费不超过6000元。而一般趸缴银保投连产品,其死亡风险保额不低于保单账户价值的5%,如果趸缴1.8万元,则死亡风险保额约900元,估计其"基本保险费"为45元。因此,在保费收入相等的条件下,平安个险投连产品的基本保险费收入大大超过一般趸缴投连产品,其死差益也由此具备显著优势。
  其次,期缴意味着较高的管理费收入。保监会07年《投资连接保险精算规定》要求保单管理费不得与投资账户资产净值挂钩,但是资产管理费还是按资产净值的固定比例收取的。在保监会规定资产管理费率不能超过2%的条件下,管理费收入主要取决于投资账户资产净值规模。虽然聚富年年首年保费进入投资账户的比例约75%,低于一般银保投连(趸缴投连)95%的比例,但是由于聚富年年的期缴特色,能使其投资账户资产净值规模很快超于银保投连产品,从而使得资产管理费收入也显著超越银保投连产品。
  总之,高保障和期缴两大特色使得聚富年年拥有大大高于银保投连的FYP利润率和FNBV贡献力。当然,要真正做好期缴,还取决于产品的适销对路和客户的定投理念。
  从今年1-5月的保费收入看,高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全行业银保保费收入激增,同比增速达100%以上,其中,太保和国寿的银保业务也呈现高速增长,据我们推测,太保1-5月份银保增速达到100%以上,国寿至少在5月份当月的银保增速也超过了100%。而平安的银保业务增速估计在50%左右,这也不难理解:平安是国内第一个开拓银保渠道的领头羊,又是第一个控制银保规模的先行者,平安对寿险业务利润率的追求使得它不愿意在低利润率的银保业务方面耗费过多的资源。对此我们表示理解和支持。
  个险业务利润率最高,但难以像银保业务那样呈现突飞猛进的增长。我们估计,今年上半年平安个险业务以及FNBV的增速都将达到或者超过30%,而国寿的个险业务增速可能达到10%或者15%,其FNBV增速可能达到或者超过20%。
  至于太保,其个险业务在07年显示了高达63%的惊人增速,但是,其中趸交业务增速过快,超过900%,而首年期缴个险增速则为38%。当然,38%对于个险业务而言也是非常可观的增速。对于太保寿险08年上半年FNBV增速的估计可能比较困难,因为太保的个险和银保都在高速增长中,比较难以估算。我们初步估计,08年上半年,太保个险期缴业务和FNBV的同比增速都能达到30%左右的水平。
  综合以上两节所述,我们认为,今年以来的寿险保费收入高增长对于公司价值具有正面意义。其中,平安的保费收入增速相对较低,但是由于高利润率的个险业务比重最高,因此平安的1H08 FNBV增速预期可以达到或者超过30%的水平。国寿银保业务增长迅速,但是个险比较缓慢,因此1H08FNBV增速预期可以达到或者超过20%。太保的个险和银保业务增长都比较迅猛,但是个险增长的质量需要关注,1H08 FNBV增速预期大约在30%左右,如表4所示。
bx004.jpg
  首先,与国外同行相比,公司精算假设是显著偏谨慎的:风险折现率-长期投资回报率= 6个百分点,远高于国外同行1个百分点的水平。
  其次,15X的新业务倍数是正常情况下(次贷危机爆发之前)欧洲寿险公司的估值水平,而我国寿险公司的发展前景和增长空间远胜欧洲同行,应该享有更高的(比如30-40倍)新业务倍数。
  因此,我们认为目前A股保险股,特别是平安和太保,已经跌到了显著低估的程度。H股市场是习惯性给予大陆公司低估值的市场,即使在这样的市场上,即使在受到A股的不断拖累后,H股平安7月4日报收50.75港元/股,相当于人民币44.66元/股,高于A股当日收盘价40.17元/股11.2%。由此可见,A股平安的确是被低估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机构暗中增仓 保险股绝地反击

7月9日,酣畅淋漓的联袂暴涨终于让A股市场的保险三雄顿觉扬眉吐气。

是日,中国人寿(601628.SH,2628.HK)开盘一马当先,不到一个小时即被封死涨停于25.17元(上涨10.01%);而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中国太保(601601.SH)亦与之遥相呼应,一路震荡上行,终盘分别报收43.78元和21.24元,上涨8.58%和6.79%。

