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fbl125-2008

心灵的家园----自由的乐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随时 随性
所属分类:禅门公案  发布日期:2008-7-10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  
     
  “快撒些草籽吧,好难看啊。”徒弟说。
     
  “等天凉了,”师父挥挥手,“随时。”  
     
  中秋,师父买了一大包草籽,叫弟子去播种。
     
  秋风突起,草籽飘舞,“不好,许多草籽被吹飞了。”弟子喊。
     
  “没关系,吹去者多半中空,散下来也不会发芽,”师父说,“随  性。”
     
  撒完草籽,几只小鸟即来啄食,弟子又急。
     
  “没关系,草籽本就多准备了,吃不完,”师父继续翻着经书,“随遇。”  
     
  半夜一阵大雨,弟子冲进禅房:“这下完了,草籽被冲起了。”
     
  “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父正在打坐,眼皮都没有抬;“随缘。”  
     
  半个多月过去了,光秃秃的禅院长出青苗,一些未播种之院角也泛起绿意,弟子高兴地直拍手。
     
  师父负手站在禅房前,点点头:“随喜。”
:*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过、现、未
所属分类:禅门公案  发布日期:2008-7-7
  
  从前有个德山禅师俗姓周,因常讲《金刚经》,人称他“周金刚”。当时北方的禅宗宣扬渐教,南方的禅宗宣扬顿教,宗旨互不相同。

  周金刚听说龙潭祖师在南方提倡一乘顿教,宣扬“即身成佛”说,非常生气,心想我们的教义认为三大阿僧祗劫的功行都不能成佛,德山禅师怎么敢说能够即身成佛,一定是邪师?便要去南方捣毁即身成佛者的道场。

  于是他担着自己手写的讲《金刚经》的心得《青龙手抄》去南方参龙潭禅师,要与之辩论,想当面折服他,然后捣毁他的道场。龙潭知道德山要来,就叫一位女弟子在路边卖油饼等他。

  德山禅师长途跋涉,又饥又渴,见到一位妇人卖油饼,就想买来当“点心”。可是妇人很调皮,对他说:“我这些饼是供养大德的,如果你能答上我的问题,那么你就是大德,我就免费供养你,如果你回答不上来,就说明你没有真实的水平,我要烧毁你手上的《青龙手抄》。”

  德山心想,一个妇人能有什么水平,就说你随便问。妇人问:“《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既然心不可得,你怎么来买油饼作‘点心’呢?”德山没想到妇人能提出这样高深的问题,顿时哑口无言,不知如何回答。哪个妇人也不客气,马上将《青龙手抄》烧掉。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1、因为有了灯光,眼前的路就可以看得清楚,所以施灯的人,将来会得到明目
2、因为有了灯光,人们走路就可以无忧无虑,所以施灯的人,将来会得到喜约会的果报。
3、因为有了灯光,人们走路不会踩到脏泥巴,所以施灯的人,将来会得到身体洁净的果报。
4、因为有了灯光,人们走路时就不会害怕狗的吠叫,所以施灯的人,将来会得到没有畏惧的果报。
5、因为有了灯光,人们行走时就不至于跌倒摔伤,所以施灯的人,将来会得到没有病痛的果报。
6、因为有了灯光,人们不致堕落淆坑而丧命,所以施灯的人,将来会得到长寿的果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是觉悟的人!佛教是佛陀的教育!:*22*: :*22*: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住世时,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罗门来到佛前,运用神通,两手拿了两个花瓶,前来献佛。
  
  佛对黑指婆罗门说:“放下!”
  
  婆罗门把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
  
  佛陀又说:“放下!”
  
  婆罗门又把他右手拿的那花瓶放下。
  
  然而,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
  
  这时黑指婆罗门说:“我已经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了,请问现在你要我放下什么?”
  
  佛陀说:“我并没有叫你放下你的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你把这些统统放下,再没有什么了,你将从生死桎梏中解脱出来。”
  
  黑指婆罗门才了解佛陀放下的道理。
  
  “放下!”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吾人有了功名,就对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钱,就对金钱放不下,有了爱情,就对爱情放不下;有了事业,就对事业放不下。  
  
  吾人在肩上的重担,在心上的压力,岂止手上的花瓶?这些重担与压力,可以说使人生活过得非常艰苦。必要的时候,佛陀指示的“放下”,不失为一条幸福解脱之道!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次,苏东坡要来见佛印禅师,并且事先写信给禅师,叫禅师如赵州禅师迎接赵王一样不必出来迎接。
  
