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6392|回复: 72

[个股交流] 开个贴 纪录一下三保动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2 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开个贴 纪录一下三保动态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同升阁 浏览:26392 回复:72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力保最大单一股东席位 平安拟八亿再度增持富通


  持续投资富通将考验中国平安的海外投资能力


  投资富通产生的巨额浮亏,难以动摇中国平安追加投资的决心。本报记者昨日从中国平安内部人士处获悉,其拟斥资约8.1亿元人民币再度增持富通,直接动因就是“力保第一大股东之席位”。
  上述人士透露称,为改善目前遇到的偿付能力危机,富通集团将展开一项约80亿欧元的融资计划,中国平安将参与其中的一项新股发行,即计划斥资约750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8.1亿元)用以认购5%的新股。



  富通的这项融资计划包括,发行1.5亿股新股,每股作价10欧元,大量需求来自于机构投资者;发行不超过20亿欧元的非稀释性优先股;通过出售现有房产获得约15亿欧元,并将回租继续使用;以及可能处置更多的非核心资产。

  在融资计划实行之前,中国平安共持有富通集团4.99%的股份。首先,去年11月底,买入9501万股富通,占富通总股本的4.18%,成为后者第一大单一股东,这笔海外“抄底”交易花费平安18.1亿欧元,平均成本19.05欧元/股;随后又将股权比例增持至4.99%,但由于中国平安并未披露增持交易时间,因而无法准确计算出增持后的平均成本。不过由于此后富通股价一路下跌,业内人士预计,增持后的平均成本应低于19欧元/股。

  一旦富通新股发行后,中国平安持有的股份将被稀释,最大单一股东之位岌岌可危。避免股权稀释效应,是中国平安认购富通集团所发行新股5%的主因。斥资8.1亿人民币参与新股认购后,中国平安仍能保住富通最大单一股东之位,所持股比仍维持在5%左右。

  事实上,“中国平安第一次增持富通,也是这个原因。”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说,在去年底中国平安买入富通4.18%股权后,另一家海外机构也购入了富通4.99%股权,一下子超过了中国平安所持股比,直到第一次增持后,中国平安才保住了最大单一股东之位。

  对于外电援引消息人士称“中国平安还有兴趣购买富通可能出售的非核心资产”,上述人士表示不甚清楚。但据业内人士分析,无论是从财务还是战略投资的角度来看,中国平安购买富通非核心资产的可能性或必要性都不大。

  虽然最大单一股东的席位是保住了,但从短期财务影响来看,由此产生的巨额浮亏却仍是一个令人闹心的问题。自今年以来,富通股价在欧洲市场遭遇重挫,截至昨日记者发稿前,富通在布鲁塞尔股价下跌至9.88欧元/股,考虑到去年11月底至目前的欧元对人民币汇率走势变化,记者粗略计算出,平安对富通的投资已经产生约90亿元人民币的浮亏。

  由于浮亏逐渐放大,有分析师预计,中国平安投资富通的浮亏在下一阶段可能被要求作为减值损失计入损益。“当投资达到计提减值准备要求的时候,这部分浮亏就可能被要求列入损益表中,中国平安对富通的投资可能成为这样一个例子。”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平安对富通的投资具有战略投资的意味,长远的战略影响还有待观察。事实上,目前,在国际化投资这个问题上,对于大多数保险公司而言,投资经验的获得比财务上的意义可能更大些。

  即便如此,中国平安在投资富通上产生大量浮亏的事实,还是让市场人士看到了背后中国金融机构目前面临的海外投资风险。“海外投资过程中,时机的把握很重要,次贷危机发生后,中国金融机构就急于撒开海外收购网,未必就是‘捡了便宜’。”
参与人数 1奖励 +18 时间 理由
瑞趣 + 18 2008-7-2 17:14 论坛有你更精彩! 老兄是SXOK的臭臭么?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 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大保险公司估值已趋合理但机构仍然看空

  

  “2008年初随着上市保险公司股价的大幅调整,我们认为目前估值处于较低区间,基于以上判断,维持行业评级为‘谨慎推荐”,国信证券分析师武建刚告诉记者。

  昨日,三家保险上市公司中国人寿再创新低,为22.26元,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则收到前期低点附近,为47.82元和19.04元。相比去年每股收益中国太保1.12元、中国人寿0.99元、中国平安2.11元,市盈率显然是跌入可投资的价值区间。但是,不仅市场不买账,股价下跌,而且,机构券商给出的投资建议也不乐观,非常谨慎。