此前,中国平安投资富通集团的巨额浮亏及税务检查传言而遭市场抛售,这给保险股带来的沉重压力和层层阴霾似乎已被卸去殆尽。

“保险股这几日的厚积薄发,更多的是超跌反弹所致。”9日,几乎所有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机构观点惊人地一致。

“我们的看法正在改变”

“其实,对于中国平安的两大隐忧,市场完全不至于以令其跌停来宣泄,反弹是应该的。”上海一家大型券商资产管理部总经理表示。

然而,在抛出保险股“超跌反弹论”的背后,随着深圳成指和上证指数分别在6月20日和7月3日触及8888.78点和2566.53点之后,于近几日拾阶而上,各机构对保险股的看法亦悄然发生变化。

实际上,从2703.53点至7月9日收盘的2920.55点,短短四日内,大盘涨幅已达8%——市场已经转暖的判断随之鹊起。以投资为行走的另一条腿的保险公司无疑被视为春江之鸭。

一家创新券商前投资总监直言,“据我所知,目前各机构对金融保险行业的看法正在发生改变。”

7月9日,沪上一家老字号基金副总经理坦言,尽管平安在国际化之路上可能过于激进,但是其国内业务没有问题,而对于整体保险行业,“我们总体上看好”。

上述券商资产管理部总经理亦透露,尽管此前保险股一直不是其持仓品种,但上半年以来的过度下跌已经令其对保险股“产生了浓厚兴趣”。

此前,保险股的下跌可谓惨烈。根据记者计算,中国人寿从今年初的56.48元一路跌至7月9日的25.17元,跌幅达55.44%,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的跌幅同样达到57.5%和46.7%,而同期上证指数的低幅则仅为44.6%。

因此,上述券商资产管理部总经理称,保险股的业绩由于直接与资本市场息息相关,因此其弹性相对比较大,随着市场的可能转暖,超跌后的触底反弹可期。

“我正准备向公司的行业研究员咨询其对保险股的看法,以掌握保险股将来的合理价位和价值中枢,但目前论证会还没有开。”他说。

整体盈利下滑下的估值之争

随着保险股的反弹,散户、机构持仓亦悄然发生变化。以中国人寿为例,据大智慧TOPview数据,7月4日开始,机构和法人的持股比例分别增加0.08%和0.03%,7月7日,机构的持仓比例更是猛增0.23%,而个人帐户比例则减少0.26%。

对于上半年业绩下滑的保险股,机构开始出现多空反转征兆,显然并非偶然。

其实,即使保险股股价在上半年跟随大盘一路下跌,唱多的声音依然不绝于耳。

东方证券保险分析师王小罡于7月7日发布的研究报告称,目前上证指数2700点的水平对应于15倍的市场平均市盈率,低估约30%。A股市场机会大于风险,保险股价值显著。

尽管保险公司上半年业绩可能下滑,但是“目前A股保险股价格比H股还低,因此可说是比超跌还低。”王称,中国人寿的涨停应该说是一种价值的自身回归。

尽管如此,依靠保费收入和投资两腿走路的保险公司,在两方面对公司投资价值的决定上,均存在争议

1~5月,保险公司保费收入为4599.27元,同比增长51.24%,增速比去年同期增加28.4个百分点,其中寿险保费收入为3548.1亿,同比增长达62.86%,远超过2007年同期16.42%的增长速度。

即使如此,几乎所有业内人士均认为,依靠银保渠道拉动的保费收入由于内涵价值相对较低,从而使公司整体的利润空间遭受挤压。


其次,在投资方面,今年上半年股市的一路走低以及4月份以后的国债市场到期收益率逐渐企稳,因此,保险行业今年的投资收益也依然不够乐观。

对保险股更为直接的压力还在于,主力机构对于保险公司激进的国际化道路的某种担忧。

“在全球金融动荡的当前,像平安这样所谓抄底投资富通,我们并不看好,这是战略问题,其实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是最重要的。”上述上海某基金副总经理言语中颇显忧虑。