  苏东坡自以为了解禅的妙趣,佛印禅师应该以最上乘的礼来接他──不接而接。可是却看到佛印禅师跑出寺门迎接,终于抓住取笑禅师的机会,说道:“你的道行没有赵州禅师洒脱,我叫你不要来接我,你却不免俗套跑了大老远的路来迎接我。”
  
  苏东坡以为禅师这回必居下风无疑,而禅师却回答一首偈子说:
  
  “赵州当日少谦光,不出山门迎赵王;
  
  怎似金山无量相,大千世界一禅床。”
  
  意思是说:赵州不起床接见赵王,那是因为赵州不谦虚,而不是境界高,而我佛印出门来迎接你,你以为我真的起床了吗?大千世界都是我的禅床,虽然你看到我起床出来迎接你,事实上,我仍然躺在大千禅床上睡觉呢?你苏东坡所知道的只是肉眼所见的有形的床,而我佛印的床是尽虚空遍法界的大广床啊!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塔光涌禅师初参仰山禅师时,仰山问他:“你来做什么?”  
  
  光涌答:“来拜见禅师。”
  
  仰山又问:“见到了禅师吗?”
  
  光涌答:“见到了!”
  
  仰山再问:“禅师的样子像不像驴马?”
  
  光涌说:“我看禅师也不像佛!”

  仰山不放松再追问:“既不像佛,那么像什么?”

  光涌则不甘示弱地回答:“若有所像,与驴马有何分别?”
  
  光涌大为惊叹,说道:“凡圣两忘,情尽体露,二十年之中,再也无人优胜于你,你好好保重。”
  
  事后仰山禅师一见到人就赞歎说:
  
  “光涌为肉身佛也。”
  
  这则公案究竟有何含意呢,譬如有人问人像什么?这是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假如有所像,就有所不像。如果回答说人像鬼,鬼中也有人;如果说鬼像人,人中也有鬼。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虚空像什么?虚空无相无所不相,正因为虚空无相,才能包容万有;虚空无相,所以像一切的样子。仰山禅师和光涌禅师议论不像驴,不像佛,那么究竟像什么?像自己。唯有见到自己的自性,才能与虚空一个鼻孔出气,像什么?像虚空无相之相。能够凡圣两忘,体用一如,那就是见到无相的真理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窟惟则禅师,宋朝长安人,少年出家后,在浙江天台山翠屏岩的佛窟庵修行。   
  
  他用落叶盖屋顶,结成草庵,以清水滋润咽喉,每天只在中午采摘山中野果以充饥腹。
  
  一天,一个樵夫路过庵边,见到一个修道老僧,好奇的向前问道:“你在此住多久了?”
  
  佛窟禅师回答道:“大概已易四十寒暑。”
  
  樵者好奇的再问道:“你一个人在此修行吗?”
  
  佛窟禅师点头道:“丛林深山,一个人在此都已嫌多,还要多人何为?”
  
  樵夫再问道:“你没有朋友吗?”
  
  佛窟禅师以拍掌作声,好多虎豹由庵后而出,樵夫大惊,佛窟禅师速说莫怕,示意虎豹仍退庵后,禅师道:“朋友很多,大地山河,树木花草,虫蛇野兽,都是法侣。”
  
  樵夫非常感动,自愿皈依作为弟子。佛窟对樵者扼要的指示佛法的心要道:“汝今虽是凡夫,但非凡夫;虽非凡夫,但不坏凡夫法。”
  
  樵者于言下契入,从此慕道者纷纷而来,翠屏岩上白云飘空,草木迎人,虎往鹿行,鸟飞虫鸣,成为佛窟学的禅派。
  
  一坐四十年,用普通的常识看,四十年是漫长的岁月,但证悟无限时间,进入永恒生命的圣者,已融入大化之中的惟则禅师,这只不过一瞬之间而已。在禅者的心中,一瞬间和四十年,并没有什么差距。   
  
  禅者的悟道中,他所悟的是没有时空的差距,没有人我的分别,没有动静的不同,没有生佛的观念(众生与佛)。
  
  “虽是凡夫,但非凡夫之流”,因为人人有佛性,真理之中绝生佛之假名,那有是凡夫非凡夫的分别?“虽非凡夫,但不坏凡夫法”,禅者悟道,不破坏另有建立,不坏万法,而已超越万法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人已经不大知道什么叫“养心”了。相反,生活却日趋复杂,竟争越益激烈,节奏则步步加快,于是心理失衡、精神出偏差的人越来越多,什么忧郁症啦,焦虑症啦,狂躁症啦,精神分裂症啦……名目繁多,不一而足。与此相对应,便有了所谓的“心理门诊”、“心理咨询”、“心理医生”等等。但在中国古代,读书人并不知道这些时髦名称,他们只讲究“养心”,并把它看得跟“养身”一样重要。  
   