  武建刚表示,2008年我国宏观经济增速将有一定回落,利率继续高位运行、资本市场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从而保险公司投资收益将有所下滑,资本市场的调整将使得一部分投资资金将流向保险产品,使得2008年投资类险种出现较大的增幅,寿险行业保费收入出现较大增幅。

  也就是说,保险公司今年是无法取得去年的业绩水平,所以,也无法用去年的业绩衡量今年的保险股的市盈率。

  广发证券曹恒乾认为,而今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市场表现预期远逊色于2007年,保险公司权益类投资收益预计下降。另外,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加大了投资风险。如今年1月已经有21家保险公司被放行海外投资,虽然和国内相比,海外股票股息率较高并且市盈率比较低,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使得海外投资不尽如人意。

  按照中国平安2007年11月29日的公告,其控股子公司平安人寿通过二级市场购买富通集团9501万股,总代价18.1亿欧元,相当于每股19.05欧元,到2008年6月23日其收盘价为每股12.13欧元,浮亏36.33%。

  曹恒乾假设未来保险公司存款和现金比例为30%,存款协议利率为4.2%,债券比例为50%,预期收益为4.4%,权益类投资比例为20%,投资收益率为10%,预计保险公司长期投资收益率为5.46%。

  而2007年上证综指同比上涨96%,保险公司权益类投资获得丰厚收益,截至2007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2.7万亿元,投资收益2791.7亿元,投资收益率为10.9%,为历史最好水平。相关的投资比例是存款24%、债券43%、权益类投资18%。

  光大证券的分析师肖超虎也建议,应该重新审视保险商的投资风险,明确内涵价值与投资风险的关系,弄清资产市值缩水对内涵价值造成实质性影响。

  但他同时表示,目前股价已经对内涵价值下降出现了过度反应,长期投资收益率假设依然稳固,而且,受短期波动影响较小。另外,保险公司新业务价值的成长性依然良好。

  肖超虎给出的投资建议是,从安全性角度,应配置中国人寿。因为人寿有最充足的偿付能力、最稳固的资产负债表;而且,新业务价值成长性良好,保费收入高速增长;可以最大程度享受投资渠道放松的好处;成为国有资产重组可能的参与者。

  相比较,曹恒乾比较谨慎,他的投资建议是,从估值的角度,目前保险公司的股价已经低于评估价值,当市场转暖时,对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和每股的收益预期也会乐观起来,因此建议密切关注,可以在市场转暖时介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盈亏转折附近“困兽之斗” 保险资金季报前集中抛盘

伴随6月30日上证指数0.45%的微跌,中国A股走完2008年上半年最后一程。

对于考核压力傍身的机构投资者投资经理而言,过去的一个月可能是这些在牛市中不可一世的操盘手们最难熬过的。2008年6月,上证指数的单月跌幅达到了20.31%,也由此拖累上半年指数的缩水幅度达到了37.08%。

作为市场中最为低调的长期资金——保险资金,2008年2季度的日子一样难过。面对超过1季度(17.35%)2倍的大盘缩水,保险业或将接近盈亏平衡线附近,由此结束投资收益率为正的数字。

经过本报记者多日的调查,发现在2008年中报前最后的一个月中,更多的保险公司开始大幅兑现昔日牛市时积攒下的浮盈家底,而随着部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考核机制由绝对收益向相对收益的转变,保险资金也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暴跌中陆续上演短线操作。

集中兑现浮盈

按中国保监会一季度新闻发布会披露的数据,在2008年第二季度开始前,保险业的权益类投资总额仍有5680亿元,占到其投资资产的21%。凭借这部分资金在资本市场中的腾挪,不少保险大鳄竟在上证指数缩水17.53%的大背景下,实现1.2%的区间投资收益率(或311亿元)。

然而,当数家上市保险公司一季报发布时,外界方洞知其逆市录得正投资收益的奥妙。在全行业的311亿元收益之中,中国平安(02318.HK,601318.SH)与中国太保(601601.SH)的投资收益分别为162亿元和65亿元。而两家公司的“神话”异曲同工,均为卖股。

以中国平安为例,其投资收益录得21.4%增长的背后,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中高达969.5%的负增长。换言之,大部分曾经记入在可供出售类资产的权益类投资,在报告期中被抛售变现,大量的投资收益得到确认,终于记入损益表。