光大证券亦表示,在过去的半年中,保险公司在内含价值方面已经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毁损。虽然有新业务价值的增长,但资产缩水和投资收益的负面差异对内含价值的毁损造成了致命的影响。在股票市场的过度暴露是造成内含价值深度缩水最重要的原因。

由此,光大证券预计,截至6 月,国寿、平安和太保的每股内含价值分别为8.26元、16.36元和7.84元,与2007年相比,同比减少8%、20%和19%。在3-6个月内,投资者仍应对保险股保持谨慎的态度。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光大证券保险分析师肖超虎

  “我们根据6 月以来资产账面价值变动、投资回报率和新业务价值等方面的最新信息,对内含价值进行了重新评估。”具体为:下调中国人寿2008 年每股内含价值预测值14%至7.40 元,下调中国平安预测每股内含价值17%至13.7 元,下调中国太保预测每股内含价值17%至7.53 元。

  按照他的计算,今年6月股市重挫导致保险资金损失逾500 亿元,保险公司内含价值在6 月普遍出现大幅缩水。

  在假设三家上市保险公司今年第一季报可供出售的股票资产没有进行调仓的基础上,经肖超虎估算,国寿、平安和太保十大重仓可供出售资产市值分别缩水-20%、-26%和-8%。截至7 月8 日,国寿、平安和太保十大重仓可供出售资产累计未实现浮盈分别为192亿元、-53 亿元和33 亿元,折合每股为0.68元、-0.73元 和0.43 元。

  肖超虎说,对保险公司的评级是基于三个月内股价的运动做出的,并不是基于公司长期价值的判断。“保险股目前的股价是适合长期投资者买入并持有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4 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宗交易渐活跃 金融保险成常客

  统计显示,4月至6月,大宗交易市场分别成交44笔、82笔、68笔股票转让,成交金额分别为17.94亿、23.19亿、34.5亿元,成交股数为0.93亿、1.3亿、2.36亿股。进入7月份后,大宗交易市场活跃势头不减。截至7月11日,当月大宗交易市场已成交36笔,成交额达12.8亿元,共成交1.54亿股。
  分行业来看,4月份以来大宗交易市场累计成交的88.44亿元中,金融保险业、机械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业、金属业、信息技术业股票居于成交金额前5位,分别成交34.18亿、8.66亿、5.8亿、4.83亿、4.69亿元。显然,这与金融保险股市场占比较大有关。同时,一些金融保险大盘蓝筹股是近两年发行上市,今年以来其限售股纷纷到期解禁,部分解禁股选择了进入大宗交易市场转让

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以来,共有88只股票现身大宗交易市场。其中,中国平安、兴业银行、中国人寿、大秦铁路、恒宝股份位居大宗交易市场交易金额前5位,分别成交16.84亿、8.11亿、5.65亿、4.68亿、3.14亿元。不难看出,成交额前三位均是金融保险股。其中,4月份以来中国平安频频出现在大宗交易市场,共有8次交易记录。6月18日是交易额最大的一笔,当天中国平安以每股44.22元在大宗交易市场成交1200万股,成交金额达5.31亿元。当天中国平安二级市场收盘价报51.07元,比大宗交易市场溢价15.5%。公开交易纪录显示,该笔大宗交易卖方为平安证券深圳八卦三路营业部,买方为华西证券北京紫竹院路营业部。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5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寿 难演"功夫熊猫"神奇