  人的肉身需要五谷杂粮瓜果蔬菜等营养,还要经常运动,才能身强体壮,健步如飞;人的心灵也需要有精神食粮来滋补,也要不断修炼,才能心安理得,快乐安祥。  
   
  养身是物质性的,注意饮食,勤于锻练,还比较容易把握;养心是精神性的,看不见摸不着,若不懂得调摄、疏导、修养,在错综复杂的人事纠纷、顾此失彼的重重矛盾中,便很容易把委屈、无奈、失落、伤感、惆怅、焦躁等消极情绪积聚在心里,直到越积越多,再也承受不了时,便心理崩溃了。于是,各种各样的精神性疾病都来了。   
  
  现在市面上出现的所谓“哭吧”,就是提供一个让人进去痛痛快快哭一场的场所,有的地方甚至让人进去戴上拳击手套对着装满沙子的靶袋拼命痛打,一直打到筋疲力尽为止。提供这种服务的目的就是让人在痛哭流涕与挥拳猛击中发泄自己心中积压的委屈与不快,等到揩干净眼泪鼻涕、脱掉拳击手套掉头而去时,心里会觉得一下子变得非常轻松。他们比一声不响把什么都闷在心里独自忍受的人聪明一些。至少,他们还知道要发泄,并找到了虽然不雅但却实惠的发泄管道。这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中国传统的文化人哪有用这样恶形恶状的办法“养心”的?比起来,他们高明多了。他们知道“心”不能让它闲着,无所用心反而不好。失去了目标,没有兴奋点,就会信马由缰,想入非非。那么怎么拴住心猿意马,让它安定下来呢。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张英所著的《聪训斋语》,开卷第一篇即谈“书卷乃养心第一妙物。”让心专注在读书上,犹如“堪舆家平日用磁石之养针。”“心至灵至动,不可过劳,亦不可过逸,惟读书可以养之。”针被磁石牢牢吸引着,就不乱动了。何况读书是一件开卷有益的事情,可以拓心胸,益智慧,长见识,陶冶情操。人的许多烦恼往往因为“想不开”。一个心胸开阔、有智慧、见识不凡、情趣不俗的人往往非常“想得开”。这样,烦恼就大大减少,心绪就比较清静。这是从根子上解决问题,不要等到消极情绪积聚到无法承受时才去想办法发泄,而是消除其形成的基础与条件,化解于无形。   
  
  此外,还要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中国的文人墨客无不对老庄哲学、佛道玄理沉浸颇深。他们觉得世俗纷争的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都是镜花水月,所以他们往往退隐自适,逍遥度日,在清寂简静中谈玄冥思,参禅悟道,对人生万象作全方位的深层探索。这样,他们的心思当然就不会被一些琐事俗务牵挂纠缠。烦恼大多来自于得失毁誉。境界提高后,这一切就微不足道了。他们的心常在云端漂来浮去,对于常人斤斤计较的事情兴趣甚微。
   
  到了这一境界,他们便会对“心”更加关注,探究“心”中的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最后发现,原来所谓的“心”是由一个个念头组成的。“心”中时时刻刻翻腾着无数念头,此起彼伏,有生有灭,瞬息万变。一般人总是被心中的念头牵着走,善于养心者则知道化被动为主动,做念头的主人。逐步做到控制自己的念头,不让它们肆意妄为,泛滥成灾,进而驯服它们,让它们乖乖地听从调遣。久而久之,渐渐练得纯熟,就是一个很有修养的人了。这时候,心里不但烦恼少,很清静,而且还有较强的自我控制力,变得越来越有功夫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需要尝试。没有人会一辈子都生活在幸福快乐的光环下。人总会遇到挫折与失败。没有尝试过就永远不知道快乐幸福的价值。

  尝试需要勇气。一个没有勇气尝试的人就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有什么能力,就永远不会尝试自己想做的事,也永远做不成想做的事。

  尝试对于拥有积极人生的勇者来说,是一种心跳的感觉,是对未知领域的神奇探索,是让人思考的求知过程,是一种品味人生的体验与快慰。

  人生犹如一座遥远的灯塔。不敢在黑暗中尝试航行的人,就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航向,永远也不会到达成功的光明彼岸。