按记者对2008年6月主要保险资金交易席位的观察,类似的浮盈释放模式在这个股指跌势更为凌厉的月份中被推广。

7月1日,中信证券(600030.SH)发布公告,其战略投资者国寿集团在6月30日前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系统陆续出售22815710股公司股份,持股份额由5.32%降至4.97339%。

曾几何时,国寿集团与国寿股份(02628.HK,601628.SH)在中信证券一役中的参股操作是让市场眼红的。牛市刚刚开启时的2006年6月末,两家保险资金以每股9.29元的成本购得5亿股中信证券。之后随着中信证券2007年中的“10转增10股”操作,5亿股变成了10亿股。

当2007年11月,中信证券的股价飙至最高的每股117.89元时,两家保险资金也表现出了长线投资者的稳健,并未减持,反而在二级市场不时有继续加仓的操作。

终于,当高风险系数的券商股在股指掉头直落的现时,国寿集团方开始减仓。公告前的6月30日,中信证券收于23.92元,即转增前的47.84元,加之两年持有期内的分红,国寿集团税后收益也缩水到4.21倍。

年中结算日前进入保险大鳄集中减仓视野的昔日战略配置股票远不止中信证券一只。

上交所TOPVIEW统计数据显示,有三大与保险资金紧密相关的T类席位集中祭出抛售武器。分别是T31360(指南针代码,大智慧代码为T17309,下同;疑似中国人寿席位)、T31401(T17685;疑似平安人寿席位)和T31341(指南针代码,大智慧代码为T17605)。

在6月2日至27日的4周时间中,不仅有T31360于中信证券高达88936万元的净抛盘,三家席位还联手做空大秦铁路(601006.SH)。

在这一时间区间,T31401净抛售82703万元、T31341净抛售22660万元、T31360净抛售17103万元。据记者统计,该股票在统计区间的18个交易日中总成交额不过43.13亿元,则仅来自三家保险资金的抛盘便占据了28.39%。

按大秦铁路财务报告,中国人寿、新华人寿与中国平安分别在2008年1季度中买入1.13亿股、0.73亿股和0.70亿股,成为该公司第5、第6和第9大流通股股东。

公开数据显示,2008年1季度大秦铁路股价在17元至28元区间内,而6月2日至27日的大秦铁路股价在11.6元至16元区间内,投资损失显而易见。

在这个多变的6月,保险资金甚至对昔日“压箱底”的银行蓝筹也动了抛售的心思。这一板块的龙头工商银行(01398.HK,601398.SH)首当其冲,T31401与T31341两席位的净抛盘分别达到36510万元和22251万元。T31360则抛售了8872万元的中国银行(03988.HK,601988.SH)。

然而,即便抛售至此,保险大鳄们的上半年投资业绩能否见红依旧充满悬疑。按东方证券分析师王小罡的预计,即便是在上证指数仍在3500点位的一季度末,中国人寿的持股浮盈也几乎由年初的100%降至约50%,而中国平安与中国太保的这一数据甚至只有20-40%。

“原本以为2007年牛市中积累的浮盈可以维持到2009年,现在看来或许已经被提前消耗光了”,随着股指再挫近四成,一位北京的保险分析师已难掩失望之情。

熊市中变换的考核棒

尽管权益类资产随疲弱的股市不停缩水,但保险资金的管理者却似乎没有那么悲凉。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在最近的一段时期,保险资金管理者的考核机制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昔日绝对收益论英雄的时代已经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与共同基金类似的相对收益考核。

曾几何时,保险资金绝对收益的考核摹本让基金经理们大伤脑筋。按近年来一个资本圈中盛传的阴谋,牛市中赚得盘满钵满的封闭式基金之所以在最后时刻变成铁公鸡,放弃分红回馈,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作为其最大持有者的保险资金已在其买卖差价上完成当年投资任务。由此,额外的分红竟成下一年定指标的负担。

事实上,按记者较早前获得的某保险资产管理公司2007年总结报告,刚性任务的考核方式被认为是牛市中该公司未能扩大战果并跑输大盘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今保险资金操盘手的考核已变得大为“人性化”。

“我们要做的是跑赢大盘”,上述负责人表示,“大盘下跌,我们可以亏钱,但只有亏得比大盘少才能拿到奖金。”

然而,对于股市牛熊变局出现时的这番转变,一位闻讯的上海某私募基金人士大为不解。按他的说法,“相对收益的考核在牛市中自然成为良好的动态激励方式,但股指一旦走熊,相对收益的做法岂不成为失败的借口?”