  在上周大盘反弹中,中国人寿表现抢眼,全周涨幅达14.67%,成为基金第三大增仓对象,基金全周净买入4.03亿元。分析人士认为,支撑这种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人寿前期股价的大幅下挫,但其投资收益的大幅缩水则是市场的主要忧虑所在。
  "在中国的股票和基金市场,中国人寿是最大的机构投资者,目前持有的股票、基金市值接近3000亿元。"中国人寿首席投资执行官刘乐飞7月4日在重庆的表示似乎并不在乎这种忧虑。
  不过,行业分析师和基金却分歧较大。行业分析师对于中国人寿的基本面分析差异很大,给予中国人寿从18.5-45元不等的估值评断;而基金则多空壁垒分明,近期多只基金在同为保险股的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上甚至采取了相反的资金操作策略。
  基金对垒
  7月3日,中国人寿创出了上市以来的新低19.96元,空方占据上风。Topview数据显示,从6月27日至7月8日,基金群体共卖出中国人寿达10.4902亿元,买进7.8528亿元,净卖出为2.6374亿元。基金公司0903、0962单向净卖出都超过1亿元。以疑似大成基金为首的空方基金正加速离场,同时减持中国人寿与中国平安,总计超过3亿元。
  但是值得关注的是,基金对垒意味浓重,分析人士认为,除了基金公司对于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目前的估值水平和安全边际有完全不同的判断外,更多的可能是基金之间的内讧。
  这一时间段内,疑似华夏基金的席位共计减持1.2247亿元,而同期其增持中国平安达4.3391亿元;疑似嘉实基金的席位减持中国人寿1589万元,增持中国平安2.4736亿元;疑似招商基金的席位增持中国人寿6637万元,减持中国平安2.3548亿元。
  此外,有趣的是从6月27日至7月8日,大幅增持多家上市公司的中信证券自营盘卖出中国人寿达1.5736亿元,买进1.2093亿元,净卖出3643万元,同期在中国平安上净买入高达为7.886亿元。
  中信证券7月1日发布公告:中国人寿集团原持有公司5.32%的股份,截至6月27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系统陆续出售22815710股中信证券股份,至此占公司总股份降至4.97339%。行业分析人士认为,中国人寿集团通过减持套现超过5.6亿元。虽然中国人寿集团的减持与上市公司中国人寿的关系不大,但是选择在市场行情低迷及中报截止期前减持和公告,难免引起市场对上市公司中报业绩的猜测。
  根据中国人寿一季报,其一季度实现的净利润同比下降60.58%,原因是受资本市场持续低迷影响,投资收益大幅下降。研究机构最新的中报业绩预测,中国人寿中报净利润预减53.4%。
  依照公开信息,一季度持有中国人寿的基金一共18只,合计持股1.8649亿股。其中诺安股票证券投资基金和光大保德信量化核心证券投资基金分别以3525万股、2759万股进入中国人寿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国人寿7月3日最低股价19.96元时,券基的持仓比例已经缩减到31.9%,而去年底中国人寿最高价75.98元之日,券基持仓比例曾达61.7%,券基持仓比例缩水将近一半。
  中期业绩下滑成隐忧
  光大证券行业研究员肖超虎说:"经估算,仅6月中国人寿十大重仓可供出售资产市值就缩水20%。截至7月8日,中国人寿十大重仓可供出售资产累计未实现浮盈分别为192亿元,折合每股为0.68元。"
  银河证券研究员张曦认为,乐观的市场看价值,悲观的市场看ROE(投资回报率)是中国人寿的投资收益备受关注的主因,当市场处于乐观环境时,寿险公司的估值会反映得更加乐观,保险市场深度成为想象空间;而当市场处于悲观环境中时,投资的不确定性使得投资人更加注重即期的回报,因而对权益回报率的波动更加敏感。
  中国人寿资深精算师席健指出,中国人寿目前的投资结构是,权益投资从年初的23%下降到了17%-18%;固定收益类在80%左右,已经将定期存款和债券比例提高了。对此,肖超虎说:"随着A股指数下跌达50%,中国人寿年初占23%的权益类资产至少有35%左右的损失;具体的情况要等中报出来才能揭晓,但是正是出于这种预期,所以包括基金在内的很多投资者都较为谨慎。"
  即使是给予中国人寿45.71元目标价的中投证券准精算师许守德也认为,中国人寿上半年业绩下降是一定的,股票收益所造成的损失不容乐观。国泰君安研究员彭玉龙认为,随着二季度股市的继续下行,在一季度已兑现部分浮盈的基础上,保险公司可以释放的浮盈越来越小;而且,目前点位对于保险资金而言,大量减持的可能性也不大。
  乐观的市场人士看好中国人寿的理由基本一致:短期股价下挫幅度巨大,跌出投资价值;中期虽有业绩下滑的隐忧,但中国人寿的承保状况良好,费用控制也较好;长期而言,随着婴儿潮的来临以及考虑到人口红利和城市老龄化进程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人寿投资价值看好。
  除了投资收益,市场对中国人寿目前的基本面状况是肯定的,中国人寿前5个月保费收入1515亿元,增长48%;5月份单月保费收入增长82.4%,增长创历史记录。席健介绍说:"首先,整个资本市场不好时,资金重新从股市、基金回流到保险业;其次,在中央银行对银行实行紧缩性政策下,银行为了保持业务快速发展,会花更多力气在中间业务上,由于基金不好卖,银行开始大力推保险产品,导致银行保险产品增长非常快,整个行业银行保险增长超过100%,中国人寿增长大概60-70%;此外中国人寿对于银保渠道采取倾斜政策,包括加大银保部人员设置、增加资源等,银保渠道保费快速增长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但是国金证券研究员茅炜也指出,中国人寿保费高速增长的主要来源是银保渠道。但是由于银行代理渠道产品很容易与银行存款进行直接的比较,在今年投资收益率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大量通过银保渠道吸收的保费,尤其是保险期限较短的保费将对公司的投资能力造成较大的压力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5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10年之后看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5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QFII在减仓