  人的成长有时是逆流,有时是顺风。没有人会知道明天面对的是失败还是成功。只有坚韧地持有一种尝试精神,明天的路才会走得远,走得宽。

  路漫长多坎坷,只有把勇于尝试困难的心境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人生的苦痛经历才会最终成为战胜困难、走向成功的财富。

  困难就像弹簧一样,你弱它就强。只有勇于面对它,尝试征服它,人生的步子才会迈得潇洒和快乐。

  尝试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懂得尝试的人会觉得生活每天都充满着新奇与挑战。尝试是人生净化的美德,只有那些能在尝试中品味人生的才会明白人生的真实和意义。

  快乐人生需要尝试,幸福人生需要尝试,积极人生更需要尝试。让我们勇敢地面对明天,做一个敢于尝试的勇者。(作者:任瑞)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活得太累,太烦,其实,这样的感觉谁都可能产生。考试不佳,奖金无望,购物上当,物价上涨,体检有病,邻里不睦……烦恼就像一团团乌云,随时都可能飘过来,使我们的心空阴沉得像要下雨,我们怎么会不觉得累,不觉得烦呢?但是,把种种不如意总是搁在心上,能改变既定的事实吗?如果不能,还不如营造一份好心境,乐呵呵地过日子呢!  

  其实,能伴我们一生的就是心境。健康,那是天上的月亮,有圆总有缺;钱财,那是水中的浮萍,有聚总有散;容颜,那更是草地上的花儿,艳丽的也好,普通的也罢,经不了几场风雨就谢了。只有心境,就像呼吸一样,始终伴随着我们,这是我们唯一不能被剥夺的财富啊,怎能不好好营造它呢?  

  获得好心境,在己不在人。民间有一则故事说:有个老婆婆天天发愁,晴天,她愁大儿子的雨伞卖不出去;雨天,她愁小儿子的洗衣店没有生意。有人劝她:“晴天,你的小儿子生意红火;雨天,你的大儿子雨伞畅销,你真开心啊。”老婆婆转念一想,还真是这么个理儿,从此愁云散尽,笑口常开。很多时候,我们又何尝不是这个老婆婆呢?是苦是乐全凭自已判断,这和客观环境并不一定有直接关系。“酒不醉人人自醉,语不伤人人自伤”,许多的烦恼都是我们想出来的,天堂地狱仅在一念之间,这就是营造好心境的根本之路。  

  当然,营造好心境,并非自欺欺人,更不是把头缩进自我的世界里,拒绝正视现实,而是超脱世俗的困扰,红尘的羁绊,进入一种生命的境界,失落之中不悲观,安乐之中不迷失,有登高临飞宠辱皆忘的情怀,不为鸡毛蒜皮鸡争鸭斗,不为一己之事忧心忡忡,对人对事能想开点,看开点。

  比如对待职务升迁,“人往高处走”,本来无可厚非。但刻意追求,官欲不止,即使身居高位,你也难有开心的日子。再比如对待工作,有了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你就会在劳动和工作中获得无限的乐趣。对待物质享受,能常和自己的过去比,和身边条件不如自己的比,就能知足常乐。对待他人,能多做好事、善事,就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和爱戴,自己也因此而高兴。

  倘能如此,不就拥有好心境了吗?别小看心境,好心境是阳光,能让你心花怒放;好心境是春雨,能让你活力倍增;好心境是乐曲,能让你感受到生活中无边的乐趣。而坏心境却如魔鬼、如瘟疫、如放射着寒光的利刃,它会让你终日陷入满天愁云,郁郁寡欢;让你时时体味着一腔苦水,了无生趣;让你暗暗损害健康,无药可医。因此,只有善于营造好心境,你的人生才会有动人的风景。  

  营造好心境,是在有着各种压力的现代社会中的一种思想、文化和精神的自我拯救,是一种对生活的超越。这方面,苏东坡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他在一生中曾屡遭挫折,但却极为达观。被贬后,还能写出“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的诗句。“流放”岭南,他又唱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千古佳句。当然,苏东坡的例子也告诉我们,好的心境不是轻易就能获得的,它是人格、学养、品德、才能等共同酿造出来的。  

  营造好心境,其实就是开垦芳菲满地的精神桃花源。有一首歌唱得好:“你的心情,现在好吗?你的脸上还有微笑吗?人生自古就有许多愁和苦,请你多一些开心,少一些烦恼。”而要“多一些开心”,那就千万不要忘记营造好心境。(作者:夏俊山)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7-15 17:00 , Processed in 0.044521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