按记者掌握的信息,在“跑赢大盘”的名义下,近期保险资金的一个典型的新趋势便是与共同基金类似的短线趋势投资。

“短线的进出在加快”,北京一接近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告诉记者。

同以上述三大保险席位为例,均在因海外并购争议不断的招商银行(03968.HK,600036.SH)出现交叉盘操作。如T31341,该席位在6月的前4个星期中,曾买入3958万元,亦曾卖出7798万元;T31401也在买入2156万元的同时卖出5890万元;T31360更在买入1694万元的同时大抛10770万元。

而按一般的保险资金长线投资逻辑,招商银行一直是作为成长性蓝筹的“典藏”个股。而类似的同一帐户快速进出金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还有中国中铁、辽宁成大、张江高科、国电电子、中国船舶、安徽合力等个股。

“如此频繁的进出,可能是在博取短线的收益,另一种则是投资心态的摇摆”,上述上海私募人士表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零持股大规模出现 社保、保险资金减仓银行股详解

临近二季度尾声,业内消息人士指出,最近社保基金、保险资金一直在大规模减仓。记者依据一季度数据,得到相应结论。

6月30日,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公布了2007年的财务报告。财务数据显示,该报告期内,社保基金已实现收益达1129.20亿元,比2006年的已实现收益195.80亿元,高出近千亿!

非可同日而语。这意味着,社保基金在股市非同寻常的“火与冰”的2007年中,成功逃顶套现,到去年底,社保基金仅银行存款就超过1025亿元!

此前,全国社保基金会理事长戴相龙在公开场合表示:“如果2007年不进行纪律性再平衡操作,逐步减少股票资产的比例,以2008年目前的股票市场市值计算,社保基金将蒙受巨大损失。”

此言不无道理。问题是,2008年社保基金、甚至保险资金,其动向又如何?本报记者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今年第一季度,社保基金和保险资金竟然不约而同的几乎全面看淡金融板块,尤其是银行股、券商股,在社保基金、保险资金这两个国内最大资金池内,竟然几乎隐遁!

社保基金选择空仓?

社保基金并未公布其今年第一季度的投资情况。

然而,公开数据显示,社保基金在今年第一季度的表现十分保守,对金融板块如银行、券商、保险股等,采取了果断抛空的措施。

在14家A股上市的银行股中,社保基金A股一股不持的银行就包括工商银行(601398.SH,01398.HK)、中国银行(601988.SH,03988.HK)、建行(601939.SH,00939.HK)、浦发银行(600000.SH)、华夏银行(600015.SH)、中信银行(601998.SH,00998.HK)、深发展(000001.SZ)、招商银行(600036.SH,003968.HK)、交通银行(601328.SH,03328.HK)、民生银行(6000016.SH)、兴业银行(601166.SH)等11家!

不仅如此,之前持有宁波银行(002142.SZ)的社保基金一零五组合,在今年第一季度减持之前持有的所有宁波银行股权,共计231.06万股;南京银行(601009.SH)亦未能幸免,同样遭到社保基金一零五组合平仓,之前该组合持有的330万股南京银行股权,到一季度末已经全部出尽,社保基金在该行股份中已无仓位,退出股东行列。

换言之,一季度,社保基金在13家上市银行的A股中依然绝尘。

唯一例外的是,北京银行(601169.SH)在今年一季度得到社保基金一零三组合青睐,该组合于北京银行股份中新建仓位747.25万股,成为所有A股上市银行中唯一被社保基金选中的银行股。

H股银行股情形也不乐观。目前,社保基金手中持有的H股银行股还有4家,分别为工行、中行、交行和招行。

5月5日,社保基金再次大手笔减持工行H股3602万股,平均每股作价6.237港元,再次套现2.25亿港元。

此外,三大保险公司中国平安(601318.SH,02318.HK)、中国人寿(601628.SH,02628.HK)、中国太保(601601.SH)和中信证券(600030.SH)、国金证券(600109.SH)、海通证券(600837.SH)、太 平 洋(601099.SH)、长江证券(000783.SZ)、国元证券(000728.SZ)、东北证券(000686.SZ)、宏源证券(000562.SZ)等8家上市券商中,社保基金均无一涉足,到一季度末持股量均为零!