7月10日,距离奥运会的开幕已经不足一个月了。这一天,被视为QFII集中地的申银万国上海新昌路营业部继7月9日抛出3,303万元中国人寿之后,再次抛出6,173万元中国人寿(601628)股票。该席位位居从6月27日至7月10日这10个交易日所有抛出该股票席位的第8位,而抛出量最大的则是另一家同样被视为QFII云集的席位——中金公司北京建国门外大街证券营业部,该营业部在7月3日一天就抛出高达21,076万元的中国人寿。而当天该股票的总净卖出仅有24,180万元,卖出数量上来看,QFII成为这段时间中国人寿最大的做空者
在另一只保险股中国平安(601318)上,尽管从6月27日到7月10日,所有A字头席位的总净买入量达到72,149万元,但这并没有改变QFII的做法,前5大卖出席位中,疑似QFII的席位就占据了3个,分别是上海淮海中路证券营业部、北京建国门外大街证券营业部、上海新昌路营业部。三家营业部的总卖出量达到了31,716万元。
在这两只保险股上的动作就是QFII近期在中国股市上表现的一个缩影。TOPVIEW统计显示,仅7月份以来,中金上海淮海中路证券营业部、中金北京建国门外大街营业部、申万上海新昌路营业部三家QFII集中地的卖出金额就达到129,042万元。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7 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股市下跌拖累保险业总资产半年仅增1200亿

  记者昨日从保监会获悉,受资本市场深幅震荡影响,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相比去年出现了部分“缩水”。今年上半年保险业总资产仅增1200亿元而去年一年的增量为9300亿元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保险业共实现原保费收入5617.91亿元,其中财产险原保费收入1299.27亿元,人身险原保费收入4318.64亿元。

  与去年同期的数据相比,今年上半年保费收入增长的幅度达51%,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的增长更为明显,增速高达64%

  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日前表示,今年以来寿险保费收入增长主要受投资型保险产品的热销拉动。上半年,投资型产品占寿险保费收入的比重达79%,同比提高了9个百分点

  吴定富还指出,投资险业务发展过快,保险的保障功能被弱化,保险公司业务结构不合理的风险就会日益突出,同时也面临业务获取成本攀升、销售误导等问题,下一阶段保监会将重点抓寿险销售误导。

  今年上半年由于大灾赔付较多,已发生保险赔款与给付也激增。保监会数据显示,上半年,原保险赔付支出达1543.88亿元,这一数据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3.4%。

  另外,受资本市场深幅震荡影响,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相比去年出现了部分“缩水”。去年一年时间,保险业总资产从1.97万亿增长到2.9万亿。但到今年上半年结束时,保险业总资产刚刚超过3万亿元,为30235.89亿元。对此,东方证券研究员王小罡表示,投资收益下滑对保险总资产增长的影响还是比较显著的。他告诫,保险公司要做的就是在投资回报较低的时候,吸纳低成本的保费,然后在投资回报高的时候赚取足够的利差,以此来度过投资收益黯淡的时期。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7 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寿集团上半年实现保费收入1954亿元

  昨日,中国人寿集团总裁杨超在中国人寿集团2008年上半年经营形势分析会上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集团化建设进一步推进,业务发展态势良好,整体实力持续增强。集团旗下的寿险股份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养老保险公司、海外公司、国寿投资公司均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集团实现保费收入1954.56亿元,同比增长46.81%。其中,寿险保费收入1929.95亿元,财险保费收入24.61亿元。总资产达到12049亿元。其中,中国人寿股份公司上半年未经审计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约为人民币1821亿元。

  “可以肯定,国寿财产险的保费收入增长很快,这是家成立1年多时间的公司,依托国寿集团全系统的力量,出现了超速增长”,海通证券研究员潘洪文表示。

  国寿集团,2008年1月份、1-2月份、1-3月份、1-4月份、1-5月份、1-6月份同比增长为30.81%、35.95%、35.5%、39.59%、43.77%、48.61%。

  广发证券研究员曹恒乾,给出了上述一组数据。与此同时,他还给出了同时间段的国寿股份的相关数据(没有1-6月数据),分别是:33.08%、38.60%、38.31%、43.13%、48.07%。曹恒乾认为,国寿保费收入保持高速增长,并未因为资本市场疲软给保费收入带来下滑的拐点。

  可以看到,国寿投资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记者了解的情况,今年上半年,国寿资产管理成为领跑保险行业的领头羊。

  杨超指出,在成绩面前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牢牢把握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这个目标不放松,把强化管理、防范风险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措施来抓,既要防范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外部风险,也要防范经营管理中产生的内部风险。

  东方证券研究员王小罡透析,目前从估值的角度,国寿主要还是寿险业务。但是,从上半年透露出的相关信息看,国寿集团的架构在丰富和均衡的发展中。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8 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安对传闻“大反击” 富通目前股价被低估

  深陷市场传闻与指责声中的中国平安终于“忍无可忍”,对传闻一一回击。在昨日中国平安2008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结束后,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总经理张子欣、常务副总经理孙建一等3名高管就税收、薪酬、投资富通浮亏等敏感话题对媒体做出了回应。


  传闻一:税收检查出问题

  回应: 目前一切都正常

  关于“国税总局在对中国平安进行税收检查时发现问题”的传闻在国内投行业甚嚣尘上,也是导致中国平安7月2日、3日股价下跌的导火索之一。

  在昨日临时股东大会上,有股东也同样对此问题表示关注。马明哲表示,“这次税务检查仅仅是一次常规检查,预计年内结束,目前一切很正常。”过去几年,税务部门都对大型企业进行过税务检查,每年都会选择两到三家金融企业进行检查。

  他强调说,从监管部门的反馈来看,这次检查主要针对三个方面,一是对税源的调查,包括对未来税收增长的调查;二是税收政策的调查,看哪些方面需要完善;三是对所在被检查的企业进行税收执行情况的常规检查。

  另外,对于最近传出的监管部门正在检查平安在国际化和私有化上的问题,平安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孙建一明确向《上海证券报》表示,没有听说有关这个检查的传闻,平安在当年引进外资时是以当时净资产的6倍吸引外资的,这个价格创下了当时金融史上的最高收购价格

  

  传闻二:收购深圳发展银行

  回应: 目前以平安银行为主

  近期关于深圳发展银行股权变动的传闻再起,有消息称,中国平安拟从新桥手中接过部分深发展股权。有消息称,双方就收购一事谈过多年,但由于新桥开价太高,双方一直处于僵持状态。

  马明哲并未直接对收购深发展问题进行回答,不过,他仍表示,“我们先以做好平安银行为现阶段目标,目前正集中精力利用平安银行这个平台从管理、制度、未来发展的角度,把团队建设好。”并且透露目前平安银行有几家分行正在筹备中,9月1日福建泉州分行将开业。

  在谈到目前中国平安股价下跌时,平安集团总经理张子欣对记者表示,平安今年银行业务收入大幅超出其预期,其他如信托等各项业务在上半年都保持平稳的增长,现时股价波动并未能反映其市场价值。“股票市场不在我们所能控制的范围内,反映的是市场供求的关系。” 他又表示,目前还没有再融资的时间表,包括A股和H股