保险资金分歧

与社保基金几乎全面抽身金融板块略为不同的是,保险资金一季度对银行股、保险股和券商股态度则略显分歧。

一季度,保险公司共减持2.09亿股工行股份,持仓量下降到8.77亿股,总持股比例比2007年大降19.22%!其中,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传统普通保险产品减持2.27亿股,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传统普通保险产品则减持1.76亿股。

建行方面,保险公司一季度减持2460万股建行股份,剩余仓位5.24亿股,比2007年底总持股比例下降4.49%。

一季度唯一受社保基金青睐的北京银行却遭到保险资金减持,数据显示,保险公司共减持北京银行股份721.7万股,仅新华人寿的团体分红产品持有915.98股,相对于去年底的持仓情况,该减持比例高达44.07%。

保险公司在中信银行的持仓量下降为570.74万股,由中国人寿普通保险产品持有,比去年底下降40多万股,减仓比例6.63%。

遭社保基金一零五组合减持的宁波银行同样没能逃过保险资金的减持,之前由中国平安团险产品持有的176.13万股该行股权,也悉数减持完毕退出。

相对而言,保险公司持有浦发银行的股权数量不变,持仓总数仍为1.95亿股,与去年底相同,同样,南京银行股权结构中,保险公司仓位也未变动,继续由新华人寿的两只保险产品分别持有这批股权。

招商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和华夏银行,保险资金均无涉足。

深发展却得到保险公司增持,一季度末太平洋人寿持有该行3104.93万股,比去年底的持股量增加449.77万股,增幅达16.94%;

同样,中行则更加幸运,保险公司一季度在该股上新建仓3.18亿股,其中,中国人寿股份公司和集团公司的两款产品分别建仓1.3亿股和9740万股中行,中国再保险集团也建仓9090股。

此外,在保险股方面,保险资金分歧较大。

之前由中国人寿持有的938.48万股中国平安股份被悉数斩仓,一季度末保险资金持平安股权数量为零,有意思的是,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平安也斩仓了其之前持有的1097.2万股中国人寿股份,退出中国人寿股东之列。但在此期间,中国人保财险则增持了2701.62万股中国人寿股权,抵消计算的话,第一季度保险资金增持中国人寿的比例竟高达146.23%!

中国太保(601601.SH)的分歧更明显,数据显示,中国人寿集团公司一季度增持了807.71万股,而中国人寿两份保险产品则减持了1117.8万股,此外,还减持了602.1万股股份公司手中持有的太保股份;同样,中意人寿的中石油年金产品的股票账户,也将手中持有的386.9万股太保股份悉数抛售,退出股东行列,相对应的是,平安却选择增持830.36万股太保股份,于第一季度建仓太保。

与社保基金同样,保险公司无一涉足券商股。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摩57元增持中国平安

  大摩增持平保<02318.HK>逾175万股至5.03%
  
  联交所资料显示,大摩於6月24日,以每股平均价$57.189,增持平保<02318.HK>175.35万股,其持股量已由4.96%增至5.03%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保险可能是当前或者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唯一景气的行业!! 当前各行业都困扰于资金(贷款)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利润空间被压缩,而唯独保险行业,既不缺资金,也不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相反资金越紧张,保险的资金就越值钱。大灾过后,保费的快速增长,将源源不断地为保险行业提供充裕的资金——低位收购,资金拆借,将为保险行业带来显著的发展与经济效益。在别的行业都步履维艰、利润下降的时候,而保险行业却是机会连连,利润相应地增长。因此保险可能是当前或者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唯一景气的行业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寿:摩通维持中性评级 目标价降至29.6港元

  摩根大通将中国人寿<02628.HK>目标价,由31.1元下调至29.6元,同时将今明两年每股盈利预测,大幅削减33.3%及13.8%,至0.91元人民币及1.22元人民币,评级维持“中性”。
    摩通表示,国寿今年改变业务策略,积极参与个人银行保险业务,以维持市占率,令新业务毛利率,可能收窄200个基点,一年期新增销售有13%的温和增长。

    内涵价值预期增长7%,以港元计升幅达20%。可出售证券投资为内涵价值最主要负面风险。

    由于投资环境仍困难,预期实质投资收益不能达到国寿长期性假设的5.5%。A股市场对国寿盈利的影响,比内涵价值更为敏感,而盈利为股价最重要的增长动力。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网友谈