  

  传闻三:给领导送股票

  回应: 成立至今从未送股

  对于近期外电再次传出中国平安向有关领导及其亲属赠送股票的事情,马明哲首次做出公开声明,郑重表示——“我们对这种言论非常愤慨,这是一种恶意诽谤。中国平安自成立到现在20年来,从来没有向任何领导或领导亲属赠送或低价销售股票,所有都是非常公平的,从来也没有赠送任何一毫一厘的股票。”

  2004年平安上市时,市场也曾传出这类言论。马明哲强调,中国平安作为中国第一家引进外资的金融企业,一直以来在治理、管理和规范经营方面非常严谨,绝对不会有这种情况。“股票是股东的,我们是打工的,何来股票去赠送和贱卖?”平安表示将对此保持高度关注,不排除采取法律行动。

  

  质疑一:投资富通浮亏100亿

  回应: 富通目前股价被低估

  

  中国平安试图借助富通买到进入欧美市场“入场券”,但当初投资富通集团的这部分资产已缩水近半,浮亏已到100多亿人民币。本报昨晚截稿时,富通股价为9.33欧元/股,这部分投资相比平安当初平均18.1欧元股/的投资成本,已经下跌了48.5%。

  对于平安在投资富通上出现的浮亏问题,平安重申对富通的投资是一项长期投资。张子欣透露,富通股价主要压力的来源是富通与欧洲地区股东在沟通上存在障碍,以及富通内部人事变动问题,从而造成投资者短期内对富通的信心产生疑问。

  不过,他认为,富通董事会近期对外披露了相关内容,能在下一步的沟通中恢复投资者的信心。他强调说,这不是一个企业经营基本面的变化,而是市场气氛的改变。“我们投资富通集团的时候,富通市净率是1.1倍,现在只有0.6倍,对于一个稳定经营的金融企业来说,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低的水平,相信目前富通股价是被低估的。”

  张子欣表示,次贷影响超过本来预期,基于目前数据,预计明年上半年格局基本明朗,明朗后经济恢复加快。而平安将对全球资产配置保持密切关注。因为寻找机会时间比较长,所以并不担心短期市场波动。

  据他介绍,平安在未来短期海外投资将重点放在香港股市,而由于汇率预期,海外债券息差并不具备吸引力,因此投资海外债券的可能性不大。“平安未来会在海外寻找更多基础设施、商业物业等投资的机会,以弥补债券投资方面的不足。同时将在资产管理业务加大投入,完整全球产品线。”

  

  质疑二:“老马”薪酬太高

  回应二:贡献对得起这份薪酬

  马明哲去年年薪达到了6000多万,成为上市公司中最贵的老总。到底高管的薪酬应该与什么挂钩,马明哲是否该拿这么多薪水都引起了市场广泛讨论。马明哲昨日说,平安也在关注市场对于薪酬的评论。

  马明哲强调,平安高管的薪酬都是聘请第三方独立的薪酬公司制定出来的,并经薪酬委员会、股东大会、董事会批准的。薪酬制度的制定是否存在不足,平安也在认真听取意见,但平安整个薪酬制度是合法合规的。

  有趣的是,有股东在临时股东大会上提出,“马明哲能否也像台湾首富王永庆那样做到不领工资。”针对这点,马明哲在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笑称,“王永庆不领工资,因为他是老板,而我是打工的。我是职业经理人,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肯定是要领薪酬的,最重要的是贡献和表现对得起这份薪酬。”

  他说,“作为职业经理人要履行自己的职责,董事会根据我的表现给我薪酬。我不是完全为了收入从事这份工作,20年来我把平安带入世界500强,是我最大的荣耀。我不会像王永庆那么伟大不领薪酬,因为我不是老板。”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0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市场低迷致业绩下降 国寿调研房地产投资

  虽然中国人寿1-6月未经审计,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大增50%,但日子似乎并不好过。
  截至7月18日,中国人寿的股价落至25.90元,与其高点时的75.98元相比,已折价2/3。面对资本市场的低迷,中国人寿开始考虑调整战略性资产配置。在7月16日召开的2008年上半年经营形势分析会上,记者了解到,中国人寿正在考虑着手房地产市场投资的研究和准备。