我也是前一阵看到国人的金融股比香港还低才买了11000股交行和4200股的太保,买入后就暴跌,其间我也进行了一些研究,发现其实香港市场也处在高估状态,这可能和国外金融机构持股较高成本交低有关,实际上处在控盘状态。再加上港股直通车之前猛拉了一把,但结果落空了。但股价还在高位。

我对比了国外的保险公司,估值最高的是伯克希尔,总资产2000多亿,净市产700多亿,市值2000多亿,净利润128亿都是美元。

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友邦,总资产1万亿美元,市值1600多亿美元,去年是亏的,净资产没查到。在2002年时总资产6000亿美元,市值1800亿美元,当时也有100多亿的净利润,是估值最高的时候。

而国内三大保险公司

中国人兽的总资产1万亿人民币,市值按25元算,市值7000亿人民币,净资产在1500亿。净利润在260亿。

中国太保总资产3000亿人民币,市值1500亿,净利润80亿。

个人感觉如果股价降一半或资产业绩翻一倍才和国外保险股的估值差不多。也可能中国的保险业确实能高成长支撑了股价。就拿中国太保来说96年时资产仅几十亿,12年后就达到了3000亿。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网友谈

最近听到不少专家推荐买进中国平安股票,其中最典型的是深圳东方港湾私募基金经理但斌先生在第二届中国私募基金高峰会上的言论,说现阶段可以闭着眼睛买中国平安股票,(当时平安每股50元左右).我想说的是, 闭着眼睛是会说瞎话的!同时招商证券金融行业分析师罗毅在中国人寿上市时发表的分析报告也证明了其对保险行业的无知. 1. 中国平安主业主要由以下4大快业务组成: 平安寿险,平安产险,平安银行,平安证券. 大家完全可以用一个一流公司的小组合战胜他: 中国人寿+人保产险+招商银行+中信证券. 平安银行和平安证券在各自的行业中都属于三流的公司,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至于平安产险在财产保险行业中其市场占有率排在人保产险和中国太保之后列第三,而且这个行业在国际上已属于过度竞争行业,其陪付率常常超过100%,利润主要靠保险费的投资运用获得,而这类利润是不确定的,除非请巴菲特来打理. 2. 平安寿险是中国平安最主要的利润来源,也是平安最有竞争力的一块业务,但是其中却隐着巨大的定时弹,1998年以前, 平安寿险曾在市场上卖出过大量的年复利超过8.8%的长期寿险保单,这些保单持有人寿命越长,平安的损失也就越大.90年代末日本有3家寿险公司就是因为曾经卖出过大量利率超过8%的保单而破产的。因此无论是投资股票还是买保险都不能买中国平安。 3. 保险业的利润来源于“三差”,即“费差,损差,利差”。(保险精算师预算的费用,赔付率,投资收益和实际之差)。费用的削减是有限的,因此“费差”不是主要利润来源。而陪付率是保险精算师依据大数法则计算出来的,除非遇到“911”这种无法预知的事件会造成巨额损失。同时现在保险行业竞争激烈,没有哪家保险公司能以更高的价格卖出保单,因而“损差”这一块只能以卖出更多保单来实现。至于“利差”这是目前全世界保险行业最主要的利润来源,保险公司将大量低成本的保费收入拿来投资股票证卷等高收益行业以获得巨额利润。这也是为什么投资高手巴菲特旗下的保险公司最能赚钱的原因。而我国的保险行业为了防范风险,保监会规定只能有20%的资金可以用于证卷投资。也就是说,即使巴菲特来了,也无法发挥。中国人寿在美国上市时,巴菲特曾派其特使罗伯特到北中国人寿总部调研,最后却没有投资。 4. 大师们建议买入茅台这种傻瓜都会经营的企业,但是我想说的是,如果马明哲去经营茅台,大家千万不能买。因为他不仅是个傻瓜,还是个败家子。据说平安最近又投资了医疗和酒店业,在此,我想给全能的马总的建议是:先买下微软,再买下美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君-保险业:下半年保险业投资策略会议纪要 20080702

  保险业、特别是产险上半年是比较困难的时期,并且可能延续至下半年;但也有些积极因素。

  三家上市公司对盈利前景都并不悲观,对行业的长期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

  银保推动保费快速增长,这一速度在下半年可能放缓,但仍将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对于寿险公司来讲,个险仍然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