  业绩下降难避免
  中国人寿的保费收入和全行业一样保持了高速的增长。
  7月16日上午,中国人寿举行了2008年上半年经营形势分析会,总裁杨超在会上透露,今年1-6月中国人寿集团总资产达到12049亿元,其最新公告显示,今年1-6月期间未经审计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约为人民币1821亿元,同比大增50%。

  像整个行业一样,保费的高速增长并不代表国寿股份日子的舒坦。
  “由于保险行业与银行、证券、基金业务日益融合,增加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和盈利水平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保险市场竞争激烈、直接承保业务微利或者无利的情况下,保险资金的运用已经成为保险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业内人士称:“因此,资本市场波动对保险行业经营成果影响更为明显。”
  光大证券分析师称,预计全年有望维持约50%的增速;但保费收入稳定增长难以抵消投资收益下滑带来的负面影响。
  兴业证券研究报告也称:“由于公司在市场高位时并未明显调整仓位,2008年资本市场低迷对公司投资收益产生不利影响。
  海通证券也仍维持中国国寿“中性”投资评级,认为其“2008年半年报利润大幅下滑”。
  记者多方了解得知,中国人寿也承认,“公司2008年业绩将比2007年有所下降”,因为“国内资本市场的持续低迷,使得公司权益类投资收益较2007年大幅下滑”、“债券市场收益率的提升难以弥补股权投资收益下滑”。
  调整战略性资产配置

  “受从紧货币政策和严格信贷政策等影响,银行业主动调整业务发展方向,大力发展获利丰厚的中间业务,这对保险业是个机会。”上述业内人士分析:“在基金销售几乎停止的情况下,银行会主动开展银行保险,会带动保险公司银保业务的高速增长。”
  在6月的有关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寿总裁万峰曾透露来自银保渠道的保费收入增长迅速,成为中国人寿保费收入猛增的主要推手。
  而资料显示,目前中国人寿的银行合作伙伴主要集中在邮政储蓄和工、农、建等大银行,中小银行、地方银行的合作则不是那么密切。
  “现在是发展银保业务的恰当时机,公司应该加强与现有主要银行的合作。”中国人寿相关人士称,“还应该密切关注与中小银行、地方银行的业务合作,开辟新的合作渠道。”
  据了解,发展银保业务的同时,国寿股份还在考虑规避资本市场投资风险,调整战略性资产配置策略,积极加大利润潜在增长较强的行业以及抗通胀能力较强行业的直接股权投资,并适时提高债券特别是长期债券的投资比例。

  研究房地产市场投资
  保险公司已经看到了投资房地产市场的曙光,中国人寿亦在打量这块诱人的市场。
  在16日举行的中国人寿2008年上半年经营形势分析会上,记者了解到,中国人寿有关部门提议,公司“认真做好房地产市场投资研究和准备”。中国人寿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伴随着全国特别是部分中心城市房地产市场的继续调整,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投资机会
  国寿资金实力相当雄厚,“按照国际保险业房地产投资比例普遍为10%到15%测算,公司房地产市场投资规模应该在800亿以上。”相关人士透露。
  “现在应该做的工作是及早做好区域性房地产市场跟踪分析和前期准备,做好两手打算。”上述人士透露,“政策出台前可以考虑自建或者自购办公场所,而在相关政策出台后就可以直接投资了。”
  在2008年的第一季度保险业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保监会主席助理兼新闻发言人袁力表示,保监会今年将从改善保险资产配置、稳定投资收益出发,研究保险机构投资物业的相关政策,并将择机展开试点。
  中国人寿对于房地产市场投资并不陌生,其购置大量“办公用房”以及与一家美国地产集团的合作,都被认为是“曲线进军”国内房地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0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摩增持平保<02318.HK>逾175万股至5.03%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7-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513 天

行云流水话投资飞飞浪王波浪研究家园超短俱乐部

发表于 2008-7-20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1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1-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7-27 19:39 , Processed in 0.039658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