  定价利率市场化是必然趋势,已经有了试点,放开后对上市保险公司不一定是利空,关键在于释放的保险需求是否大于成本的提高。

  权益投资有所下降,投资渠道会放开,股市的下跌对保险公司提高承保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是好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1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1-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寿半年报前夜匆忙换基卖股

东方早报


  中国人寿(601628)近期几个动作颇令人费解。一直持有的中信证券(600030)曾一度贵至100多元,一直不卖的中国人寿最近出手了,此时中信证券的股价已跌去大半。此外,有基金业人士告诉早报记者,中国人寿近期对持有的基金进行了“左手卖、右手买”的折腾,其卖出某基金公司基金后,又再次买入同一基金公司其他产品。

  市场参与者在惊叹中国人寿的特别举动之时,突然发现近期锁定投资的中国平安(601318),其5月的万能险结算利率已悄然超过中国人寿。

  国寿增持股基

  一位基金公司投资总监上周告诉早报记者,他很奇怪,中国人寿最近赎回了其所在公司旗下的一些基金,然后又买入了另外一些基金。

  “可以肯定的是,赎回的是混合型基金和平衡型基金,买入的是股票型基金,从总量上看是增量的。”该基金公司投资总监透露。

  另有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告诉早报记者,中国人寿近期少量买入了基金,“净买入的量并不大,期间有买有卖。”

  国寿的上述动作引发了基金公司人士的疑问:“我们都不看懂中国人寿在做什么,他们的竞争对手中国平安好像也很关注,在向我们了解情况。”

  在国寿买卖基金之时,平安则一直处于观望中。“平安没有在我们这里买基金,他们对市场的判断更悲观,所以一直没有加仓基金,原来买的基金也一直没有动。”这是不少基金公司对平安买卖基金状况的描述。

  卖股兑现浮盈

  在略增仓基金的同时,中国人寿在证券市场则做出了卖出举动。中信证券昨天披露,6月30日,该公司接到中国人寿集团通知,中国人寿集团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系统陆续出售公司股份,截至6月27日下午收盘,中国人寿集团尚持有中信证券约3.3亿股(占总股份的4.97%)。此前,中国人寿集团持有中信证券近3.53亿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为5.32%。

  而大智慧Topview数据显示,以保险资金交易为主的T类交易席位,最近5个交易日的交易金额为186.8亿元,净卖出42.6亿元;最近20个交易日的交易金额为278.76亿元,净卖出47.99亿元。

  对于近期买卖基金、售出股票的行为,有券商保险行业分析师分析称,中国人寿集团在相对低点抛售中信证券,并将原有的一些基金赎回,或为部分兑现浮盈,很可能是为了增色国寿今年上半年的报表。

  根据有关分析师的测算,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国寿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余额为280.76亿元,比2007年末增加了11.81%,占金融资产总额的4.57%。其浮盈减少50%,仍有约220亿元余额。

  平安万能险利率达6%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人寿开始陆续兑现权益类资产浮盈的同时,中国平安的万能险结算利率已立于中国人寿之上。

  中国平安官方网站公布的最新一期万能型保险结算利率公告显示,平安人寿个人银行万能保险5月的年化利率攀升至6%,成为当月唯一一家万能险结算利率在6%以上(含6%)的保险公司,并创下平安人寿近年来万能险结算利率的最高水平。

  公告显示,平安人寿个人银行万能保险在今年1月和2月的结算利率为5.25%,3月小幅攀升至5.5%,4月维持同样水平,5月进一步攀升至6%。

  中国平安主要竞争对手中国人寿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数据显示,从去年12月开始,中国人寿万能险结算利率开始跳上5%,并在今年二、三月份万能险结算利率曾一度高达6.05%,但4月份其结算利率已下降到5.85%,而5月份再次下降到5%。

  业内人士认为,在股市震荡时期,市场上各种万能险产品结算利率是否稳定或下调,与保险公司平滑准备金能否继续支撑长期的高结算利率有密切联系。建立适当规模的万能平滑准备金,在资本市场出现调整时使自己可以释放出更多的平滑准备金,以对抗投资收益的滑坡,这一点对保险公司提出了较高要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9-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贴,不过不知LZ看法如何?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0 天

发表于 2008-7-2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先买下微软,再买下美国。:****: :****: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2-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08-7-2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4-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2-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mad: :mad: :mad: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 :*2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266 天

股指家园

发表于 2008-7-2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保``呵呵`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 :*1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0-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7-27 19:36 , Processed in 0.048356 second(s), 12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